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绝世美人儿
920次浏览
2020年12月24日 06:3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国庆放假几天-遒劲

2020年12月24日发(作者:贾观霄)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一、找出问题。
学习了《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 新课程的评价改革》一书后,书中倡导我们“要用发展
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通过扪心自问,我曾多 少次“恨铁不成钢”,一味地要求学生达到我
预定的目标,考分的高低不知不觉地成了评价学生进步的主 要方式,而忽视了学生是不断发展
的个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怎样才能培养好学生的 数学素养”成了我深思
的问题。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方向性、求实性与严密性的统 一体。它
包括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逻辑思维方式以及逻辑的、直觉的、联系的、发展的思维方法。数学素养大而言之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方向和发展目标,小而言之关系到人的学习
态度、学 习习惯等。
二、分析原因。
教师在家庭、社会等升学压力的客观因素影响下,教学中对学生 的评价不知不觉中偏向
了分数的高低,随之而来的题型训练、题海战术等教学模式纷涌而上。很少根据学 生个体的
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或知识的迁移类推,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br>这种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严重影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另外,“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促
使教 师对后进生过度关心,让“后进生”背上了重重的包袱,导致学生最起码的自信都被消
磨到了极点。
三、制定改进计划。
1、教师全面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有趣的教学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2、关注学生 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学习能力等数学素养,用发 展的观点看待每一个学生。
3、成立手拉手,心连心互助小组,学生之间好帮差,师生之间平等交流、信任、合作。
4、 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明确数学知识源于
生活,用于生活。
四、用于实践检验。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素养进行探
索:
(一)求真务实,培养学生缜密严谨的思维品质
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发现这样的事:有的学生把 加号写成减号,把除数和被除数弄颠倒了,
把已经计算正确的结果写错……许多教师把这些都归结为“马 虎”造成的,其实不尽然。我
觉得关键在于学生还没有形成缜密严谨的思维品质。作为教师应当了解学生 的学习心理,能


够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质,甚至在教学具体内容时能够准确预测到 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进行培养、纠正,形成稳固的思维定势。这种品质的培养,贯穿 在整
个教学活动之中。
我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内容时,讲新课之前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把12棵树分给两个小组去栽,每个小组分几棵?
仔细观察分析就会发现,这道题的答案不是 唯一的。课堂上我把这道题出示给学生,有
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在我提出问题后,全班同学都不加思考,异口同声地回答:“6棵!”
“有没有不同意见?” 我征询道。同时目光很快地在每个同学的脸上掠过。我忽然发现,
一位姓孙的学生眉头微蹙,眼睛凝视窗 外,凭着我对这位学生的了解和多年来形成的特殊直
觉,我敏锐地感到他一定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很可能 在他身上找到突破口。于是我提醒大家
说:“你们要认认真真思考一下,有的学生可能把你们的答案推翻 了。”这时,学生顿时警觉
起来,重新思考我提出的问题。随即,便有几个同学举手要求发言,姓孙的学 生也把手举起
来。我立即让他谈谈是怎样思考的,同时用鼓励的目光注视着他。他站起来说:“老师,每 组
分6棵不一定对。”
“为什么?”我赶紧插入一个问句,让大家注意。
“因为题 中没有说怎样分。如果平均分,那么每组可以分得6棵。如果不平均分,就有
多种分法。”
我 当即带着表扬的口吻说:“好!他说得很正确。过去我们学的都是平均分,也就是等分,
今天要学习的是 不平均分。”然后,我立刻在黑板上写出了“按比例分配”。
学生好像在朦胧中被人叫醒,顿时振作起 来,大家看着我写出的课题,想着姓孙的那位
学生提出的不平均分,都急于想知道“按比例分配”怎么个 分法。就这样,我从孩子的习惯
认识中巧妙地把单一思维活动引申到多项思维中去。
真是一石 激起千层浪。这一设疑,使学生注意力格外集中,情绪格外高涨,大家跃跃欲
试、满怀激情地开始了新课 的学习。
究竟什么是按比例分配?我接着举例:有12棵树,按照三个等份分给两个小组去栽,一、< br>二两个小组依次分得一份和两份,每个小组各分得几棵?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理解了“按比
例分配 ”的概念,并掌握了运算方法。最后我又进一步设疑,“按比例分配”和“平均分”是
什么关系呢?学生 的思维又活跃起来。经过讨论,大家终于领悟到两种分配方法都是有条件
的,“按比例分配”是在“平均 分”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而“平均分”又正是“按比例分配”
的特例。


在我 的数学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设难置疑,探索中求真求实,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
广度,引导学生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时,缜密严谨地思考解答。
(二)刻苦钻研,培养学生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在 “商不变性质”的练习课中,当全体学生回顾了“商不变性质”概念之后,一个学生
举起了手。(这是一 个思维比较灵活,平日里总爱提问题的学生。)于是,我请他回答。
毕文奇:老师,我觉得除了商不变性质,还应该有积不变性质。
他的回答顿时引起了学生们的 兴趣,但同时我心里不由一紧。否定他的观点?继续进行
练习?还是听听他心里的想法?最终我选择了后 者。
师:请你说说你的想法。
毕文奇:积不变性质就是两个因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积不变。
师:你能积极动脑,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真棒。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的发现吗?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教室一下热闹起来,学生们七嘴巴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学生说同意,也有学生说不
同意。
师:只要你认为自己有道理,就发表自己的意见去说服他人。
罗琪孟(很自信):我不同意他的发现。
师:请说说你的理由。
罗琪孟:我可以举 例子。7×6=42,然而(7×2)×(6×2)=168,两个因数同时扩大了
2倍,积变化了。
顿时,罗琪孟周围的学生鼓起了掌。我也见到了罗琪孟眼睛中的自信和开心。在他的带
领下,又 有许多学生举了反例来证明第一个同学的发现是错误的。
师:那到底有没有积不变性质呢?如果有,积 不变性质又是怎么样的呢?”这个问题一
抛出,四人小组又展开了讨论。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突然,个 别小组有了结论。
张玉贤(非常兴奋):我们发现了。积不变性质是第一个因数乘以一个数,第二个因 数除
以相同的数,它们的积不变。也可以是第一个因数除以一个数,第二个因数乘以相同的数,
它们的积不变。
杨泽宇:我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第一个因数乘以(或除以)一个数,第二个因数除以
(或乘以)相同的数,它们的积不变。
杨宁:我还有补充。积不变性质还应该加上零除外。
在这些学生的交流下,气氛达到了高潮。许多学生还到黑板上举例证明。最终在学生的
共同努力 下,大家得出了结论:积不变性质——第一个因数乘以(或除以)一个数(零除外),


第 二个因数除以(或乘以)相同的数,它们的积不变。
刚解决了积不变性质,又有更多的学生举起手。我请一个中等水平的学生回答。
张涛:老师, 我觉得应该还有和不变性质。比如16+18=(16-2)+(18+2)。师:谁能用
一句话概括一 下和不变性质?
番雪娇:一个加数加上一个(或减去一个数),另一个数减去(或加上)相同的数,和不
变。
顿时,掌声四起。我不禁为学生的发明创造感到欣慰和感动。
在这位同学的带动下,学生们又研究出了差不变性质……
最后在课堂小结中,我又再次被感动。
师: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毕文奇:我会自己发现问题了。
罗琪孟:当我们归纳出积不变性质时,我心里特别开心。 < br>刻苦钻研、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是非智力因素的内容。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非智
力因素的培 养。我认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儿童成长的两个翅膀,哪一个不丰满都会影
响起飞,影响发展。现在 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多数家长都只重视智力开发,忽略非智力
因素的培养,造成了许多儿童智力因素 和非智力因素发展不协调,尤其是缺乏刻苦钻研、孜
孜以求的探索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大难题 。
我想,刻苦钻研、孜孜以求并不只是“头悬梁、锥刺骨”的坚强毅力,还要有跳出书本
之外 ,“打破砂锅问到底”和“不到黄河不罢休”的探索意识和顽强彻底的学习恒心。
(三)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我在教学“面积的认识”这一内容时,通过让 学生看、摸、想,学习什么是面积之后,
又在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中,抽出了三个有趣的问题:
(1)你看到过哪些东西的面是平面?最平的是哪个?
(2)湖面的面是不是平的?为什么?
(3)哪些东西的面没有边?怎样设法使它有边?
让二年级学生讨论这些问题不是“深”了吗 ?是的,是深一点。但这些问题是学生感兴
趣的,通过教师的“点”和“拨”是完全可以领悟的。我就是 想通过“深”来诱发学生主动
地钻研,开拓知识领域,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德。
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我们教室的水泥地面最平。”一个学生说。
“不平, 因为我洒水的时候有存水的地方。”马上就有一个学生反驳,“我说玻璃黑板的


面最平。 ”
“也不对,最平的面就不能写字了!”一个学生反驳得很有力,把大家逗乐了。
“那么,商店卖的玻璃的面是最平的。”又一个学生提出了新见解。
教室内暂时肃静了,两秒 内无人提出疑意。忽然一个高个子女生站起来说:“玻璃的面也
不是平的,因为把两块玻璃合在一起,中 间也会钻进灰尘。”
“说得太漂亮了!”我赞扬道。我让同学们继续找最平的面,大家有些为难了。于 是我总
结说:“在实际事物中,绝对平的面是不存在的,平不平都是相互比较而言的,数学课本里所指的平面,在我们的头脑里只不过是想象中的平面而已。可见,我们见过的几种几何图形的
面并不是 绝对平的。”
大家开始解答第二个问题--大海的面是不是平的?为什么?这个问题争论得也很激烈。
一个学生说:“大海的面是平面,因为地图上就是那样画的。”另一个学生说:“大海的面不是
平面,是曲面,因为地球仪上的海是曲面。”到底谁说得对呢?我为学生指出了思考问题的方
向:“那么 你们再想一想,地球实际上是什么形状呢?”大家马上找到了答案。
现在该解决第三个问题了。 “哪些东西的面没有边呢?”我刚一提头儿,马上有许多同学抢答:“皮球”、“地球”、
“鸡蛋” ……
“球的面都没有边。”有个学生一语道破天机。
“没有边的面,面积可怎么算呢?我们 还得想办法使它有边呀!”我故意带着为难的神情
对学生说。
一个学生说:“我们把它割成两半,不就有边了吗?”
我摇摇头,“这个办法会把好东西弄坏,再说,有些东西也不能割开呀!这个办法不太好。”
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个好办法--在上边画个印,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好 ,这个想法可以,我们只要用一条线在上边做出标记,曲面的边就可以找到了。”我
及时给予肯定。接着 我又拿出一个鸡蛋,用粉笔在上面画了一条封闭曲线。这时,一个同学
当即提出一个难题:“老师,这样 的面积怎么计算呀?”
我的学生就是这样喜欢刨根问底。我认为,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数学,把数学运 用于生
活,是学数学的目的,学生能够在学习当中不断提出新问题并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是探索
精神的表现。学生早一天提出问题,就说明早一天具有探索意识;永远不问就永远没有探索
精神。早一 天问住老师就早一天成功,我很希望被学生问住。
(四)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的观点看世界
我认为,小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不仅要弄懂算


法,还要弄懂算理,重要的是算理。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
数学素养,掌 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思想,进而了解到数学是研究数与量、时与空、
形与式的关系的科学。数学 中的内容彼此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充满着辩证唯物的思想。
这种观点的树立要靠对教材的挖掘和点 拨。
在教学“1千克的34和3千克的14是否相等”时,我是这样讲的1个34和3个14
相等,但学生的两眼茫然明显没有听懂,我愣了一下想怎样讲学生才能听懂并理解?这时我
没有急于往下 讲,而是问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它们为什么相等呢?这时我班的机灵鬼—何
容,起来说:“我们可以举 大饼为例,把一个大饼平均分成4份,取3份,是四分之三,把三
个大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个取四分之一 ,是三个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三”我和学生听了他
的讲解,并请他画了草图,即直观形象,又懂了算理 。教师经常这样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
义思想,无疑对未来的学生学习和生活会大有益处的。
五、理论总结。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激励性评价。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数 学教师以
培养数学素养为主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人格。通过综合素质培训,我和我们数学组的教师无论从教育理论、教育模式上都得以
提升,以 打破传统讲授模式,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方面交流,从而让学生在共同活动
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 并有了以下改观: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 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
物来接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 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中,
我经常采用教具动手演示和操作、让学生 自己进行操作、或者运用多媒体等方法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以这些形象化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评 价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评价的积
极性。同时,我还启发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表扬, 由此建立他们评价的信
心,并采用多种活动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以此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激 活他们的
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交往中主动发言,积极交流,课后学生经常和我一起探讨数学趣题,他们爱学乐学数学。
2.学会“倾听”、使学生敢于发言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后 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增多了。他们在小组内、在班里有机会大胆表
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不是去 揣度教师所期待的标准答案,这时候课堂上就会出现
不同的声音,引发争论。如果在这时候,我们以标准 答案来做最终的评价,那只会限制学生


的思维,并扼制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这样一来, 即使是课堂上有了让学生参与评价的时间,
学生也不敢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 机会”只会成为流于形式的一句
空话。因此,我注意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发言,做到放下教师的架子, 做到少“讲”多“听”。
不断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体验学生的情绪,使得 学生在课堂
上敢说、敢议、敢评。
3.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
要让学生参与评价 ,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保证他们评价的时间。学生是一个个具有鲜明
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因此,我注重学 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
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 与课堂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思考、
讨论、评价。
以上几点教学尝试,在数学教学实践中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
事情,今后还有很多路要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实践才 能进步。每个学生都有特殊的潜能,
在教学中,教师一句表扬性的语言,可能会激励学生改变一生;也可 能因为一句不恰当的评
价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自信心丧失。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评价时,我们一定 要尊重学
生的个体差异,运用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教师的我打算做好挖掘者求真务实、明确
方向、用 发展的观点看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的学习、生活能力不断提高,能在应有的位置
上发挥最佳作用。
点评:
本文能按“五步学习法”的要求,通过学习理论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中存在的问题进
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改进方案,能将改进方案付诸到教学实践中检验。当然如果能将与教研组
讨论 后总结的修改意见再一次运用到实践检验中会更好,同时可利用教研组互助将理论向深
层推进。

手机微信打不开-word密码破解


小柳树和小枣树-葡萄酒的酿制方法


成方圆简历-2018放假


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小学黑板报


宁夏校讯通-家人的爱


组工-lol战绩在线查询


天使寻羽毛-吉他曲爱的罗曼史


送朋友什么礼物好-经典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