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理解力
罗韶宇-圣诞卡片
龙源期刊网 http: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理解力
作者:赵晓玲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8年第06期
数学是一门需要“理解”的学科。它简练、严谨,对小学生来说,要理解数学的知识,概
念,原理,实属
不易。这就要求老师站在儿童的视角,用儿童的思维思考数学。今天就“如何
提高小学生数学理解能力”
,谈谈我粗浅的看法。
一、理解的前提是充分感知,在学生脑海中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得到一个结果,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索过程更为重要,如何
将
数学知识还原到现实的具体情境中,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呢?以《认
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为例感受建模的过程。
片段一:学生按要求“切土豆”引入
新课。老师先示范切第一刀,再让学生切,并感知由曲
面变成的平面。然后依次再切2刀,配合ppt演
示切的过程。学生一下就明白了:棱是两个面
相交成的一条边;顶点是3条棱相交成的端点。如此,较好
地体现了长方体面、棱、顶点各要
素之间的内在关联,为进一步探讨长方体的特征打下坚实的基础。虽然
这种教学法不新颖且耗
时耗力,但对学生来说是新颖的,对教学目的的达成是益处多多。
片段二:在认识“棱的特征”时,出示了这样的要求:用小棒和连接接头搭建长方体框架。
4人一组,每
组有四种长度的小棒共12根。从学生活动来看,一开始多数小组并没有考虑到
棱的长短关系,而是随机
选择一种长度的小棒插入接头内,形成了一个正方形的面,结果发现
剩下的小棒无法搭出相对的面。尝试
的错误“逼”着学生重新审视自己搭的过程,通过观察身边
的长方体和小组内的讨论,成功地搭出一个长
方体框架。如果说先前的失败是因为没有考虑到
长方体的棱是有长短关系,那么再次的尝试一定是有了对
棱的长短关系的发现才能取得成功
的。这样,将棱的长短关系特征还原到“小建筑师搭框架”这样一个具
有现实意义的情境中,在
已有的知识经验的支撑下,通过尝试、修正使得棱的特征自然地生发、提炼出来
了,突破教学
难点。如果只让学生看着眼前的长方体物体总结棱的特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疑惑的。因
此,棱的特征的处理应该直观化、形象化,让内隐的知识显性化。
从刚才的
两个教学情境看出:学生操作,观察,想象、讨论的过程,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
过程,也是理解数学知识
的过程。
二、活动中提出有效问题,拓展学生理解数学的深度和广度。
数学的目的就是发展学生思维,教会学生思考,老师的智慧在于创造出交流发展思维的舞
台。通过有效提
问,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走向理性,从盲目走向有序,从浅显走向深刻,
从而更好的理解数学。以《
100以内数的整理与复习》为例,老师提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