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一年级小学生的数感
大学专科学校-二月有多少天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一年级小学生的数感
田瑞芬
<
br>数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集中表现为:对知识教学的充
分感知,对思维训练的快速反应,
对个性教养的深刻感受。在数学活
动中,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学情境能反应迅速、准确、敏捷和思路<
br>简缩,能自然地运用最优化的解题策略。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
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在数学活动中,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学情境能反应迅速、准确、
敏捷和思路简缩,能自然地运
用最优化的解题策略,《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数感的具体体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
示数;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 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能为解决问题选择恰
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
性做出解释。”可见,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
一个重要任
务。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结合自己的教学
实际,现就小学
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做一些粗
浅的论述。
一、源于经验,数感生活化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科学,它源于生活,并
优化生活。数学教学应紧密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将抽象的数学
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
习,
获得主动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
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
。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重要的
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去探索,让学生在学习中
体会到数
学就存在于周围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释现实中的数学现象,
解决生活中的数学
问题,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样在习得知识
的同时,还能发展学生多种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例
如,教学《分
类》时,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如整理房间、
整理书包。在课堂上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自主地探索分类的方法。
如:P52整理房间一节中,
情境图中,图中有一件玩具——布熊。有
位学生他不是把布熊归在小汽车一起,而是把它和衣服归在一起
放在
床上。我问他为什么这样整理,他告诉我,在家里,他是一直把布熊
放在床上的。《位置与
顺序》时,我设计了些游戏活动:“贴鼻子”——
同座位两个人一起玩,一人蒙上眼睛,另一个用上下左
右前后的口令
告诉同伴,贴鼻子的正确位置。“问路”——将教室的走道改成街道,
再标上一些
地点名,学生问路,另一人指路。“送信”——事先设计好
活动要求,学生抽取信封,按信封上的要求送
到目的地。这些活动深
受学生喜爱,它不仅可以启蒙数感,还能培养学生“亲近数学”的行为,
使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二、在数字的认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我通过举生活中与
学生紧密联系的例子,使学生发现数
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
认识周围的事物,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例如:学习10以内数的
认识中,在认识“1”时
,先请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
物。学生例举出:1本书、1只小鸟、1棵树、1根小棒、
1个国家、
1串葡萄、1捆小棒„„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粒葡萄是一串?几根小
棒是一捆?帮助
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1根小棒),也可
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1捆小棒);可以表
示很大的物体(1个
国家),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1只小鸟)。再如在教学“认识11
到2
0的数”时,我让学生抓一把学具小棒后数一数有多少根,还利
用根据数轴让学生估计:17接近11还
是接近20?15呢?这样,把
数感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中,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对数有一个鲜明的表象,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时,他们会在头脑中有一
个具体的参照物,真正建立起良
好的数感。
三、在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使
学生在比较中产生多、少、多一些、
少一些的认识,能够以较小数感知较大数,学会辩证地看待一个数,
从而使学生获得的数感进一步强化。例如,一年级从10以内数的认
数开始,就
通过观察木块和小棒的多少来比较数的大小,使学生在观
察比较中认识到5比1、2、3、4大,但比6
、7、8、9小,引导学生
认识“<”、“>”,逐步建立数的大小相对关系。在这样的教学环节
中,学生能体会到数的大小、多少、大的多、少的多的实际意义,感
知数与数之间的相对关系,感应到
数学的价值,从而使学生的数感得
到培养。
四、在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让学生学会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既能
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
值,也是数感的具体表现。为了让学生感知信息数字化,教学中我创
设
了多种数学活动的平台,通过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能表达和交流
信息,而且数就在生活中。如在“认识
钟表”这一课教学中,我设计
了这样一个活动的平台:我让学生动手做钟面、说钟面、拨时刻,在
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
的想法,通过认、读、写各种钟的
时刻,让学生逐步获取和培养数感。
五、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计算教学中,我引
导学生在问题的实际背景中,通过不同的方
法找到答案,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结果。如在教学“20以内数
的进位
加法”时,学生列出8+7或7+8的算式后,我就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
活动,让学生用
学具摆一摆,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
操作学具得出15,可以把8看作10,10+7=
17,17-2=15;也可以用
“凑十法”,把7分成2和5,8+2=10,10+5=15或把8
分成3和5,
7+3=10,10+5=15。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我都给予表扬。
总之,数感的形成不是靠一朝一夕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的,它是一
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逐步培
养。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
数感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运
用教材,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并充分利用学
生身边的数学素材,让学生感知、探
索和发现,在感知、探索、发现
中发展自己的数感。把帮助学生建立数感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