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2小小的船教案新人教版
新中国成立-tracert原理
2 小小的船
教材解析
《小小的船》是一首富有童趣、朗朗上口的儿童诗。诗歌将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巧
妙
地联系起来,描绘了一幅有趣的夜景图——月儿是停泊在天空中的小船,“我”坐在
“船”
上看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诗歌以合理的比喻为纽带,将遥挂天空的月儿瞬间拉
到眼前,
把现实和奇妙的幻想不留痕迹地融合在一起。读着诗歌,脑海中便会闪现一幕幕
形色兼具
的图景,带来亦真亦幻的奇妙感受。
诗歌共有两句,第一句运用比喻,将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两幅图景带进读者脑海
里,
弯弯的月牙和小小的船在形状上相似,都是“弯弯的”“两头尖”,二者合二为一。第
二
句说“我”坐在小船上,实际是想象自己坐在月亮上看星空,以充满童趣的幻想,勾画
了
坐在月亮船,与星星相伴,畅游蓝天的浪漫图景。文中出现 3 个“小小的船”,第一个
指
的是真实的小船,第二、三个指的是弯弯的月亮。
课文插图画了一个小女孩躺在月亮上,伸出手,向着蓝空中的星星说些什么,两颗星
星
正对着她微笑,充满想象和童趣。
教学目标
1. 认识“的、船”等 10 个生字和门字框 1 个偏旁;会写“月、儿”等 4
个字和横
折 钩、竖弯钩 2 个笔画。
2.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图景,感受夜空的美丽。
3.
仿照例子,用简单的叠词说“的”字短语,积累“的”字短语。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
读准“船、两”等生字的字音;会写横折钩和竖弯钩。
2. 想象诗歌描绘的图景,感受夜空的美丽。
第四单元
143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本课所学的 10
个生字,同韵的生字有“看、见、闪”,可以对比着读一读。“船”
是
一个三拼音节,学生不易读准,要加强范读指导。平舌音“在”、翘舌音“闪”、轻声
“的”和后鼻音“两、星”,要注意读准。
本课要求学生掌握新偏旁门字框,门字框源于“门”字,可结合生活实际,联系门的
样
子进行识记。汉字中,四四方方像一个框框把里面的部分围起来的偏旁一般称“框”。
教学中,注意渗透多种识字方法。有的可用编字谜的方法:“两”——一横一框,一
对
小人藏中央;“头”——一点一点大;“里”——土中长出一个太阳。有的可用做动作模
拟
字形的方法:“看”——将一只手罩在眼睛上往远处看;“闪”——请一个同学双脚平
开,
站到门框下。识记生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跟着动起来,在说一说,演一演的活动中,让 识记
活动变得丰富有趣。
还可以将生字与熟字组成新词让学生读一读。如“船头、两头、看见、里头、星星”,
通过组词巩固识记,扩展词语。
2. 写字。
指导写字,关注学生的书写坐姿和握笔姿势,学写新笔画横折钩、竖弯钩。
教师在范
写过程中,引导学生边说笔画名称,边学写。
书写时,可引导学生发现“月、儿、头”3
个字撇的同异:“月、儿”的撇同为竖撇,
要写得正一些,“头”的撇则要写得斜一些,不过它们都要写得修长、舒展。
本课 4 个字书写要点:
4画,独体字。
教师示范横折钩:
月 第一笔为竖撇,中间两个短横紧靠竖撇,
起笔写横,略顿
与右边的竖不粘连。
笔后折向下,横平竖
直,横短竖长,到起
钩处略顿笔后向左上
2画,独体字。
方钩出。
儿
竖弯钩起笔比竖撇略高,写在竖中线右
侧。
续表
头
5画,独体字。
教师示范竖弯钩:
3个点的位置、大小有变化,第一点略大, 从上往下,起笔 第二点靠
左,最后一笔是长点,与竖撇不
时稍重,向右转笔写
粘连。
时先顿笔。
7画,独体字。
里
弯时行笔要平,出钩
注意笔顺,先写上面的“日”再写竖,最
后
写两横。
本课要写的 4
个字,可以结合学过的字组成新的词语,如“月儿、儿子、里头、山 里”,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这首儿童诗最大的特色在于运用了许多叠词描写景物,读来朗朗上口,
自然亲切。学
习时可以先看着插图听读课文,在脑海中初步构建画面。再让学生尝试自由读,重点关注
朗
读的正确,语速稍慢也无妨。文中的重点词语需加以注意,如“月儿、船儿”要读成双
音
节而非儿化音;“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等叠词的朗读,可以和“弯的、
小
的、闪的、蓝的”作比较,体会其中的韵律感。诗歌朗读时,引导学生想象夜晚看月亮
看
星星的场景,感受儿歌轻快的节奏。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背诵诗歌。
2.
理解运用。 课文理解可以利用插图来进行。指导学生认真看图,让他们观察整幅图
上有些什么,
使他们能大致说出:一个小朋友坐在月亮上,周围是蓝天、云朵,有很多星星。再说一说
月
亮有什么特点,让他们想到什么。可以出示小船的图片,说说它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最
后可以让学生想象:小女孩会坐在月亮上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充分地想象,作
为
理解课文的基础。
课文一共 4
行两句话,第一行是理解的难点。可以再出示月亮和小船的图片,让学生
知道,这句话不是说月亮弯,船很小,而是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船。因为月亮离我们很
远,
看上去很小,所以说“小小的”,而“弯弯的、两头尖”其实都在说月亮和小船形状
相似
的地方。让学生明白,第二、三行中的“小小的船”,指的是“月亮”。
在教学诗句后两行时,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在美丽的夜空下,他们会做些什么,
请学
生充分想象,再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想象,借助插图感受坐在月亮上看星空的 美好体验。
弯”比“弯”的程度大一些,“小小、蓝蓝”也一样,都强化或突出了事物的特点。“闪
闪”则是说星星不停地一闪一闪的,给人感觉很调皮。让学生在朗读中想象具体的事
物,
感受到作者对这些景物喜爱、亲切的感情。模仿表达时可以提问学生:船——小小的
船——
还有小小的什么?通过交流,打开学生的思路,如“小小的蚂蚁、小小的珠子、小
小的手
指”。
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目标:
1.
认识“的、船、两、头、里、看、闪、坐”8 个生字。
2.
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描绘图景的奇妙。
3.照样子,说词语。
教学准备:
1. 生字生词卡片。
2. 与船相关的图片。
3.
多媒体课件:音乐《小小的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学习“船”字
1.
教师出示一组船的图片(客轮、货轮、小木船、军
舰),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过的船,理解“船”的意思。
2.
学生找一找哪一幅图是“小小的船”,再说说它有什么
特点。
3.
一齐朗读课题“小小的船”。
二、朗读感受,学习生字
1. 学生看着课文插图,听教师朗读课文,找一找插图中
“小小的船”在哪里。
2. 教师结合学生反馈,出示词语“月儿”,指导学生读准
字音,接着朗读词组“弯弯的月儿”。
学生都见过船,
但是对小木船的印
象不深。用图片感
知的形式, 让学生
对“小小的船”有了
直观感受。
第一课时
3. 课后练习。
课后第二题让学生照样子说词语,可以先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让
学生体会。“弯
3. 学习生字“的”,请学生拼读音节,引导发现轻声,练
习朗读要求读得又轻又短。教师交替出示词语卡片“弯弯的月
儿”和“小小的船”,学生开火车读。
4. 引导学生猜谜语学生字。
猜字谜的学习 (1)教师出示顺口溜,请学生猜一猜。 形
式比较有趣,富有
“一横一框,一对小人藏中央”——两思维的挑战性。学生
“一点一点大”——头
“土里出太阳”——里
(2)做动作,请学生猜一猜。
一只手罩在眉眼处,做出向远方眺望的姿势。——看
请一个同学双腿微微平开,站在门框中央。——闪
5.
朗读课文,注意词语连读,把课文读通顺。
三、积累语言,模仿运用
1. 教师出示词语。
船 小小的船 月儿 弯弯的月儿
请学生开双人火车朗读(一人读词一人读词组),体会它
们的不同。
2. 借助图片,让学生观察“船儿”和“月儿”的相似之
处。
3.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是“小小的”“弯弯的”“尖
尖的”。
4.
朗读诗歌,边读边想象如果“我”坐在“月儿”上会
看见什么。
5.
引导学生寻找诗歌中像这样读起来特别好听的词语
“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朗读词语,让学生观察星光闪烁
动
画,配合小手张合,动作演示“闪闪的星星”,体会“闪闪
的
星星”明亮又可爱,朗读词组“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在说一说,动一动的 活动中猜出谜底很有 意思,会留下深刻
印 象。而考一考别人的
过程则是再一次的识 记巩固和学习成
果的 展示。
通过比较,感受
运用了叠词后的表
达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