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公开课教学设计
致新员工的一封信-小姑娘打一字
《灰雀》公开课教学设计
1、读课文,了解灰雀失而复回的故事,学习小男孩用<
br>送回灰雀的实际行动改正错误的诚实品质,感受列宁对孩
子、对鸟类的爱。
2、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理解“列宁为什么认为那个男孩是诚实的?”。
小男孩第一天离开列宁后是怎样想的?
电脑课件,演示文稿。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一边演示课件一边讲:同学们,你们看正向我们走
来的这
位老人就是列宁,他不但善良,和蔼可亲,而且他还
非常喜爱小动物,今天我们就学习《灰雀》。
2、开门见山:
今天我们学《灰雀》,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教学意图:导入激趣。老师们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看
看用哪种方法更好。
1、出示学习方法:
⑴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边读边看哪些词不会。
⑵带着问题读,想一想公园里丢失的一只灰雀又回来
了,这是怎么回事?
教学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探
究的学习习惯。
2、学生按照学习方法自学课文:
⑴自己学。
⑵分小组学。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检查学习情况:
⑴同学们,你想找几个人来读这篇课文呀?为什么?
学生如果答出三个人分角色朗读就达到学生明白这篇
课文的人物是列宁和小男孩。
教学意图: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⑵通过读课文,你有那些词不会可以提出来,同学之间
相互解答:
自言自语、可惜、坚定、果然、诚实、欢蹦乱跳、仰望、
微笑。
如果有一些词答不出来,教师可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或生
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
⑶公园里丢失的一只灰雀又飞回来了,这是怎么回事?
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回答:
①小男孩特别喜欢这只灰雀,所以把它抓走了,想自己
养着。当他看到列
宁是那么喜爱关心这只灰雀,为再也看不
到它伤感时,小男孩被感动了,所以又悄悄地把灰雀拿回来了。
②小男孩被列宁说的话深深打动了,他为自己想独自养
灰雀的事
感到不安,于是没跟列宁说出事情真相,但他已经
觉得自己这样做太自私了,于是第二天他又把灰雀放回
来
了。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播放电脑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1、请同学
们默读课文3~10自然段,把列宁和小男
孩对话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你应该怎样读列宁与小男孩的<
br>对话。
2、要求:
两人为一组,读一读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
⑴你是怎样读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的?给大家读一读,
为什么要这样读?
⑵找2个同学用不同语气来读,通过对比读、抓重点词,
体会出列宁和小男孩此时此刻的心情。
老师们可根据班内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
3、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3~10自然段。大家边
听边体会此时此刻列宁和小男孩是什么心情。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
同时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4、那么,第一天小男孩离开列宁后会怎么想,怎么说,
怎么做呢?
学生可能回答:
⑴都怪我一时糊涂,把小灰雀抓回家来。
⑵由于我的过错,让时刻惦记灰雀的人们担忧。
⑶我太喜欢灰雀了,真不想把它送回去,可是我已经答
应人家了,男子汉说到做到。
学生可能说出很多种情况,至于小男孩怎么说的,又是
怎么做的,同样也不限定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教学意图: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感想,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
5、那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11~13自然
段。
提问:
⑴想一想列宁为什么认为那个小男孩是诚实的?
⑵同学们学完课文,你认为那个小男孩是诚实的孩子
吗?为什么?
老师们可根据班内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
学生可能回答:
①小男孩把灰雀送回来了,所以列宁认为他是一个诚实
的孩子。
②小男孩一开始没说真话
不诚实,可是后来他被列宁说
的话感动了,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所以列宁仍然认为他是
一个诚
实的孩子。
③小男孩一开始不诚实,后来他又把灰雀送回来了,我
认为他还是个诚实的孩子。
④那个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因为他最终把灰雀送回
来了。
教学意图: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解答问题。
6、回读课文:
方法:
⑴小组同学用你们小组喜欢的方式有语气朗读课文。
⑵把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
:第一自然段;第二部
分:对话;第三部分:结果。你喜欢那部分,起立读。
教学意图: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回读全文,整
合内容。
老师们可根据班内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
方法:
1、用上“列宁”“灰雀”“小男孩”这三个词说一句
话。
学生可能会说出:
⑴列宁爱灰雀。
⑵列宁和小男孩都爱灰雀。
⑶列宁爱小男孩。
2、你想对列宁、灰雀、小男孩说出什么?写下来。
学生可能写出:
⑴列宁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善良老人。
⑵多可爱的灰雀呀!我喜欢你。
⑶我希望小男孩也像列宁那样做一个爱护鸟类,爱护小
动物的人。
教学意图:发散思维,训练学生口头表达和写话能力。
老师们可根据班内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
1、自己给自己留作业。
2、回家后有语气的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好词好句摘
抄下来。
老师可根据班内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