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教学片段评析(3).doc
安全指南-澳门回归的时间
《我是什么》教学片段及评析 -
课文《我是什么》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
话,文章脉络清晰,
第一人称的写法令人倍感亲切,在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在空
中漂浮着,
碰到冷风,就变成小水珠落下来。人们就管我叫 雨 。
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管我叫
雹子 。到了冬天,
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管我叫 雪
。在执教这一段课文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
一、小组合作,读词组句
在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这段话之后,我安排学生
分四人小组合
作学习:出示事先准备好的6个词语卡片( 小水珠 、 小硬球 、
小花朵
、 落 、 打 、 飘 ),先指名孩子们读一读这些词语,
然后试着把这6个词语拼组成3个句子。
并安排一位同学上台在
黑板上拼组。由于学生熟读了课文,对词句已有初步感知,孩子
们大都能
准确地按上下排列的顺序排列出 小水珠落下来 、 小
硬球打下来 、 小花朵飘下来 。
二、感知句意,调整句序
学生组好句子之后,我把握契机地问道: 这里面有三个动
词,分别是什么? 孩子们不由地脱口而出: 落、打、飘。 我
又接着问到:
那它们的位置可以调换吗? 问题一出孩子们有的
眉头紧锁,有的窃窃私语,还有的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
。但不一
会便有人跃跃欲试地嚷嚷道: 不能,不能。 并有理有据地说出
了自己的理由:小硬
球最重,肯定是打下来;花朵很轻,当然是
飘下来;而水珠自然是落下来了。
而这时我又故做疑惑状说道: 听大家这一说,仔细地想一
想,这三个句子的位置好像有点不妥
,能不能重新调整一下顺序
呢?讲出你的理由来。
孩子们一下子又被难住了,但马上有又
一个个喜形于色: 我知道了! 我也看出来了! 接着开始动手
调整三个句子的顺序。最后又一个个争着向我和同学们讲自己的
发现,说调整的理由。一个小组
汇报:
小水珠、小硬球落下来
时有的轻有的重,我们组是按照由轻到重的顺序排列的:第一句
是
花朵飘下来 ,第二句是 小水珠落下来 ,第三句是 小硬球
打下来 。 另一个小组汇报: 我们组
是按照小水珠、小硬球落
下来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小硬球最重,肯定是最先落下来,小花
朵最轻
,当然是最后飘下来。 但大家都能通过对 落 、 打 、 飘
这三个动词不同意义的感知而作出判断的。
三、朗读感悟,想象情境
学生读词组句,又按自己地理解重新修改了课文,可这时我
又出一招: 同学们已经重新排列了这些句子,且理由都非常充
分,
很好!那么,你们能不能通过自己出色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
气,来感受它们下落时的轻重快慢呢? 学生
的兴趣又一次被激
发,思维又再次被激活,一个个又摇头晃脑、有滋有味地读了起
来,并都在
飘 、 落 、 打 这三个字的读音处理上做文章,反
复尝试,相互提示,如有的学生将 飘
读得轻而长,将 打 读得
重而促,我检查上也进一步提醒学生:
小花朵飘得还不够轻不
够慢。 小硬球还应该打得再重些。 最后,我又让学生把这些句
子放回
原文中去读整段话。同学们在交流朗读时的感受和互相评
议时,有的说:
我读这句话的时候,眼前像是真的有千千万万
朵雪花在空中飘舞。 有的说: 我听某某同学朗读这一句
时,眼
前也像在放电影:无数的雹子像子弹一样打在地面上和我们的脸
上,硬硬的,凉凉的,蹦
蹦跳跳的,真好玩!
【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尽可能的将 唤醒、点拨、启发、引
导、激励 留给自己,把
理解、体会、体味、感悟 教给学生,
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但同时<
br>也激活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对三种自然现象有了十分真切的感
受,并通过极具个性化地朗读向别人
表达或展示出自己的感受。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激
发想象和自主朗读欲望,从而达到理解、领悟、深化的教学目
的。这应该就是语文基础的渗透性教学,就
是关注学生语感的能
力培养,就是 读 与 练 的有机整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