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的基本笔画 教案

玛丽莲梦兔
533次浏览
2020年12月25日 01:3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刻舟记-酒杯架

2020年12月25日发(作者:戴思颜)


硬笔书法社团教案

楷书的基本笔画

设计:图图
楷书,又叫正楷、正书。楷书点画规整,结构端正,堪称书体中的楷模。由于楷书规
范、易认、实用, 因此被称为中国汉字的标准书体。学习书法须从楷书学起,以楷书为基
础,然后学习其它书体。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写楷书的时候,由起笔到收笔这一动作在纸上所形成的
点或线,就叫“一 笔”或“一画”,通称“笔画”。汉字主要笔画有点、横、竖、撇、捺、
提、折钩八种基本笔画,在这八 种基本笔画的基础上又演变出多种复合笔画(复杂笔画、
组合笔画)。
要写好楷书字,必须从 笔画开始,掌握笔画的形态和写法。如果把一个字看成是一部
组合巧妙的“机器”的话,那么笔画则是组 成机器的“零件”,“零件”是否精美,将直接
关系到“机器”是否能正常运转。
学习制作精 美的“零件”不能单个独立地进行,而是要明确它在“机器”中的位置及
其特定的形态。也就是说,学习 基本笔画时,只有把它和相关字形结合起来才有实效。这
样既可以熟透整个字的结构,又可以从中掌握笔 画的写法,同时又能达到减少枯燥、激发
兴趣、增强信心的目的。







一、点
点画是汉字里各种笔画的根源。横、竖、 撇、捺等笔画都是点的延伸。写任何笔画的
开始,都有“落笔成点”之说。同时点在字的搭配中起“画龙 点睛”的作用。点可以为斜
点、左侧点、撇点、挑点、左右点、相向点,相背点、
上下点、两对 点、合三点等十几种。
1、斜点
形态特点:斜点比较短小,它像飞溅的一滴水珠,
也像掰开的一瓣大蒜,还像切一部分的西瓜子。它的上
端尖细,下端圆粗。也有人将其概括为:头尖、身 肥、
尾圆、背弯、腹平。斜点是倾斜的,与法中称点为“侧”,
意即写点时应侧势斜落点。 < br>书写技法:空中落笔,从左上方向右下方,由轻到
重,顿笔而成。注意书写时要有行笔过程,不可 太过于
突然。要一次写成,不能重描。

1



败笔分析:在书写中往往会出现下列败笔:
①火柴棍:线条平直无粗细变化,平均用力运笔无轻重变化所致。
②弯弓:线条弯曲如弓状,动笔方向不对所致;
③钓鱼钩:其开关如钓鱼钩,末端带笔向上所致:
④逗号:其形状似标点符号中的逗号,用笔力度不当所致辞(先重后轻)
例字分析:(例字的笔画均用田字格来定位,下同):
“文”:第一笔点写在横中线的上方竖 中线的中间,在斜点的左下方起笔写横,要写
在横中线上,并且右边稍高一点儿,要使斜点的中心对准长 横的中点。在
斜点收笔的下方起笔写撇,撇的弯度稍大。最后在长横的(左端)稍下处
写捺,要 写得舒展些,并且使撇与捺的交点与长横的中点在同一条垂直线
上。




2、斜长点
形态特点:斜长点的形态同斜点差不多,只是要比斜点长些。可以看作 是斜点的延长,
它的形态为:上尖下圆,上细下粗,倾斜。斜长点亦可称为“反捺”或“捺点”。 书写技法:写法与斜点大致相同,只是在起笔后行笔的时间、距离要稍长些。同时其
书写速度自然也 要比斜点慢一些。

败笔分析:基本同斜点。
例字分析:“不”:先写长横,在长 横的中点稍偏右处起笔写撇,收笔在左下格内:在
对准长横中点下方的撇上起笔写竖(贴近竖中线的左边 一点),竖可稍穿透撇。最后在撇
与竖交点的右下方写斜长点。竖的末端要比撇、斜长点的末端稍低一点 。

2



3、左侧点
形态特点:::左侧点的 形态与斜点有些相似,笔画较短小,头尖尾圆身肥。它与斜点
的倾斜方向正好相反,它是向左下倾斜,而 且倾斜角度较大,一般为70度左右。左侧点
在印刷楷体中是略向右弯,而在庞体中除了向右弯外,还有 一种形态,即斜点的反方向形
态,向左弯,且弯度稍大。
书写技法:空中落笔,从右上方向左 下方,由轻到重,向左(或向右)弧形运笔,稍
顿后即收笔。
败笔分析:
①撇点:运笔先重后轻所致。
②弯弓:弧度太大,运笔方向不对;
③火柴棍:运笔没有弯度所致。
例字分析:“小”其左为左侧点。在竖中线上起笔写竖钩,不 可
太长。在竖钩的中点稍偏上的左、右两侧写左、右点,两点之间的
距离要适当(不可离得太近 ),并且要使之对称、呼应。
4、撇点
形态特点:撇点较短小,像某些动物(如老虎)的牙 齿。它上部较粗,末端尖细,向
左微弯,全心倾斜角度为45度左右。
书写技法:以写斜点状落笔并稍顿,然后转而向左下方行笔,由重到轻,由慢到快撇
出。
败笔举例:收笔未出锋;起笔太过形成拐角状;落笔方向不对形成直接右上左下方向。
5、左右点
形态特点:::左右点是点的组合、左边为左侧点,右边
为斜点,两点的 上下两端基本上齐平,并且左右对称、呼应。
书写技法:左边为左侧点,就是下笔后向左下方轻轻一< br>按;右边为斜点(技法同上面的斜点)。要求左右对称、呼应。
例字分析:“小”同上
6、相向点
形态特点:::相向点也是点的组合、它由左边的仰点和
右边的撇点组合 而成。左右排列,上下大致齐平、并且左右
对称、呼应。
书写技法:左边为仰点、下笔后向右上方挑;右边为撇
点技法同上面的撇点,左右对称,呼应。
例字分析:“平”相向点在其上部。先在上半格的上方写
短横,然后在短横的上面写相向点,相 向点的左右宽度比上
横略宽一点。第四笔为长横,写在横中线上,上下两横的间
距不可过大,最 后一笔“竖”在第一笔“横”的中点处起笔,写在竖中线
上,使竖画穿过长横的中点。
“火” :先写仰点,然后在仰点的右上方起笔写“竖撇”,其弧度(弯
度)较大些。第三笔撇点,在“竖撇”起 笔的右下方起笔,与左边的“仰
点”对称、呼应。第四笔捺,在“竖撇”的中点处下笔,收笔处和左边的 撇尖基本上齐平。
7、相背点

3


形态特点:相背点由 撇点和斜点组成。它的整体呈上合下开状,与相向点的上开下合
正好相反。相背点一般出现在字的下部, 两点既可以写成上下基本齐平,也可以写成左点
略高于右点,两点之间平衡、对称。
书写技法:左撇点,右边是斜点(技法同上面的撇点、斜点)注意两点之间平衡、对
称。
二、横
在八种基本笔画中,横画应用最多。横在一个字中起横梁作用,是保持字水平稳定的< br>重要笔画。由于视觉和审美需要,横画一般呈左低右高状,所以我们平常所说的“横平”
只是视觉 上的平,而决非真正的水平。相反,如果把横画写成水平,反给人向右下倾斜之
感。横画一般可分为长横 、短横、斜横等几种。
1、长横
形态特点:长横比较长,它的起笔和收笔部分
稍粗 ,行笔部分稍细;长横呈左低右高状,与水平
线的夹角约为3-5度。
书写技法:下笔稍重, 然后略提笔顺势向右轻
快运笔,取势左低右高,行笔至末端再向右下方顿
笔作收。力度:重—轻 --重,速度:慢—快—慢。
败笔分析:
①火柴棍:运笔粗细无变化,由于运笔平拖,
起、收笔未顿所致。
②波浪;其状似波浪起伏,起、收笔过于夸张
所致。
例字分析:
“二”第 一笔是短横,.写完短横之后,在其下
面写长横,使上下的两横中点在同一垂直线上,且两横基本平行。
2、短横
形态特点:短横较短,其形态与长横有两点不同:一是短,二是收笔无顿笔。
书写技法:下笔轻按,然后向右行笔,至末端停笔作收。收笔时不顿笔,动笔略快。
例字分析 :“三”:第一、二画均为短横,要写的上长而下略短,最后一笔为长横,要
比上面的短横长(约为其两 倍),三横之间的距离要均匀。
3、斜横
斜横除了斜度稍大(30度左右),其它特点与长横相同。例字:“七”



三、竖
竖在一个字中起支柱作用,因此要写的正直不歪,
尽量作到垂直, 挺拔有力。王羲之说:“竖如森林之乔
木”,指竖画要写出劲健有力,这样字才能不失重心而
平 稳。
竖可分为悬针竖、垂露竖和短中竖三种。
1、 悬针竖
形态特点::悬针竖 像一根悬垂的钢针。它比较长,起
笔部分较粗,收笔出锋,中间行笔部分粗细较均匀。
它是垂直 的,和水平线成90度角。
书写技法:起笔向右下顿笔,然后转而向下运笔,

4


中间行笔稍缓慢,待到末端收笔出锋时要直下略快,轻快的提笔出锋,空中收笔。力度:重----轻。速度:慢----快。
败笔分析:
① 火柴棍:起笔未顿笔,收笔未出锋所致。
② 拐杖:起笔过大所致。
③ 鼠尾:向下运笔时速度过快,力度太轻所致。
例字分析:“中”:第一笔为短竖,要写得向右斜一点儿 ,第二笔横折写在中线以上,
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上,整个“口”要写得扁一昆,然后在扁口的上方竖中 线上起笔写悬
针竖,要使悬针竖从扁口的上下两横中点穿过,并使竖被口分割后上短下长。
“ 丰”:从上到下依次写完三横之后写竖,第一、二笔为短横,第三笔则是长横,三
横之间的距离要均匀, 要使竖从三横的中点穿过,竖被三横分割后也是上短下长。
2、 垂露竖
形态特点::垂露 竖的形态与悬针竖差不多,只有一点不同的是垂露竖的末端比较粗,
像一颗下垂的露珠。
书写技法:其起笔、行笔同悬针竖,只是收笔时要顿笔。垂露竖为纸上收笔。力度:
重---轻 ---重,速度:慢---稍快---慢。
败笔分析:
① 火柴棍:起笔未顿笔,收笔未出锋所致。
② 拐杖:起笔过大所致。
③ 悬针竖:收笔出锋。
例字分析:“干”:第一笔为短横,写在上半格中间,第二笔长横要写在横中线上 ,最
后一笔垂露竖写在竖中线上,要从两横的中点穿过。
“个”先写斜撇,在撇的中点靠上处 起笔写捺,撇与捺要写的舒展些,其夹角也应大
些,最后在撇与捺的交接点稍下处起笔写垂露竖,要写在 竖中线上,竖画不宜写太长。
3、 短中竖
形态特点::把悬针竖或垂露竖从下面截去一部分即为短中竖,短中竖短粗有力。
书写技法:起笔同悬针竖、垂露竖,然后转而向下快而有力地运笔后收笔。
例字分析:“上” 先写竖后写短横,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短横在竖的中点偏上起笔,
最后写长横。
“正”:先写 短横,在短横的中点处起笔写短竖,在短竖的中点起笔写短横(其收笔
与第一笔短横的收笔基本齐平), 在第一个短横起笔下方写短竖,最后是长横。



四、撇

撇画是左下方伸展的一笔。它的形态变化多样
(长短变化,斜度变化、弯度变化、粗细变化) ,但无
论怎样变化,都要注意体现其姿态舒展的特点。撇画
首尾粗细的变化不可太突然,弧度也 要适当。好的撇
画,既有兰叶般的飘逸,又有象牙般的坚实。
撇可以分为短撇、竖撇、斜撇和平撇。
1、 短撇
形态特点::短撇像一把锋利的 短刀。它比较短,
起笔部分较粗,收笔出锋。短撇是倾斜的(约45度左
右),并且稍微有点弧 度。

5


书写技法:下笔向右下方顿笔,然后转而向左下方由重到 轻、由慢到快的撇出。行笔
要迅速有力,并且要把力送到底,转腕提笔作收。
败笔分析:
① 钉头:起笔顿笔过大并且回笔所致;
② 拐棍:起笔顿笔过长;
③ 弯弓:弧度过大所致;
④ 火柴棍:起笔顿笔,收笔未出锋所致。
例字分析:“仁”:左窄 右宽型结构。先写单人旁的短撇,在其中点起笔写短竖,两比
画的长度差不多。在短撇起笔的右下方写短 横,在靠近短竖中点偏下处起笔写长横。
“生”:先写短撇,在其中点起笔写短横,在短横下面写第二 个短横(比第一横稍短
些),在第一个横画的中点上方起笔写竖,写在坚中线上。最后在第二个短横下面 写
长横,三横间的距离要均匀。竖画要穿过在个横画的中点。
2、 竖撇
形态特点 ::竖撇比短撇长,它的起笔部分较粗,收笔出锋。其上部(约点三分之二)
较竖直,下部较弯曲,弧度 较大,并且有一定斜度(45度—60度左右)。
书写技法:起笔向右下作顿后顺势向下,由重到轻缓 缓行笔,行到三分之二处向左向
下轻快地撇出,出锋时要送力到撇尖。其转折处须写得圆转一些。
① 火柴棍:下部没有弯曲,有竖无撇所致;
② 折断:转折处太生硬,不够圆曲所致;
③ 弯弓:弯曲过度所致;
例字分析:“月”:月字为细长形。在靠近竖中线处写竖撇,第二 笔横折钩的起笔在竖
撇起笔稍右处,横要写短。横折钩的折要稍向左收点儿,里面的两短横应靠上写,并 且要
靠左闪右,上面的两个间距要基本均匀。
3、 斜撇
形态特点:斜撇的形态像 风中的柳枝。它比较长,弯度也比短撇稍大些,其姿态十分
舒展。其他特点与短撇相似。
书写 技法:下笔稍用力作顿,然后转而向左下由重到轻、由慢到快地撇出。注意行笔
之中可以略慢些,今明两 年接近出锋时则要加快动笔速度。
败笔分析:同短撇
例字分析:“人”:先写斜撇,庞体字 “人”的斜撇较直些,然后在斜撇的中点偏上处
起笔写捺,撇捺写得左右对称并且舒展,其夹角较大。
4、 平撇
平撇是短撇的另一种形态。它的斜度比短撇小些,一般为15度左右。平撇主要出 现
在字的上部,如:千,禾等。


五、捺
捺画是向右下方伸展 的一笔。捺画可分为捺杆和捺脚(也叫捺刃)两部分,捺脚要如
刀一般锐利有力。由于其书法起源于隶书 ,因此有“一波三折”的姿态,就是说要有起伏
变化。捺脚不能上翘或下垂,也不能写出较明显的折角。
捺画在不同的字中位置不同,其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可分为斜捺、平捺和反捺。
1、 斜捺
形态特点:斜捺像一把大刀。它比较长,粗细变化也较大,既有斜度也有高弯度它的
起笔 部分较细,行笔部分渐粗,收笔出锋。捺杆部分较斜,并稍有弯曲,与水平线夹角为
45度左右,捺角取 平。
书写技法:空中落笔,从左上方到右下方由轻到重再到轻运笔,速度为快—慢—快。

6


当行笔至捺角处要稍停顿,然后再由重到轻,由慢到快捺出去,底刃一定要取平。
败笔分析:
弯弓:捺杆部分过于弯曲所致
翘脚:底刃不向水平方向捺出所致;
钝刃:收笔没有出锋;
吊脚:底刃未取平而是下垂;
折角:捺杆与捺角转折处生硬而形成折角;
波浪:起笔方向不对写成了圆弧;
例字 分析:“木”:先写横,不宜长,在横的
中点上方起笔写垂露竖,使其穿过横画的中点,
在横竖 的交点处(或稍下处)分别起笔写撇和捺,
其收笔基本齐平且高于竖画的收笔。
2、 平捺
形态特点::平捺的形态与斜捺差不多,只
是其倾斜角度要比斜捺平一些,约20度左右,斜< br>捺的底刃取平,而平捺的底刃可稍上扬。平捺的起笔也比斜捺平一些。
写法与败笔基本同斜捺。
例字分析:“达”和“通”属左下半包围结构的字,应先写被包围的部分,两字都有
走之儿,平 捺是走之儿的一部分,要注意写好“横折折撇”与平捺的连接部分。还要注意
被包围部分与走之儿的位置 关系,其间距应适当。平捺要写的长些,托住上面被包围的部
分。
3、 反捺
反捺 即斜长点,反捺在行书中常见,在楷书中(尤其是印刷楷书)较少见。例字中的
“女”字中的反捺在语文 教材中叫“点”,“使”中的末笔一般为斜捺 。
建议此处不讲反捺。


六、提
提画又叫挑,是从左下向右上斜向挑出的一笔。提在字的结构搭配中有斜度变化,有的 平
缓,如平提;有的斜度较大,如竖提等。提画
可分为平提、竖提和长提等。
形态特 点::提画较短,它的起笔部分较粗,
收笔出锋,总体像一把短刀匕首。它较直,但
有斜度,约 45度左右。
书写技法:下笔轻轻向右下方一点,然后
转而向右上方由重而轻、由慢到快挑出 ,力达
挑尖。
败笔分析:
火柴棍:起笔未顿,收笔没出锋所致;
弯弓:把直线写成了曲线;
拐棍:起笔顿笔过长。
例字分析:“攻”:左窄右宽, 左边头低底
高,右上“撇、横”较短,右下“撇、捺”较
长。要注意两部分之间的穿插与避让, 反文旁
的第三笔“撇”画伸展到了左边提画之下,捺的起笔在左边的短横与提之间。
竖提的形态与平提差不多,只是倾斜角度要大些,约为70度左右,如三点水中的第三笔。

7


长提的形态较长,其倾斜角度也小些,如“虫”字的倒数第二笔。

七、折
折画是附属在别的笔画上的。写折的时候,重要的是转折之处。折画的变化 多在于它折转
的角度,可分为横折、竖折、撇折等。
1、 横折
形态特点:横折由 横和竖两部分组成,先横后折,
折角处方中略带圆转,折角小于90度,短竖略向左斜,
折角处 稍粗些。总体像人的胳膊弯曲一样。
书写技法:先写横画,至横的末端顿笔后转而向左
内写竖,注意折角处的顿笔不可太过。
败笔分析:
①尖角:横画末端没有顿笔,竖画太向左倾斜形成
夹角。
②圆角:折角处太过于圆转形成了圆角;
③多角:折角处顿笔过长形成多角。
例字 分析:“五”:先写短横,在其中点(或稍偏右)起笔写斜竖(向左斜),然后在
短横起笔的下面写横析 ,使横折穿过斜竖的中点,最后写长横。两竖与长横的交点基本把
长横三等分。整个字上小下大呈梯形。 “皿”:总体呈扁宽开。由三个短竖、横折和长横组
成。第一笔短竖稍向右斜,横折的起笔在短竖起笔的 稍右处,要使横长折短,折向左斜,
里面的两短竖略呈上开下合状,所形成的间距要在致均匀。
2、 竖折
形态特点:竖折由竖和横两部分组成,其折角处比横折稍方一些,折角为90度左 右。
竖折又可分为两种:一种为竖短折长,一种为竖与折长度差不多。
书写技法:先写竖画,至转折处稍顿后转而向右写横。
败笔基本同横折。
例字分析 :“山”:整体呈扁宽形。先写中竖,然后写竖折(竖短折长),最后再写短
竖,与横画交接略露头,三 竖间的距离要均匀。
3、 撇折
形态特点:整体较小,像数字上的小于号。它是由短撇和短 横组成,折角处为尖角,
折角角度较小。
书写技法:选择写短撇,但不使其出锋,顺势折笔并顿笔后向右写横,使折角成锐锐
角。
败笔分析:
①圆角:折角处太过于圆转形成了圆角;
②多角:折角处顿笔过长形成多角。
例字分析:“红”:左窄右宽,左高右矮。先写绞丝旁, 第一笔“撇折”要撇长折短,
第二笔“撇折”在第一笔起笔的右下方起笔第三笔“提”在第二笔的左下方 起笔。“工”
的第一笔“横”与左边的第一笔“撇折”的收笔齐平,最后一笔“横”与左边“提”的中< br>点齐平。
“玄”:上宽下窄。先写斜点,在斜点下方写长横,使斜点位于横的中点上方。在长< br>横的中点或稍右处起笔写“撇折”,然后在长横中点的右下方再写一个“撇折”,“撇”要
写的长 些,最后写点。




8



八、钩
钩画是承接别的笔画来书写的,写钩需顿笔
后在转向挑出。根据汉字结构搭配 需要,钩画在
不同的字中或平或直,或仰或俯,都是按照字的
不同取势而形态各异。钩大致可以 分为竖钩,横
钩,卧钩,弯钩等。
1、 竖钩
形态特点::竖钩是垂露竖的末端向 左出钩
的形态,钩部饱满健壮,尖挺锐利基本呈三角形
状。整个笔画起笔顿笔,收笔出锋,竖长 钩短,
如悬挂重物的钢钩一般。
书写特点:点画入笔向下行笔,至底部顿笔
稍停,然 后转向左上方由重到轻、由慢到快斜势
出钩,钩尖尖挺锐利,钩角45度左右。
败笔分析:
①尖角:钩角太小形成尖角
②钝钩:收笔未出锋
③长钩:出钩太长而无力。 例字分析:“寸”:先写长横,写在横中线稍偏上处;在长横的中点偏右处上方(右上
格内)起笔写 竖钩,长横与竖钩的长度差不多。最后在左下格内写点。
2、 横钩
形态特点::由长横和 短撇组成。折角处微粗且有微弧,夹角较小为30度到40度。
钩尖尖短有力。
书写技法:在写好横之后,坚持着向左下方作一个很短的撇画。
败笔分析:
① 尖角:横画没有顿笔;
② 圆角:横画与撇画之间没有转折的交界点,而形成了圆弧;
③ 方角:横画与撇画的夹角太大形成了方角。
例字分析:“容”:先写斜点,在斜点下面写秃宝盖,使斜 点对准横钩的横画中点;在
宝字盖下写左右点(印刷楷体为相背点),使其左右对称、呼应;在左右点之 间写斜撇稍
下处写捺,最后在人字下写扁口。要使斜点、横中点、撇捺交接点、口的中心下下在同一条垂直线上,这样字的中心才会平稳。
2、 斜钩
形态特点::斜钩比较长,起笔顿笔 ,收笔出锋。其钩身部分较长,既有斜度(45度
—60度),又有一定弯度。出钩部分较短,钩尖的方 向朝正上或略偏左(不可偏右),出钩
尖短有力。
败笔分析:
① 弯钩:弯曲弧度过大,缺少韧劲;
② 火柴棍:没有弧度所致;
③ 跷脚:钩尖偏向右上方。
例字分析:“成”:先写横,在横的起笔处写撇,在撇的中点偏上处写横折钩 ,折要向
左倾斜一点儿。第四笔斜钩人横的中点或中点偏右处穿过,要写得长一些,其底部要低于
左边撇的收笔处。然后在斜钩的下三分之一处写短撇,最后在右上角写斜点。
“戈”:先写短横,短 横要向右上斜,在短横上方写斜钩,使斜钩从横的中点或中点
稍偏左处穿过,在斜钩的下三分之一处(或 稍偏上处)写短撇,最后写点。

9


3、 卧钩
形态特 点:卧钩比斜钩略短些,它的起笔轻(没有顿笔),收笔出锋。其钩身可分为
倾斜运笔方向和水平动笔方 向两部分,其两部分长度差不多,倾斜部分与水平线夹角为45
度左右。水平动笔部分与钩的夹角也是4 5度左右,其钩比其它三种稍长些。
书写技法:下笔由轻到重,从左上方向向右下方运笔,再弯向水平 方向,顿笔后转而
向左上方钩出。
败笔分析:
① 方框:把圆曲线写成方折的笔画所致;
② 火柴棍:弯曲为直。
例字分析:“心”:先写左 点,在左点起笔稍后处起笔写卧钩,在卧钩的上方写中点,
最后在钩尖的右上方起笔写右点。三点要相互 顾盼、呼应。


第二单元 复杂笔画

由八种基本笔画 为主体,又可以演变派生出多种复杂的笔画。复杂笔画又叫复合笔画、
组合笔画,它是由两个以上基本笔 画构成的。因为在汉字的结构搭配中,有些基本笔画要
根据搭配方位或取势不同的需要,用折笔连接起来 形成复合笔画。复合笔画还不是部首。
本册教育共讲了横撇、横折提、横折钩、横折折、横撇弯 钩、横折弯钩、横折折撇、
横折折折钩、竖提、竖弯钩、竖折折钩、撇点等十二种复杂笔画。
1、横撇
形态特点::横画和撇画的结合,横短撇长,横与撇的夹角为45度左右,短横的斜 度
稍大,折角为方折。
书写技法:想右上取势写短横,到短横末端稍停,然后折转方向(折转 后要顿笔)向
左下方由重到轻,由慢到快地撇出。
例字分析:“又”第一笔横撇,横稍短,撇 画要比教材横撇中的撇弯度大些。捺要在
横画起笔的左下处起笔,与横闪开一点小缺口。撇和捺要写的舒 展、对称。
“登”:应注意三点:一是要注意把握住字的重心,使其平稳不歪;二是不要把字形
上下拉的太长;三是要注意字的右上角的笔顺。
2、横折提
形态特点:由短横和竖提组成 ,或者说由横折和提组成。横短折长,折角为方角,折
角为80度左右,提画尖短有力。
书写 技法:落笔先写短横,稍右上斜,然后折转方向下写竖,至下端时驻笔蓄势,最
后再转笔向右上挑出。挑 出的提要短而有力,力达锋尖。
例字分析:“让”: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一笔“点”在左上格偏右 下的地方。第二
笔“横折提”在横中线上起笔后稍向右上斜,折笔后稍后左斜。第三笔“竖”在竖中线右
侧与“点”齐平处起笔。第四笔“短横”,在“竖”的中点稍偏上处起笔,最后一笔“横”
在“ 横折提”的提画收笔下方起笔,使横画稍高于“横折提”底部。
3、横折钩
形态特点:横折 之后加一个向左上方的短钩,也可以看作是横与竖钩的结合。横折钩
又包括两种形态:1、横折竖钩:横 短折长,折角方中有圆,约90度左右。横画折笔下行
后稍左挺,折是垂直的,钩短而有力。2、横折斜 钩:横与折长度差不多,折角方中有圆,
折向左倾斜较大,出钩方向对准横画起笔。
书写技法 :1、横折竖钩:先写横画,至末端向右下顿笔并折转方向下行笔,稍向左
挺,至竖的底部顿笔后再转而 向左上方挑出。2、横折斜钩:先写横画,至末端向右下顿
笔并折转方向向左下行笔,然后转而向左上挑 出。

10


例字分析:“门”第一笔先写点,在点点起笔的左下方 (竖中线左面一点)起笔写竖,
第三笔横折钩的卢笔处在点的右边,竖要写直,出钩对准左上角。 “勿”:先写短撇,在短撇的中点偏听偏上处起笔定横折斜钩,然后在横画上起笔写
两个短撇,使三 个撇画的距离差不多。
4、横折折(横折弯)
形态特点:可以看作横和竖弯的组合。三部分 的长度差不多,第一个折为方折,折角
略小于90度,第二个折为圆转,即竖末与横的连接处为圆弧状。
书写技法:先写横折,至竖的末端动笔要稍慢些,用圆弧状折转方向向右写横作收。
例字分析 :“朵”:上下结构,上小下大。第一笔较短,在竖中线左边靠上方起笔。第
二笔“横折弯”(横折折) 横画较短,从短撇的起笔处稍有一点起笔(也可以连在一起),
第三笔横较长,在横中线下面一点儿,第 四笔竖中线上。最后两笔的规范写法应为“撇、
捺”,要写的对称。
5、横撇弯钩
形态特点:由横撇和弯钩组成。横撇横向舟稍宽,弯钩纵向稍长。共有三次转折。起
笔顿笔,到横的转折 处再顿,收笔出锋。横折转后是由粗到细,弯钩部分是由细到粗再到
细,笔画的粗细、曲直变化比较大。
书写技法:先写横撇,起笔略顿,到横的转折处再顿然后转而向左下由重到轻撇出。
撇出后不离 纸,紧接着由轻到重再到轻写弯钩,从左向右下再向左弯,最后向左上钩出。
例字分析:“阳”左右结 构,左窄右宽。左耳刀旁比较窄长,竖为垂露竖,庞体教材
中与横不连(留小缺口),印刷楷体为相接。 右边日字比左边耳刀旁宽些,但纵向较短,
应使其居于中间稍偏上的位置,其上下均不与耳刀旁齐平。
“邓”:左右结构左右宽度差不多。右耳刀旁较宽,一般占左右结构字的二分之一左
右。右耳刀 旁的竖为悬针竖,并且竖与横撇弯钩是上连下离。左边的“又”靠上,上与右
基本齐平,下不齐平。
6、横折弯钩:
形态特点:由横折和弯钩(或竖弯钩)组成。两次转折,第一转折宜方,第二 处转折
宜圆。横画末端顿笔,转折后向左弯斜,然后又折笔右弯,出钩方向为正上或正上稍偏左。 书写技法:落笔先写横画,至末端稍顿后折转向左下行笔,然后再折笔转向右平移。
最后向上或左上 出钩。
例字分析:“九”:第一笔“撇”在左上格起笔,起笔后逐淅向左下撇去。第二笔“横
折弯钩”在横中线起笔,起笔向稍向右上倾斜,在横中线右边折后稍左斜,弯处要和撇尖
基本齐平。
7、横折折撇
形态特点:由横折和横撇组合而成。其整体细长,下部舒展。两横长度差不多, 最后
一撇比横撇中的撇要长。第一个折处为方折,第二个折处为圆转。
书写技法:下笔写短横 ,至末端顿笔后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宜长,然后在折
向右写短横,最后折向左下写撇,稍长并出 锋。
例字分析:“及”:先写斜撇,在斜撇起笔的左边起笔写“横折折撇”,使撇与横的横
的 横的中点相接。最后在斜撇的中点稍偏上处起笔写捺,使两撇和捺的收笔基本上齐平。
两撇的高弯度不同 。
“建”为半包围结构,应注意两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
8、横折折钩
形态特点 :由横折和横折钩组合而成。上紧下松。一笔三折,前两折为方折,且折度
较小,第三次方中带圆,且折 度较大。横、折、折较短,第三个折较长且向左斜。
书写技法:先写横折,顿笔后向左下写折,然后再向右写横折钩,第三次折笔略显弯
曲状。

11


例字分析:“乃”:上紧下松。注意撇画的收笔要高于“横折折钩。”的底部。
“扬”: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部分上面比械要低,下面与左基本齐平。还应注
意右边两短撇的位 置。
9、竖提
形态特点:垂露竖和提的组合。整体细长,提画不宜长,收笔出锋。
书写技法:先写垂露竖,至竖的底部顿笔后转而向右上方挑去,提要尖短有力。
例字分析:“ 民”:第一二笔写在上半格居中,“横折”的折要向左斜且短,“竖提”的
“竖”要直,横写在横中线上 ,“斜钩”在第二笔“横”的中点稍偏右处起笔,并且要使
其斜度稍小一点儿,收笔比“竖提”稍低一点 儿。
“长”第一笔撇写在右上格偏左一些。第二笔长横,写在横中线上,第三笔竖提靠近
竖中 线左边起笔,一直写到左下格偏下靠近竖中线处,使竖提在长横的中点偏左处穿过。
提的收笔处要紧靠边 竖中线,约在一半格中间位置。最后一笔捺,起笔在横竖交点处或稍
偏右处,收笔处要高于竖提的底部。
10、竖弯钩
形态特点:其形态如鹅浮于青波之上,故又名“浮鹅钩”。起笔顿笔,收笔出锋 。转
折处圆中有方,书竖画下行时稍有左挺,出钩方向为正上或左上。
书写技法:起笔同竖画 ,向下行笔时稍向左斜,至转折处向右弯行,写的圆转让力,
至右端稍顿,最后转而线上出钩收笔。 < br>例字分析:“元”先写短横,在横中线偏上处写下横,两横间距要适当,然后在长横
的中点稍偏左 处起笔写撇,不宜长,最后在长横的中点稍偏右处起笔写竖弯钩。
“扎”: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 “竖弯钩”的起笔处比左旁的确端稍低,沿竖中
线右边垂直而下,至与提手旁的提画起笔齐处向右弯,到 适当处顿笔向上出钩。
11、竖折折钩
形态特点:竖画和横折折钩的组合。三部分的长度因 字而异,但第二个折(竖)必须
向左倾斜,竖画也向左倾斜。第一个折角为方折,第二个折角处要顿笔, 使之方中带圆。
书写技法:起笔写竖,稍左斜,然后折笔向右写横,折角略小于90度。至横画末端< br>顿笔后向左下写竖,并略向右有点弯曲。最后顿笔向左上出钩。
12、撇点
形态特点 :撇画和长点的组合。两部分长度差不多,撇点的起、收笔较粗(顿笔),
中间转折处较细(力度轻)。 撇与点的夹角约90度。
书写技法:先由重到轻写撇画,不必出锋,稍停后,笔不离纸转折由轻到重写长点。
例字分析 :“女”在竖中线稍偏左处的左上格内起笔写撇点,在撇的中点右边起笔写
第二笔撇,使撇与点的收笔基 本上齐平。最后在横中线上写长横。
“巡”:注意三个撇点之间的距离要均匀,走之儿与被包围部分的位置关系要适当。


第三单元 偏旁部首
对基本笔画和组合笔画熟悉之后,接着就是这些笔画 的初步搭配了,这种搭配便形成
了偏旁部首。偏旁部首是楷书学习中的重要过渡环节,它起着承个启下的 作用。
偏旁就是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部分它是组成字的重要部件,一般称左边的部分
为 “偏”,右边为“旁”,上边为“头”,下边为“底”。因在左右两边的最多,就以偏旁来
统称汉字的某 些组成部分。
部首是字典和词典中根据汉字形体偏旁所分的门类,是查字典用的名称,又是组字的部件,部首与偏旁是一致的。
根据偏旁部首在字中的不同位置,一般可以分为“字旁”、“字头” 、“字底”、“字框”
四类。偏旁部首有数百种之多,但常用的仅几十种。同一偏旁部首在组字中同一位 置上的

12


写法大致是相同的,因此在学习中便可举一反三,融类旁通。
1、两点水 < br>形态特点:两点水是点的组合,总体呈短小的长方形。它由斜点和挑点(提)组成,
斜点短小,挑 点较长,且较竖。他们上下排列,左开右合,笔断意连、呼应。他们的收笔
基本上下齐平。
书 写技法:先写斜点,在斜点起笔处的下方稍偏左起笔写提,提要写竖一些,其收笔
不要超过斜点。 例字分析:“冲”:左窄右宽。两点水要写得稍窄、稍矮。第一笔“点”在左上半格中
部,第二笔“ 提”在左下格的左上部。右边扁口的最后一“横”在横中线上,与第一笔“竖”
相接点为本字中心点,末 画“竖”在竖中线偏右一点儿。
“冷”:左窄右宽。两点水写法同“冲”字。右边“令”,第一画“撇 ”起笔在竖中线
上,上半格的一半处,“撇、捺”之间的距离较大,第三笔“点”在田字格的中心点上。
2、三点水
形态特点:整体呈细长形。它由两个斜点和一个挑点(提)组成,三点上下弧形排 列,
第一三笔的收笔在同一垂线上,第二笔斜点的位置比一三点稍靠左(外)一点和挑点的起
笔 宜低使二三点距离稍大于一二点之间的距离,并且挑点的出锋不能超过上点。整个组合
呈扇形,并且相互 呼应浑然一体。
书写技法:先写斜点,在斜点起笔处的左一方起笔写中点,最后在中点收笔处的下方< br>稍偏左处起笔写挑点,甚上笔与上点的收笔上下齐平。
例字分析:“江”:左右结构,左窄稍高 ,右宽略低。三点水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两
个斜点的位置不在一条直线上,第二点比第一点稍靠左一点 儿,第三笔提位置不可过高,
出锋不宜超过上点,右边“工”要上下居中,第一笔横在三点水第一点收笔 处理右下方处
起笔,末笔横在提的中点稍偏右处起笔,要比上横稍长。
“泪”:右左窄右宽, 右边“目”字第一笔“竖”在三点水第一点收笔的右下一点处。
左右两部分左边稍长。
3、 文字头
形态特点:整体呈扁宽形。由斜点和长横组成,斜点位于长横的中点稍上处(可接亦
可 稍离)。庞体斜点略带牵丝。
书写技法:先写斜点,在斜点的左边稍偏下处起笔写长横,使斜点的中心 与长横的中
点在同一垂线上。
例字分析:“文”:首笔点写在横中线以上竖中线的中间,在其 下写长横,使斜点位于
长横中点之上。第三笔撇从长横的中点稍偏右处(即斜点收笔的下方)起笔,要写 的弯曲
(弧度)一些,最后从长横起笔的右下方起笔写捺,撇捺要写折舒展,使其交叉点在各自
的中点以上,并且使斜点、长横中点、撇捺交点上下在同一垂线上,这样字的重心才会平
稳。
4、 厂字头
形态特点:由短横和撇画组成。短横向右上取势,撇比较特殊,是介于斜撇与竖 撇之
间的一种撇画,它的倾斜角度比斜撇大,并且其弯度也比斜撇大。横短撇长,起笔相接。
书写技法:先写短横,要向右上取势,在短横的起笔处起笔写撇,撇的弯度和斜度要
适当。 < br>例字分析:“历”:厂字头作为字的偏旁使用时,组成左上包右上结构的字,下面的被
包围部分要 靠近左上方。先写厂字头,其右下是“力”,首笔是“横折勾”,横画在横中线
上,稍逊一筹倾;至右横 中线部向下折;“钩的顿笔处与厂的撇收笔处同高”。末笔是撇,
倾斜度同左撇平行。
“压” :“厂”为偏旁,左上半包围结构。左上是“厂”写法同上。土的第一笔“横”
比上横稍短,在横中线上 ,“竖”位于竖中线稍右侧,穿过上“横”的中部,末横略长于

13


“厂”的首笔“横”;末笔是点。
5、 立刀旁
形态特点:整体为 细长形。由短竖和竖钩组合而成,短竖位于竖钩的左边,其中点位
于竖钩的中点稍上处,与竖钩的距离要 适当,其长度应小于竖钩长度的二分之一,竖钩稍
有左挺。
书写技法:先写短竖,然后在短竖 起笔的右上方起笔写竖钩,使短竖位于竖钩中间偏
上一些,竖钩要写得左挺一点儿。
例字分析 :“刊”:左右结构,左宽右窄。“干”的第一笔横写在左上格中间靠竖中线
处,第二笔横稍长些,第三 笔竖不宜长。右边的立刀旁要写得瘦长些,居右半格之中。整
个字左矮右高。
“刻”:左边“ 亥”的上点写在竖中线左侧,横中竖中线右侧收笔,撇折的折笔在横
中线上,两撇上长下短末笔点的收笔 处与上横的右端对齐。立刀旁军民一写法同上。
6、 人字头
形态特点:扁宽形。由撇和捺 组成,撇与捺的交接点靠上,夹角比独体字人要大,撇
尖稍低于捺底,字型较扁平。撇捺较舒展,且左右 对称。
书写技法:先写撇画,要稍平一些,在撇的中上部起笔写捺,要使其夹角略大些,撇
捺 要伸展,以盖住下部。
例字分析:“介”人字头下面的部件左右对称,撇与竖之间的距离不宜过大,也 不宜
过小,并且要左短右长。
“全”:末笔横比上面两横长些,中横与末横之间的距离大于中 横与首横之间的距离。
竖画写在横中线上。
7、 单人旁
形态特点:细长形。由短 撇和垂露竖组成,垂露竖的起笔处与短横的中间,两部分的
长度差不多(竖可稍长)
书写技法:先写短撇,不宜平,在短撇中起笔写垂露竖,竖要直,不宜太长。
例字分析:“亿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高右矮。在左半格写单人旁,在单人旁短
撇起笔处的右下方起笔写“乙”, 乙字底部要高于左边竖画收笔处。
“伴”: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短右长。与“亿”字不同,右边的 “半”字要比右
边部分上下长些。
8、句字框(包字框,包字头)
形态特点:整体 竖长形,由短撇和横折钩(横折弯钩)组成,横析钩在短撇的中点处
起笔,且横短竖长,钩指向左上,横 折钩折笔后可向左略取斜势。
书写技法:先写短撇,在短撇的中点处起笔写横折钩。折笔后可向左略斜,横短折长。
书写技法:先写短撇,在短撇的中点处起笔写横折钩,折笔后可向左略斜,横短折长。
例字分 析:“句”句字框作为右上偏旁,要写得大些。撇写在左上格右边,横折钩从
撇中部起笔,约写至右上格 中心折向下,往左有一点斜度。“口”字写在左下格的右上角,
右上折角大约在横竖中线交叉点上。
“旬”:右上半包围,要包住左下的部分。写框内日字时,要与字框保持均匀的间距。
9、力字旁
形态特点:呈上下长,左右短的长方形。由横折斜钩和斜撇组成。撇稍长,横折斜 钩
的折略斜,横短折长,撇与横的交叉点在横的中点处,撇的起笔处与横折钩的钩底基本在
同一 垂线上。
书写技法:先写横折斜钩,在横的中点上方起笔写斜撇,使其穿过横的中点。
例字 分析:“功”:左小右大,左边工字的横写在左上格偏右下处,较短;竖在横中线
下侧收笔,也较短;提 的起笔处比横的起笔处往左些。“力”作为右偏旁,横折钩的起和
处在工字的上横收笔处的右下方、竖中 线的左侧,折笔略向左下斜,出钩处比较靠下;末

14


和撇起笔处要高,略带弯势撇到提的右下方收笔。
“加”,左大右小,力作左旁,注意口旁要写的扁小些,居于右边中心略靠上的位置。
10、竖心旁
为与小学语文生字表统一,这里按庞中华新版字帖《中国汉字规范字帖》中的写 法来
讲,建议教师也做这样处理
形态特点:细长形。由左侧点(竖点)、斜点和垂露竖组成。 左侧点较竖些,斜点较
平些、小些。左点位于竖的中点略偏上处,并且与竖相离,右点比左点高且与竖相 连接。
竖心旁一般占到字的三分之一左右。
书写技法:先写左侧点,在左侧点起笔的右上方写 斜点,宜平、小,最后在两点的上
方写竖使之与左点相离右点相连。竖心旁还有其它笔顺。
例 字分析:“怀”: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竖心旁写在左半格中间位置,较瘦长。右边
“不”字比左边略矮 ,脚齐头不齐。
“悔”:左窄右宽。右边“每”字较大,下下均与左边齐平(甚至略低些)注意:“悔 ”
字中的每书写有两点与语文教材不一致:一是“横”与“母”之间有牵丝相连;二是“母”
肉 质两点写成了短竖。应按旁休新版教材来讲。
11、宝盖头
形态特点:扁宽形。由斜点、左 侧点、横钩组成。斜点位于横钩中点之上(可连亦可
离),横向右上取势,钩与横的夹角小于45度,且 钩比左侧点略短。
书写技法:先写斜点,在斜点收笔处的左边写左侧点,左侧点稍长、宜竖,在左侧点
上起笔写横钩,横向右上以势,宜长,钩宜平宜短。
例字分析:“宜”: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凡上下结构的字,除上下对夜明星上,还要
安排好向两边伸展的笔画,并注意各个部分在全字中所占有 的比例和各部分间高低宽窄的
变化。“宜”字上部宝盖要写的扁宽,上部“且”要写的略宽窄长,末笔横 与宝盖等宽。
“定”:上下结构,上小下大。上部宝盖写法同上。下部的“横”,应写在宝盖内,宜< br>短;撇捺向左右伸展,其宽度应略宽于宝盖的宽度。
12、门字框
形态特点:整个字 框呈长方形。高略长于宽,且稍有点上窄下宽。由斜点、垂露竖和
横折钩组成,斜点略带牵丝(宜可不带 ),左竖较短且微左斜右挺,横折钩横短折长,且
右斜左挺。钩底比左竖收笔稍低。
书写技法 :先写斜点,在斜点起笔处的左下方起笔写垂露竖,宜短且右左斜右挺。在
斜点收笔处的稍右写横折钩, 折笔后宜左挺右斜,最后出钩指向字中心。
例字分析:“间”;“门”的首笔点写在左上格的右上部, 次笔竖从点的左边往下处起
笔,末笔横折钩约从竖中线处起笔,高低在点与竖之间。里面被包围部分“日 ”要适当往
上靠,其中心在横竖中线的交叉点上。
“闹”:“门”的写法同上,里面的“市” ,首笔“点”写在横中线上面,次笔“横”
写在横中线上,左右居中末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从“横 ”的中点处起笔,收笔处比
左右两边稍高。
13、提手旁
形态特点:整体呈瘦长形 。由短横、竖钩、提组成,短横略向右上取势,竖钩较长且
位置偏右,提不宜长。竖钩从短横的中点稍偏 右处穿过,提从竖钩的中点偏下处穿过,右
边的锋尖不超出短横收笔处。
书写技法:先写短横 ,向右上取势;在短横中点稍右处上方起笔写竖钩,使竖钩被横
分割后上短下长,最后在短横起笔的下方 敖左处起笔写提,提尖穿过竖部分不宜长。
例字分析:“扣”左右结构,左右宽度差不多,但左长右短 (纵向)。在左半格内写提
手旁;“口”的第一笔“竖”在短横收笔的下方起笔,收笔处比左旁“提”的 起笔稍下一
点儿;整个“口”型较扁,在右边位置上下居中。

15


“扰”:左窄右宽结构。提手旁写法同上,右旁“尤”的横画在横中线上,“撇”要先
写得竖 些,过“横”后,再逐渐向左下撇去,“竖弯钩”从横撇交点的右下方起笔,至于
与左旁下端齐处(或稍 高一点儿)弯向右方,在适当处向上出钩。
14、提土旁
形态特点:整体较小,呈上下长左 右短的长方形。由短横、短竖和提组成,竖画从横
画的中点穿过,竖被分割后上部稍长一点儿,提不宜长 其起笔比短横的起笔稍左一点儿,
收笔与横的收笔基本上对齐。
书写技法:先写短横,左低右 高,在短横中点的上方起笔写竖,最后在短横起笔的下
方稍左处起笔写提,提尖与上横末端在同一垂线上 。
例字分析:“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两边头齐脚不齐,右边脚长一些,右边
“文 ”第三笔“撇”弯度稍大,其撇尖伸到提土旁的下面。
“圾”与上“坟”相似,可参照分析。
15、草字头
形态特点:整体为扁宽形。由长横、短竖、短撇组成,撇比左竖略长一点儿,短 竖和
撇基本把长横三等分,竖与撇均向内斜,呈上开下合状。
书写技法:先写长横,在长横三 分之一处上方写短竖,稍右斜;在长横右三分之一处
上方写短撇,稍左斜。
例字分析:“花” :上下结构,上薄下厚,草字头占字的三分之一。先写草字头,“竖”
在竖中线左边左上格的右下角,“ 撇”在竖中线右边右上格的左下角。下面“化”是左右
结构。单人旁的“撇”对准上面竖画的收笔处起笔 。右边的部分“撇”对准上面横画的收
笔处起笔,撇尖稍过竖中线一点儿。“竖弯钩”对准划字头的撇尖 起笔,转折处与单人旁
的收笔齐平或略高一点儿。
“落”:上下结构,上小下大。下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具体分析可参照上字进行。
16、小字头
形态特点:整体较短小。它有两种形态:1、由短竖、左侧点、斜点组成;2、 由短竖、
斜点、撇点组成。两点既可以是左右点,也可以是相向点,因字而异。
书写技法:先写短竖,然后再写左右点或相向点,注意要使其对称、呼应。
例字分析:“尚” :小字头中的两点为相向点。“尚”字上窄下宽,上面的小字头要左
右居中,中竖略长,左“点”略低, 右“撇”略高,下面的字框要宽大些,“口”居中或
稍偏上一点儿。
“省”:半包围结构,“ 目”作右上偏旁。上面是“少”,“小”字下面紧靠着一笔“斜
撇”,“竖”要写的短些,右点要写出稍 平一些。下面是“目”,第一笔“竖”要比上面的
竖靠左些,第二笔“横折”的竖画对着上面右点起笔处 起笔。“目”内两短横要靠左闪右,
且间距均匀。“目”的位置摆好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字的重心稳定 。
17、口字旁
形态特点:整体较短小,是口字的缩小。第一笔“竖”稍向右下斜一点儿; 第二笔“横
折”后向左下斜一点儿;最后一笔短横的起笔要在第一笔“竖”的收笔处稍上一点儿,短横的收笔要托横折的收笔,整体上宽下窄略呈雇扁平状。
书写技法:先写短竖,入笔后稍向右下倾 斜;在短竖起笔处稍下一点起笔写横折,折
笔后稍向左下倾斜,最后在短竖的收笔稍上一点儿起笔写短横 ,其收笔要托信上竖并露一
点头。
例字分析:“吐”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口”字在左半格 中偏右处。“土”的上横写
在横中线上侧,从竖中线上起笔第二笔竖起笔处要高些,下横从“口”的右下 方起笔,略
长。
“吟”:左右结构,左边小而窄。“口”的下横的横中线上,右边“今”的“ 撇”要高
于左边的口,撇尖伸到口下面,略超过口。

16


18、大口框
形态特点:长方形,高略长于宽(竖长于横),具体应用是还有 另外两种形态:正方
与扁方。由竖、横折钩、横组成,横短竖长,右竖比左竖略长,堵口后右下角竖露点 头儿。
书写技法:先写左竖、宜直;在竖起笔处(可离可连)起笔写横折钩,折要长于左竖;
最后写横。
例字分析:“因”:字形略长,全包围结构。先写字框架,里面“大”的横画写短些,“竖撇”从中线上起笔,最后一笔捺画变为点画,从竖顺的中间起笔,里边的留白要均匀。
“围” “韦”的两横上长下短,写在横中线上边;横折钩(横稍长)从横中线上起笔;
竖紧贴竖中线左侧写,“ 韦”在框中上紧下松,横间距均匀。
19、巾字部
形态特点:整体窄长,由短竖、横折钩、 垂露竖组成,短竖直,横折钩的折稍向左斜,
出钩较短小。短竖与横折钩位于垂露竖的中间偏上处。 < br>书写技法:先写短竖,在短竖起笔处(或稍下)起笔写横折,折笔后稍向左斜,出钩
要小,与左边 短竖收笔处基本平齐。最后垂露竖,要使之穿过横画中点,竖被横分割后上
短下长(上占三分之一左右) 。
例字分析:“贴”:左右结构。左边“巾”写的窄些稍高些。右边“占”上窄下宽,与
左边 头齐脚不齐。“帕”:左窄右宽,头齐脚不齐。右边“白”第二笔“竖”约写在竖中线
上。
20、山字头
形态特点:扁宽形。由竖、竖折、竖组成,中竖略长,左右竖短。三竖间距均匀 ,整
体略显上宽下窄状。
书写技法:先写中竖,略长;在中竖起笔处的左下方起笔写竖折,竖 短折长;最后写
短竖,短竖收笔可略露头儿。
例字分析:“岂”:上下结构,上小下大,上窄 下宽。“已”上下部件,左齐右不齐,
末笔要向右拉长些。
“崩”:上小一大,上窄下宽。下 部两“月”同形,笔画不变,两“月”对排,托住
上面的“山”
21、反犬旁
形态 特点:细长形。由短撇、弯钩、短撇组成,上撇比下撇略长一点儿;弯钩的上部
弯度较大些。弯钩从上短 撇的中点穿过下撇从弯钩的中处起笔。两端撇不宜平行。
书写技法:先写短撇,在短撇的左上方起笔写 弯钩,穿过短撇中点,最后在弯钩的中
点起笔写第二个短撇。
例字分析:“犯”: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长右短(纵向)。在左半写反犬旁,宜窄。
在右上格的左下角写横折钩,比左边部分要低, 末笔“竖弯钩”要向右伸展,底部比左边
底部高。
“狡”:左窄右宽,左右两部分下下基本平 齐。右边“交”的首笔“点”要与左边同
高,横与左边首撇与弯钩交叉点同高,“弯撇”要伸展到弯钩的 底部,捺要向右伸展。
22、食字旁
形态特点:细长形。由撇、横钩、竖提组成,撇较竖且 较长,横钩的横较短。横钩在
撇的中点或中点偏上处起笔,竖提在第一,二笔的交点或从交点稍下处起笔 ,提的收笔与
上部横钩基本平齐。
书写技法:先写撇,要竖一些,在撇的中点或中点稍下处起 笔写横钩,横要短,最后
在第一,二笔的交点或交点稍下处起笔写竖提,竖不宜长。
例字分析 :“饮”:左窄右宽,食字旁在全字中约点三分之一,写在左半格中间,右边
“欠”第一笔撇的起笔与左 撇同高,末笔宜写成捺画。
“饰”:左窄右宽,上齐上不齐,右边长些,右边的短撇与左撇同高,短横与横钩同

17


高,末笔悬针竖应向下伸展而低于左旁。
23、弓字旁 形态特点:整体窄长,并略取斜势,由横折、横、竖折折钩组成,横折的横宜短稍上
倾,第二横与上 横差不多长,第二个折比上两竖要长些,并左斜,整个偏旁上紧下松。
例字分析: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在左半格内写弓字旁,右边是“长”第一笔撇从左
上格的中部起笔,撇尖位于第二笔横的略上方;第二 笔横在横中线上,略上倾;第三笔竖
提紧靠竖中线左侧;末笔捺从横与竖提的交点处(或稍偏右处)起笔 ,向右伸展。
“弹”:左窄右宽。弓字旁写法同上。右边“单”,上边两点的起笔略比左边高,中间< br>“日”的封口“横”与左边竖折折钩的横均在横中线上,“日”下的横较长,末笔悬针竖
比左边的 下端略低。
24、女字旁
形态特点:整体窄长。由撇点、撇、提组成,撇点的撇长点短,撇 直点弯。第二笔撇
从撇点的撇中点偏下处的右方起笔,穿过点的中点偏上处。最后一笔为平提,从撇点撇 的
中点偏下处穿过,收笔不穿过第二笔撇。
书写技法:先写撇点,要使撇略长于点。在撇的起 笔的右下方起笔写撇,穿过点的中
点偏上处,最后平提,不要穿过撇画。
例字分析:“她”: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基本齐平。先在左半格中写女字旁,宜
窄。右边“也”第一笔横折钩的起笔处 在女字旁提画收笔处的右下方,横的倾斜角度较大
些,折笔要向右伸展,钩向上挑出。
“妙”: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右边“少”的末笔“撇”应向左下伸展,伸到女字旁
右下方。
25、绞丝旁
形态特点:窄长形。由两个撇折和提组成,第一个撇折比第二个稍大些,第二个 撇折
的起笔在第一个起笔的右下方,提的起笔与第一个撇折的折角上下基本齐平。
书写技法: 先写第一个撇折,撇长折短,在首笔起笔处的右下方起笔写第二个撇折,
比第一个稍小,最后在第二个撇 折折角下方稍左处起笔写提。
例字分析:“红”:左右结构,左窄长右宽短。绞丝旁写在左半格内。右 边的“工”,
第一笔横与左边撇折的收笔平齐,最后一笔横略长,与左边提的中点平齐。
“绊”:左窄短右宽长。右边“半”比左边要长,末笔悬针竖的起笔比左边高,收笔
比左边低。
26、马字旁
形态特点:窄长形。由横折,竖折折钩,提组成,横折窄小,竖折折的宽大,左 上角
留小口,末笔提稍靠上,左伸。
书写技法:先写横折,横取斜势,宜短,折比横略长。在 横起笔稍上处起笔写竖折折
钩,第一个折角为方折,第二个折角要方中带圆,此折比上横要宽,第二个折 要向左斜,
末笔提宜平。
例字分析:“驶”:左右略等。左旁写在左半格内,右旁“史”,“ 口”略扁,封口横与
左边竖折折钩的横约在横中线上,撇的起笔处稍高于左边且先直后弯,捺角与左边的 下端
平。
“骆”:左右高矮相仿。右边的“各”也要写的窄长些,撇的起笔处略高于“马”的
右上角,它与横撇的撇尖均略过竖中线;“口”要写的扁小。
27、火字旁
形态特 点:窄长形。由斜点(庞体为仰点)、撇点、竖撇和斜点组成。首点较竖,与
撇相离;撇点比首点高且与 撇相连,竖撇较长,末笔斜点与竖撇的中点偏上处相连。
书写技法:先写乎点,在首点右上方写撇点, 在两点上方起笔写竖撇,使其从两点之
间穿过,最后在竖撇的中点偏下处起笔写斜点。

18


例字分析:“灶”:左窄右宽,高矮相同。在左半格写火字旁。在火字旁 的撇点右下方
起笔写土的上横,宜短;在与左边竖撇起笔同高处起笔写竖,最后从左旁斜点下方起笔写< br>长横,与左撇下端平。
“炼”: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右上部与左齐平,下部比左要低。
28、示字旁
形态特点:窄长形。由斜点、横撇、竖、斜点组成。首点位于横撇上方,不与横 相连,
其收笔与横撇的折角下下齐,横宜上斜,竖在撇的中点偏上处起笔并对准上点起笔处,末
笔斜点在撇竖交点处起笔。
书写技法:先写斜点,在斜点下面写横撇,横宜短,斜,在撇的中点偏上对 准上点起
笔处写竖,最后在撇竖交点处写斜点。
例字分析:“社”:左窄右宽,左旁高长。在 左半格写示字旁,右旁“土”上下都不与
左齐平,土字比左旁矮短。
“祥”:左窄右宽,左小 右大。右旁的首点比左旁低,但右点应比左旁首点稍高(至
少平)。三个横画间距相等,末横稍长,悬针 竖应拉长。
29、斜王旁
形态特点:窄短形。由两个短横、短竖,提组成。两短横短而向右 上斜,长度等而平
行。短竖与横中点相连,末笔为提,起笔稍左,收笔与上二横齐,两间距基本相等。
书写技法:先写短横,要短而稍斜,在其下写另一短横,与上横类似,然后从首横中
点(或略偏 左)起笔写竖,最后从两横起笔下方稍左处起笔写提。两横及提的收笔上下齐
平。
例字分析: “玻”:左窄小,右宽大。在左半格中写王字旁,第二横在横中经上,右边
“皮”第一笔横钩起笔的高度 在左偏旁两横之间,第二笔竖撇长,撇尖伸至左旁提的右下
侧,第三笔竖的起笔比左边头高,下边“又” 的捺画较伸展。
“珠”:左旁同上。右边“朱”的第一画短撇起笔比左旁头略高,两横中第二横稍长,
在横中线上,“竖”长,头高脚低,从两横中间过,末笔应为短捺。
30、木字旁
形态特点:窄长形。由短横、垂露竖、短撇、斜点组成,短横略上斜,垂露竖从短横
中点偏右处穿过,竖 被横分割后上短下长。撇在横竖交叉点起笔,短而竖,末笔斜点在横
竖交叉点稍下处起笔,收笔与上横齐 。
书写技法:先写短横,在其中点偏右处上方起笔写垂露竖,在横竖交叉点处起笔写撇,
要短 而竖且宜 ,最后在横竖交叉点稍下处写斜点。
例字分析:“极”: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左边“木” 写在左半格偏右,右边“及”的
撇从竖中线右上侧撇到左下侧。横折折撇在上半格竖中线左侧起笔,捺向 右伸展。
“相”:左右略等,左窄长,右短小,右边“目”的乎笔竖在左旁短横的末端偏右一
点儿处起笔,“目”内两短横靠左闪右,上下三个间距均匀。



19

就在今天-研究生英语


掼蛋-windows快捷键


离家出走吧-qq名字大全


初中数学教材-查理巧克力工厂电影


人教英语-湖北工业大学分数线


富贵竹怎么养-村居高鼎


送梳子的含义-lol堕落天使


我们的校园-广东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