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必备古诗词合集

绝世美人儿
858次浏览
2020年12月26日 04:4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创意火柴-送给老师的礼物

2020年12月26日发(作者:夏湘蓉)


《春晓》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注释
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啼鸟:鸟的啼叫声。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赏析:
《春晓》这首小 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
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 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
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 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
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 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
又起伏跌宕,所以诗 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
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 ,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 》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
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 、萌芽阶段,是能
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 去,
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
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
人的色彩,有 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
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 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就
更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 。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
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 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
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 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
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 些景物是活泼
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
名句 。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
枝红杏,把人引入 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
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 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
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 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
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 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
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春” 字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
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 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流露出诗人爱
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指四面八 方。鸟噪枝头,一派生


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 了适当的调整。三句转为写
回忆,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 落红遍地的景
象,由喜春翻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爱极而惜,惜春即
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
变化 ,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 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
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 ,跳动着诗
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创作背景:
这首诗 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
不中,还归故乡。《春晓 》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


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 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
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注释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 :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
雾般的水汽。
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鉴赏:
首联 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
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 ,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
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 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草长莺飞”四个字,
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 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
涌动着春的脉搏。
颔联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 “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
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 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
“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 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
景图。
颈联和尾联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 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
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 ,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
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 的人和事为


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 迷人渲染得淋
漓尽致。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 生机勃勃,色彩
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 春
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
出 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创作背景:
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 ,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战争前
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 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来
临的喜悦而写下此诗。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注释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 ,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
一个高潮。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 心情,“骑”
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
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
简 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
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
口 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
“忽然”一词, 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
“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 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
足。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 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
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 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
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 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


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 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
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 专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
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 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首诗正是在这种
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 无华,十分本色。至于下一
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 想、去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 br>寄托情思。同时这首诗不顾及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综观全诗,
它所描 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划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
表现了诗人的一种 “真性情”。诗人曾经说过 “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毋庸讳言,
诗所描绘、所刻划的,正是诗 人毕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强调的“真性情”。
创作背景
诗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见一 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
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幕触发了诗人的 诗兴,就写下了这一首“所见”。


《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鉴赏: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 是诗,
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
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
自然中万物 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
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 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
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 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 无声地缓缓流淌;一
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 绰约风
姿。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
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
小小的蜻蜓 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
叶相依相偎的情景。杨 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
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 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
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 的生活气息。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


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 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
的蜻蜓站立在上头。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小池》诗意而创 作的中国画作品《小荷才露尖
尖角》,非常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诗情画意。

鲜肉-源氏新皮肤


q农场-房子风水怎么看


珍惜彼此感情的句子-玉洁冰清的意思


湖南工院-dnf净化装备


香港旅游路线-焕然


u盾怎么用-文科三本大学


艾青的现代诗歌-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


村官面试-圣诞巧克力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