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语言表达和运用 第二章 考点三 仿写(含对联和修辞手法)练习
lv包包图片-吸烟的危害性
考点三 仿写(含对联和修辞手法)
——题审显隐要求,仿求形神兼备
Ⅰ 精做江苏真题,把握复习方向
[考点要求] 1.仿用句式
2.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1.(2005·江苏)在“沙砾”“星星”“蜡烛”中任选一种,仿照下面《溪流》的格式,
写一组句子。
溪 流
没有江河奔腾的浪花,
也没有大海壮阔的波澜,
但山石间的那点叮咚,
是你欢快的旋律。
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沙砾:没有金子夺目的光芒,也没有雨花石古朴的典雅,但风
雨中那声
声的沙沙,是你心曲的流淌。
(示例二)星星:没有太阳博大的恩泽,也没有月亮皎
洁的神秘,但夜空中的那点闪闪,
是你仅存的薄力。
(示例三)蜡烛:没有华灯炫目的瑰丽,
也没有星光迷人的柔情,但烛光中的那点摇曳,
是你人生不懈的追求。
2.(2006·江苏
)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个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
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仿写
句子。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似。
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
悠然的淡雅,荡漾
着千年的风物与风华。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圆
,煮
成千年不变的甜甜蜜蜜与团团圆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 (示例)唯在清明,江南江北,共祭先贤;或在春节,将一锅锅水饺,煮成千年不
变
的和和美美与欢欢乐乐。
解析 仿写时要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同时也要写出节日特点。
3.(2014·江苏)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
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选择题的形
式考查对偶。对偶,首先要注意词性相对。先分析题干诗句,
“墙头”是名词,“头”是对“墙”的补充
;“雨”是名词,“细”补充说明了“雨”的状
态;“垂”是动词;“纤草”是名词,且“纤”是形容词
,说明了“草”的状态。然后分析
选项:A项“水面”对“墙头”,“风回”对“雨细”,“聚”对“垂
”,“落花”对“纤
草”,意义相称,词性相同,对仗工整;B、C、D三项中的“数峰无语”“雨来”
“蝉曳残
声”词性都与题干句不对仗。
命题探究及备考启示
1.江苏卷在仿写和修辞手法运用上命题有何特点?
答案
(1)仿写虽然自2007年后未考过,属于冷考点,但修辞手法一直在其他题型如情
景写作中考查。
(2)2014年首次用选择题形式考查修辞手法(对仗是严格化的对偶),具有浓厚的传统文
化色彩。
(3)预计以后这种拟写对偶的特殊形式还会出现。
2.江苏卷仿写和修辞手法的命题特点对于我们复习备考来说有何启示?
答案 (1)虽然“
仿写”是冷考点,但作为仿写的特殊形式——拟写对联必须掌握,甚至
像其他能体现传统文化色彩的语言
形式,如对仗(对偶)也需涉猎。
(2)把仿写、修辞手法的运用放在平时积累,尤其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有意识地积累。
Ⅱ
掌握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辨识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1.下面的句子都是同学们在日常习
作中对“父亲”的描写,请判断它们分别运用了哪些
修辞手法。
①父亲是一头勤勤恳恳的老黄
牛,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岁月里,默默开垦自己的一片土
地,从不抱怨。
②父亲一生保守,视新思想为毒蛇猛兽,他对这些迷失人心志的东西从来都是避而远之。
③父亲出身贫寒,祖祖辈辈都是布衣短褐,除了躬耕桑麻,实在不知还能干些什么。
④每到傍
晚,那杆烟枪就开始了与父亲的交谈,在“咕噜咕噜”的吞云吐雾间,解读着
父亲的内心世界。
⑤从来安静无声的父亲突然震怒起来,冲着我和母亲狂吠:“滚,都给我滚!”
答: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暗喻 ②明喻 ③借代 ④拟人 ⑤拟物
2.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打印社广告:“不打不相识。” ②裘皮大衣厂广告:“该大衣唯一的缺点是,将使您不得不忍痛扔掉以前购买的毛线
衣。”
③皮鞋油广告:“××牌皮鞋油,为足下添光。”
④儿童牙膏广告:“我叫小白兔,小朋友喜欢我,请到百货商店来找我。”
A.反复 反衬
拟人 夸张
B.双关 反衬 双关 拟人
C.双关 拟人 比喻 比喻
D.反复 反衬 拟人 比喻
答案 B
解析 ①“打”兼有“打交道”与“
打印”双重含义,语义双关。②“缺点”实乃褒赞
之辞,正话反说之意。③“足下”既指脚下的鞋,又是
第二人称的敬称;“添光”既指鞋油
质量好、光彩足,又指给人“增添了面子”。④用拟人手法。
3.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凸显了“诗仙”李白的逼人才气和对盛唐诗歌的巨大影响。
B.要论中国人,必须不为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看人不能被美化了的假象迷惑,要看他们的气节、品质。
C.那一
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
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
洋淀的哨兵吧。
——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白洋淀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D.以抒情
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志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
忧国忧民……
——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C项“就像铜墙铁壁一样”“是监视白洋淀
的哨兵”
侧重的都是相似性,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4.(2012·湖北)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字数不超过30字。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
此!”……宝
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
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
“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
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娇黛玉一见惊疑似何处见过宝哥哥 痴宝玉初识欣喜如梦里重逢林妹妹
解析 本题考查运用对
偶修辞的能力。林黛玉和贾宝玉初见时表现出了相似的感受:很
面熟。两人有这种感觉不足为奇,因为他
们确实是前世有缘,所以才会有一见如故的感受。
解答此题需注意内容和形式的双重要求。
5.下列各项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
B.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闻一多《死水》)
C.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
D.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舒婷《致橡树》)
答案 B
解析 B项为比喻,其他三项为拟人。
精要点拨
1.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
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
(2)构成必需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
必须有相似点。
(3)种类。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
同的
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
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4)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等。
2.比拟
(
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手法。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
把人当作物
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2)种类。①拟人,②拟物。
(
3)作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
且感受到作者对
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3.借代
(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手法。
(2)种类。①事物特
征代本体事物,②具体代抽象,③专名代泛称,④形象代本体,⑤部
分代整体,⑥材料代本体。
(3)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
突出、特点
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
(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故意对
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
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修辞手法。
(2)种类。①扩大夸张,②缩小夸张,③超前夸张。
(3)作用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
明态度,语言生动。
5.对偶
(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
相对或
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2)种类。①正对,②反对,③串对(流水对)。
(3)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①形式整
齐,结构对称
,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
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
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③节奏鲜明,音韵和
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6.排比
(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
或句子
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手法。
(2)种类。①成分排比,②分句排比,③单句排比,④复句排比。
(3)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7.反复
(1)概念。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
段落
。
(2)种类。①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②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
(3)作用。不仅能起到强调作者感情、充分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还能增强文章的气势。
8.设问
(1)概念。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
(有时
不说出看法)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①自问自答的设问,②问而不答的设问。
(3)作用。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用在文中,承上启下。
9.反问
(1)概念。反问也叫反诘,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
法。
(2)种类。①问而无答的反问,②问而有答的反问。
(3)作用。加强语气,增强气势和感情。
二、区别几种易混的修辞手法
1.借喻与借代
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借代)
②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比喻)
③昌黎之文如水,柳州之文如山。(借代、比喻)
④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借代)
精要点拨
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是:用
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不同点是:①借喻的
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
是代中有喻;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
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②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
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
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
种关系。③借喻可
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2.对偶与对比
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对比)
②华彩翰章乃思想映现,鸿篇巨制是情感铸就。(对偶)
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对比)
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
精要点拨
(1)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称”,它要求结构相称,字
数相等;
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立”,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2)对偶里的“反对”,就形式说是对偶,就意义说是对比,这是修辞手法的兼格现象。
3.比喻与比拟
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比喻)
②海啸发出狂野的怒吼,掀起滔天巨浪,将这个太平洋岛国淹没在汪洋之中。(拟人)
③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比喻)
④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拟物)
精要点拨
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①比喻是用喻体比喻本体,重点在“喻”;比拟是仿照“拟体”(被
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
,重点在“拟”。
②比喻中,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中,
本
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
③比拟是“拟此为彼”,
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始终不出现;比喻是“以
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
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
4.对偶与对仗
下列诗句中,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 )
A.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B.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C.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D.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答案 A
精要点拨
对偶与对仗
有同有异。同的是都要求词性、结构的一致性。不同的是:对偶是一种修辞
手法,只在字数、结构上要求
相同;对仗是律诗和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
对偶的语句,它不仅包含着对偶,更在声律
上严格要求,如律诗中间两联的对仗,在平仄上
要求很严格,一句中平仄要相间,上下句平仄要相对。因
此,不能把对偶与对仗完全画等号。
Ⅲ 掌握仿写的规范要求
一、仿写的基本要求
1.结构一致
仿写句子首先要做到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或常式或变式,或陈述或疑问,
或祈使
或感叹;还要弄清楚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或转折或递进,或因果或假设,或总分或并列等,都必须符合规定。结构一致不仅包括句式、语气的一致,还包括句子之间关系的一致。
2.话题一致
话题一致包括陈述对象一致和中心主旨一致。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
语,否
则便不合要求。话题还指文段所给定的中心主旨,仿写时应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主旨,
循旨联想,遵旨选材,按旨索句。
3.修辞一致
修辞是一种表达手段,若我们仅仅限于能
够识别某些修辞手法,显然是不够的,而仿写
句子着重在运用上考查修辞手法。仿句必须严格遵守例句所
运用的修辞手法,或比喻,或比
拟,或借代,或夸张。
4.色调一致
色调,即色彩
和格调。仿写的句子同例句要色彩和谐,不论语境色彩还是感情色彩。除
此之外,仿写的句子立意境界要
高,要有一定的神韵趣味,要有哲理性和启发性。仿句的格
调应与例句保持一致。
二、仿写题的审题答题要求
1.审题要审出显隐要求
在所有的语言表达题中,仿写的审题最重要,难度最大。其要求是:
(1)审题干,主要审显性要求。
(2)审例句(或仿句的上句或下句),主要审隐性要求。
例句所包含的隐性要求有:
①句子内部结构关系和特点。审题时既要注意整个句子,又要注意句子的局部特点。
②修辞特点,即例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注意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注意所有的修辞
应一致。
③内容特点,保证仿写的句意与例句句意性质一致。
④感情特点,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保证句意情调一致。
⑤用词,如词语的褒贬雅俗,有无叠句等。
⑥标点的暗示作用,如分号表示并列或对举,冒号表示总分关系。
审题示例
(2011·浙江)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照审例句隐性要求的要求,可以从以下角度审题:
①句子内部结构关系和特点:采用主谓式
短句,句间关系是从持久到短暂的递减关系,
最后归结到人的情态。
②修辞特点:运用排比和近似顶真的修辞手法。
③内容特点:总体上表达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之感。
④感情特点:略带伤感。
⑤用词:简洁。
⑥标点的暗示:以分号为界,每对短句相对独立,表现的是物在物去的客观现象。
即时巩固1
请审出下面仿写题所给例句的隐性要求。
(1)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成长是什么?成长
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汹涌的激流拦不住你顶风前行
的勇往的孤舟;成长就像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隐性要求 ①句子内部结构关系和特点:前半分句——定+主+动+补+定+宾,后半分句——定
+主+动+补
+定
1
+定
2
+宾。两句间紧密相连。
②修辞特点:比喻、顶真。
③内容特点:用比喻句、顶真句表明成长的势不可挡。
④感情特点:格调高昂,有一往无前之气。
⑤标点的暗示:逗号表明仿写两个分句。
(2)请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两个句子。
时间,是海绵
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
不太在意,就会全部漏光。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隐性要求
①句子内部结构关系和特点:两句前半句均为“是”字
句形式的比喻句,后半句一个为
条件关系,一个为假设关系;两句间在内容上是正反对比关系。
②修辞特点:比喻。
③内容特点: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要珍惜时间。
④感情特点:第一句为肯定,第二句为否定。
⑤标点的暗示:分号表明形式上为并列,内容上为对比。
2.答题要“形神”兼备
所谓“形似”,是指仿句与例句在结构关系、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相同或相似;
所谓“神似”,是
指仿句的内容主旨、语言风格与例句相契合。
相对而言,“形似”较易把握,“神似”难度较大,而仿
写的最高境界应当是形神兼备,
从句式到内容到情感到语言到表达,不但“形似”,更要“神似”。形似
意谐,形神兼备,
保持句意情调一致。
那么,从形似到神似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
br>①形神兼备,形似是神似的基础。形似要做到位。做到形似,要有数学思维精确的品质。
毕竟,形
似是首要、主要得分的因素。
②调动积累,多方联想,是“写”得“好”的基础。
平时多积
累一些精美语段,尤其是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或段落。甚至每做完一道仿写题,
本身就是一种积累。 <
br>做题时要善于联想,多方联想,尤其要善于利用相似或相近联想来打开思路。如例句给
的是山水,
你要联想到花草;给的是春风秋叶,你要联想到夏雨冬梅。
③达到神似,审题是关键,尤其是审清隐性要求。
④答题步骤宜先粗后精,先主干后枝叶,即
先搭架子,再填材料;先选定对象、句子主
干,再添局部文字。不能求一步到位,而应逐步打磨。
即时巩固2 仿照画线的句子,另写三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相同。
春天桃花夭夭,你没
有闲暇去嗅一嗅那花朵的芬芳;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春去秋来,四季轮回,敬爱的老师,
您奉献教育事业的一片丹心和热
情令人敬佩。
答案 (示例)夏天蝉声清脆 你没有空闲去听一听那生命的礼赞 秋天硕果累累
你没
有余暇去尝一尝那水果的甘甜 冬季白雪皑皑 你没有时间去品一品那雪中的浪漫
解析
画线的句子从春天写起,运用反衬,突出了教师的奉献精神。横线处应填写的句
子也要突出另外那些季节
的美好和教师却没有时间尽情地享受的意思。
三、三种题型的仿写要点
(一)填空式仿写
1.(2012·天津)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
段意思连贯,风格统
一。
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
时空的欣喜。我与
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________,________。无论是漠
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
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答案 与岑参同赏“梨花” 与柳永泛舟钱塘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仿用句式的能力。首先要做到跟原句中的“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
弃疾拍遍
栏杆”的句式相符,其次要做到与后文中的“漠北黄沙”和“江南水乡”呼应。
精要点拨
这
类题一般是在所提供材料的中间空出一句或几句,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内容仿照上句或
下句的句式及修辞,
补写一句或多句与原句在内容上有密切关系的句子,构成一个完整的语
段。有些时候是在所提供材料的末
尾留空,要求考生根据例句的句式和内容,续写一个或多
个句子,与上文构成一段语意完整的文字。 <
br>这种填空式仿写,无论是把要仿写的句子放在文段中间还是结尾(放在中间的叫嵌入式仿
写,放在
结尾的叫续写式仿写),解答时都要注意:
(1)审题干对象,尤其是审隐性要求,即它的上文或上下
文,所有的句式、修辞及内容等
要求都蕴涵在这里面,这是审题的重点所在。
(2)所仿出的
句子不仅在句式、修辞、内容、用语、情感及语言风格等方面与上文或上下
文保持一致,更要注意与上下
文的衔接、照应、连贯,语境要一致。
(二)命题式仿写
2.(2013·大纲全国)仿照
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
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平和犹如绿叶,春天衬万紫千红却无妒意,秋天托累累硕果而不张扬。
答: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从容犹如松柏,冬天点缀皑皑雪山却不争宠,夏天展现苍翠欲滴却不夺目。
解析 本题考查仿
用句式。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本题示例以“平
和”为话题,写了一个比喻句,再
用“春天”与“秋天”对比,写出各自的特点,从而突出
“平和”的内涵与作用。可就近联想话题,如“
淡泊”“从容”“宁静”等。
精要点拨
这类题一般是仿照例句句式,围绕另一话题写句子,
即仿句与例句在内容上没有联系,
只是要求句式、修辞手法等相同。有些时候话题比较自由,只提供要求
和例句,然后要求考
生自由选择话题,进行仿写。
解答这类试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审清例句的句式特点,仿写句要与例句句式保持一致。
(2)分析例句的修辞特点,修辞手法要与例句保持一致。
(3)看清题目要求,仿写是另立话题还是顺着原先的话题。
(4)依据仿写话题展开联想、想象,写出形象合理的语句。
(三)对联式仿写
3
.(2014·山东)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
字,语意连
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 门上桃符耀眼红
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 碧波竞舟十里欢
解析 这是一道对联题,但不是让考生去拟写对联,而是给定了内容让考生去重新组合,
实际上
考查的是一种连缀能力。考生需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去考虑,内容上要符合节日
的特点,形式上要符
合对联的特点。“江边柳线”与“门上桃符”有明显的春节的特征,
“绿”与“红”相对,下联要收在平
声上,这样就很容易确定写春节的对联。同样“青艾驱
瘴”“碧波竞舟”具有典型的端午节特征,“驱瘴
”只能是“千家”,再加上平声的要求,
写端午的对联也很容易确定。
精要点拨
仿写对联,要注意把握对联本身的特点和要求:
(1)在内容上,上下句语意相承或相关。
(2)在形式上,上下句应符合绝对工整对仗。比如,字数应完全相等,词性应相对,结构
应一
致,等等。
(3)在韵律上,对联上联最后一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应为平声。
巧用换词法仿写
仿写是模仿,不是创造,可以根据具体题目的特定要求变换词语以达到仿写的
目的。试
以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17题仿写为例,看如何使用换词法。
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先抄出不变的成分,把需要变换的地方用横线标出。
第一句:____________在_
___________,意在教导我们:学会________________。
第二句:___
_________于____________,意在提醒我们:不要________________。
然后在横线上换成与原句不一样的词语即可。当然,要通过审例句,明白要换成什么样
的词语。
答案 (示例一)花瓣在生命旺盛的初夏凋零,意在教导我们:学会放下。
树叶于五彩绚烂的深秋飘落,意在提醒我们:不要逞强。
(示例二)山泉在崎岖险峻的石缝叮咚,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快乐。
青苔于阴暗潮湿的山下翠绿,意在提醒我们:不要放弃。
不妨一试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平凡是一湾池塘,如果你甘于沉寂,终将成为一潭死水;
平凡是一株野花,只要你愿意绽放,也会成就一抹绚丽。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答案 (示例)平凡是一眼清泉,如果你停止喷涌,终将变成一口枯井;平凡是一棵
老树,
只要你愿意吐绿,也会摇曳一片春光。
解析 根据例句的特点,仿句不仅要运用比喻、
拟人等修辞,还要运用“如果……,终
将……”“只要……,也会……”等复句句式;内容要力求有思想
深度,有丰富的意蕴。
练出高分 仿写(含对联和修辞手法)题题组训练
一、修辞手法专练
1.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
粹。
②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③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
出话。
④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A.反语 借代 借喻
通感
B.反语 借喻 借代 通感
C.对比 借喻 借代 比喻
D.类比
答案 A
2.(2011·重庆)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喻体
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并简要说
明理由。
①黑墨 ②黑钻石 ③黑夜 ④黑葡萄
(1)此刻,她那________般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他,带着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
气
味。
借代 借喻 夸张
(2)透过墨镜望去,姑娘的脸呈平滑的褐色,眼睛像________似的,闪烁着奇异的光亮。
(1)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理由: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④ 理由:女子深情地注视着“他”时,眼睛必定是黑而圆的,这与“瓷城女
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吻合
(2)②
理由:姑娘的眼睛“闪烁着奇异的光亮”,这与黑钻石晶亮的特点相似
解析
(1)抓住女子眼睛黑而圆的特点,(2)抓住姑娘眼睛闪烁光亮的特点,即可正确作
答。
3.下列诗句与“雨昏青草湖边过”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薄罗轻剪越溪纹
B.山家烟火春日晴
C.花落黄陵庙里啼 D.饮马长城窟更寒
答案 C
4.下列每对诗句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柿叶翻红霜景秋 碧天如水倚红楼
B.青云未得平行去 梦到江南身旅羁
C.白沙翠竹江村暮 相送柴门月色新
D.花须柳眼各无赖 紫蝶黄蜂俱有情
答案 D
二、仿写专练
5.(2
014·浙江)依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
“月”“湖”“鱼”作为描
述对象。
示例
弯月落在湖水中;
鱼儿游去了,
碎得月影半池——
听见了嫦娥幽怨的歌声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得落红满地——
听见了花儿落地的叹息么?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
入手,既要考虑写作
内容,又要考虑句式和修辞手法。本题可就近联想与“弯月”相似的事物,如“残花
”“飞
絮”“晨霜”等。
6.(2014·重庆)仿照示例,自选
话题,另写一个句子。要求:与示例结构基本相同,修
辞手法一致;个别词语可与示例重复,字数也可略
有增减。
示例: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
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就像盖高楼打地基一样
如果第一处地基打不好 后面的地基就不稳固
人生的地基从一开始就要打好
解析 本题考查
仿用句式。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写作
内容,又要考虑句式和修辞手法。
例句以“人生的扣子”为中心,写了一个比喻句,先是作
比,后是总结说明“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的重要
性。另选话题时,也要照此顺序,用此形式。
7.中央电视台的“汉字听写大赛”影响巨大,既展示了
汉字的无穷魅力,也敲响了汉字
危机的警钟。请仿照例句再写两个句子表达你对此的看法或感受。(句式
、字数大致相同即可)
例句:汉字书写,书写的是美丽中文不老的历史,传承的是汉字背后的文化积淀。
提笔忘字,既是国人对民族语言的冷漠,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危机。
答: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汉字书写,是亲近民族语言的一种情感,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举动。
提笔忘字,不仅仅是技术发展带来的冲击,更是教育工作者追求功利的结果。
8.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画线句的句式相同。
一棵小草
,以它卑微的绿色,丰富着季节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间万物都在尽
它们的天命,使无穷的大自然
充满活力和生机。
答案
(示例)一块岩石,以它孤独的肩膀,支撑着倾斜的山体
一片落叶,以它憔悴的
芳容,温暖着冰冷的泥土 一眼清泉,以它小小的眼眸,折射着云天的绚丽 9.下面是旅居台湾的孔子第77代嫡传孙孔德成写给在大陆二姐的对联中的上联,最适
合作为下联
的一句是( )
上联:风雨一杯酒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天涯共此时 B.羁危万里身
C.婵娟千里共 D.江山万里心
答案 D
10.下图是清代名臣张之洞游赤壁
时为东坡祠撰写的联语,上、下联各缺两句,请依据
文意与对联组成原则,选出甲、乙、丙、丁依序最适
合填入的选项( )
甲:试较量惠州麦饭、儋耳蛮花
乙:若只论东坡八诗、赤壁两赋
丙:是我公游戏文章
丁:哪得此清幽山水
A
B
C
D
答案 A
11.根据上下文,拟出楹联的下联。
惠州西湖丰渚园内的多对楹联使游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
氛围,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陶冶性
情。大门楹联“门倚东江遥接罗浮紫气,______________
______”,寥寥二十字,把丰渚园
的地理位置和惠州的主要名胜古迹概括其中,上联写罗浮山,下
联叙泗州塔,一“遥”一
“近”,一“倚”一“依”,写出了物华天宝聚惠州、紫气彤云映丰渚的特色。
答案 (示例)园依荷淀近连玉塔彤云
解析 须根据上下文的提示拟下联。下联中要有“近”
“依”“彤云”“玉塔”(泗州
塔,又称玉塔);“园”可换用“庭”“榭”“轩”“廊”等单音词,“
荷淀”可换用“西
湖”“平湖”等表示地物、景色的双音词。
12.从下面八个句子中选出四个句子,组成两副合乎对联要求和特点的春联。
九州春意闹百花争艳 东风袅袅大地绿如茵
旭日出东方光弥宇宙 丽日彤彤神州春似海
神州增秀色水绿山青 大地播春光花香鸟语
桃花艳艳山河添秀色 三春到人间群山起舞
(1)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甲
乙
甲
乙
②
丁
丁
丙
丙
③
乙
甲
乙
甲
④
丙
丙
丁
丁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联: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地播春光花香鸟语 神州增秀色水绿山青
(2)丽日彤彤神州春似海 东风袅袅大地绿如茵
解析 结合对联的结构、平仄等知识筛选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