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考语文分类训练九:修辞手法C卷
张宗昌-吊篮规范
浙江省中考语文分类训练九:修辞手法C卷
一、 单选题
(共48题;共96分)
1. (2分)下列句子没有形成对偶关系的一项是 ( )
A . 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B .
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朝晖。
C . 晚风轻唱甜蜜歌,轻骑踏月不忍归。
D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
(2分)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意义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想起它
(纺车),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运用比喻,抒发作者对延安纺车深
厚真挚
的感情。
B . 你们是早晨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运用拟人,抒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
家对朝气蓬勃的青年
一代寄予厚望。
C . 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现代
化高峰的坚实阶梯。运用排比,使抽象的概念和道理变得
更加严谨。
D . 你就是调尽五颜
六色,又怎能画出祖国的面貌呢?运用夸张,意在表明多调一些颜色,祖国的面貌是可以
画出来的。
3. (2分)“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句中的“脂
粉”的修辞方法和含义是 ( )。
A .
借代,指为国民党反动派涂脂粉的人。
B . 借喻,比喻国民党反动派的御用文人。
C . 借代,指国民党反动派的欺骗宣传。
D .
借喻,比喻国民党反动报刊上的欺骗宣传。
第 1 页 共 20 页
4. (2分)下列句子只用了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 )
A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 .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 .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 .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5.
(2分)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影片“厉害了,我的国”通过镜头将中国在改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进行
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展现。(解说:该句的标
点符号使用正确。)
B .
我现在没有心情。我今天没有去。(解说:两个句子中的“没有”词性相同。)
C . 那树有一点佝
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解说:这句话运用拟人和
比喻的修辞手
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
D .
上星期拜读了林教授的大作,获益匪浅,略有瑕疵,我一定斧正。(解说:这句话的语言运用得体。)
6. (2分)“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A . 比喻 对偶 夸张
B . 对偶 夸张 拟人
C . 夸张 拟人 借代
D . 借代 比喻 对偶
7. (2分)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②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③“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④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A .
①无 ②排比 ③引用 ④对比
第 2 页 共 20 页
B . ①反复 ②比喻 ③对比 ④引用
C .
①无 ②比喻 ③对比 ④对比
D . ①反复 ②排比
③引用 ④引用
8. (2分)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一项是(
)
柳絮般的雪,在空中飘舞一夜后,终于停了。
第二天清晨,外面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地上铺了一层白地毯,它如绸、如缎、如银、如玉……极目远望,
茫茫原野,群山奔驰,镶银点翠,分外
妖娆。
没过多久,孩子们都出来了。他们在雪地里跑一段、滑一段,跑一段、滑一段,玩乐着、欢笑着
,谁能说整个
世界不是他们的?
A .
“谁能说整个世界不是他们的?”运用了反问的手法,表现了作者从雪后世界感受到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B . 选段中反复运用“跑一段、滑一段”,突出了大雪过后,地面光滑、难以行走的特点。
C . 选段中运用“如……”的排比句式,形象地写出了大地的细腻、柔美、洁白。
D .
选段中“柳絮般的雪”,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雪势大而猛。
9.
(2分)对下面语段中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溪流一出来,便宣告了它的生命,寻着自己的道路要流动了。
②正因为要寻着自己的道路,它的步伐是艰辛的。
③然而,它从石板上滑下,便有了自己金属
般的声响;它从石崖上跌落,便有了自己白练般的颜色;它回旋在
幽潭之中,便有了自己不可测的深沉。
A . 第①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借溪流的“宣告”显示了它勇往直前的坚定决心。
B
. 第②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以“步伐是艰辛的”强调了前进路途中的坎坷不平。
C .
第③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摹了溪流欢快流淌时喧嚣的声音和优雅的姿态。
D .
第③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展现了溪流历经种种磨难依然坚忍、乐观的精神。
10.
(2分)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第 3 页 共 20 页
A . 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这种年轻女子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B . 清国留学生头顶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C
. 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
D .
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11.
(2分)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
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
明。(暗喻、顶真)
B .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拟人)
C .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
D .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12.
(2分)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介词都没有单独使用,而是跟名词或代词结合
在一起组成短语,表示对象、方向、地点、时间、比较等。
以下划线的词都是介词,向我(点头)、从昨
天(开始)、最(重要)、往那边(走)。
B .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诗中
多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以铺陈排比描述行为
情态,最后以风趣的比喻收束全诗。
C
.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小说家都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生死场》、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
D . 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
。排比的各项之间都
是并列关系,没有先后、大小、轻重等区别,逻辑上没有先后,可以颠倒顺序。
13. (2分)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B .
蚂蚁身体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
C .
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
第 4 页 共 20 页
D .
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看挤看,好不热闹。
14.
(2分)下列有关语法的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 . “心情愉快”是主谓短语。
B . “弯腰不是屈辱,而是一种人格精神”是选择关系的复句。
C .
“‘创建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子’的活动已列入每一天的教育教学管理之中”一句中“管理”是名词。
D . “对别人的话,不经过思考,都不打折扣地承认 ,
是思想上的懒惰”一句中画横线部分的句子成分是主
语。
15.
(2分)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依次判断正确的是( )
①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
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
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
②旌旗十万斩阎罗。
③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
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
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④那同志合
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
A .
设问 借喻 排比 比喻
B . 反问 借代 排比 比喻
C . 设问
比喻 排比 比喻
D . 设问 借代 排比 比喻
16.
(2分)品析下面选段,选出能准确地反映作者的意图和表现手法的一项( )
但是我,我没有
眼泪。宇宙,宇宙也没有眼泪呀!眼泪有什么用呀?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
们没有拖泥
带水的雨!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鼓励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
里
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A .
作者运用借代、排比等修辞手法,表明自己没有眼泪,只有愤怒。
第 5 页 共 20
页
B .
作者运用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表明自己要凭借雷、电、风的力量,把宇宙毁灭。
C . 作者运用
借代、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表明只有“雷霆”“闪电”“风暴”才是“我”和“宇宙”的意
志。
D . 作者运川比喻、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表明自己永不妥协、战斗到底的意志。
17.
(2分)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对偶)
B .
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比喻)
C .
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排比)
D .
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比喻)
18.
(2分)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B .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
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
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C . 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D .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19. (2分)运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B . 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
C .
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D . 海燕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20. (2分)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当挂
在树梢的冰凌组成神奇的连拱时,当地面的白雪像璀璨的钻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时,当刚钻出地面的麦苗
躲在厚厚的雪层下面安适地微笑时,我们知道冬天来了!在冬季乡村的漫漫长夜里,家人们亲切地聚集一堂,围炉
第 6 页 共 20 页
而坐,有足够的时间聊天、看电视,从
容地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这难道不是极大的乐事吗?
A .
选段中把“阳光”比喻成“璀璨的钻石”,形象地写出了阳光的明亮耀眼。
B . 选段中把“麦苗”
拟人化,用它们“躲在厚厚的雪层下面安适地微笑”一句,形象地写出了麦苗在冬雪的
保护下,安静而舒
适地生长的样子。
C .
选段中运用“当……时”的排比句式,语气连贯地写出各种景物的变化,表明了冬天到来时的美好情状。
D . “这难道不是极大的乐事吗?”一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语气强烈地写出了家人们围炉而坐
,欢度冬
夜时那发自内心的快乐。
21. (2分)对下列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②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③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⑤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A . 比喻、排比、对偶、对偶、设问、对偶
B . 反问、互文、对偶、互文、设问、对偶
C .
反问、排比、互文、对偶、设问、对偶
D . 反问、排比、对偶、互文、反问、互文
22. (2分)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1)丹东,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2)这地方还没有巴掌大,根本不能盖房子。
(3)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间。
(4)给我一次困难,让我懂得克服;给我一次挫败,让我经历磨练;给我一次耻辱,让我学会振作。
第 7 页 共 20 页
A . 夸张 排比 拟人 比喻
B . 比喻 拟人 对偶 排比
C . 比喻 夸张 拟人 排比
D . 夸张
比喻 排比 拟人
23. (2分)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生命是树,尊严就是根;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言就是飞翔
。理解:运用
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而深刻地说明尊严高于生命。
B . 大海抓住闪
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理解:这句话采用拟人手法,显示大海的巨大声势和
强大力量。
C . 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和她亲近呢?理解:运用反问,抒发了作者对
老师的热
爱之情。
D .
他们两位老朋友谈天说地,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不必要的旁听者。
24.
(2分)选出不是比喻句的一项( )
A . 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发生在昨天。
B .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幅青绿山水画。
C .
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D .
(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25.
(2分)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
A .
在老师面前像儿子对待父亲一样谦恭,他往往一个下午洗耳恭听我们的谈话,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
B . 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的窗口。
C .
我愿看到每一代人都在这清泉中开怀畅饮!
D . 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
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做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交
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
第 8 页 共 20 页
26.
(2分)选出对下列句子所用修饰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问)
B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
C .
大自然已到处发出紧急警号。(夸张)
D .
东北虎特别喜欢跟在一群野猪后面走,当地人称它为野猪倌……(比喻)
27.
(2分)对下列新闻标题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在国外
上大学更加轻松自由?——事实并非如此,中国留学生遭遇“大一恐惧症”理解:采用设问的修辞
手法。
先提出问题,再通过回答给出新闻事实,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也点明一些中国留学生误以为国外大学教
育更轻松自由,导致刚去国外读大学时的不适应。
B . “蛟龙”携手“龙珠”探大洋理解:采用
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国微型遥控潜水器“龙珠号”和另一艘载
人潜水器“蛟龙号”联合进行海洋科考的
事实,比喻成“蛟龙号”牵着“龙珠号”在海底游弋,生动有趣。
C . 码字易,封神难——200
万网络写手的现实困境理解:主标题采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码字易”与“封神
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语言凝练,凸显了网络写作门槛低,但成功难的现实。
D . 民族建筑的草野之花——张家口坝上圃
房子理解:把张家口坝上的圆房子比喻成中华民族建筑领域的“草
野之花”,表明了圆房子富有民族特色
和原生态的特点,其建筑风格朴实自然,犹如盛开在草原上的野花。
28.
(2分)古代常用借代手法来释义,选出下列对应正确的一项( )
A . 桑梓——农田
干戈——战争
B . 南冠——俘虏 庙堂——朝廷
C . 黄发——儿童
丝竹——音乐
D . 汗青——史册 垂髫——老人
29.
(2分)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 )
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
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流缓慢,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
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和
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飘带,穿亭绕榭,
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
说:“晋祠流水如碧玉。”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
第 9 页 共
20 页
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
A .
“清澈”、“微波”都是名词,“历历可见”是并列短语。
B .
“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一句是递进关系。
C .
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引用、比喻修辞方法。
D . “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
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一句中冒号
后面应加上双引号。
30.
(2分)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引用)
B .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借代)
C .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排比)
D .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对偶)
31.
(2分)下列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B .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C . 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D . 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
32.
(2分)下列各句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B . 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
塞尔维亚
人对暴力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执著——世世代代‘人’的声音。
C .
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D .
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呈现在我们眼前。
33. (2分)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的一项是( )
第 10 页 共
20 页
A .
小兴安岭上的积雪化净了,树木睁开了惺忪的睡眼,林区人扛镐上山。
B .
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
C . 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D . 我像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
34. (2分)“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
展”这一新颖的形式,受到了众多网友的追捧,在某一评论平台
上人们纷纷留言,其中修辞手法判断不恰
当的一项是( )
A .
主题数字体验展生动地为我们讲述了故宫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风貌,再现了紫禁城的金碧辉煌。(拟人)
B . 养心殿里曾有帝王召对臣工、批阅奏折的勤政劳形,曾有丹青吟咏、潜心礼佛的风雅诚敬,曾有
宴飨祈福
的天伦之乐。(排比)
C . 在紫禁城众多的宫殿里,养心殿的地位不容小觑,这
里仿佛一部舞台,演尽了无数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
(比喻)
D .
展览利用不同的数字技术和表现形式为观众呈现出了一个更为丰富、多元、精彩的“数字故宫”。(比喻)
35. (2分)对下面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
②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象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
③秋天来了,石榴裂开了,露出像皓齿一样的子实。
④去做童工,干散活,捡破烂,拾煤核。
A . ①比喻;②拟人;③比喻;④排比
B . ①夸张;②拟人;③比喻;④排比
C . ①比喻;②夸张;③夸张;④排比
D . ①夸张;②夸张;③夸张;④排比
36. (2分)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气宇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略带金属质感,又不失婉转,闻之让人心
第 11 页 共 20 页
悦。(拟人)
B . 淄博山水如画
。如果说博山、淄川、沂源的风景如同一气呵成的写意山水画,那么桓台马踏湖就是工笔细
作的江南画风
。(比喻)
C . 在浪漫中呼吸的巴黎、在历史中行走的罗马、在花园里游憩的新加坡,为我们提供
了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他
山之石”。(排比)
D . 我们用什么来丈量时间呢?是读完一本
书还是刷完朋友圈?我们用什么来记录青春呢?是厚积薄发还是匆
匆碌碌?(反问)
37.
(2分)从文学常识的角度看,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 《西游记》—吴承恩
《水浒传》—施耐庵
B . 《故乡》—小说 《谈读书》-说明文
C .
三顾茅庐—《出师表》 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D .
香菱、刘姥姥—《红楼梦》 小弗郎士 —《我的叔叔于勒》
38.
(2分)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鼓动吧,风!咆哮吧,雷
!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排
比、反复)
B
. “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象征)
C .
“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拟人)
D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夸张)
39. (2分)选出下列句子修辞判断无误的一项( )
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
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
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
A . 比喻、反问
B . 排比、反问
第 12 页 共 20
页
C . 设问、反语
D . 反问、夸张
40.
(2分)对下面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
①猛听叫喜儿顶租子,好比晴天打霹雳。
②还有,千万别把风声闹大了。
③齐先生的这间陋室嘛,则是“苔痕上墙绿,草色室中青”。
④齐先生之所以英雄无用武之地,岂不是当时腐败的社会所造成的吗?
A . ①借代
②双关 ③引用 ④比喻
B . ①比喻 ②比喻 ③对偶 ④设问
C . ①对偶 ②夸张 ③比喻 ④反问
D . ①比喻
②双关 ③对偶 ④反问
41.
(2分)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它们(大雁)
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运用拟人,
将大雁人格化
,形象地写出了大雁归来时的兴奋与友好。)
B .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
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运用排比,连用三次“救救”,
强烈地呼吁人们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
态保护。)
C .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运用引用,通过诗词写出了自己
对他乡咸鸭蛋的“瞧不
上”,表达了“我”对家乡咸鸭蛋的自豪。)
D . 母亲得意地说了
一遍又一遍,高兴得脸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运用比喻,将母亲的脸比作喝过酒的,
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母亲当时的高兴、得意。)
42. (2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忘初心”“热爱生命”“敬畏自然”“难忘今宵”四个短语都是动宾短语。
B
.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中“哎呀”二字是叹词,表示对美的感叹。
第 13
页 共 20 页
C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在“人境”中独享安闲是源于心志淡远。
D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43. (2分)选出下面句子中修辞方法运用不当的一项( )。
A .
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藏着无数的人类智能的结晶。
B .
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C .
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
D .
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
44.
(2分)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得挨寒风的鞭打。(拟人)
B .
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后的那种小碎纹一样。(比喻)
C .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比喻)
D .
为什么两边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了不同的材料。(设问)
45. (2分)《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结尾写道,在三味书屋“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对这句话的
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
是( )
A . 这句话反映出三味书屋生活枯燥无味,死气沉沉。
B .
这句话指出了作者对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懈怠。
C .
这句话指出了作者对三味书屋学习生活不感兴趣,想学画画。
D .
这句话反映出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最终以失败告终。
46.
(2分)下列解说无误的一项是( )
A .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
容,就要绽开似的。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
正确。
B . 《人民的名义》已刷新近十年省级卫视收视的最高纪录。解说:“《人民的名义》刷新
纪录”是这个句子
的主干。
第 14 页 共 20 页
C . 大吉大利 耳濡目染 万紫千红 百花齐放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相同。
D . 夜晚,月亮升起来了,月光洒在白桦树上,把叶子变成了亮闪闪
的星。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
法。
47.
(2分)对修辞方法依次作出正确判断的是( )
①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
②南方的甘蔗林哪,你为什么这样翻动战士的衷肠?因为我们的青纱帐呀,埋伏着千百万雄兵勇将!
③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④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A . 拟人 设问 比喻
反问
B . 拟人 设问 拟人 比喻 反复
C . 比喻
反问 夸张 反复
D . 比喻 设问 夸张 比喻 对偶
48. (2分)“啊!黄河!”这句在诗中反复出现,对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反复出现是为了对所歌颂的对象加以强调。
B .
这是诗人在“望”黄河的基础上,情不自禁地歌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C .
反复出现,从不同角度赞颂黄河,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D . 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
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
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二、
填空题 (共2题;共6分)
49. (3分)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咱们过了江,世界就是咱们的了,咱们一共要过来五万人,那几个南兵有什么可怕的?________
②打不得!打不得!你们是兄弟啊!你们是兄弟啊!你们是兄弟啊! ________
③就连刽子手的钢刀,都赶不上你这刻毒的心肠一半的锋利。 ________
第 15 页 共 20 页
④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道理,就像站在海滩上
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________
50.
(3分)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我的心想要像小天使随风飘出教堂,深深地叹息;像在石头
上翻滚的溪水一样欢笑;像初试歌喉的云雀通宵达
旦地啼唱。________
边上的玛格丽塔不以为然地:“反正我看黑羊身上的毛也一样暖和。” ________
第 16 页 共 20 页
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共48题;共9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第 17 页 共 20
页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25-1、
26-1、
27-1、
28-1、
29-1、
30-1、
31-1、
32-1、
33-1、
34-1、
第
18 页 共 20 页
35-1、
36-1、
37-1、
38-1、
39-1、
40-1、
41-1、
42-1、
43-1、
44-1、
45-1、
46-1、
47-1、
48-1、
二、 填空题 (共2题;共6分)
49-1、
第
19 页 共 20 页
50-1、
第
20 页 共 2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