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冲刺复习修辞手法

余年寄山水
509次浏览
2020年12月26日 06:2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检验鉴定-活得潇洒

2020年12月26日发(作者:郎玉甫)


2017年中考冲刺复习:修辞手法
一、课标解读

1.正确运用常 用的修辞手法。《课程标准》中要求考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
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 、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
用、反语等。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 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
来看,修辞手法类的试题主要考查考生使用常见修辞手法的 能力。此类题的考查方式不但以
主观题为主,而且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它不仅涉及修辞手法,也 涉及句式,而且把
修辞与句子理解、表达效果结合起来考查。主要是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进行考查,把修辞 手法
当作一种语言运用的实际演练。如写对联,写广告词,要求用指定的修辞拟写开场白、短信、
标语等。修辞手法不仅在仿写句式中考查,也在现代文阅读中及古诗词阅读中结合鉴赏来考
查。比喻、 对偶、排比三种修辞手法更是综合运用考查的重点。

2.体会常见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表达效 果。散文在表情达意时常要借助一些修辞手法
来取得理想的表达效果。例如,比喻、拟人能生动形象的表 情达意;对比能使词句所要表达
的内涵更加鲜明、突出;排比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深化所要表达的思想 内容,或使所要表
达的情感更加强烈;反复能突出意思,强调情感等等,不同的手法,都有着特定的表达 效果。

二、考点突破

(一)考点梳理

考点一:修辞辨识

1.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家是既让你高飞又用一根线牵挂的风筝轴。

B.父亲像一张弓,蓄一生之势要把孩子射出大山。

C.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D.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温馨提示】比喻句常用“好像”“像”“是”等比喻词,而有的句子虽含有这些字眼,
却不是比喻句。 以下三句所代表的类型就都不是比喻句: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
①表示比较的。如:他长得 很像他哥哥。②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③
表示列举。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 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④表示想象。如:闭
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辨别方法 很简单,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不同类
事物,也不同质,而非比喻句是同类事物相比,两种事物本质相同。


【归纳】常见修辞辨析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
具 体的、浅显的、熟知
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
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即打比方。

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
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
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
写物。< br>
明喻: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
紫色,像一条瀑布,不见其发端 ,也不见其终极。(宗
璞《紫藤萝瀑布》)

暗喻: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
的灯……(流沙河《理想》)

借喻: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了。(鲁迅《故乡》)

例: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扩大夸张: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
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安 徒生《皇
帝的新装》)

缩小夸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
东《长征》)

超前夸张: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
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句子之间排比:我应当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
蹈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 描绘她们
的变幻多姿的旋舞。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
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 绚丽的服装。假如我是
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
响的铃声。假如我 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
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冰心《观舞记》)

成分之间排比: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
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 斓的山雕,奔
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端
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正对: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
厚腹中空。

反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比喻

拟人

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
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
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
三个以上的句子 或成分
排列在一起。

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一致,
意义相对或相近的两个
短语或句子。

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
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例:盼望着,盼望着,东 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
词语或句子。反复分为自清《春》)

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
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
自己回答。


设问

例: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
实……(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
例:心中的苦闷不在 家信中发泄,又在哪里发泄呢孩子
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
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 ,又该谁来安慰
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
你呢(傅雷《傅雷家书》)

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考点二:运用表达

2.某校九年级学生拟 开展二个“好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活动,请撰写此次活动的开
场白。

要求:必须引用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能够运用比喻或排比的修辞手法。



【温馨提示】在语言实际运用的基础上考查修辞,既要熟知关于读书的名言,又要精熟
比喻或排比修 辞。运用好比喻句,一定要在明确本体的基础上,根据本体和某种事物之间的
相似点,确定好喻体。
考点三:理解作用

3.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 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
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 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
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 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
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 ,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
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如何




【温馨提示】我们在解答“修 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或作用)”这类题型时,除了要答出
词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以外,还要答出能体现 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的关键词(或短语)。
例:“这里运用比喻(或拟人),生动形象地表明了……”; “运用对比,鲜明地表现出……”;
“这里运用排比,表达了……的强烈情感”等等。但是,指明所使用 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
果,并不是我们答题的核心,其核心是要答出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的词句的内涵。 手法只是
外在的表现形式,它最终是为表现词句的内涵服务的,因此这一题型实际上属于“词句理解”< br>考点的范畴。


【归纳】解题思路

(1)

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这类语句作用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在答题时
点明所用修辞 手法。

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要了解“考试大纲”中规< br>定的主要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夸张表达感情更强烈;
(2)

拟人表达亲切:有情趣;对偶整齐,有节奏感;排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反复紧
凑、有气势, 表达效果强烈;反问表达鲜明,起强化作用:设问可以突出强调。

(3)

确认修辞手法,明确答题方向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二)要点梳理

1.方法与技巧

方法一:利用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或作用)来解答中考题的思路

(1)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填本体) 比作(填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描
绘或 说明)了(本体)(怎样的特征或哪些内容),表达了对(本体)(怎样)的感情。

(2)拟 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了
(事物)(怎样)的情态( 或样子、特点),突出了(表达的内容),表达了对(事物)(怎
样)的感情。

(3 )夸张: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用形象化的语言,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突出了(事
物)(怎样)的特点 ,表达了对(事物)(怎样)的感情。

(4)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有力地突出了(表达的内容),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对偶:运用对偶的 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匀称,音律和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
有音乐美。

(6)反复 :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表达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7)设问: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激发读者的阅
读兴 趣。

(8)反问: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肯定(或否定)语气,强调了(表达的内容) ,
表达了强烈的(什么样)的感情,令人深思,耐人寻味。



2.失误与防范

失误一:比喻(借喻)与借代混淆


【防范】比喻重在“喻”,借代重在“代”;比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比喻中的借 喻可变成明喻形式。

【示例】①狂风紧紧地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 这些大块的翡翠
摔成尘雾和碎末。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解析】①句是借喻的修辞 方法,只出现喻体“翡翠”,用“翡翠”来比喻绿色的海浪。
此句可变成“绿色的海浪像翡翠”。②句“ 枪杆子”是借代,用“枪杆子”来代替“武装斗
争”,因为“武装斗争”必须得用枪杆子。

失误二:比喻与比拟混淆

【防范】首先是性质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 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而比
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 或者说是把乙
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
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其次,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
三部 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
是哪一种比喻,始 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
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 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

【示例】①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②月亮 一露面,满天的星
星惊散了。③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解析】①句属比喻。而②③句则属比拟。

失误三:设问与反问混淆
【防范】反问与设问有如下区别:(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
表示肯定和否 定的内容。(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
引起注意,启发思考。(3 )设问自问自答或不答,反问则是寓答于问,答在其中。

【示例】①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 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②谁是最可爱的人
呢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他们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解析】①句属于反问;②句则属于设问。

失误四:对比与对偶混淆

【防范】①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②对偶主要是从
结构形式 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
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 何。③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 ,这属于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示例】①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②当面不说,背后乱说。

【解析】①对偶②对比。

三、考点典题

题型一:结合仿写、扩写、变换句式考查修辞运用能力

1.仿照画线的句子,发挥想象续写两句。(4分)

人在生命的旅途中,不能没有朋 友的祝福。你的祝福如春天里的一缕清风,为我送来芬
芳;如寒夜里的一团火焰,为我送来温暖。
如 ,

如 ,
。我将带着你的祝福,去搏击人生的风雨,拥抱绚丽的彩虹。

【思路点拨】写句子是中考必考 题型之一,此类解题思路不外乎句式与修辞跟例句保持
一致,语言合理条理就可。本题要求句式是排比, 修辞是比喻。本体是“你的祝福”。示例:
如久旱时的一场甘霖,为我送来凉爽;如沙漠里的一片绿洲< br>,
为我带来希望。

题型二:通过语体转换、拟对联、图文转换等语言表达形式考查修辞运用能力

2.面 对一幕幕干涸的景象,一双双期盼的眼睛,平时不起眼的一滴水,此时蕴含的是
一个生命,一份希望,一 种寄托。针对“关爱生命,节约用水”这个主题,请我拟写一条标
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

【思路点拨】综合实践题型中也经常出现仿句写作,但要求更宽松一些,这样考生的发挥余地更大些。主要联系活动实践,要符合生活实际,符合情境即可。本题的关键是“关爱
生命,节 约用水”比较简单。如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用水;江河干涸,水井干枯,万物失
去生命,大地母亲在哭 泣,请节约资源。

题型三: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效果

3.下面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3分)

绝句两首(其二)

杜 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思路点拨】诗歌赏析是中考题的必考题型之一,而这种直 接考查修辞方法又是修辞方
法中最实用最直接的题型。这里“欲”字把山花赋予人的情感,以拟人化的手 法写景。而后


文中的“何日是归年”一句道出心中的情感,何时回乡,表达了诗人漂泊在 外的孤独和强烈
的思乡之情。

题型四:在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手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4.下 面语句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请任选一种修辞手法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
效果。(3分)

当他陡然冲入这个世界,是你,用双掌接住那华丽的初啼;是你,用许多防疫针把成为
正常人的 权利给了婴孩;是你,用精湛的医术摧毁生命的暗礁,让初生儿扬帆远航。

【思路点拨】语句 赏析题也是阅读题中必考的题型之一,而修辞又是赏析题型中所占比
重较多的题型。解答这类题型的关键 在于明确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方法,然后结合相关的句子
分析这种修辞的作用。本段语句运用排比,作者选 取生命初期的三个阶段排比,增强语势,
突出强调了医生这个职业的重要;运用比喻:以“暗礁”比喻病 痛,以“扬帆远航”比喻健
康成长,生动形象地说明医生职业的重要。

四、感悟提高

1.树立大修辞观,破除片面性。首先在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时候,要 理解修辞除修辞
方法外,还存在着范围的广阔性、内容的全面性。修辞不仅包括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各种辞 格
和辞趣的积极修辞,而且还应该包 括追求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匀、安排隐秘的消
极 修辞。我们还要注意修辞在语音、词语、句法、篇章等方面的运用。其次,修辞的理解和
运用还得注意和 语法、逻辑结合。语法管话说得通不通,逻辑管话说得对不对,而修辞管话
说得好不好。说话、写文章, 先要通顺、正确,然后要求好,即形象生动。

2.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语言是表达思 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因此,
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是考语言运用能力, 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要写
得出,写得对,首先要想得出,想得对。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 因为不懂比喻
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不够,想不出恰当的喻体。因此,要提高修辞
运用能力,关键是要提高思维能力,尤其是联想、想象能力。






修辞自测
一、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反问)

B.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比喻)

C.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拟人)

D.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
敢的叫喊声里, 乌云听出了欢乐。(排比)

2.下列诗句中运用了不同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3分)

..
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D.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3.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 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
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 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
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 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
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 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 于启
发读者的思考。

B.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 在突出读书带给“我”
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 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
意感受。

D.文段结尾运 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
尚的原因。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 )(1分)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 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
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C.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D.天上乌云密布,似乎要下雨了。


二、填空题

1.按照示例,把你最熟悉的一位历史人物介绍给大家。要求正确概括

其主要事迹,反映人物特点,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示例:在鲁国面临生 死存亡之际,他深谋远虑,挺身请见;他从容不迫,战于长勺;他
一鼓作气,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成功战例 。他就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谋士──曹刿。

2.校园门口的绿化区经常被踩踏,同学们觉得 需要立一块牌子,提醒人们爱护花草。
请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四个,组成对偶句,作为牌子上的宣传语。< br>
行人 花草 文明爱护 踩踏 绕道 彰显 含笑

3.阅读下面三则材料, 根据材料所折射出的思想内涵,用排比句分别从三个角度对“良
知”做不同的诠释。(3分)

材料一:孟佩杰五岁那年,父母先后身亡,在养母家没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养母就瘫痪
在床,从 此,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小佩杰身上。她每天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生火
做饭、敷药按摩、…… 2009年,孟佩杰考上了大学,又带着养母去上读书。

材料二:5月8日晚,“80后”青 年女教师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一把推
开了两个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轧,造成全身多处骨 折,双腿高位截肢,生命垂危。

材料三:据媒体报道,不少药品厂为了牟取暴利,用回收的烂 皮鞋制作药用胶囊,严重
地危害了人们的健康。

我认为,“良知”






4.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用排比句概括苏州的美。

苏州的美是古典的。哪怕是一木 一石,它也是那么优雅,那么庄严。它一会儿叫你想起
我们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温习许多美丽的传说 。含蓄也是苏州的美。要是不下一番搜寻
的工夫,你就别想领略它。苏州人从来不喜欢在你面前夸口。他 只是带着恬淡的笑容,引你
走到那儿,直到你在他面前发出大声地惊叹。苏州的美还呈现出它的多样性。 在苏州,你喜
欢古朴,请到沧浪亭;你爱好清幽,就去拙政园;你喜欢疏朗,不妨到怡园;你倾向于深邃 ,
这儿有狮子林。





5.根据下列划横线的文字,仿写两个句子,以“妈妈”“雷锋”为话题,比喻词仍是
“一棵树”。( 4分)

有首歌叫《好大一棵树》,我想,老师是一棵树,一棵青青的树,他在我匀幼小的心灵
里埋下了饱满的种子;妈妈



雷锋
6.修辞在成语中的运用。

①爱财如命()②九牛一毛( )③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

④胸无点墨()⑤岂有此理()⑥垂涎三尺( )⑦兔死狐悲( )

7.请指出下列古诗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①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 ):


②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 ):


③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 ):


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 ):


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 ):




8.请指出下歌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①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洒。(《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 ):


②路旁的小溪拨动了琴弦,好像是为姑娘的歌声伴奏。(《马儿啊,你慢些走》)

( ):


③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红梅赞》)

( ):























参考答案

考点梳理

1.C【解析】这是最常见的 一种选择题。题干明确告诉有一项使用的修辞与其他三项不
同,即这题中有三项属于同一类修辞,所以一 般采用排除法即可正确作答。本题中,A句是
暗喻,本体是“家”,喻体是“风筝轴”;B句是明喻,本 体是“父亲”,喻体是“弓”;
D句是借喻,本体没出现,但结合句子可分析出本体是“原野”,喻体是 “大毡子”;C句
是拟人。

2.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热爱书吧──这是知识 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
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 正爱人类、尊重人
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相信我们每个 青年
人都能愿意读书、喜欢读书、热爱读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3.比喻。把 孩子的话比作爬山虎的卷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我”听到孩子的话后内
心又满又乱的状态。【解析】这 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修辞的辨识和对其作用的理解能力。
一般按照前面所讲的答题范式来回答就可以了 。此题是现代文《孩子,我为什么打你》阅读
中的一个小题,难度显然较大。答题技巧:首先分析是何种 修辞手法,然后再抓住该种修辞
手法的表达作用,结合语境分析。此题中画线的句子是比喻句,比喻修辞 作用的答题范式是: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

修辞自测

选择题

1.D【解析】“箭一般”是比喻,“听出了欢乐”是拟人。

2.B【解析】B是比喻,余则是拟人。

3.D【解析】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不是强调原因,是强调内心体验

4.D【解析】“似乎”非比喻词。

填空

1.示例一:他草船借 箭,火烧赤壁,促三国鼎立;他深入不毛,七擒孟获,平定南方;
他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 是中国历史上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示例二:她
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母爱、童 真、自然,是她作品永恒的主题,她的
诗像涓涓细流,清新晶莹,情韵绵长。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 位著名女作家──冰心。
(事迹1分,特点1分,修辞1分。)


2. 参考示例1:在水一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倚一湾清溪,享一方净土;浪
漫一生,相守一世。 参考示例2:隐庐:“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处繁华街市,居
宁静之所;隐闹市之间,享和美人生 。(阐释合理2分,语言有文采2分)

3.示例:①行人绕道,花草含笑。②爱护花草,彰显文明。③行人文明,花草含笑。

4.良知是一个人孝行天下的传统美德,是面对危难时的无私奉献,是不为了个人私利
逾越道德和法律 的准则。(材料一:从“孝道”角度答;材料二:从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等
角度答;材料三:从不应违背 道德和法律角度答,一点1分)

5.示例一:热心扶助弱小 彰显人间大爱 示例二:“好人 一生平安”,祝爱心妈妈们
开心每一天,幸福永相随。(运用修辞1分,表达敬意、语言简明1分,计2 分)

6.苏州的美是古典的,苏州的美是含蓄的,苏州的美是多样的。 【解析】此题属排
比的拟写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苏州的美有三个特点:古典的、含蓄的、多样的。答题时
围绕 这三点写出概括苏州的美的排比句即可。有同学失误是因为虽然概括出了苏州的三个特
点,但结构不相同 、语气不一致,如“苏州的美是古典的,含蓄也是苏州的美,苏州的美呈
现多样性”。

7.妈妈是一棵树,一棵蓝蓝的树,她在我们青春的激情中真情呵护;雷锋,也是一棵
树,一棵红红的 树,他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上树起了高高的路标。

8.①比喻②对比③对偶④借代【解析】“墨”代“文采”⑤反问⑥夸张⑦拟人

9. ①比喻。这一诗句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
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

②借代。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③夸张。艺术的夸张,成了绝妙的浪漫主义的构思,使人感觉到意趣横生。

④对偶。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
“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 气象万千。

⑤排比。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10.①比喻,将色 彩、形状锤炼得很美。②拟人,增添了诗情画意。③拟人,描绘出了红
梅凌霜傲雪的飒爽英姿。

考察-上古天真论篇


短鬼故事-广播广告


通俗-彭旭东


清理垃圾-骂人经典


电视剧亮剑全集-穿越火线英文名


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美文诵读


放飞在远方-两克拉钻石价格


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写桂花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