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讲稿
个人贷款怎么贷-电子课本人教版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讲稿
一、整册教材梳理
(一)纵观教材,把握特点。
1、突出学科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
特
点。”本册教材与四上教材一样,还是习惯、课文、习作、单元练习
4大块。本学期,小学阶
段一以贯之的“习惯篇”安排了“坚持写日
记”和“爱护图书”两个专题,既有阅读方面的习惯,也有勤
于动笔
的要求,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立足打好素质基础,蕴含了对教育对象
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
。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更是蕴含着丰富的人
文教育资源,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为我们的学生提供
了极其丰富
的语言和精神“矿藏”。“习作”部分也透发出浓浓的人本情怀,还“习
作”以应有
的地位,编写专门的“习作课文”置于“练习”之前,其
设计中的“三多一少”(即: 多一些童真和童
趣;多一些体验和生活;
多一些合作和探究;少一些要求和限制。)折射出“课标”倡导的让
学
生“自主习作、乐于表达”的理念,“两个结合”(长短结合——一
方面致力于长期积累,不急于求成,
另一方面也因“课”制宜,搞一
些迁移性小练笔。“长线”贯穿始终,“短线”相机渗透;既有专门的<
br>习作训练,也有随课文安排的片断练习。)体现了对读写结合规律的
尊重。“练习”中一般设置“
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
“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等内容,而在“读读背背
”中,主要
编排了“语串”和一些典范的语言材料,如格言警句、古今诗文、谚
语对联等,意在
开掘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示民族文化的异彩纷呈,
让学生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激发民族自豪感的同时自觉成为
民族文化的传承者。
教材编排一方面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
听说读写的基础,另一方面
重视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培养,使每一课的教学都能让学生完成一次
心灵的装备,让诸如正义、爱心、孝顺这些永恒的东西根植于心灵深
处,让语文教学成为有根的教育。
2、立足夯实基础。语文是一个文字符号与情感、文化融为一体
的多彩世界。根据语文丰厚多维
的人文因素都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的
特点,教材坚持“基础性原则”: 精选最基本的最具生成功能的对
学
生终身发展都有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主干内容,来构建教材的主体
框架。在注重为学生打好
语文的“工具性”基础的同时,人文教育因
素蕴含其中: 识字,运用多种方式,展示汉字魅力,使学生
对汉字
产生兴趣并接受文化的熏陶;写字,在写好字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好
习惯、涵养好性情;
读书背诵,对于学生学习语言、积累经验、读书
明理都大有裨益;习作,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既是
历练语言,
更是学习做人;习惯,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在使学生终身受益的
养成教育中实现
最重要的人文关怀。因此,教材一如既往地抓住语文
学习的基础和关键,立足基础,放眼长远,突出了朗
读课文、背诵课
文和复述课文,突出了钢笔字描红,突出了综合性的语言积累、运用
或实践活动
,不求花样翻新,务求实在管用,帮助学生打好扎扎实实
的语文基础。
3、强调根本手段。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于人类自身
思维、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特殊工具。人自
身就具备学习、发展语
言的得天独厚、无可替代的基本条件。语文教学首要的一条就是借助
人自
身所具备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条件,强调用好朗读、默读、
复述、背诵等基本手段。当然,并不排除
在教学中采用各类必要的辅
助手段,但是,必须抓好根本手段,才算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语言是民族的根,所以“标准”把“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
感”作为目标提了出来。文章的
精华在词句之中,词句中有情感、有
气韵、有抱负,而这一切不会自动显露,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
用心灵去拥抱语言、感受语言、体味语言。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得
好,“语言是所有人类活动
中最足以表现人的特点的”,它是“打开人
们心灵深处奥秘的钥匙,是人们表达思想的至高无上的工具,
是维系
民族的纽带,是历史的宝库”。苏教版小语教材非常重视读书感悟、
背诵积累、迁移运用
,继续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各
课教学的首项要求,其目的就是想方设法让孩子与语言“
亲密接触”,
让语言首先在孩子的嘴上活起来,继而在他们的脑中活起来,然后在
他们的心中活
起来,最终嵌入他们生命的历程。
(二)教学习惯,一以贯之。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8)”包含两个内容:“坚持写日记”“爱护
图书”。 四年级上学期的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有选择的读书习惯的培
养,这些都为现阶段写日记提供了前提,而这个习惯的养成又
可强化
前阶段的能力及习惯要求。同时坚持写日记和本学期的习作训练又可
形成写作能力的训练
双线。“爱护图书”习惯的培养是作为读书人必
备的一种素质,它和“爱惜学习用品,认
真完成作业”等习惯一样,
包含着更多的态度和情感在其中,正应了那句:播种行为,可以收获
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蔡元
培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点滴的态度及情感的积累就是
形成人格的途径。
这些图片点面结合,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场
景,栩栩如生地展示了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写日记与爱护图书的做法,教材的安排能清晰地感
受到
两种习惯培养所涉及的认知和技能性知识,同时又辐射渗透了情
感态度的元素。怎样将静止的图片变成可
感有趣的生动的素材打动学
习主体,使之接受,并形成习惯,这就对教师的设计提出了挑战。如
何把教材编者的意图和教者的目的,学者的目标贯通,最大限度地用
好教材,达到效果的最佳,这便是下
面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
既然是以图为文,教学就应该以图为基准,就图学,就图悟,就
图训
练,就图联想……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在活动中渗透体验
任何习惯的养成不
是“告诉”可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注重
创设情境,打通学科内容和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
的生活经
验和阅读积累,在实作中让学生充分的参与、深度的参与,才能获得
真实的体验,情感
的认同,也才可能成就“习惯”。活动也许是一个
情景,或许是各种活动:1、谈谈有关日记的故事,结
合以前学生写
的生活日记来说体会,教师有兴趣可以读读自己写的日记;2、激发
学生写日记的
兴趣,可以这样导入:二十多天的寒假过得很开心,你
最想告诉大家什么?引出日记的方
式;3、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带
领学生参观学校的图书馆,请图书管理员对孩子提出爱护图书的希望,也可以让学生向她请教如何爱护图书。
2.在实作中体现整合
活动的设置力求体
现活动主题的综合性特点,如:在进行各种与
图书有关的活动时,不忘用日记的形式物化感受,降低日记
的难度,
让学生明白一切皆可入日记,提倡写鲜活的生活日记,展现童真童趣,
我眼看世界,提
倡写观察日记,留心处处皆精彩,提倡发展学生的个
性语言,我手写我心,少一些规定和约束,鼓励学生
充满稚气和童心
的语言,让他们明白言为心声。在观察图片范例时可请学生评一评日
记的书写,
借此温习认真写钢笔字的要求,日记的书写格式也可交代;
写日记的习惯养成不可能孤立于阅读积累之外
,而有突破,读写结合
的集中及分散设计就是一场持久战。可以让学生谈谈:你打算怎样坚
持写
日记,给自己的日记本起一个有诗意的名字。让学生潜移默化地
明白日记就是写自己的生活,坚持写就是
胜利。
3.在持久中贯通历练
习惯的培养具有长期性,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
,必
须经过反复的历练。”这就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反复抓,抓反复,严
格要求,在整个学习过
程中,贯穿习惯培养的思想,指导学生反复训
练不断强化,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使之定型并得到巩固,真
正做到知
行合一。而训练的视点应与生活贯通,那么视野才开阔,“爱护图书”
不是一节或两节
课就解决问题,在后序的学习活动中可相机设计穿插
读书活动,让其谈读书的收获,或者
交流关于书籍的名言,请学生定
期整理、修补自己的图书,为学校爱护图书设计标语,营造一种仰慕读书、爱书如己的氛围,这样可以使学生“爱护图书”习惯建立更加
内化、深层。
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第一单元课文可以说是一幅春天五彩的画卷,一首春天明媚的赞
歌。
《走,我们去植
树》是一首现代诗歌,描写了少年儿童参加植树
活动的情景,展示了植树造林的好处,号召人们踊跃投入
到植树活动
中去。
《第一朵杏花》真正写的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他是中国
近
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尤其是对台风与物候的关系有着深刻
研究。本文不以“竺爷爷的故事”为题
,而选用“第一朵杏花”,突
出了这“第一朵杏花”是故事的中心事物,集中体现了竺爷爷严谨的
科学态度,不苟的研究精神,给人以鲜明生动的感受。
《燕子》是春天常见的飞鸟,本文将燕子和春
天交织起来描写,
写燕子外形可爱,写燕子赶来添趣,写燕子飞行轻快,写燕子休息美
态,都置
于春天这一大背景之中。正因为万木滋荣、百卉争妍的春天
降临大地,才招来燕子,而燕子轻掠、戏水,
乃至停歇时组成正待演
奏的乐谱,都使春色更添生趣,二者相映生辉,让读者获得优美感受。
《古诗两首》:《江南春》描绘了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秀丽春光,
同时由烟雨迷蒙中的楼
台佛寺联想到南朝覆灭,流露了兴亡之感,寄
托了讽喻之意。《春日偶成》,表达了春日郊游,偶有所感
,于是由着
意兴所至,写下了这首即景生情的作品。
(二)单元教学重点及难点
《
走,我们去植树》: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
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
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
护意识。
《第一朵杏花》从第一朵杏花中体会竺可桢严谨的科学精神。
《燕子》从燕子可爱美丽的描写中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
美。
《古诗两首》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春天的美
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学习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
(四)篇目教学分析
《走,我们去植树》
文本解读:
在万物萌发的春天,一切生机勃勃。身处于美好的春光里,我们
应该做些
什么,才不负于这大好的春色?诗歌《走,我们去植树》以
明快清新的节奏、具有行动号
召力的语言向少先队员发出倡议:“迎
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我们一
起
去植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
员们要用实际
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
br>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
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构想:
教学第一课时,我们可以先从题目入手。因为课题是文章的
眼睛。
阅读时从课题入手,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这样的
阅读思路,可以收到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引导学生思考:(1)课题由两部分组成,如果把前面一个字“走”
去掉,意思有什么不同吗?(2)读了这个课题,大致猜测一下文章
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诵读
,发现了“加上一个‘走’字,有叫别人
一起去植树的意思,同时知道这首诗是号召别人一起去植树的,
还写
了植树的好处。于是,让学生拿起笔来找一找,哪几个小节写了植树
的好处,在这个小节前
面作个记号。学生很快找到了第3、4、5、6
小节。“那么剩下1、2两个小节又是写什么的呢?让我
们一起来读一
读看。”这样很自然地从整体上感悟课文。
作为第一节课,重点
是激发学生课新课文的兴趣,再扎扎实实地
读好课文,做到文通字顺,整体把握课文,为第二节课的诵读
感悟做
好准备。第二个重点是教学生字新词。本课生字虽不多,但容易写错。
其中“沟渠、版图
”要指导学生弄懂意思,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栽、
乖、舞”要指导书写。
教学第二课时,因
为是诗歌,我们就要以诵读感悟的方式来体会
它,唤起心中的情感积淀。精读3到5小节,通过与文本对
话,要了
解植树的重要与好处。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感悟:A、结合光合作用让
学生理解“绿色工
厂”,指导读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
人都幸福健康。”
B、联系上下文,理解“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的版图”
一句。
C、说说“绿色希望”指的是什么?
D、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引导学生联系植树的好处
以及我们的生活谈一谈)
4、想象祖国处处是“参天的大树”的景象,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课文5、6节。
就体
会植树带给人们的好处,可以启发学生练习想象性的说话:
呼吸到新鲜空气的人会说些什么?抓住“乖乖
、翩翩”来说:风沙乖
乖低头,会说些什么?百鸟翩翩起舞,会交流些什么?通过这样的说
话来
感受植树的重要和快乐。
学习第6小节
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引导学生联系植树的好处以及
我们的生活谈一谈)
最后一个小节在课文中起到了一个怎样的作用。呼应开头和题
目,不还可以让学生为植树活动设计几条标
语。
这一篇课文,文中说的环保意义与价值,诗歌里涉及到很多。这
是现实的意义,是应该让
学生理解与领会的。但对于“红领巾们”而
言,将他们与春天,与植树联系起来,我们能感受到一种美好
的情愫
与意境在胸中涌动与形成。文中写道:“伴随着金色童年的是一棵棵
青翠的小树。”是啊
,春光烂漫处,童心也烂漫,在一年中最美的季
节里植下一棵树,在一生中最美的时光里播下希望。“迎
着和煦的春
风,迈开轻快的脚步”,银铃般的笑声撞得人站不稳脚,快乐的脚步
捎得心儿飞上云
霄,意气风发的少年结伴去植树。明天,树苗会长成
参天大树,这些孩子们不也成了祖国的栋梁之材?向
着明天,才是金
色的希望。所以,把握住整首诗的感情基调,体验潜伏在诗里的激情
之流,生机
与力量将会充盈于我们的心中。
对于书后的作业第5题,是不是也可以就一种树木,在拥有相关
的资料的基础上,除了一般性的介绍外,鼓励他用诗歌的方式来介绍。
《第一朵杏花》
文本解读:
竺可桢是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
从小热爱
学习,锻炼身体,培养了坚毅、勤奋的好品质。他几十年如
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
,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
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课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讲述了我国著名科
学
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
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
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
确时间来
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
刻的思想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严谨的科学精神
3、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学习竺爷爷不苟的治学态度。
教学构想:
教学这篇课文
可以按三大板块进行,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
次看杏花,以及竺爷爷意味深长的话。通过学生朗读、
讨论、评议,
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补充
资料《竺可桢
和自然日记》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
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
的感悟。并以此为
契机,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
事会,了
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第一课时依然是读好课文为主。读题,猜猜
课文会写些什么,一
朵杏花与第一朵杏花的不同之处,激发学生初读课文的兴致。在学生
读好课
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有哪些人物,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
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再说说写了几次看杏花,据此给课文分段,
理清脉络。最后随课文进行生字教学。
第二课时,重点进行三块教学。
1、教学1至5小节。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
地问:“你
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
可亲。“习惯地
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
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练读:一
个读竺爷爷的话,
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2、教学6至15小节,教师
过渡: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
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
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
读看。
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并体会其好处。 重点
放在对话朗读上。 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
,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
加个提示语。提示语可以是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也可以是人物的动作。
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
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读第三遍:根据
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读第四遍:
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
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
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
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
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
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重点句子,朗读体会带
点词语的作用 :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
步走到前院。”“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
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
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
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顷刻
间”
和“兴冲冲、快步”中感受到什么?(我们感受到的是老科学家对科
学的热爱和执着。)
3、学习最后一段,可以抓住课文里两次出现的“精确”一词,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深入理
解、领会,竺爷爷一丝不苟的科研态
度定然会在他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精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你
们能从时间、长度、数量等方面举几个表示精确的例子吗?
用书上的
话来说,“精确”就是不能使用哪些词语? 明白精确就是非常准确。
在课文第一段中
,竺爷爷问孩子“杏花哪天开放的”,孩子的回答,
竺爷爷为什么不满意?因为这孩子的答案是估计出来
的,说全了应该
是:“也许是今天,大概是今天。” 竺爷爷在问“杏花哪天开放”时,
为什么
一定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哪天开放的”?第二朵、第三朵为什
么不行?因为只有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才
是最精确的时间。从这件
事上可以看出竺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再指导学生读好最后一段。所
以
说词语教学是不可忽略的内容,学好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意义绝不
仅仅限于理解词意方面,因此很值得我
们在此多下工夫。
《燕子》
文本解读:
《燕子》,是从郑振铎的
《海燕》节选的,文字有所改动。这篇
很美的散文只有4个自然段,先写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再写燕子
从
南方赶来为烂漫无比的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然后写燕子在天空中、
湖面上的飞行,最后写燕
子在电线上休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
准确生动。燕子优雅休息的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
有声有
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
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
的热爱之情。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
教学构想:
第一课时先创设情境,
由儿歌《小燕子》引入课题,这样的导入
既触动了儿童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增强趣味性,同时让学生齐唱
便无
形中让学生对歌词中的“燕子”、“春天”有了熟悉的感觉同时集中了
学生的注意力,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一调动就形成了
“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再初读课文,读好
课文。整体
感知课文每一部分写了什么,第一小节是写燕子外形的美,第二小节
是写春天的美,
第三小节是写燕子飞行的美,第四小节是写燕子休息
时的美。
接下来重点学习课文第二段:感
受美好的春光。自由读这一段,
想想它描绘了春天里的哪些事物?用横线划出来。它们是
什么样的?
圈出描写的词语,重点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品味春天。“吹拂、洒
落”你从这两个
词体会到什么,想象风拂过你的脸庞的感受,想象春
雨洒落到你身上的惬意。在理解“赶集”一词时,可
以让学生先说说
自己去赶集时的感受,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为什么这样说呢?
学生通过与
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给人以热闹的
感觉。在学生观赏了春天美景之后,让学生根据
自己已有的知识,谈
谈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春天。
先学习春景图,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燕子赶来,可谓锦上添花。
第二课时重点感受小燕子的可
爱和美丽。先感受外形的美:读读
第一小节,说说燕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是怎样来写它的?<
br>你能说说燕子的美丽吗?把课文语言内化学生自己的语言。
研读第三段,抓住描写燕子飞行的词
语来进行教学。由“斜、掠
过、唧”来引领学生体会燕子飞行的轻快和优美。再如文中的“小圆
晕”这个词语也很有趣,出示“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小
圆晕”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
是什么意思? “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折射
出来的七彩圈。你
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
点水荡起
的一圈一圈的波纹就像有色彩的日晕、月晕。在作者笔下,
不但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鼓励学
生再读读这一句,领略
一下其中的美。
教学最后一段时,抓住比喻句和“痕”这个词语让学生
感受燕子
休息的静态美,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理解最后一句话时,可以让学生
来
想象:如果你是燕子,你将会谱一支怎样的赞歌,设计一个写春天
的小诗练习。
《古诗两首》
这是古人赞美春天的名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
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
对自
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
的方
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
的方
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
写下
来。
教学构想: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
写出了江南春
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诗人着重表现了江
南春天掩映相
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
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
的映衬,有声色的
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
面。所以
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
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
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
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
胧迷
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
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
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
富多彩。
教学设想:调动积累,揭示课题 。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
江南
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作者:杜牧,背诵学过的杜牧的其他诗。
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交流,疏通诗意。
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1、学生自由诵读一二句,边读边思考:《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
天的
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
依山
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春天的
繁华和浓烈。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从中你感受到什么?体会一下抒发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练习背诵古诗。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
颢,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
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
br>郊游的愉快心情。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天
空中,淡淡的白云,轻柔的春风,和煦
的阳光;地面上,红花,绿柳,碧水。从上到下,互相映照,短短
十
四个字,便画出了一幅春景图。后两句抒发作者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偷闲学少年”,出语
新颖,平淡中寓有深意,这种“怡然自得”之
乐,似乎也感染了读者。全诗色泽协调,情景交融,在程颢
的诗作中,
这算的上是一首好诗。
教学设想与第一首相似。不重复。只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
学生
体会像作者这样的老人也想学年轻人,可见春天的魅力,春天真是一
个感染
人的季节,真是春天这样的美好,它才能打动一切人,感染一
切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联系自身,
生活,说说你眼里的春天,
你在春天是乐趣,感同身受,为作业中的写文作好准备。
习作一:我的建议
要完成这篇习作,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大自然,用心去观
察
,去感受,去发现大自然的迷人之处。
《习作1》中提出的“看谁理由讲得最充分”,实际上就已经蕴
含了写文章时,应当注意条理性的要求。你想,既然是要讲理由,首
先是要有根有据,而且要有
个条理,“胡子眉毛一把抓”,别人就很难
明白你的意思,再有理由,别人不明白,那也没有用。所以,
只有把
这样两条都落实了,才能够算作真正意义上的“理由充分”。当然,
暗含只是具有这个成
分,还不是明确的规定和标准,我们在教学时,
适当引导和提倡是应该的,但不要强行规定、限制。这一
暗含成分的
存在,又一次告诉我们:这一册教材的习作,较第二学段前三个学期
的习作已悄然提
高了要求。教材所提供的两篇例文表现的手法就是不
同的。前一篇例文是以记叙的手法写成的,而第二篇
则采取分条目说
明的方式写成的。前后两篇例文放在一起,明确地告诉我们:目的相
同的建议,
写法是可以不同的。
一、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我的建议》,了解文中“建议”的材料选择和
安排。
2、读懂“习作要点讨论”,领悟关于为某件事情而提出“建议”
的一般写法。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文《我的建议》。
1、自己先读读《我的建议》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
A小作者建议你做什么?
B你能接受他的建议吗?为什么?
3、小结。 <
br>因为小作者把去的理由写得很充分。是啊,那里的景物虽然很普
通,但作者写得很美,写出了别人
没有观察到的东西,写出了自己的
真实感受。对“最迷人的池塘”,他没有具体写,这样,同学们不是<
br>更想去了吗?
二、提示本次习作内容:《我的建议》。
春天来了,大家想去春游吗?你认为到哪里去最好?请仿照例文
写个建议。
(三)拓展思路,习作指导。
1想清楚你知道的哪个地方最值得人留连往返?
2、要以理服人。抓住关键的景点,有序、仔细地介绍这一景点。
尽力把这一景点介绍清楚,介绍具体,
能吸引读者。
(四)学生习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练习一
教学要求:
1、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初步学会运用。
2、熟记八个描写景色的词语。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推荐或自我推荐。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
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出示《秋天》这首诗里的诗句,
请同学们读一读,想想诗句主要写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说爸爸对诗中的哪些地方感兴趣。
(3)
诗句为什么不直接写秋天到了,苹果、葡萄都成熟了,
而要写成苹果娃娃、葡萄娃娃呢?齐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从学过的课文中,你能找出这样的句子吗?
请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全班交流。
2、教学第二部分
(1) 把一个事物当作人来写,让它和人一样有感情,会说话。
这样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让人特别喜欢读。其实,这样的表达
方法我们也会,比如山上的小溪叮叮咚咚地流,我们会说成小溪
在唱歌;荷花在风中摆动,我们会说成荷花在跳舞。书上也有几
个句子,请读读。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把下面几个句子写生动吗?
(3)四人一组交流。
(4)全班交流。
3、教学第三部分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图上画了什么?
(2)
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太阳、闹钟、小鸟“写得更生
动些?指名交流。
(3)学生试写。
(4)朗读。
第二课时:读读背背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这几个词语。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
春深似海:指春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大地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古木参天:古老的树木高耸着,直指天空。
蔚为壮观:蔚,荟萃、聚集。汇聚成盛大壮丽的景象。
4、同学们都在哪儿见过这样的景色?能不能用上这些成语介绍
一下。
5、学生练习朗读的背诵。
6、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植、程、租“这三个字。
(2)
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
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植、轻、祖“都是
左右结构的字。三个字的右半边中”横“画比较多,并且最后
一笔都是横。
(3)
教师范写“植”。提醒学生注意:“横”画在右边别顶住
“竖”画,还要写得稳一点。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第三课时: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每
课由两部分构成:(1)话题。编者的话和蔼可亲,
娓娓道来,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呈现本课的教学内容和
要求的。(2)情
境图。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了一个虚拟的“交际场”,有的情境图还配
有“提示
语”。
口语交际学习,要利用教材提供的话题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
学生
产生“如入其境”的亲历感、现场感,尽可能地回归常态、还原
生活。这样,有利于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
,积极投入,主动交际,提
高训练质量。创设情境可以采用“语言描述”、“事先布局”、“模拟表演”等方法。
“推荐或自我推荐”的最好活动方式就是“实战”,结合班级评
比新一届班
委会进行,把口语交际教学与班级生活融在一起,在“实
战”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口语交际的行
为问题,不能只顾单
纯的推荐的结果。
“互动”是口语交际课的基本特点,多个回合的互动交
流有助于
提高交际的质量。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应当设计一个完整的实践序列,
从单一到综合,
从浅易到复杂,设计多个回合、采取多种形式,在一
步一步逐渐深入的互动中,体现学生由交际得比较简
单、表面到交际
得比较丰富、深入的训练过程,最终练就在双边互动多变的交际条件
下的应对能
力。
基于以上思考,教学设想如下:
(1)谈话启发:新学期开始了,我们班决定要成立新一届
的班委会,同学们想用什么办法来确定组成人员?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新的一届班委会将由哪些委员组成呢?
(2)
你觉得哪些同学最适合担任呢?发表推荐与自我推荐,
指导学生了解推荐与自我推荐的
要求。即要说好推荐的理由,可
以挖掘自己或他人的优势,也可以谈对这项工作的理解或认识,准备如何来开展工作,谈谈工作设想或构思。
(3)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4)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及时点拨,引导学生
说好。
3、反馈、公布结果。
评选最佳推荐员,表扬毛遂自荐者。
公布推荐结果。请推荐者祝福他们,送上暖人的话语。
4、总结
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些什么?不仅学会了推荐和自我推荐,还有勇
气、责任、赏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