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新课标解读
蛇的七寸-手抄报花边图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新课标
解读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新课标解读
崔庙镇实验小学
四年级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新课标解读
一、教材的主要内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
,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
综合运用活动等。
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运算定律与简便
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材的学习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
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简单的
整数四则混合运
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
运算,进一步
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
分类,知道三角
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
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
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
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
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的过
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
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
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
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
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册实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
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
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
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
点。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
水平的提高。
四则
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时要
对以前学习过的
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如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
义和运算定律
等。对于这些相关的内容,本套实验教材在本册安排
了“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两个单元
。 “四则运
算”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则混合运算和四则运算的顺序。而
关于四则运算的
意义没有进行概括,简化了教学内容,降低了学习
的难度。
运算定律,与以往的教材基本相同,安排了加法和乘法的五
条运算定律。
2.
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
学生的数感。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
要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
的四则运算。而小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
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在具体安排上,本套实验教材采取了
下面几个方面的措施:
(1)简化小数的意义的叙述。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
表示形式,其依据是十进制位
值原则。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受,
实验教材淡化了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来表示<
br>的道理,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来说明小数
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分母是
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
数来表示就行了。
(2)重视对小数意义的理
解。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要涉及到十进
分数,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理解分数的十进关系有<
br>困难,为此教材介绍小数的意义时,主要借助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
(如,长度单位)来帮助学生理
解。
(3)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小数在实际
生活中
的广泛应用,教材单设一小节“生活中的小数”(3 个课
时),将生活中的小数、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
化合并在一起进行教
学。并且注意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介绍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使
学生体会
到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4)改变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扩
大……倍”“缩小……倍”的说法。 <
br>“扩大……倍”与“缩小……倍”在小学数学阶段约定俗成的
理解是:扩大几倍就是乘几。缩小几
倍就是除以几。但是一些人对
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 a 扩大 n 倍, 数 应是 a+na
倍,
而不是 na。也有人认为:“倍”只适用于数的扩大,不适用于数的
缩小。考虑到上述问
题以及与中学的衔接,在本套教材中进行了尝
试性的改变。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中,将
“扩大……倍”“缩小……倍”修改为“扩大到……倍”“缩小
到……分之一”。
3. 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
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本册实验教材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位置与方
向”“三角形”两个单元。“位置与方
向”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基
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和提高,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
置
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和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初步能从方
位的角度,更全面的感知
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三角形”单元,教材安排了
的内
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
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等等。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有关三角形的系统知识,促进
空间观念的发展。 这部分内容首先设计了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
过实际操作和实验,促进空间观念的发
展,感受几何图形知识与日
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对“三角形的分类”这一内容,教材根
据
学生已懂的角的分类,能区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与周角这
一基础,设计了“给三角形分类”活动,
放手让学生自主在“给三
角形分类”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和把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其次,教
学内
容的展开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
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
等,均是让学生在操作、探索中发现,形成结论。从而让学生在动
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
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最后,在
学习完三角形的有关内容后,教材安
排了“图形的拼组”,让学生再次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其<
br>他图形的联系与区别,亲身体验图形的特征和变换的规律,进一步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
能力。空间与图形教学中丰富多彩
的探索活动也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 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
进一步提升。
本册教
材在安排具体教学时,教材首先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知识
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由于折线统计
图和条形统计图
横轴和纵轴上的内容相同,只是表示数据的方法不同;因此,教材
先给出数据变
化较大的条形统计图,再提出还可以有另一种表达方
式,自然地引出折线统计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
察折线统计图
的特点,明确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更能清晰地反映
数量的增减变化
。其次,注意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进
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例如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
变化、身高
的变化、月平均气温的变化、病人的体温记录、旅游消费情况等。
第三,注意培养学
生在统计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自
己解决问题,并让学生感悟由于数据变化带来的启示,学
习根据变
化规律进行推理与判断,提高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本套实验教材总体设
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
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
,
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例如,在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
单元中,安排了简单的植树
问题的教学。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让学生理解并初步掌握这一数学思想
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使他
们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
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
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br>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
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册
教材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
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在“数学广角”单元以及数学综合运用活动中,加
强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解决
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
逐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
魅力和学习的收
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例如,第一<
br>单元的主题图“冰雪天地”,展示北方冬季人们的运动爱好,第二
单元的主题图“定向越野活动”
,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渗透了有
关地理、文化和国情等知识;第六单元的主题图“跳水比赛”,展示了我国运动员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得女子 10
米跳台跳水金牌的情
景。数学综合应用“营养午餐”介绍了各种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和
10
岁左右儿童应从午餐中获取营养物质的指标等科学知识。为教
师结合教学渗透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
、环境保护、健康生活
等教育提供了丰富而适合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
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
值。如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学”“你知道吗?”“数学游戏”等板
块。
介绍了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家的故事等等。这些
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浓厚的
兴趣,激励他们扩大知
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欲望,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形成
与发展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例如,对于运算定律的总结概括,教材让学生自
己探索发现存在于算式变化中的规
律,并试着用符号表示出来。教
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理
解,逐步得出规律。又如,关于一个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教材直
观展示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
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
法,加强了探索性和开放性,等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应用数学
知识,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
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强学好数
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四、教材的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
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
教材
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
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
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
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
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
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
运算的运算顺序。
2.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
和策略。本单元混合运算
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
点和
难点之一。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
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
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算 6
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先用 987÷3,再乘
6”的描述方
式上。可能开始学生不习惯,但要逐步培养这种分析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注意创设活动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已经
具有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
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
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
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
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
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
度认识事物。在这个年
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
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且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
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要鼓励学
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
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学会
用不同的
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第三单
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
一定的抽象性。但是他
们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已经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有所了
解,这就
为本单元教学的创造了有利条件。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帮助
学生把他们以前学的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
规律性的理性认
识。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本
单元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社
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教
学回归社会、回归生
活的愿望。因此,领会教材的这一意图,用好教材,借助数学知识
的现实原
型,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
定律,运用所学运算定律。
<
br>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
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
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
方面。另一方面,运算定律的运
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教学
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相应地,教师
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在学生探究时,教
师要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
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
时
,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
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重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
本单元的一
些概念、法则、性质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习的重
要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如小数的性质,不仅可
以加深学生
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再如,小数点
位置移动引起小数
大小的变化,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
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这些知识逻辑性
比较强,
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
用适宜的措施帮助学
生理解这些知识。
2.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学生在前面所学
的小数的初步知识以及整数的有关知识和经
验,都可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如,小数
大小
的比较就可以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迁移过来。教师应充分利用这
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
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迁移,放手让学
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
第五单元“三角形”
1.适度把握本册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目标。
本册对
三角形认识的教学目标与第一学段“获得对简单平面图
形的直观经验”有所不同,应使学生通过观察、操
作、推理等手
段,逐步认识三角形。因此,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如落实“了解
三角形任意两边
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等
内容的具体目标时,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
式的实践活动,
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推理思考和
抽象概括,让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2.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
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数学活动的过程”,学生对图形的认
识是在活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回
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
作、推理想像等都是学习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的重要手段,也是发
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教学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给予
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通过观察、操作、有条
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几何图形
的
、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对图形的认识,
发展空间观念。
3.注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教学的直观
性。
几何图形的直观性
为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利用各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技术,可以使学生认识和探索
图形
的过程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也是进一步发展学生空观念和实践
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在运
用各种教学手段时,要注意切合实际,易
操作而有实效。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数加减法知识。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联
系和相同
之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因
此,让学生充分应用
旧知来自主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成为本单元教学
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学时,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激活整
数加减
法的计算方法这一已有知识经验,并尝试用它来计算小数加减法;
让学生明确列竖式时应
如何对齐数位,懂得道理何在;学会用自己
的语言表述自主尝试的过程和结果。通过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知
识,
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2.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为了使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教学时应关注不同学生解答问题的不同思路,积极鼓励学生用
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
解法。如,教学本单元的例 3、
例 4 时,先不必将教材中出现的各种解题思路率先呈现给学生,<
br>而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领会
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感受解题
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达到提高
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第七单元“统计”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
学生已经
掌握了初步的统计知识,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描述、
分析,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
移的方式建立
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与思
维能力。
2.进一步认识统计的现实意义。
统计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折线统计图更能清楚
地反应出数据
的增减变化。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其特点,让学生感悟体会这一特
点,并从中引发思
考,认识折线统计图对生活的指导意义,学会根
据数据的变化正确地进行预测。
3.把握好教学要求。
与前面的教学要求一样,我们不要求学生会制作完整的折线统
计图,只要能根据数据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描述、分析数据就可以
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尝试制作,但并
不对此作统一要求。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本单元单元时,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本单元就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
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
应用,教学时,应从实际
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逐步发现隐含
于从
不同的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
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但是,
也要注意不要对例题进
行过多的变式,提高问题的难度,造成教学要求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