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

巡山小妖精
572次浏览
2020年12月27日 07:2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收藏品市场-国际iq测试题

2020年12月27日发(作者:霍希贤)


《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我”在园子里与祖 父相处的情景的句子,体会祖父的慈
爱和“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 的情趣。
2. 通过资料袋对文中内容的补充,体会作者对童年和祖父的怀念之情。
3.通 过小组互查、个别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
活,用心感受生活,细致地描 写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1. 默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了解“我”在 园子里与祖父相处的情景,体会祖父的
园子的特别之处。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感受作者童
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细致地描写生活,真实地表
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流程图: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5分钟)
二、走进园子,感受快乐。 1.抓关键句子感受童趣
(10分钟)

2.抓动作感受祖父的慈爱。
3.朗读,体会童年的快乐和自由。
三、走进景物,感受童年生活的自由自在。
1.抓写作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20分钟) 2.抓住关键词语,感受童年的自由。


3.朗读感受园子的特别。
4.结合资料,感受怀念。
5.总结写法,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生活。
四、回顾总结,延伸拓展。(5分钟)
1.课堂总结
2.质疑。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了解 了祖父的园子里
有什么,感受到祖父的园子的热闹、生机勃勃,以及作者对园子的满心喜爱之情。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去感受一下“我”在祖父的
园子里的童年生活的快 乐。 (板书:热闹 生机勃勃 满心喜爱)
2. 回忆上节课质疑的两个问题。
(1)为什么作者要写祖父的园子?
(2)萧红和祖父都在院子里干什么?

二、走进园子,感受快乐
主问题:请大家默读课文,4-19段,思考:我和祖父都在园子里 做了什么?祖父
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作者写出这篇文章呢?圈出关键词,画出句子,旁边
批注感受。(DOK2级)
标准答案:我在园子里帮助祖父种地,自由自在地玩耍,祖父的园子让作者 感受
到了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感觉,这篇文章让我体会到作者对园子和童年的喜爱
和赞美之情 。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趣。
1.组交流(坦诚交往星:小组内是否有序地进行讨论,发言是否可以按照要求流
利发言。)
合作要求:
(1)一人读有感受的句子
(2)一人对其中的关键词语做出分析和理解。
(3)一人谈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4)一人总结第2、3名同学的发言,并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小组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价,相机引导。

指导方法:
(1)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我的调皮:抓住“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
平”“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用


锄头乱钩一阵,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 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感受到作者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活泼好动,做事不专一。感受到园子里的植 物和
动物给“我”带来极大的快乐。)
指导朗读,读出“我”的活泼好动。
(2) 抓住我的动作体会我的快乐和天真:“祖父是往菜上浇,“我”是拿着水瓢”,
“大喊着“下雨啰!下雨 啰!”(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
(3)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我”的动作,神 情,在读中表现出“我”的激动、
欢快、开心、天真烂漫……读出作者的快乐和顽皮。(板书:快乐和顽 皮)
(二)走近祖父,感受慈爱。
关键段落:6-12自然段。感受:耐心、慈爱。
方法:
(1)抓住“慢慢”(感受到祖父对我的耐心和慈爱。)
(2)抓住祖父的的三次笑(感受到祖父的慈祥、和蔼可亲、疼爱孙女。)
(3)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4.在祖父的园子中,“我”爱胡闹,祖父从 来不恼,正是有了祖父的慈爱,在他
宽容、耐心、呵护下,我才可以纵情地在园子中嬉戏!这座园子在“ 我”的眼中、
在“我”心里又是怎么样的呢?(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5.教师小 结:在祖父的园子,慈爱的祖父让“我”自由快乐,对“我”倾注了爱
心和耐心,给了“我”心灵的自由 。祖父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
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我”的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 童年。
三、走进景物,感受童年生活的自由自在。
预设1“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 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


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太阳下的,都是 健康的、漂亮的。拍拍手,仿
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好像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1)抓修辞手法:运用了夸张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太阳光之强,富有童
趣。
(2)抓关键词语体会关键句:健康的、漂亮的
(3)理解关键词语的作用:“仿佛”“好像 ”,后面的内容都是写“我”的感受。
大树和土墙不会自己发出声响,但我认为他们会,说明在我眼中这 些都是自己的
好朋友,体会到我对园子的喜爱之情。
(4)朗读句子,体会情感。
预设2花开了,……太阳也不知道。
方法:(1)抓修辞手法:“花开了,……都是自由的。” 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
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园子里所有的事物都是勃勃生机和美丽无比的。
(2)抓关键词:“活了”“要……就……”、“自由”,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无
忧无虑生活的向往 和热爱。)
“愿意……就……”“随意”“一会儿”,作者把自己自由快乐的心情寄托在它们
身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
3、学到这里你们发现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在祖父的园子里,就连动物和植物都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我也是无拘无束、
自由的) < br>4、教师小结: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
的样子描绘出来了 ,在她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
做得了自己的主的,是自由快乐的,不受约 束的,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它们
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这样的感受,当然与作者的自 由快乐是分
不开的,用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心感知到的事物,才会如此无拘无束!
4.指导朗读 :把自己当成园子里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或者一棵树,来讲述
你的快乐和自由吧!(学生自由朗读 课文16-20自然段。)(板书:快乐和自由)
5.结合资料,深化主题
(1)通过前面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祖父的园子充满乐趣,我在这里的童年充满
了快乐和自由 ,现在请同学们朗读后面的阅读链接,再一次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


这样一篇文章呢?(D OK2级)
作者的童年非常的有趣,同时作者的祖父也非常爱萧红,在这座“天堂”似的园
子 里,萧红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后来园子没了,祖父没了,如果是你,你又为什
么会写出这样的一篇文章呢 ?
(板书:眷恋童年 怀念祖父)
(2)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教师评议并小结:作者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把“我”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作 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
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读了课文,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 “我”一
样。

四、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1、课堂总结:《祖父的园子 》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
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 ,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
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孩 子气
十足的腔调,春天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
的突出特点 。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
2、推荐阅读《呼兰河转》


板书设计:

祖 记忆中的园子——热闹 生机勃勃 满心喜爱
父 在院子里干活、玩耍——快乐和顽皮 眷恋童年

园 园子里一切都是活的、自由的——快乐和自由 怀念祖父
子 玩累入梦——快乐

课后练习:


基础:
一、下面哪个选项读音完全正确。
1、蚌壳(bàng) 樱桃(yīng) 啃吃(kěn)
2、倭寇(wō) 水瓢(páo) 玩腻(nì)
二、判断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相应的括号里打“√”。
1.蜜蜂则嗡嗡地飞着, 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
毛球似的不动了。
( )比喻 ( )夸张 ( )拟人
2.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 )拟人 ( )夸张 ( )反问
3.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 )比喻 ( )排比 ( )拟人
4.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带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
拔草。
( )比喻 ( )夸张 ( )排比
三、阅读《祖父的园子》片段,回答问题。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 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
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 的。
(1)文段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2)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些什么呢?把它写下来。

提升:(3)仿写一段话。



资料补充:
【作者介绍】
萧红(1911~1942),中 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迺莹,曾用笔名悄吟,黑龙江呼
兰县人。幼年丧母。1927年在哈尔滨市第一女 中学读书,开始爱好文学和绘画。


1930年,为反对封建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开始过 流浪生活。1933年写了《跋
涉》、《旋风》等短篇。1935年她的代表作中篇小说《生死场》出版 ,这是最早反
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它引起当时文坛的重
视 ,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1936年去日本养病,写了短篇小说 《牛车
上》、《家族以外的人 》、《孤独的生活》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回国投入抗日救
亡运动,写了散文集《旷野里的呼喊》。后 应李公朴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
命大学任教。她于1940年去香港,抱病勤奋写作,完成长篇小说 《呼兰河传》
等作品。1942年因患肺病逝世于香港。
她的作品还有《马伯乐》、《小城三 月》,短篇集《牛车上》、《朦胧的期待》等。
1958年出版了《萧红选集》。
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火烧云》是她写的一篇散文。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呼兰河传》
1940年12月20日,萧红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了长篇小 说《呼
兰河传》。作品通过对自己故乡的回忆,以朴素率直、凄婉细腻的笔调,真实而
感人地再 现了作者童年时代东北农村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旧的
传统意识对人民的束缚和戕害,表 达了她对家乡人民苦难境遇的深切同情。同时,
对旧风俗、旧习惯进行了无情地鞭挞。
《 呼兰河传》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萧红又一部有
影响的代表作。茅盾先生在序言 中称“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
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的完成,标志着萧红文学 创作已进入成熟时期。
继《呼兰河传》后,萧红在香港还写出了长篇小说《马伯乐》、小说《后花园》 ,
散文《小城三月》、《北中国》,散文《骨架与灵魂》、《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
《九 一八致弟弟书》等作品。

炒饼丝的家常做法-精心的近义词


英雄人物有哪些-济南趵突泉公园


设立分公司-缅怀先烈的8句诗


蓝胖子-个人学习经历


凉拌包菜的做法-培训班总结


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科学论文


包子蒸多久才熟-道路运输条例


美丽的中国结-惠崇春江晓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