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学反思(两篇)
你是我兄弟-吧主申请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一)
本文有两首古诗。一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
晓出净慈
寺送林子方》,另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晓出净
慈寺送林子方》是诗人杨
万里于六月的一天早晨在西湖旁的
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时所写。作者没有写离愁别绪,而是通
过
对西湖景色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绝
句》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浣花溪秀丽的景色与幽
雅的环境,
表达了诗人重归草堂、暂留蜀地的喜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
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
乡的心情。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 引
导学生先弄懂古诗中的字词之意,并以课件辅助
理解,如,“毕竟”之意为“到底”,“四时”之意为“
四季”,
“接天”之意为“与蓝天相接”,“无穷碧”之意为“异常碧
绿”,“映日”之意为“
在朝阳映照下”,“别样红”之意为“特
别红艳”。接着利用课件分别出示诗句的第一、二行和诗句的第三、四行,引导学生在理解诗句之意的基础上,想象诗
句所描写的画面,并配以图片让学生对画
面具有更直观的印
象。
2.让学生小组讨论读出古诗的停顿,并用左斜线标出,
接着
让学生诵读古诗,后来我大胆范读、引读,采用了男女
生分句读等,最后还设计了看图吟
诵古诗,总之朗读教学特
色鲜明。我觉得填空读也特别好,二年级的孩子特别小,采
用各种读给
出理解的支架,既理解了古诗的意境,也练习了
朗读感受能力。对古诗的范读,既为学生树立了读诗的榜
样,
还起到示范作用,把古诗的韵味诵读出来,才是学古诗的境
界所在。通过一段诵读视频,我
给予学生一种引导,从而激
发学生强烈的诵读愿望。学生随着视频中的节奏或抑扬顿挫,
或击掌
为节拍,读出了诗句的意韵生动,凝练含蓄,更读出
了诗句的独特韵味。也践行了一上课告诉学生的“诵
韵味”
的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成功之处
本节课我认为成功之处是:1.上课时,
给学生展示大量
的图片,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帮助学生克服难点,引导学
生自主学生字,根据
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学生体验、感受、
联想和想象,从而拉近古代和现代的距离,赋予古诗文以新的生命力,如鱼之江海中,自有无穷乐趣,而后发现情致理
趣所在。2.在教学古诗时,更要把古诗
作为我们生活中的一
个载体,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认识古诗。让师生真正走进古
诗,走进诗人的
心路旅程,去感悟,去发现。而且通过反思
我再次震撼在“学生无尽的创造潜能”和“强烈的探究意识”
之中。他们是一个个独具慧眼的探究者,每一个人心中都有
一个“独特丰满”的哈姆莱特呀!
三、不足之处
我也感觉有些欠缺:在认真听学生回答,及时作出反应
这方面还很欠缺,对学生的倾听还不够;粉笔字也需要再花
时间、精力去苦练;对学生的学情了解的还不
够;教学时间
还应掌握好,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语言的力度不够,渲染的
气氛不到位,没有让学
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课文中,削弱了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
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抓住诗眼,
挖掘诗意。图文结合,再现景物美;指导朗读,体会意境
美。
课堂上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及时调整教案,真正做到以学定
教。
(二)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这首诗描
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
草堂前生机勃
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整首诗虽只有
28个字,但字里行间
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晓出净慈寺
送林子方二首》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通
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
恋之情。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
特异风光,着力
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
花,将六月西湖那迥
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
诗的后两句是互文,文义上交错互见,使诗句既意
韵生动,
又凝练含蓄。
一、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通过情境画面的方式,用多媒体
课件展示西
湖的美景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景有了初步的感知。通过视频,
让学生对净慈寺有了进一
步的了解,通过展示层层叠叠的荷
叶连绵到天边,在阳光的照耀下荷花显得格外娇艳的图片,
引
导学生体会诗人是如何描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
别样红”的美妙之处。整堂课,引导学生从景入
手,从字词
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让学生真正走进古诗,走进
诗人,去感悟,去发现。
安排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
了“毕竟”“四时”“映日”“无穷碧”“别样红”等关键词,
学生也能较完整地说出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重点抓住西湖
特有景物“莲叶”和“荷花”, 写出了它
们一望无际和亭亭
直立的形态,赋予了它们“无穷碧”和“别样红”的色彩,
红绿相映,荷日生
辉,写足了西湖的美景。
二、成功之处:
“两个——一行”“黄鹂——白鹭”“鸣翠柳——上青
天”。在第三、四句中,“窗——门”“
西岭——东吴”“千
秋雪——万里船”让学生在读中悟出相对词语中的关系。
课后的“背一背”
中相对的词语,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相对
词语之间的关系。优秀的古诗,语言凝炼含蓄,意境深邃
悠远,讲究平仄,讲究格律、押韵、对仗,显示着无限的
魅力,是陶冶学生情感,增强语
言文字修养,提高审美鉴
赏能力的好教材。我爱读古诗,也鼓励学生多读古诗,但
是一直不知如
何去教古诗。尤其是讲公开课时,遇到古诗
教学,总是尽量避让,不敢选择古诗。这一次接受教研中心的视导,我勇敢地向自己发起挑战,准备了古诗《绝句》
的教学。
三、不足之处: <
br>《绝句》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对诗人写诗时的观
察顺序(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没有来得及
引导学生了
解。
四、改进措施:
今后在教学中,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有效合
理
安排每个教学环节,关注后进生,每节课学情上多下功夫。
我在与学生交流时,应更多投入情
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
和生动的语言来感染学生,让师生间的交流更加自然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