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集体备课
海参小米粥-金刚2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整理人:王盼盼
高学青
一、 第一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组教材围绕“春天里的发现”这个主题进行安
排,主要由《找春天》《笋芽儿》《古诗两首》《小鹿的玫瑰
花》及语文园地一组成。本组课文在此基
础上重在引导学生
走进春天,发现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奥秘。课文中有描
写美好春光的散文
、古诗,有发人深思的童话故事。尽管文
章体裁不同,但从内容上都很贴近学生生活。教学中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反复诵读中感悟、积累语言,提升审
美情趣。同时还要积极开发生活中的学习
资源,增强学生语
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第一单元实化教学目标:学习《找春天》之后,可以组
织一
次春游活动《笋芽儿》之后,可以从我从课文中找到了描写
美好春光的句子,还抄下来了。
其实这些内容的安排,实际
上都是在为语文园地一中的学习活动作准备,口语交际要求
介绍自己
在春游活动中的发现,要求学生在春游活动和口语
交际的基础之上,将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写下来,展示
台要
求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描写春天的词句。
三、每课实化教学目标及评价方法设计
第一课:《找春天》
原虚化目标为: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
主动发的习惯。
经研讨制定的实化目标是: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评价方法设计:
1、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在具体的语言文
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2、让同学们用照片把春天的景象拍下来,或搜集一片
春天的树叶。
第二课《古诗两首》
原虚化目标为: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经研讨制定的实化目标是:
1.挖掘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春天放风筝的
快乐。
评价方法设计:
1、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
2、可以让孩子么去广场放风筝既体验春天温暖的气
息又可以体验和父母玩耍的快乐。
3、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第三课《笋芽儿》
原虚化目标为:感受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体验投身大自然的美好情趣 经研讨制定的实化目标是:教学中教师还要创设情境,以读
带问,以情促思,通过读
读、说说、演演、评评等方式,让学
生根据实际自由回答。
评价方法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笋芽儿和春雨
姑娘等人物的对话,感受笋芽儿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
上的精神。
第四课《小鹿的玫瑰花》
原虚化目标为:充分感悟黄莺和微风的话,体会栽花种草的
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经研讨制定的实化目标是:可以体会
自己栽花种草的价值,
体会自己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评价方法设计:可
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种的花
想不想让别人看,或为同学介绍一件自己创作的物品介绍给同学们观赏,并相互写下感受心得。
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整理人:杨静、齐丽红
二、 第二单元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以“奉献与关爱”为
主题,其中蕴含的人文教育
主题是:要学会真诚地关心人,帮助人。这是一组爱心串起
来的故事
。平凡而伟大的雷锋,一路奉献甘甜和快乐的泉水,
为蔷薇花挡雨的萨沙,喜爱小猫的卡罗尔,都有一颗
清纯而
美丽的爱心。语文园地中“读读背背”所选的四个句子,都是
爱的谚语。口语交际的话题
设计又指引着爱的行动。可以说,
“爱”是一根无形的线,贯穿在字里行间。
在学习本组教材时,要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好词佳句,
不仅要积累课文中的词句,还要留心在生活中积累
语言,在
朗读感悟时,可把重点放在“感”上,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
学生有所感触,能够感动
,有些感想。再引导学生把感想落
实到行动上,在家爱爸爸妈妈,在学校爱老师同学,在社会
上
关爱别人,愿意帮助别人。
第一单元实化教学目标:
1.认识“哦”、“股”等58个生字,会写、会用“瓦”、“原”
等生字33个。
2.复习用音序和部首两种查字法查字典,进一步培养查
字典的习惯和能力。
3.理解本单元的新词,鼓励学生不断积累词语,丰富语
言积累。
4.进一步认识谚语,有搜集和积累谚语的兴趣。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读好有问号或叹号的句
子。
6.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奉献爱心、乐于助人,培养保
护弱小的意识和善良的品行。
三、每课实化教学目标及评价方法设计
第五课:《泉水》
原虚化目标为: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
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经研讨制定的实化目标是: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泉水
的话体
会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
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评价方法设计:
1、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你觉得泉水怎么样?喜
欢他吗?并读
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主动积累词语。
2、反复朗读泉水的话,体会泉水的“多、清、甜、美”
的特点。
第六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原虚化目标为: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经研讨制定的实化目标是:
1. 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2.
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
化行动。
评价方法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搜集有关雷锋叔叔的故事,懂得奉献爱心,乐于
助人。
第七课《我不是最弱小的》
原虚化目标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
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经研讨制定的实化目标是: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
的意识。
评价方法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妈妈和萨沙的对
话,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第八课《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原虚化目标为: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
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经研讨制定的实化目标是:感受卡罗尔善良的童心,并从中
受到情感熏陶。
评价方法设计: 为学生准备一张可爱的小猫图片,在认识
小主人公和她的小猫后,配上动听的
音乐,学生反应很强烈,
在对小猫说几句话。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整理人:王建 孔凡红
一、第一单元教学内容:
第三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
的
专题来组织的,主要由《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
《北京亮起来了》以及
语文园地三组成。本组课文在此基础上重
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并激发学生认识家乡
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我们的家乡山
美水美人更美。在学习这组教材
时,可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
察、访问、调查,自主学习,了解家乡,赞美家乡。
二、第一单元实化教学目标: 学习语文园地二之前,要让学
生联系学过的课文
,自己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
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及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等,并把自己观察或了解到的情况通过画面、拍照、写话
等形式记录下来。
三、每课实化教学目标及评价方法设计
第九课《日月潭》
原虚化目标为: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培养孩子对祖国的热爱
之情。
经研讨制定的实化目标是:搜集台湾省的风景图片,了解民
族习惯,产生喜爱向往之情。
评价方法设计:1、以情激情。放录像片,教师配乐朗读,
把学生带入情境。
2、出示台湾省的风景图片,从而引导学生结合课文,
产生对台湾的喜爱向往之情。
第十课《葡萄沟》
原虚化目标为: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是个盛产水果的
好地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经研讨制定的实化目标是:知道知道吐鲁番是个盛产水果的
好地方,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材料让学生了解,通过新
疆水果与本地水果在大小、数量、味道上的对
比,让学生感
受到新疆盛产高品质水果,搜集风土人情的图片,感受新疆
是个好地方。
评价方法设计:1、录像展示秋季吐鲁番葡萄成熟了,维吾
尔族的姑娘、小伙子摘收葡
萄的场景,激趣揭题。
2、观察课文插图,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第十一课《难忘的泼水节》
原虚化目标为:感受傣族人民和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
福和快乐,初步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经研讨制定的实化目标是:介绍周总理,体会周总
理的繁忙
工作的忙碌,出示图片、视频展现泼水节的热闹,体会因周
总理的到来而引起的幸福。
评价方法设计:1、看图听读想象,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
边听边看课文插图,想象课文描写的
情景;
2、从课文插图和课文描写中,你感受到周总理和人民之间
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第十二课《北京亮起来了》
原虚化目标为:感受北京的美丽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进一步
激发热爱首都的意识和情感。 经研讨制定的实化目标是:搜集图片、视频感受北京的美丽,
收集一个地方几年的变化,感受变化之
快。
评价方法设计:1、观看北京夜景的录像或图片,说说看后
的感受;
2、教师
出示有关图片,让学生用课文中的有关词语来描述,
或者让学生指课文插图,用课文中的词句描述有关画
面,图
文结合。
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整理人:王辉 马桂萍
一、第四单元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是围绕“动手和动脑”这一主
题编排的,包括
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动手做做看》告诉我们不迷信
权威,不轻信盲从,
要勇于实践。《邮票齿孔的故事》告诉
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画风》告诉我们事物
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充气雨衣》
写了四年级学生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的经过。
语文园地包括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四个栏目。
“口语交际”要求
在班上展示自己的小制作,说一说自己是
怎样做的,把制作的过程说详细。
二、第四单元实化教学目标:
《 动手做做看》让学生实际活动:你能发现爸爸妈妈
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
有礼貌地指出来。《邮票齿孔的故事
》让学生收集一些邮票,
读一读一些发明创造的故事。在生活中有哪些不方便,可以
采取什么方
法来解决。《画风》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共同
点,如果由你来画他们,你会怎么画。《充气雨衣》在日
常
生活中注意发现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动手改进一下,做一
个小制作。
三、每课实化教学目标及评价方法设计
第13课
动手做做看
原虚化目标为:让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
自己的意识。
经研讨制定的实化目标是:让学生实际活动:你能发现爸爸
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
心观察,亲自实
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评价方法设计:
开展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
说说自己发现长辈的错误,
有礼貌地指出来。并且说出通过自己观察得出的正确答案。
第14课 邮票齿孔的故事
原虚化目标为: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经研讨制定的实化目标是:让学生收集一些邮票,读一
读一
些发明创造的故事。在生活中有哪些不方便,可以采取什么
方法来解决。
评价方法设计:
让学生说说自己读过的发明创造的故事,并且说说自己
的创意和想法。
第15课 画风
原虚化目标为:领会三个小学生画风的创意,懂得事物之间
是有联系的,遇到事情要动脑筋、想办法。
经研讨制定的实化目标是: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共同点,
如果由你来画他们,你会怎么画。
评价方法设计:
展示学生作业,把自己奇思妙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来。
第16课
充气雨衣
原虚化目标为:学习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习惯。
经研讨制定的实化目
标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有哪
些不方便的地方,动手改进一下,做一个小制作。
评价方法设计:
展示学生的小制作,说说自己怎么制作出来的,为什么
要制作。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整理人: 高学青 王盼盼
一、 第五单元教学内容
第五组教材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
分丰富,主要有《古诗两首》、《雷雨》
、《最大的“书”》、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及语文园地五组成。通过本组
课文的学习,学生
既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
的语言,还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
培养
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本组课文重在引导学生在反复
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鼓励学生拓宽视野,阅读
相关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读
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
自主识字,培养认真书写的习
惯。
二、第五单元实化教学目标1、会认本单元要求会认的字,
正确书写本单元要求会写的字并能组词。2、课文内容的理
解上以让学生反复诵读为主,可是当
抄写一些优美的语句,
增强美感。3、二年级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应让学生多读
书,自主读书
,以此来拓展知识面,如本单元的《雷雨》《要
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都是以读书增长知识。4、到了第五
单
元个别学生的书写潦草了起来,此时应加强书写质量的要
求。。
三、每课实化教学目标及评价方法设计
第17课:《古诗两首》
原虚化目标为: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经研讨制定的实化目标是:通过多种形式诵读古诗,积累古
诗中的名句。
评价方法设计:1、范读、个读、赛读、齐读感受这两首诗
歌不同的旋律与优美的意境。
2、诗句拓展1—数字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
桃花天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
诗句拓展2——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
古诗拓展3——瀑布
古今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庐山瀑布》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
挂落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李白《望庐山瀑布》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李白
《望庐山瀑布》
第18课《雷雨》
原虚化目标为: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经研讨制定的实化目标是:留心观察春天的天气,模仿课文
写一篇观察日记。
评价方
法设计: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自读、指名读、仿
读、小组读),让学生感悟雷雨钱的天气变化。 <
br>2、展示课文第一幅插图或课件,引导观察并感悟雷雨中的
天气变化;展示课文第二幅插图或课件
,引导想象雷雨后的
景象。
(以上两点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3、教写作顺序:前——中——后。
第19课《
最大的“书”
》
原虚化目标为: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经研讨制定的实化目标是:创设“合作学习”情景
,拓展自
然科学知识,激发探究兴趣。推荐课外读物。
评价方法设计:1、创
设“合作学习”情景,让学生把所思、
所想、所知说出来,自然抒发,从而产生探索欲望。
2
、课件拓展自然科学图片与知识,课内阅读《绿色情报站》,
课外阅读《自然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
么》。
第20课《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
原虚化目标为: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
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经研讨制定的实化目标是:搜集资料,了解并掌握一些辨别
方向的方法并学会在生活中运用。
评价方法设计:1、朗读感悟,在诗中寻找辨别方向的方法。
2、资料:树桩中的年轮,疏的
一面是南方,密的一面是北
方;向日葵始终向着太阳;庙宇通常是向南开门的;岩石北
侧蕨类植
物比阳面发育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