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二上】8 古诗二首 教学反思(4篇)
地球村-寻找的近义词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篇)
8《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登鹳雀楼》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名篇。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
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
魄雄伟。放眼宇宙之无限,寄哲
理之深沉。后两句语出自然,千古传颂,被人们看作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追求更高目标、争取更好成绩的激励语。也成为许多
有志之士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
。全诗气势奔放、意境开阔,语言通
俗易懂而且富有哲理意味。
《望庐山瀑布》是唐朝诗人李
白的名篇。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
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帘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
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
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
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
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
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
洗炼明快。这首诗形
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
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一、教学效果
在读、背、识字的基础上,加入整体感知诗意、体会古诗描绘的
意境的要求。因此我在教学中,
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
意境,体会感情,领悟内涵。在丰富语言积累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语
感,提高审美修养。我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力求达到工具性与
人文性的统一。积极倡导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查阅相
关资料,理解诗意。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很好地
体会诵读的韵味,我
还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课件,给学生提供了有形的画面和意境深远的音
乐。整
堂课下来,效果极佳!在这节课上,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主学
习的能力,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学习中
。从课上我们也发现,学
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都很强。这次尝试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
学
生们的合作能力又一次得到了提高,也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语
文的快乐。
二、成功之处
1、在学习这两首诗的过程中,我紧紧围绕着“读”来做文章。
而且让学生有目的地读,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读通诗意,环环相扣,
浑然天成。而且读的形式多样化,避免了重复无趣的低效诵读,设
计
了个人读,小组读,范读等方式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瀑布图片,成功地吸引了孩
子们的眼球。
孩子们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呆了,自然而然地对这首诗有了想要了
解、渴望接触
的愿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不足之处
1.教学当中忽略了学生自身具有的学习能
力,对问题的处理,一
味地牵引,反倒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
2.没有加强对诗中具体词语的理解,如“尽”是“消失”的意思,
“欲”是“想要”的意思。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千古佳话,没有让学生结
合以后的学习、工作进行了解
,还需下一课补充一下。
四、改进措施
“书读百遍,其意自明,其情自见。
”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
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最好的展现方式是诵读。所以,在今后的
教学中,要加强学生有感情地吟诵,体会出诗的真味。同时注意诗的
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从而恰当
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那么学
生读起来也就入情入境。注重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本课有序组织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去,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实
际,突出了展示的生动性、对话
的多元性。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8《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登鹳雀楼》教学反思
古诗《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
涣的代表作。诗人通过描写登
鹳雀楼观看太阳西沉、大河归海的景色,告诉人们要看得远,就应站
得高的道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一、教学效果:我在教学时,充分体现以学生
为主体,让他们运
用已有的读新课文的方法来初读古诗,即先自由读课文后面的生字,
再自由读
课文,然后同桌互读互查,让会读的学生帮一帮暂时不会读
的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而进一步培
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
在学习中互相合作的精神。另外,我面向全体。在检查自读情况时,
我先
检查生字,再由生字连词。对于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我进行重
点指导、纠正,如:“登”“层”是后鼻
音,“鹳”是三拼音,“楼”
的发音要到位等等,真正把字词教学落在实处。而且,我充
分调动学
生利用多种感官,动手、动口、动脑去学习生字。教学“入”字时,
与“人”比较。这
是个形近字,先让学生讨论交流,一起说说“入”
和“人”的不同之处,再以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学生强化
记忆;在教学
“欲”字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
观察、学习去
解决问题,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成功之处: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媒体演示、
反复朗读体会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帮
助学生明像入境,让文字所
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学生脑海里明
晰出现,让学生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感悟出古诗所蕴含的
“站
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
三、不足之处:这
节课除了具有上述优点之外,还存在着许多不
足之处,其中最大的不足是在评价学生时,原先设计好的恰
当的评价
语言被一些苍白无力的评价语言所替代,使学生未能真正体验到那份
成功感和愉悦感。
四、改进措施:通过教学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的脑
海中“活”起来,从而唤起了学
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再现诗
人创造的意境。这样,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体验,学生在不知不觉
中已突破了这个难点。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熟读的
基础上知道:在阳光的照射下,
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
p>
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
让人以为那是银
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
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
布的雄伟壮丽,
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一.教学效果: 1、了解李白,先生讲,
再帮忙补充。2、了解
李白的其它古诗。3、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
助学
习,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找朋友让学生巩固生字。
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
比较轻松。4、理解古诗。首
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
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
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
香炉峰, “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
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
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
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
br>二.成功之处: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读—理解—
读—诵”这4个步骤学习课文。在
第一个读中,学生做的很好,很快
的解决了生字,还给生字找了一些课外的朋友。低年级古诗教学重在<
br>入情入境地计,而要读得入情入境,只能从图片、录像上感受,或是
联系生活实际,在老师的情境
语言中读。我也寻找了大量的资源引导
学生读,《望庐山瀑布》一诗中的名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
银
河落九天”,我带着孩子们看了课件高山瀑布的景象,让他们感受到
了“飞流直下”的感觉、
领略了“三千尺”的高度和寓意,就有个别
学生感言,真的“像天上的银河落下来了”。
三.不足之处:1、把三、四句诗给分开品析了。潜心再读诗文,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
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
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学生理
解
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2、
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
紧。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
多时间,个别读太多。本来设计的学生练字也无法进行,总觉
得结束
得太匆忙。3、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的发言没做到
中肯的、带鼓励性的
评价。
四.改进措施: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
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
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
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
炉峰, “三
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
绘庐山瀑布的
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
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8 古诗二首
成功之处:
低年级儿童的语言特点就是形象具体,如何将抽象简练的语言变
成学生可以理解的
生活语言,如何使抽象概括的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
物的图像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明晰的印象,这是我在进行
教学设计时一
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
在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几点来落实。
1.读诗看图,感受诗意。
课文插图
能够帮助学生明像入境,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自由地
朗读诗看看图,说说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了
课文插图的提示,
学生一下就知道了诗句描写的景物。
2.画一画诗,解读诗意。
我让学生指导我把诗人看到的画下来,学生在指导的过程中强调
了太阳是靠着山很近的
,一点一点落下去的。在作画的过程中,学生
轻而易举地就感悟到了“依”,感悟到了“尽”。
3.读一读诗,理解作者的诗情。
在抓重点词理解这句古诗,感悟这句诗的非凡意境
后,再让学生
从“疑”字着重体会诗人的如痴如醉,更能让学生从侧面感受到瀑布
的形态美。还
是这个“疑”字,让学生真正融进古诗中,融进意境中,
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
不足之处:
诗歌的朗读范读得还不够,最好能配乐朗读。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
思。我是这样开展新课的:
一、借插图初步读懂古诗
课文配有插图,以图激趣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于
是在课始,
我出示了插图,让孩子们观察图上的内容,说说从图上看到些什么?
再多遍诵读古诗
,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结合图从诗中读懂些什么?并告
之从哪里读懂得。这样一个环节,不仅培养了孩子们
的观察能力、思
考习惯,同时也比较清晰地了解了孩子们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水平,方
便后面的教
学。一部分孩子很敏锐,他们从图和古诗中很快就明白了
诗人登高望远,看到了太阳落下,看到黄河滚滚
流入大海。从孩子们
的回答看出,孩子们虽小,但不乏有思考分析的能力,当然不全面,
体悟的
不深刻,但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有了前面的整体
把握,加之后面的细细体会,一定会有不小
的收获。我表扬了孩子们,
同时,告诉他们,以后碰到古诗,可以先读读古诗,再看看图,再读
读古诗,这样就能慢慢弄懂古诗写的是什么内容了。
二、析字义详细了解诗意
分析字义详细
了解诗意,这一步是很关键的,对于古诗的真正理
解,必须从字面上去逐字把握。我出示了古诗,然后从
题目开始,让
孩子们进行理解。我对孩子们说:反复读读,逐字理解,允许你们猜,
看谁猜得准
!没有了压力,孩子们显然很兴奋,从题目开始,在我的
提示下,通过反复读,逐一“猜”着。每一次我
的肯定,都给他们带
来无穷的动力。就这样,我们就在课堂上猜着,然后又将句子的意思
逐一拼
装,诗意逐渐变得明朗,每一个孩子都像是打了胜仗的勇士,
课堂充满了激情。为了巩固诗意在孩子们心
中的印象,我们又玩起了
“诗意大比拼”的游戏,看谁能将意思说得更完整,可以加以自
己的
语言,只要合情合理都可以。
三、讲背景体会思想感情
光理解了诗意,不继续
深入,孩子们很难将“欲穷千里目,更上
一层楼”与人生哲理联系起来。于是,我给孩子们介绍了诗人当
时写
诗的背景。然后引导孩子们将后两句与学习等联系起来,有什么启
发?孩子们逐步感悟,意
识到了诗人的宽大襟怀,也明确了今后为人、
学习等应积极向上。
望庐山瀑布:
庐山瀑布,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
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
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
美之情。
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
之后马上放庐山
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
景色迷人的
庐山。当播放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我
心中一阵暗喜:接下来的朗读和领悟诗情不会有
问题了。的确,后面
的朗读真的不错。之后,我们真的看到了摇头晃脑的小诗人抑扬顿挫
的诵诗
声。
领悟诗情这块,我觉得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似乎受到了
图片的影响,逐句逐句地
对诗去进行解释。我想今后还得想些办法,
好好引导孩子们去领悟诗的大意即可。
这节课我做得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一、把三四两句诗给分开品析了。回家潜心
再读诗文,“飞流直
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
感受到
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
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
整体之美。
二、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
节花了太多时间,
个别读太多。以至“联类比照,感悟诗风”这环节
匆匆带过,原来预设时自认为的亮点就这样以遗憾告终
,写字教学也
无法进行,作业也忘布置了。真是有“虎头蛇尾”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