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狐假虎威教学设计及反思
夜间模式怎么开-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狐假虎威》
教学目标
: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会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10
个生字只识不写, 认识
1
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简单的方法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
语。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准备
:
图片、狐狸和老虎的头饰、课件。
设计思路
:
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让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由于课文的插图生动逼真,
形象地再现
了课文的内容。为此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
上,借助课文的插图讲
述故事的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
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而且拓展
了学生的思维,把课文的 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
读思结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带着
问题走进文本,把阅读和思考、联想、讨论结合起来。让学
生结合上下
文及生活阅历,加深认识,拓宽视野,在师生共
议、争鸣辩驳中交流心
得,体会寓意。
3.
读演结合。
阅读和表演相结合。或学生自演,或师生共演,通过师
生的共演及
学生的自演来指导朗读,体悟语言魅力,理解有 关词语。
教学流程:
一、 头饰展示,设置悬念
出示狐狸和老虎的头饰: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相遇,会
发生什么
事?
二、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2
、了解初读效果。
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这个故事。 (原来, 狐狸
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一)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
、思考:读了这一段你觉得老虎和狐狸谁厉害?从哪些词
语可以看出
来?说一说原因。 (板书:窜 扑 逮)
2
、指导朗读:在读狐狸话时要读出害怕和紧张,而在读老
虎的话时要读出凶猛的气势。
(二)感悟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学习二自然段)
1
、 自读课文
2
—
7
自然段,用笔划出狐狸说的话。
2
、 出示第一次说的话“你敢吃我吗?”指名读,质疑:狐
狸说这句话
时有什么动作?
(1)
“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做做动作,狐狸为什么要这样 做?(想
办法对付老虎)
(想鬼主意) 谁能上台来表演一下? 大家一起表演。
(2)
学生再次读书理解“扯”字的意思
(3)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
指导学生读好第二自然段。 (引 导学
生抓住“骨碌一转” 、“扯”等词语来读好狐狸的话。
3
、 出示第二次说话。“老天爷……胆子”
(1)
想象:狐狸说这句话时的有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
(2)
这时老虎怎样?(被蒙住了) “蒙”什么意思?
(
骗
)
这
时,老虎心里在想些什么? 它相信狐狸的话吗?以怎样的 语气说话才能
把老虎给蒙住?
(3)
感悟 “半信半疑” (板书)
4
、 出示第三次说话“我
威风”
做一做,演一演,指导学生得意地读一读这句话,感受狐狸 的狡猾。
三)、读演结合体会寓意(读演第
8
、
9
自然段)
1
、自读课文,圈出描写狐狸、老虎和百兽不同表现的词语
2
、指名读描
写狐狸的词,边读边做动作。
3
、指名读描写老虎的词,边读边做动作。
4
、
森林中的百兽看到狐狸都怎样?(感到纳闷)
什么意思?为什么感到纳闷?
“纳闷”
(
因为狐狸跟往常很不一样
)
往常的狐狸是什么样子?
(
鬼头鬼脑
)
5
、再读课文第
8
、
9
自然段,选自己喜欢的动物演一演
(1)
指名表演
(2)
采访 狐狸:看到百兽撒腿就跑的样子,你心里想什 么?
老虎:看到百兽撒腿就跑的样子,你心里想什么? (四)、总结回顾 领
悟中心
1
、齐读“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
2
、小结:后来人
们就把借着别人的威势吓唬别人的这种行 为叫做“狐假虎威” 。
四、重视求异,培养创新
1
、你想对课文中的谁说些什么?
2
、学生各
抒己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拨,而后总结: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
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
千万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
这样才是人人喜欢的好孩 子。
板书设计:
8
狐假虎威 窜
(狐狸图) 神气
活现 摇头摆尾
大摇大摆
扑 逮(老虎图)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教学反思:
体验角色,深化情感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狐假虎威》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一只
狐狸借着老虎
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
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
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
这样的课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哪儿?又该
如何突破?想了又
想,
觉得还是该回归 “原始地带”
体验角色, 深化情感
语言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要让儿童真正理解语言,除了听一
听、看一
看、摸一摸、嗅一嗅以外,还得让学生做一做。本
文中有好多词语的意
思,学生是一知半解的。如“假、蒙、
窜……”我一直认为低年级的学
生应养成查字典的良好习
惯,因为查字典能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插上翅
膀。 ”因此在
课上,我让学生独自查了“假、扯”的意思,并选出符合
文 意的正确解释。
二、演一演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 《狐假虎威》是篇声
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
抽象为形
象,化难为易。教学课文的
7-8
小节时,我学着于 永正老师请
5
位学
生分别戴上了老虎、狐狸、小鹿、兔子和
野猪的头饰表演,一位学生朗
读课文,其余的学生当导演。
学生把狐狸的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
的半信半疑、东张
西望表演得活灵活现,维妙维肖,这也就反映出学生
已经把 课文内容读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