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群风筝微型课教案
穿墙路由器-教师节对老师说的话
同课异构微型课展示《风筝》教学设计
作者:张立群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中心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体会感悟“我们”做
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
带来的乐趣。
学习重点:引导
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
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学习难点: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
具体的。
学习过程:
一、古诗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做《风筝》。(板书
课题)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
客书写过有关风筝的文字,我们先来读读这样两首古诗:《村居》,
杨韫华(清) 《山塘棹
歌》《村居》这里面没有写到风筝啊?怎么老师说这首诗也是写风筝的呢?这是
古人诗句中
的风筝。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叫《风筝》
设计意图:主要通过古诗让学生获得有关风筝的感性认识,并做到古今对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课文围绕风筝写了什么?分别指名读课文。课文中有一段话和同学
们回答的意思一样,
这是课文的哪个段落?(第一段)幻灯片出示,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讲得就是课
文的主
要内容,如果这一自然段出现在文章开头,它一下子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进去了,我们
说这就叫做课文的什么段落呢?(中心段)那么它又是通过中心句来完成的,我们又把它叫
做中心句。
这一段非常短,但它的作用非常重要,我们来齐读一遍。我们发现课文围绕中心
句都写了什么事呢?板书
(做风筝、放风筝)现在有没有同学有不同意见?(找风筝)我不
明白了,我们刚才找的这句是中心句,
中心句应该把这些内容都概括进去啊,可是这个作者
怎么这么粗心,把找风筝都给丢了呢?谁知道是怎么
回事。找风筝是放风筝过程中的一个意
外,放中有找,把找风筝放到放风筝这一部分。找风筝就没有快乐
吗?
设计意图:抓中心句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三、读中悟情 以情促读
1、我们说童年生活中我们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那么你们到底是从课文中哪
些语句感受到到这份快乐的呢?请同学们拿出笔,默读课文,把你感受到的孩子们做风筝、
放风
筝的那份快乐用横线画出来。画完后自己练习读一读。
2.充分朗读,体会感情。
a、读通
第2自然段,创造比读的氛围,在读、听、仿读、赛读中读通课文。出示:我们
精心做着......
b、移情悟情: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些什么?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心情,
你能找
出来吗?并相机理解憧憬。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向往等)读好课文。
3.想象入境: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干什么?
4.朗读展示:谁想放的,请他来读读课文。鼓励学生
用高兴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听后可
仿读,可评点。(多人次读)
5.说读结合,入境入情。
a、大家是怎么放风筝的?出示填空
b、再读,注意填进去的字,把怎么放的告诉同桌。
c、风筝越飞越高,你们在快活地喊叫着什么,叫给大家听听。
6.感情朗读:带着高兴、喜悦的心情读课文。
四、以读为凭,读中悟情
1.自读课文第4节,把喜欢读的语句多读几遍(可以采用赛读、评读的方式)
2.仔细品读,体味心情。
a、反复诵读第1.2句,在读、评中体会“我们”高兴的心情,指导学生带着这种感情
读好。
b、引读过渡,设置情境:(师引)忽然吹来一阵风,线(生读)正当大家玩得高兴,风
筝却被
风吹走了,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呀?做些什么呀?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相机理解大
惊失色、千呼万唤)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体验到的着急、担心、期望的心情读好感情变化部分。
3.抓住情感积淀,学好“找风筝”。
a、设置情景:自己心爱的风筝飞走了,赶紧去找一找吧,你想到什么地方去找?
b、细读体
味:请学生朗读课文,问问:“你”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吗?心情怎样?并指
导读好课文,在读文体会过
程中,可以抓住一些词来评点促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默读、赛读、引读等多种形
式的读来突破重点,创设情境让学生
体会放风筝的乐趣。。
五、朗读启发,拓展活动
1.在玩风筝的过程中,真是有欢喜也有担忧、有希望也有失望、有欢笑也有眼泪,同学
们,一只小小
的风筝唤起了我们诸多的情感。同学们,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
出特色,孩子们的心情变化
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让我们再次回顾品味一番。
六、课堂检测
描写一段你内心很紧张的情节,用上表示心情的词语来表现你的心理。
这时,一阵热烈的讨论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猛的一抬头,看见老师正从讲台上注视着
我。(
)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巩固难点,培养学生积累心理描写的片段和句子意识,为写作提
供养料。
七、板书设计
10、 风 筝
做 憧憬
心
中
放 风筝
快活 理
心
找 伤心 描
句
写
八、反思:
1、亮点:培养学生抓中心句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情境创设比较成功,引读
感染学生,
学生能在我的引读下完成本课难点的学习。板书清晰明了,重点突出。课堂检测贴近学习实<
br>际,加深了学生对心理描写的掌握。
2、不足:语言有些罗嗦、语调过于平淡。板书有些凌乱。抓动词部分练习还不到实处。
3、
改进:平时多读文章,锻炼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多练习朗读从而达到抑扬顿挫,平时
注意练字。在教材处
理时还要注意语文工具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