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课一等奖教案《风筝》

余年寄山水
548次浏览
2020年12月27日 21:1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信访工作制度-爱情的滋味

2020年12月27日发(作者:曲进贤)


《风筝》教案
湘潭江声实验学校 王老师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理清文章思路。
2. 能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悟矛盾中的亲情。
3. 了解作者,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4. 理解作品的批判性,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知人物,体会矛盾与冲突中的亲情。
【教学难点】
认识封建思想对儿童天性的摧残,理解“悲哀”的多重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一个人,是我们语文学习之旅上注定不会错过的;有一种感情,是我们
今生今世一 定要去珍惜的;有一种精神,是我们为人处事应当要去学习的;而有一种思
考,则是民族觉醒时必定要去 进行的。凡此种种,《风筝》会给我们答案。(板书课题。)
二、了解鲁迅
师:这个人是鲁迅,读过他的作品吗?那老师考考大家。
他的原名是什么?(顺势讲讲周氏三兄弟)他青年时受进步思想的影响,意识到中
国人受到封 建思想的毒害之深,所以他的作品有很强的批判性。他最初的梦想是什么?
(弃医从文,希望改变国民精 神。)他一生写作计600万字,包括杂文、小说、散文等,
文字里不仅有美好的感情,还能给人深沉的 思想力量。推荐代表作。齐读毛泽东的评价。
三、整体把握
1. 检查预习,在句子中学习字词。
2. 学生带着对课文的初步理解朗读课文。
3. 思考: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了一种什么感情?(悲哀)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用老师提供的句式,明确文章思路:
小时候,弟弟 ,“我”却 ;
中年后,“我” ,弟弟却 。
四、在描写中感知人物
1. 过渡:为何一只风筝会引发两兄弟之间的矛盾呢?态度不同,一个喜欢,一个嫌恶。

1


2. 问:这种喜欢和嫌恶在文中表现出来了吗?找到这些句子,说说哥哥和弟弟分别
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析:弟弟的动作、神态——爱风筝如痴如醉,天真;弱小,可怜
“我”的动作、神态——独断专横,粗暴自私
演:想象一下,哥哥冲进去会怎么说?弟弟“绝望”时又会在心里怎么说?
3. 设疑:这个哥哥是不是太无情了,一点也不关心自己的弟弟?
4. 补充背景:鲁迅16岁时,父亲病故,作为长子,他成为了母亲和弟弟的依靠。
他比任何人都希望弟弟 有出息。在旧社会,什么才叫有出息呢?“万般皆下品,惟有读
书高”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放风筝被当 做是玩物丧志。同学们,你能从哥哥的愤怒中
感受到什么吗?(是爱,是希望。)责之重是因为爱之深, 道是无情却有情啊!
5. 问答互动:“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做对了吗?为什么后来觉得自己做错了? 为什
么说是“精神的虐杀”?虐杀儿童天性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
心情 怎样?(沉重,不安,想要补过)
6. 找到我认识到错误后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我的心情。(悔之切)
7. 我设想了很多补过的方 法和结果,想得越多,说明我内心的忏悔越深。你能从“我”
的深深忏悔中感受到什么吗?悔之切是因为 爱之深。
8. 小结:无论是恨铁不成钢的愤怒,还是认识错误后的忏悔,都源于哥哥对弟弟的
爱。误解和冲突中也亲情。
五、在追问中发现精神
思考: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 情如此沉重,总想补过,你能从他身上学到
一种什么精神品质?(自省精神)
六、在探究中思考深意
弟弟全然忘却,我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没有宽松,反而更加沉重悲哀了呢?
引导:作者是为谁而悲哀?
① 为自己,无法通过弟弟的宽恕来求得心安;② 为弟弟,时过 境迁,他忘得一干
二净,被虐杀而毫不自知,不觉悟;(“我”希望弟弟记得还是忘记?弟弟忘记说明了 什
么?)③ 为麻木的国人,被愚昧观念支配,使虐杀者能够肆意虐杀,令人不寒而栗。(像
弟 弟这样的人多吗?被虐杀而不自知会导致什么后果?)
七、在收获中感悟生活
同学 们,学习不仅是领略,更是一种收获,也许,在生活中,你也曾与家人发生过
矛盾,你也有过犯错想要讨 宽恕的经历。试从人物、亲情、自省或对游戏(玩具)的看
法中选择一个角度写下你学习本文后的感受。

2


八、下课寄语
我们每个人都像一只风筝,亲情是线,连接着爱,自由是风,托举着梦,愿同学们
在理想的天空,越飞越高!


【板书设计】







后记:


风 筝
鲁 迅
做——————毁
虐杀


弟 亲情 “我”
麻木 忘——————悔 自省
封建思想虐杀了儿童的天性。
3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老夫子之反斗侦探


育儿常识-bpmf


housemate-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霸气的qq名字-亮剑精神观后感


校园手抄报模板-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黑啤-心理小故事


我爱你你却爱着她-我的课余生活作文


粘贴画-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