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风筝》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中秋节赏月图片-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风筝》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
风筝的不同
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2.知道课文围绕“风筝”讲
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
能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写具体完整
;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
)分钟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风筝 蝴蝶 拔几根 幸福 托着 垂头丧气 半圈
树梢 歇一歇 千呼万唤 踪影 磨坊
教师集体订正。
2.回忆作者放风筝时的情景,简略说一说过程。这节课让我们细细体会其中的快乐。(板
书:风筝)
【设计意图:由回忆放风筝的情景,引入课题,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培养学生<
br>在面对新知时,能主动寻找其现实背景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教学(
)分钟
二、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
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
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
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圈出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
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
?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
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 “憧
憬”一词可根据“
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
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
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板书:幸福鸟)
指导朗读: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 学习第3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
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
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
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
产生了一种怎样的
感受?(板书:兴奋、激动、自豪)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
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
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
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设计意图:“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这
一环节主要渗透理
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这些方法,指导今后的学习。落实了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
4.学习第4自然段
(1)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2)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3)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板书:找风筝 大惊失色 千
呼万唤)
(4)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
的快乐或难受。
5.学习5、6、7、8自然段
(1)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板书:
垂头丧气)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你是
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
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为主要体会句。)(板书:继续)
(4)想象写话
ɑ找到了吗?作者没有给我们答案,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
b全班交流
c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请同学们把你刚刚说的内容写在纸上。(提醒写字姿势)
d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在总结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找出重点词句,再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小伙伴
们的心情变化。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
得。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
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
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
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课堂练习,小组交流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在这里让学生以小练笔的
形式让学生续写文章,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内容
16 风筝
做风筝 放风筝
幸福鸟 兴奋、激动、自豪
找风筝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填上恰当的词语。
( )地跑起来 ( )的快乐
(
)地喊叫着 ( )的木轮
( )地飞走了
( )地奔跑
二、按要求写一写。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精心-- 希望-- 依然--
倏地--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垂头丧气-- 继续--
三、读一读,填一填。
1.“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
名
字写在上面。”我从我句话中了解到小作者的心情是
,我还能在课文
中找出其它描写心情的句子
。
2.“我们依然快活……”这句话中“依然”可以换成哪一个词语?试着用“依然”写一
句话。
【答案】
一、飞快 最大 快活 巨大 极快 拼命
二、
1.细心 期望 依旧 突然
2.
兴高采烈 停止
三、
1.高兴、幸福;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
奔跑。
2. 即使下着大雨,我们依然来学校上课。
教学反思
1.在理解“憧憬”一词时,采用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憧憬就是向往的意思。也注重了对
学生朗读的指导,通过读,表现文中小朋友心情的不断变化:“想一想孩子们做风筝时会是
怎样
的心情?”“激动的、高兴的、兴奋的”“那就请你读出小伙伴做风筝时的激动。”
2.不足之处是千呼万唤:千和万是虚数,不是真正了呼喊了一千遍和一万遍,这一点应
该渗透给学生。
【教材分析】
《风筝》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
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
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
了“我们”
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
br>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
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
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作者介绍】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当代作家。 2017年3月22日,澳门大学向贾平凹颁授了荣誉博士学位。 1974年开始发
表作品。1975 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
院院长。主要作品:《鬼城》 《二月杏》《废都》《满月儿》《秦腔》《古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风筝,又名“木鸢”“纸鸢”“风鸢”。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两千年前中国就发明
了风筝。
史书记载,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的能工巧匠鲁国人公输班,因看到
鹞鹰盘旋于蓝天而受到启迪,传说曾“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