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历史成语故事大全

玛丽莲梦兔
715次浏览
2020年12月27日 21: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怎样写毕业论文-批复是什么意思

2020年12月27日发(作者:岑俊)



小学生历史成语故事大全

●.对牛弹琴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善于弹琴。
他 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 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
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 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
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 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 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
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 ,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
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 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
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 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
迷路的小牛犊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 ,摇摇尾巴,竖起耳
朵,听了起来。

后来,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 人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白
浪费时间;现在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对症下药

东汉末年,有一位神医名叫华佗(huàt uó)。他救死扶伤,医术高超,给
人治病的时候总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作出准确的诊 断,并提出正确的治疗方法,深受人们
的敬仰。

有一次,两个地方上的小官吏 倪寻和李延一同到华佗那里看病,碰巧的是两人的病情非
常相似,都感觉头疼发热。华佗仔细为两个病人 作了检查,然后说:倪寻应该用泻药,而李
延要吃发汗的药。

这两个小官吏感到很不解,于是便问:我们两个人的病情是一样的,为什么吃的药却并
不相同呢?

华佗解释说:倪寻的身体外部并没有什么毛病,病是由于身体内部食物消化不良引起的;
李延的身体内部很健康,病是由于外感风寒,受了凉而引起的。所以,虽然你们两位的病情
表现 是一样的,但是药方却应该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而有所不同。

华佗随即给两人分别开了药方,他们两人买了华佗开的药,刚刚吃了两天,病就全好了。

当时的人们知道这件事情后,就用对症下药来称赞华佗的这种治疗方法。



后来,人们将对症下药作为成语,来比喻针对不同的客观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加
以应对,从而妥善 地处理问题。

●.多多益善

秦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 涌。有一个很有军事指挥才能的青年人,名叫韩信。他
先是参加了项羽领导的起义军,但项羽并不重用他 ,于是他又投靠了另一支农民起义军的领
袖刘邦,被刘邦任命为大将军。他通过数年的征战,指挥军队攻 克了秦朝的国都并打败了项
羽,帮助刘邦建立了汉朝。

刘邦当了汉朝皇帝后, 担心手下的功臣们谋反,对韩信也逐渐失去了信任,于是设计将
韩信抓了起来,但是并没有治罪,只是降 了韩信的官职,又将他从监狱里放了出来。韩信知
道这是刘邦畏忌自己的才干,所以心里闷闷不乐,经常 推说有病而不去上朝。

刘邦明白了韩信的心思,于是就常常找韩信聊天,讨论国事,并 谈论朝中各位将领的才
能。有一次,刘邦问韩信:你觉得我能统率多少军队呢?韩信回答说:陛下最多能 统率十万人
的军队。刘邦接着问道:那你呢?韩信从容地回答说:我带兵越多越好啊!(原文是:臣多多 益
善尔!)刘邦笑道:既然你带兵打仗越多越好,为什么以前还是被我逮住了呢?韩信说:陛下您
虽然不善于带领士兵打仗,但是您很善于率领和指挥将领,所以我就被您抓住了。刘邦听了
哈哈大笑起 来。

后来,人们就用多多益善来比喻越多越好。益,更加;善,好。

●.咄咄怪事

晋朝的时候,有个人名叫殷浩,他从小就用心苦读,阅读了 大量的书籍,因而学识十分
渊博,善于表达,再加上又喜爱武艺,经常钻研兵法,所以还精通各种战争谋 略。

由于他才能出众,就被当时的皇帝任命为建武大将军,统率着扬州、豫州、徐州、 兖州
和青州五个州的军队。他担任大将军期间,率领部队打了很多胜仗,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
在一次战斗中,殷浩的军队打了败仗,他便被免去官职流放到信安这个偏远的地方。

殷 浩到了信安之后,虽然表面上没有任何反抗的言行,但内心里却是十分不满,而且充
满了怨气。人们不论 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到他,他总是要么在静坐发呆,要么就在漫无目
的地乱走,还用手在半空中比画着 写字。大家暗中细细观察后,才发现他原来一直在比画着
咄咄怪事这四个字。原来殷浩被罢官,事出突然 ,其中的原因连他自己也弄不明白。所以,
他只是对空书写咄咄怪事四字,来表现内心的迷惑和愤懑。

后来,人们引用咄咄怪事来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或者是令人惊讶的怪事情。咄咄,
表示惊诧的声音。

●●.恶贯满盈


商朝末年,国君商纣王暴虐无 道,任用奸臣,残杀忠良,激起了民愤,就连诸侯王也都
觉得他不是一个明君。

当时,有一个西伯侯名字叫姬昌,他主张实施仁政,反对纣王的暴政。纣王便把他抓了
起来,关在羑(y ǒu)里这个地方。后来姬昌被释放,他更加实施仁政,政治清明,国力日渐强
大,其他诸侯王开始纷纷 归顺他。

姬昌去世后,他的儿子姬发继位当了诸侯王。姬发起兵讨伐商纣王,得到了其 他诸侯的
响应。大军向东渡过黄河,向商朝的国都进发,最后在牧野这个地方与纣王的军队交战,打了一场大仗。纣王军队中的战士也对纣王心怀不满,所以在交战的时候纷纷调转武器,进攻
纣王。纣 王见大势已去,便自杀了,商朝由此灭亡。

姬发出兵东征之前,曾向全军发布了誓师宣 言《泰誓》。宣言列举了商纣王的种种滔天罪
行,并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意思是说,商纣王罪大恶 极,坏事做绝,就像穿在绳子上
的钱币一样,已经穿满了整根绳子。对这样的人,上天命令我们一定要杀 了他。

后来,人们总结出恶贯满盈作为成语,指所犯罪恶如绳贯钱,已周遍满溢,比喻罪大恶
极,末日已到。

●.反客为主

三国时期,刘备统率大军前去攻打汉中。汉中的 守将夏侯渊得到消息后,马上派人通知
上司曹操,曹操听说后大吃一惊,立刻亲自率兵四十万前往抵御刘 备的军队。

夏侯渊知道曹操的援军马上就到,便派夏侯尚带兵进攻。刘备的将领黄忠见 曹军前来挑
战,就派大将陈式去迎战。夏侯尚和陈式交战了几个回合之后,夏侯尚便假装战败想要逃走,
陈式乘胜追击。谁知走到半路,山上突然滚下来很多大木头,砸中了陈式,夏侯渊便生擒了
陈式 。

黄忠听到部下的报告后,连忙去和谋士法正商量。法正说:夏侯渊这个人很浮躁,有 勇
无谋。我们可以采取步步为营的办法,激励军队向前推进,然后引诱夏侯渊来战,从而捉住
他 ,这就是反客为主的战法。

黄忠采纳了他的建议,将阵地稳步向前推进。夏侯渊见蜀汉 军队不断向自己这边推进,
便组织人马进行反击,派夏侯尚率军出战。结果,夏侯尚与黄忠一交手就被活 捉了。

夏侯渊非常生气,出兵包围了黄忠的军队,还破口大骂。可是,任凭夏侯渊怎么 辱骂,
黄忠就是不出战。时间慢慢过去,曹军越来越疲惫。这时黄忠突然出战,夏侯渊来不及防范,被黄忠一刀砍成了两段,曹军大败。

后来人们就用反客为主来表示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分道扬镳


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元齐为朝廷立下了大功,被封为河间公。他有一个儿 子,名叫元志。
元志精明能干,很有文才,被任命为洛阳令。

有一年,北魏孝 文帝采纳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将都城由山西平城迁到河南洛阳。按
照当时的封建礼节,官职低的元志 应该给官职高的李彪让路,但元志生性倔强,不肯避让。
他们两人争执不下,只好一起前往皇宫去请孝文 帝裁决。李彪说:御史中尉是皇上的重臣,
作为官职比我低的洛阳令,元志不应该抢道。元志说:我是洛 阳这个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
凡是住在洛阳的人,不管是谁,统统编在我的户籍本中,御史中尉也在我的 管理范围之内,
我为什么要给李彪让路呢?

孝文帝见自己手下的两个大臣发生 争执,而且各有各的道理,便和稀泥说:洛阳,我之
丰沛,自应分道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意思 是说,洛阳是我国的都城,你们双方各
有职责,那么就把路分开作为两部分,你们各自驱车在一边走。从 今以后,谁也不要抢占谁
的道路。

元志和李彪从皇宫出来以后,马上用标尺量路画线,每人各走半边,也就相安无事了。

后来,人们用分道扬镳作为成语,比喻志趣、目标各不相同,所以最好各走各的路,互
相不干涉。镳,马 勒口;扬镳,举鞭驱马前进的意思。

●.分庭抗礼

一天,孔 子和学生们在树林里休息。学生们读书,孔子弹琴。一条船停在附近的河岸边,
一位渔夫静静地听孔子弹 奏。孔子弹完了,渔夫招手叫来孔子的学生子贡和子路,问了孔子
的情况,又说了几句寓意深刻的话,就 转身走了。

子贡把渔夫的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追上渔夫表示要虚心求教。于是,渔夫就 和孔子畅谈
起人生的道理来。孔子谦卑地对渔夫说:我愿意做您的学生,得到您的教诲。渔夫没有答应< br>他,独自划船走了。这时,颜渊把车子拉了过来,子路请孔子上车。可是孔子仍然呆呆地望
着渔夫 远去的方向,直到水波平静下来,听不见桨声了,才登上车子。

子路问孔子:我为您驾 车已经很久了,不曾看见先生对人如此谦恭尊敬。就是天子和诸
侯见到您,也是相对行礼,平等相待,您 还带有点自尊的神色呢。(原文是:‘由得为
役久矣,未尝见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万乘之 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
犹有倨傲之容。’)但今天,那个渔夫漫不经 心地站着,而您却弯腰弓背,先施礼后说
话,是不是太过分了呢?孔子便向他说明了如此谦卑的原因。

分庭伉礼是说宾主相见,分别站在庭中两边,相对行礼,平等相待。伉,对等。现在写< br>作分庭抗礼,用来比喻平起平坐,或表示互相对立。

●.奉公守法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立下显赫的功勋。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
服君,官列上卿。



赵奢原来是一个普通的收取田税的官吏。他对赵王一片忠心,收税时大公无私,一视同
仁。

有一次,他到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赵胜家去收田税,谁知道赵胜的管家蛮横不讲理,
就 是不肯缴纳田税。赵奢根据当时的法律,严肃地处理了这件事,杀了赵胜手下九个参与闹
事的人。赵胜知 道后,大发脾气,扬言要杀赵奢。赵奢知道赵胜要杀自己,不但没有躲避,
反而找到赵胜,对他说:您是 赵国王族的贵公子,却放纵管家违反法律。如果大家都不遵守
法律,国家必然衰弱。国家一旦衰弱,其他 国家就会来侵犯我们,甚至把我们灭掉。到那个
时候,您还能保持现在这样的富贵吗?但是,您要是能够 奉公守法,那么百姓也会以您为榜样,
天下就会稳定,国家也就强盛起来了。您身为王族公子,怎么能不 重视国家的法令呢?

赵胜听了这一番话,知道赵奢是个有才干的人,于是就在赵惠文王 面前建议提拔赵奢。
赵惠文王听从了赵胜的建议,任命赵奢为统管全国赋税的官吏。从此,赵国的赋税公 平合理,
百姓富足,国库得到了充实。

后来,人们就用奉公守法这个成语,指某人严格地遵守国家的法律制度,做事非常规范。

●.赴汤蹈火

东汉末年,刘表拥兵十万,称雄荆州。他外表儒雅,但内心多疑。当时曹 操和袁绍都想
拉拢刘表,但刘表却不知道该归顺谁。有一天,刘表的属下韩嵩说:曹操他一旦击败了袁绍 ,
就会移兵进攻我们,那时将军您就难以抵抗了。所以归附曹操乃是万全之策。刘表说:如今
天 下大乱,未知所定,我也难以适从。目前曹操住在许昌,你替我前去探一下他们的虚实如
何?韩嵩说:我 是您的臣下,自当为您效劳,就是赴汤蹈火,我也勇往直前,在所不辞。如果
将军已作出归顺曹公的决策 ,那么派我进京是完全正确的。如果您主意未定,就派我进京,
天子封我一官,我就是天子之臣,按道义 就不能再为将军效劳了。那时,将军就不要为难我
了。刘表含糊其辞地要他去一趟再说。

韩嵩到了京城后,受曹操控制的汉献帝封他为零陵太守。刘表得知后,认为这是韩嵩对
自己 的叛逆,准备等韩嵩回来后就杀了他。韩嵩一进门,刘表大骂:韩嵩逆贼,竟敢叛我!
韩嵩说:我早已有 言在先。今日是将军辜负我,不是我辜负将军!刘表哑口无言。刘表的妻子
见此情景,便悄悄地劝谏道: 韩嵩是本地颇有影响的人物,况且他理直气壮,诛杀他恐难以
服众。刘表自知理亏,只得下令赦免了韩嵩 死罪。

后来,人们就用赴汤蹈火来形容即使面对滚烫的热水和熊熊大火,也勇往直前, 比喻不
避艰险。汤,热水。

●.负隅顽抗

战国时, 有一年齐国发生饥荒,许多人饿死。孟子的弟子陈臻对孟子说:老师,您听说
齐国闹饥荒了吗?人人都以 为老师您会再次劝说齐王,请他打开棠邑的粮仓救济百姓。我看不
能再这样做了吧?孟子回答说:再这样 做,我就成为冯妇了。接着,孟子向陈臻讲述了有关冯
妇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人名叫冯妇。他原来是个猎人,是个有名的打虎能手,但是不知道
什么原因,后来却 不干这行了。他发誓说:今后死也不再和这些野兽打交道了。

有一天,他到野外去溜达 ,看见一群人正在追捕一只大老虎。老虎跑到一座山下,背靠
大山的角落,在与人们搏斗,没有人敢接近 它。(原文是: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
敢撄。)打虎的人看见冯妇来了,就十分热情地前去迎 接他,希望他来帮忙。冯妇看到这样的
情景,觉得不出手相助的话,众人会有生命的危险,于是就卷起衣 袖参加到打虎的队伍中来。
冯妇的勇猛丝毫不减当年,经过一场激烈的搏斗之后,老虎终于被冯妇打死了 。对冯妇帮助
打老虎这件事情,很多人都称赞他是为民除害的大英雄,但也有人讥笑他不遵守自己的誓言 ,
又重操旧业去打老虎。

人们常用它来比喻敌人依靠某种条件顽固抵抗,坚持不投降。

负,依靠;隅,同嵎,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

●.感恩图报

春秋时期,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士兵要去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让
伍子胥把士兵带回 去,不再攻打我国,我一定重赏他!可惜一连三天都没人想出好办法。

到了第四天早上 ,一个年轻的渔夫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
郑定公一听,马上问道:你需要多 少士兵和马车?渔夫摇摇头说:我不要那些,也不用食物,
我只用我这根划船的桨。

说完,渔夫便跑到吴国的兵营找伍子胥。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敲打着船桨。伍子胥看到
后, 问渔夫:年轻人,你是谁啊?渔夫回答道:你没看到我手里的船桨吗?当年我父亲就是用
这根船桨救了你 啊。伍子胥想了想,便说:我想起来了,以前我逃难的时候,一位渔夫救了
我,我一直想报答他呢,原来 你就是他的儿子。你怎么在这里呢?渔夫说:还不是因为你们要
来攻打我们。郑定公说谁能让你们退兵, 他就重赏谁。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的父亲救过您
的面上,就不要攻打我们了。伍子胥感叹一声,说:是 你父亲救了我,我才能当上大将军的。
好吧,这个恩情我一定会报答的。说完,伍子胥就下令撤兵回国了 。

后来人们就用感恩图报比喻别人给自己的恩惠要感激,并要想办法报答。

●.各自为政

战国时候的史书《左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郑国的公 子归生听了楚国的意见,准
备出兵攻打宋国。宋国派华元、乐吕带兵抵抗,两军在大棘这个地方安营扎寨 ,准备打仗。

在大战来临之前,宋国的主帅华元为了鼓舞士气,便杀羊犒劳众位将士。 但是,他在犒
劳将士的时候却忘了赏给他的车夫羊斟肉吃。羊斟因此怀恨在心,总想找个机会报复华元。

到了作战的时候,羊斟心里想:平时你不把我放在心上,今天我就让你看看我的厉害。< /p>


他正想着,华元来找他驾车了。羊斟不声不响地把车准备好,叫华元上车。华元上了车,走
到半路的时候,羊斟便对华元说:前些天犒劳将士,分羊肉的事由你做主;今天我驾车,那么
往 哪里走,则由我做主了。(原文是: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说着,便快马扬
鞭,把华元的 战车径直赶到郑军的阵地上去了,华元稀里糊涂地就成了郑军的俘虏。

后来人们把羊斟 的话概括为各自为政,用来表示按照个人的主张办事,不顾及整体,也
不与别人协作。为政,管理政事, 泛指行事。

●.恭敬不如从命

很久以前,有一个刚过门的新 媳妇。虽然她贤惠勤劳,但是公公婆婆总是看她不顺眼,
不满意她的所作所为。

有一年的冬天,婆婆突然要这个儿媳妇给她做笋汤喝。儿媳妇一边答应着一边就给婆婆
做,一会儿工夫就 给婆婆做好了,并送到了饭桌上。另一个儿媳对此感到十分奇怪,问她说:
现在是寒冬腊月,哪来的嫩笋 啊?这个媳妇说:我先答应着,以恭敬顺从来避免婆婆的责骂罢
了。确实没有地方能找到嫩笋啊,这是我 很早以前就储藏好的笋。不久,婆婆听到了这番话,
觉得自己以前对这个儿媳妇确实太不公正了,于是就 改变态度,开始对她怜爱有加。从此婆
媳关系越来越好,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根据这个事,当地的人编了个顺口溜:腊月煮笋羹,大人道便是;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
如 从顺。后来,前两句被省略,后两句留下来,成了谚语,意思是说:对一个人表示恭敬,
不如顺从他的意 思;接受一个人的教训,不如顺从他的要求。

再后来,恭敬不如从命就成了一个常用的 成语,表示与其态度谦恭有礼,不如遵从人家
的意见,常用作表示接受对方款待或者馈赠时的应酬语。

●.苟延残喘

有一天,东郭先生突然想到北方的中山国去找个 官做做,于是他收拾行装后便骑驴上路
了。东郭先生骑着驴,走着走着,不知怎么就迷了路。他看见前面 尘土飞扬,又不知道自己
在什么地方,心里感到很害怕。

突然,一只狼跑到他 面前,伸着脖子哀求道:先生不是很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吗?现在赵
简子正在追捕我,您能让我早点躲进 您的书袋里,使我垂危的生命暂且延续下去吗?(原文是:
‘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 喘乎?’)将来如果我有出头之日,先生就是我的
救命恩人了。东郭先生听了狼的这番话, 心一软,就把狼藏进了书袋。

等追捕狼的赵简子走远了,东郭先生才把狼放出来。这时 ,狼突然目露凶光,狡猾地说:
谢谢你救了我,不过我现在饿极了,你心肠这么好,就让我把你吃了吧。 说完就朝东郭先生
扑了过去。正在这危急时刻,正好来了一个猎人,一箭就把狼射死了。

后来,人们就用苟延残喘作为成语,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活。苟,暂且,勉强;延,延续;
残喘,临死前的喘息。



●.瓜田李下

唐朝唐 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担任工部侍郎。当时有个叫郭宁
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 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

有一天,唐文宗问工部侍 郎柳公权:近来人们对朝廷有什么议论?柳公权回答说:您派郭
宁做地方主官,有些人赞同,也有些人表 示反对。文宗听后,皱了皱眉头,显出不太高兴的
神情。过了一会儿,唐文宗对柳公权说:郭宁做官一向 没有什么过失,今天以金吾大将的身
份去做个主官,这还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吗?柳公权说:按照郭文对 国家的功劳,派做主官是
无可非议的。只是听议论的人说,郭宁是因为进献了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样 的官职的。
文宗听了柳公权的这些话,赶紧解释说:郭宁的两个女儿进宫不是献给我的,而是去伺候太< br>后的。柳公权说:瓜田李下的嫌疑,怎么能跟每个人都说得清呢?

柳公权所引用 的瓜田李下,出自一首题为《君子行》的古乐府: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
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那意思就是说,当站在瓜田里面的时候,最好不要弯下身子
去提鞋子;站在李子树下的时候,最好不要伸 出手去整理头上的帽子。以此来避免偷瓜和李子
的嫌疑。

后来,人们常用瓜田李下来比喻容易使人产生嫌疑的地方。

●.好逸恶劳

东汉和帝时,有一位太医,名叫郭玉。郭玉从小就跟着老师学习把脉和针灸,他医德高
尚, 治好了很多病人。当他给那些贫贱的人治病时,治愈率很高。但是当他给那些王孙贵族
们治病的时候,却 常常发生治不好的情况。

有一次,汉和帝的一位贵人(嫔妃的称号)得了病,为了让郭 玉给诊治,汉和帝就让这位
贵人换上一般人的衣服,并且改换了地方,让郭玉去看病。

郭玉不知道这个病人就是皇帝的贵人,他详细地询问了病情之后,便按部就班地应用针
灸疗 法,一针就治好了她的病。

汉和帝非常奇怪,就问郭玉这是什么原因。

郭玉回答说:用针灸治病,位置差一点儿也不行。当我给王公贵族们治病的时候,他们
高高 在上,我心里很害怕。因此,使我在四个方面很为难:一是我不能随意进行诊治;二是怕
他们自己不注意 ,耽误治疗;三是怕他们体质不好,不能用足够剂量的药;四是怕他们好逸恶
劳。因此,他们虽然也是我 治疗过的,但是有时候就不容易痊愈。

汉和帝听了,认为郭玉说得很有道理。

后来,人们就用好逸恶劳来形容某人贪图安逸,厌恶劳动。逸,安逸;恶,讨厌,憎恨。


●.后来居上

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 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
讲求实效。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 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
东海太守调到朝廷担任主爵都尉—&mdash ;一个主管地方官吏任免的官职。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施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 办好事了。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
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 苦呢?一句话把皇帝噎
了回去。汉武帝登时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心他 会因此招
来大祸。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
眼的 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住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
黯还蹲在原地没动 窝。有一天,汲黯对汉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劈柴一样,越是后来的
越放在上面啊!(原文是:陛下 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汉武帝当然听得出这是发牢
骚。于是,他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 能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

后来人们将汲黯的比喻概括成成语后来居上,但是意义却发生了改变,用来形容后起的
可以胜过先前的。

●.囫囵吞枣

古时候,有一个医生,很喜欢给别人介绍水果的 吃法。有一次,他在介绍生梨和枣子的
功用时,说道:吃生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对人的脾脏有害处 。吃枣子则恰好相反,对
脾脏有好处,对人的牙齿却有害处。旁边有一个呆子听了之后,马上自作聪明地 说:我倒是
有一个好办法,既可以收到生梨和枣子的功效,又可以避免它们的害处。

那位医生很感兴趣,便问道:你有什么好办法呢?呆子得意地说:我吃生梨的时候,只用
牙 齿咀嚼,而不咽到肚子里去,这不是可以让生梨有益于牙齿,而避免了它对脾脏的伤害吗?
旁边有人听了 这话就问:那么枣子怎么吃才好呢?呆子不以为然地说:这还不简单吗?等我吃
枣子的时候,我就不用牙 齿咬,一口吞到肚子里就是了。这样就可以让枣子对脾脏起到好的
作用,又不至于伤害牙齿。

医生听了反问道:你吃生梨不咽,肠胃没有吸收,怎么能有益于牙齿呢?你吃枣子一个一
个 地囫囵吞下去而不咀嚼,肠胃能消化吗?又怎么能对人的脾脏有好处呢?这个呆子无话可说
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囫囵吞枣作为成语,通常用来比喻读书和学习不求消< br>化、理解,就好像把枣子整个地吞下去一样,并没有真正成为自己的学问。

●.画饼充饥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名叫卢毓的人,他是前朝东汉名臣卢植的小儿子。 卢毓为人忠厚,
学识渊博,魏文帝把他提拔为侍中。在职三年,卢毓对魏文帝曹丕提出过很多好的建议, 魏


文帝最初不太高兴,但是后来见他忠心耿耿、踏踏实实,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书。接着 ,魏
文帝要卢毓推荐一个与他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侍中的职务,卢毓推荐了郑冲。魏文帝说:郑
冲这个人你不推荐我也知道,你重新推举一个我不知道的人吧。卢毓推举了阮武和孙邕二人。
后来,魏文 帝选择孙邕担任了侍中。

有一次,魏文帝对卢毓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 就在你了。选拔人才,不
要只看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像在地上画的饼一样,是不能吃的。卢毓回答说 :靠名声不
可能得到真正有才能的人,只能发现一般的人才。我以为好的办法是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 br>们是否真有才学。现在废除了考试法,全靠名誉提升或降职,所以真伪难辨,虚实混淆。魏
文帝采 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受到了人
们的称赞。

现在,人们就用画饼充饥来比喻只凭虚名、空谈或者空想借以自我安慰,而不能解决实
际问题。

●.挥汗如雨

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晏子,能言善辩,非常机智。

有一次,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因 为他是一个小矮个儿,所以楚国的门卫想戏弄他,就
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让晏子从小门进去。晏子 看到这种情况偏偏不进去,他说:我听
说,人有人门,狗有狗洞。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今天, 我是到你们楚国来的,请
问楚国是狗国吗?如果楚国不是狗国而是人国,我就应该从大门进去。楚国的门 卫无话可说,
只好让他从大门进去。

晏子见到了楚王,楚王想戏弄他,就问: 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回答说:齐之临淄三
百闾,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意思是说,齐国的临淄有三百多条街
道,人多得张开衣袖就会使大地变成一片凉阴,挥一下额头上的汗水 就像天上下大雨一样,
一到街上就肩靠着肩、脚跟着脚,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如此,为什么 要派你来当
使者呢?晏子严肃地回答说:我们齐国派使者的原则是——按其好 坏,各有所用。
好的使者就派往好的国家,不好的使者就派往不好的国家。我是最不好的使者,就派到你 们
楚国来了。楚王听了哭笑不得,也不敢再戏弄晏子了。

后来,人们用挥汗如雨来形容天气太热,流汗很多;用比肩继踵表示人多,十分拥挤。踵,
脚后跟。

●.既往不咎

春秋时期,鲁哀公对祭祀土地神这件事情非常重 视。在国家遇到外敌侵扰而出兵打仗时,
他也把土地神的牌位带在身上。他认为土地神对所有的国家大事 都有着很强的支配作用,因
而对它十分虔诚恭敬。既然要祭祀土地神,就需要替它立一个木制的牌位,而 牌位用什么木
材比较好呢?这个问题却难倒了鲁哀公。

有一天,鲁哀公派人把 孔子的学生宰我找来,问道:做土地神主的牌位用什么木材最好


呢?宰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道: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板栗木。

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认为宰我的 答复非常荒唐,毫无根据,于是把他叫来进行了
严厉的批评教育。孔子语重心长地对宰我说:已经做了的 事,不用再解释了;已经做完的事,
也不要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要再责怪了。(原文是:&l squo;成事不说,遂事不谏,
既往不咎。’)今后你说话一定要小心谨慎,尤其是在国 君面前,更不能不懂装懂。不
然,一旦话说出口,后悔就来不及了。

后来,人们就引用既往不咎表示过去做错了的事不再加以责备。既,已经;往,过去;咎,
责备。

●.家喻户晓

古代的一本名叫《烈女传》的书中记载了这样一 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姓梁的女子,
人称梁姑,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跟她的哥哥一家人住在一起。

有一天,哥哥和嫂嫂下地干活去了,梁姑就在家独自照看着哥哥的一个儿子和她的两个< br>孩子。当她在屋外的庭院里洗衣服的时候,屋里突然着起了熊熊大火,烈火将三个小孩子堵
在屋子 里,情况十分危急。

梁姑奋不顾身地冲进屋子里,想先把哥哥的孩子救出来,但是因为 屋子里浓烟滚滚,根
本分不清哪个孩子是自己的小侄儿,所以等她把孩子抱出来一看,却发现得救的是自 己的儿
子。这时候,火势越来越猛,再进去救孩子的话她自己都有生命危险。她急得如热锅上的蚂
蚁,捶胸大哭,心里想:这怎么得了啊!要是我不能把哥哥的孩子救出来,自己的孩子却得救
了,这样 一来,家家户户不都会知道我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人了吗?那么我以后将再也没有脸
去面对我的哥哥和嫂 嫂了啊!不行,即使冲进去被烧死,我也得把自己的侄儿救出来!于是,
她冒着生命危险再一次冲进了已 成火海的茅草屋,结果孩子没有被救出来,她自己也被烧死
了。

后来人们就用 家喻户晓来表示一些人物、故事或者事件每家每户都明白,人人都知道的
意思。喻,明白;晓,知道。

茶花女遗事-庆祝教师节图片


一只黑猫从眼前经过-双11抢红包攻略


电脑系统有哪些-弱小的近义词


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广东省物业管理条例


我叫纠结伦-柴犬奇迹物语


福建湄洲岛-个人简历空表格


大小洞天景区-法律手抄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成语-冬季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