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萌到你眼炸
753次浏览
2020年12月28日 02:5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笔记本怎么设置wifi热点-心理素质

2020年12月28日发(作者:上官仪)


1、古诗词三首
【教材分析】
1.《独坐敬亭山》表现了李白在政治上遭 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
求慰籍的孤单寂寞的心情。
2.《望洞庭》,诗人以舟泊暮 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表达自己的真
实感受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羁旅的惆怅,对故乡的思 念以及对人生复杂的
感受。
3.《忆江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天江水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学习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学习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
发爱美的情趣。
【学习准备】
查找诗人资料,查找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学习时间


2课时









1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
学习内容: 学习第一首诗
学习目标: 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修改

示课题


1.你喜欢哪首古诗?谁来背给大


家听?今天,我们再学三首,这三首


诗想像奇特,你们一定会喜欢。(板


书课题:古诗三首)这节课,我们先


学第一首《独坐敬亭山》,(板书诗


题目)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


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

二、自学古诗,自
意思是什么?

悟自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


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
自读古诗
与同学交流

流。


2.检查自学。


① 指读全诗。(正

(师生评议)
音)②交流自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
己对词和句的

理解。

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

息。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


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


意才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

2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

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


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


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

种方法。)
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
练读。
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
(全诗描绘了孤
山凄凉的景象,表
达了作者孤独寂
寞的思想感情。)

体会作者感情,自
己练读这首诗。



背诵全诗。

三、有感情地朗读,
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背诵全诗






四、扩展

2.交流。(学生说)
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
上。
五、布置作业
熟背《独坐敬亭山》。

第二课时(2)
学习内容:《望洞庭》《忆江南》
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修改
3


一、导入









二、自学古诗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望
洞庭》,(板书课题,齐读)作者刘
禹 锡。要求我们和学上一首诗一样,
借助注释,利用字典,自己理解古诗
内容,并在议论中体会作 者表达的思
想感情。















三、整理汇报自学
情况



















1.范读全诗。(整体感知内容)

(检查学生的音准情况。) 2.指名学生读。

2.指导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
(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
理解词语。
(2)诗句没有注释的还可以查
字典理解。
交流读懂的字或词。
1、交流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
面无风镜未磨。”
(1)“湖光秋月两相和”







(3)小组讨论,
议一议如何理解
这首古诗。
(4)提出疑难。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

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 句诗的意思
“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
是:秋天的夜晚,
显得非常和谐。
月光如水,水映
(2)“潭面无风镜未磨”
月光,两者融合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
在一起,显得非
磨:磨拭。
常和谐。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


4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潭这句诗意:湖上
一点风也没有,
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比
湖面朦朦胧 胧,
就像一面没有磨
喻句要注意)
拭过的铜镜。
(3)指导朗读:

感觉? (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 镜未磨。(注意诗
的节奏)
2、交流“遥望洞庭山水色,白
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1)“遥望洞庭山水色”
遥望:远望。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 br>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
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2)“白银盘里一青螺”
理解:“白银盘”“青螺”















把(洞庭湖)
比作(白银盘);
指导: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 把(君山)比作
什么?
(3)指导朗读这两句诗。
(青螺)。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注意诗

学生有感情地诵
的节奏)




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

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


说。
交流

5






































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

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


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

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


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

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


别。

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


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

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
学 生谈谈对春
天、对江南的感
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
受。
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四、总结:

引发想象:(举例)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学生自由谈
观光旅游的人很多, 你们将来有机会谈听读中所想象
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到的景象。
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


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
学生自由朗读这
首词
光。



1、师谈话导入,生自由吟诵写学生自由谈体会
春的诗、词、文章。



2、揭题。



1、“忆江南”是词的题目吗?还
学生想象、交流

练习有感情地朗
是词的什么?(认识词牌)

读这首词,读中

2、“忆江南”中的“忆”是什么
想象,在脑海中
赏春谈春,趣入形成清晰的画
意思?“忆江南”是什么意思?猜猜
面。 课时


熟读成诵
作者会忆江南的什么?

6





3、示范读词,想象。
(1)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课文。
(2)借助注释,尝试理解词意。
(3)在读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6、分小 组读议:作者回忆了江南的
什么?作者早已离开江南多年,为什
么还如此思念江南?
1、(出示挂图)江南的哪些景色吸
引了你?为什么如此引人?
2、围绕“日出江花 红胜火,春来
江水绿如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
词句还原成画面。
教师可配合挂图作如下描绘:
太阳快升起来了,天边是通红通
红的朝霞,江畔是大 片大片鲜艳的红
花,红花被朝霞映照得火红火红的。
比燃烧的火焰还要红;天上的朝霞,
水中朝霞的倒影、江岸的红花、一片
火红鲜亮。而那一江春水,它的颜色
像蓝草一样表绿,整 个江水就像晶莹
碧透的翡翠„„
面对如此美丽的江南春色,作者
怎“能不忆江南”?
3、连起来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发现词与古
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介绍这首词的 写作背景,学
生再谈谈对“作者早已离开江南多
年,为什么还如此思念江南?”的理
二 、巧妙识“词”,
审题设疑。






















三、朗读感悟,
展开想象。
















7














四、适时拓展,
灵活延伸。






解?
3、学了这首词,你想给自己布
置些作业吗?
扩展资料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过来。

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五、作业:
1、
熟背三首古诗。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
用几句话写下来。
3课后找一找描写春天的诗词,读一
读,背一背。


8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独 单独 尽 没有了 比喻 角度新
闲 休闲 厌 满足 喜爱 赞美
孤独寂寞之情
忆江南
谙 熟悉 旧 从前
反问 喜爱之情


9

赛龙舟的图片-10年


陶喆好听的歌-员工离职证明范本


市场营销学什么-张家界金鞭溪


北京雾霾天气-欢乐颂插曲


心里从此永远有个你-无悔的青春


屹立造句-我要的坚强歌词


五年级作文大全-采购工作总结


乔任梁照片-子路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