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巡山小妖精
871次浏览
2020年12月28日 03:1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螃蟹不能喝什么一起吃-少年梦伴奏

2020年12月28日发(作者:戈宙琦)




目 录






一、

奇妙的光





1.1光的来源和传播
1.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3凸透镜成像
1.4光与颜色


◆ 二、各种各样的声音

2.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2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2.3声音的传播
2.4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三、离不开的电 ◆

3.1电和我们的生活
3.2手电筒的秘密
3.3串联与并联
3.4安全用电




四、 神奇的电磁铁

4.1电磁铁的性质
4.2电磁铁的磁力
4.3电磁铁的极性
4.4电磁铁的应用


1.1光的来源和传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理解光源概念,并能对不同光源进行分类。能在自主探究和老师的
引导中,得出“ 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一科学认识。
2.过程与方法
在猜想和实验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描述的方法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体会实验在进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乐于通过合作解决
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描述、猜测、动手探究,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一结
论。
难点:能根据自己的猜测假设,尝试动手探究并作出解释。
三、教学准备
视频、带有小孔的纸板、手电筒、夹子、蜡烛、纸屏、实验报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1.活动:看一看。
(多媒体播放视频,半分钟)夜晚中的城市,五光十色,灯火通明。
教师提问:大家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思考回答(美、亮)。
教师提问:大家觉得最美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灯光)。
教师提问:如果没有了光,那么会怎样?学生思考回答(什么都看不见)。
没有了光,我们的世界就会一片黑暗,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走进光的世界,进
行一次奇妙之旅。
(二)思考讨论,活动探究
1.光的来源
(1)提问:哪些物体会发光呢 ?各小组轮流发言,教师把发光的物体的名称写
在黑板上。(太阳、月亮、电灯、火、蜡烛、镜子、萤火 虫等。)
(2)提问:这些都是光源吗,例如月亮,例如镜子它们真的会发光吗?学生有
人回答不是,这是光的反射造成的。教师予以鼓励的评价,课外知识真多,真棒!
1


(3)谈话:这些能够发光的物体,我们就叫做光源。(板书)其实老师还能举出很多例子,我们看书上的图片,还有什么物体可以发光?(水母、乌贼、海胆)
2.活动:分一分
(1)谈话并提问: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光源,那么我们该如何分类?引导学生
进行分类。将结果填写在课本上。
学生填写完毕后,进行谈话。我们把太阳、星星这样的 光源叫做自然光源。
那么对于水母、乌贼、海胆、萤火虫,大家打算叫它们什么光源呢?
学生回答。(动物光源、生物光源)板书。
那么对于蜡烛、电灯这样的光源,我们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学生回答。(人造光源)
谈话:哦,是这样,因为蜡烛和电灯都是人创造出来的,而不是自然中有的,
我们人类可真厉害。板书: 人造光源。
(2)教师提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同学,用其他的方式,分一分这些光源呢?
学生简单讨论两分钟,小组代表发言。(按亮度分,按发光物体的大小分,
按发出光的颜色 分等)对于不同的分类方式,老师予以引导和表扬。
3.活动: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
(1)提问:夜晚我们打开电灯,房间被照亮,光是怎么照亮整个房间的?学生
试着写出猜测。
(2)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如何证明猜测呢?学生思考后,讨论两分钟,讨论结
束后发言, 描述实验方法。
(3)8人一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带有小孔的纸板和手电筒,按照课本中活动3的方式进行摆放。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打开手电筒,是否可以透过几个纸
板的小孔看到光?
(4)准备蜡烛、纸板、纸屏,按照课本的拓展活动在讲台上进行摆放,进行
演示实验。以 小组为单位轮流观察,每次6-8人。
(5)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并试着作出解释。
(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1.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包括猜想、现象、解释等。
2.小组讨论,学生评价:
(1)实验结果。
(2)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3)还有没有其他的探索光的传播方式的思路。
(四)总结评价
1.师生共同小结:光源、光源分类、光的传播方式、实验是验证猜测的很好的方式,合适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得到结论。
2.整理
请各小组的同学整理好课桌,准备下课。
五、板书设计
光的来源和传播
一、发光的物体
二、光源的分类
三、光是怎么传播的?




1.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与水有关的光现象,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整理有关实验信息,认
识水可以改变 光的传播方向。
2.通过模拟彩虹实验,让学生知道水珠可以分解阳光。
3.能在 教材引领下完成观察与水有关的光现象实验,清晰地描述实验过程,
尝试初步推测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把本组实验方法与其他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2.细致的观察,客观的记录。
科学知识
1.初步了解天上的彩虹是阳光射向空中的小水珠后形成的。
2.知道水能像镜子一样反光,也能像玻璃一样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教学准备
与水有关的光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美发用或杀虫用喷雾器、不透明水盆、
3


滴管、胶纸或玻璃片、手电筒、投影机、白纸、小剪刀、玻璃烧杯等。
一.教学导入
1.观察教材中的四幅插图:反射、折射、色散……
2.列 举看到过的类似的与水有关的光现象,谈谈教材中图片中的光现象和自
己列举光现象分别说明水对光可以 产生什么作用
3.质疑:在水中为什么可看到月亮?
天上的彩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放大镜也可能用水来制作吗?
……
二.活动 水放大镜
1.准备材料:滴管、水。
2.学生实验。
3.交流、评价:比一比,谁的放大镜效果更好。
4.齐读小指南车卡通人的话。
三.活动 水中的小石子
1.把小石子放在盆子中眼睛刚好看不到的位置,保持眼睛的位置不动,逐渐
往盆中加水。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3.分析: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四.活动 人造彩虹
1.过渡:天上的彩虹在我们的心中是既美丽又神秘,如果我们能用一定的方
法把彩虹造出 来,那将是多么愉快的事!
2.三棱镜可以分解阳光,那么水是否也可以?我们可以做一个水三棱镜来研
究。
3.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用水三棱镜(或水杯、水球)完成光的色散实验。
4.介绍人造彩虹的简单制造方法,再让学生去实验。
5.提问: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彩虹”现象吗?
五.阅读指南车信箱



4


1.3.凸透镜成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距、像距的概念。
2.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学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的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用控 制变量法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方案,会根据方案选
择合适的器材,初步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过程中,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
2.通过汇报凸透镜成像的不同情况的过程,体验合作交流在探究中的重要性
重点
体验探究的过程,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难点
在探究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像与物所在范围的确定
教学准备
1.教师器材:多媒体(拍摄应用凸透镜的实例的图片和实验的图片,制作数
据处理课件)等。
2.学生器材:LED灯、蜡烛,、凸透镜(
f
=10cm,
f
=8 cm)、光屏、光具座、
小魔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现生活中的 场景:挂在草叶上的露珠倒映出白菊花缩小的像、滴在文字上
的水滴把字放大和教室里的投影仪的镜头可 以放大图片。引导分析都是凸透镜,
所成的像一会变大,一会变小,那么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从而 引出探究的
课题。
(学生观察)
二、新课教学
1.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小魔筒游戏:
5

清明是几号-简历管理


豹子胆-高中作文


持之以恒造句-甜言蜜语


联村联户民情日记-灰霾


梁馨月-儿童节手抄报


风味茄子的做法-中考励志句子


革命英烈-战胜命运的孩子


王者荣耀杨戬出装-文明礼仪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