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牛和鹅》教学设计
好qq名-天使心阅读答案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牛和鹅》教学设
计
教材分析:
《牛和鹅》一课,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六单元的一篇
新课文。这个单元
的人文主题是“童年生活”,选文内容指向
童年生活中的多样情感体验,语文要素是学习批注阅读的方<
br>法,单元导语明确提出“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精读课文
有示范批注,“交流平台”总结了批
注的常用方法。如何在教
学中理解编排意图,将语文要素与解读文本结合起来找准文
本的教学价
值?如何结合学生真实的阅读感受与困难达成
语文要素的训练要求?如何让教学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br>的提升?是本课教学要思考的要点。
学情分析:
1.四年级的学生已经会一些简单的
勾画批注;学生陌生
的是“批注”这个术语和感悟式的批注方式。
2.学生批注的基本习惯还有待规范。
教学策略:
在一个真实的阅读情景中,基于
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
和学生一起建构阅读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学习
方法,在方法
运用中理解文本。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的批注示范,掌握批注的基本方法:在哪里
批注,怎么批注。
2.学习课文中的三个含生字词的重点句子,练习用多角
度、变角度的思维方法去做批注。
3.通过批注阅读,了解课文内容,受到一定启示。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整体感知,尝试“批注”。
1.读课题,明确学习要求。
(1)在你的记忆里,牛和鹅有什
么不同?在作者的记
忆里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好好读一读。
(2)出示自学提示:
通读全文,标出自然段。
勾出文中的生字词,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词语联系上
下文想一想,再和同学讨论讨论。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读了课文你有些什么感
受?
2.自学课文,相互交流。
(1)根据自学提示学习课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
作为课前预习。)
(2)相互交流,关注自学时的批注与勾画,了解学生
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板块二 走进文本,学习“批注”。
1.和你们一样,有人读了这篇文章,也
有很多感受,瞧,
他还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了,就在我们课文的边上,字写得
小小的,整整齐齐
。
2.写了些什么呢?请读一读。小结:阅读时有疑问、有
感受都可以写在文章的旁边,字要
写得小而整洁。
3.这样的阅读方法有个名字叫——批注。今天我们也要
用这样的方法来读文
章。准备好工具——笔、尺子,还有我
们的脑子。
板块三 重点品读,操练“批注”。 1.品读句一:“有的孩子还敢扳牛角,叫它跪下来,然后
骑到牛背上去。”(学习在哪儿批注,如
何批注。)
(1)把句子读通顺、读准确。
(2)思考:“扳”字,左边提手旁,右边一个
“反”,什么
意思?从“扳”的是牛角,从中你读出了什么感受?
(3)别让读书的感受溜走
了,勾出这句话,还可以标
出句中重点词,把感受写在旁边的空白处。
(4)学生交流自己的批注,分享感受。
2.品读句二:“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
嗒地跑
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
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学习多角度去感受,去批
注。)
(1)朗读这句话。
(2)当胸的衣襟在哪儿?被鹅咬住当胸的衣襟会是什
么感觉?
(3)“啪嗒啪嗒”、“吭吭”这两个象声词能去掉吗?加上
它们又给人怎样的感觉?
(4)学生批注感受并交流分享,体会从“鹅”和“我”的角
度去体会,感受是不一样的。
3.品读句三:“金奎叔是个结实的汉子,他的胳膊比我的
腿还粗。”
(学习变角度去感受,去批注。)
(1)金奎叔很结实,那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的呢?
(
2)找出相应的句子,对比读,想一想:同样一只鹅,
在“我”面前,在金奎叔面前有什么不同?变化角
度,你又有
了哪些感受?
(3)学生批注感受并交流分享,体会变化角度,感受
就丰富起来,对文章的理解也更深入了。
4.学习小结:回头看刚才读书的过程,我们一边读,一
边把有意思的句子用横线勾出,把重点
词语用圆圈标出来。
我们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还可以变化角度去感受,然
后,把我们丰富
的感受写在旁边的空白处。你已经在用批注
的方法阅读课文了,真棒!
板块四
理解感悟,掌握“批注”。
1.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再次读课文,看看,你会留下一
些什么批注呢?
2.学生自读全文,勾画批注。
3.交流分享。
4.感悟启示与道理:批注的过程
就是思考的过程,请把
自己的批注从头到尾再看看,想一想,在“怕”与“不怕”的转
换中,童
年的“我”懂了些什么?作者渐渐长大,他会对幼小
的自己说些什么呢?可以将感悟批注在文章的结尾处
,叫
做:尾批。
5.学法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把感受写在旁边叫“旁批”
,写在
结尾叫“尾批”,写在开头呢?是的,批注的方式很多,如果
你喜欢还可以在课后查找资
料,进一步认识它。希望你能继
续用批注的方法去阅读课后链接,更多地了解牛。当然,也
可以
用这样的方法去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