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井底之蛙-重阳节小报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神奇的自然景观为题材
,共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古诗三首》
《观潮》《火烧云》为精读课文,《四季童话》为略读课文.《
古诗三首》中的
三首唐诗都是以写秋景为主的.《观潮》描绘了农历八月十八日在钱塘江观潮
时
所见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火烧云》描写
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变化
,表现出大自然的瑰丽,表达了人们观看火烧云
的喜悦心情.《四季童话》以童话的形式和优美的语言描
写出春夏秋冬四季的
特点.
二.教学重点 :
本单元以初步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为
训练重点.单元导语把学生带入
了那变幻无穷的大自然的天下奇观之中,大大激发起了学生学习本单元课
文的兴趣;同时还提示学习课文时能初步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意在使学生
在欣赏这些文质兼美
的文章的同时,还要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从而达到读中
悟写的目的.《观潮》《火烧云》两课后面围绕
这一专题编排了相关的思考题,
这两课重点承担了本单元的专题训练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积累语言.本单元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适合朗读,背诵,要让
学生通过朗读,背
诵积累语言.
2、 引导学生从读中悟写,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变化中的大自然的观察能力,
和
通过观察到的景象展开丰富联想的想象能力.
3、通过语文大课堂的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
能力.
5古诗三首
一,教材分析
《望洞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这首诗选择了月夜
遥望的角度,把
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把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
妙
的比喻,独具匠心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
《菊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元稹.菊花是诗人们喜爱的
歌咏题材.有的人爱
菊是因为菊花不畏风霜,有的人爱菊是因为菊花蕊洁香远,诗人元稹则是因为
菊花开尽就再没有别的花了.诗人的立意新颖别致是咏菊诗中难得的篇章之
一.这首诗
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
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
《枫桥夜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继,张继一生,仅以此诗流传后世,但仅
此一诗,已足够使他名传千古
.这首诗写的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乘船来
到苏州城外的枫桥,泊船靠岸.通过对江边景物的描写,
表现出孤寂忧愁的情
怀.
二,教学建议
1,古诗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要
把理解感悟,体会感情,引发想象作为重点难点.可以借助注释,
插图,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从理解
诗句的意思入手,启发学生想象,了解诗
句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总体上分三大
步为:正音---
明意---悟情.具体到每一首诗的教学,可分为以下几步:读诗正音---
看注明
意---质疑问难----适时点拨--试讲大意—体会情感-----熟读成诵.
教
学时应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可借助于字典和注释自己试读试讲对不
懂的地方,可展开小组和全班的讨论
.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
展开想象,逐步理解诗中所表现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6,观潮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举世闻名的钱塘江大潮,结构
清楚,层次分
明,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
文章一开头,即以天下奇观四字统领全文.
接着围绕奇字,用三个逻
辑段介绍了观潮的过程,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奇既是文章的
主线,又是文章的中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1.教学重点:
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重
点理解好这一段.
突出重点的方法:
(1)理清作者观察和表达的顺序.懂得作者是按照极远—渐近—再近—<
/p>
更近的顺序观察和描述的.
(2)理解作者的表达途径和方法.懂得作者是从声
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
将大潮雄伟奇特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从中体会作者赞美天下奇观的思
想感情.
(3)重点理解比喻句.
引导学生分清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它们的作用,懂得
这样比的真正含义.
(4)运用电教手段——录像,创造情境,激发情感.放录像—画批—讨论—
朗读多种教学手段
优化组合.
将看,想,说,读有机结合.做到图文视听互补;听说读
思互促.
2.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作基础,对文中的一些描述如:“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等不易理解,易产生疑惑。
破难点的方法:
⑴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
(2)朗读和品味词句相结合,朗读中品味,品味后朗读.
教学中让学生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来体会语言文字的精美.如到“潮来时”
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也是课后要求背诵的部分.教学中要引导学
生认真阅读,
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先找出写潮来时的景象和声音的词语和句子,再联系上
下文
和生活实际去理解,一边读一边想象大潮由远而近的景象,感受大潮声势
之浩大,气势之宏伟,进而就能
理解为什么说它是“天下奇观”了,在理解的基
础上指导学生把自己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学生在
理解了课文后再通
过熟读达到背诵,就能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7,火烧云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节选我国著名女作家肖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
描写了夕阳西下时,出现的云霞也就是火烧云的变化,表现了大自然的瑰丽,
表达了人们看到火烧云时
的喜悦心情.
全文的思路是:火烧云上来了----
火烧云变化着(颜色,形状)----火烧云
下去了.
二,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观察清晨或傍晚天空云霞的变化,特别关注
火烧云的自然现象.
观察时,要注意云彩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教师还可以准备关于火烧云方面
的资料和教学课件.
2.理清作者思路,学习课文内容.
8※四季童话
教材分析
本篇略读
课文是用拟人的方法,以春姑娘,夏娃娃,秋姐姐,冬哥哥四可
爱的人物形象为主人公展开情节,描写出
四季的特点.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贴
近儿童,适合学生独立阅读.
课文充满童趣,语言活泼,
语句优美,适合进行朗读训练.要指导学生在理
解的基础多读,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句段,有声有
色地朗读.
这篇课文虽然内容浅显,但表现手法巧妙,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手法,
把四季
人物化,把四季中的景物形象化.教学时教师只需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反
复朗读去理解,感悟,不要过多地
给学生有关修辞方面的名词术语.
语文百花园二
“语文百花园二”包括形近字的比较,组词
语;近义词填空;“积少成多”
中有读,背古诗《浪淘沙》和有关气象谚语的采集;阅读平台中的《周记
一
则》与语文大课堂的我们都是普通话宣传员是相互配合的,结合大课堂活
动还配有一个指南针
指导学生学会如何与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