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文档word(新教材)精品资料
纷至沓来-教师节活动策划
2019-2020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文档word(新教材)精品资
料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1.《白鹭》教案
1.白鹭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鹤”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
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难点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白鹭课件共四组。
第一组:白鹭与朱鹭、苍鹭、白鹤的对比图。
第二组:白鹭的外形图及文字描述。
第三组:白鹭生活场景图三幅及文字。(觅食、栖息、低飞)
第四组:白鹭全部生活场景图及文末一段文字。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
嘴长颈长脚也长,爱穿一身白衣裳,常在水边结伙伴,
田野沟渠寻食粮。(打一动物)谜底:白鹭
(师出示图片)
2.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
起来学习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
境界。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质疑交流。
3.重点区分翘舌音“朱、澄”,平舌音“增”,指导“鹤、嫌”的书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部分(6—8)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9—11)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学生背诵有关白鹭的诗句。
二、赏读1-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巧”美。
1.直入开篇,抓住中心: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它却是一
首--“精巧的诗”。
板书: 精巧的诗
2.指名回忆诗的特点:在你们印象中,诗有哪些特点呢?(语言精炼
形象,节
奏感强,富有意境。)
3.自由朗读课文1-5自然段,体会白鹭诗一般的“精巧美”。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
诗呢?打开课本,读读1-5小节,边读边想边画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整体感知,读出学生自己的理解,感受白鹭外形的诗一般的精巧美。]
4.集体交流,引导,感悟。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白鹭的外形图和对比图。
第二小节--概括
描写: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
词体会并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感受它外形的
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
第三小节--对比描写: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有
其独特的小巧美和
寻常美。(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小巧、玲珑、柔和、平常。伴随音
乐,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第五小节--具体描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
是天工巧夺!(引导
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说出白鹭的外形,读中体会白鹭形体一切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优美。)
▲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古往今来,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
听听课文6-11自然段,也许大家能从“白鹭”这首诗中找到优美的、富有诗意
的画面!
三、赏读6-11自然段,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范读课文6-11小节。(音乐稍低)
2.指名交流捕捉到的关于白鹭生活的画面:此刻
,你仿佛看到白鹭生活的哪些画
面呢?(觅食、栖息、低飞)
3.布置学生自读自悟:哪些画
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用心读一遍,画出使你回味
无穷的词句,并写下你的感受!
4.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集体交流,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师生导读导悟。
第一幅图--
白鹭觅食(第6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觅食图”:是啊,白鹭觅食恬静安详,如诗般迷人!
(3)欣赏画面并取画名:多美的一幅画,你们能给它取个画名吗?
(4)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手法的绝妙,体会白鹭与水田的和谐搭配。
文中不说白鹭“叼鱼”,却说它“站着钓鱼”,你是怎样理解的?
(5)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指导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读出诗一般的韵味。
第二幅图--
白鹭栖息(第7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栖息图”是啊,白鹭垂钓美妙绝伦,白鹭登高栖息更是别有一
番情趣!
(3)看看图,读读画面下的文字,再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4)指名交流感受。
(5)点击画面隐藏的文字“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
真是在望哨吗?”,质疑激
趣,启发想象:你们说,在晴天的早晨,白鹭悠然登高,独处小树的绝顶,真
的
是在瞭望吗?
(6)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
(7)配乐齐读课文。的确,郭沫若
的这一疑问,真能引起我们读者无限的遐想。
多么耐人寻味的生活画面啊!用心读一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吧!
第三幅图--白鹭低飞(第8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低飞图”及第8小节的内容。
(3)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悠然和快乐。白
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
无穷的乐趣!看白鹭乘着夕阳归去,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让我们
一起来感
受一下吧!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目睹白鹭的亲身经历。
▲当我们再次聚焦白鹭生活的画面,不得不惊叹于白鹭全身流泻的、诗一般的美!
第四幅图
--白鹭全部生活场景
(1)展示白鹭生活场景组合图,配乐让学生静静地欣赏。
(2)质疑: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吗?它美中还有不足吗?
(3)指名集体交流,体会“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说出自己的内心感
受。
(4)教师描述: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
骨子里的散文诗!
(5)全景图中显示第11小节文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
诗。
(6)齐读第11小节。让我们和郭老一样,面对这可爱的小精灵,发出内心的赞
叹吧!
(7)板书:韵味无穷的诗
四、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1.赏读全文。
也许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味无穷的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
因而诞生了这篇 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感觉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
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让我们伴着音乐, 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
2.齐读。(音乐渐高)
3.指名说说欣赏了全文以后的感受。
4.教师总结: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缺少的是我们人类发现
美的眼睛。真诚地祝愿同学们人人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掘生活< br>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歌如画的美!
五、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2.阅读类似课文《白鹭》这样的美文,写下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1、白鹭
颜色的配合
精巧的诗
身段的大小
觅食 白鹭觅食图
栖息 白鹭瞭望图 韵味无穷的诗
飞行 白鹭低飞图
教学反思:
1、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学设计中舒缓优美的轻音 乐,意蕴无穷的白鹭外形及生活的画面展示,为本堂
课的学习创设了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使学 生在和谐悦耳的音乐声中,
直观地欣赏白鹭的生活画面,感受白鹭无穷的韵味,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 然
的热爱之情。
2、以读为主,以读为本,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 引导学生个别入情朗读,集体入境诵读,努力达到诗意化的最高读书境界。在读
中积淀课文诗一般的
文学语言,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3、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2.《落花生》教案
2.落花生
教学目标:
1.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
等8
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理解父亲借花生告诉
“我们”要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
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字词的理解,了解花
生的特点和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弄清课文的主次。
2.难点是想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
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人
的写法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常识的资料。
2.教师准备落花生和其他果实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和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
示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
结果不开花。”谁能猜出这是什么
?(板书课题。)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花生的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
2
.导入新课。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
本文的作者有一个笔名叫“落
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
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的童年时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疏通字词。
(1)要特别注意
①正音:“榨”是翘舌音,读zhà,不读zà;“空地”的“空”读第四声;“吩
咐”的“咐
”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②写字:“慕”的中部是不要多写一横,不要写成“目”,下部
不要少写一点,
不要写成“小”;“亭”下面是“丁”,注意不要写成“子”;“吩咐”都是“口”字旁;“亩”和“播”都有一个“田”字。
排火车读生字:亩(mǔ)播(bō)浇(jiāo)吩咐(fēn
fu)亭(tíng)榨
(zhà)慕(mù)矮(ǎi)
(2)新词理解。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2.自由读课文。(
提出要求: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
子注意停顿。
)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内容?(课文以“落
花生”为题,写了一家人种花生、
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的事。)
(1)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写种花生、收花生。)
(2)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准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事情发展顺序):
a.课文先写(种花生、收花生),再写(吃花生),最后写(议花生)。
b.概括每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准备。
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花生产生
了敬佩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复习旧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花生的特别。这一课我们要继续学习
这篇课文,感受花生的特点
及爸爸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哪一部分是详写?哪一部分是略写?(议花生是详写。)
思考:收获花生后,全家人的心情怎样?(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
生的意外、欣喜。)
2.讨论:花生的特点是什么?
(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答:花生味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
的好处。)
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位置埋在地里 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矮矮的 鲜红嫩绿
有无果实挖起来才知道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②出示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子、石榴、
苹果,一
个读花生。
③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④再
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
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
为人类奉献。)
(1)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两句话意思不一样,
“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
外表的体面,更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
对别人有用的人。)
(2)出示父亲的话,启发思考:父亲借落花
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个什么样的
人?引导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齐读父亲的话,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回顾课文,开展活动
1.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小练笔:生活中有很多平凡
的人,他们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地作着
贡献,用一段话写写你身边这样的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课前设置预习方案,
让学生搜集有关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常识的资
料,了解花生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
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教学时,让学生
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唤起学生的情感投入,以激发兴趣,让学生保持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感悟道理的目的。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3.《桂花雨》教案
3.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10个字,会写“桂花、木
兰花”等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4.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桂花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花?——桂花
(师板书:桂花)
2.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叫——桂花雨 (师板书:雨 齐读课题)
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桂花雨指好多桂
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
二、自由读文,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着重强调要读准前后鼻音:“兰”、“浸”、“缠”为前鼻韵母,而“饼”是后
鼻韵母。
3.指名逐段读课文。
4.疏通课文脉络。
三、初读课文,初闻花香
1.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桂花的喜爱,是因为桂花
很美吗?请大家找出课文
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想想作者喜爱桂花的原因。(课件出示描写桂花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
桂花香里的。
(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这些句子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出桂花的香气呢?(“浸”)
3.“浸”本是指泡在液体里,在课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
点拨:理解词、句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4.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浸泡时间有多长呢?
(“邻居”“整个村子”“全年”)
5.从这几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
联系上下文理解: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
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
香里的。”“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
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
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
理解:桂花盛开时,花香弥漫四方。不开花时,人们可以把以前晒干的桂花
拿出来,做各式
食品,如文中所说的桂花茶、桂花糕,除此之外,还有桂花酒、
桂花元宵,等等。因为有了桂花食品,人
们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桂花香甜的气息。
也就是说,村里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
四、品读文段,再闻花香
1.对作者而言,她的童年又是如何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
(1)结合课文内容,我们来看看。
(摇桂花、品花茶、吃糕饼、送桂花。)
(2)再看看插图,结合我们童年的生活经历来想象一下,作者可能还会在
桂花树下做些什么?
(在桂花树下读书、玩游戏、喂小鸡,清晨迎着花香去上学,晚上坐在门前
数星
星、听长辈讲故事……)
2.小结
由此可见,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
。人的一生中,童
年快乐的时光是最难忘的,难怪每见到桂花,每提起桂花,作者就会想起故乡童
年时代对桂花的记忆,这份记忆是香香的、甜甜的。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温故知新
二、创设情境,感受摇花乐
⒈体验摇花乐 (1)师:年少的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望着星星点点的桂花,闻着迷人
的花香,她是多么想快点
摇桂花啊!默读第五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那些句子,
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当时的迫不及待。
(2)课件出示: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
怎么还不摇桂
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
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
呀!”
(3)情境对话,我总是缠着母亲问: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想想我会
在什么时候缠着母亲问呢?(早晨睁开眼睛,吃饭的时候,睡觉前
,放学一回家)
体会迫不及待的心情
(4)带着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情齐读这段话
出示课件: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
还不摇桂花呢?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
的雨呀!”
2.师生对话体验情感:
师:请同
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纷纷扬扬的桂花轻轻地落在了你的头发上,
落在了你的脸颊上,落在你的眼睛上,
你的脖子里,你的手心里,你的全身都是
金黄的、散发着迷人的清香的桂花,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p>
教学预设:(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多幸福啊!)
(桂花
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多舒服啊!多快乐啊!)
师:此时此刻,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
课件出示:我()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快乐、激动,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陶醉)
3.快乐齐读“这下,我可乐了
,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
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
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多么美丽、温馨的画面,难怪多年以后作者还总是想起这阵阵桂花雨,想起<
br>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板书:摇花乐)
三、品读句子,感悟思乡情
1.师:“桂
花雨”,是迷人的雨,是快乐的雨;如今,桂花雨,是回忆之雨,
更是思乡之雨!难怪母亲会说——(课
件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
乡院子里的桂花。”
2.师:同学们,请想一想,母亲会怎样说这句话?(压低声音,放慢速度来
说。)
3.师:试着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母亲,在说
这句话的时候,除了桂花,
母亲还会想起故乡的什么呢?(板书:思桂花)
预设:生:想起家乡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
生:想起家乡的田野。
生:想起家乡的老宅子。
生:想起家乡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
生: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茶。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糕。
4.出示“这里的环境再好,也比不上( )。”
“这里的邻居再热情,也比不上(家乡的左邻右舍好呀!”)
5.师:同学们,能自己模仿这个句式说几句话吗?
生交流。
6.师:同学们,虽
然母亲嘴上说的是桂花,其实心里想的是家乡,从中我们
可以感受到母亲怎样的情感呀?
(板书:思乡情)
7.总结:
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
如家乡桂。乡
情难忘,童年难忘,千般情,万般情,化成了一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地萦绕在
作
者的心中,也飘落在我们的心间。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
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
花雨。(板书:片片桂花雨,浓浓故乡情)
四、拓展阅读,加深感悟(课件出示琦君背景资料)
1.师:琦君为什么对故乡有这么深的感情呢?听了老师介绍她的生平以后,
你就会明白了。
2.师:琦君: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11岁来到杭州,32岁移居台湾,60
岁移居美国
,84岁回故乡探亲,86岁定居台湾。
3.师:就是这样一位背井离乡的老人,一生都在用笔写童年
,写母亲,写故
乡。咱们来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
(1)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
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常
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
,我宁愿搁
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选自琦君的《<烟愁>后记》 (2)恋乡的人,终于忍不住喊出:“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家乡味,我们
哪一天能再尝呢?”—
—选自琦君的《家乡味》
五、拓展延伸,抒写童年。
1.学习本文写法,写一写自己的童年
。(你的童年又是什么味道的呢?请以
“儿时的味道”为主题,写写你的童年记忆吧。)
2.
荐读琦君的作品:《一对金手镯》和《下雨天真好》,让学生在浓浓的书香
中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板书设计: 爱桂花
桂花雨
摇花乐 片片桂花雨
浓浓思乡情
思桂花
教学反思:
《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笔
调,写下对亲人的
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首开篇明旨,写小时候我喜
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童年的摇花乐,文章后半部分,写母亲爱家乡的桂花。
上课时,我们要把教学
重点放在:
1.谈话营造阅读期待,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在具体教学中,抓住一个“浸”
字,扣住花香,感受桂花香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2.享受摇花乐,体悟母亲
的思乡情怀。借助朗读,把文字化成一幅幅画面,
从画面中点出这是思乡之雨、回忆之雨。这样的处理,
主要是抓住了桂花的香、
摇花的乐,花雨的美,牵出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有留恋,让作者魂牵梦萦。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4.《珍珠鸟》教案
4* 珍珠鸟
教学目标
1.认识“蔓、幽”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4.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
美好的境界”的含义,体会作者与珍
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在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
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领悟人与
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教学准备
准备珍珠鸟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有没有养过什么小动物呢?一开始,
大家是
如何与它成为朋友的?与小动物交朋友的感觉怎么样?
2.探求新知:(课件出示珍珠
鸟的相关图片)今天老师就和大家
一起来熟悉一种鸟,它就是:珍珠鸟(板书课题:4.
珍珠鸟)让我们
一起来看看,作者是如何与这可爱的小家伙成为朋友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朗
读完毕,师正音)
2.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说说通过阅读课文,
你知道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
容?由于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
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到
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珍珠鸟长什么样子?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
后背有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肥,
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珍
珠鸟的习性: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
br>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白天活动,夜晚休息)
三、再读课文,全面理解
1.找出文中写珍珠鸟活动的语句,与同桌一起读一读并交流,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全班讨论交流,指名几位学生
作讨论总结)(珍珠鸟活动的语
句:①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
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
叶中伸出来。②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
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
,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
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
画框
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就立即飞回笼里去。③渐
渐它胆
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
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
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
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
纸
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
的响声。④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
,嗒嗒地啄着我颤动的笔尖。
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⑤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
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
,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⑥有一天,
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
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
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
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
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板书)(怕人——亲近)
2.文中的珍珠鸟是一只怎样的鸟?作者是如何写出它的可爱的?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学生自由回答。
(相关语句:①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
的毛,只是
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
的球儿。——可
爱
②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
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
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
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
了。——
活泼
③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
不去
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
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
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
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
发出嚓嚓
的响声。——淘气
④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地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
抚
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⑤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
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
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
着
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
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
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亲近人)
3.思考: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关爱、宽容、尊重动物等)
四、深入探究,延伸拓展
1.是啊,正因为作者是一位懂得关爱、宽容、尊重小动物的人,
所以作者与小珍珠鸟的距离才
能慢慢(缩小),最后,小珍珠鸟不仅
不怕接近作者,甚至还在作者的肩头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到这里,
作
者感慨无限,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齐读:信赖,往往
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探究:作者说的仅仅是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
(不仅是人与鸟,还有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
3.拓展:原来信赖有如此美好的内涵
,那么,就让我们来学习作
者,写一写对“信赖”一词的赞美与认识。
(出示例句:信赖是一座桥梁,让人与动物心灵相通,真情相融。)
4.最后,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与小珍
珠鸟之间的真挚感情。
五、小结
课文通过作者记录的与小珍珠鸟之间的故事,给我们展现了一
幅人与动物和
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正因有了信赖,才会创造出如此美
好的境界。同样,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也因互
相信赖、理解、宽
容,和睦相处,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美好与和谐。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亲身经历,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写一篇关于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彼此信赖的小作文。
教学板书
初到家中 小心翼翼 怕人
在笼子四周飞
信赖,
珍珠鸟 熟悉过程 在屋里飞 亲近人 往往创造出
落在桌上 美好的境界
落在肩头
教学反思
1.通过查找课文相关语句,引导学生一步一
步理解、体会珍珠鸟的可
爱及作者的情感;
2.通过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和宽容,进一步
理解“信赖,往往创
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内涵,使学生懂得不论是人与动物,人与
自然,
还是人与人之间,必须互相信赖、理解、宽容,才能和睦相处,
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4.1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案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案
课题
制定班级公约
课型
口语交际
授课
时间
1课时
1.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
环境,建设
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教学
目标
2.
引导学生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
3.
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的
班集体意识。
教学
重点
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
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的班
教学
集体意识。
难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设计意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
【设计意图:
设置这一
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明
是班级的小主人。为了把我们班建设成一个学习环境良好、导入
大家团结友爱的温馨的大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制定一
白班级公约的重要性,
(
)分
同时提高学生主人翁
个班级公约,让大家一起遵守,让我们班呈现出崭新的面
钟<
br>
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
貌。
(板书:制定班级公约)
兴趣。】
二、合作探究。(出示课件3)
同学们,我们分小组活动制定班级公约。(板书设计:
针对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全班讨
论班级想要达到
的目标。
1.班级公约要根据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2.制定的公约要切实可行,不能好高骛远。
【设计意图:设置合作
3.每个同学先在纸条上写出两三条自己认为比较重要
探究这个环节,既可以
的公约内
容,然后再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制定一份,进行
明确班级公约的具体
全班交流。
4.选择最合适的班级公约,大家共同遵守。
(出示课件4)
要求,又
能激发学生自
主探究的欲望,提升学
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
高参与度。】
新课
三、小组汇报,形成公约。(出示课件4)
教学
现在,每个小组把自己制定的公约向大家展示,注意
【设计意图:设置这一
(
)
分钟
发言要控制时间,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出来。大家
环节,是让
学生养成认
做好笔记,把自己认为好的内容记下来。最后大家讨论,
真倾听的习惯,同时培既总结大家的共同意见,也说明不同意见。
四、大家总结,形成公约。
现在,我们班的公约已经形成,希望大家共同遵守,
养学生认真做笔记的
习惯。】
让我们班成为一个学习环境良好、大家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现在老师把班级公约公布如下:
(板书设计:学习方面):(出示课件6)
1. 按时上学,不迟到。
2.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回答问题声音响亮。
3.课间休息做有益的游戏,不追逐,不打闹。
4. 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纪律方面):(出示课件7)
5. 放学按时回家,少看电视,不玩无益的电脑游戏。
6.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持教室和包干区的整
洁。
7.爱护公物,损坏公物要照价赔偿。
8.保持教室安静。自习课或老师不在的时候,要保持
教室
安静,讨论问题要小点声,不能打扰到别人。
(板书设计:卫生方面):(出示课件8)
9.值日生每天早晨和中午打扫卫生,保持教室清洁干净。
10.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课堂小结
师:我们齐心协力制定了班级公约,希望同学们
及拓展延
伸(
)
认真遵守,把我们班变成一个文明、干净、学习氛围浓厚
分钟
的班级。
【板书设计】
板书
内容
学习方面
制定班级公约 纪律方面
卫生方面
总结: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1.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发挥学生合作意识和自主
学习的精神,通过同学们
自己制定班级公约,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积极思考,认真做笔记,勇于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能力得到
提升。
3.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同学做的笔记太慢,跟不上全班节奏,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多
关注学困生,让他们的能力也有较大幅度地提升。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4.2习作:我的心爱之物创新教案
我的心爱之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明确写作对象。
2.掌握描述物品的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3.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教学重点:
学会审题,掌握通过外形、颜色、功能等方面介绍物品的方法,并能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
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把它呈现给大
家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要想把自己的心爱之物介绍给大家,就得掌握一些描述的方法。现
在,老师
先给大家做一些提示:
1.它的样子:形状、颜色、数量、光泽、质地
如
玩具熊:它是棕色的,胖胖的,两只眼睛圆圆的,好像会说话的样子。它
坐在沙发的角落里,静静地注视
着我们,那样子可爱极了。
2.它的特点:
特点就是这件事物不同于其他的地方,每种物品
都有自己明显的特点,比如
外形、用途等,所以,如果要想让自己的物品与众不同,就一定要抓住它的特
点。
3.你和它之间有意义或有趣的事情:
你和心爱之物发生过什么难忘的事?比如,你的
小闹钟,有一次,你赖床的
时候,它硬是把你叫起来,所以,你上课就没有迟到。从此以后,你就再也不
赖
床了。
4.你对它的感情:
选择这件物品,一定是你“心爱”的,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把这种感情写进
去。
三、小游戏
一个人说一件物品,另外一个人猜。
四、写作提纲:
第一步:起一个好听的题目。
第二步:点出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
第三步:描写心爱之物的外形、特点等。
第四步:写出你和它之间的趣事或有意义的事。
第五步:结尾,点题。
五、范文
我的心爱之物——字典
我有一个心爱之
物,那就是字典!这本字典是我姐姐送给我的。它已经伴随
我4年了,我一直把它保护得很好,每天都会
去关照它一下!
我的字典外观可漂亮了!字典的封面大部分是红色;左右两侧有绿、黄、蓝
三
种颜色组成的,上面还印着四个白色的大字:“新华字典”。这本字典长13厘
米;宽约9厘米;厚3厘
米。字典的价钱约12元,可它的价值远远高于它的价
钱。
这本字典虽然这么小,可是它的作用可大了!
有的时候,我遇到的字只知道拼音,可不知道它
的写法,我就用音序查字法
从字典里寻出它的芳踪;有时候看到不会读的字,我就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
找
到它的倩影。不仅如此,我还能在字典里查出数学的、历史的、地理的……等等
很多方面的知
识。啊,别看字典这么小,它的肚子里藏了这么多东西,真是让人
既惊讶,又佩服!
字典那样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我的老师不就像它一样吗?看,老师就像一
座知识的宝库,让我们随意获取;老师
就像甘甜的清泉,滋润着我们。我喜爱字
典,更喜爱我的老师。
这就是我的好伙伴——字典,它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希望这本字典能永远陪
伴我!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4.3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
1
文园地
授课
1课时
时间
1.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教学
2.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写句子。
目标
3.积累古诗词。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教学
1.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重点
2.积累古诗词。
教学
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写句子。
难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导
一、情境导入
入,激发学生学习兴
设计意图
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了语文园地
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
导入
( )分
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一,去汲取里面的营养
识。】
钟
吧。(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
环节,能帮助学生梳理
同学们
,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学过的课文内容,对本
家交流一下吧?(出示课件2)
(板书设计:完成填空)。
单元的内容有个整体
的认识。】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________的,文章或蕴含着
新课
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就像________(作
教学
者)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许多童年的快乐的回忆,还寄
( )
分钟
托了她浓浓的___________之情,让人深受感动;《落花生》
中,用花生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来说明做人的
道理;《白鹭》一文让人在体会白鹭美的同时,明白了美就
蕴含在____________的事物中,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
《珍珠鸟》则体现出___________的快乐与美好。
(事物 琦君
思乡 朴实无华 用处很多
平常 信任)
2.词句段运用(出示课件3)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
(1)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过朗读句子,发现句子
什么相似之处。
a.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中使用的类似的写作
方法,有利于学生加深
b.思考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发现它们写法上的相似之处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同
的。
c.运用这种写法,你也写一段话吧。
时还能理解这种写作
方法。】
生总结句子的写法(出示课件4)
师:同学们说得对,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
法,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对比,体现出花生的
朴实无华;把白鹭和“白鹤、苍鹭”对比,体现出白鹭的
“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
对比描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写法,这种写法能突出事
物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法,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
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
(板书设计:对比的写作手法)
初步了解多义词——
(2)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根据要求用“温
同一个词在不同
语境
中会有不同的意思,有
和”写句子。(出示课件5)
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词
语的能力。】
a.读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
并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
b.理解“温和”的不同含义,并造句。
c.把你知道的不同语境中有时意思不同的词语写出一
个。
师: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开辟:在第一句中是“开垦荒地”的意思,指
“我们”
一家人把荒着的土地开垦出来中花生;在第二句中的意思
为“创立、创设”,指人工智
能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发生
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姿态:在第一句中的意思是“物体呈现的样
子”,指梅
树枝条特殊的样子;在第二句中是“风格,气度”,指人们
所呈现出来的精神。
温和 (形容气候)这里常年气候温和,很少有恶劣天气。
(形容性格)他性格温和,对人很好。
例:精神一词,有时指“活跃,有生气”。例句:这孩子真
精神。
精神一词还有“宗旨、主要的意义”的意思。例句:
我们要领会文件的精神。
p>
师总结:通过练习,我们发现,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
句子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因此,
我们在理解词语意思的时
候,要联系上下文,这样理解起来会更准确。
(板书设计: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
3.日积月累。(出示课件7)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
隐与杜牧即“
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有《李
太白集》传世。诗作多为醉时写的,代表作有
《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
》《早
发白帝城》等。
(3)写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
浩然,两人
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
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
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
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
江边
。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板书设计: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出示
课件9)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烟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
州。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
荡荡的
长江向天边流去。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游历期间的作品,写
出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
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
的壮丽美好。
(5)学生读读背背
(6)测试学生背诵情况,并设情境练习。
(出示课件10)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一种写作方法,明白
及拓展延
伸(
)
了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还学习了一首古诗,
分钟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完成填空
语文园地一 对比的写作手法
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
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出示课件11)
板书
内容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
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
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
“词句段”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
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由于学生对这首诗很陌生,所以,我通过朗读、讲解,
让他们身临其
境地去体会,去感悟,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古诗的意思,背诵起
来也就容易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在讲授“对比”的写法时,讲得不够详细,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
能力
,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牢固地掌握这种写法。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讲讲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答案:
老朋友在
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孤帆的影子远去,
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
向天边流去。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备课素材
古诗相关资料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
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
之语,玄宗谓:“卿自不
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
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
诗人王维合称
为“王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表现
的是一种充满诗意
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
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
人李白
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
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
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
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
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
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
br>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
目,送别却令人伤
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
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
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
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
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
现出来了。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习作范文:我心爱的铜钱草
我心爱的铜钱草
我
有一盆心爱的铜钱草,它的名字虽然俗气了些,可是样子却清秀可爱。看
起来文弱,生命力却极其顽强,
让我十分震撼。
我不擅长养花,很多花都被我养死了,可是这盆铜钱草却一直展现出强大的
生
命力,它不挑剔,只要有水就能活。
那次铜钱草差点儿死掉。暑假里,我们一家人出去旅游,我心想着
赶快看到
大海,临走时竟然忘了给阳台上的铜钱草浇水。等我回来一看,呀,铜钱草都蔫
了,它
的叶柄像线头儿一样,软软地摊在花盆上,叶子也快没有水分了,无精打
采的,像一块块破布。我心想,
这下可完了!我怀着侥幸的心理给它浇足了水,
心想死马当活马医吧。没想到奇迹竟然发生了,只一上午
的工夫,铜钱草就恢复
了生机。看到在风中摇晃的一把把绿色的小伞,我别提多开心了!
铜钱
草的顽强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后来又有一次,我去了亲戚家一趟,粗
心的爸爸把我的嘱咐抛到了九霄云
外,可怜的铜钱草将近半个月没有喝水。我回
到家时,它们已经全都死掉了。这次是真的死掉了,它们的
叶子和叶柄都干枯了,
用手一捻就成了碎末,完全没有了生命的迹象。
我完全绝望了。也许是因为习惯了,我还是给它
浇了水。没想到奇迹竟然再次发生!几天后,
当我想换种仙人掌的时候,竟意外
地发现,铜钱草裸露出来的根上长出了小小的芽苞!它们虽是那么小,
却充满了
生命的活力。我天天浇水,没有几天,花盆里又绿油油的了。
这可爱的铜钱草,这顽强的铜钱草,怎能让我不喜爱?
小作者抓住铜钱草生命力强
的特点介绍了人和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字里行间
流露出对铜钱草的喜爱。文章层次清晰,用两个具体事例
详写铜钱草生命力顽强
的特点,最后点明主题,抒发情感。全文行文流畅,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语言<
br>生动,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习作范文:我的心爱之物——字典
我的心爱之物——字典
我有一个心爱之物,那就是字典!这本字典是我姐姐送给我的。它已经
伴随
我4年了,我一直把它保护得很好,每天都会去关照它一下!
我的字典外观可漂亮了!字
典的封面大部分是红色;左右两侧有绿、黄、蓝
三种颜色组成的,上面还印着四个白色的大字:“新华字
典”。这本字典长13厘
米;宽约9厘米;厚3厘米。字典的价钱约12元,可它的价值远远高于它的价
钱。
这本字典虽然这么小,可是它的作用可大了!
有的时候,我遇到的字只知道拼
音,可不知道它的写法,我就用音序查字法
从字典里寻出它的芳踪;有时候看到不会读的字,我就用部首
查字法在字典中找
到它的倩影。不仅如此,我还能在字典里查出数学的、历史的、地理的……等等
很多方面的知识。啊,别看字典这么小,它的肚子里藏了这么多东西,真是让人
既惊讶,又佩服! <
br>字典那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我的老师不就像它一样吗?看,老师就像一
座知识的宝库,让我们
随意获取;老师就像甘甜的清泉,滋润着我们。我喜爱字
典,更喜爱我的老师。
这就是我的好伙伴——字典,它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希望这本字典能永远陪
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