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
消防知识问答-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
观 察 物 体
一、教学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67观察物体。
二、教学准备:小猪储蓄罐、学生作业纸、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让学生
学会观察物体,是以后教学几何中的“三视图”的基础。本课只是让
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初步了解从不
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
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为以后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
几何图形
作准备。将教材提供的恐龙换成小猪储蓄罐更有利于学生观察,更能激发学
生的观察兴
趣。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观察物体都有经历,但思维处于无序的、
无意识的状态,没有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
,所以教学本课时,重点是让学生
从生活经验层面上提升到数学思考层面上,挖掘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
间想
像力的因素。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中充分体验,
在体验中充分想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的教学目
标确定为:
(一)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
状。
(三)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页脚
.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一、引入
师出示灯炮图片(课件),分三次
让他们猜一猜,这是什么?
学生猜。
小结:在
生活中,要想了解一个物
体的全貌,我们要学会仔细、全面的观
察物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
察物
体。揭题。
(二)展开
1、 具体实物的观察
(1)观察、体验
每小组提供一只小猪储蓄罐,仔细
观察后,说说你看到了这只小猪
的哪一
面?是什么样子?
每位同学把看到的小猪的样子画
下来。
先通过具体实物的观察,体验观
通过创设猜一猜的教学情境,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完整到完整
分三次出示灯炮图片,让学生充分感
知全面观察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画从正面、察结果的不相同,然后通过观察储蓄
右侧
面、左侧面、背面的小猪图片,画
完后组交流欣赏,看看不同角度的小猪
的形状。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罐的盒子,适当的渗透了对简单几何
形体的观察。
页脚
.
讨论片刻后交流得出:观察物体时
所处得位置不同,也就是观察得角度不
同,那么观察到的物
体的形状是不同
的。.
进一步体验:每组学生围绕小猪一
周,在正面、后面、侧面等
各个位置停
一下,体验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是不同
的。
(2)观察、想象
结合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
①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空间想像力。
会是什么样子?把你的想象画出
来看一看。
②验证:然后拿起储蓄罐从下往上
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
看谁的想象最接近。
小结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③练习
2、简单几何形体的观察
教师要求同学们把小猪放回盒子,
然后观
察储蓄罐的盒子,并思考:这个
盒子是什么立体图形?有几个面?最
多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
有几种看
法?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
几种看法?怎样看到两个面?
这些问题实际
上包含了长方体
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征,但这些知识
都在学生的观察中渗透,在体验中感
知,为学习长方体的特征打下了良好
的辅垫。
页脚
.
(三)想象:下图是一个从上往下看的
物体的形状,根据你的经验,你能想象<
br>它是什么物体吗?
将数学模型和生活经验相联系,
再一次培养学生的
空间想像力,也让
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教学片断实录
(一)创设情境,感知全面观察的必要性。
师出示第一图片(课件),如下图:问:猜一猜,这是什么?学生猜各种物
体。
接着出示第二:学生有的说是灯炮,有的说其它。
再出示第三图片,师问:现在你能说出这是什么吗?
学生异中同声说:灯炮。
页脚
.
师:为什么刚才猜不出来,现在能说得出来呢?
生:刚才我们只看到一部分,所以猜不出来,现在我们看到了全部,就
知道是什么物体了。 <
br>小结:在生活中,要想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我们要学会仔细、全面的
观察物体,这节课我们就来
学习观察物体。揭题。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猜一猜的游戏情境,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二)观察实践,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1、
具体实物的观察
(1)观察、体验
师:每小组一只小猪储蓄罐,仔细观察后,说说你看到了这只小猪的哪
一面?是什么样子?
学生1: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前面,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两条腿和一嘴
巴。
学生2: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后面,有两条腿、一条尾巴和两只耳朵。
学生3: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左面,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嘴、一条尾
巴和两条腿。
学生4: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右面,也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嘴、一条
尾巴和两条腿。
师:现在请每位同学把你们看到的小猪的样子画下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画从正面、右侧
面、左侧面、背面的小猪图片,
画完后组交流欣赏,看看不同角度的小猪的形状。有以下几种情况:
页脚
.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画得也很好。现在请你们根
据这几幅图画商量一下,可以
提出什么问题。讨论片刻后交流。
生1:为什么同一只小猪画出的形状会不一样呢?
生2:因为我们观察得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
师:对,我们观察物体时所处得
位置不同,也就是观察得角度不同,那
么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进一步体验:每组
学生围绕小猪一周,在正面、后面、侧面等各个位置
停一下,体验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学生在活动中思维活跃,情感积极。】
(2)观察、想象
①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把你的想象画出来
看一看。
(学生想了片刻之后,开始动手画形。其中有少数学生的想象是正确的。)
②验证:然后拿起储蓄罐从下往上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看
谁的想象最接近。
【那几个想象正确的学生非常兴奋,为自己的成功感到由衷的快乐。这
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体验。】
学法指导:在观察之前,我们可以先想象一下,它会是什么样子呢?然
后再实际观察
,验证自己的想象。这样做,会让我们的眼睛变得越来越厉害。
③练习:
a.、课本67页: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b、每课一练49页第1题:下面6个杯子的形状,分别是哪6个小朋友
页脚
.
看到的,知道吗?
C、观察两幢房子。
【通过练习,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
br>体的形状。这些练习,需要学生在头脑中进行“虚拟移位”,
即假设自己在物
体的哪一方,会看到哪个图形,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2、简单几何形体的观察
师:请同学们把小猪放回盒子,然后观察储蓄罐的盒子,你发现这个
盒
子是什么立体图形?生:是长方体。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
生:六个面。 师: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最少能看到几个面?
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怎样看
到两个面?学生观察活动,交流汇报:
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可以站在尖角的地方。从8个尖角可以看到三
个面。
生:最少能看到一个面,可以正对着一个面。有6个位置可以看到一个
面。
生:隔着一条边,就可以看到两个面。有12个位置可以看到两个面。
【这样观察,渗透了
长方体的8个顶点、12条棱的特点。为教学长方体
的特征进行初步的感知。】
(三)想象:下图是一个从上往下看的物体的形状,根据你的经验,你能想
象它是什么物体吗?
页脚
.
学生思考片刻后,举出:井沿、洗衣机、饮水机等等。
【师在学生联想的基础上
,课件出示其他物体,如砚台、各种产品、月
饼、装有袋子的VCD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六、教学反思
在观察中体验
在体验中想象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
要基础,对于帮助
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课教学
容
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
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
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
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
的形状也是不
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
象。基
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充分体验,在体
验中适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
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
数学活动。敏信教授也说过:情境的设置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而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本课教
学开始,我创设了猜一猜的
游戏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当第一图片出示时,学生有的猜是白球,有的猜是月亮
,有的猜是饭勺子,
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我接着出示第二图片,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观察信息,
这时,有部分学生猜测可能是灯炮,有一半学生还拿不准。当我出示第三图
片时,全班学生异口同声说这
是灯炮。在这个图片展示过程中,学生不仅强
烈地感受到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而且整个情境的创设遵
循”短、平、快”
页脚
.
的引入原则,精炼,用时少,效果好,导向明确。
二、观察体验,让学生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容,决定了本课的教学方式
,应以活动为主,让学
生在观察活动中不断体验,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不断丰富表象,增强感性认
识。因此,教学时,我选择学生喜欢的储蓄罐作为观察对象,以小组合作的
形式进行观察,并在组交流
,思考讨论:为什么同一只小猪看到的形状会不
一样呢?在他们的亲身经历中不难达成共识。为了深化体
验,我又让学生进
行换位观察,围绕储蓄罐一周,观察正面、后面、侧面等不同形状,使学生
进
一步认识到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观察,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
完整表象。为了提升本课数学容
的思维层次,我适当地拓展了教学容,让学
生继续观察装储蓄罐的长方体盒子,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多能
看到几个面?
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怎么看到
两个面
?这些问题实际上包含了长方体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征,比如,12条
棱,8个顶点等知识点,但这些知
识都在学生的观察中渗透,在体验中感知,
为学习长方体的特征打下了良好的辅垫。
三、借助观察,让学生在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
如前所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培养学生空
间想象力的好素材。为
了发展学生的窨观念,本课教学安排两处让学生展开想象,一是让学生从正
面、后面、侧面观察储蓄罐之后,我就让学生进行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
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把
你的想象画出来看一看,然后拿起储蓄罐实际观
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二是在对简单形体的
观察后,我出示一
个外方圆的组合图形,让学生根据已有有生活经验,联想它是什么物体从上
往
下看到的形状,沟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主动,不但获
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充分感
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下课了,学生还沉浸在浮想
联翩
之中。
页脚
.
执教:小燕
设计:小燕 指导:叶兴福
乐清市翁垟镇三小
小燕
联系:
邮政编码:325606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