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测量》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萌到你眼炸
988次浏览
2020年12月28日 08:5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冰雪节活动-良心发现

2020年12月28日发(作者:卜学亮)


------------------------------------------- --------------------最新资料推荐------------------------ ------------------------------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测量》第一单元教材
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测量》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
单元 《测量》 一、 单元的 地位和作用。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 和米 及质量单位克 和千克 已经有了初
步的认识。
在这一单元中, 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 及质量单
位吨, 通过学习, 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
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 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 也为提
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 条件。
二、 教材内容简析 1、 内容结构:
本单元的内容有:
毫米、 分米的认识、 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单元内容结构如下:
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 认识长度
单位毫米、 分米和千米,建立 1 毫米、 1 分米和 1 千米的长度观
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 建立 1吨的质量观念。
(2) 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 质量单位间的关系, 会



1 11


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 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 会选择不同的方
式进行测量。
(4) 在实际操作中, 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提高操作
技能, 发展实践能力。
3、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 1 毫米、 1 分米和 1 千米的长度和 1 吨实际质量;会用
毫米、 分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
对 1 千米的长度和 1 吨的质量形成正确表象,能恰当的选择单
位和估计物体的长度和质量 4、 课时安排:
7 课时 第一课时:
第 2、 3 页的例 1 及做一做, 练习一的第 1、 2、 3、(前2
小题)、 7 题。
第二课时:
第 4 页的例 2 及做一做, 练习一的第 3(第 3 小题)、第 4 --6
题。
第三课时:
第 7 页的例 3、 第 8 页的例 4 及第 9 页练习二的第 2 题。
第四课时:
第 8 页的例 5 及做一做, 第 9 页练习二的第 1、 3 题及第
10 页的第 4--6 题。
第五课时:


------------------------ ---------------------------------------最新资料推荐----- -------------------------------------------------

第 11 页的例 6、 第 12 页的例 7 及做一做, 第 13 页的练
习三第 1--4 题。
第六课时:
综合练习。
机动 1 课时 三、 具体内容分析 毫米、 分米的认识 本节知
识要注重:
动眼估计 动手测量 动口交流 1. 例 1 的解读 通过学生的估
计、 测量、 讨论交流等活动, 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知
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 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
测量建立 1 毫米的长度观念。
例 1 的教学建议:
(1) 重视情境创设。
出示例 1 情境图后, 教师可以提问:
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 (2)
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 让学生分别估计一下课本的长、 宽、
厚, 为了确保人人参与, 每小组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记录下来。
(3) 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要知道估计的结果是否准确, 需要进行验证, 引导学生分别测
量课本的长、 宽和厚, 学生测量时, 教师可以问:
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互相交流一下, 从而引出毫米以及毫米与

3 11


厘米的进率。
(4) 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学生掌握了 毫米及毫米与厘米的进率后, 要让学生重点掌握 1
毫米的长度观念, 可以给学生介绍 1 分硬币的厚度约是 1 毫米,
但考虑到 1 分硬币在市场上的流通日易减少, 可以多举一些其他例
子, 如, 电话卡、 储蓄卡、 医疗保险卡等, 也可以让学生从一
沓纸 (或作业本上的纸) 中量出 1 毫米,数一数有几张。
最后,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用毫米作单位的事物, 如,自动铅
笔的笔芯、 玻璃的厚度等等。
2. 例 2 的解读 通过学生的估计、 测量、 讨论交流等活动,
使学生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了解分米与厘米、 分米与米间的
进率, 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建立 1 分
米的长度观念。
例 2 的教学建议:
(1) 用学生尺测量课桌的长, 有许多的方法, 可以用尺子
的最大刻度(比如, 15 厘米、 18 厘米) 为一段连续量, 这样量
的次数少, 但计算比较麻烦; 也可以 10 厘米为一段连续量, 这
样量的次数多, 计算比较简单; 展示、 交流学生各种不同的测量
方法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2) 针对学生中的 10 厘米为一段连续测量的方法, 教师可
以由此引入分米。
(3) 通过测量、 交流及引导, 学生找出分米与厘米、 米之


------------- -------------------------------------------------- 最新资料推荐-------------------------------------------- ----------

间的关系。
(4) 帮助学生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
可以放手让学生比划 1 分米的长度, 相互之间进行验证, 并
举出生活中长(宽、 厚) 是 1 分米的物品, 以此加强学生对 1 分
米的长度的认识。
(5)做一做 中安排了量课桌的宽, 是对学生选择用分米作单
位测量效果的检验, 学生可以用长尺(如米尺), 也可以用学生尺 1
分米、1 分米的测量, 不够 1 分米, 再量出有多少厘米, 还可以
以厘米为单位进行测量, 结果用几分米几厘米的形式来表示。
千米、 吨的认识 本节知识要注重:
体验 感受 推象 1. 例 3 的解读。
通过情境图, 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 引出千米, 图
中的道路指示牌, 表明了主题。
接着, 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 400 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
目的是让学生感受 1 千米, 知道 1 千米=1000 米。
创设生活中的情境, 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 3 的教学建议:
(1) 出示例 3 的情境。
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 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 些什么? 学

5 11


生可能会说出:
到叶镇还有 21 千米、到灵山还有 23 千米, 也有的学生会说
出:
小汽车 1 小时可以行 80 千米 等等, 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 并
由此引出千米。
(2) 引出千米后, 还要让学生说一说对千米的感受, 如千
米(也叫公里) 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3) 出示运动场跑道上学生的活动情境, 将 1 千米与学生
的经验建立起联系, 增强学生对 1 千米的感受。
如果学生没有接触过 400 米 1圈的标准跑道, 也可以结合本
校操场的跑道, 如 200 米 1 圈的跑道,5 圈就是 1 千米。
2. 例 4 的解读。
这部分内容是以量一量、 走一走、 估一估的活动形式呈现的,
借助学生的活动经验, 增强学生对 1 千米直线距离的感受。
例 4 的教学建议:
(1) 可以在操场的跑道上, 或在学校的其他地方量出 100 米
的直线 距离。
测量时, 应该先确定起点并选定一条直线, 然后用卷尺(或其
他测量工具) 量出 100 米, 在 50 米及终点处各设立一个明显标
志。
(2)让学生先看一看 50 米的直线距离, 再看一看 100 米的
直线距离,然后想像一下 2 个 100 米有多远, 3 个 100 米有多远,


--------------------------- ------------------------------------最新资料推荐-------- ----------------------------------------------

10 个 100米有多远。
(3)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走 100 米的活动。
要求小组长具体负责, 每组要有指定的记录员。
提醒学生这不是比赛,如果比平时走得快(或慢), 走的步幅比
平时大(或小) 都会影响对1 千米有多远的推想。
让学生根据走 100 米的感受(用的时间和对距离的直接经验)
推想出 1 千米大约有多远。
(4) 组织学生完成做一做。
到校门口, 以小组为单位, 互相说一说(估) 从学校门口到
什么地方大约是 1 千米? 感受 1 千米的距离。
3. 例 5 的解读。
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接触了 千米, 并明确了千米与米的进率,
初步建立了 1 千米的长度观念, 这里学习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例 5 的教学建议:
(1) 出示例 5 后, 可以放手让学生先独立填写, 然后让学
生在组内互相说说是怎样想的。
(2) 组织反馈, 并在全班交流填写的思路, 学生的思路可
能有多种,只要合理, 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当然, 应该鼓励学生
参与到评价当中。
4、 例 6 的解读。
这部分教材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故事, 引出关于吨的话

7 11


题。
然后, 围绕能同时过桥吗?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展现学生不
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 在具体的问题中, 明确 1 吨=1000 千克, 建立 1吨
的质量观念。
例 6 的教学建议:
(1) 出示情境图、 以故事引入, 让学生看图说故事。
(2) 在学生说故事的时候, 注意从限重 1 吨1 吨有多重?
的讨论中, 引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1 吨=1000 千克, 教
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 围绕小精灵的能同时过桥吗? 的问题, 引导学生将动
物们的体重加起来, 与 1 吨作比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 千克比 1000 千克
重, 也就是比 1 吨重, 从而得出结论。
(4) 接着建议教师提出开放性的问题:
它们可以怎样过桥? 可以一个过去后, 另一个再过, 也可以
一次过两个, 还可以通过学生相互间的交流、 补充, 培养学生的
合作精神, 体现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5) 帮助学生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
共同说说生活中 1 吨重的物品,书中提供了几例, 可以说如果
每个学生的体重是 25 千克, 40 个同学的体重就是 1 吨。
也可以说两头牛大约重 1 吨。


- -------------------------------------------------- ------------最新资料推荐-------------------------------- ----------------------

还可以说两匹马与 1 只熊合起来大约重 1 吨。
应该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实例。
2. 例 7 的解读 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间的换算, 这部分内
容对学生来说不难, 可以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 再让学生组内交流,
班内集体说理、 说方法。
对于千米和吨这样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怎样帮助学
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教师应注意什么? 该怎么做呢? 对于一些比较小的长度单位
(如毫米、 厘米、 分米和米) 和质量单位(如克和千克), 我们
经常借助学生身边的物品帮助他们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例如, 一个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 一枝铅笔的长度大约
是 18 厘米, 一袋盐大约重 500 克, 一分钟大约能跳绳80 下, 大
拇指的指甲盖面积大约是 1 平方厘米, 等等。
但是, 对于一些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如本册教材
中的千米和吨, 虽然学生在生活中能经常见到这样的单位, 但无法
直接通过用手比一比、 用尺量一量、 掂一掂等方式来建立相应的表
象。
因此, 要建立这样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需要运用间接的方
式, 让学生通过想像来加以培养。
具体来说, 可以有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让学生通过对千米和吨的间接感受来建立相应的

9 11


观念。
例如, 让学生实际步行 1 千米, 数一数走了 多少步, 看看
用了多少时间, 体会一下走1000 米的疲劳程度。
也可以先走 100 米, 再去想像如果走 10 个 100米, 会是怎
样的一种感觉。
教学吨的时候, 可以让几个学生尝试着抬一袋 50 千克的大米,
再想像如果有 20 袋这样的大米会有多重, 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
1 吨大米、 1 吨棉花大约占多大的体积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第二种方式是借助生活中的实际素材帮助学生建立相关观念。
例如, 告诉学生从学校到附近某一地点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从
A城市到 B 城市大约是多少千米, 告诉学生一辆卡车的载重量大约
是 多少吨, 告诉学生像鲸鱼、 大象这些大型动物的体重大约是多
少吨。
本单元不易把握处 例 1、 例 2 不易把握处:
明确毫米、 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经历动手测量的过程。
但学生测量过程中组织有一定困难, 做到有序,需要教师课前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明确, 在测量的过程中作一定的指导。
例 4、 例 5 不易把握处:
体验往往被教师忽视, 100 米有多长都是要学生目测, 直接告
诉学生有多远。
学生的体验不够, 1000 米的推想就更谈不上, 因此在操场上
量出 100 米的距离, 让学生亲身走一走, ,体验 100 米的长度,


--------------- ------------------------------------------------最新 资料推荐---------------------------------------------- --------

再推想 10 个 100 米就是 1000 米的距离, 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
的, 这样感受会很深刻。
例 6 不易把握处: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是一吨的质量, 这个学生有些困难,
误差较大。
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前查查资料, 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学生举出
的例子作出准确的评价。





11 11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寂寞女子


江米粽子的做法-医院电视广告


红酒促销-菊花茶的泡法


非主流分组名-细腻的反义词


杂碎汤-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1987我不知会遇见你-找规律教学反思


乐于助人的我-悲剧了


葛优瘫-海滩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