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一) 整理和复习》优质课教案_23

玛丽莲梦兔
795次浏览
2020年12月28日 09:1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理想人生-法制教育手抄报图片

2020年12月28日发(作者:解伯民)


《用乘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2013版)》(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63页例7的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对比的方式,编排了数据相同、问题相同,但条件不同的两个问题,鼓 励学生用画图、语言叙述等不
同的方式表征问题结构,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算 法,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领会四
则运算的意义,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逐步形成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 略,能解决简单的有关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在学
习了乘法的意义后,有些见到“一共”就用加法,见到 “还剩”就用减法的学生,将会面临选择算法的难题。为避
免学生盲目套用某一种方法,就需要帮助学生 真正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并逐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到“知其
然”并“知其所以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经历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获得用画图、 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的技能。
数学思考:
会区别并解决求“两数之积”与“两数之和”的实际问题。
问题解决: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 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
趣。
【教学重、难点】

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利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
【教学媒体及资源】
无线网络环境下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
学生:学具、练习纸。
教师:课件、一体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运算意义。
师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用乘法来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在学
习新内容之 前,先一起来复习一下前面学过的知识吧。一起来看第一题。

看图,先找数学信息,再列式计算。



算式: 算式:
师:请同学们边找信息边标数据再列式计算,开始吧。
展示学生的学习纸。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个大括线表示什么意思吗?
(表示把几部分合起来求总数)
师:这样列式你同意吗?
师:一起来听听看他是怎么想的。
师:第(1)题你为什么用加法?第(2)题你为什么用乘法?
师:这两道题都是求总数,都 可以用加法来计算。第(2)题也可以列式5+5+5,那为什么大家都喜
欢用乘法列式呢?
师:说的真好。是的,像这样,如果每部分都同样多的,求总数时我们用乘法算会更简便。如果每部
分不 同样多的,求总数时我们就只能用加法算了。借助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每部分是不是同样多,
如果只有 文字时,我们又该怎样来解决问题呢?一起来看这道题。
【设计意图:根据图意列式,都是求总数一加 一乘做对比,了解学生对运算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为后
面用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二、建立模型,解决问题。
1、明确题干,理解题意。
师:学校马上就要举行家校活动了,布置场地需要我们一起去摆桌子,有这两种摆法,我们一起来读。
教师出示例题:
(1)有4排桌子,每排5张
(2)有两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
师:这两种摆法一样吗?
师:看文字我可看不出来,你有没有信心把这两种摆法画出来?
师:好,在数学上,符号用得 越简单、图画得越简洁,就越能清楚的表示出题目的意思。接下来同学
们不妨用 表示桌子,在平板上画一画吧。
展示学生作品。
师:请你上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师:题目中明明有“每排5张”,哪里是每排的5张?谁上来指给大家看。
师:哪有能看出有4排呢?
师:第二幅图,题目中有两排桌子,哪里是第一排,哪里是第二排?
师:为什么这里缺了一张?
(题目的意思是一排5张,一排4张。)
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圈图一边标数据。
师:那也就是说,这两部分不是同样多的。
师:请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把你刚刚画的图也圈一圈写一写,然后再跟同桌介绍一下,你的图是怎
么 看的。
师:为了更加简洁明了,我们还可以把这两个图再优化一下,每排5张,直接用一个
5
来表示,有
4
来表示,一排5张就用一个
5
。一排4张用一个
5
来表示。 4排桌子那就有4个
【设 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读题,明确题中的信息,利用画图、语言表征等方式,使学生明确数量关
系,培养 学生借助图来分析文字信息的能力。】

2、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1)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2)有两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
师:如果这两种摆法的桌子,我们都要求出“一共有多少张?”你会列式解答吗?
展示学生作品。
师:第(1)题你为什么用乘法?
师:可以用加法吗?
(求总数我们当然可以用加法算,只是如果当每部分同样多,求总数时我们用乘法算会更简便。)
师:第(2)题你为什么不用乘法?
(每部分不同样多,求总数时我们就只能用加法。) < br>【设计意图:明确要解答的问题,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并将自己的想法表
达出来,说明选择不同运算的道理。】

3、检验结果,梳理强化。
师:解答正确吗?你认为该怎样检查。
教师和学生按上述内容进行检验。
小结:我 们不仅要检查图画的对不对,还要看看算式能不能正确地表示图的意思,最后检查得数是否
正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解答完之后能自主进行验证的意识。】



三、巩固运用,深化理解
1、师:摆完桌子,我们还需要在教室的角落里摆一些花,一起来看。




(1)有多少盆?
(2)有多少盆?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习纸列式计算。
师:要求紫花有多少盆,你用什么方法计算?要求黄花有多少盆,你用什么方法算?
师:谁来总结一下,什么时候我们用乘法算更简便,什么时候就只能用加法算?
(每部分是同 样多,求几个几的和时我们用乘法算会更简便。每部分不同样多,也就是求几与几合起
来时,我们就只能 用加法算。)
师:借助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是求几个几的和还是求几与几合起来,那没有图你还能正 确的列出算
式吗?
一起来看这道题,请同学们一起读题。
2、(1)有6箱矿泉水,每箱有4瓶,一共有多少瓶?
(2)有两箱矿泉水,一箱有6瓶,另一个箱有4瓶,一共有多少瓶?
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在学习纸上列式计算。
教师巡堂,学生汇报。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第(1)题你为什么用乘法?
师:有6箱每箱4瓶,那每箱的矿泉水同样多吗?是求6个4的和还是求6与4合起来?
师:第(2)题为什么用加法?


(每部分不是同样多,是求6与4合起来。)
师:我们一起来口答吧。
小结: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再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 帮助我们正确的解决问题。那如
果信息比较多的时候,你还能准确的分析出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吗?一起来 读这道题。
【设计意图:模仿例题解答,巩固学生根据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刘老师买了两种不同的贴纸,一种有3个,另一种有6个。还买了3种不同的小礼物,每种有6
个。
(1)刘老师买了多少个贴纸?
(2)刘老师买了多少个小礼物?
师:要求“刘老师买了多少个贴纸?”与哪两个条件有关系?和同桌一起说一说。
师:着两个问题的解答方法相同吗?请同学们在学习纸上列式解答。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师:说的真好,我们一起来口答吧。
【设计意图:题目中提出两个问题,给出多个条件,学生需要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两个条件进行解答,< br>培养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同学们获得的小贴纸都会在记录表上贴起来,小林同学是这样贴的,一起去看看。
3、小林记录表上的贴纸,横着看每行是6个,竖着看每列是4个。一共贴了多少个贴纸?
师:先在学习纸上画一画,再列式计算吧。
师:你画的跟题中叙述的条件一样吗?
师:你为什么用乘法算?
师:这些贴纸横着看每份同样多,都是6。求一共有多少个贴纸就是 求4个6的和。竖着看也是每份
同样多,都是4,也就是求6个4的和。不管横着看还是竖着看都是求几 个几的和,我们用乘法算会
更简便。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本题是用 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但叙述方式有所变化,用图建立实际问题与乘法之间的联
系,用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 。】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解决了生活中的 一些问题。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是按怎样的步骤进行
的?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你有什么好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检验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小结。






【板书】

解决问题

5
4排桌子
每排5张

一共有多少张?
一排4张
一排5张



5
4×5=20(张)
5
“几个几的和”乘
5
检查
4
4+5=9(张)
5
“几与几的和”加

跟单员工作流程-安全隐患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简谱-教师年度思想工作总结


有关诗歌的故事-水浒传读书笔记10篇


冬季空调温度-过生日


新年贺卡制作-学雷锋月


食堂就餐系统-老虎拉车歇后语


最新婚礼策划-自我评价模板


五角星的折法-守候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