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整册教案
歌唱祖国歌词完整版-端午节简介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教材二年级上册
数学教案
学 校: XX县XX小学
教 师: X
X X
二〇一二年九月二日
一、表内乘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4、对学生进行爱树护树的教育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提出数学问题,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加法算式。
二、情境引人,探究引新
1、出示第2页情境图,提问:看图,你想知道什么?怎样才能知道一个植了多
少棵树? 2、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板书:1+1+1+1+1+1+„„+1=282+2+2
+„„
+2=287+7+7+7=284+4+4+4+4+4+4=28
2
„„
3、提问:刚才的计算中,你们有什么感受?
4、学生观察算式,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连加法、加数相同、得数
相同等)
5、教师:都是几个几相加。
6、学生看算式,说说几个几相加(4个7相加)
7
、教师:求4个7或7个4相加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一种更简
便的计算方法,就是我们要
学习的新知识——乘法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互动探索
1、介绍乘法读法、写法
(1)4个7和7个4相加的和用乘法怎样表示呢?板书:7×44×7
(2)比较加法和乘法有什么不同?
2、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3、学习例2 <
br>(1)学生操作,按老师的要求摆:每次摆3根摆4次,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
样列算式,还可以
怎样列?你是怎样想的?
(2)小组讨论:观察例1、例2各个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什么情况下可以用
乘法计算?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学具摆一摆
2、课堂活动第2题。小组活动
四、课堂小结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3
1、结合具体练习,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会根据加法写乘法算式。
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根据加法写乘法算式。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读出算式,说名称3×72×56×43×42、摆一摆,说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每次摆4个圆
,摆3次。每次摆2个圆,摆4次。每次摆3个圆,摆5次。
3、看图写算式。练习一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全班交流。
二、发展练习 1、看图填数。练习一第2题。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②小组交流。说一
说你是怎样想的?
2、看图填算式,再读一读。练习一第3题。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②全
班交流。说一说
你是怎样想的?
3、连线。练习一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连线。
4、看图提数学问
题。练习一第5题。①学生观察图,小组活动。你能提出哪些
数学问题?②全班交流。
三、游
戏活动。同桌活动。摆一摆,说一说。每堆摆5个●,摆了4堆。
——————5×44×5
四、课堂小结。
4
1.2的乘法口诀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
编乘法口诀的
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2、熟记2的乘法口诀。
3、会用2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4、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不要用一次性筷子
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教学难点:会用2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
法。教具、学
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吃饭用什么工具?„„2、引入新课
二、学习例1
1、学生操作
填表。用小棒模拟筷子,一双一双地摆,摆出9双。边摆边数,一
双2根„„然后填6页的表。2、观察
表格,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2
双筷子有多少根吗?怎样求3双筷子有多少根?4双呢?„
„9双呢?板书:2+2=
42+2+2=6„„2+2+2+2+2+2+2+2+2=18
3、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接上面板书如:2+2=2×2=4„„2+2+2+2+2
+2+2+
2+2=2×9=18
4、这些乘法口诀有什么共同点?揭示课题:板书2的乘法口诀
5、
学习编口诀。①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2×2等于几?教师:2乘2等于
4,可以用二二得四这句口
诀表示。“二二”表示“2乘2”,“得四”表示“2乘2”
的结果是4。板书:二二得四②小组活动。
说说2×32×42×5„„2×9乘法算式的
结果,再说说2×32×42×5„„2×9的口诀。③
反馈,板书口诀。教师:从2×5
5
开始,得数是两位数,为了口
诀顺口,将口诀中的“得”字去掉,说成“二五一十”,
把后面几句编一编。④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
相邻两句口诀间的关系)记一记口
诀。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
三、学习例2
1、出示情境图,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2、共有几个人在滑冰?算式怎样列?2×4用哪句口
诀?4×2呢?3、教师小结:
2×4和4×2都用口诀二二得四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五、课堂活动
1、教材7页第1题。摆
一摆、说算式、说口诀。2、游戏。教材8页第2题。同桌
活动,对口令。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3以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编乘法口诀
的过程,知
道乘法口诀的来源。2、熟记1的乘法口诀。3、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
乘法。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教具、学
具:实物展示台、挂
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对口令①教师
说算式,学生说口诀。②教师说口诀,学生说算式。
2、摆小棒,说算式,说口诀。每次摆2根,摆3次
。每次摆2根,摆6次。„„
3、引入新课。
二、学习例3
1、摆小棒。一根一
根地摆,边摆边说,1个1、2个1、„„9个12、根据摆的情况,
说算式。1个1是1、2个1是2
、„„9个1是9板书:1×1=11×2=21×3=3„„
1×9=9观察算式,你发现这些算式有
什么特点?3、编口诀。①小组活动,你能编
6
出这些乘法的口诀
吗?组长记录。②全班反馈。教师板书: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一九得九4、全班交流讨论,说一说如:
“一二”是表示什么?“得二”又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
5、记口诀。①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②熟记口诀。
三、课堂活动说算式,对口诀。1×3—
———一三得三„„四、课堂小结:这
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熟记1、2的乘法口诀。
2、会用1、2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3、能用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熟记1、2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用1、2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对口令,同桌游戏。
①说算式,对口诀。
②说口诀,对算式。
2、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
每次2根,摆3次。
„„
二、巩固练习
7
1、看图填表。
练习二第1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②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每空用的哪句口诀?
2、把口诀写完整,再读一读。练习二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②反馈填空的情况。
③自由读口诀。
3、算出各题的得数,并说出口诀。练习二第3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4、解决数学问题。练习二第4题。
①学生观察图,小组活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②在书上填出算式。
②全班交流。
5、分别把2乘1,2,3,„„9的积圈起来。
练习二第5题。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三、发展练习练习二第6题。
小组活动,交流讨论。
全班交流。
8
3的乘法口诀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3的乘法口诀。
3、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
小朋友们早早地来到美丽的校园,欢快地跳起绳,锻炼身体。
2、小朋友,从画面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学习例11
1、填表。学生独立填表。
2、你用什么方法算出3个组、4个组„„9个组分别有多少人?还可以用什么
方法?
3、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独立写出乘法算式。
小组交流板书:3×3=93×4=12„„3×9=27
9
<
br>教师:这些算式的结果同学们都是根据统计表得到的,如果能编成口诀就容易
记了,我们就一起来
编3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
4、根据前面编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你会编3的乘法口诀吗?
①小组活动。编出口诀,组长记录。
②反馈。汇报编出口诀情况。
板书:三三得九三四十二„„三九二十七
③提问:“三四”表示什么?“十二”表示什么?
④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
⑤自由读口诀,记口诀。
三、学习例2
1、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你用的哪句口诀?
四、课堂活动。
1、教材12页第1题。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
2、分别把3乘1、2、3„„9的积涂上颜色。教材12页第2题。
3、游戏。教材12页第3题。同桌活动,对口令。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14页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1、熟记3的乘法口诀。
2、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3、能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10
教学重点:熟记3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每次摆3根,摆5次。每次摆3根,摆7次。
„„
2、对口令。
①三七———二十一②3×4———三四十二③三五十五———3×55×3
二、巩固练习
1、看图填表。练习三第1题
①学生独立填表
②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算一算。练习三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反馈。说说你用的哪句口诀?
3、解决问题。练习三第3题。
①学生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②列出算式,填在书上。
三、课堂作业
2×3= 3×5= 5×4= 7×2= 3×7= 9×3= 8×2= 3×3=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4—15页练习三4——9题
教学目标:
11
1、熟记3的乘法口诀。
2、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3、能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4、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熟记3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
1、对口令
①三七———二十一②3×4———三四十二③三五十五———3×55×3
2、练习三第4题
把3乘1——9各数的积填在孔雀的羽毛上,用不同的颜色,看谁的孔雀最
漂亮。
学生填在书上。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发展练习
1、练习三第5题。读一句口诀,写两个乘法算式。
①独立填在书上
②全班交流。
③在学过的口诀中,有哪几句口诀只能写出一个算式?
2、练习三第6题。把同样重的鱼涂上相同的颜色。
①学生先算得数再涂色。
②反馈。选择一组算式,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练习三第7题。看图填空。
①教师指导看图,知道12分成2个6,也可以分成4个3。
②学生独立完成。
4、解决问题练习三第9题。
①分组讨论
②说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12
三、完成思考题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8题。
4的乘法口诀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6—17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4的乘法口诀。
3、会用4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4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你小汽车吗?
2、小朋友,从画面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学习例1
1、算一算,填一填。学生独立填表。
2、你用什么方法算出4两车、5两车„„9两车分别有多少个车轮?还可以用
什么方法?
3、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小组交流
板书:4×4=16
4×5=20
13
„„
4×9=36
教师:这些算式的结果同学们都是根
据统计表得到的,如果能编成口诀就容易
记了,我们就一起来编4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
4、根据前面编3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你会编4的乘法口诀吗?
①独立编出口诀。
②小组交流。
反馈。你是怎样编出这些口诀的?
板书:四四十六
四五二十
„„
四九三十六
③提问:“四四”表示什么?“十六”表示什么?
④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
⑤自由读口诀,记口诀。
三、学习例2
1、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你用的哪句口诀?
四、课堂活动。
1、教材17页 第1题。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
2、游戏。教材12页
第2题第⑴题。同桌活动,对口令。
说算式——说口诀
说口诀—— 说算式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第2课时
14
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 练习四1——5题
教学目标:
1、熟记4的乘法口诀。
2、会用4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3、能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熟记4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用4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
每次摆4根,摆5次。
每次摆4根,摆7次。„„
2、对口令。
①
四七——— 二十八
② 4×4——— 四四十六
③四六二十四——— 4× 6 6×4
3、游戏。教材第17页课堂活动2题第⑵小题
⑴先填在书上。你是怎样想的?
⑵同桌对口令。
二、巩固练习
1、填空。
练习四第1题 ①学生独立填空
②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把口诀填写完整。
练习四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反馈。说说你
是怎样想的?
3、过河。连线
15
练习四第3题。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全班交流。
4、解决问题
练习四第4题。①分组讨论
②说出解决这个问题 的办法?
5、圈一圈,涂一涂。
①分别把3乘1,2,3„„9积圈起来。
②分别把4乘1,2,3„„9积
涂上红色。
三、课堂作业
2×3= 4×5=
7×4=
4×6= 6×3=
8×3=
四、思考题。
教材19页。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的乘法口诀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0—21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5的乘法口诀。
3、会用5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16
7×2=
4×9=
教学难点:会用5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你们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2、教师:小朋友,这是奥运会会旗“五环旗”,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
行。„„
二、学习例1
1、一面旗子有5个圆环,2面呢?(师生共同说二五一十)3面呢?„„
2、5面旗子有几个圆环,用乘法怎样表示,编成口诀是什么?为什么?
3、你能写出6——9面乘法算式吗?学生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小组交流
4、根据前面编4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你会编5的乘法口诀吗?
①独立编出口诀。
②小组交流。
③反馈。你是怎样编出这些口诀的?
板书:5×5=25 五五二十五
5×6=30 五六三十
„„
5×9=45
五九四十五
教师:根据这些算式,同学们编成口诀就容易记了。
板书课题:
5、提问:①五的口诀有几句?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②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
③自由读口诀,记口诀。
三、学习例2
1、先说口诀,再填空。
2、算一算。独立完成。
3、反馈。你用的哪句口诀?
17
四、课堂活动。
1、教材21页
第1题。看算式、说口诀。同桌活动,对口令
2、游戏。教材21页
第2题。算一算,议一议。
小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2—23页 练习五1——4题
教学目标:
1、熟记5的乘法口诀。
2、会用5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3、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用5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
每次摆5根,摆5次。
每次摆5根,摆7次。„„
2、对口令。师——生 生——生
①
五七——— 三十五
② 5×6——— 五六三十
③五八四十 ——— 5× 8 8×5
二、巩固练习
1、填空。读一句口诀,写两个乘法算式。
练习五第1题 ①学生独立填空
18
②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填>,<或=
练习五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反馈。说说你 是怎样想的?
3、过河。 谁先回家?
练习五第3题。①竞赛活动。小组开火车,教师记时。
4、解决问题
练习五第4题。算一算。①同桌说一说图意。
②说一说解决这个问题 的办法?怎样想的?
三、课堂作业
5×3=
7×5= 5×8= 7×2=
5×6= 6×5= 8×3=
5×9=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3—25页 练习五5——9题
教学目标:
1、会整理1——5的乘法口诀,并熟记1——5的乘法口诀。
2、会用1——5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3、能用1——5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熟记1——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用1——5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归纳整理1——5的乘法口诀。练习五第5题
1、请把口诀补充完整。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反馈填的情况。
19
2、读口诀。①横着读 。
②竖着读。
3、观察:这些口诀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4、背一背。①横着背 。 ②竖着背。
二、综合练习
1、找新家。连线
练习五第6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反馈。说说你是怎样连的?
2、算一算。
练习五第7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反馈。说说你 是怎样想的?
3、解决问题
练习五第8题。①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②说一说解决这个问题 的办法?怎样想的?
③完成书上的空。
4、解决问题
练习五第9题。算一算。①同桌说一说图意。
②说一说解决这个问题 的办法?怎样想的?
三、思考题
1、小组活动。讨论填空。
2、反馈情况。
四、课堂作业
5×3= 7×5= 5×8=
3×4= 6×5= 8×3=
五、自由熟记口诀。
第4课时
20
7×3=
4×9=
教学内容:教材第26—28页例3、课堂活动和练习六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乘加、乘减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能灵活运用1——5的乘法口诀口算乘加、乘减式题。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加、乘减计算的算理。
4、结合情境,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乘加、乘减计算的算理。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1——5的乘法口诀口算乘加、乘减式题。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你们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2、这些小朋友从小就这么爱科学,你也想参加吗?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3
⑴瞧!小红也参加气象小组了。现在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搞小实验?谁能列算式?
为什么?
① 同桌互相说。 ②板示 5×4=20
⑵小红有事走了,科技小组现在共有多少人?还有4个5人吗?哪该怎么算呢?
学生独立尝试写出算式。
⑶组织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5+5+5+4=19
5×3+4=19„„比3个5多4
5×4-1=19„„比4个5少1
4×4+3=19„„比4个4多3
⑷揭示课题:乘加、乘减计算
⑸看书,看一看你的算法和书中的哪一种方法一样?其它算法 你知道吗?
⑹小结:
21
对于乘加、乘减计算,只要小朋友们肯动脑,就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来。
三、课堂活动
1、摆一摆,说一说。
教材第27页1题。比一比谁摆的图形多,用最喜欢的方法写出算式。
⑴独立操作。
⑵小组合作 ⑶反馈
板书:3×3+2=11
5×4+3=23
3×4-1=11
5×5-2=23
2、猜数游戏。
⑴小组活动交流。
⑵汇报结果。
⑶仔细观察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结果是比几个4多1的数。
3、练习六第2题,解决问题。
⑴独立看图。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样想的 ?
4、练习六第3题,连线。
⑴独立完成。 ⑵反馈。
四、堂作业。
练习六第1题,计算。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6、7的乘法口诀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9—30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22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6、7的乘法口诀。
3、会用6、7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6、7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你们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2、教师:阿姨正告诉小朋友,每本
台历6元,两个小朋友正在说一个星期
有7天。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学习例1
㈠学习编六的口诀
1、一本台历有6元,2本呢?(师生共同说二五一十)3本、4本、5本呢?
学生口答结果或算式,教师板书:6×5=30
2、6本台历多少元,用乘法怎样表示,编成口诀是什么?为什么?
3、你能写出6——9本台历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吗?
①学生独立写出乘法算式、编出口诀。
②小组交流。
③反馈。你是怎样编出这些口诀的?
板书:6×6=36
六六三十六
6×7=42
六七四十二
„„
6×9=54 六九五十四
㈡学习编7的口诀
1、数一数一个星期有几天?师生共同数。
2、5个星期多少天?6星期呢、7个星期呢?„„9个星期呢?
3、学生写出7
的算式和口诀。
23
4、你能写出8——9个星期的算式和口诀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教师板书
:
7×7=49 七七四十九
7×8=56 七八五十六
7×9=63
七九六十三
教师:根据这些算式,同学们编成口诀就容易记了。
板书课题:6、7的乘法口诀。
5、提问:①分别说说6、7的口诀有几句?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②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
③自由读口诀,记口诀。
三、学习例2
1、先说口诀,再填空。
2、算一算。独立完成。
3、反馈。你用的哪句口诀?
四、课堂活动。
1、教材30页 第1题。 同桌活动,对口令
六七——四十二
七八五十六—— 7×8=56 8×7=56
2、游戏。教材21页
第2题。摆一 摆,算一算 。小组活动。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1—33页 练习七1——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6、7的乘法口诀。
2、在练习中,体验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24
教学重点:巩固6、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6、7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来进行有关6、7的乘法
口诀的练习。
2、揭示课题:6、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二、自主练习,合作交流
1、练习七第1题。⑴同桌对口令
⑵在口算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一句口诀通常可以算出两个乘法口诀的积。
2、练习七第2题。看口诀,写算式。独立完成。
3、练习七第3题。课件出示
老师这里有两朵花,小朋友将花心和花瓣上的两个数相乘,积填在大花瓣上,
就能看到两朵智慧花。
⑴独立完成。
⑵反馈。
三、师生互动,探究练习
1、练习七第4题。
⑴出示第一排,学生口答。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⑵独立完成第二排。
⑶小组讨论第三排。
⑷反馈
四、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练习七第7题。出示第7题的对话。
⑴学生提问解答。
⑵选择“两个货架上各有几个热水瓶”解答后对算式进行对比。
25
2、练习七第8题。
3、练习七第9题。
4、思考题
五、独立练习
1、练习七第5题。
2、练习七第6题。
六、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8、9的乘法口诀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8、9的乘法口诀。
3、会用8、9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8、9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你们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2、教师: 你知道一只螃蟹有几条腿吗?请你数一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学习例1
㈠学习编8的口诀
1、两位小朋友想统计一下1——9只螃蟹的腿的条数
。他们只统计1——4只螃
蟹,你们能帮助他们吗?
26
⑴填统计表。
2、你能用乘法怎样表示,编成口诀是什么?
①学生独立写出乘法算式、编出口诀。
②小组交流。
③反馈。你是怎样编出这些口诀的?
板书:8×8=64
八八六十四
8×9=72 八九七十二
3、你能 编出9的乘法口诀 吗?
板书:9×9=81
九九八十一
教师:根据这些算式,同学们编成口诀就容易记了。
板书课题:8、9的乘法口诀。
4、提问:①分别说说8、9的口诀有几句?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②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
③自由读口诀,记口诀。
三、学习例2
1、先说口诀,再填空。
2、反馈。你用的哪句口诀?
四、课堂活动。
1、教材35页
第1题。全班游戏。
手指游戏。
2、教材35页
第2题。分别把9乘1——9的积圈起来,再找规律
⑴独立圈出9乘1——9的积
⑵反馈。
⑶提问:圈出的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第2课时
27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 练习八1——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8、9的乘法口诀。
2、在练习中,体验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巩固8、9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8、9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来进行有关8、9的乘法
口诀的练习。
2、揭示课题:8、9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二、自主练习,合作交流
1、练习八第1题。⑴同桌对口令
⑵师生活动。
2、练习八第2题。
⑴独立完成。
⑵你是怎样想的?用的哪句口诀?
3、练习八第3题。看算式写得数。
老师这里有六只灯笼,小朋友将灯笼上的算式算出得数,你用的哪句口诀?
⑴独立完成。
⑵反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找出这样的算式吗?
三、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练习八第5题。出示第5题 ,每盒有几个?
⑴学生对口令:提问——解答。
2、练习八第6题。在游乐园中,你可以提出哪些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28
⑴独立观察思考。
⑵小组活动。
⑶反馈。你提出哪些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四、思考题
五、独立作业
练习八第4题。
六、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整理与复习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经历整理的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
3、系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熟记1——9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点:经历整理的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
教学难点:熟记1——9的乘法口诀。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再现知识
1、教师: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已基本结束,回忆一下,这个单元你学
习了哪些知识。
下面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看哪个小组整理得又清楚
又有特色。
2、小组活动。
29
二、寻找规律,记忆口诀
以作业单的形式出示不完整的乘法口诀表,让学生按表中的
排列规律将口诀表
补充完整。
1、学生独立填完表,再与书中第39页的乘法口诀表对照,看自己填对没有。
2、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填的表?
3、乘法口诀表横、竖、斜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4、你能说说乘法口诀表有什么作用吗?
5、同桌活动,记口诀。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 练习九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 经历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来进行有关乘法的复
习。
2、揭示课题:
30
二、复习乘法的意义
1、整理与复习第3题。
⑴出示图,观察思考,说一说图的意思?(每个排球9元„„)
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答?
⑶填出书上的空。
2、练习九第1题。看图填算式。
⑴独立完成。
⑵你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口诀的运用
1、练习九第2题。看算式写口诀。
⑴独立完成。
⑵反馈。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一句口诀两个算式。
2、练习九第3题。做转盘,玩游戏。
课前做好转盘,同桌游戏。小圆每转一格,把对着的数相乘,说出乘法算式和
口诀
3、练习九第4题。 写算式。
⑴独立完成。
⑵反馈。你是怎样想的?
4、练习九第5题。对比练习
⑴独立观察思考,列出算式 7×9=63 7+9=16
⑵ 反馈。为什么两个算式不同?
5、解决问题。看图思考,这些数学问题怎样解决?
四、思考题:在 里填数。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1
二、角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练习十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辩认角。
3、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教学难点:会辩认角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 三角尺、纸、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知道角吗?你能说一说吗?
2、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角。
课件出示例1图,观察这些物体,指出那里是角。
二、动手操作,建立角的概念
1、折角
32
⑴你们能用这张纸折出角吗?
⑵你们用手摸一摸角的这儿(顶点)有什么感觉?再摸一摸角的这两边,有什
么感觉?
学生摸一摸后,说一说感觉。(尖尖的;直直的光滑„„)
⑶在学生折的角中选几个大小不同的角,贴在黑板上。你能说出这几个角,哪
个大,哪个小吗?
⑷小结:角是有大小的。
2、做活动角
⑴如果给你一颗图钉,两条硬纸条,你能做出一个活动角吗?
①学生试做
②操作:听口令,变大变小。
3、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⑴抽象出角的图形
课件:由活动角抽象成几何图形角。
教师演示,学生想象:用小圆点代替图钉,用两条直直的线代替硬纸条。会是
什么图形?
⑵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
你们想知道这个小圆点叫什么,两条线又叫什么吗?
①看书第43页
②反馈。板书:顶点 、边、边
4、小结:这节我们认识了什么?
三、课堂活动
1、说一说生活中所见到的角。全班交流
2、课堂活动,第2题。数一数,共有几个角?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全班交流
3、练习十第1题
⑴小组活动
33
⑵反馈。全班交流
4、练习十第2题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4页例3、例4以及练习十3——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直角,感受直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说出 三角尺上的直角,会判断直角。
3、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教学难点:会辩认角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 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角,指出那里是角。
2、引入新课。我们还继续学习角。
二、动手操作,建立直角的概念
1、认识直角。 指一指课桌面、数学书的封面、黑板面上各几个角,指出角的
顶点和边。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分别说一说。
⑶教师小结:这些角都是直角。
34
2、认识三角板上的直角。
⑴
学生拿出三角板,你能指出直角吗?
⑵教师在黑板上画直角,并画上直角符号。告诉学生这是直角符号。
3、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的角
⑴ 拿出小朋友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观察
长方形、正方形有几个角,它们
都是什么角?
小组活动,相互说一说。
教师:长方形、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4、折直角
⑴你能折出一个直角吗?
学生试折,你是怎样折的?
⑵说一说教室里哪些是直角。
5、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⑴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几个角,想知道它们是不是直角,怎么办?
⑵讨论用什么方法来判断。
⑶教给学生比的方法。
⑷学生用三角板比一比
课桌面、数学书的封面的4个角是不是直角。
6、小结:这节我们认识了什么?
三、课堂活动
1、练习十第3题。指出图中的直角,并标出直角。
⑴独立完成。
⑵反馈。全班交流
2、练习十第4题,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⑴ 小组活动。
⑵反馈。全班交流
3 、练习十第5题。议一议有几个直角?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说一说有几个直角?数一数。
35
四、课堂小结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7——49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体会cm的含义,建立1cm的实际长度观念。
3、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用cm 作单位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
方法,
并获得成功体验。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
活中的重要意义。
5、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教育,要使用环保铅笔
教学重点:
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用cm 作单位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
法,
并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
三、测量长度
36
体会cm的含义,建立1cm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
直尺、图钉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
⑴仔细观察第一幅图,提问:这些同学用了哪些方法去测量课桌的长度?测得
的
结果各是多少? 为什么相同的课桌,测得的数量却不相同?
⑵仔细观察第二幅图,提问:怎样做才能使测得的数量相同?
⑶你知道有关测量哪些知识?
学生看图,第48页情境图。
2、小组活动。
⑴观察尺子,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⑵反馈。
⑶教师小结: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下图是米尺的一部分。
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
3、活动:⑴2厘米、3厘米怎样写?
⑵在米尺上分别指出2cm、5cm和8cm的长度。
⑶用手指比划一下,1cm大约有多长?
⑷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cm ?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图,仔细观察,图上有什么?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
知道的,说一说?
⑴观察思考
⑵全班交流
2、小结:
3、学习例2,怎样用尺子去量铅笔的长度呢?
⑴看书,小明和小红是怎么量的?
⑵ 小明和小红量的这支铅笔有多长? 填在书上。
37
⑶操作:量一量自己铅笔的长度。然后小组交流,说一说量的过程。
⑷小组交流。说一说:怎样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4、课堂小结
三、课堂活动
1、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cm 。
⑴独立活动。
⑵小组交流。
⑶反馈
2、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cm 。
⑴独立活动。
⑵小组交流。
⑶反馈
四、课堂小结。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0——51页例3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体会dm的含义,建立1dm的实际长度观念。知道分米与厘米间的进率。
3、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用dm 作单位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
方法,
并获得成功体验。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
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用dm
作单位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
法, 并获得成功体验。
38
教学难点:体会dm的含义,建立1dm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 直尺、图钉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看书教材第50页方框文字,你知道了什么?
小组活动。⑴观察尺子,讨论:1分米有多长?分米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吗?
⑵反馈。
⑶教师小结:
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dm。
2、活动:
⑴数一数1dm里面有几个1cm ?
⑵1cm大约有
手指那么宽,哪1dm大约是几个手指那么宽?
⑶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dm ?
3、出示例3图,仔细观察,图上有小朋友在干什么?
⑴ 怎样用尺子去量
桌子的长和宽呢?
⑵操作:量一量自己桌子的长和宽
。然后小组交流,说一说量的过程和结果。
⑶全班交流
4、课堂小结
三、课堂活动
1、在三角尺或直尺上比一比,自己一诈大约有多长?
⑴独立活动。
⑵小组交流。
⑶反馈
2、量一量自己凳子的长和宽,记下量的结果。
⑴独立活动。
⑵小组交流。
⑶反馈
39
四、课堂小结。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2——54页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1、在练习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巩固1cm、1dm的实际长度观念。
3、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
获得成功体验。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
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 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
巩固1cm、1dm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 直尺、 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认一认
练习十一第1题。
⑴独立活动,填在书上。
⑵反馈
二、量一量
1、练习十一第2题。量一量,比一比,谁的手掌最宽?
⑴小组活动。先比一比然后交流
⑵反馈
2、练习十一第3题。
⑴
小组活动。先把小组同学的书叠在一起,量一量有多厚。
⑵反馈
3、练习十一第4题。量一量,比一比,谁的手掌最长?
40
⑴ 小组活动。 量一量,比一比手臂的长度,把结果填在表中。
⑵反馈。谁的手臂最长?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
4、练习十一第5题。
⑴ 小组活动。 量一量, 文具盒的长度。
⑵反馈。 说 一说文具盒的长度。
三、议一议
1、
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反馈
四、 思考题
1、先量一量长方形的长和宽
2、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怎样画最大?
五、课堂小结。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1、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2、与同学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丰富的实践活动逐步正确掌握测量方法,获
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通过看一看、量一量、说一说,发展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1
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cm的含义,建立1cm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米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
⑴ 学生看图,第55页情境图。说说这是什么地方?
⑵要想知道黑板的长度,同学们有办法吗?
⑶操作:请两位同学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度。你有什么感觉?
⑷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看书55页。
2、教师介绍米尺。⑴认识米尺,1米的长度。
⑵小结:量 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成1m。板书课题: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3、认识米尺,建立1米的观念
⑴小组活动观察米尺,看一看、比一
比,感受1米有多长?1米里面有多少厘
米?
⑵反馈:你知道了什么?
⑶用手指比划一下,1m大约有多长?
⑷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m ?
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
二、用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1、学习例1 。
小朋友还记得用厘米作单
位测量较短的物体的方法吗?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为单
位,用米尺去测量黑板的长和宽。把结果填在书上。
⑴ 小组活动
⑵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课堂小结
42
三、课堂活动
1、相互量一量自己的身高, 填在表中。
⑴小组活动
⑵ 反馈
2、找一找教室里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并实际量一量。
⑴独立活动。
⑵小组 活动
⑶反馈
四、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8——59页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1、在练习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巩固1m的实际长度观念。
3、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
获得成功体验。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
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 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巩固1m
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 米尺、卷尺 等
教学过程:
一、量一量
1、练习十二第3题。量一量,比一比。
⑴小组活动。 连续作5次立定跳远,并把每次跳的距离记录在书上的 表中
⑵小组交流。跳得最远的一次是多少?跳得最近的一次是多少?
43
2、练习十二第4题。
⑴
同桌活动。把两臂伸直,用卷尺量一量,两臂间的距离和身高,然后比
一比。
⑵反馈。你发现了什么?
二 、议一议
1、练习十二第5题。
⑴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⑵小组交流。蜗牛赛跑的距离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⑶反馈。全班交流
2、练习十二第6题。
⑴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⑵小组交流。 绳子原来有多长?你是怎么想的?
⑶反馈。全班交流
3、练习十二第7题。
可以用哪些办法量出树干一周的长度?全班交流
四、家庭作业:练习十二第8题。
五、课堂小结。
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
2、能认识并初步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会读除法算式。
44
3、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
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 操作活动中 认识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具、学具:视频展示台、小棒、圆形等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说一说
每人用24根小棒,按两种要求分一分,并在小组内交流分的过程。
⑴平均分成 4份
⑵每3根一份
二、分一分,认识除法算式
1、认识“÷”
⑴拿出8个小●,平均分成4堆,每堆有几个?
学生操作口答。
⑵你能不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8个、4堆、每堆有2个之间的关系呢?
2×4=8 4×2=8
还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呢?
⑶教师:还可以用这样一个算式来表示:8÷4=2
谁知道8÷4=2 是什么算式吗?给各部分取个名字。
板书:
8 ÷ 4= 2 除法
除号
⑷怎么读这个 算式呢?学生试读。
结合分的过程,说一说8、4、2分别表示什么?
⑸小结:把几个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每份的个数是一样多。这个过程和结
果可以用一个除法算式来表示。
三、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结果
1、体育委员安排12个小朋友跳绳,每3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⑴学生操作
45
⑵写出算式 板书
12 ÷ 3= 4
⑶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板书
被除数 除数 商
⑷说一说12、3、4分别表示什么?
2、小结:今天我们对除法进行了初步认识,
要分的总数作被除数,平均分
成的份数和每份数作除数或商。
四、课堂活动
1、摆一摆,填一填
2、圈一圈,填一填
五、课堂总结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9页例3、例4,课堂活动第3题
教学目标:
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
2、能认识并初步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
3、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
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具、学具:视频展示台、小棒、圆形等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说一说
每人用24根小棒,⑴平均分成 4份
⑵每3根一份。按两种要求分一分,
并在小组内交流分的过程。
说一说算式和各部分的名称。
二、分一分,认识被除数和除数
1、学习例3
46
⑴理解题意。24支铅笔,每6支装一盒,可以装几盒
⑵用小棒表示铅笔。拿出24根小棒
,每6根装一堆,可以摆几堆?
学生操作口答。
⑶你能
用一个算式来表示 刚才摆的 过程吗?
板书 24÷6=4
⑷教师:24表示被分的数是被除数,按每6支装一盒进行分的,是除数,可以
分4盒是商。
结合分的过程,说一说24、6、4分别表示什么?
⑸小结:把几个东西按每份的个数是一样多去分,可以分几盒。这个过程和结
果可以用一个
除法算式来表示。
2、学习例4
把15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里插几朵花。
⑴学生操作
⑵写出算式 板书 15 ÷ 3= 5
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结:今天我们对除法进行了初步
认识,要分的总数作被除数,平均分成
的份数和每份数作除数或商。
四、课堂活动
1、第70页3题。看算式圈一圈,说一说
2、圈一圈,填一填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1页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
47
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
2、能认识并初步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
3、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
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具、学具:视频展示台、小棒、圆形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理解除法的意义
(1)摆一摆
①15根小棒平均分成5 份,每份几根
②12个●每2个放一堆,可以放几堆
⑵看算式圈一圈
▲ ▲ ▲
▲ ▲ ▲
▲ ▲ ▲ ▲
▲ ▲
▲ ▲ ▲
▲ ▲ ▲
2、复习乘法、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意义
①小兔回家
独立连线。 反馈。你是怎样连的?
②判断口答
理解题意,哪种分法正确?
二、巩固练习
1、理解除法的意义
⑴摆一摆
a、把10个
▲,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
写出算式 。你是怎样想的?
b、把20个 ▲,每5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48
3
18÷6=
写出算式 。你是怎样想的?
c、把24个 ▲,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写出算式
。你是怎样想的?
⑵、看图填数。练习十四4题
a、观察①小题,说一说图意,把谁进行平均分?
写出算式
b、观察②③小题,填空,写出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谁作被除数?
三、发展练习
1、分一分,填一填
①独立完成。
②反馈。你是怎样想的?
2、思考题
二年级一班的人数比20多,比30少。分的组数和每组的人数同样多。这个班
有多少个小朋友?
四、课堂作业
看算式,摆小棒
24÷4=6
32÷8=4
五、课堂小结
这节我们进行了什么练习?
49
数学实践活动
小小测量员
活动内容:用m dm cm量长度。
活动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活动目的:
1.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测量的方法,同时能灵活运用测量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2.通过求大树的高度,引导学生探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测一
测”、“问一问”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鼓励学
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中所包含
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认识数学知
识的价值,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卷尺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50
活动过程:
教师组织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提出活动总要求
今天我们在学校操场上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要求同学们运用测量的有关知识
来完成下面 活动。
l.用步子测出操场的 长度。
2.用步子篮球场的一周 长度。
3. 估计旗杆的高度、测量乒乓台的长和宽等。
二、分组要求
全班学生按学习小组分成八个小组,分别依次完成上述三项活动。
三、教师引导点拨
(一)用步子测出操场的 长度。
1.提出要求:你们能想办法测出操场的长度吗?让学生各抒已见。
2.组织讨论:让学生排除一些复杂或不够现实的设想,选择较方便又实际的
方法。
(二)
用步子篮球场的一周 长度
1.提出要求:你们能想办法测出操场的长度吗?让学生各抒已见。
2.组织讨论:让学生排除一些复杂或不够现实的设想,选择较方便又实际的
方法。
3.实际操作。
(三) 估计旗杆的高度、测量乒乓台的长和宽等。
1.介绍情况: 学校操场设施,那些可以进行测量。
2.提出要求:你们能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和宽吗?
3.指导实践。
四、小结评价
1.检查成果:让学生小组间交流所用的方法和测得的结果。
2.提高认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对数学知识价值
51
观的认识。
(1)小组交流。
(2)体验快乐。
五、成果展示。
用乘法口诀求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4页例1、例2,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 初步理解
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
3、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
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能
初步理解 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
教具、学具:视频展示台 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例1情景图。动物王国举行篮球比赛,小兔高高兴兴地推着4筐篮球出
52
来了。这时小松鼠也来了,他问小兔子:“一共拿来了多少个球?”
2、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板书 4×8=32
3、森林之王老虎说:“请小兔把这32个篮球平均分给4个比赛队,算一算每
队分多少个篮球?”
⑴反馈。算式怎样列?32除以4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还可以怎样算?
板书 :32÷4=8 四八三十二
4、森林之王老虎又说:“请小兔把这32个篮球,每8个篮球分给一个队,算
一算 可以分多少个
队?”
⑴反馈。算式怎样列?32除以8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还可以怎样算?
板书 :32÷8=4 四八三十二
5、你们和小兔子一起学习,解决了3个问题,写出了3个算式,比一比,想
一想这
3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⑴小组讨论。
⑵反馈。⑶你能举出一个例吗?总结除法的试商方法。
二、学习例2
1、出示例2。
⑴看图,说出商品的价钱。⑵提出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叙述时语言完整)
并列出算式,
板书算式 18÷3=
„„
⑶怎样求出商?小组活动。 反馈
⑷ 完成书上的空。
三、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活动
1、书上75页课堂活动1题。
说一说3个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独立看图说说图意,小组交流。反馈情
况。
2、书上76页课堂活动2题。学生独立完成,连线。反馈情况。
53
五、课堂小结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6页练习十五 1——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2、会用
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
3、在
练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会用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
教具、学具:视频展示台 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一)、理解乘法 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1、看图写一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
⑴学生看图写算式
⑵反馈。你是怎么想的?
2、看乘法算式,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6×8=48 8×5=40
⑴独立写算式;⑵你是怎样想的?
3、看除法算式,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56÷7=8
54÷6=9
⑴独立写算式 ;⑵你是怎样想的?
二、发展练习
(一)口诀求商
1、练习十五2题
54
⑴、独立填在书上
⑵、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⑶、写出
3×3=9 8×8=64„„等的除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为什么?
2、练习十五3题
⑴、独立填在书上
⑵、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分别用的那句口诀?
3、练习十五4题。看表,在方框里填数。
⑴、师生共同理解表的意思。16里面有几个几?„„
⑵学生独立填表
⑶反馈填表情况。
(二)解决问题
1、练习十五5题。
⑴独立完成;⑵师生共同分析3个小题。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6题。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6页练习十五7——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2、会用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3、在练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会用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教具、学具:视频展示台等
55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一)、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1、看图写一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
⑴学生看图写算式
⑵反馈。你是怎么想的?
2、看乘法算式,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6×9=547×3=21
3、看除法算式,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72÷8=963÷9=7
4、口诀求商
56÷7= 54÷9= 42÷6= 35÷5= 32÷8= 49÷7=
⑴独立完成
⑵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发展练习解决问题
1、练习十五题7题
⑴、理解题意,出示7题的文字。读题后,独立填在书上
⑵、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分别用的那句口诀?
⑶、用小棒摆一摆。
2、练习十五8题。
⑴、看图说一说图意?(完整地说出来)
⑵、学生独立完成
⑶、反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练习十五9题。
⑴独立完成⑵师生共同分析
4、练习十五10题,11题⑴独立完成
5、思考题。小组讨论。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56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0页例3,课堂活动练习十六1—2题
教学目标:
1、能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
法。
教学难点: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例
3情景图。观察图,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用乘法口
诀求商。(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图意
2、小组讨论
⑴怎样列出算式?⑵怎样求出商?
3、反馈。你是怎样想的?
4、完成书上的空。
三、小结这节课小朋友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活动
1、书上80页课堂活动。摆一摆,填一填
⑴63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每份几根?
⑵63根小棒每份9根,可以分几份?
⑶72根小棒平均分成8份,每份几根?
⑷56根小棒每份7根,可以分几份?
57
2、练习十六第1题。
填表。小马拉车。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六第2题。
第5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1--
82页练习十六3—7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3、在练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
法。
教学难点: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理解口诀求商
1、摆一摆,填一填,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⑴49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每份几根?
⑵54根小棒每份6根,可以分几份?
⑶72根小棒平均分成9份,每份几根?
⑷56根小棒每份8根,可以分几份?
2、说口诀求商
63÷9=口诀:(
)
54÷6=口诀:( )
72÷8=口诀:(
)
58
二、发展练习,解决问题。
1、练习十六3题
⑴、独立看书,说一说图意
⑵、在书上填出算式
⑶、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六4题
⑴、独立看书,说一说图意。限坐7人是什么意思?
⑵、分别写出小轿车、面包车各几辆的算式。
⑶、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练习十六5题。
⑴、独立看书,说一说图意。
⑵、在书上填出算式
⑶、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4、练习十六6题
⑴、独立看书,帮小刺猬算一算。
⑵、在书上填出算式
⑶、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练习十六7题
⑴、看书上的图,提出数学问题。⑵、在书上写出算式⑶、小组交流,说一说
你是怎样想的?
6、练习十六7题
⑴、在书上写出算式⑵、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小结这节课
我们练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59
倍的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的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
识。
4、对学生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
教学重点:进一步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会用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教具准备:圆片、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计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2只白羊和6只小兔
教
师:我们学习过比较两个量多少的知识,谁能根据这幅图说一句话?(小兔
比白羊多4只;白羊比小兔少
4只。)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也说一句,小兔的只数是白羊的3倍。他们知道这
句话是
什么意思吗?(在学生感到迷惘时,揭示今天的学习内容。板书:倍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动手操作。(指名学生上台摆。)第一行摆:第二行摆:2个3根(教师
只说2个3根,让学生思考2个3应怎样摆。)
(2)教师揭示倍的含义,指着学生摆的两行
小棒小结:第一行摆了3根小棒为
一份,第二行摆了2个3根是2份,我们就说,6里面有2个3,6是
3的2倍。
60
(3)教师在第二行添上3根小棒,问:第二行
里有几个3根?第二行的小棒数
是第一行的几倍呢?让同桌学生两个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说。再添上3
根呢?
(4)摆一摆,说一说。8是4的几倍?8是1的几倍?
2.教学例2。
(1)教师摆。第一行摆:2片枫叶第二行摆:4片叶子问:第二排是第一排的
几倍?你是怎样知道的?
怎样挪动第二排的树叶就可以一眼看出两排树叶之间的关
系?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把4片叶子每2
片分一份,可以分两份)用除法怎
样表示?
板书: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___倍。4÷2
=教师提问:你能将空填完整
吗?第二行要怎样摆,才能清楚地看出是第一行的2倍呢?
(2
)教师摆第三排叶子问:第三排是第二排的几倍?你是怎样知道的?怎样挪
动第三排的树叶就可以一眼看
出两排树叶之间的关系?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把
12片叶子每4片分一份,可以分三份)用除法怎
样表示?
板书:第三行的个数是第二行的___倍。12÷4=
3.新课小结:这节课你都
知道了什么?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我们就说
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4.课堂活动
(1)学生自己画示意图,并完成填空。(2)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呢?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2题。
摆一摆,说一说。
2.口答12里面有( )个6,12是6的( )倍。42里面有( )个7,42是
7的(
)倍。25里面有( )个5,25是5的( )倍。18里面有( )个3,
18是3的(
)倍。21里面有( )个3,21是3的( )倍。30里面有( )个
5,30是5的( )倍。
第2课时
6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的练习十七
教学目的: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
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会用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教具准备:圆片、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理解倍的意义
1、摆一摆,说一说。
⑴第一行摆2个●,第二行摆8个●,8是2的几倍?
算式是:
⑵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8个●,8是4的几倍?
算式是:
⑶第一行摆3个●,第二行摆12个●,12是3的几倍?
算式是:
2、练习十七第1题
⑴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⑵反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发展练习,解决问题。
1、练习十七2题
⑴、独立看书,在书上填出算式
⑵、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⑶、反馈
2、练习十七3题
62
⑴、师生共同理解题意。
⑵、分别根据3个小题的意思写出算式。
⑶、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练习十七4题。
⑴、独立看书,说一说题意。
⑵、在书上填出算式
⑶、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4、思考题
⑴读对话框
⑵小组讨论,说说理由
⑶写出算式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6页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
1.加强倍的概念和乘法运
算意义的联系,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
多少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3.相机渗透“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
育。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圆片若干个。
63
教学过程:
一、操作引入
1.操作:组织学生摆圆片,第一行摆○○○○第二行摆○○○○○○○○
2.提问:第二行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几倍?你是怎么想的?
(因为第一行摆了4个圆片,第
二行摆了8个圆片,是2个4,所以第二行圆片
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3.设问:如果在第二行再摆4个○,那么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几倍呢?
(3倍。)
4.引入:如果在摆圆片时,不告诉你第二行摆多少个圆片,只告诉第二行圆片
的数是第一行的
几倍。
你能知道第二行该摆多少个圆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理解题意,读出对话框。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1)操作与思
考:(用你喜欢的学具摆)让学生先在第一行摆6个乒乓球表示
一份,要摆的羽毛球不直接告诉你,只知
道要摆的羽毛球是乒乓球的5倍,羽毛球
该摆多少个呢?学生思考后,试摆羽毛球。
(2)合作与讨论:组织学生将摆的结果与想法与同桌相互交流。
(3)汇报与评点:让学生
说说应摆多少个羽毛球,并说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充
分发表意见,教师予以肯定鼓励。而后追问学生:第
一行有6个乒乓球,第二行羽
毛球的个数是第一行的5倍,也就是说第二行应是几个6?(5个6)教师
操作板示。
求5个6相加是多少该怎么算?(5×6或6×5)
(4)做一做:学生操作小棒
,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摆的小棒是第一行的
4倍,摆完后,引导学生说理:为什么要摆12根小棒
?第二行摆的小棒是第一行的
4倍,意思就是第二行要摆几个3?
(5)游戏与拓展。组织拍手游戏:
①教师拍2下,要求学生拍的是老师的5倍。②教师拍4下,要求学生拍的是
老师的2倍。
64
(6)小结结合游戏过程,师生共同小结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什么?(几个几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课堂活动的第2题,学生读题后,引导学生思考“○的个数是△的3倍
”
是什么意思,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然后在书上画出来。
(2)课堂活动的第3题。
a、操作,第一行摆▲,第二行摆●,要求●的个数是▲的3倍。
说一说你是怎
样摆的?b、小组讨论,你第二行摆的●的个数和别人一样吗?为什么?
2.综合练习。
(1)①8个5相加是多少?②5的8倍是多少?学生独立解答后,引导学生
比
较这两道题,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就是
求几个这个
数的和。
(2)猜猜老师手中拿了几枝铅笔。①左手拿3枝,右手拿的枝数是左手的5倍。
②
右手拿2枝,左手拿的枝数是右手的7倍。
3.趣味练习。课堂活动的1题。看卡片,说算式。
四、课堂小结。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8--
90页练习十八
教学目的:
1.加强倍的概念和乘法运算意义的联系,使学生理解“求一个
数的几倍是多少
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3.相机渗透“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
育。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圆片若干个。
65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
1、摆一摆,说一说。
⑴第一行摆2个●,第二行摆第一行的4倍,第二行摆几个?
算式是:
⑵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第一行的5倍,第二行摆几个?
算式是:
⑶第一行摆3个●,第二行摆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几个?
算式是:
为什么摆8个?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八第1题
⑴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⑵反馈: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成人票价是学生票价的几倍?
二、发展练习,解决问题。
1、练习十八2题
⑴、独立看书,在书上表中填出结果。
⑵、反馈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八3题连线
⑴、师生共同理解题意。⑵、学生独立完成⑶、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
的?
3、练习十八4题。夺红旗
⑴、一分钟口算。在一分钟内完成得一张奖票;⑵、在书上写出结果
4、练习十八5题。解决问题
⑴、独立读题,理解题意。列式计算;⑵、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练习十八6题。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⑴、独立读题,理解题意。在书上填空;⑵、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6、练习十八7题。
⑴、独立读题,理解题意。提出数学问题?
66
⑵、小组交流
7、思考题
⑴找规律填空;⑵小组讨论,说说理由。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整理与复习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90—91页整理和复习第1--3题,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经历整理的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
3、系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熟记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重点:经历整理的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
教学难点:熟记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再现知识
1、教师:同学们,我们表内除法这个单元的学习已基本结束,回忆
一下,这个
单元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2、学生口答,教师整理。展示整理结果。教师加以归纳
板书: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分一分(平均分)表内除法用乘
法口诀求商倍的认
识
二、单元复习(分一分和用乘法口诀求商)
1、复习分一分
67
用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2、用除法表示分一分,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
3、全班交流。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板书不同的分法。
4、用乘法口诀求商通过分小棒写出了除法算式并知道了除法算式的商。
如果不分小棒,你能很快算出8÷2的商是多少吗?怎样算的?
板书:8÷2=(
)想二(四)得八
所以8÷2=412÷6=( )
小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又快又好。
三、巩固练习
1、整理和复习第2题
独立填空,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可以填乘法也可以填除法)
2、整理和复习第3题
想一想,填一填。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练习十九1题读题,列式解答。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2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93页练习十九3--5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8
教学重点:经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经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倍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复习倍的认识
整理与复习第4题。
⑴出示4题,观察思考,说一说题意?
⑵3的倍数是什么意思?怎样找3的倍数?
⑶在书上划出3的倍数。你是怎样想的?
⑷独立找出8的倍数
三、复习解决问题
1、练习十九第3题。
⑴独立完成1--2小题。
⑵反馈。你是怎样想的?
⑶说说你用50元可以买那些商品?小组交流。
⑷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全班讨论
2、练习十九第4题。
⑴口编应用题。小组讨论
⑵独立写出算式
⑶反馈
3、练习十九第5题。
⑴口编应用题。
⑵独立写出算式⑶反馈
四、介绍数学知识“÷”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69
方向与位置
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教材第99--101页及练习二十
教学目的:
1.能正确区分东、南、西、北方向,会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所在的方
向。
2.经历辨别东、南、西、北方向的过程,明确方向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获
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会识别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要求标出指定物体的方位。感受方向与实际生
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正确区分东、南、西、北方向,会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所在
的方向。
教学难点:会识别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要求标出指定物体的方位。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地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
、出示教材98页图,两位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他们都说了些什么?从图上
你都知道些什么?你知道内
蒙古自治区在我国哪方吗?海南省在我国的哪一方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东、南、西、北。
70
二、认识东、南、西、北
1、出示教材99页图
⑴认真观察图,说说怎样辨认这幅图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
小组交流讨论。反馈。
你是怎样辨认的?你为什么要这样认为呢?
⑵根据图中的方向标,我们知道上方是北方,那么其他几个方向怎样辨识呢?
全班交流 ⑶同学们能辨识图中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下面小组交流,说说学校的
东、南、西、北4个方
向各有什么
反馈。哪个组的同学给大家说说?每个同学自己说说。
2、小结。我们认识了什么?怎样认识东、南、西、北?
三、课堂活动
1、分组活
动5个同学一个组,中间一个,其余分别站在东、南、西、北方,每
个同学说说其他同学站在自己的什么
方向?
2、练习二十1题观察图,认识方向标。理解题意。读出题目要求。小组交流全
班交流
3、练习二十2题
独立完成,然后反馈。
四、介绍指南针
五、课堂小结。
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教材第102--103页练习二十一
教学目的:
1.能正确区分东、南、西、北方向,会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所在的方
向。
71
2.经历辨别东、南、西、北方向的过程,明确方向和位置在生活中的重
要作用,
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会识别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要求标出指定物体的方位
。感受方向和位置与
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正确区分东、南、西、北方向,会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所在
的方向。
教学难点:会识别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要求标出指定物体的方位。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地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情景图,说说每位同学的的方向。
2、揭示课题。我们一起认识东、南、西、北,今天我们来学习确定位置。
二、学习确定位置
1、出示教材102页图
⑴认真观察图,说说怎样辨认这幅图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你
是怎样辨
认的?你为什么要这样认为呢?小组交流。
⑵教师介绍坐标图。横轴、纵轴、每小格
是等长,以圆点为中心,向北10表示
向北10米„„向东„„向西„„坐标图与地图、地形图辨认的方
法是一样的。
⑶同学们能辨识图中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教师指出一点,学生说出他
的
位置。学校东20米学校西30米学校北40米„„
2、用“·”在图上分别标出小令和小丁家的位置
⑴读出小令和小丁家的位置
⑵用“·”标出⑶反馈。你是怎样标的?
3、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三、课堂活动
1、教材102页,独立标出小青、小敏的家。
2、练习二十一1题
⑴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72
⑵用“·”标出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标的?
⑶学校到新华书店比幼儿园近多少米?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3、练习二十一3题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一2题
五、课堂小结。
统 计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04页及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二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统计表
2.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用调查、计数、实验等方法去收集整理数
据;能根
据统计的结果提出并解答简单的数学问题,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垃圾要分类,垃圾不要乱扔
教学重点: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用调查、计数、实验等方法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并解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部分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73
1、请同学们猜一猜,我们班上的同学可能是那些岁数?几岁
的人数最多?几岁
的人数最少?板书:6岁7岁8岁9岁
2、揭示课题。同学们猜得是否准呢?要想知道,就要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
二、体验统计过程
1、认识“正”字的方法你们喜欢用什么方法?教师介绍画“正”的方法
2、体验统计过程
⑴每个同学作好记录。一人到黑板上记录每个学生报自己年龄,其余学生记录
⑵观察6--
9岁的同学各有几人?你是怎样计算的?
⑶把这些数据填在书上的统计表中⑷你认为全班同学都统计到了吗?你是怎样
想的?
3、分析统计表全班几岁的人数最多?几岁的人数最少?猜对了吗?看到统计
表,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
题?
小组讨论,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课堂活动
1、教材105页统计全班同学家庭人数情况
⑴想好自己家有几口人
⑵收集数据,填记录单。画“正”记录
⑶填统计表并分析统计表
⑷提出数学问题
2、练习二十二1题
⑴分小组活动
⑵反馈
3、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四、课堂小结。
第2课时
74
教学内容:教材第106页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2.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用调查、计数、实验等方法去收集整理数据
3、能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并解答简单的数学问题,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
法。
4、通过实验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5、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用调查、计数、实验等方法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部分调查表、硬币一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教师讲故事。„„猜一猜,小兔子他们采了多少蘑菇呢?
2、揭示课题。同学们猜得是否准呢?要想知道,就要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
二、体验统计过程
1、出示例2,观察图说说图意
2、体验统计过程
⑴每个同学在图中收集数据记录。你是怎样收集小兔子全天采的蘑菇的?每个
学生独立记录
⑵把这些数据填在书上的统计表中
⑶你是怎样收集小兔子全天采的蘑菇的?教师:这里用观察和计算的方法去收
集数据的。
⑷用涂格子的办法完成象形统计图一个格子代表一朵蘑菇全班交流和展示。谁
涂得既正确又美观
3、分析统计表和统计图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能提出那些
数学问题?
小组讨论,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75
三、课堂活动
1、教材107页统计硬币投掷情况
⑴理解题目要求
⑵收集数据,填记录单。画“正”记录
⑶填统计表并分析统计表⑷提出数学问题
2、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四、课堂小结。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09页及练习二十二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2.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用调查、计数、实验等方法去收集整理数据
3、能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并解答简单的数学问题,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
法。
4、通过实验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5、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用调查、计数、实验等方法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部分调查表、硬币一枚。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1、练习二十二2题
⑴观察记录单,从记录单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给出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吗?
⑵用画“正”的方法进行整理。怎样整理才不会出错?
76
⑶填出统计表和统计图⑷分析统计表和统计图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知道了
什么?你还能提出那些
数学问题?
小组讨论,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二、活动二
1、猜一猜,书包里都有那些书?各有几本?我们来统计一下你的书包里都有那
些书?
2、对书包里的书进行统计
⑴每个同学收集书包里书的数据。你是怎样收集的?(计数的方法)每个学生
独立记录
⑵把这些数据填在书上的统计图中。一个格子代表一本书。
⑶你是怎样收集书的本数的?教师
:计数的方法去收集数据的。⑷全班交流和
展示。谁涂得既正确又美观
3、分析统计图从统计
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小组讨
论,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活动三
1、教材110页统计课外活动小组人数
⑴理解题目要求。统计两个班参加活动情况
⑵收集数据,填记录单。画“正”记录
⑶填统计表并分析统计表两个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能用一个统计表表示出来
吗?两个班共有多少名同学参
加课外活动?那个班课外活动的人数多?你能提出那
些数学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数学实践活动
77
庆祝元旦
活动内容:教材第96--97页
活动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活动目的:
1.在实践活动中巩固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同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探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
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鼓励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中所包含
的数学知识,使
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挂图,视屏展示台
活动过程:
(教师组织活动)
一、活动引入元旦快到了,圣旦老人也来了。
l.观看元旦庆祝录象,你看到了那些活动场面?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2.展示学生准备的活动图片,观察图片根据图片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3.估计旗杆的高度、测量乒乓台的长和宽等。
二、看图提数学问题
1、整体认识
这幅图画面上是一所学校的小朋友庆祝元旦时开展的一些活动。小
朋友开展了那些活动?根据他们的活动
可以分成几个大组?
2、独立看图的每一块,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组内交流把感兴趣的问题记录下来。
4、全班交流乘法问题合唱队站了4排,每排9人,共有多少人?
除法问题有36人平均站成4排,每排几人?
78
倍数
问题跳舞的人数是伴奏的几倍?交流的过程中要求语言叙述完整,用自己
的语言来说。
三、课
堂小结元旦快到了,我们学校也安排了丰富的庆祝活动,希望我们把今
天学到的观察方法用到活动中去,
一边欣赏节目,一边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问
题,解决问题。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