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每单元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213页)

别妄想泡我
661次浏览
2020年12月28日 14:3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信仰的力量-吴下阿蒙

2020年12月28日发(作者:奚疑)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每单元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 准备课
(一)教材内容
◇数一数
◇比多少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数一数。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并使学生初
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安排一个校园场景,有非常丰富的数数资源,
包括数量在1-10的各种事 物,每个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
在教材中我们给出人物数量是20,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数
情况。
·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
·组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
◇给出了1~10十个数字,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
·数字什么时候出示可以灵活把握。
◇把握好教学要求。


·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地学会数数的方法。
·对1~10十个数字,只是了解不是正式教学。不要求学生全部认识
1~10各数。
◇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 “比多少”通过一一对应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 使学生初步知道
“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
少。 < br>◇由童话故事引出学习内容。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小
猪帮小兔盖房子”童话故事, 以此为背景引出学习内容。
◇提供了丰富的比较素材。如“一张石桌”“三个苹果”“四根萝卜”“四个小凳”“两条跳出水面张望的小鱼”等等,教材提出“图中还
可以比什么?”提示老师可以利 用这些东西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充分
地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
·比较的两种事物,尽量能够建立起合理的对应关系。
◇ 练习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习题。

第1单元 准备课
第1课时 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材P2-P5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
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准备】
1、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课本第2~3页学校开学图。
2、小黑板一块,内容是课本第4~5页1~10的各数实物图。
3、1~l0各数的数字卡片共l 0张。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师:小朋友,你们已是一年级学生了。这一节,我们上的是数学课。
师:数学课要学什么本领呢?它要学的知识可多呢!

二、新授
1、教学“学校开学图”。
出示放大图。(指着挂图向学生讲解)
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2)指明学生说一说。
(3)问:图上有几座房子?有几面红旗?


师:一座房子,一面红旗都是1件东西。
问:找一找还有什么的数量是1的?
(板书“l”,全班同学读两遍。)
(4)问:有几个同学向老师行礼?(2个同学)有几个同学拉单杠?(2个
同学)
问:图里还有什么数量是2?
小结:2个同学向老师行礼,2个同学在看书,2个同学在观看踢足
球……它们的数量都是2。
(板书“2”,全班跟读两遍。)
(5)问:谁能说一说有几个小朋友踢足球?(3个小朋友)
问:图中还有哪些数量是3的?
小结:3个小朋友踢足球,3条凳子,3个女孩跳绳,它们的数量都
是3。
(板书“3”,全班跟读两遍。)
(6)问:谁能说一说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垃圾桶有几个?
(7)问:谁知道4数完以后该数几?(老师板书“5”)
问:图上还有什么数量是5的?(5朵花)
(8)问:谁能说出数5以后是数几呢?


(9)师:空中有7只飞鸟,就用7表示。
(板书“7”,全班跟读两遍。)
(10)问:7是在什么数的后面?(在6的后面)数完7以后数几呢?(板
书“8”)
(11)师:数完8后数什么数呢?
(板书“9”,跟读两遍)
请找出表示9的物体来。(图上有9个女同学)
(12)问:请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男同学?
(板书“10”,读两遍,齐读从1数到10。)
小结:这幅图帮助我们认识了1—10的各 个数。这幅图我们书上也有,
就在课本的第2、3页,(打开书)找一找课本的“2”、“3”在哪里?
2、数一数、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实物的个数可以用我们刚才所学的
1—10来表示。
3、10个数字与图形搭配。
4、用同样的方法认识7、8、9、10及图形。
5、小结:这10个数,我们几乎天天都要用到它,大家一定要记牢。
6、巩固认数。
看图找数交朋友游戏。


三、课堂总结
今天是小朋友们第一天上数学 课,大家都很认真听讲,值得表扬。希
望下节数学课的时候,大家勇敢一点,举起你们的小手,回答问题 好
吗?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小结】


第1单元 准备课
第2课时 比多少
【教学内容】教材P6、P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
方法
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准备】
主题图、小白兔图、砖图、小猪图和木头图。
【学具准备】
三角形、圆片、小花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
《三只小猪》
二、 新授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
2、师:这一天,河里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咦,那边为什么这么


热闹?
原来是热心的小猪们正在帮小白兔盖房子。房子旁边的桌子上摆满了

吃的东西,这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子们用来招待小猪们的。
3、教学“同样多”。
(1)有几只小猪?几只小兔?
小兔子们正在干什么?
1只小兔搬了几块砖?(出示兔子和砖一一对应图)
那4只兔子共搬了几块砖?
有多余的兔子吗?
有多余的砖吗?
师: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那我们 就说兔子的只数和砖
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1)找一找,图上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2)小组交流,指名反馈。
4、教学“多”与“少”。
(1)找一找,图上有不一样多的两样东西吗?
学生说,教师现场板书,并适机提问:谁多?谁少?


5、刚才我们知道了“同 样多”、“多”和“少”,那你们知道图上还有
什么东西可以比吗?课间活动。
动手摆一摆
(1)教师摆橡皮和铅笔,学生模仿。(教师强调一个对着一个摆。)
学生同桌互相说:橡皮和铅笔同样多。
(2)学生随意摆数个学具。
数一数自己的学具,再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谁多?谁少?
在小组内比一比。
三、 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3题、第4题。
四、发散练习
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看一看,比一比教室里的物体,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小结】


第一单元
准备课
1、 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 ,即最后数
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 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 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
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 位置
(一)教材内容
“上下”“前后”“左右”。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三对方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上下”“前后”的方位< br>儿童基本上已建立起来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6岁能完全正确
地辨别“上下”“前后”), 所以我们先认识,并且把它们安排在一个
例题中(去掉了原来专门教学前后的例2,在例1中加入了“前 后”
的认识);而左右相对于前两对方位难一些,所以后认识,并且专门
安排一个例题进行教学 。
1. 上下、前后。

结合情境和活动认识。
教材以一座大桥为背景 ,有2层加上水面共3层,每层都有交
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都有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教材通过先示范 如
何用上下、前后来描述两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再让学生自己选两种交
通工具像这样进行描述, 以进一步明确上下方位。
接着通过“做一做”的活动和练习进一步巩固“上下”“前后”
方位概念。
·让学生 充分地说。例题、第4题,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


系,例题、第2题每两辆车, 每两个人的位置都有前后关系,因此,
可说的内容很多。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给他们大 量
的练习机会。
·描述的语言不要过分单调、机械。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谁在
谁的上(下)面”“谁在谁的前(后)面”,也可以说“谁的上(下)
面是什么”“谁的前(后)面是什 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说法来描
述,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
·感受位置关系是 相对的。可以把对两种事物相关描述对照起来,如
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语文书在数学 书的上面,数
学书在语文书的下面等,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
的。
2.左右。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认识:认识左右手--- 感知身体的左右---
以自身为中心。
儿童辨别“左、右”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有心理 学家认为儿童
判断左、右的根据是身体的左、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
中起绝对优势 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也就是说,儿童建立左、右
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 系,然后再与自己
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教材教学左、
右概念时 ,就是按这样的顺序来编排的。①让老师背对着学生,学生
模仿老师举右手,再让学生想一想左、右两只 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


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②再通过“做一做”第1题,初 步感
知身体的左、右。③再通过练习二的第1题,让学生以自身为中心确
定物体的位置,逐步建 立左、右的概念。
·不涉及左右的相对性。去掉了,一方面是因为有一定的难度(儿童
一般在 7岁左右,不仅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而且也能以别人为
标准辨别左右)。另一方面主要是这方面的 原因,教学中老是纠缠以
谁为标准。
◇将左右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时,可 以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车辆、行人靠右行、
少先队员敬礼用右手等。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第2单元 位置
第1课时 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教材P9及练习二第1、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
际生活。
2.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方位感。
【教具准备】
教材第9页例题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出示教科书P9的图,教师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引导学
生观察:
(1)图上有什么?
(2)你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图吗?
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和学生共同总
结出:卡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卡车的下面。指出上面和下面是 两
种相对的位置关系。并让学生思考:


①卡车在轮船的( )面。
②轮船在火车的( )面。
③卡车的下面有什么?
同桌互相说,再请个别同学上台说。
(3)完成书本第9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自由操作, 摆好后互
相说一说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懂得区分上下方位
关系。
2.教师指出生活中除了上、下这两种方位以外还有其他的方位,
出示教科书P11第1题的图,请学生 观察: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图上画了什么?
(2)找一找图上有哪些位置关系?
并回答:
①小兵在小玉的( )面,小玉在小兵的( )面。
②小东的前面是( ),小云在小华的( )面。
学生讨论并重点叙述小玉的位置关 系(教师小结:指出前、后与
上、下一样,都是具有相互关系的方位词,因此它们都不能孤立的存
在。
(3)完成练习二第2题。让学生独立填写后,教师再进行讲评。
二、巩固练习 < /p>


1.找一找在你的身边有哪些物体是处于上下或前后关系的,请
你用一句话说一说 。
2.完成教科书P11第三题。看图想一想,填一填。


第2单元 位置
第2课时 左、右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及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体会其相对性。
2.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辨别“左”、“右”。
难点:初步确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1.反动作游戏感知相对性。
师:我们前面认识了“上”、“下”,下面我们一起做个反动作 练习的
小游戏,游戏之前谁来说说什么是反动作?(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做
反动作游戏。) < br>2.谈话:在上课回答问题时,我们要举手。大家举起手来,比一比看


谁举得最好 !
提问:你们知道你回答问题时举的是哪只手吗?
学生回答:左手。
师:对了,回答问题时我们举右手,那另一只手是?
学生回答:左手。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两个方位——左、右。(板书课题:左、
右)
二、探索新知
1.找自己身体的左右。
师:我们身体除了左右手,还有一些部分也 分左右,你能找到并指出
来吗?学生个别展示、汇报。
(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腿……)
2.认识左右。
(1)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会用左手和右手分别做哪些事情呢?
学生个别汇报。
(2)师:看来我们的左右手平时要做的事情可真多呀!这样,让我
们一起来运动一下吧。
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的第1题。


教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
3.摆一摆,进一步认识左右。
(1)师:请大家将学具盒里的圆片、三角形片、正方形片和 小棒各
拿出一个。根据要求摆一摆:三角形片放在圆片的左边,正方形片放
在圆片的右边,小棒 放在三角形片的左边。
学生按要求动手操作。
师提出问题: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最左边的是什么?谁在谁的左
边?谁在谁的右边?…… < br>(2)师:把自己摆的打乱顺序,每个人模仿老师刚才的问题,向同
桌提三个问题,看谁回答得又 快又准确。
学生同桌之间活动。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师:说说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位同学。
学生观察、汇报。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的第2题。
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那个同学。
3.了解生活中的“左右”。(教材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


(1)出示少先队员举手的图片(教材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的右
图)
师:你知道少先队员敬礼举的是哪只手吗?
学生个别汇报。
师讲述:少先队员在敬礼时举的是右手。
(2)出示标语牌“上下楼梯,请靠右行”。
教师:瞧,这是老师在学校楼梯旁的墙壁上拍到的照片,请大家一起
念一念标语牌上的内容。
学生齐读。
教师:你知道这标语牌上字的意思吗?如果随意走会有什么后果呢?
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对了,大家在上下楼梯时要按照一定位置,全部靠右行走,就
不会造成上下楼梯拥挤的结果了。
教师出示课本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的左图,提问:那么这个小
朋友现在该走哪边呢?谁能帮助她。
学生个别汇报。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左、右。
师:对!在生活中,我们 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在行走时,
我们要靠右行,这样就比较安全了。

【板书笔记】:
左、右
在 的左边
在 的左边
【教学反思】:

“左、右”的教学内容是排在“上、 下、前、后”之后。对于左、
右,一年级的学生其实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但在描述上学生很容易
将左右混淆。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爱动,
以游戏形式融入教学环节中,不断 吸引学生注意力来感悟左右的相对
性。在教学巩固环节,发现少数学生对上下楼梯靠右行这一知识点还< br>没把握好,需要让学生亲自到楼梯上走一走,亲身体验一下才可能掌
握得更好。


第二单元位置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 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 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
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 右边,左手所
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为 两段:1-5的认识和加减法、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两段在编排上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点 。
相同点是:数的认识都是从数的基数、序数含义,写法,数的顺序,
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组 成等各个方面进行。不同点是:计算的编排
方式不同,“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认数与计算分开编 排,先集
中认识1~5各数,再教学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认数
和计算穿插 编排。计算穿插在认数(6、7;8、9;10)的各段中,每
段在认数之后都有相应的加减计算。
(一)教学内容
分为三段:1~5各数的认识;加、减法的初步认识;0的认识和加减
法。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1~5各数的认识。集中编排,从数概念的不同方 面:基数、数的
顺序,书写,大小比较,序数、数的组成等几个方面进行认识。
◇充分感受基数含义。
·具体---抽象---具体
基数含义:主要是通过从具体 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方式,让
学生体会1-5各数的基数含义。


·认读数在体会基数的含义过程中完成。
对基数含义的理解还包括认读数。包 括两个方面:一认识数字,会读、
知道怎么念。二看数字能知道每一个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是什么。< br>这两方面的任务,应该在体会基数的含义过程中完成。

◇数的顺序。
·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
由于学生很早就记住了数词的顺序,只要他能认得这些阿拉伯数字
(把这些数词和相应的阿拉伯数字对应起来),知道它们的顺序并不
困难。现在我们不仅要让他 们知道这些数的顺序,还要让他们理解为
什么是这样的顺序。
◇1~5的写法。
·重视书写、分散难点。
由于1~5的认识是集中编排,因此受教材编排方式的影响,1~5 的
写法也集中在了一起。但这里并不是要求集中教学1~5的写法。实
际教学时,老师们要重视 书写,但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把写数分散进行。
◇比多少。
·从数量的比较过渡到数的大小的比较


“比较大小”要完成两个层次的抽象, 一个是比较数量的多少,一个
是比较数的大小。前面在准备课中我们主要是比较具体事物数量的多
少,这里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引出“=”“>”“<”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增加“>”“<”的写法
对于“>”“<”的写法。原来考虑到这两个符号比较难写,在本 单元
只要求认读,不要求书写;到6~10的认识才开始书写。经过实验发
现在认识这两个符号 时,不可避免地要认识其形状并建立表象,而书
写可以帮助其表象的建立。因此教材修订时,增加了“> ”“<”的写
法教学。
◇第几(序数)
·序数和基数对比编排
虽然研究 表明,经过适当教育,5岁左右的儿童能够理解基数和序数
的含义。但实际教学中仍然有些学生分不清基 数序数,为此修订将序
数和基数对比编排,同时习题中也加强对比练习,以使学生更好地理
解基 数和序数的含义。
教材从“排队买票”情境引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
感受 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顺序。
◇分与合(数的组成)。
分两步教学:先通过把4棵 向日葵放到两个筐里的不同情况,帮学生


认识4以内数的组成;然后再通过把5根玉米放 在两个食盒里,让学
生探索5的组成。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主要内容:加、减法的含义和1~5的加减法。
◇加、减法的含义。
·突出了加减法的含义
加法的含义就是“把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减法< br>的含义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加减法的含义比较抽象,对 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来说是理解还是比较
困难的。因此,教材都借助情境图或操作,通过动态演示“合并 ”“去
掉”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这次修订更加突出了加减
法的含义。
首先 把情境图换了。如加法原来放纸鹤的情境,1+2=3的素材很丰富,
但合并的过程不是很突出,所以换 成了小丑合气球的情境,小丑把3
个气球和1个气球合在一起,合并的过程非常突出;
除此之 处,还增加了体现这一过程的点子图,点子图既能表示合并,
又能更好地体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另外在“做一做” 和练习中,还安排了看图说算式表示的加、减法
含义和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加 减法算式的含义的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的


说和表示“合并”“去掉”的经历中,体会加减 法的含义。
◇加法、减法的计算。
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学生主要有三种方式:点数,接 着数或倒着
数,利用数的组成。教材呈现了这三种不同思维水平的算法,鼓励学
生按照自己的思 维水平积极主动地进行计算,同时也提示老师要尊重
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始教学时,允许学生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进行
计算,随着教学的进行慢慢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数的组成进行计算。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0的认识
·从没有可以用0表示、0可以表示起点等角度认识0。
教学主要是从没有可以用0表示,0 可以表示起点等角度来帮助学生
认识0的含义的:用小猴逐次吃桃子的情境图教学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出示直尺图,教学生活中0还表示起点,并通过直尺使学生进一
步熟悉数的顺序。通过提问“你 在哪儿还见过0”,让学生结合生活
实例体会0的不同含义。
◇0的的加减法
·根据没有可以用0表示的含义来计算。
根据没有可以用0表示来计算:教材用3只小鸟从鸟 窝里飞走了的情
境图,教学得数是0的减法的意义;通过两片荷叶上的青蛙图教学有
关0的加法 。在讲有关0的减法时,让学生独立思考。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1课时 1~5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P14-P16及练习三第1、2、4、5题
知识目标:认识1~5各数, 并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
序,会正确读写1~5各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1~5的写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1~5的基数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出示主题画:
问: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中,你喜欢哪一种? 数出你喜欢的动物的数目,
用同样多的小圆片表示出来。
板书课题:1~5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摆一摆
你能根据摆出的圆片的个数,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吗?


2、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数的顺序: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再摆
1个呢?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出示点子图,你来给他们5个排队。
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2的后面一个数呢?……
(3)数一数:让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1~5这几个数?
师小 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
要同学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 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2.猜数游戏
一个数在2的后面,这个数可能是几?也可能是几?……
写一写
刚才我们认识了1 ~5,你们愿意写一写吗?在书上第16页描写,比
一比谁写得最好。写得好的上台展示。
(4)练一练
完成练习三的1~2题。


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同桌互相说说,再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2课时 比大小
【教学内容】:教材P17及练习三第3、6、7、8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符号“>”、“<”和“=”,并了解其含义,知道用词语
(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
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认识符号“>”、“<”和“=”,理解其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及其他有关图片。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
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小猴子 梨 桃子 香蕉
3 4 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和“=”的?
2、出示第17页下面做一做: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两种东西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4,谁会读?
(4)一只小熊吃一个玉米,玉米够吗?
三、练一练
第18页练习三的第3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四、归纳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符号“>”、“<”和“ =”
来表示,比较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小结】: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3课时 第几
【教学内容】:教材P20及练习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 解几个和第几的
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
事物的次序 ,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 以及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
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学难点】:
掌握区分几个和第几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出示第20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票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票。
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师:(1)小朋友排在第几?谁排第一?解放军阿姨呢?最后一位叔叔
排第几?
(2)从前面数,背黄包的阿姨排在第几?从后面数呢?
(3)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有谁能指一指排在
第5的是谁?
(2)动画展示:穿蓝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问:还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第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叔
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


右数的第
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区别几个和第几
第几表示确定的位置,几个表示数量的多少。
4.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拿出4个圆片和一个三角形,把三角形放在第二的位置上可以怎样
摆?为什
么会有两种摆法?引导学生体会第几是相对的。
三、反馈练习:

1.第23页的第1题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
四 、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4课时 分与合

【教学内容】:教材P21、P22及练习四第3、4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5根小棒,5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数数从1~5,从5~1
比较大小
3○4 4○2 5○1 2○3


2.看图回答
○ ○ △ △ □ △ □ ○ □ △ ☆ △
一共有( )△。
从右边数,☆排第( )。
从左边起,第5个是( )。
二、探究新知
1.学习4的分解与组成
(1)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红花的游戏,4朵红花,分成两
份,看谁分得又快又好。看 谁的方法多,分完以后和同桌互相交流一
下。
(2)交流展示。
(3)探讨分的方法
刚才大家想了很多方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而且一个也不落下?
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
4 4 4

1 3 2 2 3 1
引导学生读数的组成,先领读:4可以分成1和3,1和3 组成4……


再自由读
(4)引导学生把这些摆法加以整理。
(5)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分析式,看看有什么特点?看到3和1组
成4,就能想到什么?
(6)练习数字4的组成。
2.学习5的组成
请同学们拿出5根玉米,把它分成两 堆,有几种分法?分分看。以小
组为单位,结合4的组成的操作过程,人人动手操作。互相启发帮助总结出5的几种不同分法。
交流展示汇报并加以整理。
5 5 5 5

1 4 2 3 3 2 4 1
怎样才能记住5的组成呢?
练习5的组成。(猜数游戏、对口令)
三、巩固运用
完成21、22页的内容以及23页的3、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小结】: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5课时 加法
【教学内容】:教材P2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和等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2.能力目标
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
3.情感目标
养成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小棒、三角形和圆片。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1.在桌上依次摆出2根小棒,3个三角形,5 个圆片。边摆边说一说
用数字几表示,并在学具下面书写。
2.将摆好的三个三角形分成两堆 ,再把5个圆片分成两堆,同桌之间
互相说一说3和5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的直观感
受和体验,再全班交流。
师引导说:把3个红气球和1个绿 气球放在一块儿,左手和右手放到
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反复说几次)让学生体会到把两部分< br>放在一起就是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从而引出要知道它们合起来有多
少在数学上要用加法计算,
2.学习加法算式
在数学上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就是要把数字3和1合起来,用符
号“+”表示。
板书:3 + 1 = 4
: ∶
加号 等号
怎样写加法算式呢?教师演示,让学生在算术本上写下规范的写法。
再次强调 说明:把3和1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强调:加号前面的
3表示什么?加号后面的1呢?4又表示什么 ?学生读算式。
3.结合第24页的气球图,进行动手操作加深体验加法的含义。
4.发散联想,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并会
口头列加法算式表示。


三、巩固发展
1.第24页做一做。要求一边看一边说过程。
2. 第28页练习五的第1题。先观察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说明图意,
然后在方框里填得数。

四、总结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小结】: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6课时 5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教材P25及练、练习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能力目标
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
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看图填数

○○ ○○○ ○○ ○○

( ) ( )
二、探究发现
出示25页主题图。
仔细看,图中画了什么内容,说出图意,同桌同学互说。
根据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求一共有多少只小松鼠怎样列算式?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3+2得多少?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代表汇报。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
鼓励。
师:刚才 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3和2组成5来计算的,这个
办法很好,你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 ?同桌互说。
强调:加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加号后面的“2”呢?“5”又表
示什么?
三、巩固深化


1.完成第25页做一做第1、2题:先看图说图意,再在全班 交流,说
算式,你是怎么算的?观察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使学生初
步感知:交换两个 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2.完成第25页做一做第3题:边摆边列算式。
3.游戏:找朋友。
3 4 5

2+3 4+1 2+2 1+2 3+1
1+2 4+1 1+3 3+2
4.完成练习五的2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谁能谈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小结】: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7课时 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P26及练习五第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减法的意义,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并能用数的组成正
确口算5以内的减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数学的兴趣。
3.情感目标
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会计算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减法的含义,确定被减数。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和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活色生香-五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省份简称-一起追过的女孩


河南农业大学专业-忍不住原谅歌词


祝融万丈拔地起-我家有女初长成


鼎鼎有名-摘抄文章


装饰qq空间-北大毕业生


好久不见5566-缘分五月


护理假-立体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