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前后左右,一年级上册,第3课时
刻不容缓的意思-母亲节作文200字
第二单元 位置
第3课时 上下前后左右
学习内容
课本第9~10页,第11页练习二1~3题。
学习目标
认识“上、下”,“前、
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会用“上、
下”,“前、后”,“左、右”描述
物体的相对位置。
课文讲解
孩子在日常生活
中并通过上学期的学
习,对上
、下,前、后,
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
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
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
br>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
学习。帮助孩子学会辨
别:上、下,前、后,
左、右,在
此基础上再
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
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
同学坐在第几组第几
个
。
孩子对空间方位
的表征至少有三种形
式:(1)自我中心的表征。即用主体自身与
目标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来标明目标物的具体位置,
如孩子背靠着物体,说物体在他的后面。(2)自然标
志的表征。即用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与目
标物之间的关系来标明目标物的具体位置,如茶几在沙发的前面,
电视在茶几的前面。(3)
去自我中心的表征。即利用一些抽象的形式来描述目标物的位置,如用地图来
描述目标物的
位置。
根据研究,孩子在掌握空间方位的过程中,首先把不同的方位与自己身体
的一定部位
相对应,建立起以下的联系:上边是头,下边是脚,前面是脸,后面是背,右面是右手,左<
br>面是左手。
一般孩子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因此,对于“上、
下”、
“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孩子独立辨别。
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
展完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的在7~9岁
左右,不仅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而且也能以别人为标
准辨别左右。
对于左、右的辨别,心理学家也曾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左、右辨别的根据是身体的<
br>左、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接着有人
进一步
说明分化的依据是活动着的手(优势手),即右手(也有少数人是左手)。
第9页,这是一幅跨江大桥
的画面。课文用轮船、火车、汽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让孩子
认识了“上、下”位置。用小矫车、卡车、大
客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让孩子认识了“前、后”
1
位置。
第10页,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让孩子模仿教师举右手,观察自己的左、右手,再
让孩子说明左、
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以此建立左、
右的标准。
辅导精要
在学习之前,可以让孩子利用自己身体的部位说一说“上、下”、“前、后”、“左
、右”,
如让孩子用鼻子和嘴说一句话,又如让孩子用手摸额头和后脑,边摸边用额头和后脑说一句话,再如让孩子用两个耳朵说一句话。家长告诉孩子,现在要学习“上、下”、“前、后”、
“左、
右”。
打开课本第9页,读小标题“上、下”、“前、后”。让孩子识记“上、下”、“前、后”这四个字。
认识“上、下”。看图说图意:蓝天下,雄伟的大桥横跨在大江两岸,一艘轮船正穿桥
而过,桥上的铁道上正奔驰着一列高速列车,铁路上方的公路上正行驶着一辆辆形态各异的
汽车
,好一幅雄伟壮观的景色。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是跨江大桥(也可说是自己所在地区某一具体的大桥,如南京长江
大桥)。
孩子只会说:这是一座大桥。家长可追问:还画了什么?引导孩子按顺序进行观察。
他可能会
说:在最上面有3辆汽车,在中间有1列高速列车(动车),在下面有1艘轮
船。这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
观察的。他还可能按从下到上的顺序说。
孩子还可能说:1列动车在中间,1艘轮船在下面,3辆汽车
在上面,那么他已经能用
“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
孩子的认
识一般是从物体的绝对位置开始的,但仅此是不够的,在本课让认识相对位置
是学习的重难点,突破重难
点的方法是让孩子在三个物体中,根据参照物不同,用两个物体
说“上、下”的位置。
让孩子
先按照课文的内容说:汽车在列车的上面,列车在汽车的下面;汽车在轮船的上
面,轮船在列车的下面。
再让孩子进一步辨别:汽车的下面有列车和轮船。轮船的上面有列车和汽车。列车在汽
车的下面
,在轮船的上面。列车的下面是轮船,上面是汽车。其中“XX的上面”和“XX的
下面”都是偏正词组
,“上面”和“下面”是中心词,“XX”起修饰作用,这个词正是说明位
置的“参照物”。所以,说话
时要做好停顿,如汽车在列车的上面(划斜线处表示停顿)。
千万不可读破词,如汽车在列车的上面。偏
正词组在今后的学习经常会遇到,不读破是
理解题意的基础。
孩子还可能说公路在铁路的上面,铁路在公路的上面。
认识“前、后”。家长还问孩子:公路
上有几种汽车?孩子说:第一辆是小矫车,第二
辆是卡车,第三辆是大客车。
家长再问:可以
怎么说3辆汽车的位置呢?引导孩子说出:小矫车在卡车的前面,卡车
在小矫车的后面。大客车在卡车的
后面,卡车在大客车的前面。大客车的前面有卡车和小矫
车。„„。可让孩子多角度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
让孩子把课文的例题补白,给偏正词组划下划线。
“做一做”。让孩子把数学书、语文书
和铅笔盒按要求位置摆放,加深对上下位置关系
的认识。还可以改变要求,让孩子多练习。
认识“左、右”。打开课本第10页,读小标题“左、右”。让孩子识记“左、右”这两
个字。
让孩子手中拿着笔,家长问:你拿笔的是哪只手?大多数的孩子可以说:右手;也可能
2
按照方言说:正手。孩子无论用哪个词表达都可以统一起来,只要能辨别就行
。也可能有个
别孩子是左手拿笔,让他先记住左手也行。
让孩子根据自己优势手,再说另一只相反的手。从易到难是学习的重要方法。
观察双手,手心
朝上,左手的拇指指向左边,右手的拇指指向右边,或者说两个拇指在
两边;手心朝下,左手的拇指指向
右边,右手的拇指指向左边,或者说两个拇指在中间。把
两手对合,左手的手心向右边,右手的手心向左
边。
让孩子自己说一说,两只小手可以做什么?如右手写字,左手压本子;吃饭时,左手拿
碗
,右手拿筷子;上课时,我举手发言用右手;用电脑时,我把左手的食指放在F键,右手
的食指放在J键
。总之,要让孩子会用手辨别“左、右”。
观察课文的主题图,看图说图意。
“做一做”。
第1题,让孩子摸左、右耳,拍左、右肩,抬左、右脚,感知身体的左右。
还可让孩子摸左耳、拍左肩、
抬左脚,摸右耳、拍右肩、抬右脚,感知左右的一致性。
第2题,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学校里的位置,说
一说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是谁,进
一步把握左右。
让孩子在课文在找出“上、下”、“前、后”、“左、右”的词语,并下划线。
习题解析 <
br>第1题,有关“前后”的练习。家长读题,让孩子
辨认出小东、小云、小华的位置,并回答问题。
接着说
说其他同学的名字,再说一说。
第2题,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包含了前后、左右等内容。家长指读“老师”说的话,让孩子指出小军
和小明的位置,再理解老师的话,替小明举起
右手。
第3题,让孩子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家长应把附
页中的贴图剪下来,孩子边贴图边讲故事。
一般可以按“赛前——赛中——赛后”的顺序讲故
事。赛前说观众谁在谁的上面(下面),赛中
说龟兔谁
在谁的前面(后面),赛后说比赛的结果。
由于在幼儿园时已经讲述过这个故事,在小学,孩
子应该可以自己讲,必要时家长可适当指导。
学具准备
1.龟、兔的贴图。
特别提示:各种学具让孩子妥善保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