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版,72页)
惩前毖后的拼音-继续教育总结
2019-2020年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版,
72页)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2~3。
设计意图
入学前的儿童一般已具有“口头数数”、“按物点数”的经验。《我们的教室》这节课就是在按物点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实物与学具(代替物)的对应,
并进一步学习把物体
的个数抽象到数字。因此,整节课的设计可分成“信息交流
——自主探究——运用发展”三个层次,力求
从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向
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学生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初步
建立实物
数数与数字符号表示数的关系。同时,安排大量的学生可以感知的实物数数活动,
让学
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知识是有用的,学数学是有趣的。
教学目标
1、会根据实物或实物图正确数出1~10物体的个数,并会用学具或数字表示。
2、初步建立实物数数与数字符号表示数的关系。
3、能在愉悦的数数活动中,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教学重点
计数与表达
教学难点
6~10物体个数的计数。
教学准备
在每个小组的桌上、教师
讲台上以及教室周围的墙上布置一些学生熟悉的物
品(如:积木等);每个小组一张动物园的情景图,每
位学生有10片双色片。
教学过程
一、信息交流
1、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学生了,从今天起,我将和你们一起在这个教
室里学本领,长智慧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的教室”(出示课题)。
2、说说教室里的物品
师: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物品,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表述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并及时加以纠正。)
3、说说家庭的物品
师: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的物品(举例),那么你家庭有些什么呢?谁愿意向大
家介绍? (学生通过说一说教室、家庭中的具体物品,既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能为后续
数数作铺垫)
二、自主探究
(一)1~5的认识
1、认识“1”
(1)说说教室里的“1”
师:看一看,我们教室里那些物品只有一件?
(2)用代替物表示“1”
师:教室里有一台电视机可以怎样表示出来?(可以用一片双色片
、一根小棒、
一个三角形……表示)。那么,现在老师手中的一盒粉笔又可以怎样表示?
(3)请学生说说一片双色片还可以表示什么?
师:凡是只有一件物品的,我们都可以用一片
双色片来表示,也可以用(根据学
生的实际举例)表示。
(4)用抽象的符号表示“1”
师:一台电视机除了用刚才我们讨论的用学具或图形表示以外,还可以怎样表
示?
(
学生能讲的就让学生讲,学生讲不出的教师告诉学生:可以用中国数词“一”
来表示,还可以用阿拉伯数
字“1”来表示(板书)。)
(5)讨论:数字“1”可以代表什么?
(6)讨论:“1”像什么?
教学:像根小棒1、1、1。
(7)小结
师:表示一件物品的方法有好几种,(举例),你喜欢哪一种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
表示。
2、2~5的认识
(1)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桌上、讲台上以及教室里物体的个数。
(2)想一想:可以怎样来表示这些物体的个数?用学具怎样表示?用数字又怎
样表示?
(学生可动手操作)
(3)小组交流。
(4)讨论:数字“2”可以代表什么?数字“3”可以代表什么?……
(5)讨论:2、3、4、5分别像什么?
教学:像只鸭子2、2、2;
耳朵耳朵3、3、3;
像面小旗4、4、4;
秤钩秤钩5、5、5。
(6)小结
师:不管有几件物品,我们都可以用几个学具表示,还可
以用中国数词或阿拉伯数字“几”
来表示。
(数字1~5的认识是10以内数认识的
基础,为了让学生体验实物数数到抽
象符号表示的特点,本环节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1
”。虽然学
生在学前已大量接触到“1”的概念,但这个“1”到底表示什么则有相当多的
学生
是模糊的。因此,通过学生说一说教室和家庭中的一件物品,然后请学生
用手中的学具来表示它的数量(
从实物数数过渡到图案数数),这对学生认识认
识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学生能把具体的实物数量
转化为图案表示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把图案的表示方法转化为符号表示,这也需要作重
点讨论。同样在第二部分认识“2~5”中,学生的认识也需要经历这样两个过程。)
(二)6~10的认识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动物园”情景图中的信息。(天空中有6只小
鸟,河里有
7只小鸭,山上有8只小猴,两边有9棵大树,草地上有10个小朋友在跳绳)
2、每个小朋友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用学具表示它的数量。
3、小组交流。
4、以8只小猴为例,讨论:如何摆学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它的数量?
小结:要充分运用“5”的作用。
5、学生用这种方法重新摆学具。
6、讨论:你喜欢的物品的个数还可以怎样表示?
7、小组交流:数字“6、7、8、9、10”分别可以代表什么?
8、讨论:6、7、8、9、10分别像什么?
教学:像个哨子6、6、6;
像把镰刀7、7、7;
像个葫芦8、8、8;
6字倒写9,9,9;
1加0,10、10、10。
(由于有
了前面认识的基础,学生已经能体会到实物数数到符号表示数的过程,因此在
本环节中,应鼓励学生独立
思考,教学中安排了“动物园”的情景图,旨在让学生自己
选择数的表示方法,这就为学生的创新意识的
培养提供了载体。
对小学生来说,符号的抽象性、相似性常常使他们混淆数字符号的特点。
因此,在认识“1~5”以及认识“6~10”两个教学环节中多安排讨论10以内数
的书 写特点,并通过儿歌的形式以帮助他们记忆。)
三、运用发展
1、游戏1:找朋友(书本P2~3第2题)
(要求:先让学生对图进行观察,让他们通过题 头的“一本书”、“两支笔”的示
范自己发现可把物体的集合用笔圈起来,然后与相应的数连起来。)
2、游戏2:你说我摆难不倒
(1)2个学生一组,一学生说具体物品,另一学生用学具或数字表示。
(2)2个学生一组,一学生摆学具或数字,另一学生举例说明它可表示的具体
物品。
3、游戏3:比一比,看谁画得又对又快(书本P2~3第3题)
(要求:让学生独立观察出排列的规律,然后画下去。)
4、交流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为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本环节安排联系 的内容都是在学生的游戏中
进行。游戏1是建立实物数量与数字符号的对应关系,通过连一连的活动,体
会到实物数量与数字之间的联系。游戏2是图案数数与符号表示数互相转换的
联系。通过这一练 习,巩固学生对抽象符号的理解。游戏3是一个发现规律的
小游戏,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和概括能力。)
听着数、摸着数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4—P5
设计意图:
教材的设计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利用实物, 通过“听
一听、摸一摸”等实践活动,从感知入手来获取新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对生活中的事物都有好奇心理,他们想听一听、摸
一摸,教师应该记住孩子的这 种天性,让学生在听一听、摸一摸的基础上,引导
他们去想一想、议一议,在实践操作中
探索、掌握,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学习
的乐趣。这样,既将课本中的知识转化成与学生头脑中实践经验
相适应的,便于
学生长久储存和随时提取的知识,同时又满足了学生的天性,使他们愿学乐学,
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在小
组合作中加深对物体个数
的理解和认识,联系生活拓展延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听来确定声音的次数,声音有先后次序。
2、将手摸到的物体个数记录下来。 教学重点: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等综合能力,初步学会计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
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幻灯片、小鼓、三角铃等乐器、翻转片、打上结的长绳等
教学过程:
一、听着数
(一)引入
师: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敏。
我来击掌,请你说出你听到了几次掌声。
教师击掌,学生回答。
师:再来一次。
教师击掌,学生回答。
师:小朋友们都听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听着数。
板书课题:听着数。
[
意图:通过一边听,一边数,在交流中学会倾听,扩大视野,开阔思维,
激发认知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
索,认真思考。]
(二)游戏
1、击鼓:教师击鼓,学生记录,学生汇报
2、敲三角铃:(小组代表敲)其余学生记录
3、吹笛:一生吹,其余记录,一生板书,核对
4、拍桌子:一生拍,其余记录,学生板书,核对
5、玻璃弹子丢入玻璃缸内:一个学生丢,汇报,讨论
讨论:到底是5下还是3下?为什么?
6、拍手:一生拍手,其余学生汇报,全班核对
(三)生生互动,做练习
以小组形式或者同桌之间自己相互练习“听着数”。
[意图: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们
在欢快的气氛中学习听着计数,在各种游
戏活动中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
二、摸着数
(一)小朋友,你们看到过盲人数数吗?想想他们可能是怎么来数数的呢? 师:对了,我们说平时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可以看着物体来数数当然还可以通过耳朵
来听着数,也
可以通过手来摸着数出物体的个数。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用手是
怎么来数数的。
板书课题:摸着数
(二)游戏:请你摸一摸
1.同桌合作做游戏。(上台演示)
一生蒙眼,摸着数翻转片,另一生看他数的是否正确。
2.师生合作做游戏
老师用纸盖住数点块,一生摸着数出它的个数,师翻开纸检查是否正确。
3.全班练习,同桌互助,轮流摸着数绳结。
拿出学生自己准备好的绳结,一生用手蒙住另一
生的眼,另一生摸着数出
绳结打结的个数,由同桌检查数的正确与否。
[意图:把操作与思考
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是探
索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巩固练习。
拿出准备好的各种教具,物品进行摸着数。
(四)比一比,看谁摸着数得快
1、摸袜中的乒乓球
2、摸五角星有几个角
3、摸木块上有几个圆头螺丝。
4、摸袋中的豆子。
三、总结:[意图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
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今天我们不仅进一步掌握了用记号计数的方法,还学会了如何来听着数,摸
着数。
课间大休息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8、9
设计意图
《课
间大休息》是一节综合的练习课。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的特征,选择色彩
鲜艳的与日常生活的接近的图片。
通过“连一连”的形式作数与物的对应,这样
的安排进一步巩固学生对1—10各数的认识,体会学习数
学的乐趣。
学生在前面的准备中,已初步学会了用相应的点子图、竖杠表示数目。通过
对数字
的认知后,再回忆。通过与小组的交流,整理出数的几种表达方式。并指
导学生如何在“田”字格里写数
字。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集合与数的对应关系。
2.能用“小圆片、竖杠、数字”来表达各个数。
3.指导学生会正确书写“1、2”
教学重点
1.个数的各种表达方式。
2.数字的书写。
教学难点
1.竖杠1111的结构。
2.写数。
教学准备
双色片、投影、学具(数字卡片1—10、汉字卡片一—十)
教学流程
一.小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看黑板上有许多的东西,有些什么呢?
生:略
师:老师想知道香蕉有几个?你能从卡片中找出数吗?
生(有的举数字3、有的举汉字三、有的双手同时举出。)
师:哦!这些都表示3。大家做的很好!(同理把其他的物品说出数量)
小练习
师:请大家把书打开,翻到第8、9页,看看书上第1题,你看懂些什么?说说
看!
生:我看到2本书用圈圈起来了,然后连到了数字2上。
师:找一找其他相同的东西,然后把
它们圈起来。数一数它们的个数,然后与下
面的数字连起来。
全班操练,教师巡视,分别纠错,然后核对。
[利用小游戏,情景导入,然后通过找一找,圈
一圈,数一数,连一连,理解数
字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里的数字就在我们身边]
二.数的各种表达方式
1.投影出示3个米老鼠以及它的记数方法
师:你看懂了什么?
生:3个红圆点,3根竖杠,数字3,都能表示米老鼠有3个。
2.师:根据这个表格的形式,请你把其它的空格填完整。
学生小组交流
师:哪副图你有困难请告诉老师。
(重点介绍竖杠“ ”,通过简单介绍古代“
”的来历,说明“ ”成
为特定记号。)
3.认识3~5的竖杠表示,我们来比一比第9页上看谁做的又快又对。
(师当场巡视面批)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尝试、探究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
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小
圆片、竖杠也能记数,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乐趣]
三.指导写数
1.认识“田”字格
师:在写数字时,要写在“田”字格的右半部分。
2.数字1,要稍斜一点,笔道要直。
师:1象什么?
生:1象小棒,有点斜。(让全班学生跟着一起说)
师:那么2又象什么呢?
生:2象鸭子。(师补充,脖子长,全班跟读)
老师示范书写
3. 让学生书空,做书上的练习。
[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生动简
洁的语言,帮助学生书写数字,采用儿歌
的形式,记住数的形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巩固练习(可以用练习册P8~9)
1.圈一圈,连一连(练习册第4、5页的
第1题),老师面批。
2.填表(练习册第4、5页第2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总结:这节课你又学到些什么本领呢?
[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的
各个环节,让学生自主
学习,主动参与,与小组成员合作讨论,探索出数的各种表达方式,感受数
学的奥妙。]
两个5是10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12、13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两个5是10》,帮助学生建立5和10的概念,知道5和10的关
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主张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兴趣、需要、情感、体验。因
此以低年级学生喜欢的方式——
猜谜语的形式引入课题,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
学习兴趣,维持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
学生对于
数字5和10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双脚的引用,让
学生进一步明确“2个5是10”的关
系,同时由于引入的例子来源于每个人的
自身,因此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易于掌握。
整堂课的
设计分为“感知-操作-练习-点评”四个环节,以教材为基础,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以游戏
加强概念的掌握,引导学生发现5和10
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建立5和10的概念。
2、知道5与10的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3、学会书写5与10,并注意书写工整。
教学重点:掌握2个5是10,知道5与10的关系。
教学难点:5与10的写法。
教学准备 指偶若干(每人5个)
教学流程
一、感知,揭示课题(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1~10各数,现
在老师让大家猜个谜语:“说它
小,它不小,说它大,又不大,要问它是几?伸出你双手
。”(“双手”两字在念
时读重音)
师:谁知道这个数是几呢?
生:这个数是10。
师:真聪明!这个数是10。刚才有很多小朋友,都伸出了自己的小手。
(让
学生举起自己的双手)
师:伸出你的一只小手,数一数有几根手指?
生:5根。(板书:5)
师:看到1只手,想到1个几呢?
生:想到1个5。
师:对!我们每个人有2只手,那么2个5是几?(教师可以伸出自己的双
手加以演示)
生:是10。(板书:10)
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个5是10”。(将课题板书完整 板
书:两个
是)
师:除了我们的两只手放在一起有10个手指,大家再想一想,我们身上还
有什么放在一
起是10呢?
生:两只脚放在一起也是10。
师:对!伸出1只脚,看见1个5,伸出2只脚,2个5是10。
生齐读:两个5是10。
【利用“猜谜语”这一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出发,感受到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脚”的引出时,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不要“满
堂灌”,使学生的思维更活
跃,热情更饱满。】
二、实际操作,掌握关系。
1、掌握5和10的关系
a.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1只手和1只脚,可以用哪个数字表示呢?
(5)一双手和一双脚,可以用
哪个数字表示呢?(10)
(出示指偶图 书P12)
师:这里共有多少个指偶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讨论,反馈)
b.
小结:1只手是1个5,2只手是2个5,2个5是10。
2、同伴游戏,加强运用。(用指偶打招呼)
a.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好多小指偶,我们可以把它套在手
上,和大家打招呼(教师演示),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b. 教师请2位小朋友上台演示:
生1:左手一个5 生2:右手一个5(左右次序由学生自己决定)
合:大家见面点点头,10个朋友一起走。两个5是10。
【根据低年级学生爱玩、爱模仿的
特点,设计了“玩指偶”游戏,活跃了课
堂气氛,先以教师示范,再以2人一组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参
与活动过程,提
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在加强口头练习的同时,增进教学效果。】
三、练习
1、圈一圈(完成P12题3)
a.
先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道题该怎么做?(5个指偶圈一圈)
b.
独立完成,交流(圈的方式可以横着圈,也可以竖着圈。)
c.
可让完成快的同学上台再做演示游戏。
2、涂色练习(完成P13题4 题5)
a.
先让学生观察题4左边一组气球来判断题意:2组不同颜色的气球合在
一起是10,然后将右边的气球每5个一组涂一种颜色,两组扎在一起。
b. 完成题5。
c. 小组合作开展活动,教师参与合作,并给予适当地指导纠正。
d.
可将优秀作业当场展示。(教师评价)
3、看图说话练习(完成P13 跷跷板图)
a.
你从图上看到了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b.
示范说:左边有5个小朋友,右边也有5个小朋友,两个5是10。一共
有10个小朋友。
c. 2人一组在小组内说给大家听。(组内评价)
4、书写练习(书写数字5和10)
a. 教师板书示范
(1)5的书写(注意笔顺,写得圆润些。)
(2)10的书写:引导学生观察10的字形,
并说一说10的结构:10是由“1”
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左边是“1”,右边是“0”。 (3)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解:写10要占两个“日”字格,左边格子里写“1”,
右边格子里写“
0”;先写“1”再写“0”,两个数字不能离得太远。
b.
学生
在书
上格子里独立书写
5和
10,教师作指导,优秀作业当场展示。 <
br>【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自主学习),又要充分发挥小组交流与
合作的功能,鼓励
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要更好的发挥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小组内有不同
的意见产生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
观点。例如,在“圈一圈”练习中既可以横着圈,也可以竖着圈
,要培养学生从不
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以便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教育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敢于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展开合情合理的联想,大胆发
表自己的想法,要
让学生明白:想要比不想好,想得不对没关系,这是学习过程中
的正常现象。随着错误想法的修正,新的
认识由此产生,新的知识也就获得了。】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说吗?
2、套上指偶,游戏小结:左手一个5,右手
一个5。大家见面点点头,10
个朋友一起走。两个5是10。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今天
学到的知识,加强对“2个5是10”知识的掌
握,知道5与10的关系。】
零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14
设计意图:
《零》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现实的,有意义的,贴近学生生活
经历为情景的教学活动。
其内容都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从直观和动
手操作为基本手段,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对零的感受与
有关知识建立联系,有利
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孩子们已在生活中有意无意地积累了大量关
于零的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
经验与已有知识,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
交
流等活动。因此,整堂课的设计分为“创设情境,认识0——探究0表示的不同
含义——6与
0的书写”三个层次完成,使学生在这些有效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
识,积累学习方法,充实学习情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零的意义。
2.提高和增强学生对生态和环保的认识。
3.正确掌握6与0的书写方法和格式。
教学重点:
理解0表示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6与0的正确书写。
教学准备:
幻灯片,温度表,尺,田字格黑板。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0
1.数数(出示幻灯)
(1)师:(讲故事) 星期天,小丁丁和小胖一起去公园玩,公园里的空气真新
鲜。他们看到
树上有一些鸟在叽叽喳喳唱个不停,小丁丁说:“我们一起来数数,
一共有几只鸟》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小胖说:“行!”
(2)(小丁丁顺着数)女生齐数:1、2、3、4、5、6、7、8、9、10
(3)(小胖倒着数)男生齐数:10、9、8、7、6、5、4、3、2、1
2.认识0
(1)师: 小胖数着数着,于是就顺手捡起了一块石头瞄准其中一只鸟“嗖”
的一下扔了过去。还好那只小鸟逃得快,没被小胖瞄中。小丁丁看到小胖的举动
非常生气,批评了他后还
把小胖带到了自己家的平台上。
师:请小朋友猜一猜,小丁丁把小胖带到平台上去干什么呢?
(2)同学两人互相交流, (然后指名口答)。
3.看书P14图(1).(2)
(1)师: 对, 讲得很好!请小朋友把书翻到第14页,(同时出示幻灯):看,
这位小朋友就是小丁丁,小丁丁是一个爱护动物的好孩子。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
来扮演小丁丁。
(2)请一位学生上台表演
小丁丁: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你们看,我还为小鸟
搭建了
一个鸟台,好让小鸟能在上面觅食。我已在上面放了一些麦粒给小鸟吃呢。
(3)师:
请小朋友们看P14图(1), 数一数,一共有几只鸟在上面吃东西?
生:
一共有6只鸟在吃东西。
(4)师:小鸟吃饱了,它们叽叽喳喳地和小丁丁告别,全都飞走了。
(5)师: 请看P14图(2), 现在鸟台上还有鸟吗?
生:没有鸟了。
4.学生表演书P14图(1).(2)情节。
(1)师: 我请6位小朋友来扮演小鸟,
一位小朋友扮演小丁丁。
请你们把刚才图片中的情节来表演一下。
(2)师:
挑选6人上台表演。
(3)师: 请你们根据老师说的情节来表演。
(师说故事情节)有6只小鸟在鸟台上吃食, 它们吃得可香啦,(生表演动
作)。
(4)师: 我们可以怎样表示6只小鸟呢?
生:同桌两人互相交流。(然后指名口答)
生:可以用6个小圆点表示;
可以用阿拉伯数字6表示;
可以用中国数学六表示……
师:板书:6
(5)师:
(继续说故事情节)小鸟吃饱了, 它们叽叽喳喳地叫了几声和小丁
丁告别后, 全都飞走了。
师问:现在鸟台上没有鸟了,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呢?
生: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
师:讲得非常正确!同时板书:0
5.小结: 刚才同学们表演得很精彩, 讲得也很好,
在有小鸟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用数的各种表达方式来表示数; 在没有小鸟的情况下,
我们就可以用
数字0来表示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本领:零(出示课题:零)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他们身边发生的现实的、有意义的、
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情境引入
课题,采取了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和感兴趣的事
情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他们去观察、猜想、操
作、交流,为他们提
供了直观和动手操作的参与机会,使学生既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又对
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利于激发儿童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调动和增强
了学生充分从事相关数学
活动的积极性。]
二、探究0表示的不同含义:
1.0表示没有
(1)师:
现在我们上数学课, 教室里有许多小朋友, 下一节课要上体育课
了,
同学们都到操场上去了,教室里还有人吗?
生: 没有人了。
师:这时教室里一个人也没有了,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
生:可以用0来表示。
(2)师: 请同桌两人互相交流一下, 0表示什么?(然后指名回答)
生:0表示没有。
(3)师: 请同学们自己去设想一下, 在哪些情况下0表示没有? (举例说明)
生:
分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汇报)。
(4)小结:
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说明,零在表示个数的时候, 表示“没
有”。
2.零还可以表示什么?
(1)师: 小兔欢欢对我们提了个问题: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0?
这上面的0表示什么?
生: 分小组交流,(举例)(然后指名回答)
(2)学生举例:温度计有0,表示结冰时候的度数。
直尺上有0,表示起点。
在序数中,表示起点。
3.师: 请小
朋友们看P14图,在温度计上面0摄氏度正好是水结冰时候的
度数。如果温度到了0摄氏度,表明天气
非常寒冷,小朋友们就要注意保暖。
4.(板贴一把尺)
(1)师:这是每个同学都有的一把尺, 上面有什么?0在那里?(请一位同学上
来指出)
师: 0在这里表示什么? 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尺, 同桌两人交流。
生:尺上的0表示起点。
(2)师小结: 对!用尺量东西时, 从0开始量,
所以0还可以表示起点。
[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具动手操作, 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体验解
决问题的过程。再通过小组交流、反馈说出0表示的不同含义,给学生发表自
己的见解和敢于提
出问题的机会,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具体的操
作中,在相互的交流中不断去完善自己的思维
方式,灵活、主动地去探究和创
新。]
三、正确书写6与0
1.书写数字6
师: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6与0分别表示的意思,
现在我们还要知道它们
正确书写的方法和格式。
(1)(出示田字格黑板)
师:我们一般写数字是在田字格的哪边开始写的?
生:在田字格右边半个格子里开始写。
(2)(师示范写6)
师:看清楚老师是怎么写6的?从右上角不到一点开始写,
稍微斜一点, 6
下面的圆正好占下半格子,
圆在碰以左边的线,底线、右边的线和横中线。
(3)师边示范书写, 生边书空写6
(4)在书上写6
2.书写数字0
(1) 0这个数字较难写好,
先仔细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师示范写0)
(2)讲解写数字0的要领,
强调写0的格式,哪里该碰线, 哪里不该碰线。
(3)师示范写0,生书空写0。
(4)在书上写0。
四、总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0可以表示哪些不同的含义呢?
[数学学习努力丰富
了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和经验,使学生获得的感受、经验
与人类积累的数学知识得以沟通。因此,数学学习
不应当是单纯的知识接受,
而应当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究、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从数学的角度
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自己意义的认知建构,并发展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在这一学习过程
中,要十分注重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他们关注自然,
关注社会,让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进
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让他
们能亲身感受到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好数学,在
日常生活
中灵活运用数学的乐趣和重要性。]
美丽的星座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P15
设计意图
数学
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美丽的星座》根据一年
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
经验、知识基础出发,将数与点图联系起来,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让
孩子在操作、欣赏中体会到数学与自
然、人文科学的联系,充分展现了数学美。有利于学生接受科学教育
和美的熏
陶。
教学目标
1.
2.
3.
对星空中一些星座(由7颗星组成的)的星星计数。
根据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使学生接受科学教育,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从而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将数与点图联系起来,在画点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
教学难点
将数与点图联系起来,在画点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
教学准备
方格纸、小圆片、多媒体课件、VCD等。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歌声引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唱首歌好吗?(好)
师:“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你我的眼睛……”
好听吗?
师:而且天空中的星星组成了一个一个美丽的星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美丽
的星座(出示课
题)。
二、 探究
(一) 观察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看其中的4个星座,这些星座像什么?(天鹅、
勺子、狮子、人)
师:对呀,人们还给这些美丽的星座取了很好听的名字,像天鹅的
叫天鹅星座,这个像狮子的叫(狮子
星座),像勺子的叫北斗星
座,还有一个叫猎户星座。
师:这些星座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他们都是由7颗星星组成的)
(二)
小组合作探究(3人合作)
师:在无穷的宇宙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星座,你们能不能也创造出由7颗星星组成的美丽星座呢?(行)
师:用你们的小圆点在方格纸上放出
,并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生:(……)(展示小组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学生利用
学具进行操作,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再通过互相说一说不同的摆法,创设出互助的学习氛
围,
形成宽松的效率状态。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在具体操作中进行思考,在相互交流中扩大了信息量。
促进了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三) 独自探究
师:下面有2个数字4和
5,请每个同学选择其中的一个数字画出星图,
在点与点之间用直线连接,也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生:(……)(展示交流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让课程适应每一个学生的
发展,就应该让学生有机会选择学习的内容,像上面这
个数学问题,所有的学生都能做,但不同水平的学
生做出不同的答案,这就体现了人人
掌握数学和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思想,使不同程度学生的思维
都积极参与,再一
次培养了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
三、 欣赏
师:看,今天谁和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蓝猫、淘气)
师:听一听他们说了些什么呢?(播放VCD)
(在展现数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之间紧密
联系的同时,使学生对宇宙的奥秘激
动不已,一种想探索宇宙的激动、一个关于美丽的梦在孩子们的心中
油然升起。)
四、 总结
师:在今天这节课上同学们学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你们心中有些什
么想法?
掷双色片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16
设计意图
《掷双
色片》是在基于学生认识10以内数的基础上,根据一年级学生特点
设计的帮助学生巩固对“个数的认识
”,进一步提升学生“个数的表达”的数学
实践活动。在教学中,以游戏活动为主线,注重让学生在观察
、操作、讨论中,
自己感悟数的分拆,并通过掷双色片与结果的记录,使学生开始对随机结果有
了认识,渗透了随机的数学思想,为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⒈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的各种分拆,让学生体验数的分拆。
⒉掷双色片,统计出红蓝片的个数,且用竖“│”记录。
⒊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进行可能性的有序猜测,渗透“随
机”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掷双色片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数的分拆,使学生能正确统计出
红蓝
圆形片的个数,且能用数与竖“│”记录。
教学难点
学生对可能性的有序猜测。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投影片、双色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⒈认识双色片。
师:小朋友今天我
们要认识一个新朋友,它能帮助我们学习数学,它的名字叫——双色
片。(板书)
师:小朋友猜一猜双色片可能有几种颜色?
生:(双色片可能有2种颜色)
师:对
,因为它的正反两面有两种颜色,所以叫做双色片。它的一面是红
色,另一面是蓝色。双色片是圆形。
⒉揭示课题
师:今天就要请双色片和我们一起来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要充分考虑
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形成自主参与的心向。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认
识倾向,它是数学获取新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
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创设情景把双色片拟人化,
作为学生学习的朋友,拉进学生
与教学内容的距离,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⒈小组合作观察活动:
●●● ●●●
●●● ●●●
● ● ● ● ● ●
● ●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双色片图,然后进行小组讨论:
⑴每幅图中分别有几个●和几个●?
⑵这些双色片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3可以根据双色片的不同,分拆成3和0、2和1、1和2、0和3。
⒉P.161
要求:仔细数一数双色片的个数,分别写出红、蓝片的个数,再想一想它
是哪个数分拆成的。
⒊涂色游戏
要求:看清红片与蓝片的个数,按要求,涂一涂。
2● 4● 3●
3● 1● 5●
[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努
力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用红蓝双色片可以摆出数的各种分拆,在看一看、
数一数、涂一涂的过程中获得数的分拆的体验。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新知,
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在
观察、思考、讨论等方面的能力,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师:
我们已经掌握了确定与记录红蓝片的个数,下面我们一起来做掷双色片的游戏好
吗?(板书:掷)
⒈游戏一: 4片双色片掷一次。
要求:⑴把4片双色片放在水杯内摇动,倒扣在课桌上。
⑵在小组中交流掷双色片的结果。
⑶想一想,可能还有什么情况?
师:请小组汇报掷一次双色片的结果,我们把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师:掷双色片的结果可以用
数记录,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竖“│”进行记录。每一组
请一个小朋友上黑板把掷双色片的结果,分别用
红、蓝竖“│”记录。
⒉游戏二:掷5片双色片。
要求:⑴同桌合作,一个掷,一个用不同颜色的竖“│”作记录。
⑵每人掷5次,记录5次。
⑶掷前先讨论,能够出现哪些结果?
⑷掷时认真记录,哪些结果常出现?哪些结果很少出现?
生:(……)
师:掷5片双色片,1片红4片蓝或1片蓝4片红和2片红3片
蓝或2片蓝
3片红这样的情况是经常出现的,而5片全部红或5片全部蓝却很少出现。
有的组掷
了十次,一次也没有出现,我们每一次掷的情况都是不可预测的,
这叫随机。
师:小朋友,你在生活中碰到过随机现象吗?
生:(掷骰子……)
⒊找朋友
要求:将双色片图与竖“│”连线。
●●●●●●
⒋涂色,画竖“│”。
要求:根据双色片图,画竖“│”;根据竖“│”,给双色片涂色。
●●●●● ●●●● ●●●●●● ●●●●●●
○○○○
●●●●●
●●●●●●●
○○○○○○○○○○
[以游戏激趣,通过学生合作掷双色片、找朋友、涂色画竖“│”等活动,
进一步作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加深对数的分拆的认识,为学生留有动脑思考、动
手操作、动笔尝试、动
口表达的时间与空间,并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初步确立随
机的数学思想。]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开动脑筋,和新朋友双色片一起学习了新本领,请在小组中与
同学们分享你的收获。
买冰淇淋(几个和第几个)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18
设计意图
对
于几个和第几个,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交际中,能够用语言表达数的
关系(基数和序数),如:3个,
第3个,但他们并不知道序数的书写。
在教学中,创设了小朋友买冰淇淋这一情景,把数学知识的学习
贯穿于故
事之中。这样,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
看图编故
事,学生理解了几个和第几个的不同意义,通过观察,知道了序数的
书写。
教学目标
1、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意义。
2、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按数的顺序进行编号。
3、能正确书写序数。(伴有点的数)。
4、教学中渗透守秩序的行规教育。
5、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序数的书写;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分。
教学难点
序数的有序性,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双色片等。
教学流程
一、出示情景图,揭示意义:
1、出示图1:看,小朋友们在干什么?(排队买冰淇淋) 板书:买冰淇淋
2、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排队?小巧排在第几个?小丁丁呢
小亚呢?
出示:1.
2. 4.
3、还有4个小朋友,他们分别排在第几个?(生说,师出示3. 5. 6.
7.)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几个和第几个。
板书:几个和第几个
4、这些数的书写与我们以前写的数有什么不同?(右下角多了一个小圆点)
【将学生生活中
司空见惯的现象编成故事,使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
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通过观察不同
点,进入新知的学习。】
二、继续情景,学习几个和第几个:
1、出示图2:
师:小巧买了冰淇淋,边吃边走,啊,真好吃!这时小胖踏着滑板车
也来了,他一看:呀,这么多人,我
得想个办法。于是,他踏着滑板,悄悄
地滑到了小亚的前面。
现在排队的一共有个?
谁排在第一个?
小胖插在第几个?(出示:1. 3. )
还有几个小朋友呢?
请你像我一样来写一写。(生写,汇报)
你认为小胖这样做对吗?
他后面的小朋友满意吗?
如果你是排队的小朋友,你会对小胖说什么?
小朋友们也是这样说的,小胖被小朋友们说的不好意思了,他红着
脸排到了队伍的最后。
2、出示图3:
师:这时,小丁丁也买到了冰淇淋。现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排队?小<
br>胖排在第几个?请你给他们写一写。(生写)
【继续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几个和第几个。
并在让学生辨别几个和第
几个的同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文明、守纪律的教育。在尝试中学会序数的书写】
三、摆一摆,继续几个和第几个:
1、摆5个红色圆片排成一排或一列,把第2个翻成蓝色。
A ○ B ○
C
○ ○ ○ ○ ○ ○ ○
○
○
○ ○ D
○
○ ○ ○ ○ ○ ○
2、摆8个红色圆片排成一排或一列,把第3个翻成蓝色。
3、同桌两人,一人说要求,一人摆一摆。
4、师摆(7个,从左边起第4个翻成蓝色)生说过程。
5、小结:(略)
【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序数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序数的次序性,即只有
确定了从某点开始,
才能具体确定第几个的特点。】
四、发散练习:
1、出示图4:
师:这里有许多
格子,我已经给3个格子编了号,看一看,哪3个?(第1
个、第3个、第8个)你们能学着我的样子给
空的格子编上号吗?(生
练)
2、反馈,注意右下方的小圆点。
【在给格子编号这
一练习中,学生只学到10,对于10以后的数有的小朋友在幼
儿园学过,有的在家教过,所以,我让他
们自由发挥,能写到第几就写到第几,
这样,既提优又护差。】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
排 序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 19
设计意图
在学生
学习编次序和序数后来学习排序,应该说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
此,在教学设计时充分体现学生为主
体,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来解决
平时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和熟悉的事情,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与
生活密切相联,
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个数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身高等进行排序
2、 知道排序的不同书写方法
3、 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探索,培养发散思维。
4、
初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
教学重点
根据不同情节进行排序
教学难点
序数的正确书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 复习引入
1、出示图1: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那这是要我们干什么?同桌讨论,交流。
2、生写数并连线
3、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排序
【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得出题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情景演示,进行排序
1、堆雪人图:
师:这是小胖、小丁丁、小亚三人郊游时拍的4张堆雪
人的照片,
老师不小心把4张照片打乱了,你能不能根据小朋友堆雪人的过程,
把这4张照片排
一排?
(1)生独立思考,进行排序
(2)汇报,交流:你是怎样排的?
2、上学图:
师:这是谁?在干什么?
这样排太乱了,你能根据事情的先后顺序,给5幅图排一排吗?
(1)生独立思考,进行排序
(2)汇报,交流, 你是怎样排的?
【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和经常发
生的事情,因此学生有一定的生
活经验,在这儿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3、练习册:P13
(1)看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看图讲故事吗?小组交流,汇报
(2)比赛结束了,现在你知道他们的名次吗?填一填
(3)汇报
(4)你有什么新的发现?(编号与名次是无关的)
【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
让数学知识通过故事的形式体
现,既激发兴趣,又培养能力。】
三、 联系生活,发散思维:
1、(6人一组)每组5个同学,进行排队,一人指挥。
2、汇报:你们怎样排的?(从高到矮,从矮到高……)
3、独立练习P19 第三题
四、 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比 较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第一学期P:20
设计意图
《比较》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解决生活中比较
物体多少的问题。其内容贴近
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地体会到
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
首
先通过情景导入引出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20以内数数的基础比较物体
多少,比较过程中引发出新的解
决方法——一一对应,从而揭示课题明确本节
课的学习内容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随后通过动手操作感知一
一对应的思想并培
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通过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巩固方法,运用方法
来解决问题。最后呈现生活中的特
殊问题,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并能正确表达出比的结果。
2、联系生活实际,知道一些特殊物体的对应。
3、提高学生动手操作与口头表达的能力。
4、培养学生互相关心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特殊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各种比较的物体(铅笔与笔套、瓶子与瓶盖、语文本与数学本)
教师:手套若干只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师:星期天的早上,我们的小伙伴约好去公园玩
碰碰车。他们来到了碰碰车的场
地(出示主题图)
问: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图,说说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观察主题图后交流
(车不够:又6个小朋友,只有5辆车;已经4个小朋
友有坐在车子里了,
还有一辆车空着,可是有2个小朋友从后面跑来;……)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用数数的方法知道了车比人少,也有的小朋友用一个小朋友
对一辆车
的方法比较知道了车比人少,这种方法称为一一对应。
问:生活中我们外出活动经常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如果你遇到了会怎么办呢?
生:(略)
师:今天我们就要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板书:比 较
【利用故事情景引出问题,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
教育同
时直接点出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明确本】
二、动手实践 体验方法
师:
在你们的桌上分别有铅笔与笔套、瓶子与瓶盖、语文本与数学本,现在请你
们同桌一起来比一比哪样物体
多,哪样物体少?
生:同桌合作进行比较
师:请你们来汇报一下比较结果
(要求说三句话:说说比的是哪两样物体?用什么方法比的?比的结果怎
样?)
生:交流(老师对学生语言组织进行指导)
问:你们都会比较物体的多少了吗?谁能说说比较物体的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交流
【二期课改提倡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体验来感悟知识和方法。老师在学生已
经知道 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同桌合作动手操作比较物体多少,
从而让学生体验和感知比
较的方法。在学生的体验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
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手、脑、口同
时得到发展与提高。】
三、巩固练习 方法运用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动手用不同的方法比较
了物体的多少,接下来老师想请你们
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为书上的小伙伴来解决困难,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1、P20题2(左图)
问:图上是谁?她要比什么?
生:是小巧,要比较布丁和盘子哪个多,哪个少?
师:请你比一比并将你比较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同桌
生:进行比较
反馈
注:学生如果用一一对应方法比的请学生交流怎样做是一一对应(用线连一连)
2、P20题2(右图)
问:这幅图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
生:是小丁丁,他在比较瓶子和塞子哪个多,哪个少?
师:请你自己比一比
生:交流
3、P20题3
生:独立完成比较后在小组内交流方法汇报结果
全班交流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用今天学到的本领为小伙伴解决的困难。
【从动手操
作进行比较到看图进行比较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因此老
师创设为小伙伴解决困难的情景来巩固比
较的方法,其目的可以在解决困难的过
程中巩固比较的方法,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敢于向困难进行挑战,
对自己树立信
心。】
四、联系实际 拓展提高
1、出示7只手套和4个小朋友的图片
问:看看谁来了?老师要给他们发手套,请你们看看老师准备的手套够不够?
生:四人一组讨论
上黑板演示怎么分?(注意:1人分一副手套,同时还要注意左右手的搭配)
问:黑板上的小朋友分的合理吗?为什么?
生:自由交流(每人有两只手必须是两只手套对一个小朋友,两只手套要一只左
手一只右手)
2、联系生活实际
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和手套一样是2对应1的呢?
生:举例
3、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比较物体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呢?还知道了
些什么?
【
数学的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生活中常常会存在许多的特
殊性的问题。因此在思考解决问
题的同时要解决生活实际,对于一些特殊问题要
考虑全面并能灵活地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真正体现数学
与生活相结合。】
小于、等于、大于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第一学期 P、21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教材是通过比身高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
识,
初步建立“符号感”,同时,通过将学具的对应排列,让学生认识符号“>”
“<”和“=”的含义,知
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接触到
了,只是在脑海有一个初步的
表象,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整节课按照“情境引入——图
片
感知——数字抽象——生活实际”四个层次让学生体会知识,发展思维。根据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的开始就以比身高的游戏形式引入,唤起学生的
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谁和谁比
较进行教学,既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然后抽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利用多层次的练习来巩固新知;最后,让学生<
br>举出生活中的事例,什么和什么比,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运用
了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又体现了《新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
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
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会利用“>”“<”和“=”来描述长度和个数的大小比较。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认识“>”“<
”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
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1、小朋友,开学至今大
家都长高了不少,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身高。谁愿意来比?
(请两个小朋友)
大家看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下面请小朋友三一组,自由组合,两人比身高,另一人说说比的结果,互相
轮流进行。
2、出示投影P21第一题
图上有谁啊?(小胖和小丁丁)(小强和小胖)(小亚和小巧)
谁来比一比他们的身高,说一说比的结果
(1)
小丁丁比小胖矮,小胖比小丁丁高。
(2) 小强和小胖一样高。
(3)
小亚比小巧高,小巧比小亚矮。
【利用游戏情境和图片观察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进入学习角
色,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新授
1、 动手操作
(1)请同学拿出计算条,师生一起摆
请小朋友说一说图意。
一个正方形比三个正方形少,也就是1小于3。
师在计算条上画小于号并介绍小于号,开口的
方向表示大,合拢的方向表示
小。一起书空小于号,然后在书上写小于号。
一个单位的计算条比三个单位的计算条短,数学表达方式是1〈3。 念作1
小于3。
问:谁来说?(多请几个)
练一练:
1)摆计算条左边放2个,右边放5个,先互相说一说图意,然后写一写。
2)左边放1个,右边放4个,(独立完成,写一写)
(2)左边放2个,右边放2个,问:现在是什么情况?
2和2相等也就是2等于2。师在计
算条上画等号。等号两边开口一样,表示
相等。一起书空等号,然后在书上写等号。
问:谁来摆图,要求这个图是用等号连接的?并说说图意。
自己摆自己说
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
吗?”
(3)刚才我们摆了学具,想象一下还可能碰到什么情况?自己动手摆一摆。
左边多右边少。
猜想一下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哪个符号?可以猜想一下它的名字,也可以猜想
一下
它的形状。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猜想的结果告诉你的同桌。
交流
A:形状,上黑板画一画
B:名称
C:解释形状
D:说图意
大家讲得真好,正如大家想的,确实我们接下来要学习大于号,谁有什么好
方法来记大于号?
一起书空大于号。
请学生观察三组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
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从计算条的长短和多少中来理解大于小于等于的意义,体会符号感。】
练一练:同桌合作摆学具,并写一写。
2、 编一编,说一说
(1)出示学具
●
○ ●
○ ●
我们把它们看作是巧克力,你能编个故事吗?
(左边有2块巧克力,右边有3块巧克力)
学生先编题再摆一摆学具,然后说一说。
2个单位的计算条比3个单位的计算条短,所以2小于3。
(2)练一练: P21的第二题
观察图意: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呢?学着刚才的方法完成。
【学生通过摆一摆学具,自主活动,学会比较大小】
三、巩固练习
1、 P21的第三题
然后填一填
2、
3、
P21的第四题的左边3列(要求独立完成)
比一比,赛一赛P21的第四题的右边3列
4、在( )里填数。
5>( ) 3<( )
0=( ) 2>( )
( )<4 (
)=1 ( )<3 ( )>3
【通过课本的练习,由直观到抽象,进一步巩固新知】
5、发散思维练习:
刚才我
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
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什么和什么比,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
联系起来,既运用了新
知解决实际问题,又体现了《新课程标准》。】
四、总结:
用大于,小于和等于号可以比较数的大小,比较高矮,比较多少等。
数射线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第22页
设计意图
《
数射线》这一概念对学生来说相对比较陌生,但对后面的学习却非常重
要。整堂课的设计分为“直观感知
——三次探究——发展新知”三个层次。力
求以教材为基础,通过为学生提供形象、具体、有趣的素材,
帮助学生理解有
关的数学知识,在实践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发展数学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数轴的正半轴“数射线”。
2、在数射线上标数、编故事。
3、在数射线上比较数的大小。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语言表
达能力。
教学重点
在数射线上标数、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在数射线上比较数的大小,用不等式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
一条带有圆扣的绳子、0~10数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知
1、出示一根带有圆扣的绳子。
师:这是一根有刻度的绳子。在这根绳子上,每个间隔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请学生甲用手指拉住圆扣,学生乙拉住绳子的另一端(拉直),用双面胶将绳子粘在黑
板上。
教师在起点处标上“ 0”,然后将数字卡片①②按刻度有序地贴在黑板上。
请学生甲和乙合作按此规律将剩下的8张数字卡片贴完。
师:最后还要加上箭头。
它就是我们今天交的新朋友:数射线。
板书: 数射线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由实物入手,目的在于变枯燥为形象生
动,使学生易于认识、记忆数射
线。通过由学生自己按规律将剩下的卡片贴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
程中
理解“每个间隔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这句话的含义。】
2、判断,哪些是完整的数射线?用手势表示。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2)
0 1 2 3 4 5 6 7
8
(3)
1 2 3 4 5 6 7 8 9 10
(4)
0 2 4 6 8 10
小结: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数射线上每一个间隔都是相等的,数射线上不
但要有起点“0”,还要有
正方向(用箭头表示)。
【通过对这四道题的判断,加深对数射线的认识,设计第四小题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深入理解“每个间隔的距离都是相等的”这句话的含义。】
二、初次探究(书本第22页第2 题)
先说说,然后为数射线标数。
1、小熊猫在数射线上是怎么跳的?
(小熊猫从起点起向前跳,一格一跳。)
2、小兔和小袋鼠是怎么跳的?
(小兔从起点起向前跳,2格一跳。小袋鼠也是从起点起向前跳,3格一
跳。)
3、完成书本第22页第2 题
三、再次探究(书本第 22页第3 题)
1、看图编故事。
同桌相互交流。
如:3只小老鼠沿着数射线往前走,他们想到“10 ”哪里去吃甜饼。没
想到“10
那里蹲着一只猫,老鼠回头就跑。老鼠甲离猫最近,一回头就跳了3
格。老鼠乙……
2、在数射线上标数。(完成书本第 22页第3 题)
四、深入探究(书本第
22页第4题)
1、引导儿童看图讲故事。
如::小老鼠、小兔、小袋鼠比赛谁跳得
远。它们都从起点起跳,小老鼠
跳了1格,小兔跳了2格,小袋鼠跳了4格。小兔比小老鼠跳得远,小袋
鼠比小
老鼠跳得远,也比小兔跳得远。
2、在数射线上比较数的大小。
师:谁能将刚才比较的结果用数和符号来表示?
(两只小动物比:
小老鼠与小兔比,小老鼠比小兔跳得近,所以1〈 2,小兔比小老鼠跳得远,
所以是2
〉1;
小老鼠与小袋鼠比……
三只一起比:
小老鼠跳得比小兔、小袋鼠近,所以是1〈 2,1〈 4;
小兔跳得比小老鼠远,比小袋鼠……
也可以这样表示:
小老鼠跳得比小兔近,小兔跳得比小袋鼠近,所以1〈 2〈 4;
小袋鼠跳得比小兔远,小兔跳得比小老鼠远,所以4 〉2 〉1。
【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逐步培养
学生将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的能力。】
五、发展新知
小组合作学习。
师:分组学习,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比一比,谁跳得最远。
(1)
小兔: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老鼠:0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袋鼠:0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跳得最远
小结:本题
在比较时,要注意小动物们的起跳点不同,所以不能光从跳到哪
一点来判断。可以通过数格数的方法进行
比较。
(2)
小老鼠:0 1 2 3
4 5
小兔: 0 2 4 6 8 10
小袋鼠:0 5 10 15 20 25
〈 〈
( )跳得最远
小结:本题在比较时,虽然这三
条数射线每格所表示的大小各不相同,但是
小动物们的起跳点是相同的,因此只要根据它们终点落在的那
点进行比较。而不
能直接根据格数进行比较。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赋予学生更大的自
主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
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为学生提供了发表见解和提问、质疑的机会。促使学生<
br>的思维空间充分开放。】
六、小结
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数 楼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学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24
设计意图
《数楼
》是课题“掷双色片”的继续,“数楼”目的在于,对一个给定的数
尽最大可能寻找一切分拆的可能并记
录,数的分拆实质上将一个数分拆成2个加
数。在教学中尽可能帮助学生一个不漏地将一切可能都找到。
数学已有了对“掷双色片:这课的认识,同时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
在比较中发现一些问
题,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学生已具备了小组合作、
交流的能力。因此整堂课的设计分成“初步
感知——探究——加固——拓宽”四
个层次,力求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为依托,拉近学
生与数学的
距离,提供具体有趣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的活动,并让学生自由地选择
自己
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寻找数学知识,使学生
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发展,个
性得到尽情的张扬。
教学目标
1、对10以内的数寻找一切分拆的可能性。
2、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3、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用双色片摆出数的一切的分拆可能性。
教学难点
能够一个不漏地找出所有的分拆方法。
教学准备
双色片、实物投影等。
教学流程
一、初步感知
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看,天色渐渐暗了,月亮公公爬上
树梢,这有一幢大楼,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生:大楼有11层、每层有10扇窗,一些窗是亮的,一些窗是暗的)
师:(出示表格)在表格中你看懂了什么?
(生:屋顶上标有10,10的左边有一个亮着的灯泡,10的右边有一个
暗的灯泡)
师:(出示表格以及大楼第11层,其余遮去)表格中的4和6分别表示
什么?
(生:4代表有4个窗户是亮着灯的,6表示有6个窗户灯是关着的)
师:(出示大楼的第10层)7的旁边一栏应该填几?(同桌悄悄话)
用手势表示。
师:这幢由数字建成的楼就叫作数楼(板书),但是这幢楼还缺了很多
数就请你们把它填满,使它完工。
汇报核对。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数楼已经建好了。
[让学生通过观察大楼和数楼来初步感知数
的分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
生活场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
师:(出
示5片双色片摆成一排)你们能摆出多少种不同的情况?请你
们小组合作,看看哪组摆的又对、又快,方
法又多?
各小组汇报。
(生:我们将双色片一次翻一片……)
师:你们真会
动脑筋,想出的方法和数学书的方法一样。请你们打开书
翻到第24页,完成第2题并找找数楼中数的规
律。
(生:左边一列是依次小1,右边一列是依次大1)
师:我们把分的方法来读一读。
师:用这个方法就能又快又好的填写数楼了。
师:四人小组完成右边这题,看看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生:左边一列依次大1,右边一列依次小1)
归纳:这两种方法都是建数楼的好方法,我们要这些方法来建数楼就不
会遗漏了。
[学生利用学具操作,自己去探究、去发现,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再
通过反馈说说不同的摆
法,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
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在
具体的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
在相互的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
三、加固
师:这里有四幢数楼,为什么有的楼层多,有的楼层少呢?
生:因为数楼屋顶的数不同。
问:(出示题3第一题)你觉得应该拿出几片双色片?
生:对啊。
师归纳:我们就是根据楼顶的数来确定要放的圆片数。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来摆一摆建数楼。
汇报核对。
[让学生们进
行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
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
心理能动状态。而要想让学生
自主学习,必须给学生提供“学习空间”。]
四、拓宽
师:小朋友学得真不错,你们看花仙子也来了她送给你们一朵美丽的七
色花你们喜欢嘛,同桌合作完成
了上面的题目,但不能用双色片你们就
能得到它。
总结:小朋友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啊?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更激发了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兴趣]
秋 游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26
设计意图
《秋游
》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种简单应用题,
其内容多是学生喜闻乐见和熟悉的故
事情节,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进一步经历应用
知识的解题过程,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
学的乐趣。
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各数,在幼儿园中已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初
步具
备计算能力,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学生也已初步具备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因此本堂课的设计重点放在
看图口述题意和列式计算上,分成“情景引入,激发
兴趣——初步感知,尝试探究——整合与拓展”三个
层次,围绕“秋游”这一活
动主题,通过“同桌——小组——独立练习”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正确
的
语言叙述题意和算理,在学习中体验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教学目标
1、知道加法的意义,了解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能看图口述题意并列出算式
3、会通过数一数或用数的组成来计算加法;
4、知道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其和不变。
教学重点
1、知道加法的意义;
2、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
1、会通过数一数或用数的组成来计算加法;
2、知道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其和不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蜡笔、若干主题图等。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平时双休日你们会去哪游玩呢?
(生:
)
师:10月10日是我们外出秋游的好日子,今天我们就和小丁丁他们在秋游
中学学新知识。
板书课题:秋游
【教学开始,创设的“外出郊游”的情景,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去郊游的实际生活体验直接引入新课,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知,尝试探究
1、出示主题图1,观察题意:
师:小丁丁和小巧来到了野生动物乐园,在草地上,他们看到了什么?
(生:2只大老虎和4只小老虎)
师:根据图你可以怎么提什么问题?
(生:大虎小虎,共有几只?)
师:怎么求呢?
(生:用加法来计算。)
师:其实大虎和小虎一共的只数就是老虎的总数。今天我们就来学学求总数的方
法——
加法
2、认识加法算式,明算理
师:谁来读加法算式?
(生:2加4等于6)
师:要求老虎的总数,我们可以数一数,也可以用手指合一合,还有其他的方法
吗?
师:看,乐乐想请教大家:除了2加4等于6。还有其他的写法吗?
(生:4加2等于6)
师:对,我们可以先列小虎加大虎,也可以先列大虎加小虎。
3、尝试练习(出示鹦鹉图)
师:在鸟类生活区,他们又看到了什么?请同桌两人先根据图说一说故事,再算
一算。(同桌开
始讨论)
(生:两只红鹦鹉3只绿鹦鹉,共有几只鹦鹉?2+3=5或3+2=5)
4、巩固练习
师:请小组同学做好准备,根据图,先说一说故事,再写一写算式。
(1)
(2)
(3)
(4)
师归纳:看图计算时,先要看清每一类物体的个数,然后列出
算式,在加法算式
里,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5、加固练习
师:接着请同学们
跟随小丁丁他们的游玩路线自己练一练,完成P26练习,直接
看图列算式。(学生开始
独立练习)
【学生通过同桌之间的尝试练习,小组合作的巩固练习,到学生独立完成的书
本练
习等各种形式,循序渐进地巩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法。另外,在教
学中通过提示学生“还有其它的
写法吗?”去帮助学生逐渐突破交换两个加数
的位置,其和不变的教学难点。】
三、整合与拓展
师:刚才我们跟随小丁丁他们的游玩路线学会了不少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开
动脑筋来到动
物园的智慧宫看看。
第一个房间:不计算,把答案相同的叶子涂上同种颜色
第二个房间:看谁填得多。
= = = = = =
4+5
第三个房间:在( )中填上合适的图形
第四个房间:拓展题
【练习的亮点主要体现在:能够结
合日常生活实际,以学生感兴趣的课题作为
学习主线,用“智慧迷宫”贯穿与整个练习中,注重以学生发
展为本,充分体
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也是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区别之处。】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加法,还会交换加数的位置,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大家学得
怎么样?
合在一起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26
设计意图
《合在
一起》是在学生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初步了解加法含义的基础上,
使学生学会根据物体的用途、颜色
、大小等分类做加法算式,体会生活中有很
多的加法问题。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数学
的基础,本堂课结合数学新课标的基本
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
数学学习是
“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的特点。教学设计分成“游戏导入,激
发兴趣——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合作探究,构建新知——数学游戏,发展
新知”四个层次,一方面使
学生复习巩固已学数学知识,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感
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学会用数学的眼
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
事物,培养数学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来巩固加法含义。
2、学会根据物体的用途、颜色、大小等分类做加法算式。
3、初步学会观察现实情景图,口述题意并列式解答。
4、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
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
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物体的分类,进一步熟悉数的组成。
2、引导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的习惯。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学会根据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双色翻转片,红苹果、绿苹果、小鸟贴纸若干。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大家一起玩拍手游戏。
师:我们先来说6的组成,……
师:“我拍1”。
生:“我拍5”。
师生:“1和5组成6。”
……
【数的组成贯穿着10以内的加法,在加法中起着
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与
学生拍手对口令的形式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又
避免了单调和枯燥。】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勾勒出一棵苹果树,贴出4个红苹果和3个绿苹
果。
师:苹果树上有4个红苹果和3个绿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
(生:4+3=7或3+4=7)
随着音乐中清脆的小鸟的叫声,分别贴出5只小鸟。
师:仔细观察,你们能说说图的意思么?
生:树上飞来了4只小鸟,又飞来了1只小鸟,现在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
(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4+1=5或1+4=5)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0以内的加法。
(板书:合在一起)
【创设具有色彩和声音的情境,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包含着数学知识的情景中,能让学生
在感受数学的时
候,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跃跃欲试,提出了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
个过程中,体现了保护学生思维开
放性的教育理念,不把教师的思想和要求强加于学
生。】
三、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1、尝试练习
师:请看屏幕(出示:主题图1),在小组内向同伴介绍一下,你看到
了什么?
(生小组讨论)
师:抽屉中放的是已经分好类的餐具,它们是怎样分类的? (生:第一格中放着2把主餐叉和4把点心叉,合起来是6把叉;第二
格中放着2把汤匙和3把茶匙
,合起来是5把匙;第三格中放着3把水果刀和1
把肉刀,合起来是4把刀。)
【注重为学生
创设独立思考的空间,先让学生在观察后有所发现,然后组织
讨论交流。这样的交流讨论,是在学生独立
思考之后进行的,因而学生有话可说,
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图片中
出现的餐具名
称,只要求学生能大概了解,不做特定说明。】
2、操作练习
师:运
用学具双色翻转片我们一起来摆一摆,说一说。请听清要求:同
桌,一人摆红片,一人摆蓝片,说出红片
___与蓝片___合成___。
(生合作讨论)
师:请一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为大家介绍。
【学生在学具操作中练习、思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不仅有利于学
生进一步感受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而且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
3、分层练习
师:这里也有一组双色翻转片(出示:主题图2),请先看清要求,然
后填写。
5
○ ●●
●●
1+ +
+ +
○ ●
○○ ●
○ ●●
○ ●
○○ ●
○○
(生独立完成)
师:通过练习,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这一组题目是有要求的,题1已经暗示要先数
红的,在图的下方
写出加法算式,上方写出合并的结果,也就是和。)
师:根据题意来填数(出示:主题图3、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观察题意,完成练习。)
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填写的?为什么?(生合作)
师:题3、4与刚才的题2有什么区别?
(生:题3、4没有规定哪一种颜
色先数,因此方框下面的答案除了“红
与蓝圆片数一样”外都应有两种写法;题3的总数都为8,题4的
总数为4、5、
5、6。)
【含有发散性思维的题目,把学生的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
操作与思
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玩、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教
师允许
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算法的多样化,和
教法的开放特征。】
四、数学游戏,发展新知
1、边拍手边读儿歌边跳舞
1加1等于2,2只小鸟在唱歌;
1加2等于3,3个小朋友做游戏;
1加3等于4,……
【将所学的知识寓于生动有趣的儿歌中,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
,
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看图说故事,写式子
师:请看屏幕(出示:主题图5),自由选择一幅图,同桌互相说说故
事,列出
算式。
(生:4只鹦鹉站在杆上,1只鹦鹉站在地上,算式是4+1=5;2只红鹦
鹉,3只
绿鹦鹉,算式是2+3=5。3只大豚鼠和3只小豚鼠合起来一共有3+3=6
只豚鼠;5只咖啡色豚鼠
和1只灰色豚鼠合起来一共有5+1=6只豚鼠。)
总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还学会了什
么?学的怎么样?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可供创作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
的理解写算式,这为学生自
由选择提供了广泛的途径和方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
灵活性,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
多途径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
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亲自经历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了良好
的
机会。】
小胖上车(添加)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27
设计意图
《小胖上
车》是根据日常生活实际设计的,让学生根据情景发生的过程来考
虑实际问题。比如:运动情况中体现出
的运动以前、运动时、运动后的情况变
化。让学生通过现实与观察后,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所发生的事情
,在用语言
编故事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的来理解初始状态结果状态在时间上的分割,通
过事态
发展的中间行为来清楚地领会。让数学知识真正的应用,让学生感受自
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
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1. 用个数上的交换来表示添加的行为
2. 用加号表示添加,变换符号“+3”表示数量上增加了3个
3.“添加”就是继续向前数
4. 培养学生看图表述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理解加号就是表示添加
教学难点:能明白“添加”就是继续向前数
教具准备:小圆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阶段(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小亚、小巧和小丁丁来到儿童乐园玩电动车,仔细看这几幅
图,发生了什么事,请你根据图片内容编故事。
二、中心阶段(尝试探究,归纳结论)
1、故事交流
师:原先有几人,现在有几人?发生了什么变换?
(原先有3人,现在有4人,变换了1人)
板书: +1
原来3
4现在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摆摆小圆片。
(3和1合起来是4,3往前数1就是4,所以3+1=4)
板书:
+1
原来3 4现在
3加1等于4
3+1=4
练一练:P271,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言
的表达中体现计算性的运算应该从各种形
式的情节出发,初次建立“添加”是“组合”之后的另一种含义
。]
2、P272
师:根据图片内容编故事。
(5只蛋在鸟巢里,这只鸟又飞入了鸟巢,并坐在那里,当它离开后,
巢里有个6只蛋,它生了几只蛋?
)
师:小鸟生了几只蛋?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摆摆小圆
片。
(5再添上1,就是6;6去掉1是5)
练一练:P272,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P273
师:根据图片编故事。
(储蓄罐放在桌上,小
丁丁只在11日塞进了1元硬币,12日因为想买1
只皮球他打开了罐子,一共倒出可5个1元硬币,1
0日储蓄罐里有多少钱?)
师:10日罐里有多少钱?你是怎么想的?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摆摆小圆
片。
(5可以拆成1和4;5去掉1是4)
练一练:P273,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1)语言培养及加法的表达式,让学生利用(2、3)尝试模仿性
的说说
算理,从中找出不同点,(2)寻找“变换”后的事态发生变化来列式,(3)
是寻找初始状态的事态发
生情况来完成,可以用分拆的办法寻初始状态,通过
计算完成分拆,得出结论。】
【(2、3)共同动手操作小圆片,是在(1)的基础上利用动手,自己去
探索发现从而得结论。更形象
具体地帮助学生理解。操作是的独立思考后交流,
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
4、小结语(先让学生尝试说后教师再小结)。
师:在计算5+
还可以用5拆成1和5,
=6或+1=4 这类题时,可以用继续向前数的方法,5再向前数1就是6,内是1,也可以用6去掉5是1这种方法计算,
内就是1,你喜欢用哪
钟方法计算都可以。
5、观察三幅图,在叙述过程或其它方面有什么共同点?
生讨论后用自己语言来说说,教师再进行总结。
师:(指三幅图)原来有3人乘车,又上
来1人;原来有5只蛋,又下了
一只蛋;原来有一些1元硬币,又扔进1个1元硬币,都是在原来的基础
上添上
一部分,这就是加法算式的另一个意思,可以表示添上一部分。所以把两部分合
起来或在
原来的基础上添上一部分都用加法计算。
【学生在前三题利用语言表达时,教师必须做有心
人,将事态发展为以前
是…..(原来)现在是……..,中间发生的是……..,这样的模式让生叙述
,为观
察共同点作铺垫,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找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理解“添
加”部分用
加法的含义。】
三、练习阶段
例:
里填几
+2=7 5+3=
=8
4+
+4=9 3+
+2=7
4+=7
=10
=8
=6 5+
=8
6+
3+
9+
+3=6
=8 1+6=
生:5,5+2=7
师:你是怎么想的?
【练习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学生在说想法的同时,充分展示其思维
与
语言才能,使其个性得到张扬,教师注意结合学生间的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和
教师评价,从而
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四、总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绿
地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28~p29
设计意图
将儿童生活和经验世界中的实际情节教学化是21世纪数学教育的中
心目
标,学生应该学习用数学去说明日益复杂的情节和寻找问题的提法、解决方法,
并将结果再
回到实际情节中去审核。《绿地》是提供一个空间让儿童独立地或以
小组的形式,用数学去说明生活中实
际情节,去提问题,去解决问题,并将结
果在实际情景中得到检验。
学生已掌握加法运算的两
种形式及其实际含义,因此本节课是一堂综合练习
课。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
作探究、交流获得新知,
教师在这里的作用只是引导,当儿童碰到困难给予帮助(这种帮助要适时,不<
br>能太早)。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发展,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数学化的能力,将绿地中的情景上升为加法题,并得
出结果,再回到情景中去。
2.
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含义。
3. 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
数学知识,体会学
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课程的人文价值。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数学化的能力,将绿地中的情景上升为加法题,并得出
结果,再回到情景中去。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上海这几年造了许多大型绿地。看!这些绿地漂亮吗?
今天我们就到其中的一个绿地去
看看,那儿发生了什么?
师: 这个绿地可真热闹!工人叔叔在……阿姨们在…
…这里的小朋
友在……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已经学过的加法。看图编题,求算式的和或自己列
算式
。
[利用“大型绿地”这一情景导入新课,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利用
学生身
边发生的、感兴趣的事情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探究
(一)例1
1.师:我们先来看叔叔们搬箱子,谁会看着这幅图和这个加法算式来编题?
这里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
在这个算式中,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5呢?
2.师:接着我们来看这两幅图,阿姨们在过马路,小朋友们在玩沙子。要
求编一道题目,并求出算式中的和,小组内商量商量。
师:你想先编哪一题?再请一个小朋友来回答你。
3.小结:这三道题目都是原来有一部分,又添上一部分,一共有多少?
我们用加法计算。小
朋友们已经能看着图和加法算式编题,并求出算式中的和。
现在要求提高了,要求在算式中先添一个加数
,再求和。我们来试试看。
(二)例2
1.师:这儿的公路上有一些车子,谁会编题?
这里的3、1、4 分别表示什么?
2.师:那么这里的皮球和自行车也请你们象刚才那样编一道题目,并把
加法算式补充完整。小组内说说悄悄话。
注:皮球图。 问:这里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
3.小结:这三道题中,有一道题目是要我们把两部分合起来,我们也用加
法来计算。同学
们不仅会编题,还会把算式补充完整。现在题目难了,请你编完
题以后,自己列一个加法算式,行吗?
(三)例3
1.师:看!小河里游来一些鸭子。谁来编题?谁来列算式?
有没有和他们不一样的?(一个人完整地说)
2.师:这三道题会不会编题,列算式。我们先来看一看题目。小组内互相说一
说。
3.小结:今天小朋友们学的真不错!一部分添上一部分或把两部分合起
来,这两种加法题目都会编题
列算式。现在请你看着整幅绿地,想一想,你还能编出和刚才
不一样的题目吗?
(四)综合
1.师:谁来试试看?
2.师:小组讨论,老师看哪个小组编的最好!
3.
小结:刚才我们都是看着图编题,求算式中的和。现在请你们直接写
出算式中的和。
[本环节分为4个层次,由最初给出加法算式到不完整的加法算式到没
有加法算式,难度逐步提高。要求儿童看图说故事,提问题,将情节数学化为
加式,完成计算
,将结果回到实际情景中去。最后要求学生任意发挥,结合整
幅绿地图,自由编题。在这
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
知识
为主动探索,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培养。]
三、练习
1.跟进练习 P29 1、2、
师:把书翻到P29 看第1大题,听清要求,先做在书上,然后按编号
每人选1道题目的答案贴在自己组的黑板上。老师看哪一个小组最快。
第2大题的要求和刚才一样。
2.拓展练习
6+3=
3+6=
2+8= 8+2=
1+5=
5+1=
问:你们为什么做的这么快?
[由结合具体的情景图算出加法算式的答案到直接算出答案,从形象思
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练习2的设计为今后加法交换律的学习作好铺垫。]
还缺几本?还缺几个?(填写加数)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30~31
设计意图:
新教材十分注重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过程,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在本
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
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动脑筋看图写出各种算式,
通过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得出最佳解题方案,其中教师只
是起到指导者的作用,
让学生充分体验,从而培养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 能看懂图意,列出有括号的加法算式。
2.会正确填写括号里的加数。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逆向思维的能力,将具体的上升为抽象的概念。
4.经历学习过程,注重思考过程和方法,提高观察及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1.能正确理解图意并填写加数。
2.让学生充分的思考,说出各种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1.能正确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2.从不同的方法中提练出最快最简单的方法。
教学准备:动物的头像,投影片。
教学流程:
一 情景引入:
1、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谁来了?(出示:小猫的头像)。今天是小猫
的生日,它想请5个好朋友
来庆祝,已经来了2个好朋友小狗和小鸡,你们猜猜
看,还有几个小动物会来?
2、
师;你们真聪明,猜对了,还有3个小动物会来,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你们都说得
很好,老师用这个算式来表示。
3、 2+( )=5 (出示)
谁能说说这个算式中2和5分别表示什么?
(生:2表示已经请的小狗和小鸡,5表示小猫一共想请5个好朋友来庆祝)
4、谁能来告诉我这个( )里填几?你是怎么想的?
5、估计学生回答的几种情况:
(1)生:我是这样想的:5-2=3,所以2+(3)=5
师:你真行,已经会用减法来求( )里的加数了。
(2)生:我是这样想的:我用小圆片求出的。
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放一放小圆片,根据你说的,我们一起来摆。
生:先放2个小圆片,表示已经来了2个,再放3个,我发现就有5个
了,所以( )里填3。
师:你真棒,老师也来放一放,你们看我放的对不对,我先放5个红色小
圆片,表示
一共要来5个,已经来了2个,我翻转2个小圆片使它们成为蓝色,
这样我发现还应该再来3个,就使5
个全变成蓝色了,所以( )里填3,我放
的对不对?请你们用掌声来告诉我。
(3)生:我是这样想的:已经来了2个,再往前数3个,就是5个,所以
( )里填3。
5、师:你们真聪明,会用那么多的方法来填这个( )里的加数。
【 低年级学生永远对
小动物充满了喜爱之情,利用小动物来激发学生对学
习的兴趣,是低年级老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学生
们愿意为小动物解决困难,
激发起兴趣后,让学生们说出多种解题方法,自由发挥,教师们则在旁加以指
导并适当补充,这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
二 尝试练习:
1、出示:P30第一题
(1)师:谁能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小丁丁说我应该有5本练习本,现在只有2本,还缺几本?)
(2)谁能列出一个带有( )的加法算式?出示:2+( )=5
2、出示:P30第二题:
(1)师:这幅图的意思谁能说出来?
(生:妈妈要烘蛋糕,根据烹调书上的配方需要4个蛋,但盆里只有3
个蛋,还缺几个?)
(2)师:谁能列出带( )的加法算式?出示:3+( )=4
3、师:同桌两人,一人解一题,说出你是怎么填( )里的数的?
4、生汇报:
2 +(3)= 5 3 +(1)= 4
5 – 2 = 3 4 – 1 = 3
●●○○○ ●●●○
在2的基础上往前数3就是5 在3的基础上往前数1就是4
5、师:你们
都用了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这些题目,那么,你们认为就目前
我们所学的知识,我们应该用哪种方法能更
快地算出( )里的加数,说出你的
理由。(学生个别说)
6、师小结:用小圆片来
做比较费时;用减法算,有的小朋友还十分不熟练。
那么用往前数的方法最简单,我们可以用手指帮忙。
【 这一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巩固理解图意和思考方法的过程,只要学生能看
清图意,讲
清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都予以肯定,并通过大组汇报由学生
自己体验得出最佳解题方案。】
三 小组合作 , 交流方法:
1、小组合作:
看书:P30第3,4题,要求是小组4人,一人说一题,说出图的意思,
列出带(
)的加法算式,并填出( )里的数,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填数的?
2、汇报:(个别同学回答,方法不唯一)
(1)顾客想买5朵花,营业员已经拿出1朵,还缺几朵?
1+(4)=5
在1的基础往前数4就是5
(2)妈妈想买4只苹果,营业员拿出2只,还要拿几只?
2+(2)=4 在2的基础往前数2就是4
(3)小胖有6只兔子,吃午饭时,他放2只兔子出来吃萝卜,还有几只兔
子也要从笼子里出来?
2+(4)=6 在2的基础往前数4就是6
(5)鱼缸里有4条鱼,现在已经有一条从水草里钻出来,还有几条也要
从水草里钻出来?
1+(3)=4 在1的基础往前数3就是4
【 小组合作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学生学习
主体性的手段,在小组合作中注
重群体合作精神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小组中的个体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
在小组中交流既可以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也可以从互相交流中取长
补短,适当的
运用小组合作交流既可以缩短学习时间,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也能让大部分学生们得到口头及表达
能力的锻炼 】
四、小结并出示课题:
小朋友,刚才我们做的题目都是求( )里的加数,你们想出了好多方法
来求出这个数,还找到了最快最
方便的一种方法——往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
习内容,出示课题。
五 巩固练习:
师:下面老师请你们完成书上P31第3题和第4题,填□里的数。
生开火车汇报答案。
六.总结:
小朋友,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本领?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 [新教材十分注重让学
生体验学习过程,给他们充分思考,充分想象的时
间和空间,利用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体会到数
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则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小胖下车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第一册第32页
设计意图: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在本课中是通过“取走,去掉”来引入,而且比较强调
时间上的顺
序,利用3幅图在时间上的分割让学生清楚的领会.因此为了让学生
理解,在课中便设计了一些学生日常
生活中较为熟悉的情节,如乘车,买东西等
让学生讲故事列算式,并利用小园片来解这些题.帮助学生从
具体形象的事例来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而在最后的联系中让孩子根据题题目来编题,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
思维的到了尽情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理解减法算式实际含义之一“取走、取掉”。
2. 会看图说图意编故事,并填写减法算式.
3. 能进行数学交流.
4.
会利用分与合想结果.
教学重点:
1. 理解减法算式含义
——用数量上的变化表示“取走、取掉”。
——用减号表示“取走、取掉”,变换符号“—3”表示数量上取走
3个、取掉3个”。
2. 会看图说图意编故事
3. 会利用分与合想结果.
教学难点:
1. 看图说图意编故事
2. 会利用分与合和小圆片上想结果.
教学准备: 图片,小圆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求减法算式的差:
师:
春天到了,小胖和同学们到公园郊游,公园里有许多的有了节目,你们看小胖
他们在玩什么呀?
1. 故事引出减法算式:
(1). 出示图1-3: (个别讲述小胖下车的故事情景)
生: 原来有4个小朋友玩碰碰车,后来走掉1人,求还剩下几人?
-1
教师逐一板书:4 3
师:
原来有4个小朋友玩碰碰车,后来走掉1人,求还剩下几人?我们可以用一
个算式来表示,(出示:
4-3=1) 这叫减法。(板书:减法)
减法算式有自己的符号,你们谁认识它。(板书:-)
2. 减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1) 范读:4减1等于3
(指名 互读 )
(2) 教师介绍减法算式中名称,学生诵读
(指名
互说 )
板: 被减数-减数=差
3. 减法算式的含义
师:
谁能说说4、3、1分别表示什么? 4-3=1表示?
生: 4里面去掉1还剩下3。
师:不看图,怎么计算4减1等于几?
生: 因为4可以分成1和3,所以4减1等于3。
因为3和1合成4, 所以4减1等于3。
可以用小圆片计算:
小结:求减法算式的差可以想数的分与合.
也可以用小圆片来计算.
4. 练一练: P32 1
反馈: 6-3=3
你能编一个求差的故事吗?(学生自由编)
二、求减法算式的减数
师:
中午小胖妈妈准备了一些好吃的,你看,她准备了些什么?
1、出示图2,看图说图意:(中间一幅图不出示)
生:
妈妈准备了4个面包,小胖和小丁丁吃完后,还剩下1个,他俩吃了几个
面包?
板书:4
1 4-□=1
用双色片帮助说说算理:因为4可以分成1和3,所以4-3=1。
师:
4.3.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 练习
_
_ _ _
(1). 4
1 6 3 4 2 6 1
你是怎样想?
(2)卡片口算:
7-□=3 5-□=1 6-□=3
反馈:
6-□=3你能编一个求减数的故事吗?(学生自由编)
四、求减法算式的被减数
师: 下午小胖又饿了,于是他又出去买了一些苹果,你看他在路上怎样了?
1、看图说图意: (第一幅图不出示)
生:
小胖买了一些苹果,吃了1个,还剩下5个,原来买了几个苹果?
板书: -1
5 □-1=5
操作双色片并且说出算理:因为1和5合起来就是6,所以6-1=5。
小结:要求被减数是多少也可以想数的分与合。
2. 练习
-1 -3 -2 -2
(1). 5 2 2
1
(2)卡片口算:
□-3=2 □-2=4 □-2=0
反馈: 6-□=2你能编一个求被减数的故事吗?(学生自由编)
五、综合练习:
1、口算卡片练习:
2、听音乐做口算: (和音乐比赛)
3-2=
4-2= 10-1= 8-4= 6-2=
3-(
)=1 5-( )=2 6-( )=5 4-( )=3 7-(
)=4
( )-3=5 ( )-2=2 ( )-1=7 (
)-6=1 ( )-5=3
六、总结
小胖过生日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34-35
设计意图
《小胖过生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看“过生日”中的一些情节图讲减
法的故事,列式求差,并将结
果回到实际中去检验。学生在建构减法应用题的
过程中可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
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
数学方法解决,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训练,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根据情景图编故事这一本
领,并且也具备了同桌或小组合
作、交流的能力。因此整堂课的设计分成“实
际引入——初步感知——自主探究——应用拓展”四个层次
。力求以教材为基
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1.会将“过生日”中的一些情节编成故事,建构减法应用题并列式计
算。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熟练掌握10以内的减法的口算。
3.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编故事,建构减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看清图意编故事
教学准备
情景图,练习纸等
教学流程
一
实际引入(开门见山,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吗?
(生:
)
师:今天是小胖的生日,我们一起去瞧一瞧他是怎么过生日的!
出课题:小胖过生日
媒体出示情景图
【联系学生的生日引出小胖过生日,激发学习兴趣。】
二
初步感知(尝试探究:编故事,列算式)
师: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小胖是怎么过生日的?
(生:观察,各抒己见。)
师:小胖把家布置得漂漂亮亮的,瞧这里挂着什么呀?(气球)
师:对呀,有很多美丽的气球。仔细看这些气球,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能根据同学们说的来编个小小的故事吗?
(生:墙上有8个气球,破了3个,还剩下5个。)
师:说得真好!还有同学愿意试一试吗?自己轻声说一说。
师:根据同学们编的故事,请你列个减法算式,可以怎么列呢?
生:8-3=5
师: 8、3、5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减法?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
生活的联系”等内容,不仅要求应用题
选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
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
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
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
在身边,感受到数学
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教师要提供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引导学生去观
察、
去解释、去解答。】
三 自主探究(深入探究:按情景图编各种故事)
师:请
同桌合作,找一找这幅情景图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编出小故事?请你
们编出故事,在练习纸上列出减法算
式并计算。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同桌编出的
小故事多。
(生:同桌合作,编故事,列算式。)
交流汇报:
1
桌上有7块蛋糕,小朋友们吃了2块,还剩下5块。7-2=5
2
小胖准备了6个茶杯,其中1个打碎了,还有5个是好的。6-1=5
3
小胖准备了10根棒棒糖,吃了7根,还有3根。10-7=3
4桌上有6杯布丁,吃了3杯,还有3杯。6-3=3
5
有7个一次性杯子,倒下了1个,还有6个没有倒。7-1=6
……
师
:同学们本领真大,编出了那么多的小故事。编出了几个小故事,并且列
式、计算正确的就打上几颗★。
师:吃饱了,喝足了,玩够了,天也黑了,小朋友们该干什么了?(出回家
图)
师:你能看着这幅图也来编个小故事吗?算式又该怎么列呢?自己轻声说一
说。
(生:个别汇报。)
【现实的生活材料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产生亲切感。
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充分运用教具演示
、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情不自禁地进行说的活动。】
四
应用拓展(联系实际生活)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现在请你仔细的观察你的四周围,在我们这个教室
中,你是不是也能编出几个小故事,并列式呢?(有意识地创设教室情景)
(生:观察。)
师:寻找你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编故事,列算式。
(生:汇报交流。)
总结:小朋友,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把所学的本领应用于自己的实际
生活,这样的正迁移,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望,达到复习巩固与提高的目的。】
在数射线上做加法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
P36。
教学目标:进一步在数射线上建构教法运算。
教学重点、难点:
在数射线上做加法
,能够看出第一加数是起始点;第二加数就是弧线的跨度(占
几格);和是着落点。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
小兔
0 1 2 3 4 5
师:谁能说说图意?(小兔子跳远,从零点起跳,1格一跳,跳了
3格)
2.
3只小鹿 又跑来2只 现在有5只
原来 + 现在
师:谁来试试?
一. 新授
1揭示课题
师:这是我们前几节学习的有关数射线和添加数的知识。今天我们
要“在数射线上做加法”
(出示课题)
2.出示图11。(只有数射线,大的弧线和青蛙,以及方框)
师:看看这幅图你能说说图意吗?(同桌讨论)(汇报)
师:小青蛙现在跳到哪儿了,用一道算式来表示?为什么?(同桌
讨论)
生汇报并讲理由,共同归纳出一个正确的。
师:(小结)0是原点,另一个加数就是起始点,
+4就是往前跳4
格,跳落点7就是加法运算3+4的结果,也就是3+4=7
3.出示12。
师:这幅图的图意你明白吗?小青蛙现在跳到几,你是怎样列式
的?(同桌互说)
生:生汇报,师补充板书
4.试一试(独立完成)
出示图13
5.小结
师:从小青蛙跳的方向可以看出该用什么方法来做?它往前跳,说明增加了用“+”。那它往后跳呢?
二. 练习
1.出示图21
师:比较一下,这幅数射线图与刚才的这几幅有什么不同?
生:它是不完整的,下标只有0、3、4、9,其他的是要我们自己
补充的。
师:那你能试一试吗?请你先在数射线上标数,然后根据图意列出
并计算。书P36②1
师:谁来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生:汇报:2+3=5,起始点是2,因为第一个加数是2,弧线跨了3
格,所以“+3”。落
点在5,2+3=5,弧线是从数字小的方向往大的方向跨的,说明
增加了,所以用“+”计算
。
2.出示图22、3。
师:在数射线上做加法很容易,那③书P36
3你能通过想数射线图
来完成吗?
生汇报
三. 总结
师:今天我们在小
青蛙的帮助下,在数射线上做了加法,帮助小朋
友熟练了加法。要记住在数射线上0是原
点,弧线的起始点是
另一个加数,跨几格就是另一个加数,落点就是和,你们明白
了吗?
在 数 射 线 上 做 减 法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第37页
设计意图
《在数
射线上做减法》实际是让学生巩固数射线,进一步建构减法运算,建
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同时进一步深化
对“求和、求差”知识以及关系的理解。
学生已认识了数射线并具备了在数射线上做加法的能力。本课
教学旨在教师
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来主动学会新知,即让
学生
在数射线上建构减法运算。本课的设计思路分成:“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实践操作——拓展练习”
四个层次,力求以教材为基础,创设一个有趣味
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
解决问题的能力,从
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在数射线上建构减法运算。
2、会在数射线上做减法运算。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
乐趣。
教学重点
在数射线上建构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
建构一个关于减法的模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
师
:昨天,小动物们举行了一次跳远比赛,输掉的小老鼠可不服气了,它今
天还要和小青蛙来比试一下。
创设情境
1、复习
出示:
小老鼠
0
1 2
3
4 5
6
7
8
9
10
○
=
小青蛙
0
1 2
3
4 5
6
7
8 9
10
○
=
师: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怎么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①同桌交流
②个别汇报
师:小朋友你发现谁跳得远,为什么?
2、引入新知
师:胜利的小老鼠正得意,突然前面出现了一只大肥猫,啊!小老鼠
怎么办?(往回跳)
出示
0 1 2 3 4 5 6 7 8 9 10
老鼠
猫
○
=
①小组互相探讨,小老鼠是怎么跳的?
②比较:小老鼠两次在数射线上跳,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讨论。
小结:小老鼠在数射线上跳的箭头方向不同,所以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它们的列式也是不同的,这就是我
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
揭示课题《在数射线上做减法》
(创设情境,通过回忆小动物跳远比赛唤起学过的知识----在数射线上
做加法,在此基础上
引入减法情景,教师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揭示新的学
习内容。通过创设情境,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投入到积极的探究之中。)
二、 探究新知
7-6=1
问:①7、6、1各表示什么?
②7-6=1又表示什么?
③小老鼠同样在数射线上跳了6格,为什么在这里用“-6”呢?关键看
什么?
2、师:小老鼠逃回来了,小青蛙在做什么呢?
出示书上第37页第1题中①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小组合作讨论怎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
=
同桌互说,个别汇报
3、独立完成第37页题1中②③
4、完成第37页题2
师:请小朋友观察题2中的数射线完整吗?先请小朋友在数射线上
标上数,再列式计算。 (《课程标准》指出:要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关注学习过程,展现知识的生
成、发展和形
成的过程。教师通过小动物的活动,让学生直观感知向前、向后跳,增强
感性认知,然后抽象出知识概念
,接着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小组讨论获取知识,即让学
生在数射线上建构减法运算的过程。在上述探究中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训练了
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三、
实践操作
书上第37页题3
1、选2道算式口编故事再计算。
2、独立完成其余算式,有困难的算式,借助数射线完成。
3、汇报交流,随意抽取2道算式题,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 拓展练习
师:小老鼠和小青蛙还在争论不休,他们要请小朋友来帮他们解决,愿
意吗?
出示:
小老鼠
小青蛙
0
1 2
3
4 5
6
7
8 9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4+6=10
他们都说这个算式是自己跳的,到底是谁跳的?还是请
小朋友来作裁判。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
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设计
练习要体现一定的训练量、讲究层次性。另外,应充分
开发习题的功能,如
对于来自于课本中的习题,教师进行了一定的处理,题3中不仅要计算,而
且要求根据算式口编故事,在编故事中充分展现学生才能和创新意识。)
五、
课堂总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学得怎么样?
10的游戏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第38页
设计意图
对学生
来说,10在数的认识中是一个关键数,在进退位加减法计算中10尤
为重要,进位要凑成10,退位要
从10分拆。
学生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了10的组成,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这为学习《10的游戏》作了知识上的铺垫。本节课内容是以后
学生学习20以内进
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教材题1提供了在数射线上
进行被减数为10的减法范例,题2通过实例
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教材中还首
次出现了“做题包、探关系”。整堂课的设计分成“谜语引入、揭示课
题——小
组合作、探究新知——巩固深化、拓展思维——师生合作、全课总结”四个层
次。努力
做到课的开始引起兴趣;课的中间提高和增添兴趣;课的结束保持兴
趣,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
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学习。
教学目标
1、正确计算与10有关的加减法。
2、通过实例,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把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以及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与10有关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数学建模的思想渗透以及数学规律的探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双色片、1~10的卡片。
教学流程
一、 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师:谁知道谜底是什么?(10)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游戏”。(板书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
的动力。在课堂上设计猜谜这一情境
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学习的热情
,促进学
生主动地学习。)
二、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 出示数射线
师:根据学过的知识看数射线列式?
(10-7=□)
师:把你的算法告诉
大家。(生:我是从图上看出来的,一共有10格,
返回跳了7格,数射线上还有3格,所以10-7=
3;因为10可以分成7和3……)
师:小朋友看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好。
2.
媒体演示(看一看、想一想)
师:桌子上有10个杯子。仔细看一看,这些杯子有什么不同呢?
(生:有饮料的、没有饮料的)
师:你能根据这些杯子列出算式吗?(小组合作交流)
(生:反馈,师:板书)
6+4 4+6
10-4 10-6 10-□=6…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看算式算出得数呢?请组长任选一题,然后把你们
组的算法告诉大家。
生:(1)从图上数一数,有饮料的杯子是6个,空杯子(没有饮料的)
4
个,所以合起来是10个杯子。算式是6+4=10(2)因为6+4=10,所以4
+6=10(3)
因为桌上一共有10个杯子,拿走了空杯子,留下了6杯饮料,所以10-6=4或者
10-□=6
师:哦,这个小朋友真聪明,你能说出10减几等于6这个算式。那下
面我们一起讨论算式中的这个方框表示什么?
投影:出示10-□=6
小组合作交流,反馈
师归纳:在10-□=6中,□就是空杯的个数,而空杯的个数就是10-6,
所以10-□=
6←→□=10-6
小结:小朋友们想得办法真多!既利用10的组成来计算,也利用加减
法
算式之间的联系来计算。
师:“10的游戏”还有很多题目,你们还想做吗?
3.
做一做,说一说,探索10的减法算式。
独立完成课本P38题2(要求完成题包后,小组讨论找出提包中的秘密。)
师问:题2中你找出了哪组题包里有小秘密?
(生:第一组题包中的被减数都是10,减数一
个比一个大1,差一个比一
个小1。第三组题包中被减数相同,差一个比一个大1,减数一个比一个小1
)
师:小朋友,你们看得真仔细!下面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做游戏?
4.
师:请小朋友拿出1~10的数字卡片。(师生共同合作)
(如:师出“9”,生出“1”,接着师说9+1=10,生说1+9=10……)
(自主探
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利用问题留有足
够的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
去发现,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样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互动中都得到发
展。)
三、 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 游戏(每人拿出10个花片)
师:请小朋友抛10个花片,根据正面和反面的数字,写出多组算式。
师:比一比谁写得最多
(1) 小组交流验证算式、算法。
(2) 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师:让学生把写有算式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并根据学生汇报用
媒体演示抛的过程。
师:小朋友真行,你们通过抛花片,学会了所有10的加减法。
师:下面我们一起赛一赛看谁10的算式说得最多 □+□=□,□-□=
□
2.
师:小兔欢欢见小朋友这么聪明,要我们帮助它解决难题,你们愿
意吗?
师出示图片(图意是
小兔手中的10减去几等于其他伞面上的任何数),
请算出得数。
(根据学生
好奇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
据,把游戏融进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寓教于乐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地发展。)
四、
师生合作、全课总结
师:小朋友,今天你们掌握了什么新本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又飞来了,又飞走了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第39页
设计意图
本节课
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学生生活中饶有兴趣的情节,
让学生联系情节的发展过程,建构连
加、连减的运算模式。感受数学知识在生
活中的应用,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本课前学
生已掌握10以内的加减计算,对生活中感兴趣的情节发展具有初
步分析能力。教材将连加、连减一并进
行教学,有利于连加、连减的对比,掌
握运算顺序;还有利于巩固10以内的加减计算,为下一课加减混
合计算做好准
备。因此整堂课的设计分成“情境引入--探究新知--巩固认知--开拓思维”四
个环节,力求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有兴趣的情节为依托,拉近学生与数学的
距离;让学生在具体的活
动中,探寻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充分拓展学生的思
维空间。
教学目标
1、建构连加、连减的运算模型。
2、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会根据情节看图说故事,进行数学交流。
4、渗透生态平衡、保护鸟类的教育。
教学重点
建构连加、连减的运算模型,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建构连加、连减的运算模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动物情境图
师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欣赏图片)
你想和谁成为好朋友呢?(任选喜欢的小动物)
你有几个好朋友了?
全班交流:
例如 ①选猫的,2只白猫与3只黑猫
2+3=5只
②选兔的,4只白兔与3只灰兔
4+3=7只
③选狗的,1只黑狗、2只黄狗与3只灰狗,合起来一共是6只狗。
……
2、引入
师:象第③种情况,我们怎样列式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
方面的数学知识。
(从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心理出发,创设教学的情景为学生提供参与机
会,真切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这样安排,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自然引入新知学习,并让学生
在尝试中初步感
知“连加”的含义。)
二、 探究新知
(一)连加
1、例图1
师:看谁来了?(出示图1)小鸟也是我们的好朋友。
(再出示图2)现在你看到什么?(有2只小鸟,又飞来了3只。)
问:谁会列式?(2+3=5只)
(再出示图3)你又看到什么?(又飞来了1只)
现在有几只小鸟了?(5+1=6只)
问:谁能完整说说你看到的三张图?(有2只小鸟,又飞来了3只,又飞来
了1只。)
问: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谁会列式?(根据生回答板书:2+3+1)
师:该怎么运算呢?(试算—组内交流—全班反馈—根据生回答板书
2+3+1=6)
师: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
2、从动物情境图中找一找,列连加式题。
独立列式—全班交流、反馈—小结算法(在计算时
,要先把前两个数相
加,算出的得数再加第三个数。)
5
(二)连减
1、出示例图,明确图意。(原来有6只小鸟,飞走了2只,又飞走了1只。)
(1)
学生观察、交流图意。
(2) 问:你能用小圆片表示这幅图的意思?
学生操作
自愿板演
(3) 怎样列式?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含义。
(4) 算式读法
(5)
怎样运算?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6) 全班小结:什么是连减?怎样进行连减计算?
2. 情景图中选一张能列连减算式
独立列式—全班交流、反馈。
(三)连加、连减对比
自由交流、补充小结。
(通过学生感兴
趣的情节,按其发展的先后次序加以展示,让学生充分
地观察、讨论、交流,在描述过程中完成由“故事
情节”向“运算过程”的转
换,建立连加连减的概念。教学中通过操作实践,摆一摆、想一想、议一议,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三、巩固新知
1、课本P39试一试
2、小组练习(组内算式卡片)
+2
+2 -4 -3
如:6
四、拓展思维
填数:使每行3个数相加的和等于图下方框里的数。
2
9
有的飞来,有的飞走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第40页
设计意图
《有的飞来,有的飞走》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学习的加减混合计算。其
内容是10以
内的加减混合计算,计算对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特别是对一年
级的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
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
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学中尽量选取学生身边的事
例,注意将
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编故事,提问题,最后应用于生活。同时在
教学过
程中,应根据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来自觉地加以探索、类比和解决
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从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成功感。
教学目标
1、建构加减混合运算的模型。
2、会根据情节看图说故事,进行数学交流。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计算的良好习惯。
4、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建构加减混合运算的模型。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实物投影、题卡等。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数卡:3+2+4 1+3+6 8-3-2 7-5-1
师:小朋友一起来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学生口算)
师:说出3+2+4、8-3-2的计算过程
生:先算3+2=5,再算5+4=9,所以3+2+4=9
先算8-3=5,再算5-2=3,所以8-3-2=3
师:说得真好!那谁来说说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生: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都是按先后顺序来的算的。
(利用比赛引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在计算后又说
出计算过程及总结计算方法,是在巩固
连加、连减计算的基础上又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1
师:看,图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生:图上有2只小鸟,他们在吃食。
师:(演示)又怎么了?
生:飞来了4只小鸟一起吃。
师:(演示)又怎么了?
生:3只小鸟吃饱了,又飞走了。
师:好,现在哪个小朋友根据这三幅图编个故事?
生:图上有2只小鸟在吃食,又飞来了4只小鸟,过了一会儿,又飞走
了3只。
师:非常棒,那谁来根据故事提个问题。
生:现在有几只鸟?
师:小朋友谁来根据故事和问题列个算式?
生:2+4-3=(生口述,师板书)
师:你观察这个算式与刚才数卡上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生:这个算式中既有加又有减,刚才的算式都是连加,连减。
师:对,这个算式中有加号,又有减号,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本领 加减混合运算(板书)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
点,由小鸟又飞来又飞走的主题图让学生编
故事,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编故事的基础上又让学生自
己提出问题,而
后又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观察发现其不同点来引出今天学习的主题。这样
不
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而且突出现代课堂的重要特征——引导学生主动提
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2、 想想你会算吗?怎样算?小组轻轻讨论一下。
汇报交流
生:2+4-3=3 先算2+4=6,再算6-3=3
师:你们同意他的算法吗?
生:同意
师:现在同桌之间互说一遍这题的计算过程。
3、尝试练习
5+2-3= 7-2+3=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4、出示主题图2
师:(演示)小朋友能否根据这三幅图从左到右再来编个故事,提个问
题?
生:图上原来有6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了1只,现在有几只小
鸟?
师:编得真好。谁来列个算式回答?
生:6-4+1 (板书)
师:这题和前面一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两题都有加减,不同点是前面一题是先加后减,这一题是先减后加。
师:好,那么不管是加在前
,还是减在前,只要有加有减的,都是加减
混合。这题你会算吗?怎么算?独立思考
生:6-4+1=3 先算6-4=2,再算2+1=3
师:不错,前后小朋友互说一遍。
5、尝试练习
4+4-5= 8-3+4=
(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师:观察一下题1和题2,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小组讨论)
生:不同点是题1
先算加再算减,题2是先算减再算加;相同点是两题都是
按着运算符号的先后顺序算的。
师:
说得真棒!其实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有减,不管是加在前还是减在前,都
要按先后顺序做,谁在前谁先做,
也就是加减混合的计算过程是按先后顺序做。
和小朋友学习过的哪种计算一样?
生:加减混合的计算过程和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是一样的。
师:好,现在大家一起来说一遍加减混合的计算过程。
(学生利用小组讨论、独立思考、并观察比较得
出加减混合的计算过程,在这教学
过程中,教师始终以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引在知识点,导在关
键处,并适当的
加以小结。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充分地得到了实现,自己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
br>加以类比、分析、归纳,渐渐达到数学化。)
三、巩固练习
出示:5-3+1
7+2-8 2+7-4 9-6+3
师:请小朋友独立思考,这四题各等于几?是怎么算的?
汇报交流
师:说得真好,谁再来总结一下加减混合的计算过程?
生:加减混合的计算过程是:按先后顺序算,谁在前谁先算。
师:同桌再互说一遍。
四、深化练习
1、师:我们学的加减混合计算对我们小朋友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
(学生各抒己见)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题,请小朋友解决一下。
出示:2
号公共汽车上有9个人,到了外滩站下车了7人,又上车了
6人,现在车上有几人?小朋友独立思考,列
式并解答。
生:9-7+6=8(人)
答:现在车上有8人。
2、师:回答得真好!再看:4+6-5 你能根据这个算式编个故事并解答
吗?
生汇报交流 (抽2—3个学生编故事)
3、师:最后我们再来进行几道口算的比赛,看谁把今天的本领学得最
好?
出示:9-6+4 7+2+1 8+2-3 6-2-3
2+5-6
9-5-4 10-4+5 2+4+1
生汇报交流
(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练习的设计一改过去单纯的巩固计算
题,而是联系生活实际,着
眼于解决问题,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而且使
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的比
赛题,也不仅限于今天所学的知识,把前
面所学的连加连减知识都放在一起,从而起到新旧知识都巩固的
作用。)
五、全课总结
师:小朋友,这节课你们用自己的智慧,学会了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你们
的表现非常棒,老师祝贺你们!
附送:
单元主题:第一单元 我爱我家
课题名称:第1课 我的一家
课题名称:第2课 多彩的窗帘
课题名称:第3课 我的像框
课题:4
贴与画的组合
课题:5 粗细的线条
课题:6 疏密的花纹
课题名称:第7课
美化小纸盒
第8课 立方体的组合
第9课 身边的景物
课题:10
化石上的形象
单元主题:第一单元 我爱我家
课题名称:第1课
我的一家
知识要素
人物特征的表现与主题创意
技能要求:
用各种绘画形成表现各年龄层次人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创意主题画,
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全家不同年龄的人物特
征,以及全家人的活动场面。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
与交流中学会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发现不同年龄的特征,
表现全家人的开心场面。
态度情感价
值观:通过说说父母关爱自己难忘的事,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
庭,以及尊敬自己父母和亲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不同特征
教学难点
画面人物前后关系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尝试
1.欣赏父母、祖父母的照片,以及同龄人画的有关一家人的作品等,使学生引
起兴趣。
2.运用媒体展示三代人的头像,请学生讲讲他们不同的特征差异。
3、“夸夸我的一家人”,仔细观
察人物的不同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
力,提高学生的创作欲望。
4、通过现场教师的头部写生、讲评,知道特征的深入刻划对表现人物的重要性。
二.分析与交流
1.分析绘画过程:从整体到局部。
先画前面的人物,再画背景,注意画面的主次关系。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
创作能力。
2.小组讨论:
①想象我的一家合照留影时的动作和神态。
②想象我的一家在什么地方留影?
三.绘画与创作
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一家人”的故事,启发主题画创作的愿望。
2.欣赏同龄人作品(教材P40-41),简单分析画面内同,鼓励学生表现熟悉的
生活。
3.绘画时每个人的位置应安排好,注意画出我的一家人年龄、性别、特征并表
现出家庭的亲密融洽。
4、背景的添加可以是自己的家,也可以室外景色,画画自己生活环境一角的立
体感,表现不同
家居的景物,如客厅、卧室、厨房等,注意表现出立体感与空间
感。
四.展示与评析
1.作品展示。
2.自评:介绍自己作品中“我的一家”的故事,自我评价画面。
3.互评:哪幅画很生动?为什么?
4.教师小结并肯定学生的作业。
5、拓展:进行德育教育。
单元主题:第一单元 我爱我家
课题名称:第2课 多彩的窗帘
知识要素
窗帘的功能、常用式样与色彩创意
技能要求:
用综合方法制作窗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窗帘的功能和常用式样,学会用画、折、剪、贴等综合方
法制作窗帘。 <
br>过程与方法:在设计制作窗帘过程中,学会选择与运用材料,通过自己的实
践创意地制作不同类型
的窗帘。
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制作窗帘,交流和欣赏他人及自己的作品,体验创
造美的乐趣
,培养审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用多种材料、方法绘制窗帘
教学难点
有创意的设计窗帘式样
教学过程
一.记忆与联想
1.请学生讨论窗帘的功能:
① 遮阳;
②
保留室内的私密性;
③ 装饰、美化室内环境。
2.通过回忆,请学生交流窗帘的材料、特点等:
①
有布、纱、竹、塑料、金属等多种材料;
② 有对称的和不对称的;
③
有百叶窗、垂直帘、卷帘等多种形式。
3.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作愿望。
4、揭示课题:
二.感受与尝试
1.请学生尝试设计窗帘的式样和花纹。
2.展示、简评,提出要求:式样要新颖、花纹简洁、整体。
3.分小组讨论:除了绘画方法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方法进行绘制与装饰?
4.学生交流。
5.教师依据学生的提议,进行演示。
6.提出绘画与制作要求。
三.设计与制作
1.根据自己的构思,选择材料,设计绘制方案。
2.可采取以下程序制作:
① 先根据功能设计出窗帘的款式、花纹。
款式要新颖,花纹可具象可抽象,注意排列的生动性。
②
综合运用画、剪贴、折等方法进行制作。
注意色彩搭配,及实用效果。
③
添加窗户或简单背景。
四.展示与评论
1.作品展示。
2.自评: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
3.互评: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说出理由。
① 在材料使用、款式的设计上是否有创意?
② 窗帘的花纹是否简洁、生动?
③ 色彩搭配是否和谐?
4.教师点评,鼓励有创意的作品。
单元主题:第一单元 我爱我家
课题名称:第3课 我的像框
知识要素
知道像框功能、常用材料和式样
技能要求:
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与装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像框功能、常用材料和式样,学会剪、贴、绘等各种技能制作有特色的小像框。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根据材料、照(图)片等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
有个性的像框。 <
br>态度情感价值观:感受像框对照片的装饰与美感,增强学生的生活审美能力
和自信心,体验成功地
快乐。
教学重点
像框的不同类型的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
像框立体支架的制作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交流
1.多媒体演示
① 生活中拍照场景;
② “咔嚓”一声定格出一张照片;
③
多媒体变化出像框;
④ 同一照片用不同像框装饰。
2.小组讨论并交流像框的作用。
①展示照片或美术作品
②摆设品
③美化环境
3.揭示课题。
二.讨论与发散
1.多媒体演示不同类型的像框,讨论像框的造型:
①
抽象几何形——心形、方形、长方形、圆形;
② 形的组合——长方形的叠加;
③
形象动物——如猫头鹰;
④ 形象植物——如:花形、叶形。
⑤废旧材料――如:枯树枝、开心果壳等
2.讨论废旧材料的利用:环保与卫生。
3、欣赏范作,讨论像框与照片的搭配。
4、支撑架的式样与牢固要求。
5、褂式背面、挂绳线的方法和位置不同、产生不同的效果。
三.构思与创作
1.学习像框立体支架的制作,构思、讨论:
① 准备做怎样的像框?
②
照片怎样安排?
③学生交流想法。
2.学习像框立体支架的制作。
①学生各自说说自己家中的像框是如何支撑的?
②掌握立体支架的制作方法。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要求:
①像框与照片的搭配要合理、协调。
②可以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装饰;
③可以用画画、剪剪、贴贴的方法设计制作像框。
四.欣赏与评价
1.创设情境:像框设计展。
2.自评、互评,互赠作品。
①从像框的造型、色彩与照片间的搭配等方面进行评价。
②善于发现和总结他人作品的优点。
③找好朋友互赠像框。
3.教师讲评,小结。
①教师肯定学生的作业。
②鼓励学生为自己的美术作品也配一个漂亮的像框。
课题:4
贴与画的组合
类型:综合
课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彩纸剪贴和绘画技能,把大小色块与疏密线条组合成
装饰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与讨论交流,在画画剪剪贴贴中发现彩纸剪贴与
线条组合的多种装饰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分割绘画的过程中,感受综合剪贴形式的艺术美感。
养成细致、耐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彩纸剪贴与线条组合的多种装饰方法。
教学难点—— 色块的大小色彩对比,线条的疏密变化。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综
合运用剪贴和绘画的方法,制作一幅装饰画。能安排好色块的
大小和色彩的搭配并注重线条的变化。
拓展层面:运用各种综合手段,有创意、有主题地设计制作一幅装饰画。
教学准备:
教师—— 学生优秀作品、教师示范等。
学生——
铅画纸、彩色纸、剪刀、浇水、记号笔、油画棒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 欣赏作品:欣赏装饰画作品。
2)
交流感受:发现装饰画内容、工具材料、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说说自己比较喜欢的装饰画是怎样的。
3)
生活体验:在生活中常常在哪些场合见到装饰画?装饰画的作用。
二、发现与体验:
1) 欣赏作品: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2)
讨论发现:这种装饰画的制作方法是怎样的?
3) 揭示课题:4 贴与画的组合
4)
观察思考:看书及投影,你能从优秀作品中发现哪些不同的剪贴绘画方
法?
先在底版上绘画再剪贴
先剪贴再在色块上绘画
绘画与剪贴穿插运用
5)
小组讨论:哪幅画面剪贴效果比较好?
剪贴的形象简洁、生动。
注意色块的深浅搭配、颜色丰富。
色块的大小有变化、构图不宜太大或太小。
三、想象与创作:
1)
师生示范:教师与学生可以在绘画与剪贴版块分工合作进行示范,也可
结合示范。
对线条的多样和疏密组合适当地提出要求。
2) 欣赏作品: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3)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与欣赏:
1)
作业展示:可设计小组互评展示,也可全班展示在黑板上。
2)
生生互评:发现他人作品中有特点、有创意的表现。
3) 教师简评:
4)
课后拓展:欣赏各种材质和制作方法的装饰作品。
课题:5 粗细的线条
类型:绘画
课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刮蜡画的表现方法和特点。学习组织粗细线条,装饰
夸张具有动感的卡通人物。
过程与方法——
尝试过程中发现刮蜡画的特殊效果和表现技法,在欣赏和
讨论中归纳粗细线条的组织方法和装饰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刮蜡画独特工具材料的表现趣味、体验刮蜡画与
其他作品不同的表现
方法,乐于发现与接受新材料和工具。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用各种工具表现刮蜡画,粗细线条的组合。
教学难点—— 卡通人物造型、动态的夸张。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了解刮蜡画的特点和作画方法。能用粗细不同的线条装饰夸张的
人物形象。
拓展层面:充分利用刮蜡纸和刮蜡工具,表现有动感或有主题、有故事的形
象画面。
教学准备:
教师—— 学生优秀作品、教师示范等。
学生——
刮蜡画纸、刮蜡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思考与交流:
1)
思考讨论:在黑色的作业纸上如何作画?
2)
个人交流: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方法都可以在黑色的纸张上进行表现。
二、欣赏与发现:
1) 欣赏作品:出示优秀学生刮蜡画作品,请学生欣赏。
2)
尝试体验:出示刮蜡画纸和竹刀,请学生用各种方法去感受。
尝试用新工具和材料绘画,发现刮蜡画的表现方法。
3)
师生讨论:找一找,身边或生活中还可以找到哪些工具替代竹刀进行刮
蜡画作业?
小结:比较硬些的事物都可以,但要注意安全,如:尺、夹
子、钥匙等
4)
尝试绘画:试一试,请学生尝试用竹刀的各个角度以及各种工具在刮蜡
纸上绘画各
种线条。
展示交流:能画出怎样的线,怎样巧妙利用根据划出不同的
效果。
教师小结、示范。
5)
小组竞赛:画一画,能画出多少式样不同又有粗细变化的线条?
6) 揭示课题:粗细的线条
三、想象与创作:
1)
了解步骤:阅读教材或者组织讨论,怎样完成这张作业?
小结:画轮廓、添花纹、加粗轮廓添背景
2) 欣赏作品:出示优秀学生作业,请学生欣赏。
3) 作业要求:卡通人物——形象夸张,富于想象
装饰线条——粗细对比,生动多样
4)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供一些卡通人物造型进行参考
也可以用线描的方法绘画在彩色纸上
四、展示与欣赏:
4) 作业展示:可设计小组展示,也可全班展示在黑板上。
5) 生生互评:发现他人作品中有特点、有创意的表现。
6) 教师简评:
4) 课后拓展:出示生活中一些图片,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线条。
课题:6 疏密的花纹
类型:绘画
课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各种线条元素进行重复排列,学习用疏密、长短、
曲直的线条
装饰人物。
过程与方法——
发现生活服装中美丽的装饰图案。在组织线条的过程中,
感受不同线条的装饰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民族服饰,能发现民族服装与我们日常穿着服装
的差异,感受各种图案的装饰效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用线条的疏密表现深浅变化。
教学难点—— 疏密线条的组合。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练习用点线面重复排列而
形成的花纹。能用疏密、长短、曲直的
线条装饰性表现生活中的人物。
拓展层面:人物的动态和表情生动有变化,适当添加背景等,整体形成装饰
感。
教学准备:
教师—— 学生优秀作品、教师示范等。
学生——
铅画纸、彩色纸、油画棒、记号笔等绘画涂色工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了解:
1) 提问交流:你知道我国哪些少数民族的名称?
2)
欣赏图片:出示部分民族服装图片,请学生欣赏。并对应出示民族的名
称。
请学生说说民族服装的特点,以及与日常服装的区别。
3)
简单介绍:教师简单介绍民族服装的相关知识。
二、发现与尝试:
1) 出示图片:欣赏,并请学生观察发现民族服装上的装饰花纹。
2)
尝试绘画:画一画找到的花纹并尝试进行改变。
展示与交流
3) 师生演示:把某一个花纹进行重复排列,比较不同花纹的组合效果呈现
的深浅差异。
教师小结:不同花纹的组合排列会形成深浅不同的视觉效果。
7) 欣赏图片:发现更多样的花纹。引导学生注意花纹疏密的安排。
8)
揭示课题:疏密的花纹
三、想象与创作:
1) 师生示范:了解绘画步骤。
2) 欣赏作品
3) 提出作业要求:写生身边的人——形象生动、有动态变化
进行装饰的线——用粗细、曲直的线条进行装饰
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与组合
4)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与欣赏:
7)
作业展示:小组展示,也可全班展示在黑板上。
8)
生生互评:从人物形象及线条装饰方面发现他人作品中有特点、有创意
的地方。
9)
教师简评:
4) 课后拓展:欣赏图片,了解其他国家、民族的传统服装。
课题名称:第7课 美化小纸盒
知识要素:对方形立体物的认识与体验
技能要求: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设计包装纸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立方体的外形特征,能利用一些简单的装饰材料,设计包
装纸盒。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知道礼品包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运用剪、贴、画、
印等方法,装饰包装废旧的纸
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礼品包装的乐趣,感受互赠礼品的喜悦,增进学生
之间的友谊,
欣赏学生作品,能发现他人作品的优点与创意。
教学重点: 学会用纸包纸盒
教学难点: 对礼盒进行有创意地装饰
教学过程:
一.发现与引导
1.欣赏包装好的小纸盒,了解礼品包装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纸盒装饰。
3.交流、讨论礼盒包装的作用。
二.欣赏与认知
1.出示课题
2.给学生欣赏用身边材料制作设计包装的纸盒,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欣赏并分析各种纸盒包装的方法。(画、剪贴、折等方法)
4.谈谈礼物接受者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针对这些特点如何设计纸盒
的外包装。
三.选材与表现
1.教师演示制作步骤。
2.提供一些图案供学生参考。
3.使用各种身边材料:挂历纸、牛皮纸、涂色工具、彩纸、笔帽、彩纸、小印
章、小珠子、
米粒谷物……学生自行选择,设计包装。
四.欣赏与交流
1.“礼品专卖店”——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包装的纸盒,欣赏各自的独特造型。
2.交流制作设计的感想与收获。
3.礼品互赠,感受友情。
第8课 立方体的组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六面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的情况;表现六面体厚度,体现
六面体的立体感。
过程与方法:观察六面体,尝试画出不同角度的六面体;通过叠加游戏,巩
固学习六面体的表现
方法;用六面体的组合绘画创作出自己的
设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绘画形体组合中感受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六面体的组合
教学难点:
表现六面体的立体感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能画出六面体的厚度,表现立体感。
拓展层面:能画出多种角度的六面体,能用多个六面体叠加组合。
教学准备:
学具:勾线笔、涂色工具
教具:勾线笔、涂色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2019-2020年沪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10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观察与发现
1、联系上一课《方盒的装饰》。生活中还有哪些方形物体?
生:汽车、书、冰箱、蜡笔盒、家具……
2、问:方盒有几个面?
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学生拿起方盒看。小组交流,得出答案。
4、反馈,图片验证:看到一个面的;看到两个面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的。
教师小结:方盒有六个面,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二、尝试与绘画
1、播放课件,指导画出六面体的厚度。
2、指导画出平行透视现象的六面体。
①
教师画出一个正面。
② 学生尝试添画出厚度。个别学生上前,其他学生在纸上画出。
③
学生修改黑板上的学生作品。教师指导。
3、指导画出成角透视现象的六面体
①
教师画出一个侧转的面。
② 学生尝试添画出厚度。个别学生上前,其他学生在纸上画出。
③ 学生修改。教师指导。
4、出示不同角度的六面体图片。
学生尝试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画出单个的六面体的厚度
二、教师修改学生作品中典型性的错误
三、游戏与拓展
1、播放课件:在一个六面体下方重复画出多个六面体,遮挡部分省略不画,叠
成一定高度。画
六面体方法同前:①画一个面;②画出其厚度。
师:多画几个“盒子”,叠加起来,你能否从中体会创作的乐趣?
2、欣赏书本作品和课件上
的学生作品,启发学生想象:用六面体还可以叠成什
么?你打算叠什么?
生:楼梯、桥、雕塑、货物、危楼……
3、小组游戏:用组内的字典,或是图书、课本,看哪一组叠得别致、有创意。
4、学生绘画创作。
四、展示与评论
1、展示作品。
2、评价内容:
六面体是否表现出立体感?
是否能表现不同角度的六面体?
叠加时是否能很好运用遮挡关系?
六面体是否叠加得有创意?
五、拓展
鼓励学生画出六面体上的细节。
第9课 身边的景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六面体细节也随六面体产生变化;表现六面体细节,体现
六面体的立体感。
过程与方法:观察六面体细节,辨别对错,尝试画出六面体的特征;用六面
体的组合绘画创作出
身边的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物品学习六面体,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
的情
趣。学生在绘画中感受表现生活物体的乐趣。
教学重点:
绘画六面体的细节
教学难点:
表现六面体细节的立体感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能画出六面体物体的细节,表现独有的特征。
拓展层面:能用六面体物体作为画面的主体,完成一幅画。
教学准备:
学具:勾线笔、涂色工具
教具:勾线笔、涂色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与回忆
1、 复习上一课的六面体立体感表现。
2、
学生上黑板画出六面体
3、 寻找教室中的六面体
生:讲台、电视机、饮水机的底座、粉笔盒、黑板擦……
4、 回忆生活中的六面体
生:微波炉、电冰箱、橱柜、大楼、电话机、大巴士……
二、尝试与交流
1、
播放课件:把六面体添加细节,变成紫藤架。
2、 学生尝试添加成自己喜欢的物体,表现物体特征。
3、 反馈。
师:有些学生画出的物体怎么这么别扭?总觉得哪里不对。
4、
交流成功与不成功的经验。
三、指导与绘画
1、
出示两幅六面体物体的作业图,师:为什么同一个六面体最后画出来的效果
不一样?请学生辨别对错。
2、 学生观察,从两幅画中挑选正确的细节添加图。
3、
教师指导:添加细节时要注意,角度产生了变化,细节也产生了变化。
4、 范画:如何添加细节。
5、 学生练习。
6、 鼓励学生用六面体物体作为画面的主体,完成一幅画。
四、展示与评论
1、展示作品。
2、自评:
自己作品中哪个地方表现得不足。
3、互评:
发现哪些作品中六面体细节表现得很好。
4、教师评讲
课题:10 化石上的形象
类型:泥塑
课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石和浅浮雕的相关知识。运用综合压印方法,制作
泥板浮雕作品。
过程与方法——
在制作的过程中,增加对陶土特性的了解,在尝试中相互
启发交流,发现浮雕的多种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化石照片的欣赏,讨论表现化石的方法,培养对
浮雕艺术表现形式的
学习兴趣,乐于交流感受陶土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在泥板上用压印粘合的方法制作“小化石”。
教学难点—— 在生活中寻找适合的压印材料和图形。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从生活中寻找和发现各种适合压印的材料,并在泥板上运用压印
的方法制作低浮雕作品。
拓展层面:综合运用多种压印或捏塑的方法表现出具有化石感的作品,主题
突出,纹理清晰。
教学准备:
教师—— 学生优秀作品、教师示范等。
学生——
陶土、树叶、压印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发现:
1)
欣赏图片:欣赏各种各样化石的图片。
2)
自学讨论:自学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了解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说说化石有怎样的特点。
3) 教师简介
4)
揭示课题:化石上的形象
二、欣赏与体验:
1)
欣赏浮雕和浅浮雕作品:了解浅浮雕的特点。
2) 尝试体验:制作泥板,感觉陶土的特点。
思考用陶土如何制作化石。
3)
自学交流:自学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说说找到哪些仿作小化石的方法。
4)
师生小结:把泥板刻出事物外形,粘合主要的组成部分,并用器物刻出
花纹。
用事物在泥板上压印出花纹。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
5)
尝试表现:选择一种方法尝试表现。展示后简评,发现问题并讨论解决。
找到哪些工具刻划出多样的花纹?
三、想象与创作:
1) 师生示范
2) 欣赏优秀作品
3)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与欣赏:
10)
11)
作业展示:可设计小组展示,也可全班展示在黑板上。
生生互评:发现他人作品中有特点、有创意的表现。
12) 教师简评:
学生交流:说说自己初次玩陶土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