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试题期中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黑白图片-新婚祝语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试题期中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填空(26分)
1、80×3的积是24个(
),40×50的积是20个( )。
2、计算240+40÷5时,应该先算(
)法,再算( )法。
3、一袋大米重25千克,学校食堂购买40袋大米,重( )千克,是(
)吨。
4、张大爷每分钟走50米,半小时走 ( )米,1小时走( )千米。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头奶牛重500( ) 我国的长江大约长6300( )
一辆卡车载重8( ) 一座塔高约25( )
6、7千米=( )米 8吨=( )千克
3900千克≈( )吨 6000米=( )千米
7、一本书小明每天看25页,16天看完。如果要8天看完,平均每天要看( )页
8、将3000千克、6000克、1吨、800千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
)。
9、在估算39×51时,可以把39看作( ),51看作(
)来进行计算,积大约是( ) 。
10、45×20积的末尾有(
)个0,30×20积的末尾有( )个0。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下面算式中,与60×28得数不相等的算式是( )。
A、68×20
B、60×4×7 C、28 ×6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
)。
A、一定是三位数 B、一定是四位数
C、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
3、下面算式中的括号去掉后,计算结果不变的是(
)个。
A、(36-20) ÷2 B、80÷(4×5)
C、28×(10÷5)
4、明明在计算40+20×□(
)时,先算加法,后算乘法,所得的结果是360,这道题的正
确结果是(
)
A、6
B、160 C、200
5、李大妈家养了60只羊,平均每只羊重25千克。最少用载重( )的卡车一次能把这些
羊全部运走。
A、 1吨 B、2吨
C、3吨
三、我会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两个数相加的和………………………………………( )。
2、5吨棉花与5000千克的铁同样重 ……………………………………………(
)。
3、240÷3÷2的得数与240÷3×2的得数相等…………………………………… (
)。
4、20×65的积的末尾只有1个0 ……………………………………………… (
)。
5、86比35的2倍多多少?列式(86-35)×2 ………………………………
( )。
四、计算。(28分)
1、口算。(5分)
55×10=
85-57=
50×50=
10×65=
0÷2= 500÷5=
460÷2=
11×70=
36+43=
0×78=
2、用竖式计算,加★的验算。(14分)
76×32= 81×50=
★62×15=
864÷9=
418÷4= ★361÷3=
3、脱式计算(9分)
45+45÷3 205-98+46
54×(71-33)
五、操作计算题。(8分)
1、先量出必要的数据(取整厘米数),再分别计算出每个图形的周长。(4分)
(1)
(2)
2、看图列式计算 (4分)。
5千克 16袋
7袋
桃 ?千克 大米 ?袋
梨
面粉
六、解决实际问题。(28分)。
1、修一条980米的水渠,每天修55米,已经修了6天,还剩多少米?(列综合算式)
2、
26元 3元
用50元钱买一个书包,剩下的钱还能买几瓶墨水?(列综合算式)
3、学校有80盆花,三年级一班搬走18盆,二班比一班多搬7盆。
(1)这两班一共搬走多少盆?
(2)还剩多少盆没搬?
4、某玩具厂生产一批玩具,已经生产了6天,平均每天生产75个,还剩350个没生产,这批玩具
一共有多少个?
5、
如果回收1吨废纸能再生产800千克纸,那么学校每年回收废纸4000千克,共可再生产多少千克
纸
?
6、小红比妈妈小27岁,妈妈今年的岁数正好是小红的4倍,妈妈和小红今年各多少岁?
参考答案
一、填空(26分)
参考答案:
1、 十 百
2、 除 加
3、 1000 1
4、 1500 3000
5、
千克 千米
吨 米
6、 7000 8000
4 6
7、 50
8、
3000千克、1吨、800千克、6000克
9、 40 50 2000
10、 2 3
评分标准:第8小题每个数字1分,其余各题没空1分,共26分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千米、
吨及估算等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
好数学的信心。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参考答案:
1、
A
2、 C
3、 C
4、 B
5、 B
评分标准:每题1分,共计5分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我会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评分标准:每题1分,共计5分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判断能力
四、计算。(28分)
参考答案:
1、口算。
550
28
2500
650
0 100 230
770
79
0
2、用竖式计算,加★的验算。
2432 4050
930
96 104……2 120……1
3、脱式计算 60 153
2052
评分标准:1、口算每题0.5分,2、用竖式每题2分验算1分,3、脱式计算每题3分,共28分。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的计算和口算能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丰
富对乘法运算意义以及相关运算运算顺序的理解掌握情况。
五、操作计算题。(8分)
参考答案:略(8分)
评分标准:第一小题每题2分,第二小题每题2分,共8分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解决实际问题。(共28分)。
参考答案:
1、
980-55×6=650(米) 答:还剩650米.
2、
(50-26)÷3=8(元) 答:剩下的钱还能买8瓶墨水。
3、学校有80盆花,三年级一班搬走18盆,二班比一班多搬7盆。
(1)
18+7+18=43(盆) 答:这两班一共搬走43盆.
(2) 80-43=37(盆) 答:还剩37盆没搬.
4、 75×6+350=800
答:这批玩具一共有800个.
5、 4000千克=4吨 4×800=3200(千克)
答:共可再生产3200千克纸.
6、 4-1=3 27÷3=9(岁)
9×4=36(岁) 答:小红今年9岁, 妈妈36岁.
评分标准:1、2、4、5每题4分,3、6每题6分,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应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
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不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
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一、培优题易错题
1.用2、3、5、7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能组成多少个个位是单数的两位数?
【答案】解:个位是单数的两位数:23、53、73、25、35、65、27、37、5
7,共9个。
答:用2、3、5、7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能组成9个个位是单数的两位数。
【解析】【分析】先固定个位的数字,再选取不重复的数字进行组合。
2.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1)
(2)
(3)
【答案】(1)133+46=179
(2)1018-235=783
(3)876+126=1002
【解析】【解答】(1);
(2);
(3).
【分析】(1)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和-
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据此计算;
(2)被减数的个位是8,差的个位是3,则减数的个位
是8-3=5,减数的十位是3,差的十位是8,则
被减数的十位是8+3=11,十位是1,据此解答
;
(3)根据题意可知,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由此可以得出另一个加数的个位是4、
5、6、7、8、
9都可以,另一个加数十位是2,7+2=9,9加上个位进上的1,刚好等于10,
百位上1+8=9,9加上十
位进上的1,刚好等于10,向千位进1,据此解答.
3.
【答案】 解:5
【解析】【解答】2+3=5(个);
。
【分析】观察图1可知,2个△的质量=4个□的质量,因此1个△的质量=2个□的质量;
观察图2可知,2个○的质量=6个□的质量,因此1个○的质量=3个□的质量;
观察图3可知,左边是1个△与1个□,左边与右边平衡,则右边是2+3=5个□,据此解答。
4.课间操时,笑笑站在左起第10列,右起第12列;从前数是第8人,从后面数是第14
人,每列的
人数相同。做操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
【答案】
解:10+12-1=21(列)
8+14-1=21(人)
21×21=441(人)
答:做操的学生一共有441人。
【
解析】【分析】笑笑站在左起第10列,右起第12列,笑笑是重复计数的,因此用(10+12-1)即可求<
br>出总列数。用同样的方法求出每列的人数,然后用每列人数乘列数求出总人数即可。
5.小方有3件不同的上衣,3条不同的裤子,2双不同的鞋子,他最多可以搭配成多少种不同的装扮?
【答案】3×3×2=18(种)
答:他最多可以搭配成18种不同的装扮.
【解析】【分析
】小方有不同的上衣3件,裤子3条,鞋子2双,穿戴方式分三步完成,第一步上衣有
3种不同的选择,
第二步裤子有3种不同的选择,第三步鞋子有2种不同选择,根据乘法原理得出:共
有方法3×3×2=
18(种),据此解答即可.
6.甲、乙、丙三人共有人民币168元,第一次甲
拿出与乙相同的钱给乙,第二次乙拿出与丙相同
的钱给丙,第三次丙拿出甲此时相同的钱给甲,这时三人
的钱同样多。原来甲比乙多多少元?
【答案】解:168÷3=56(元)56÷2=28(元)
答:原来甲比乙多28元。
【解析】【分析】最后每人的钱数是第三次拿完之后
,甲乙丙的钱数相等,用除法计算出现在每个
人的钱数,然后逆推,逆推的解题策略就是从结果倒着推回
去,在逆推过程中总数是不变的,我们要能
找出关键条件,即最后得到的数量入手分析.
7.小华、小光、小红、小军在儿童节互相问候,每两人通一次电话,一共通了几次电话?如
果互相赠
一张贺卡,需要几张贺卡?
【答案】 解:4×(4﹣1)÷2
=4×3÷2
=6(次)
4×3=12(张)
答:每两人通一次电话,一共通了6次电话,如果互相赠一张贺卡,需要12张贺卡。
【解析】【分析】做题时注意本题中每两人通一次电话和互相赠送一张卡片的区别,两人通一次电话所
用公式:n×(n-1)÷2,据此解答即可。
8.柜子里有大、
中、小三种花瓶,买4个中瓶的钱可以买2个大瓶和1个中瓶,买11个小瓶的钱可以
买6个中瓶。买8
个大瓶的钱可以买几个小瓶?
【答案】
解:2个大瓶=3个中瓶,则4个大瓶=6个中瓶=11个小瓶
8个大瓶=22个小瓶
答:买8个大瓶的钱可以买22个小瓶。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代换问题,根据条件“ 买4个中瓶的钱可以买2个大瓶和1个中瓶
”
可知,买2个大瓶的钱数等于买3个中瓶的钱数,由此可得,买4个大瓶的钱数等于买6个中瓶的价钱
,
根据条件“ 买11个小瓶的钱可以买6个中瓶 ”可以得到,买4个大瓶的钱数等于买11个小瓶的
钱数,
那么买8个大瓶的钱数就等于买11×2=22个小瓶的钱数,据此解答。
9.把2张长度都是10厘米的彩带纸重叠粘贴在一起,重叠部分长多少厘米?如果3张纸同样重叠,重
叠后的彩纸一共有多长?
【答案】
解:10+10-18=2(厘米)
18+10-2=26(厘米)
答:重叠后的彩带一共有26厘米。
【解析】【分析】两条彩带重叠部分的长度=两张彩纸的总长度-两张彩带粘贴在一起的长度;
三张彩带重叠后彩纸的总长度=两张彩带粘贴在一起的长度+彩带对长度-
两条彩带重叠部分的长度。
10.把边长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和6厘米
的4个正方形按如下方式的顺序排成一行,排成的
图形周长是多少厘米?
【答案】 解:(3+4+5+6+6)×2=48(厘米)
答:排成的图形周长是48厘米。
【解析】【分析】将这个图形的部分边平移之后变
成一个长方形,如图
形的周长=(长+宽)×2。
这个长方形的宽是最大正方形的边长,长是所有正方形边长之和。最后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