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
韩国化妆品-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如何做好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
社会上流行的一条规律:孩子如果品德不好,根源在家庭
、
表现在学校、危害在社会。所以,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参
与、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
能真正完成学生良好品德形成这一
艰巨的任务。那么,在这样一种德育网络下,采取怎样的方式才
能真正取得小学生德育的最佳效果呢?我认为:从细节入手,随
时关照他们在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
的细节,并通过各种细节,
引导他们对道德现象进行切身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其行为的优
化,
应该成为小学生德育的最佳途径。
一、家庭德育中的细节关照
家庭担负着传授基本的文化知
识、培养起码的道德品质、指
导日常行为规范等责任。因此,家庭是学生德育的第一课堂,家
长
是孩子天然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德育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时刻
进行着的,它对孩子德育的细节关照,主要
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上进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生
活中不知不觉的
得到良好的熏陶。首先,家庭德育需要家长给孩
子营造一个“温暖的生活空间”,让孩子生活在一个爱的
家庭环
境里。如果一个家庭能够与邻里和睦相处,家庭内部关系和谐,
夫妻相敬如宾、尊老爱幼
,其乐融融,那么,他们的孩子就一定
能够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享受来自各方面的温暖,并通过感受<
br>家长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爱,学会爱别人、爱家庭、爱社会。
孩子考试失败了,父母热情地帮
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努力
的方向,教会他(她)怎样去面对挫折与失败,战胜困难
,这时,
他(她)一定会觉得父母的爱的伟大,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学习,
这比你去打他骂他效果
要好得多。同时,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
也迫切需要家长给他们营造一个“快乐的成长环境”。一个家
庭,
爸爸整天沉迷于麻将、洒色,妈妈天天泡在歌舞厅,长期以来,
家里要么是没人,孩子回家
冷冷清清,要么是麻将声声,孩子有
什么要求,拿钱说话,这种家庭环境一定会给孩子带来一种无形的影响力,从而学会贪玩、胸无大志。而淳厚、朴实、正派的家
风能够使家庭洋溢着和睦、温馨、慈
爱的气氛,使子女得到良好
的道德尤其是家庭美德的浸染,比如家长健康的心理、上进的工
作精
神、积极的生活态度等都能够使他们得到快乐的心理感受,
从而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
br>其二,家长以身作则,当好孩子的表率。真实的德育应该是
“静悄悄”的,它融于家庭的日常生活
、人际交往、家庭劳动、
学习和家人共同活动之中,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就体现在这样一
种不声
不响的言行之中。中央电视台1台曾经播出过这样一条公
益广告:妈妈亲手为奶奶洗脚,这一温馨感人的
生活细节被孩子
看到了,他也踉踉跄跄地端来一盆水,要给妈妈洗洗脚,于是,
“孝敬老人”的
美德就这样被妈妈很好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
给了孩子。因此,家长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要
顾及到孩
子的反应,给孩子以表率作用,比如,与孩子一起散步时,你捡
到了一个钱包就主动去
找失主;遇到了迷路的人打听某个地址,
碰巧你又知道,就主动告诉一声;下雨下雪的时
候、天冷的傍晚
或者是雪天的傍晚,你和孩子一起上街,遇到卖菜的、卖水果的、
卖报纸的,剩
的不多了又不能回家,能全买就全买,不能全买就
买一份,买下来让人早点回家;和孩子一起外出,上车
遇到老弱
病残、孕妇,主动站起来让座,并用身体挡住其他人,留出空位
子给需要的人,然后装
作下车走远点等等,这些细小的举动,都
能给孩子以无声的教育。
二、学校德育中的细节关照
学校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因此,学校是学生德育的
主要阵地。教师要时刻保持一份教育
的敏感性,用一种审视的眼
光来对待每一个教育细节,并且随时创设一个个符合学生心理、
年龄
特征的教育细节,让学生在这样无数个细节的处理中不断修
正自已的行为,从而健康成长。
其
一,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把德育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细节。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我国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方案中
增设的面向小学生的一门集品德教育、社会教育、科学教育和生
活教育于一体的
“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强调以帮助学生参与社
会、学习做人为核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竭力追求德
育的基
础性和有效性。因此,“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应该是小学
阶段实施德育的主要渠
道之一。新教材大多呈现儿童真实的生活
场景与社会事件,图文并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在教学内
容上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要依据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关
注学生已有的生
活经验,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
价值的课题,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儿童生活中的新
问题等
吸纳到课程内容中去,与学生进行真切的对话,这就要求在把握
具体的内容时,要关注每
一个教学细节。例如小学一年级下学期
“我的眼睛明又亮”话题,对于七岁左右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是<
br>有话可说的,但往往会流于空泛。教材适时的提供了一些范例:
我也想保护眼睛,可它为什么会越
来越模糊呢;戴着眼镜跑步,
眼镜老往下掉;保护眼睛要坚持认真做眼保健操、保持正确的读
写
姿势„„在教学中,这些范例就像拐杖一样,引导学生由空泛
到养成,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塑造品德,学
生会更深入地探究爱
眼睛的做法,在做中学,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体悟爱惜眼睛的真
正内涵。在
教学形式上我们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师可以根
据具体的目标、内容、条件和资源,恰当地选择儿童
喜欢的多种
形式的活动,比如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模
拟表演等等,用正确
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与此同时,教师
还要善于从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次发言等细节中发
现
教育的契机,创造真实感人的教育情境,撩拨学生丰富多彩而又
异常敏感的心灵世界,从而挖
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
同时,还要将德育工作渗透在其它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课
堂
渗透可以说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每一个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
人”的双重责任,无论你任教
什么学科,都应该将专业知识的教
学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利用课堂上一切可以
利用的时
机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品德教育。细节悄无声息地隐藏于各
个教学环节中,又随时
随地在教学环节中产生与消融,任何正确
的教学活动,都能使学生沉浸在教师创造的审美情境里,受到美
的感染和激动。教师应积极探索德育渗透的内容和时间,把握好
德育渗透的度,让学生在每一个
教学细节中努力寻求成功的快
乐、收获的乐趣。
其二,形成良好的校风,让学生在每一个学校
生活细节中不
知不觉地受到教育和感染。形成良好的校风,首先必须建立起一
个个团结向上的班
集体。这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生活其中,而且
心甘情愿地为它服务、为它争光,并与之欢乐与悲伤共存,
从而
产生一种生机勃勃的愉悦感。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源于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的心理认同所产
生的爱的互通,教师的爱,尤其是班
主任老师的爱是启迪学生心扉的钥匙,是鼓励学生奋进的催化
剂。因此,班主任要通过一个一个小小的生活与学习关照,包括
学生的吃饭、住宿、困难等方面问题的
关照,力争使各种心态、
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对他(她)们的“爱”,从而通
过一个
一个小小的进步来认识到自己的成长,体验到成长的快
乐。班级中同学之间的爱更能使学生产生责任感和
自觉性。教师
应为学生创造许多为班集体服务的机会,并及时得到集体的认
可。哪怕只是一次出
色完成的作业,一种礼貌行为,一次集体活
动中的突出表现等,都得到及时的集体肯定,久而久之每个人
都
爱学校、爱同学、爱老师,关心和帮助周围的人,同时,每个人
也得到了别人
的关心、爱护和帮助,这种付出爱也得到爱的精神
境界,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向上。
形成良好的
校风,还必须建立严格的日常德育规范,让学生
在规范的德育环境中学会自律,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过
去的德育工作中,有的学校认为只要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告诉
给学生,学生就会拥有这
些美德,遵守这些规范。然而,他们不
知道德育中除了“知不知”外,还有“懂不懂”、“做不做”的问
题。如果孩子对此并不能真正领会,就不可能将其转化为自觉行
为。因此,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
况制定严格而具体的管理制度,
如《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等,将学生的日常行为纳入管理规范,
将从严治校具体化、规范化,让学生明白到底什么是该做的,什
么是不该做的,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过程
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上,
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
形成良好的校风,还必须重视营造健
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
化氛围,使身处其中的学生自觉地接受熏陶、感染,达到“润物
无声
”的德育工作效果。学校可根据社会实际情况、适应各纪念
日的性质,搞一些文体活动,如:校园文化周
、革命歌曲大奖赛、
纪念一二.九长跑比赛、作文竞赛等等,既丰富学员的业余文化
生活,又达
到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学校还可针对学生中存在
的问题,有目的地开展一些活动,如以“帮朋友打架
是讲义气”、”
拿几元钱不算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等为题,让学生即兴演讲或辩论,使学生在强烈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的
熏陶下,提高思想认识,逐步养成良
好的行为习惯。
三、社会德育中的细节关照
社会德育是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影响和渗
透,包括社
会环境与人际环境两个方面。这两种环境都对儿童思想道德和健
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
用,因此,社会是学生德育的大课堂。
其一,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社会风尚主要由家风、校风、民风、党风、政风、行风等构成,他们对青
少年思想品德和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
默化的作用。现在很多专家
都在探讨“5+2=0”的问题,也就是说未成年人一个星期有5
天
在学校接受正面的、规范的道德教育,然而,教育成果在2天
的双休日或者课余时间就被社会的不良风气
、丑恶现象冲刷殆
尽。公交车上,一位大爷正在给一位老大娘让座,两人相互谦让,
这时一位配
戴红领巾的小男孩与一位衣着时髦的小伙子同时机
灵地坐上了座位,露出一脸的得意,是学校没有从事这
方面的教
育吗?是家长没有提醒过孩子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学校老师
经常教育学生要学会关
心他人,家长也要求孩子学会关心别人,
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场面呢?我们不得不把它归结为一种<
br>社会影响。儿童的生活不是封闭的,儿童品德方面的许多问题都
源自于成年公民。以公德为例,许
多儿童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闯红灯,不守秩序等,正是成年公民们行为影响的结果。因此,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成年公民的责任意识,为儿童树立良好
典范十分必要:一方面要通 过法制对社会环境的治理,为儿童良
好品德的形成和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空间;二是要通过法制对行为的导向作用,引导儿童避恶向善;通过法制的规范作用,促使
儿童由他律到自律,逐渐形成良好的 思想品德。三是要在全社会
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通过各种舆论机构和舆论工具对青少
年进 行科学导向,传播正确的积极的舆论,抑制错误的消极的舆
论,帮助儿童树立正确思想观念,提高道德的 认知、评价和选择
能力
其二,净化文化环境,还儿童健康成长的空间。大众传媒对
儿 童思想道德养成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比如,电视转播
的西方国家的一些不健康的电视节目,互联 网上的一些黄色的东
西等等,已经对青少年产生了相当大的负作用,而且随着电脑网
络更大范围 的普及,这种负面影响还会扩大。因此,我们一定要
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净化文化环境,封杀那些淫秽、 色情、凶杀、
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加强对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
电子游艺厅、录 像厅等社会文化场所的管理,任何不适宜对未成
年人开放的文化娱乐场所,不得对未成年人开放。在这方 面,国
家有关部门已经做了很好的工作,譬如规定电视台晚上11点之
前不得播放凶杀、暴力内 容的电视剧;中小学校周边200米内不
得设立互联网营业场所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坚决查处和关闭传
播色情、淫秽内容的网站等等。
此外,还应进行经常性的对儿童进行普法教育
,增强其法律
意识和抵御错误思想、行为诱惑的能力。
总之,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完
善人格的形成是一个
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创造的精神,引导学
生积极参与
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的各种活动,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
道德教育和
基本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教育细节,才能不断增强德育的吸引
力、感染力,不断提
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学生的人格也才能
向着健康、完善的方向步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