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法律关系的内容-娘娘寨
浅谈小学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教育乃国家发展之命脉,而小学教
育更是教育之基,国家人才培养的摇篮。近些
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以及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
展,我国的小学教育在这时代发
展的大潮中,日益暴露出其各方面所存在的隐患和矛盾,对其现状的探讨
与研究引起了越来
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各界学者的关注。
[关键词]:法制改革
小学教育 现状思考 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已经深入人心,在国
家对新世纪的发展战略定位于
可持续发展之时,在对各种绿色、健康、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讨论中,
都谈到了教育工
作的核心作用。教育事业承担着国家人才培养的重任,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兴衰成败,而小
学
教育又是这教育事业之根基,其重要性可见一般,我国现行的小学教育在目前这个经济高速
发
展,知识膨胀的社会中,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暴露出了种种矛盾。
一.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的现状
(一) 教育模式机械僵化,观念更新停滞不前。
我国目前的小学生在校教育都差不多是一种
教学模式:即填鸭式教育,偏重于对教材的
学习,考试成绩决定考生的一切,当然,我们不否认这种教育
方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即计
划经济时代的存在的合理性和对当时社会发展的贡献,但在当前的市场经济
条件下,一切强
调竞争,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显露出来:一是强调结论的唯一性和权威性,
而
对过程的合理性,合法性置若渺茫,不利于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培养;二是该模
式
过分强调共性和纪律性,不利于对学生个性爱好的培养;三是由于偏重知识型教学,而轻
视了对学生其它
各方面,比如心理、美学、价值观念的培养,这不利于培养一个合格的学生,
因为它即使成绩优异,用客
观的眼光来看,也是一个畸形的次品。
(二) 家庭教育跟不上学校教育,存在缺陷和隐患。
现代社会,家长们正面临着空前的、严峻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老祖宗没有给我们这代
人留下教育独生子女的经验。以前,都是多子多福的观念占统治地位。例如:过去的社会,
一个家庭有几
个孩子,经常为一件事争抢。孩子们之间抢着吃饭,已司空见惯。这样从小就
养成了一种竞争意识和自立
意识。而且,年龄相当的他们也更容易相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
人格.而现在的家庭,多数为独生子女,
父母事事让着孩子,连孩子吃饭都是家长追着孩子
一口一口地喂。独生子女在家庭里,没有与孩子抢东西
玩的伙伴,也就没有了成长道路上的
竞争对手。
1、很多孩子过于依赖家长。 独生
子女蹒跚学步摔倒后,做家长的恨不得8个人一起去
扶他,但这样做反而让孩子哭闹的更加厉害.这不是
因为孩子摔疼而哭的,是孩子用哭声向爸
爸妈妈传递一种信号——你们快过来把我抱起来!结果是:你不
扶他,他就不起来。时间长了,
这样的孩子就会养成娇气。这种现象很普遍。如果家里有几个孩子,一个
孩子摔倒了,父母
不一定会顾得上过去扶他,他就不会依赖别人,自己就会站起来。这样,孩子就会养成
什么
事都要依靠自己的好习惯。
2、很多孩子缺乏竞争意识和独立意识。独生子女的
家庭,父母都是让着孩子的。做家
长的总会千方百计的哄孩子开心,玩游戏时,孩子只能赢不能输;孩子
喜欢什么,家长就送
到身边。不喜欢的东西,家长就不让它出现在孩子面前等等。这些使孩子养成了一种
唯我独
尊什么都要是第一、不能吃亏的思想。独生子女长大后到学校或走上社会就很有可能碰壁。
因为离开了家庭后,没有人会像父母一样让着他们。他们一旦遇到挫折时,就会感到这个世
界变了,甚
至产生厌学或讨厌社会的不良情绪。这时候,就需要家长们在适当时候应该跟孩
子一般见识,在生活中扮演兄弟姐妹的角色,故意跟孩子抢东西玩。从小树立竞争意识和自
立意识,让
孩子从小认识这个世界不是为他一个人准备的,否则孩子成长不起来。
3、 很多孩子缺乏责
任感。这是由于家长从来没有养成让孩子对一件事负责任的习惯,
责任都让家长承担了。没有对事物负过
责任的孩子,他的责任感又如何产生呢?所以这样的
孩子走进学校后,当老师要求他们承担很重的学习任
务时,他很可能会不习惯,于是千方百
计地逃避,就会出现上课不安心听讲,做作业磨磨蹭蹭甚至不能完
成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就
是家长对孩子缺乏责任感的培养和锻炼。
如今的大部分家庭
都是一个孩子,教育是一次性的,一旦出错,很难有改正的机会。孩子幼
儿阶段没教育好,到小学阶段再
来补救的话,效果就差远了。因为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
有它的规律和特点。特别是在我国现实的国情
中,经济飞速发展,各种思想也紧跟着传播开来.
如何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教会他们正确的认识世界,
适应社会已经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职
责。
1、教孩子学会做人是根本。
家
长要身体力行,教育孩子品行端正,比如孝敬父母、尊重师长、知恩图报等。无论哪个年
代,这些都是做
人的根本。年轻的父母往往工作繁忙,要面对激烈的竞争,但最好能坚持自
己带孩子,以便与孩子建立感
情,加强对孩子的德育教育。
2、教会孩子怎样独立,只有在教孩子学会独立的基础上才能让他学会创新。
当今中国现代化进程越来
越快,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让孩子学会创新就必
须先让孩子学会独立,这一点对于我们
现在还相对封闭的传统教育来说尤为重要。家长总是
让孩子自己走,或者骑着小自行车跟着,孩子摔倒了
也从来不扶;孩子都有单独的房间,自
己整理、安排;在日常语言交流上,他们也总是以征询式、开放式
的语言和孩子交流,鼓励
孩子自由表达,自由决定。正是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养成了独立的意
识和自主的
习惯。这种独立的意识和自主的习惯也使孩子更加乐意主动地去学习,去进一步创新。而非<
br>独立性的教育则使孩子经常处于等待、顺从、依附的状态,形成消极被动的心理,这对于创
新能力
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3、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从而学会主动学习。
现代
人才观不是以一个人拥有多少知识,而是以一个人学习新知识能力的大小作为人才衡量
标准的。快速发展
的社会需要我们的孩子学会适应,学会主动学习,学会创新。但现行的学
校教育往往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
孩子,这恰恰束缚了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对于学习的兴趣,使
他们对学习新知识产生畏惧心理。要善于发现
孩子的长处并支持他鼓励他大胆尝试新事物,
让他感觉到学习是快乐的,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
此外,培养自信心、合作精神、竞争能力、耐挫折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些都是新世
纪人才的必备素质。 未来社会充满竞争与挑战,要让孩子在新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父母要着重对孩子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树立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重要支
柱,然而目前独生子女的状况却令人担忧:许
多孩子在家庭的呵护中变得胆小懦弱,缺乏自信心,凡事都
让父母代劳,如果要让他自己做,
我不行三个字就脱口而出。这种对自己缺乏自信的孩子,怎么能担负起
新世纪的重任?孩子
行与不行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培养的结果,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父母的教育观
念和教
育方法直接影响着孩子自信心的形成。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改变我不行的不良心态,经常
向孩子发出你一定能做好的正面信息,使孩子逐渐形成我一定能行的良好心态,同时多给孩
子提供实践
的机会,让孩子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2、学会合作。要学会合作,首
先就要学会与人交往。父母不仅要平等的对待孩子,使
孩子与成人友好共处。同时,还要大胆的把孩子放
出去,或者热心的把小伙伴请进来,鼓励
孩子到群体中去交往、游戏,帮助孩子学会发现同伴的优点,从
而逐渐形成接纳、合作的意
识和能力。
3、学会公平竞争
。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使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父母应提供给
孩子公平竞争的机会,让孩子意识到
要把成功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社会是在竞争中求
得进步和发展的,用物质或地位撑起的保护伞保护
不了孩子的一生。
4、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成功人士都具有良好的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百折不挠的精
神,
这些都需要从小培养。
(三) 国家体制转轨冲击着教育的发展理念。
自改革
开放以来,国家的体制改革逐步发展到各行各业,从经济领域到政治领域,无所
不包,由计划经济体制向
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各种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市场经济
的竞争冲击着小学教育这一领域,小学
教育的发展方向一时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是认学生
还是认学费,曾经一时让基层的小学教育领导者们一
筹莫展,诚然,理性看的话,这些问题
都是体制的必然产物,但在发展的同时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确让人
们费尽心血,毕竟这些问
题关系着国计民生,解决这些问题时为了不引发矛盾的聚结和秩序的稳定,必然
需要瞻前顾
后,否则的话,事与愿违的后果是令人不能接受的。
(四)
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客观地刺激了不良作风和习惯,对孩子们影响极坏。
由于社会越来越开放,经济的
全球化同时,文化市场也日益国际化,传统的生活习惯受
到严竣的挑战,但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各种各
样的意识形态在中国找到了市场,由于小学
生年龄低,对社会发展中的存在的价值观念和美学观念缺乏辨
别能力,而家长和教师不加以
引导的话,那和学生中所谓的攀比风,流行潮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将影响到
孩子的一生一世。
(五) 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改革开放的秩
序是先沿海再内地,先富帮后富,致使中国东西部发展极不平衡。东部沿
海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基础设
施完善,而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多样,经济发展滞后,加之民
族复杂,所以经济落后,在中国的贫困人口总
额2500万人中,绝大多数分布在西部地区。
而现在正是西部大开发的热潮,因此发展西部地区的教育
势在必行。
二.对当前现状的一点思考
其实早在八十年代,我国的小学教育已在谋求理论上
的成功模式。八十年代初期,中美
两国曾经互派调查团,研究对方基础教育的长处,中方调查团在美国的
多个州进行了实地调
研,跟国内的小学教育现状相比,发现美国的小学生不如中国学生勤奋用功,课堂纪
律散漫,
教材内容松弛而不紧凑,回国后出具的报告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不出二十年,即可超越美国;而美国的调查团对中国沿海的许多城市的小学进行实地考察后看到:中国的小学生勤奋
用功,连
早餐都是上学边走边吃以节约时间,且中国学校的纪律性很好,统一着装,统一坐
姿,还有一种叫家庭作
业的学习方式,回国后出具报告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突出雄厚,不
出二十年将全面超越美国。但是二十
年后的今天,两国的科学家,教育工作者对当时所出具
的报告的认识都失败了。对于中国小学教育的现状
,笔者不敢究其二十年前其报告的原因,
但对当前的特点,倒有几点愚见。
(一)
积极探讨小学教育未来的出路,加强理论创新。
当前中国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各个领域都在日
新月异地发展着,小学教育作为
教育产业的前瞻,其发展态势也应当积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开
拓创新,在马克思
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武装下,开创小学教育新的实
践。
(二)乘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加大对教育产为的投入。
由于中国东西部现状的发展平衡,西部地区贫困落后,在国家当前的政策扶持下,优先
发展教育事业,
尤其是基础教育,因为西部的许多地区,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还是一个梦
想,许多孩子上学要走上几会
里山路,早出晚归,走到所谓的学校里,会发现许多双渴望获
得知识的眼睛盯着那里唯一的一位教师上课
,课桌椅是从自家带的小板凳和长木板架在砖头
上,如此简陋的学习条件让人
们想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光景。要改变这种状态,一是要
积极争取政府的投入;二是希望工程筹措;
三是通过各种途径争取援助项目,包括国际援助,
在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引进教
师,加强师资力量。
(三)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我国国土面
积辽阔,人口众多,加之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各
地都存在差异,具发展不平衡
,如果全国各地的基层教育都在同一个条框内活动,执行同一
个标准,那么对有些地方的教育活动来说岂
不是“捆着绳子跳舞”,而对有些地方的教育活
动来说则是痴人说梦,天方夜潭。这是现实,现在许多经
济较发达的省份,英语、计算机已
经从小学开始学习了,而这些东西对西部地区的许许多多的学生来说,
是多么可望而不可及
的事情。所以,各地区要制订适用本地区发展的教学目标和纲领。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
是,这样才能达到各种资源的优化组合利用,和谐发展。
(四)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和再教育。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各个领域无不发生着巨大的变
化,上一代人的梦想在下一代中得
到了证实,社会上各种新鲜项目一年比一年增多,在这种知识经济时代
,教师的能力和观念
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包括基层教育领导工作者。这同样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五)加大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密切掌握每个学生的状态和具体情况。
学校在提高教学质
量,改进教学模式之时,同时也应当得到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现在
的小学生入学较早,由于生活水平的
提高,许多地方的小学都有早熟的现象,再者由于现在
社会的复杂多样,致使城市中的许多小学生也在不
同程度上成了时代发展的受害者。当前在
许多城市中,进城务工的子弟,下岗职工子弟,城乡结合经济欠
发达地区的子弟,在接受教
育时存在许多客观方面的差异而影响着教学质量,另外还有现代高节奏的城市
生活规律,使
很多小孩得不到父母的照顾和关心,以致于沉溺于网络游戏,痴迷于街头地摊上的低级粗俗
的知识,如各类暴力,色情的小说和卡通动画等。许多小学生还患有不同程度的自闭症等各
种心
理疾病。这使孩子日后步入社会埋下了极为严重的隐患。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案就给我们
敲响了警钟。所以
,学校应当和家庭联动起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六)
正确对得国家、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将小学教育引向一条正确、健康的路。
现在国家之所以三令五
申地声明禁止学校乱改费,这正也说明当前的教育系统还存在这
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逐一地解决,我
们应当重视这些问题的存在,而不应当讳忌它,在
国家、社会舆论的监督下,逐一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使
其走向透明和公开,这是一件好事,
是走向民主进程的必经之路。
综上所述,我国的小学教育
的确存在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解决,这不是一朝一
夕能够说到就能够做好的,它需要我们全民族
,会社会来共同关注,用包容和积极的眼光来
看待问题,使之这一关系着国家未来命运和民族高兴使命的
伟大工程能够顺利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