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别妄想泡我
928次浏览
2020年12月29日 13:3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音乐剧猫-感动生命

2020年12月29日发(作者:闻捷)


(五)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
①当我刚呱呱出生时,护士就不让妈妈见到我,悄悄地把我抱到哺婴室去。医生 们告诉她,
我的左肘以下没有手。
②有一天,7岁的我走出厨房嘀咕道:“妈妈, 我不会削土豆皮,我只有一只手。”妈妈在做针线活,
她头也不抬地说:“你回厨房去削土豆皮,今后再 也不许用这个借口拒绝干活了。”我当然能削土豆皮,用
我的右手持刀削皮,左上臂帮着托一下就行了。 妈妈知道办法总会有的,她常说:“只要你尽最大的努力,
就没有你不会做的事。”
③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老师要求我们从猴架这边荡到那边去。轮到我时,我摇头示意不会荡。
有 些孩子在背后笑我,我哭着回家。当晚,我告诉了妈妈。她拥抱我一下,并做出“让我想想办法”的表
情 。第二天下午她下班后,把我带回到学校去。她教我先用右手抓住杠棒,用力引体向上,再用左上臂夹
住 杠棒。当我费力地照她说的做时,她始终站在一边鼓励我。以后每天她都带我去练习。我永远不会忘记
老 师第二次把我们全体同学带到猴架处的情景。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
瞪 口呆。
④这就是妈妈对待我的办法:她不代替我做什么,不宽容我,而是坚决认为我能找到 办法自己干。有
一次我参加一个舞会,没有一个男同学来邀请我跳舞。我回家后哭了,妈妈久久不发一言 ,然后说:“喔!
亲爱的,总有一天那些男孩子和你跳舞时会跟不上你的拍子的,你会看到的。”她声音 虚弱嘶哑,我撕开
蒙着头部的被子 kuī 见她在流泪。于是我懂得妈妈为我忍受了多少痛苦。她从来 不让我看到她哭泣,因
为她不愿我感到内疚呀。
⑤如今当我有不顺心的事时,总感 到妈妈仍在我身旁,仍在对我说: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
的事。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第④段)。
kuī 见
2. 在第①段的横线里填上一个意为“温和而曲折地(表达意思)”的词,这个词应是:______
3. 比较一下第②段妈妈让“我”削土豆皮的事和第③段妈妈教“我”荡猴架两件事,说说母亲的表现
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所不同?
4. 当“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 们都目瞪口呆。这是一种侧面描写,它写
出了______。成语“目瞪口呆”在文中的意思是:___ ___
5.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请写出来(不少于50字)。

(八)马戏团
①当我还是个少年的时候,父亲曾带着我排队买票看马戏。 排了老半天,终于在我们和售票口之间只
隔着一个家庭,这个家庭让我印象深刻:他们有8个在12岁以 下的小孩。他们穿着便宜的衣服,看来虽
然没有什么钱,但全身干干净净的,举止很乖巧。排队时,他们 两个两个成一排,手牵手跟在父母的身后。
他们很兴奋地叽叽喳喳谈论看小丑、大象,今晚肯定是这些孩 子们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刻了。
②他们的父亲神气地站在一排人的最前端。这个母亲挽着父亲的手 ,看着她的丈夫,好像在说:“你真像
个佩着光荣勋章的骑士。”而沐浴在骄傲中的他也微笑着,凝视着 他的妻子,好像在回答:“没错,我就是
你说的那个样子。”
③卖票的女郎问这个父亲,他 要多少张票?他神气地回答:“请给我8张小孩的两张大人的,我带全家看
马戏。”
④售票员开出了价格。
⑤这人的妻子扭过头,把脸垂得低低的。这个父亲的嘴唇颤抖了,他 倾身向前,问:“你刚刚说是多少钱?”
⑥售票员又报一次价格。
⑦这人的钱显然不够。
⑧但他怎能转身告诉那8个兴致勃勃的小孩,他没有足够的钱带他们看马戏?


⑨我的父亲目睹了一切。他悄悄地把手伸进口袋,把一张20元的钞票拉出来,让它掉在地上(事实上,我们一点儿也不富有!),他又蹲下来,捡起钞票,拍拍那人的肩膀,说:“对不起,先生,这是你口袋里掉< br>出来的!”
⑩这人当然知道原因。他并没有乞求任何人伸出援手,但深深地感激有人在他绝望 、心碎、困窘的时刻帮
了忙。他看着我父亲的眼睛,用双手握住父亲的手,把那张20元的钞票紧紧压在 中间,他的嘴唇发抖,
泪水忽然滑落他的脸颊,答道:“谢谢,谢谢您,先生。这对我和我的家庭意义重 大。”
⑾父亲和我回头跳上我们的车回家,那晚我并没有进去看马戏,但我们也没有徒劳而返。
1. 第⑩段“这人当然知道原因”中的“原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⑨段括号里补充说明的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⑧段“但他怎能告诉那8个兴致勃勃的小孩”中“兴致勃勃”在文中具体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②段“而沐浴在骄傲中的他也微笑着”,说“他骄傲”是因为:____________
5. 第 ⑩段“深深地感激有人在他绝望、心碎、困窘的时候帮了忙。”说“这人”“绝望”是因为没有足够
的钱 买票;说他“心碎”是因为____________;说他“困窘”是因为______
6. 第⑦段“这人的钱显然是不够的”依据是:(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7. 第⑾段“那晚我并没有进去看马戏”的原因是什么?没有看 成马戏,却又说:“没有徒劳而返”,他们
得到的是什么?

(十) 海中救援
①几年前,在荷兰一个渔村里,一个年轻男孩教会全世界懂得无私奉献的报偿。
②由于整个 村庄都靠渔业维生,自愿紧急救援队成为重要的组织。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海上的暴
风吹翻了一条渔 船,在紧要关头,船员们发出S·O·S的信号。救援队的船长听到了警讯,村民们也都聚
集在小镇广场 上望着海港。当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时,村民们也毫不懈怠地在海边举起灯笼,照
亮他们回家的 路。
③过了一个小时,当救援船穿过迷雾出现时,欢欣鼓舞的村民们跑上前去迎接。当他们 精疲力尽地抵
达沙滩后,自愿救援队的队长说,救援船无法载走所有的人,留下了一个,要是再多装一个 ,救援船就会
翻覆,所有的人都活不了。
④忙乱中,队长要另一队自愿救援者去搭 救最后留下的那个人。16岁的汉斯也应声而出。他的母亲抓
着他的手臂说:“求求你不要去,你的父亲 10年前在船难中丧生,你的哥哥保罗3个礼拜前就出海了,现
在音讯全无。汉斯,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呀 !”
⑤汉斯回答:“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会怎 么样?妈,这是我
的责任。当有人要求救援,我们就得轮流扮演我们的角色。”汉斯吻了他的母亲,加入 队伍,消失在黑暗
中。
⑥又过了一个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久。最后 ,救援船驶过迷雾,汉斯正站在船头。队
长把手围成筒状,向汉斯叫道:“你找到留下来的那个人了吗? ”汉斯高兴地大声回答:“有!我们找到他了。
告诉我妈,他是我哥保罗!”

1. 第①段中“一个年轻男孩教会”的是
2. 第②段中“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④段中的“应声而出”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⑤段中“扮演我们的角色”中的“角色”是指____________
5. 第⑤段中“汉斯吻了他的母亲”中的“吻”一词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第⑥段中,为什么“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久”?
7. 对汉斯的行为谈谈你的见解:

(十二)大学生
①那人胸前戴着枚校徽,显然是大学生。
②中年男人于是走过去,在他身后站住。柜台上躺着一本厚厚的书,大学生翻着,思量着是买还是不买。
③书店营业员走到大学生面前:“这是最后一套啦,买吗?”大学生犹豫着。
④“一套《鲁迅全集》比整个书店还值钱……”营业员把手中的售书单扬了扬。“开票吧?”
⑤大学生往喉咙里咽了一口唾沫,“可是……”
⑥营业员同情地瞥了大学生一眼,拿起柜台上的那本第一卷:“我给你留下来,行吗?”
⑦大学生尴尬地点点头
⑧“我买!”中年男人忍不住大叫一声,把大学生吓了一跳,营业员也惊疑地抬起头来。
⑨“不就是几百块钱吗?”中年男人说着,从兜里掏出一匝百元的票子,摔在柜台上。
⑩营 业员为难地瞧着大学生,大学生一扭头就往外走,谁知大学生刚刚转过身,就被买书人拽住了胳膊,
“别 走!我是帮你买的!”
⑾谁信这是真的呢?大学生愣愣地看着陌生男人,眼瞧着他把钱递给同样吃惊的营业员。
⑿书买下了。中年男人让大学生把书抱着走出了店门。
⒀正午的阳光下,他们先后站住了。
⒁大学生莫名其妙地问:“你这是……?”
⒂男人把他拉到一边:“这书,就是你的了!小兄弟,你是大学生,我想求你帮个忙……”
⒃大学生心里一动,“只要我能做到……”
⒄中年男人笑笑,压低嗓门:“是这样。我有个不争气的儿子,过两天要考技校。他怕考语文。”
⒅“嘿嘿,帮个忙吧。……”
⒆大学生没出声。
⒇男人垂下上眼皮,“孩子无能,我也难受,要不,这次招工又吹了……”
(21)大学生依然沉默。
(22)“如嫌钱少,我再加点儿。”
(23)“恐怕……”
(24)中年男人似乎猜透了他的心思:“你不用担心……两个监考 的都是我熟人……何况你长相和我儿子也
差不多……”
(25)“好吧。”大学生看了看那套《鲁迅全集》,狠狠心,但话刚出口,就有一丝后悔。
(26)两天后,大学生随人流走进考场。他胸前的校徽已经摘掉了,拿在手上的是一张“准考证”,此刻他< br>已经是另外一个人了。大学生已经消失。
(27)三点半,大学生大步走出考场。中年男子立刻迎过去,“怎么样?”
(28)“还 可以。”大学生回答着,把校徽端端正正的别到胸前。“我原以为是难题,其实再简单不过了。”
他轻松 地说,推开了中年人递过来的书,“算了吧,只当我帮个忙。”
(29)一个月后,中年男人收到儿子的考试成绩通知单。语文是零分,白卷。
1. 上文 第②段中,书的量词用的是“本”,而③、④、(25)等段中都是用“套”,第②段中量词是不是用
错 了?为什么?
2. 第④段中,营业员说“一套《鲁迅全集》比整个书店还值钱。”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3. 第⑨段中的加点词“摔”换成“放”好不好?为什么?
4. 第⑩段中,营业员为什么“为难”?
5. 文中的中年男人之所以“请”那位大学生代他“怕考语文”的儿子去考技校,是因为: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6. 第(26)段中,“大学生已经消失”的意思是: ①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7. 第(28)段“他轻松地说”中“轻松”是指: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秋 叶
①一场风雨后,街旁的树下就落了一层叶子。
②这是故乡的初秋,叶子也该是些早熟的 叶子,从湛蓝旷远的天空悠然飘落,百转千回之后遗落于地,并
没有什么生命遗失的痉挛和苦痛的挣扎, 一如它们生时的超脱、潇洒和平静。
③这是秋叶生命的涅槃。
④由生到死,由死回生, 它们附着于树,是为了丰富母体,并不是做寄生虫,一味索取,不知奉献。而它
们成熟后离开母体也只是 一种使命的完成。
⑤用不着唱赞歌,只需那一场风一场雨,秋叶便可于风雨中飘飘落下。
⑥这是自然之秋徐徐拉开的序幕,把广阔天地作背景,把生命飞旋成这大舞台上最真实的道具。 ⑦树叶可为演员,而人却并非戏子,再好的戏剧于他们也只是戏剧。然而他们还是被这壮观的落叶场面吸引了,他们观摩着这大自然最好的舞剧,感到心神俱清俱纯。
⑧一个远来的游子,被这舞剧所演 出的热爱生命的主题所感动。他拾起一片落叶久久看着,看着,直到自
己的身心也被那红得透明的秋叶点 燃,发出劈劈啪啪的燃烧声。
⑨游子于寂寞无声的街道上走了。那身影在白杨潇潇的原野上越来越小 ,最后,终于也走成一枚秋叶,镶
在了故乡初秋的风景里。
1. 文中加点的“涅槃”原意 是指佛教中超脱生死的最高境界,后人称高僧逝世。在选文中,它表现了秋
叶怎样的精神境界?
2. 联系文中内容,秋叶的生,是为了 ;秋叶的死,是为了
3. ⑧段中“直到自己的身心也被那红得透明的秋叶点燃,发出劈劈啪啪的燃烧声”一句中,“自已的 身心”
为什么会被“秋叶点燃”?“红得透明”应怎样理解?
4. 选文中能比较明显地表现文章主题的句子是:
5. ⑦段中的“树叶可为演员,而人却并非戏子”在结构上起 作用。
(十六)赏 画
(1)小客厅里鸦雀无声,几名美术爱好者目不转睛地望着墙上挂着的那幅油画。
(2)画 很小,用一个精致、镶有金边的画框嵌着,这是一幅很奇怪的画,画面上看不到山岗、树林、河流
和人物 ,只有一团团黄黄绿绿的色彩。可是油画的主人、美术学院的苏老师却一再说明,这是一幅世界名
画。
(3)画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大家都在思索着……
(4)风度潇洒的吕林对这幅画表现出 了强烈的兴趣。他是一个西方画派的崇拜者。只见他一只手抱在胸前,
另一只手托着下巴,不时地点点头 ,发出啧啧啧的声音。他发现大伙都在注意他,便得意地坐在沙发上,
悠闲地点燃一支烟。①
(5)“谁能谈谈体会?”苏老师问,眼睛里闪耀着狡黠的光芒。
(6)没人回答。大家把目光移向卢华,他是颇有成就的美院学生。
(7)卢华涨红了脸, 讷讷地说:“我还没有看出什么来。”他镇静了一下,又坦然地说:“真的,我没看
懂,——我甚至有点 怀疑这是幅画……”
(8)“什么,这不是幅画?”吕林几乎从沙发上跳起来。
(9)“那就请你谈谈对这幅画的理解。”卢华诚恳地说。
(10)“外国人有惊人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
(11)“我只请你谈谈这幅画!”卢华截断吕林的话。
(12)“这是一幅新印象派的画 ,”吕林滔滔不绝地说着,“这幅画色彩之灿烂、强烈远远超过了自然界
的颜色,这就充满了想象。这是 一幅绝妙的画。真是太美了,多么深刻的思想呀!”
(13)“我还是看不懂。”卢华轻轻地说。

4


(1 4)苏老师微微一笑,走上前去,不慌不忙地取下画,倒过来再挂上。②这时众人才恍然大悟。那并
不是 什么“新印象派”,而是大家熟悉的世界名画:《狂风中的橡树》。

1. 用“/”线标出本文的层次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⑼ ⑽ ⑾ ⑿ ⒀ ⒁
2. 划线句①表现了吕林怎样的心理状态?
3. 仔细阅读文章,找出为文中画线句②打下伏笔的一个词:_____________
4. 苏老师这出人意料的设计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5. 就这篇小小说的内容或写作特点,请你简要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

(十九)无根的兰花
①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 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
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 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
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②花圃 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树
丛里,闪烁 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
③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 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
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 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影应该是今雨轩,
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 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
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④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
见过 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
以为 家。”
⑤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 了,或是母亲的
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 故乡相同的东西。
我这时才恍然悟到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 步,即到处不可以
为家了。
⑥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 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
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 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
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⑦古 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
借;以我 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⑧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 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
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 即行枯萎了。
⑨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觉出个中滋味 了。不是有人说:“头
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忘”。
1. 文中提到“北平”“祖国已破”两个词语,由此判断此文的写作背景应该是
时期。
2. ③段画线的“这些”和“这里”分别指代什么?
答:“这些”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③段中写到“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作者为什么要流泪?
4. ⑤段“蚕未离开那片桑叶”比喻
5. ⑦段中描写的“萍”和“絮”的漂泊有什么不同?在这里分别比喻什么?
6. ⑨段划线句表达了_____________的感情。


5













































试题答案
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
1. 窥 2. 委婉(婉转)

6


3. 前者因信任我能独立完成,所以放手;后者难度较大;除鼓励外还具体帮助我,体现母亲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
4. “我”在妈妈的帮助下取得了成功 由于吃惊而发愣的样子
5. 赞颂了一位仁慈、善良、感情丰富而又充满理智的母亲 6. 略
马戏团
1. 这钱不是他的,是别人在帮助他
2. 更突出父亲乐于助人的品质
3. 他们很兴奋地叽叽喳喳谈论着小丑和大象
4. 他有8个孩子,并有力量去带领全家来看马戏表演
5. 他没有力量带领孩子们看马戏 他无法向孩子们解释原因
6. (1)妻子扭过头,把脸垂得低低的 (2)这个父亲的嘴唇发抖了
7. 父亲把买票的钱给了别人 帮助了一个人,解决了人家的困境
海中救援
1. 全世界懂得无私奉献的报偿
2. (1)突出汉斯的精神 (2)救援工作的困难 (3)反映母亲担心的原因
3. 突出汉斯参加救援的坚决
4. 自愿救援队员
5. (1)安慰母亲,不要为他担心 (2)突出汉斯去救援的决心
6. 突出母亲担心汉斯回不来,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 7. 略
大学生
1. 没错,从第⑥段可知那是一套中的第一卷
2. 这是就《鲁迅全集》的价值而言的
3. 不好,用“摔”更符合人物自恃财大气粗,盛气凌人的特点
4. 因为他已答应给大学生把书留着
5. 大学生爱好文学;监考的是熟人;大学生与他儿子长相差不多
6. 他冒名顶替去考技校,身份临时改变;这种舞弊行为不符合一个大学生的身份形象
7. 他经受了一场人格的考试,卸下了思想包袱,所以轻松
赏画
1. (1)(2)(3)(4)(5)(6)(7)(8)(9)(10)(11)(12)(13)(14)
2. 故作姿态,以显示自己领略了油画的妙处,读懂作品的主题
3. 狡黠
4. 人不要不懂装懂,故弄玄虚;应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 提示:就中心思想或写作特点(巧妙的情节或对比手法的运用)的一个角度做几句阐发即可
无根的兰花
1. 抗日战争 2. 从中国来的牡丹、雪球、丁香 费城郊区的大学
3. 在异国见到故乡的花木,勾起对战乱中故国的无限思念
4. 人没有离开祖国
5. 萍,有水可借,比喻没离开祖国;絮,无依无靠,比喻漂泊海外
6. 强烈的爱国


7

工程资料-政治思想表现怎么写


先别急着吃棉花糖-刘方平月夜


金鱼图片-手指变变变


陈镇川-项羽和刘邦


中国河流警钟长鸣-小学生手抄报内容


神灯阿拉丁-竖蛋


关于生态文明的论文-爱祖国手抄报


lol可以用的符号-关于少先队的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