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记叙文阅读试题 全套
八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仍然的近义词是什么
语文阅读训练
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这样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你又何必跟他客气? <
br>⑧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帐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的一道线勾掉,这才说,何时你
将心
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
了,你过去
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连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
那就得不偿失了
。
⑨我依然心里憋闷,说,可是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忘记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要还的迹象。
⑩父亲依然
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
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
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
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
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
而他,则会在你的安静里,心里有
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⑾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
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
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原来是如此的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
不是拿尖锐的刀
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1.文章写了父亲哪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1)
(2)
(3)
2.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批注可以写心得、作评价,也可以联想、概括等。请从文中
A、
B、C、D处任选两处作批注(照抄示例不得分)。
示例:我选 A
处;批注:与其一味的抱怨、哀叹世风日下,不如身体力行做点什么。
(1)我选
处;批注:
(2)我选 处;批注:
3. 联系全文,认真品读第(11)段,回答下面问题。
(1)为什么说硕士毕业的“我”“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2)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一.轻 放
安宁
①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
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性地
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
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一脸晦暗的廊灯的愤恨。
其实,楼下的小卖部里,摆设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
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车的价格,但
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
带一个灯泡上来。
②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
的东西,
说声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
他
轻轻一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③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A
.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一
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
叹气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呢?
④我笑,B.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这还是
租来的房子,这走廊,也属于公
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⑤
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
他惯唱的京剧
。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来打扫,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
表示让对方先行。
C.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
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
。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似乎,他遇到的是一个神经稍稍
有点错乱的老人。
⑥
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于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指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
呢。父亲呷下
一口酒,道,D.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但我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信你
给别人微笑,他还能
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自己不去主动找,它还会自登
家门?
⑦几日后
,翻起帐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彼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
地全都打到我的帐户
里来,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气
愤之下,我抄起电话便要质
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
1
语文阅读训练
4.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父亲却劝“我”不必催促,你认
同父亲的这种做法吗?说说你
的看法。字数在80字以内。
答案:
1.(6分)(1)父亲为公共走廊换灯泡;(2)父亲打扫公
共楼梯,并主动与陌生人点头微笑;(3)父亲劝我
不要催促朋友还钱。(每点2分,意对即可)
2.(4分)示例:
A处:只要肯动手,每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勿
以善小而不为;多做事,少抱怨;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B处:反映了某些人缺乏公德心的现状;为“我”“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行为开脱。
C处: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戒备心态;动作、神态的描写,既写出了路人的不安与慌乱,也与
父亲的热情友善形
成鲜明的对比。
D处:言语虽然朴素,却道出助人为乐、与人为
善的处世之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两个反问句表现父亲帮助
别人、快乐自己的积极乐观的精神。
(每处2分,批注合理即可,照抄示例不给分)
3.(6分)(1)虽
然“我”受过高等教育,但自私冷漠、计较得失,与父亲的助人为乐、友善待人、重义轻财相
比,人格上
显得苍白无力。(3分,意对即可)
(2)比喻或对比;(1分)化解矛盾不能用偏激的方
式解决,而应该用真诚、宽容、友善的方式对待。(2分,
意对即可)
4.(6分)
看法一:认同。理由如:友情比金钱更重要;钱能测出一个人的品行优劣;钱能测出真假朋友。
看法二:不认同。理由如:人要守信用,不能纵容欠钱不还的不诚信行为,否则会损害社会的良序约俗。
二.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
人们常说“少年不
识愁滋味”,然而16岁的我,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忧愁。由于长期疏于学业,
我的成绩一直在低处徘徊
。尽管在众人面前我总是故作坦然,但心里却有难言的苦涩。我想,我不
像其他同学那样聪明!
然而,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
那堂美术欣赏课,讲的是
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周五,又是下午第一节。很多同学都埋着头,
用美术课本遮掩因犯困而迷糊的眼神
。A夏日的午热混杂着少年的汗味弥漫在教室里;窗外的老柳
树似乎懒得再摇曳,蝉儿却很高调地重复着
昨天的老歌;远处传来繁忙的市音,隐隐约约,嘈嘈杂
杂……
也许只是为了打破昏昏欲睡的沉
闷,年轻的美术老师说:“我请一位同学谈谈对这幅画的感受。
这样吧,姚远同学,你来说说。”我没想
到,被喊中的人是自己,迟迟疑疑地站起来。周围有窃窃
的笑声与私语。
B我的心,因为那些
轻蔑的话语而猛烈地跳动,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我真想冲那些自以为是的
同学说一句:住嘴!可是,我什
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下意识地低头,再低头,想把自己滚烫的脸,
埋进深深的臂弯。
我当时的
样子,一定很窘迫、很无助。美术老师轻轻地走到我旁边:“姚远同学,是不是不舒
服?”老师侧着脸,
关切地看着我。我摇摇头,双手很奇怪地卷着书角,然后展开,再卷起,好像
一点点铺排着内心的局促、
不安……
老师帮我把书角展平,指着那幅画说:“你好好看看,感觉到了什么?”是那幅莫奈的《睡莲
》:
水波粼粼,睡莲的叶子或聚或散,花朵像暗红的、摇曳的火焰,热烈而又含蓄。看似随意的柔美线<
br>条,捕捉住了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看着那画,我心里竟有一种隐隐的感动。沉默良久,我听见
自己用极不确定的语气说:“画家好像是想表现……温和、平静、美丽的大自然。”
只是几个字而已,
美术老师却很欣赏地说:“说得好!莫奈的画,总是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美丽。”
她轻轻地按了按我的肩膀
:“你挺有悟性的。这幅画,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希望有一天,你能去
亲眼看一看。”我愣住了,确定
这句话是专门说给我听的!我定定地看着老师走向讲台的背影,满
心的喜悦里夹杂一丝疑虑,“老师说我
挺有悟性的!老师真的是这么说的!可老师这是在鼓励后进
生吗?也许……”
接下来欣赏的是
莫奈的《干草垛》。我凝视着这幅画,用心感受着画意。我敢说,我从未这么
专心地上过课!老师先请后
排一位同学谈观感,那同学只说画面太单调了。老师微笑地点评:“莫
奈画的虽只是干草垛,却巧妙地描
绘了光与色带给人的视觉印象。斜射的阳光下,淡橙的天空,橙
紫的远山,橙绿的树林,橙黄的干草垛…
…阳光在跃动,色彩在变幻。画面虽简单,却有一种不同
寻常的生命力。”我聚精会神地听着,默默地将
老师的讲析与自己的观画印象一一对照。我发现,
2
语文阅读训练
自己的观画印象竟然与老师的讲析大致吻合,只是我的感受稍显稚嫩。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那个周末,烈日流火。我兴冲冲地跑到艺术品商店,买了一幅带画框的《睡莲》。虽只是临摹
画,我
的喜悦却是那样真实而强烈。
我告诉父亲,这是美术学科的参考资料。C父亲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
点点头,什么也没说,
只是爬到椅子上,郑重其事地帮着把画挂在我的房间里。
我开始了一个
人的战争,和自卑作战,和惰怠作战。我还一遍遍地为自己勾画未来的蓝图。越
来越多的人真诚地用“阳
光”、“自信”、“上进”这些词来形容我。
终于,我鼓起梦想的翅膀,飞向远方……
大学
时,我主修国际金融,但我对莫奈的画却始终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亲切感,就连我的父母对
莫奈的画都有特
殊的感情。那幅《睡莲》,从我16岁那时起就一直挂在我的房间里。
再回故乡时,我想找到那位美术
老师,告诉她,法国的奥赛博物馆我已经去过了。不过,毕竟
是男子汉了,有些细节我会不好意思说的,
比如,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
我竟热泪盈眶!
1.通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故事。
2
.第二自然段写道“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我对自
己的认识”
前后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3.文末写道“那天
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请展开想像,
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那时的
心理活动。
4.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
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给文章加上评语。
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自选角度作批注。
5.许多人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作者说“成长,有
时只是瞬间的事”。对此,
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成长感悟谈谈。
参考答案:13. 要求与评分:能准确概括文章内容, ;表达, 。
示例:16岁时,自卑的
我因为一位美术老师的欣赏和父亲的鼓励而树立自信,从而改变人生
方向并学有所成。
14. 要求与评分:对“认识”分析到位,前后各2分;若语言表达不好,酌情扣分。
【要点提
示】美术课之前“我对自己的认识”:学习成绩差,不如其他同学聪明……美术课
之后“我对自己的认识
”:(对艺术美)挺有悟性,不会比其他同学差(比其他同学还聪明)……
15. 要求与评分:
根据语境,合理想像,用第一人称描写心理活动,体现那堂美术课对“成长”
的作用,3分;语言表达,
1分。
例一:你终于真实地呈现在我的面前了。当年,我的美术老师告诉我,有机会一定要到法国
奥
赛博物馆亲眼看看《睡莲》的真迹,今天我终于实现了夙愿。你的光影亦真亦幻,你热烈而含蓄,你温和而美丽,当我第一次看到你就被你深深吸引。当我怯怯说出对你的观感时,美术老师夸我有
悟
性时,你难以估量,我有多欢喜,从此我不再自卑,不再惰怠。你改变了我的人生。
例二:老师,
您是否知道,正是当年您充满欣赏意味的话语,我才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正是您
对画作意趣盎然的解读,
我第一次受到了艺术的洗礼。难忘那一段如凤凰涅槃般的心路历程。如果
没有那一节美术课,可能我仍是
一个在慵懒、懈怠的泥沼中难以自拔的人。感谢生命中有你。
16.
)要求与评分:能自选一个角度(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作批注。内容2分,表达1
分。
【A句参考角度】①用排比的修辞,写少年的汗味,写老树,写蝉儿,写市音,渲染夏日午后
昏昏欲睡的
氛围……②用拟人手法,写老柳树懒得摇曳,蝉儿高调地唱老歌,强调了夏日午后的无
聊、慵懒……③用
“蝉儿唱歌”、“远处市音繁忙”来衬托夏日课堂的单调……
【B句参考角度】①运用心理描写。
当听到轻蔑的话语,“我”的心猛烈地跳动,“住嘴”二
字差点脱口而出,形象地写出了此时“我”的内
心因同学窃窃的笑声与私语而产生了一股压抑的愤
怒……②运用动作描写。“攥紧”,“低头”、“再低
头”、“埋进”几个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
了自卑的“我”因同学的嘲笑而显得窘迫和无助……
【C句参考角度】①运用动作描写,“看我一眼”、“点点头”,传神的写出父亲对“我”开
始热爱美术的理解……②用语准确,“意味深长”、“郑重其事”两个形容词,体现父亲对“我”
的理
解与坚定的支持……
17.
要求与评分:观点明确,结合文本,2分;生活感悟,1分;表达,1分。
例一:我赞成作者的观
点。虽然,成长的道路很漫长,但有时,成长只是瞬间的事。如文中的
“我”,因为美术课上得到老师的
赞许,因为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讲解,从此由一个学习成绩差,内
3
语文阅读训练
心自卑的孩子变成一个拥有自信,克服惰怠,努力追求理想并学
有所成的人。在我的成长历程中,
我也曾因一次竞赛获奖而重拾信心,上台领奖的那一刻,我瞬间长大了
。
例二:我不赞成作者的观点。虽然某一次经历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人生态度,但真正的成长是在<
br>一次次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肯定中完成的,所以我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文中的“我”虽在经
历一次难忘的美术课后瞬间成长起来,但在后来很长的人生道路中,“我”依然需要加倍努力才能
成功。
又比如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终于在演讲比赛中获奖。
若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三.母爱的温度
(1)我10岁时,她偷偷塞给我的糖块要比给弟妹们
的还多;我13岁上初中时,她常步行十
几里路给我送来饭菜;16岁我考入中师,她逢人就夸我聪颖好
学;我22岁结婚时,她不顾儿女们
反对给我准备了丰厚的嫁妆;我34岁被丈夫抛弃时,她曾拿着菜刀
为我拼过命讨过说法;到我40
岁以后,她仿佛变成了我的孩子,紧紧依赖着我舍不得离去……
(2)别人都说我们母女情深,可我知道,她是我的后妈,也不曾忘记她以前对我的不好。
(3)她嫁给爸爸时带来四个孩子,四个孩子跟我的年龄不上不下。她懒得叫我的大名,一口
一个三丫头,叫得我真跟个丫头似的低眉顺眼,忍气吞声。我为哥哥姐姐们洗衣做饭,为弟弟妹妹
们梳头叠被,她还不满意,常常是手叉在腰里骂上半天。
(4)她一辈子争强好胜,一辈
子不说软话,一辈子不肯吃亏。这么一个强硬的人,却在去年
病重时,泪水涟涟地拉着我的手反复提起一
件关于鸡蛋的往事。
(5)她以为我当时年幼如今早已忘记。那天是她第一次给我吃鸡蛋,
那天是她第一次紧紧地
搂抱我,那天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爱的开始,这么重要的事情,我怎会忘记?
(6)30多年前,鸡蛋是那么稀罕,可那次父亲竟一下子捎回五个熟鸡蛋。在饭桌上,她小
心
仔细地剥开蛋壳,每剥好一个鸡蛋,她都会放在鼻子前深深地吸口气,说:“好香啊!” 【A】然后
再一一递到她的四个儿女手中,一边幸福地欣赏他们狼吞虎咽,一边不时地骂道:“慢点吃,噎不
死!”
(7)最后,她把剩下的小鸡蛋扔到我面前。我小心地剥开,正准备一口吞下时,
突然想起我
那升了天堂的母亲,又想起刚才她嗅鸡蛋时陶醉而又贪婪的神情,我强忍着口水掰了一半分给
她吃。
【B】她惊诧了片刻,继而一把搂住我,当我回头时,却看到她满脸的泪水。
(8)此后,她看我的眼神温柔了许多,甚至当着她亲生儿女的面亲我的脸蛋,说我是她最贴
心的乖女
儿。很长时间,父亲和我都无法适应她突然的转变。
(9)不敢辜负这么一个厉害女人的爱
,我亦从心底去爱她:心疼她,为她洗脚搓背,为她勤
奋学习……而她,也像是把对五个儿女的爱全集中
到我一人身上,即便我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
在长达40多年的共同生活中,我们早已融为一体。
(10)子女都工作后,她的四个儿女其实都过得比我好,她却固执地挤在我不足70平方米
的
房子里,为我训骂孩子,为我与邻居争吵,甚至把兄弟姐妹们塞给她的生活费悄悄攒起来给她的外孙做学费。
(11)去年她过世后,我常想:“为什么我们的感情比有血缘关系的母女
还深?”很久很久,
我才明白:我们一直以为母爱是无私的,并心安理得地享用它,却从来不曾想过母爱
也是有温度的,
你用冷心去触摸它,它是低温的;你用热心去触摸它,它才会燃烧得更炽烈。
1.概括“鸡蛋往事”的内容(25字以内),并说说这件事在文中说明了什么。
2.文中描写细腻感人。对文中描写母亲的【A】【B】两个画线句加以品析。
3.文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先说说文章(11)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再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4
语文阅读训练
答案:
1.(5分)内容:(3分)母亲故意给我小鸡蛋,我却分了一半给她吃,让她很感动。 (2分)这件事说明这
“是一
个人对另一个人爱的开始”,母亲对我的态度从此改变,母女关系从此变得融洽。(意合即可)
2.(2分)【A】句:句子
用神态和语言描写,表现出了母亲对子女的关爱和一个母亲的幸福感,又表
现出了母亲性格的泼辣。 (2分)【B】
句:“惊诧”是继母对“我”分鸡蛋给她的行为感到吃惊,然
后用“搂住我”来表示自己的激动,此句表现了我的举动让
母亲既吃惊又非常感动的情形。
3.(3分)(1)性格争强好胜,泼辣,比较急躁; (2)是一个慈爱的母亲;
(3)爱养女超
过亲生儿女的母亲; (4)也是一个需要关爱的母亲。(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4.(4分)含义: (1)爱是两颗心的相互温暖,
而不是用一颗心去焐热另一颗心。
(2)以心换心才会得到真爱。 (3)母爱虽然无私,但也需要爱的温暖。(答对二
点即可)
(4分)启示:(1)我们要多多关爱父母,疼爱父母。
(2)爱不仅仅让我们享受,我们还要懂得感恩与回报。
(3)他人的任何帮助,任何关爱都不要心安
理得,付出的人也需要理解和理应得到尊重。(答对其中二点即可)
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
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
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也是推来让去的。有时男
人会从街上
买点儿卤肉来,女人就埋怨他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
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
抓了一把,一屋子人都嚼出了满嘴的香。
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一再恳求1号
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来。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
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
些来,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络腮胡子”如获
至宝,点过数,非要给对方27块
钱不可。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
并且说就喜欢吃这口儿,只
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
1号床的男人并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
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找,
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找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
是照数全收。
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上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晚
上,
再加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络腮胡子”吃蝉
蛹上了瘾,现在有两
个小朋友在帮着找,他按2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
我惊讶于男孩的精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
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都留给了1号床。起初1号床的女人
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
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后来的一天,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从停车场出来,刚走了几步
,远远看到“络腮胡子”
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儿,径直走进路边的灌木丛中。
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
“苏大哥,这……”
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的太多了……”
“那你还买它干嘛?”我疑惑地瞅着他。
“嘿嘿,”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性格极不相
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
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
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
1.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四.最美的善举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那个陪床的男人。
男人姓苏,四十出头的样
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
“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
声音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非常爱吃肉,
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
角。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
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
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的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
床据为己有,人往上
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大作,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像是他的家。
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他们总是安安静静的。
1号床的女人患
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她的男人
只靠种地养些鸡鸭挣生活。
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
5
语文阅读训练
2.对下面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男人姓苏,四十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
3.文中婆婆出院时,“我”把水果等送给1号床的情节可否删去?为什么?
4.这样的善举生
活中有很多,请举例并谈谈你的感受。
19.“善举”指“络腮胡子”通过收买
蝉蛹暗中帮助1号床病友的事情;因为“络腮胡子”既帮助了身处困境的人,
又使被帮助的人得到尊重,
所以说他的善举是“最美”的。 20.示例:用“啃”和“啧啧”写出了“络腮胡子”吃相的不
雅,用
词准确而生动;“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络腮胡子”脸面油腻的特点。画线句子传神地表达了“我”对“络腮胡子”的厌恶之感。
21.(1)女人因接受别人的施舍而感到不好意思。
(2)
“络腮胡子”助人的秘密被发现后表情很不自然。 22.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 23.示例一
:选文运用了欲扬先抑
的写法,先写“络腮胡子”的粗俗,后写他的善举。这样写使文章内容更有波澜,
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示例二:
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如“络腮胡子”的粗俗与他的细心善良对比。
(“我”的施舍与“络腮胡子”的善举对比;“络
腮胡子”的大大咧咧与1号床母子的安安静静对比。等
等)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
⑶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一树银花
,映着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她呆呆站看着,世界是
美好的,寒冷却钻肌入骨。突然,年轻的语文老师迎
面而来,看到她,微微一愣,问:“这么冷的
天,你怎么穿得这么少?瞧,你的嘴唇,都冻得发紫了。”
⑷她慌张地答:“我不冷。”转身落荒而逃,逃离的身影,歪歪扭扭。她是个有自尊的孩子,
她
实在怕人窥见她的贫穷。
⑸语文课,她拿出课本来,准备做笔记。语文老师突然宣布:“这节课我们来
个景物描写竞赛,
就写外面的雪。有丰厚的奖品等着你们哦。”
⑹教室里炸了锅,同学们兴奋得叽叽喳喳,奖品刺激着大家的神经,私下猜测,会是什么呢?
⑺很快,同学们都写好了,每个人都穷尽自己的好词好语。她也写了,却写得索然,她写道:
“雪是美的
,也是冷的。”她没想过得奖,她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因为她的成绩一直不引人注目。
加上家境贫寒,
她有多自尊,就有多自卑,她把自己封闭成孤立的世界。
⑻改天,作文发下来,她意外地看到,语文老
师在她的作文后面批了一句话:“雪在掌心,会
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这话带着温度,让她为之一暖
。令她更为惊讶的是,竞赛中,她竟得了
一等奖。一等奖仅仅一个,后面有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
⑼奖品搬上讲台,一等奖的奖品是漂亮的帽子和围巾,还有一双厚厚的棉手套。二等奖的奖品
是
围巾,三等奖的奖品是手套。
⑽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领取了她的奖品。她觉
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
静悄悄地融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那个冬天,她戴着那顶帽子,裹着那条大围
巾,戴着那副棉
手套,严寒再也没有侵袭过她。她安然地度过了一个冬天,一直到春暖花开。
⑾后来,她读大学了,她毕业工作了。她有了足够的钱,可以宽裕地享受生活。朋友们邀她去
旅游,她不
去,却一次一次往福利院跑,带了礼物去。她不像别的人,到了那里,把礼物丢下就完
事,而是把孩子们
召集起来,温柔地对孩子们说:“来,宝贝们,我们来做个游戏。”
⑿她的游戏,花样百出,有时猜谜
语,有时背唐诗,有时算算术,有时捉迷藏。在游戏中胜出
的孩子,会得到她的奖品——衣服、鞋子、书
本等,都是孩子们正需要的。她让他们感到,那不是
施舍,而是他们应得的奖励。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
悄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
1.
选文第⑵段画线的句子中“压”字用得精练、准确,请作具体分析。
五.掌心化雪
丁立梅
⑴那个时候,她家里真穷,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下岗,一个家,风雨飘摇。
⑵大冬天里,雪花
飘得紧密。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在里面。可是看看母亲愁
苦的脸,她把这个欲望,压进
肚子里。她穿着已洗得单薄的旧棉衣去上学,一路上被冻得瑟瑟发抖。
6
语文阅读训练
2.语文老师为什么把“她”描写的“雪是美的,也是冷的”确定为唯一的一等奖?
3.选文中语文老师形象鲜明,请结合选文分析,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4.在⑾⑿段中,“她”一次次跑到福利院,和孩子们做游戏,给他们发奖品,为什么?
5.选文的题目“掌心化雪”用了比喻的手法,请你联系全文说说“掌心化雪”的意思。
21.“压”字写出了“她”深知家境的贫寒,理解母亲的愁苦,(1分)为帮
助家庭解压,强行
压制内心的欲望。(1分)
22.⑴这句话写出了“她”的自身感
受,文字质朴、自然,具有一定的哲理。(1分)⑵体现了语
文老师对“她”的关怀和爱护(1分)⑶同
时也体现了语文老师对“她”是鼓励。(1分)
23.关怀爱护学生;(2分,能答出关键词
1分,能从文章情节进行分析1分)教育方法科学、巧
妙。(2分,能答出关键词1分,能从文章情节进
行分析1分)
24.要点:①受语文老师的影响②用实际行动温暖孩子们的心③回报社会
25.“
掌心化雪”本来是指雪在掌心,会慢慢化成水。这里比喻老师对学生那种潜移默化、润物无
声的关爱,(
1分)能让学生觉得温暖,(1分)感受鼓舞。(1分)
六.窗前的母亲
肖复兴
(1)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
(
2)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
自己老了,
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家务,手脚不
拾闲儿;我们一上
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
(3)那时,母亲的房间,一
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
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
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
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
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着
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
窗外。
(4)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
br>盖起的楼房,a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
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这边移到另一边,
然后
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5)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
亲的身影。窗子开着的时
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上楼梯,
还没掏出钥匙,门
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不用说,我们从楼下看见母亲时,母亲也看见了我们。那时
候,我们永
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有时候我们晚
上很
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乎乎一片了,窗前的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
br>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是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
打开门。
(6)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今天马路上
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
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
台上
……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子一棍子,没枣子一棒子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
7
语文阅读训练
(7)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
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
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
有时候,望着窗前的一
切,她会生出一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联想,大多是些陈年往事,不过是过去住平
房时的陈芝麻烂
谷子,就是沉淀在农村老家时,她年轻的回忆。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
情,让我
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现着。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
把
母亲的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
(8)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母
亲去世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
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
楼上的那扇窗,b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
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
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那么的珍贵
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
(9)当然,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
最动人的一
幅画。
1.文章第(6)段说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子女讲她这一天在窗前
看见的“新闻”,又说那是
“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2.揣摩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1)体味a句中“切割”一词所包含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2)b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它的表达效果。
3.第(9)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4.文章开篇说“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的原因。
[参考答案]
1.不矛盾。“新闻”是从母亲的角度来说的,“平淡无奇的小事”
是从子女的角度来说
的。母亲成天站在窗前,所见所闻非常有限,所以在子女看来是平淡无奇的小事,在
母
亲看来就是新闻了。这样写,突出了母亲生活的单调、寂寞。
2.(1)表现出了人物面对窗外自然风景被新建的楼房破坏和遮蔽的无奈、痛苦之情。
(
2)比喻。生动形象地将失去母亲的窗比作没有画幅的镜框和没有牙齿的瘪嘴,突
出了母亲在子女心中的
重要地位,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追忆和思念。
3.收束全文,点明主旨,深化文意。
4.(
1)因为母亲不能下楼,她对外界的感知就是通过“窗”,“窗”是联系母亲和外
界的纽带。
(2)“窗”是母亲目送子女出去、盼望子女归来的地方,“窗”是联系母亲和子女
的纽带。(3)“窗
”还连接着母亲的现在和过去,窗前的一切,会使她联想起一些陈
年往事。
七.快乐,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小
陈祖芬
①我从伦敦带回一只大皮鞋。不是一双,是一只。高大的鞋帮,一侧有六格窗户,另一
侧一扭
开关,整侧鞋帮便成一扇打开的大门。鞋帮上端是可爱的红瓦屋顶和伸出的二层楼的小窗户。笨头
笨脑的鞋头上,还有一扇可以拉下的小门。门一拉下,就是一个个台阶,小兔、小猪、小鸟、小松
鼠,还有好多小动物,顺着台阶几步就可以径直走进大皮鞋里。
8
语文阅读训练
②我儿时有一本大约半尺见方的画着彩图的书:《大皮鞋》,封
面上就画着完全一样的一只大
皮鞋。我常常看着小兔、小猪们快乐地在大皮鞋里出出进进。后来,后来我
的大皮鞋哪儿去了?随
着我在上海的童年时代一起消逝了。
③然而这只大皮鞋突然出现在伦敦
诺丁山的街头,就这么一只,只有一只。是从我童年的那本
书里跳出来,跑到这里来等我的?世上万物,
都属于最钟情于它的人。我对着从我的童年飞奔而来
的大皮鞋,蹦跳着哇哇叫着,像原始人那样,只会用
最本能的方式表达我的惊喜。
④这世界上的人,都住在一只大皮鞋里多好,就像可爱的小动物们,就像
很多童话的结尾:后
来,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⑤我家里已经有很多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⑥各地来的小动物小娃娃住满了我的书柜,开始还能平放着,后来只能堆放着。堆得我家真正
的
成了“玩具总动员”,或者叫动漫嘉年华,或者说我也成了玩具们中的一员,而且是最忙前忙后
的一员。
我有工夫就给他们找家具找玩伴配布景配灯光,照相。小时候我爸爸叫我背唐诗,我不记
诗名不记作者,
只背出来完事。这些年凡投奔我家的玩具,我也是不问出处不论国籍不讲贵贱,与
我投缘便是我家人。我
笑:我一人的工资要养这么多人,我是贫困线以下的。
⑦写作之余,小狗、小猴、小熊、小牛就跟我挤
眉弄眼地逗我和他们玩,或者就骗我上钩让我
在书柜上搭起小摄影棚,给他们臭美,给他们像大明星似的
这么照那么照。我嘛,是他们的美工师、
化妆师、场地工、清洁工,但是我愿意。于我,这是最开心最过
瘾最乐在其中最其乐无穷的了。因
为,本来,别人看来或许那么不起眼的小玩意,一旦给他们一个舞台,
一旦给他们打上光环,他们
就像闪亮登场的明星或童星。他们给我的,是一经打开就上天入海的想象力,
来表达他们的梦幻和
他们对纯真对美好的痴迷。
⑧是出奇是惊喜是不可思议!
⑨我
的书柜,本来是我的私家展示柜,我为书柜的住户们拍的照片,也只是纯个人的对这个世
界的表达。十多
年过去了,我想,为什么不让我的数不过来的家庭成员们走上这本《童话展示柜》
和大家分享,分享奇思
、分享妙想,唤醒童心、好奇心和想象力,和快乐的能力、幸福的能力、独
特的表达自己和、与世界沟通
的能力。
⑩让他们,送去单纯,送去天真,祝愿美好,祝愿年轻。
⑾祝每一个女孩美丽阳光,像灰姑娘那样步入理想的殿堂。
⑿祈愿世上的人都能像童话结尾那样: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⒀快乐是我们的目标,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小。
1.根据选文的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儿时读《大皮鞋》 →
得到玩具大皮鞋时的惊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童话展示柜》的创作动机
2.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③段加点词语“钟情”的意思。
钟情:
3.品味第⑤、13二段中画线的句子。
(1)“我家里已经有很多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我家都有哪些“成员”?请写出四个。
(2)“快乐是我们的目标,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小。”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选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第⑦段画“____”线的句子,作具体赏析。
5.选文是为《童话展示柜》所写的后记,这本书展示了作者收藏的
各种卡通玩具和洋娃娃。
请回答作者写作这本书的目的。
6.和作者一样,每一件玩具,都承载着我们的幸福和甜蜜。请选择一件你最喜爱的玩具,对
它说几句
知心话吧!要求运用比喻或者拟人的修辞手法。
12.我从伦敦带回一只大皮鞋玩具 我和玩具的快乐相处 (4分。每空2分,意对即可。)
13.“钟情”一词写出了我对玩具大皮鞋的酷爱之情。(2分,意近即可。)
14.(1)
小兔、小猪、小鸟、小松鼠、小狗、小熊、小猴、小牛、小娃娃等。(2分。写对任意
四个即得全分。)
(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世人的祝愿:主要我们拥有了童心、好奇心和想象力,就能收获生
活的快乐和美好。(2分。意对即可。)
15.例:“挤眉弄眼”、“骗我上钩”这些拟人化的词句
,生动形象地将我和玩具朋友般亲密无间
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充满了童真童趣。
(3分。只要抓住语言生动形象,充满童真童趣
等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16.和大家分享
奇思、分享妙想,唤醒童心、好奇心和想象力,和快乐的能力、幸福的能力、独特
的表达自己与世界沟通
的能力。(3分)
17.答案略。(3分。其中玩具名称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表达1分。)
9
语文阅读训练
个烤红薯,那是烤炉里剩下的全部烤红薯吃到最后,他不再剥皮,将烤
红薯从烤炉里取出来,直接
塞进嘴巴男人想,自己的嘴唇肯定被烫出了水泡,因为现在,那里钻心地痛…
…
⑨长脖子少年回到宿舍,将两袋烤红薯随手放在床头柜上谁对烤红薯都没有兴趣,即使是白送,他们也不想吃上一口终于,快熄灯的时候,留平头的少年打开了一个袋子,取出一个烤红薯,托在
手
里,细细端详长脖子少年提醒他说:“都烤糊了”平头少年低头不理他,闭起眼睛嗅那个烤红薯
电灯恰在
这时熄灭,平头少年在黑暗来临的瞬间,将那个已经冰凉的烤红薯凑近嘴巴,狠狠地咬了
一口他没有剥皮
,感觉到了红薯的微涩与甘甜
八.雪地烤红薯
周海亮
①男人缩在高中
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
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
,让他手忙脚乱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
②(A)天空平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
落着薄薄一层雪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
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
过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
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
③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他
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秤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
拉起提绳“啪”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
着掉在雪地上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那个学生
却早已经走远了
④整个下午他都没
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现在,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
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
,闹着要去吃洋快餐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蜷缩
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尝一个,才
知不过是炸过的土豆条罢了他说:“这能比得上烤红薯?”儿子
边笑边喝着可乐可乐他也尝了尝,不好喝
,麻舌头他想,烤红薯多好啊,剥了皮,又香又甜,含在
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
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味,真是给个
皇帝也不换啊!
⑤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
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这时,有几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男
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喊了起来:“
卖烤红薯啰!”嗓音很小,又哑又沙,像被砂纸打磨过声音
吸引了这几个学生的目光,然而他们只是投来
极为漠然的一瞥,又转过脸继续说笑
⑥于是,男人又提高嗓门吆喝:“烤红薯白送啰!”这时,一个长
脖子少年停下来,并转身朝
男人走来边上的平头少年拽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没能将他拉住长脖子少年走到
男人面前,问道:“烤
红薯白送?”
⑦男人憨笑着挑出四个红薯,边挑边问长脖子少年:“你
们宿舍几个人?”长脖子少年说:“四
个”男人接着问:“那个和你一起走的留平头的也是?”长脖子少
年说:“不错”男人说:“那就
给你们多带几个吧!”于是又挑了四个他把八个烤红薯分装进两个袋子,
递给长脖子少年。
⑧天渐渐黑下来(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男人仍然
没有卖掉
一个烤红薯他推起三轮车,慢慢往回走他在一个街角停下来,就着昏黄的路灯,从炉里掏出一个
焦
糊的烤红薯他仔细地剥掉皮,慢慢地吃起来他不声不响地吃掉一个,又掏出第二个他一口气吃掉八
10
⑩长脖子少年突然说:“你和卖烤红薯的那个人长得很像”
⑾黑暗里,平头少年偷偷流下了一滴眼泪
1.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
手忙脚乱
红薯→打起精神称红薯→高声吆喝 红薯→不声不响吃红薯
2.文中的男人对儿子(平头少年)的父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④段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中“笑”字,反映了儿子对烤红薯的不屑一顾
B.第⑤段男人“眼睛盯住校门”中“盯”字,表现他盼着有人来买红薯,更盼见到儿子
C.第⑥段平头少年“拽了拽”长脖子少年的胳膊,是不想让长脖子少年走近男人
D.第⑦段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可见男人对这些孩子关爱有加,很大方
4.文中有两处关于雪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A)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
(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语文阅读训练
5.第⑨段“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烤红薯的微涩与甘甜”中的
“微涩”和“甘甜”意蕴丰富,
请揣摩并写出平头少年的内心活动
平头少年想:
【参考答案】 17.(2分)烤送(每空1分) 18.(4分)在生活上关
爱儿子,如白送并多给长脖子少年
几个烤红薯,是想让儿子吃上烤红薯;在精神上尊重、宽容儿子,如顾
及儿子的自尊,没有与儿子相认。(每点2
分,意对即可) 19.(3分)D 20.(3分)暗示时
间的推移;交待天气变得更冷;烘托人物失落、苦涩的心情;
营造苍凉凝重的氛围。(答出三点,意对即
可) 21.(3分)示例:我为什么不去跟爸爸打个招呼呢?这哪里是一
只烤红薯啊,这分明是爸爸一
片沉甸甸的心意啊(意对即可)
⑧他清楚突发脑溢血会很快失去意识。下了高架后的这段路是
一条繁忙的交通要道,车辆、行
人密集,稍有疏忽,这么大的公交车极有可能失去控制,造成群死群伤的
恶性交通事故!
⑨他感觉自己的腿、手和身体都已经不听使唤了,意识也渐渐模糊。他似乎听到遥远的
地方传
来隐隐约约的歌声……不能,绝不能,我一定要挺住!他咬紧牙关对抗着,对抗着……终于,他已
经模糊的视野里出现了终点站那熟悉的蓝色候车亭……坚持不到终点站了,提前停车……
⑩他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拔下钥匙。
⑾渺茫的歌声有强大的力量,吸裹着他在黑暗的深渊坠落、坠落……
⑿那深渊太深,36小时的抢救后,他没能爬上来。
⒀当人们从他的口袋里找到公交车钥匙时
,在场的所有人都流泪了——这是一辆自动档的公交
车,他担心自己昏迷后,脚可能会无意识地碰到油门
导致车辆失控,因此,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
拔下钥匙,牢牢锁住那扇通往死亡的门。
⒁他叫陈乐平,上海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
1.说说下面三个句子中加点短语的不同含义。
(1)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初冬午后。
(2)他驾驶着一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7路无人售票公交车,行驶在高架路上。
(3)他叫陈乐平,上海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
2.③④⑤段是插叙文字,结合全文分析这几段文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3.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他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拔下钥匙。
九.拔下钥匙
纳兰泽芸
①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初冬午后。淡云。微风。令人微醺的阳光。
②他驾驶着一辆普通得
不能再普通的7路无人售票公交车,行驶在高架路上。满满一车的乘客,
有的在小声交谈,更多的是在打
瞌睡,由车窗透进来的初冬暖阳,像一只只温柔的手抚摸着人们的
脸。他从后视镜里看到,一对小夫妻在
逗着怀里的婴儿,那婴儿长得白白胖胖的,惹人喜爱。
③他微笑了。他想到了自己并不富有却温暖的家
。过几天休息时要把老父亲推出来晒晒太阳了,
别看老人神志不太清醒,可就是喜欢晒太阳,喜欢听人聊
天。父母亲都八十多岁高龄了,自己还能
孝敬几年呢?
④这辈子自己最亏欠的要算妻子了。别
的不说,单说她一嫁进门就照顾患病卧床、神志不清的
公公,如今已经二十多年了,从没半句怨言。5年
前妻子患上了脑瘤,妻子觉得天都要塌了,但他
告诉妻子说:“不要怕,有我在,天就不会塌,我就是你
的天!”终于,他陪着妻子一起战胜了病
魔。
⑤他又想到正在读大二的女儿,脸上的笑容更深
了。女儿是他的骄傲,他因为家庭和时代的关
系没读多少书,吃尽了读书少的苦头,幸好,女儿争气,考
上了重点大学。懂事的女儿很体贴爸爸
的不易,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从来不在物质上与人攀比,成绩上却
一直是佼佼者。每次从学校回来,
还用勤工俭学的钱为他买东西。他驾驶座上的小枕头就是女儿送的,女
儿说爸爸颈椎不好,垫个小
枕头会舒服些,还带红外线按摩呢。
⑥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动了动脖子,感到后脖子那里很温暖。
⑦现在,车要下高架路了,下了
高架再开一段路就到终点站了……忽然,他感觉眼前一阵模糊,
头剧烈地眩晕起来,接着又剧烈地疼起来
,他感到很恶心,胃里翻江倒海——不好,可能是突发脑
溢血!他立刻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父亲就是因
脑溢血40来岁就瘫痪了,他自己40来岁时也患上
了高血压。
11
语文阅读训练
4.陈乐平的事迹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选择一点,结合本文内
容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
看法。(50字以内)
答案:1.(1)突出故事发生时间的偶然性。 (2)突出陈乐平工作岗位的平凡。
(3)强调
陈乐平身份的平凡。(共3分,每点1分) 2.(6分) 内容上:表现陈乐平对家人的爱
和责任心(1
分),突出他在家庭中的重要性(1分),突出人物的平凡(1分);
结构上:为下文写他在危急时
刻舍己为人作铺垫(2分),使文章内容丰厚,情节富于变化(1分)。
3. (5分)用短句(1分),
突出时间的紧迫性(1分)和陈乐平动作的连贯性(1分),表现陈乐
平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性格
(1分),照应文题(1分)。 4.(6分)示例一:要有爱心。陈乐平
爱家人、爱乘客、爱生活,才
能在危急时刻舍己为人。爱,是陈乐平不平凡举措的源泉。
示例二:爱,有回报。陈乐平的女儿
体贴爸爸,获救的乘客流泪,都充分表现陈乐平“爱”的感召力。
示例三: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
不平凡的贡献。陈乐平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却给后人留下了
宝贵的精神财富.。
已用
衣做饭。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
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
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
过我,车子碰到过我,
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彻底地生活在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
自己睁眼。到后
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竞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之百的
盲人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
儿
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他们父女俩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开围巾,我看见走在后面的丈夫和女儿都哭成了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
生
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
人的耻辱
吗!
④带着方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
⑤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
走路,我就
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尽管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是,那硌
脚的
感觉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与爱纠<
br>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
⑥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吧,我替他们谢谢你。
1. 写出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无知”在文中的含义。
2.
医生为什么要让方老师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方老师自己做的“决定”和“准备”又
是什么?
3.
方老师表演完走盲道后,她的丈夫和女儿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儿?
9.7
十.盲道上的爱
①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同事方老师正一辆辆
地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就走
过去,和她一道搬。
②我说:“车子放得这
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
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
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③方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
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
生说她视网膜出了问题,并让我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为啥要
做充足的心理准备。医
生说,你女儿有可能失明。我听了差点昏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二十岁啊
,没了眼睛怎么
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取出来给我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暗暗地为自己的这
个决定做
好了充足的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家中无人时,我就开始闭着眼睛拖地抹桌,
洗
12
语文阅读训练
4.
文章第⑤段画线句“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应该如何理解?
(压
迫:指对机体的某个部分加上压力。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5.
本文的标题是“盲道上的爱”,读完全文后,请你说说标题中的“爱”主要指哪两种爱。
参考答案:
1.(2分)没有注意到车子侵占了盲道,没有自觉主动地帮助盲人的意识。(或不明方老师搬车的原因和意图)
2.(4分)如果方老师的女儿真的失明,会对方老师的女儿、方老师及她的家庭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所以医生
让她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或因为方老师的女儿有可能失明,医生怕方老师到时承受不
了,所以医生让她
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方老师的“决定”是要把自己的眼睛捐献给女儿。方老师的
“准备”是为了让自己适
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开始闭眼做家务,练习走盲道。
3.(3分
)父女俩通过方老师表演走盲道,才知道了方老师为了不让女儿失明所做的决定和准备。他们被这种
伟大
而无私的母爱深深地感动了,所以流下了眼泪。
4.(3分)感同身受的痛苦滋味和深深的关爱之
情交织在一起,使我内心产生压力,促使我去更深切地体会盲
人(残疾人)生活的艰辛,更努力地去为他
们多做一些实事。
5.(2分)一种是母爱,一种是正常人对盲人(残疾人)的爱。
十一。苦 瓜
肖复兴
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
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
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
,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
。刚开始,是
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
瓤和籽
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
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
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
和籽
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
杰作,是她
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以后,我发现苦瓜
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外别
致,既不会传染上肉或别的菜
,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
菜。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
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成了
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
家常菜。
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
这样的菜,
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
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
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
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
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
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
桌了。
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
br>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子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
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
肉丝。
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
他
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
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13
语文阅读训练
1.文章开头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似乎与写“苦瓜”无关,可否删掉?为什么?
2.品味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
②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3.简要赏析文章结尾的妙处。
4.文章以 “苦瓜”为题有什么作用?
答案: 1.不能删掉。因为写母亲
种花草和蔬菜是为下文描写母亲精心为“我”种苦瓜、烧苦瓜
作铺垫,突出母亲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品
格。 2.①不仅写出了母亲高兴的程度,而且暗含母亲
是因儿子的高兴而高兴,含蓄表达出母亲对儿子
无私的爱心。②表面上是强调常常吃到这道菜,实
际上是赞美永不减退的亲情和母爱。 3.①卒章显志
,点明了母亲与苦瓜相同的品格。②语言为将
浓烈的感情寓于平淡的叙述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4.①全文以苦瓜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②用
苦瓜象征母亲的品格,表达对母亲的赞美与怀念。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