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统编版人教版)
文不加点-发布会英文
教学反思 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钟老师等 页码:
- 1 -
部编版统编人教语文六年级下册
教
学
反
思
我专注制作了每一课,敬请各位同仁斧正、自由编辑使用!
- 1 -
教学反思 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钟老师等 页码:
- 2 -
第一单元
1. 北京的春节
教学反思: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散文,文
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
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文中列举了
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又使人
读后增加见识,语言简洁而生动,文质兼美,是学生培养语感,对小学生
语言能力的培养,同时对小学生进行思
维的训练,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的平台。怎样在完成教学任务时,有
效地运用课堂上的有效理答,利用文本材料,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多层次、有秩序、阶梯式
的语言训练点,激发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学习
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扎实地训练学生的
语文能力?这是我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的一个前提条件和
因素,之所以,在教学时,尽量体现和渗透教
学设计的意图,使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地学习、在教师的有效理答中
构建更加准确、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达
体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一、自主读文、读中感悟
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和语言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
,读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文质兼美的文
章,能使学生读来朗朗上口、成为学生积累
好词佳句的范本材料,更是成为学生语言表达借鉴的一个最佳平台。
所以,以读为主的教学是本课的教学
主线。确实是大势所趋,这节课中,我抓住作者按时间的顺序记叙老北京过
春节的表达顺序,引导学生通
过多种形式的、有目的的读走进北京人过春节的几个片段,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初读划出有关句子,
再读体会交流,在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的重点部
分。在这样的过程
中教师适时评价,提升学生的认识,升华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课伊始
时,我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自主感悟。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一个力求一石激起千层灵的中心问
题:“
看来大家课前预习的不错,下面我们就跟随老舍爷爷一起去看看北京的春节。请同学们打开书,注意这一
次读书,要认真地朗读课文,看一看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通过自由读课文、自
由感知文本、自由和文本对话,在交流汇报在交合汇报中进行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最后回归文本——说
说老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我此时设计了两个语言训练点对学生进行表
达能力的训练
:语言训练点1、这么热闹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请说一句完整的话。语言训练点2、
照
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腊月初几就已经开始了,首先第一个好日子是——其次是——接着是——最后是——。 同时,对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我积极进行了有效的评价理答:1、两个问题,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
真不
容易。谁再来说说?2、你的表述真有条理。3、太神了!这么长的句子你都能说得这么流畅、完整
。谁也能向这
位同学一样说说?4、哇!在表达中,你能加进自己的语句,使句子表达得更加具体,向你
学习!让学生按照自己
的思路先概括出叙述顺序,老师提示质疑,重读课文,锻炼缜密思维,然后了解文
中详写与略写的日子。既遵循
了学习的规律,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在渗透本课的表达方法时
,针对文本的内容特点,选择了一个
教学内容点设计了语言训练说话句式,用积极地评价来给予学生积极
的回应,激发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做出
了精彩的回答,也就是对学生回答给予及时的赞扬或者表示接
受学生的观点。使学生更愿意参与问答,并在问答中
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二、朗读展情,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
由于本课所写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
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
俗,情趣盎然。其中许多情景如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孩子从
未见过,但老舍先生对此描述的使人如身临其境,
加之课前布置学生从网上搜集的资料,再结合我从网络
资源中找到不少资料图片,通过多媒体恰当的呈现在课堂
之上。这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提高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在教学的开
始,在图片各异的课件中,我示范读了课
文中描述“腊八”一段文字,通过看和听,将学生带入了学习的情境,
同时对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有了初
步的印象、对文本精美的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借此,我让学生再次走进文
本,自主读文,感知文本,
在再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感知了文本,感悟作者文字的魅力,触发学生
已有的生活体验,还
对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了熟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语言的“味道”,并把好的语言进
-
2 -
教学反思 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钟老师等 页码:
- 3 -
行了积累。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语言的过渡,教
师的及时评价,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大胆交流,在这
种对话中不断感悟,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突破重难点,引导学
生进行语言积累
在教学
中,我主要引导同学抓住三个重点时段来品读,从而感受到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喜庆与欢乐,体
会本
文表达方法的精妙之处。在教学中渗透作者的表达方法。
为此,让学生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说话训
练,进行语言积累的同时,突破教学重难点。 所以,我
特意设计两个语言训练句式:1、你们交流的句子那些是
写灯的数量多?那些是写灯的种类多的?同桌之
间互相讨论归纳、练习说一说。2、请试试看,能否用从灯的数量
多和灯的种类多,用一句话完整地表达
出来。
2. 腊八粥
教学反思:
整篇课文围绕着“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副淳朴的、和睦、温馨的图景。
为了把八儿的嘴馋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入手,从八儿:今天喜
得快要发
疯了,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和“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
了,体现了八儿的
那种迫不及待的的心情。用同样的方法感受八儿的“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
“亲见时的惊讶”。孩子们
轻松的感受出一个孩子那天真’嘴馋的情形。进而能感受到八儿一家的其乐融
融。
对于开头讲腊八粥的做法及人们对其的喜爱的处理,总觉得有着不小的欠缺,因为对这一段文
字的表达妙处,
处理得太简略了。没有透过文字表达人们对其的喜爱,从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
,这是对不同年龄段人都喜欢腊八
粥的具体描绘处理不当。又从“看”、“闻、“吃”来一点点的体现人
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体会不深刻。如果此时让
孩子们用不同的形式去品读一下,那会在品读的过程中学会这
样的写作方法,这样才在遗漏中补回一点缺失。可见
自己的备课不够深入,文本剖析不够精当所致,今后
的教学应予以警示。
3.古诗三首
教学反思:
《古诗十九首》抒写了
许许多多的爱恨情愁。其实这也是心灵的觉醒,状写这份情感表述妙处也很难,于是便涉及
到教学中惯常
的思路 短诗长教 ,也就是把这首10句短诗,放在文化的背景上,放在诗的长河中,放在审美的坐
标
中,去引导学生解读、感悟。 下面我就谈我的四个教学设计,三个 追求 ,两个 遗憾 。
- 3 -
教学反思
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钟老师等 页码:
- 4 -
第一个教学设计:神话切入。《迢迢牵牛星》借助的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于是开篇我直奔主
题,直问:《迢
迢牵牛星》借助了 牛郎与织女 这个美丽凄婉的爱情神话传说,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写
离别有什么好处?这一问,
解决的表层问题是《迢迢牵牛星》的主题和大意,其实深处触及的是神话传说
在文学中的地位。这种举重若轻,使
学生们不畏难,自然而然地去联想相关的优秀作品,去叩问神话的经
典,甚至浪漫主义流派,因而对学生的积累和
写作都会有较大的帮助。但决不能细抠、深挖,只能
蜻蜓点水 ,点到为止,还要做到 红炉一点雪
,了无痕
迹。叠字的美主要体现在音韵上,因此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应通过 读 去体悟、去感受。
其一,在反复的诵
读中体味。其二,把这种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其三,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理性升华。其
四,师生一起将这首诗放在
中国文学的长河中定位、比较。由点到线到面,桐城派的刘大槐说过:
天下可告人者,唯法耳。
这一教学环节使
学生在春风化雨中完成了一个超越,突破了诗歌教学中一个重点。
第二
个教学设计:体悟形象。鉴赏中学生们抓住了河汉女的真、善、美、痴、勤劳等特点,从人性、民族审美、
写法较全面具体地对文本进行解读。
第三个教学设计:比较阅读。将《迢迢牵牛星》与《鹊桥
仙》比较是许多教师英雄所见略同的共识,然而,寻找
比较点却应格外用心、细心。我仍然沿用着从面到
点这样的思维规律,先从主题、风格、表现手法、语言四个方面
粗线勾勒比较,然后重锤敲重音,
拉网式 进行 含英咀华 ,于是便有了许多独特的发现和意外的收获,课堂
有了许多亮点。这种师生对
话式的教学在平等、合作、切磋中,使教学走向高潮。师生共同理解美,欣赏美,创造
美。
第四个教学设计:仿句。仿句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绝好的训练形式。一可以从课内到课外,由已知到未知。二<
br>可体现一种创造力,对文本进行再一次的解读和创造性的应用。
总之,四个教学设计既环
环相扣,逐层深化,又能各自独立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另外,利用分组讨论法既节
省时间,使学生有充
分的时间内化知识,又使知识共享,合作探究。
下面我简单谈一谈我语文教学中的三个 追求
: 一是学生的回答有思想深度。 二是学生的回答语
言有文采。
三是学生的回答有文化含量。
这绝非一日之功,这是长期不懈的熏陶、培养、训练的结果。主要
的做法,第一,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古今中外
文质兼备的诗,一年完成二百首左右。第二,设计专题性诗歌
鉴赏十讲左右,教学生鉴赏的方法。第三,教师在课
堂上进行点点滴滴的语言示范。第四,打印几十篇适
合学生阅读鉴赏的文章。只有做到了这些,才可以有课堂上的
师生互动和美的对话。以上四种做法可谓是
四座平台,为我以上中的四个教学追求层层铺垫,最终水到渠成,使学
生有了 慧眼 和 诗心
。我想语文教师有那么一个神圣的使命,就是让孩子们漂亮而又优雅诗意地存在着。
任何艺术都
充满了遗憾,《迢迢牵牛星》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有二:其一,整节课的节奏感不甚分明。这种对话式
的、
谈话式的教学弄不大清 快板 和 慢板 ,因此,在剪裁和取舍上难度很大,有一种参差的立体感固然好,但很难突显主线。随意中的刻意很难做到。当同学们对一个问题滔滔不绝时,教师如果想扭转话题往往于心不
忍,
于是,有些环节显
4. 藏戏
教学反思:
本次教研领导突如其来的
听课,令我在讲课之前有些紧张,当看到张主任那慈祥面容,听其和
蔼的声音后,我的紧张的心情迅速平
静了下来。通过本节课后,张主任的点拨、启发、引领,我受
益匪浅,让我知道了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
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何和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调
动起来,思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需,不断的探
索语文教学新规律,深入理解高效课堂,改进教
- 4 -
教学反思 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钟老师等 页码:
- 5 -
学。因为这篇文章极具民族特色,因此课的伊始,
我应该采用了极富感染力的导语将学生带入情境,
让学生深受感染,然后要都纷纷介绍了自己收集到的有
关藏戏的材料。接下来学生便带着浓浓的兴
趣走进了文本,弄懂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了相关词语。然
后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质疑,然后
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此环节谈得感受非常深刻,并对少数民族的民风、
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
了收集的欲望。除此之外本节课也还存在着其它的不足,例如质疑的问题不
够深刻,学生的参与面
不够广,评价不够及时等。
记得张主任临走时说本班的学
生的总体素质很高并检阅了五年级的专题阅读活动的相
关作业,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其实不仅是这样,我
们高年级的每一个班级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很高,
我想这和我们学校开展的专题阅读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早在2005年学校就开展了此活动,学生、
家长、教师一起参与读书活动,读经典、写体会,读名著、
共交流,制作书签。教师引领学生阅读,
学生带动家长阅读,家长学生一起阅读,专题阅读活动取得了令
人满意的效果。在活动中,各个班
级精心组织读书活动,布置富有书香特色的班级环境,指导学生记录读
书档案,汇集到信息大看台
本上。创设机会让学生交流读书感悟,每月都利用班会开展一次读书汇报会。
每周一篇习作,有的
学生受读书的影响,对写作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学期开展的活动没几个周,厚厚
的一本写作俱
乐部都写完了。几乎每个高年级的语文教师,都在讲授新课之前读一篇小短文,让学生谈想
法、收
获、启示等。专题阅活动,不仅使学生与书为伴,亲近书本、亲近文学,童年的生活浸润着书香,
更使学校阅读文化建设不断走向深入,使学校阅读文化特色更显著。
-
5 -
教学反思 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钟老师等 页码:
- 6 -
习作:家乡的风俗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感受家乡自然风景、人文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的
美。教学时
抓住这一要点,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了解安康的自然景观比如小溪、河流、汉江、山川、香
溪公
园,人文景观比如金洲广场、安澜公园、汉江三桥等,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通过谈话,<
br>激励孩子夸自己的家乡,运用大量详实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现在环境的优美、设施的完善。然
后,利用图片、影像资料和教师亲身经历的讲述以及孩子课前的调查汇报,通过比较以及安康秦楚
历史文
化和现代城市乡村规划绿化,人民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样,感受家乡的变化,社会的发展,
激发孩子爱家
乡爱生活的情感。进而让学生深层次,全方位的认识了解家乡的美丽,为家乡骄傲,
体会做家乡人的自豪
。品德课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指导孩子更好地生活,我设计了怎样做一
个文明的安康人,对学生进
行行为指导,利用孩子丰富的想象力,畅想未来的安康,鼓励孩子追求
未来美好的生活。今天的教学中,
我感觉到孩子们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学习状态,对教学内容感兴趣,
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较好地达到了
教学目标的要求。我感到时代对品德教师的要求很高,孩子
们的生活对教师的生活经验的积累也要求很高
。作为一名品德课教师,我还需要加强学习,不断提
高自身文化素质、业务水平。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