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5篇
显示器驱动-失败者的飞翔
《匆匆》教学反思
康淑云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
散文。文章紧
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
对虚度时光感
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
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创作于二十年代,在表达上与现代文章有所不同,学生理
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文章文质
兼美,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而且大
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地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
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堂教学以读为主
线,以《长歌行》导入新课
,以读激情:时间匆匆而逝的无奈之情,
没有把握好时间的惋惜之情、自责之情;以读导练,“燕子去了
,又
再来的时候;„„”,“洗手的时候,日子从脸盆中过去;„„”,练习说
话,创新运用,
以表达学生读文后的独特感受。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做得较好的是:1.
整体把握了
作者的感情基调,在读中使读者与作者、文本对话。2. 和学生一起
欣赏、品味了
文章的语言美及探究了它的表现美。使阅读中领悟到的
语言表现形成迁移到了写作。不足之处:有些相关
背景知识没有引导
学生去掌握。因此,语言的感悟还不是很到位。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对
学生自读
、自悟的学习过程设计还不够充分。设计注意教师的引导,
重视了学生读后谈理解和感受过程,而学生自
读会产生什么问题,自
悟会有什么困难,怎样适时机地指导、帮助他们考虑不多。
1 8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康淑云
我教《桃花心木》时,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
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
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我带领学生朗读了这句话以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议论:
1、树木
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
2、联系生活
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
比较“经得
起生活的考验”?第一题学生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从
而理解人的“不确定”。 第二题学生能联系生
活实际,谈了自己知道
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知道只有在不确定中,才会对
社会
环境、人际关系等产生切身的感受,才会真正感知“尊重”、“艰
辛”、“珍惜”等情感,从而学会与他
人合作,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
惜来之不易的一切。学生在理解了这句话后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教者所费时间不多,却使学生从文和道两方面受到启迪,既学习了语言,
又受了教育,所以联系现实生
活来学习语文课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
用,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2 8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康淑云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表现
来感悟少年在
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
突破重点,我通过让学生对比在表演两次失败后
观众的反应和少年的
表现来让学生感悟少年在连续两次失败后,在观众的巨大压力下永不
放弃的
精神。当时我设计了两条线来帮助学生理解。一条是抓两次失
败后观众的反应,另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少
年的表现。在这两条线的
设计力度上很平均,致使学生没有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少年由失
败
再失败直到成功这一过程的理解上,使学生的感悟不够到位。
现在回头想想
应当是以抓两次失败后少年的表现为主,为了更好的理
解这一过程,再逐步引导学生找观众的反应,因为
观众的反应只是为
了能更好的衬托少年失败后当时的心理,也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去感
悟少年在
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
学重点: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顶碗少年两次
失败后的表现来感悟少年在
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突
破重点,我通过让学生对比在表演两
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和少年的表现来让学生感悟少年在连续两次失<
br>败后,在观众的巨大压力下永不放弃的精神。当时我设计了两条线来
帮助学生理解。一条是抓两次
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另一条是抓两次失
败后少年的表现。在这两条线的设计力度上很平均,致使学生没有
把
更多的时间放在少年由失败再失败直到成功这一过程的理解上,使学
3 8
生的感悟不够到位,现在回头想想应当是以抓两次失败后少年的表现
为主,为了更好的理解这
一过程,再逐步引导学生找观众的反应,因
为观众的反应只是为了能更好的衬托少年失败后当时的心理,
也是为
了更好的让学生去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4 8
《手指》教学反思
康淑云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
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
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
风趣
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
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
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
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与以
前课本中选入的先生的《白鹅》一样,文章语言风趣幽默,
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
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
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
然不
同的五根手指。本文虽是一篇略读课文,但由于我十分喜欢和欣
赏先生的文风,就当做精读课文来讲的,
课前还请美术吴老师在黑板
上画了插图。
果然,学生也十分喜欢学习本文。初读课文
,了解大意后,五根
手指的特点,学生容易把握,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一是
要抓住
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
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
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
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
结
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
弱、美丑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
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
重点体会。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
5 8
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
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
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
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
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
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
、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
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
句子,体会
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课后我还布
置了小练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眼中的五
根手指,要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结果很多孩子
能模仿先生的语言风
格,幽默地写了自己眼中五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而且很有见解。如:
有的
孩子认为中指并不向先生说的那样“养尊处优”,反而是“忍辱
负重”,每天扛着钢笔写个不停,都累得
驼了背。多么生动的比喻啊!
由此可见,我们高年级语文教师应该挖掘不同课文中的写法特点,让
学生在仿写、续写、扩写等活动中,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6 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康淑云
《卖火柴
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杰作
之一。它讲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
街头的故事。作者
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表达了他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课文
的重点是
讲这个小女孩在又冷又饿的情况下,为了暖和暖和快要冻僵
的身体,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并从火柴的亮光
中看到了种种幻象。而
这些幻象又恰恰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了能
够让
这些在幸福中生长的孩子们领悟到作者这种基于现实合理想象
的表达方法,我实施了这样的教学方案:
1、强调精读细说: “读”是语文课的基础。要使学生深
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必须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
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卖火柴
”这部分,
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结合具体语句、段落相互交流感受,重点认识
小女孩现实生活
的悲惨和痛苦。“擦火柴”这部分,让学生自读,使
学生领悟作者的想象描写完全基于现实,十分合理。
同时抓住课后习
题来“说”。课后习题的设计意图在于关注阅读理解的个性化,尊重
学生个人的
独特感受和体验。我给学生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读、
说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或自由选择
合作伙伴,自己选择读、
说的内容、形式。全班交流时,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独立
体
验。
2、读议结合: 我让学生精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这一
7 8
p>
自然段,了解作者在这一段中的写法以及小女孩的心理变化后,针对
“这是一道奇异
的火光!”这一重点句子来讨论,先是提出了:“为什
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然后又提出了:
“作者为什么不写
小女孩就在暖烘烘的火炉边度过那美好的夜晚,而要那么残酷地写出
火柴灭了
,火炉不见了?”孩子们通过交流,不仅理解了:是因为小
女孩在火柴光里看到了美好的幻象,所以才说
这火光是奇异的;还了
解了作者这样对比写是为了突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同时懂得珍惜现
在的
幸福生活。接着我
再让学生以此方法学习小女孩其他四次擦燃
火柴的段落,这样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