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每单元教学反思

别妄想泡我
740次浏览
2020年12月29日 14:3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身自端方-工作总结及计划

2020年12月29日发(作者:周卓茹)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柏辉
六年级第一单元的课文主要描写大自然的 美丽景色,作者通过精彩的文笔,
细腻的描写,运用大量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 ,把学生
带进有灵性的魅力大自然,进行心灵的交融。如何让学生感悟大自然的灵性和美
丽,从 而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是我们老师该思考的问题。
美是通过有感情的读才能领悟出来。如何让 学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境界是关
键。《山中访友》作者把古桥、树林、瀑布、山泉、悬崖等当作知己朋友 ,同他
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对话。教学时,我一是通过引导学生采取各种方式的读,让
学生领悟 作者对大自然的痴迷与热爱。二是通过角色的转换,一部分学生当山中
的古桥、树林、瀑布、山泉、悬崖 等,一部分学生当作者,让他们进行对话与交
流。课文学完我总觉得学生只是初步领悟了作者的情感,没 有深刻领悟作者对大
自然的痴迷与热爱
第二篇课文《山雨》,作者全身心投入雨中,通过大胆 而又奇特的想象,写
出了山雨的音乐美。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引起我们无限美好的遐想。作者把雨中的树木、小草、岩石比做一把巨大的琴键,把飘飘洒洒的雨丝
比做轻捷柔软的手指 ,把雨声比做一首优雅的小曲,面对如此美妙的文章,我深
深地被感染,因为我和作者一样钟情于大自然 ,迷恋于大自然,而如何让学生感
受这种情感又成了难题,在我们淳化有一个人间仙境--东沟,很多学 生都游玩过,
在课堂上我试图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境界,走进东沟,反复诵读精彩语句,体会
文 章的语言与意境美,当我引导“同学们,我们已经置身于东沟,置身于雨中,
我们侧耳倾听,仿佛听到了 什么?”学生回答:“听到了小草的滴答声,树叶的
沙沙声。”我笑了,“难道雨中的小草是坚硬的吗? 根据我在雨中的聆听,小草
发出沙沙声,树叶是滴嗒声,而岩石是叮咚声。”“同学们摆在你们面前的就 是
琴键,希望你们置身于雨中,用心弹奏出美妙绝伦的音乐,”于是很多学生情不
自禁地在桌面 弹奏起来,至于现在的琴键、手指、以及优美的小曲到底扮演什么
角色,全然忘记了。学生是好动的,也 许他们关注的世界和成人根本不同,课上
到这里我好困惑,学生只能体会到作者的一些情感,要他们深入 作者的内心,身
临其境地感悟大自然的美妙还是达不到。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悟与聆听还是欠缺。


我利用课余调查了学生,面对一处令你赞叹的美丽景色,你们是静静地观察,
还是尽情地高歌或游玩,90%的同学表示是后着,我也理解了学生的情感世界,
他们小小的心灵世界 是清纯的,无忧无虑的,而成人平时生活的艰辛,太多的责
任使他们倍感身心疲倦,偶尔走进一片绝妙的 美丽境界是全身心的放松,甚至是
完全陶醉,只有他们才能用心的感受大自然的赐予。
课 堂是生活的浓缩,可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对大自然的感悟会随着年龄的增
长会有独特的见解的。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柏辉
本单元的教学又告结束 ,回顾这单元的语文教学工作,我感叹良多,静下心
来,反思自己这教学工作如下:
一 是教学方式和方法。在这方面,我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特
别是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还 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
习习惯,从字词句篇开始,点点滴滴打下基础。
二 是学生的学习态度。部分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表现的就不够端正。主要
表现在作业方面。一 部分学生作业虽然能按时按量完成,但书写较差,更谈不上
作业的正确率。及时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与 家长联系过,但效果不是很明显。
其次,课堂上学生听课的有效性较差。很多时候我发现班上有很多一部 分学生上
课听得不认真。虽然,这些学生中并不全是思想开小差的,很多都是不积极参与
的,感 觉课堂与他无关。
三 是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这个比较难,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
去读,要安排时间让学生去读,让他们在书中去陶冶,在书中去积累,在书中去
自我提高。
四 是要继续教育教学的思考,不断探索、努力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努力让学 生在课堂上喜欢你的语文课,并且能够让学生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尽力让学生能够学得
轻松而又学得扎实。
学生的语文兴趣得到了激发,语文基础知识得到了 提高,语文能力得到了增
强,为下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今后我在工作中将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 !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柏辉
本单元是“珍惜我们的家园 ”为专题。本单元的教学能够基本围绕专题及单
元重点展开,学生能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懂得珍 惜资源,能把握课文内
容,并且个别生有自己的认识,既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同时也提出合理开发利< br>用,使经济得到发展,又能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另外在文章写法中有适当的点拨指导。如 :《只有一个地球》的写法:(没
有体现在教案中)1。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 介绍了地
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2。用词严谨表达生
动,是 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课文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方法,体现了科学小品
的语言生动形象性。《大瀑布的 葬礼》写法:1。采用倒叙法。2。运用对比描写
事物。
当然,本组教学中也有不完美之处: 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时间的分配、
小组时间分布不均衡,小组成员能力水平的差异等,决定我们今后将 会更加努力
地去探索、完善。














走近鲁迅 教学反思
柏辉
第五单元“初识鲁迅”,是以文学人物为专题的一组课文,非常有特色。(这
样以人物为中心组 织学习内容,以人物为对象的专题,在五年级上册也编排过一
组——就是 “走近毛泽东”)。
这个单元,从导语到课文,从课后思考题到连接语,从“资料袋”到“阅读
链接”;从“口语交际?习 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从内容和形式上凸
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组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 体。尽管鲁迅是这组课文的灵
魂,但是,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认识鲁迅,丰满鲁迅的人物形象 ,还
是存在诸多困难。困难一,鲁迅的故事,学生平时接触的机会少之又少;困难二,
鲁迅的成 长背景,学生知道得也不会很多;困难三,鲁迅生活的时代,与现今有
较大的差距,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 ,战斗一生的做法,学生难以想像。因此,时
空的拉开,距离的拉大,都容易造成学生对鲁迅、对鲁迅的 文章,特别是一些含
义深刻的句子,难以理解、不易体会。
不过,小学教学对鲁迅的认识有一 个准确的定位,那就是:亲近鲁迅,走近
鲁迅。让学生在这组课文的阅读中认识到,鲁迅是可亲、可敬、 可爱的人,是我
们的精神导师,是我们的朋友,避免教学时过于拔高要求,使学生对鲁迅以及他
的作品产生逆反心理、或高不可攀的恐惧心态,从而错过了与这位20世纪中国
最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 精神对话的时机。








走近鲁迅 教学反思
柏辉 < br>本单元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了解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
命家”,更要引导学生 通过学习,了解文本是用怎样的表达方法来体现鲁迅的优
秀品质。本组的教学目标,我们要注重以下两个 方面:一是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
基本方法;二是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如何达成目标,我们凭借课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学习外貌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性格品质
本组课文,既有鲁迅笔下的人物外貌,又有他人 笔下描写鲁迅的外貌,虽然
都写外貌,但方法各不一样。如闰土,鲁迅在《故乡》中对其少年、中年时期 进
行了描绘,虽描写的点相似,但表达的效果完全不同;《一面》中阿累描写鲁迅,
却是在同一 时间不同角度观察到的,表达非常细腻、准确,这些都值得学生去学
习。
现在来谈谈如何让学 生感受鲁迅笔下的外貌描写。《少年闰土》这篇文章,
课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P84T4“找出文中描 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再体会
体会。”通过对少年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然后出示中年闰土的外貌, 进行比较,
这样的比较,能够丰满闰土的形象,同时带给学生对人物的认识造成较大的震撼。
还 有我们老师们都知道,鲁迅先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高手,他的生花妙笔,给我
们塑造了许多活灵活现的人 物如:孔乙己、祥林嫂、阿Q等。可以引导学生课外
阅读这些人物的描写。
这是鲁迅笔下的人 物外貌描写,再来看看阿累笔下的鲁迅,作者和鲁迅的
“一面”之交。在这个过程中,突出人物描写、特 别是外貌描写;老师要引导学
生进一步细细梳理文字,领会作者是怎样围绕外貌描写,使用了一些什么样 的手
法来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
《一面》中的三处外貌描写由远到近,由粗到细,抓住最能突出鲁迅精神品
质的肖像特点--瘦 进行着力刻画和反复渲染,第一次描写视角在暗处,只能模
糊辨出形体;第二处描写:在近处,看得清楚 了;写了面孔、寸发、胡须。这三
样都抓住了特征,直竖的寸发,隶体“一”字的胡须是鲁迅形象的特色 ,而黄白
的面孔则是劳累的表现,第三次的描写是面对面,可以仔细辨认,是前两次描写


的总绘,还是面孔、寸发、胡顺、长衫、烟嘴,只是更细致、更具体了。这样突
出鲁迅先生的外 貌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革命
事业的那种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 在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形象时,总结外貌
描写的基本方法:①抓特征。写外貌必须抓住人物的特征,即区别 于其他人的最
大的不同点。②有视角。要选择一定的角度去观察、去描写。描写有角度了,外
貌 的表现层次也就丰富多样了。③表现性格。如果只是为了人物外貌而写人物外
貌,就会失去外貌描写的目 的和意义。写外貌必须能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最后
我们也可以当堂小练笔: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 学或老师写一写外貌。
2.联系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本组课文还有一个重要的读写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其方法。
含义深刻的句子有 好几处,如:《少年闰土》中写道,他们和我一样,只看
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我的伯父鲁迅先 生》中的“四周黑洞洞的,还不
容易碰壁吗?”等,但不管是哪一处我们的理解都离不开时代的背景。如 谈碰壁,
就要联系当时的白色恐怖社会;谈四角的天空,就要联系鲁迅小时侯的家境、所
交往的 朋友„„而这些文中并没有告诉我们。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好学生对“鲁
迅的一生”这一综合活动的开展 显得尤其重要,我们需要通过带问题的探究性阅
读,通过互文的补照,了解鲁迅的生平,知道当时他生活 的环境,这为我们突破
教学的重难点铺平了道路。
3.在回顾拓展中,提升鲁迅形象
鲁迅是怎样的人,学生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和实践已有所了解,但仅仅了解
是不够的,还应该让学生对 鲁迅各方面的成就能说出一二,所以在交流这方面的
内容时向学生强调一点:抓住你认为鲁迅最了不起的 一个方面做反馈。于是学生
就从“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革命家”、“坚强的战士”、“出色的版画 家”
等内容入手谈所了解的鲁迅。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对鲁迅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而这样一位 伟大的战士怎么不受人爱戴呢?




第六组轻叩诗歌大门
教学反思之让学生与诗歌同行
第六组是集中 编排、课内外一体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轻叩诗歌的大门”,
分两大板块──“诗海拾贝”“与诗同行 ”,两个阶段进行。
一、诗海拾贝,聚焦实践点
要知道,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又是文学的 起源,古今中外,无数的诗歌向
学生奔涌而来。面对这浩渺的诗海,如何不迷失方向,并在诗海的漫游中 拾到五
彩斑斓的贝壳,是学生面临的最大的、也是必须要克服的困难。
诗海拾贝中有六首诗, 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到现代诗的开创者郭沫若
的《天上的街市》,从国内的诗作到国外的名篇,为 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
在起始课,我们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确定实践的主题 。
二.与诗同行 欣赏模仿
如果说《诗海拾贝》主要是引导学生借助6篇阅读材料,选择适 合学生实践
主题的话,那么《与诗同行》这个板块,更多的是引导学生鉴赏诗歌,学习诗歌
创作 的基本技巧。孩子们在诗海拾贝的实践过程中,已经有了写诗的热情和冲动,
很想亲自试一试。为了满足 孩子们的这种愿望,可以先带领学生品析赏读几首儿
童诗特别感兴趣的诗歌,如《致老鼠》《爸爸的鼾声 》等。
接着还可以准备一些灵动、好玩而富有情趣的诗歌,如:《云》、《风》、
《雨滴》、 傅天琳的《我是男子汉》,英国著名儿童诗人米尔恩的《小山上的风》
等二十多首,让孩子们有选择的品 读涵泳,说说各自的喜欢理由;谈谈诗歌的创
作技巧;品味它们巧妙独特的构思„„渐渐的,渐渐的,孩 子们就会更深的领会
到了写诗的一些小窍门:巧用比喻、妙用拟人、运用夸张、大胆想象、运用假设等。这时候学生也会迫切的希望自己能亲自试一试。这时你就可以放手让孩子去
尝试写诗了。
三、扣开诗门 精彩纷呈
学生在第二板快实践中,学生肯定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这时 候我们就可
以鼓励孩子用多种形式把自己的诗歌整理成集,可以是分小组的,也可以是个人
专集 的形式,然后可以进行一次诗歌品评会,把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推上一个高潮。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反思
柏 辉

人 教版第十一册语文的第六单元的主题是:“轻叩诗歌的大门”。这对我
来说是很陌生的,从没教过这样整 组诗歌的。是不是也象以前一样一课一课地
教呢?我想肯定行不通。诗歌,无论是古体诗还是现代诗,对 学生来说也是很
陌生的。怎样让学生对诗歌教学既感兴趣又有所得呢?于是,我向同年级组的
黄 老师、蔡老师等请教,最后我们商量采用综合实践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这一单
元。分五步走:
第一步:让学生自学“诗海拾贝”的内容,(“诗海拾贝”包括四篇古诗
和两篇现代诗)独自完成同步和 随堂的有关作业,允许学生通过查资料、借用
工具书等途径来完成。
第二步:让学生在课 堂交流独立完成作业的情况,有疑问的提出来一起解
决。在交流的同时还及时补充相关的内容。比如:随 堂作业本上有找同名诗三
首的作业,于是课后布置让学生再去找**诗(同一个诗人写的不同诗)和同类
诗(比如都是写春天或花等同一类的诗句)等。有默写词《水调歌头》《虞美
人》等,就结合音 乐课教学生唱会这些词写成的歌。
第三步:在课堂上带着学生学习《诗经·采薇》等四首古诗,准 确的说是
一诗、一词、一曲。不但要求背诵默写,而且要求掌握字词的意思,并结合一
些《诗经 》的内容,丰富诗歌的内容。比如:《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诗、词、曲有什么不同。诗歌按韵 律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可分为绝
句和律诗等。在学现代诗《天上的街市》和《白桦》时,我让 学生采用小组讨
论的方式说说:“你读了这两首诗有什么感受或收获?”在学生的互相交流中
明 白诗歌的一些独特表达方法,有丰富的想象和恰当的比喻等。
第四步:共同赏析“与诗同行”的内 容。除了一起读读与学生同龄人写的
儿童诗外,有《爸爸的鼾声》、《致老鼠》等,同时和学生一起讨论 ──其实生
活就是诗。你可以写你喜欢的一物,表达你的喜爱之情,你也可以写生活一现
象,一 感受,一灵感,比写作文自由,抒发感情更直接。很自然,在与学生的
聊一聊后,很容易地激发起学生写 诗的欲望。然后,再给学生说说一些诗的故
事,比如“给诗加腰”、“诗中的秋”等。学生逐渐明白了写 诗并不可怕,有


时还要掌握一些技巧,写诗和读诗一样有方法,可以想象,可以结合生活 实际,
可以„„学生疾笔写诗一首首,大家互读互评一起分享。
第五步:学生在一点一点 地积累着诗歌的知识,如果把它贮存和消化一下
该多好。于是,在整个星期,包括两个双休日,我布置学 生做《诗集》。内容
可以自己定,有五个内容必须包括,分别是“书法作品:喜欢的诗一首或几
首”“给一诗配上一画”“同名诗或同类诗或**诗”“作诗两首以上”“活
动总结一篇”。我还给学生 承诺:这诗集作为单元测试的成绩60%。学生热
情高涨,交上作业令人惊喜。另外成绩的40%是诗歌 表演,在周五班队课上
进行,可以是唱词《满江红》等,可以是朗诵诗歌,也可以是有关诗歌的相声、< br>小品。形式可以单独,也可以小组合作,不过人人要参与。结果,我为没把学
生那一幕幕精彩的镜 头拍下来。














第七单元 人与动物教学反思
柏 辉
本组教材以“人与动物”为专题,讲了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国家的人与动
物 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老人与海鸥》根据人类学家邓启耀先生
的《寂寞鸥灵》改写,描写 的是发生在昆明翠湖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名叫
吴庆恒的老人在湖畔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 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
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风雨无阻地到翠湖边来喂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 结
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盘旋、鸣叫、
肃立,场面十 分感人。另一篇精读课文《最后一头战象》刻画了动物平时不为人
知的情感世界。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 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
知生命即将结束,便再次披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 吊战场,最后在
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挖坑埋葬自己的故事。《金色的脚印》不是新选文章,老
师们比较熟悉。《跑进家来的松鼠》写的是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后,在我们家把
糖、面包皮叼到大柜上“ 储存冬粮”;把我们采来的一篮子蘑菇全晾上;把手套、
头巾叼到烟囱里做窝过冬。这篇文章与其他三篇 文章角度略有不同,似乎“情
感”主题不突出。其实,“我们”一家人不干涉小松鼠的活动,正是对这个 小动
物的尊重和爱护,所以松鼠才得以在我家“胡作非为”。
本组课文的篇幅都比较长,因而 ,“导语”中提出: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
阅读课文。“导语”中还提出要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 动物与动物之间的
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这在两篇精读课文的课后习题中均有相关的练习。这组
课文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
之间的真挚情感,体会 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叶圣陶讲过:“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 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教
师”,而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理清思路更显重要,在理清文章脉络的 基础上学习
课文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了解。《老人与海鸥》一文主要分两部分来写:一是老
人喂 养海鸥(写了三部分: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二是海鸥哀悼老人(写
了鸣叫、守灵、送行),展示 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最后一
头战象》一文以时间为序,扣住了四个感人的环节来写 :英雄垂暮、重披战甲、


凭吊战场、庄严归去,记录了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 跑进家来的松鼠》
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先后叙述了小松鼠“储存冬粮”、晾晒蘑菇、烟囱里做窝的
有趣的故事。《金色的脚印》则以主人公正太郎的观察为明线,写了“老狐狸设
‘调虎离山’计营救小 狐狸”和“老狐狸深入‘虎穴’喂养、营救小狐狸”。
二、紧扣重点,潜心揣摩真挚情感
1.找准切入口,揣摩真情
对于本组教材,文本篇幅较长,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 教师紧扣
课文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寻找一个切入口,牵一发而动全身。以《老人与海鸥》
一文为 例,谈谈教学思路。
文中写到P116“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抓“意想不到”
学习课文。教师可 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海鸥的哪些举动让你意想不
到?”
①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 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
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②鸥群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
属。
③不 一会儿,一群白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面和后面整整齐齐站成两
排,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 白翼天使。
④当人们最后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向炸了锅似的朝遗像扑过来。
它们大 张着嘴鸣叫,翅膀扑的那样近,以至于收照片的人下意识的缩紧了身体,
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 涡中脱出身来。
引导学生品读,充分理解和感悟海鸥对老人的深情。如:对第一句中的“大
不 一样”与“不大一样”比较,想象海鸥的“叫声”和“姿势”与平时会有哪些
不一样,感悟海鸥发现十多 年来与它们朝夕相处的老人与往常不一样时惊恐、疑
惑、悲伤的情感。再如,第四句中有两个“扑”字, 为什么不用“飞”字?通过
探究,体悟海鸥的深情。
在理解和感悟海鸥对老人的深情的基础上 ,学习“老人喂养海鸥”部分,使
学生知道这虽是“意料之外”,却也在“意料之中”。!


2.紧扣要点,感悟真情
对于篇幅较长,结构较复杂,难度较大的课文,可在 引导学生初读全文了解
大意的基础上,抓住突出中心的部分重点讲读。抓住几个要点,引导学生循着事< br>件线索议课文,理解课文,次要内容则跳跃过去。
三、简要复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简要复述要求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作取舍、补充、重组和改变,这要比
较,要思考,毫无疑问,复述 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
力。本组课文都是篇幅较长的文章,情节性强,除了继 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课文之外,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讲课文中的故事,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一些语文能
力的培养。同时,这些故事的趣味性都很强,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四、拓展延伸,充盈本组阅读主题
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感悟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情。同时也为口语交际
和习作做准备。












中国历史故事-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造句


经典吧-描写学习态度的成语


笔记本没声音-一个人的坚强


白衣飘飘的年代歌词-童年是什么


新型毒品图片-报纸广告语


对号符号-教师节领导致辞


花木兰动画-经典爱情语录


2020庚子年-告别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