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关于计划生育新政策-鲁迅看客
第一单元 学习目标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民风民俗”
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
戏》4篇课文。所选的4篇课文不仅为我们
展示了传统节日中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
还向我们介绍了各地独特的艺术样式。《北京的春节》让我们了
解了老北京人民过春
节时的风俗习惯;《腊八粥》向我们展示了人们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时的情形;《古诗
三首》描写了古代人们过传统节日时的习俗,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藏戏》
为我们介绍
了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一独特的艺术样式。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学习目标
内容
北京的春节
腊八粥
课时
2
2
教学要点
1.会写38个字,正确读写44个词语。
2.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氛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青蛙 3 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3.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
的其乐融融。
藏戏 1
4.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品味
诗句,感受古诗表达的情感;指导背
诵、积累古诗。
5.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借鉴本单元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
习作 2
介绍风俗的方法。
1.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习俗及其寓意。
3.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能在相同的语境里用不同的词
语文园地一 2
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4.通过书写提示,提高书写速度。
5.背诵《长歌行》。
1.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会写“醋、饺”等15个字,正确读写“腊月、展览”等35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
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了解节日习俗中
的民族传统文化。
3.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
得当的写作方法,
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策略
1.字词学习
本课要求会写15个
字,在教学的过程中,可结合词语和具体的语段展开教学,
把本课的字和词语分类识记,如“拌、眨”都
是动词,“风筝、口琴、鞭炮”都是名
词。“拌、眨”这两个动词可利用形旁表意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
同时通过肢体动作
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写字时,可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如“截然不同”的“截”<
br>字,左下方是四横,不能写成三横;“醋”字的左半部分不能写成“西”。
2.阅读理解 文中列举了许多北京过春节的习俗,趣味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在教学中,要
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谈谈北京的春节给自己留下的整
体印象,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北京
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
氛,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表达运用
先通过自主读文来感知文本,再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触发学生已有的生活<
br>体验,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大胆交流生活中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在这种对话中不
断感悟,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表达
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充
足的自读自悟时间,通过课文和课文后的“阅
读链接”的对比阅读,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按时间顺
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
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XXXX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搜集关于春节及春节习俗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醋、饺”等15个字,会写“腊月、展览”等35个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动地迎新春。”一到春节,
大街小巷就变得热闹
非凡,家家户户都是喜气洋洋。这是我们中国人心中最隆重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
br>再熟悉不过了。(板书:春节)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你家是怎样过春节的?
2.指名学生回答。
3.师: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
有自己特
有的民风民俗。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
感
受北京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
4.齐读课题。
【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切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唤
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
的回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引发学生的共鸣,
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学习兴趣。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预习:指名读生词,注意纠正字音。
课件出示
腊月 展览 风筝
空竹 口琴 更新 鞭炮 除夕 春联 扫除 年糕 充足 店铺
开张 对联 年画 通宵 间断
除非 必定 光景 燃放 亲戚 拜年 寺院 轿车
骆驼 元宵 一律 彩绘 广告 分外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3.引导学生从生词的音、形、义三方面了解需注意的地方,并相互交流。
4.全班齐读生词。
5.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
象最深
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心得,说出“热闹、忙碌、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板
书: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6.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
边想,作
者写了哪些日子里人们的活动?可以用笔画下来,也可以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设
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清除学习上的障碍,
包括字、词、句等,以便进一
步深入学习课文。同时,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读书动
笔的习惯。
板块三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看来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已经初步感受到北京的春节氛围。这么热闹的春节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
2.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围绕
春节都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然
后以四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填表。出示课件:
时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1)时间顺序: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明确北
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板书:腊八→小年→除夕→正月<
br>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2)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熬腊八粥、买杂拌儿、节前忙碌、
放鞭炮、吃糖、
除夕守岁、拜年、逛庙会等。
4.师生共同完成并订正以上表格。
5.观察上表,你们知道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6.通过阅读填表、互相
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北京人
过春节过得这样丰富多彩,我们就应该通过有感情
的朗读来细细品味这热闹、忙碌、
喜庆又团圆的春节。请大家品读文中自己喜欢的描写春节中重要日子的
文段,并试
着背一背。
7.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了解了北京春节那丰富多
彩的风俗
习惯,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希望大家回去再美美地朗读课文,并把你喜
欢的
段落多读几遍。下节课,我们将深入了解北京春节那浓浓的 “年味”,学习作
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以表格的形式把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的
眼前,学生自然会发现课
文的写作顺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
问题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北京春节习俗的,知道作者主要
介绍了重要日子里
人们的活动,并且说出了北京的春节给我们的感受。这节课,我
们将继续走进北京的春节,感受北京春节
的习俗和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
的写作方法。(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1.课件出示填
空题,比比谁回答得快。
板块二 研读赏析,感受年味
1.默读全文,思考:老
舍先生为我们展示了许多北京过春节热闹的画面,你最
喜欢其中的哪一幅?
2.小组研读。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画出最能表现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4.交流体会和感受。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里
,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
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情。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思考:从哪些具体的
词句中可以体会到人们
在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
④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自由说说你们家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在干些什么。
(2)体会过年的热闹。
①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春节最大的特
点是什么?(热闹
)
②同是热闹,但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春节
的重要日子,
它们各自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词句反复读一读,想
一想。
③学生交流反馈,
教师相机指导。(除夕:喜庆、团圆;正月初一:悠闲、快乐;
正月十五:红火、美丽)
④交流反馈写“除夕”的片段,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节日喜庆、团
圆的气氛。
课件出示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
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
炮声日夜不绝。在外
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
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
守岁。
抓住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住“除非、必定”,
体
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感受团圆的氛围。
⑤阅读“阅读链接”中斯妤的《除夕》,与老舍的《北
京的春节》进行比较:同
是写除夕,二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为我们展现的是全
景图,抓住除夕时人们
主要的活动进行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中斯妤由回忆外婆入手
,
重点写了一家人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的情景。
⑥过渡:熬过了除夕,人们通过守岁把美好的祝福赠给了长辈和孩子,接着正
月初一到来了。
⑦指名学生交流反馈,进一步体会正月初一的悠闲、快乐。重点指导学生一边
朗读一边体会逛庙
会时人们的悠闲与快乐。(课件出示:课文第8、9自然段)
⑧指名学生读。
⑨过渡:正月
初一过完了,同学们可别挪开脚步,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更精彩
的是什么呢?(元宵)
(3)体会正月十五的红火、美丽。
①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
用。(课件出示:课文
第11、12自然段)
②创设情境,引导写话:看着火红而美丽的北京
城,看着一盏盏有声有光、各
形各色的花灯,你产生了哪些美好的遐想呢?请你用上文中优美的词语,写
出你此
刻的感受吧。
③带着美好快乐的情感,全班齐读第11、12自然段。
【设
计意图】本文的语用目标是引导学生从关注文章整体结构的详略安排,到
关注文章片段描写的详略安排,
到关注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品读文段的同时,
通过对比阅读,学习片段中的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以及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
板块二 总结全文,领悟写法
1.同学们,看来
这篇课文已经在你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再来看看课
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这篇文章的,文章在
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2.小组讨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3.全班交流。
(1)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记叙。
(2)有详有略地写,对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
师: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应该抓住重点内容来写,做到有详有略,让人印象
深刻。
(3)抓住特色活动来写。
4.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舒乙的《北京的春节》,与老舍的《
北京的春节》进
行比较:同样是写过年,二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5.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如:选材要详略得当
,描写节日要抓住最主要的特
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等。
6.教师小结:同学们,北京的春
节从腊八拉开序幕,到正月十九才宣告结束,
历时一个多月,作家老舍却只用了一千多字就将它呈现在读
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
住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
和的春节画卷。同学们要懂得运用刚才总结的写作方法来指导自己写作。
【设计意图】学生是
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
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同时鼓励学生勇于
思考。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
学习、总结方法。
★板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作业设计
见“XXXX”系列丛书《XXX作业100分》或《XXX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散文。<
br>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
行了介绍,展现
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勾起读者对年味的向往,对传
统节日的留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
语言特色、详略、比较阅读、表达顺序等方
面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及传统节日的习俗。
1.自主读文,读中感悟。
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和提高语言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学生与文
本对话的最
有效的途径之一。本节课教学中,我首先落实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足的
阅
读时间,保证他们能多次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充分地与文本对话。我从整体
入手,紧扣中心,抓住关
键词“热闹、忙碌、喜庆、团圆”,帮助学生读通课文,了
解课文脉络。接着,我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自主
学习、小组合作,勾画圈点批注,抓
住关键词句展开教学,采用朗读、品味、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
感悟语言。
2.指导朗读,创设氛围。
本课写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习俗,字里行间透出人们
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其中许多情景孩子们从未见过,但老舍先生的描述使人
身
临其境。
教学时,我采用以读为主,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探讨交流、课堂延伸激发表达等,为学生创设积极的说话氛围,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
了解北京春节的
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从而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此
外,我着重触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还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大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交流,在这种对话中不断感悟,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和表达能力。
3.突破难点,领悟写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时段“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
五”来进行
品读,通过有层次、有秩序、有针对性的提问,把学生的思维、观察和想象的能力
充
分调动起来,让学生把握本文的谋篇布局,让学生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
传统文化。在升华情感的
同时,激起学生表达、抒发情感的欲望。由老舍先生的《北
京的春节》延伸到我们自己的春节,在教学中
渗透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本文写作
方法的精妙之处,指导学生进行习作实践。
2.腊八粥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5个字,正确读写“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等9个词
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了解本文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
的好处。
4.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写15个字。从字音上来说,要注意“粥、匙、稠”是翘舌音, 注
意区分“腻”和“栗”的读音,“腻”字是鼻音n,“栗”字是边音l;从字形上来说,
“腻”
字右边不要多写一撇,“栗”字下面是“木”不是“米”,“褐”字是衣字旁,
不是示字旁。在进行生字
教学时,要结合词语来进行。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
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搅和、浓稠
”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教学中,可以抓住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
关键语句进行品味,
展开想象,感受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触叙述了腊八<
br>节浓郁的民俗风情,充满了生活气息。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时的神
态和心情,展现
了一幅淳朴、和谐、温馨的图景。本文的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
从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
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
3.表达运用
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标之一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本文作者用
细腻的笔触描写八儿等着吃腊八粥的情形,展现了腊八节浓
郁的民俗风情,充满了
生活气息。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描写腊八粥的段落,写一写生活中
最喜欢的食物,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XXXX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课时目标
1.会写“腊、粥”等15个字,正确读写“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等9个词
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两天,天气很<
br>冷。于是,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即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
这就是腊八粥的
由来。
2.你们对腊八粥还有什么了解吗?指名学生谈谈对腊八粥的印象。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腊八粥的文章。(板书课题:腊八粥)
4.齐读课题。 <
br>【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腊八粥的资料,在课上交流,有助于学生对
本课内容的理解,
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板块二 初读课文,交流预习
1.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中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腊 粥 腻
栗 咽 匙 灌 搅 稠 嘟 熬 褐 缸 脏 筷
(2)指名学生读,纠错正音。重点指导“匙”的读音。
钥匙(shi)汤匙(chí)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匙”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音为“chí”。
(3)课件出示本课词语。
糊涂
搅和 浓稠 可靠 猜想 粉碎 外套 解释 腊肉
(4)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认读,教师相机正音。
3.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示例:
生1: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
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
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
生2:作者主要写了八儿盼着吃腊八粥的种种表现。
生3:本文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
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
时的惊奇,写出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
的热爱和对亲情
的眷恋。
4.同学们刚才的概括很完整,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是如何概括出来的呢?
生:对于写事的文章,可以从文章的六要素进行概括。
教师小结: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你们
可以紧扣文中的主要人物“妈妈”和“八
儿”,并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文,概括本文内容,并理清文章写作思路,这是对全
文整体的把握,为
更好体会人物的语言及心理活动描写做铺垫。
板块三 深入文本,层层剖析
1.教师提问:作者是如何写出腊八粥的美味的?
2.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问题并画出文中描写腊八粥的句子。
3.细读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
子,提到腊八粥
,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
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
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
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
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
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4.学生交流。
(1)“
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不同年龄段的人,都会对腊八粥产生甜甜的
腻腻的感觉,说明了腊八粥十分
美味。
(2)抓住重点词句,如“糊糊涂涂”“大碗大碗”“大匙大匙”等,想象粥的制
作过
程和人们吃粥时的感觉;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沸腾的粥是什么样子的,从“叹气”
一词体会运用拟人的写法
的好处,感受腊八粥的美味。
5.指导朗读,指名学生读。
6.小练笔:作者笔下的腊八粥
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
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问
题的铺设,吊起学生的胃口:是怎样的粥有这样的魅
力?从而使学生产生走进文本、研究文本的欲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本文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
的好处。
2.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复习回顾。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腊八粥》,大家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2)回顾第1自然段,作者是如何描写腊八粥的诱人的?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1自然段,那么第2~21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学生汇报交流:等粥、喝粥。(板书:等粥、喝粥)
课件出示
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等粥”的?
盼粥——想粥——猜粥——看粥
3.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品析八儿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体会八儿的
心情。(板书课题:腊八粥) 【设计意图】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在学习开始时,教师采用复习上一节课
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
的方法,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
板块二 精读感悟,品析形象
过渡:
美味的腊八粥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都馋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儿
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的人中的一
员。那么,面对甜甜的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
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粥”这一部分。
1.盼粥。
(1)默读第2~8自然段,课件出示要求:
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
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
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①“喜得快要发疯了”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的
喜悦之情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②“眼睛可急
红了”说明了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
出此时此刻八儿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可以
用什么词来形容?(板书:迫不及待)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
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
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
的叹气还在继续。
③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中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
对话。
④怎样理解第8自然段中的反问句?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
苦等待。(板书:苦苦等
待)
(3)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粥一旦
煮好了,
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
2.想粥。
(1)分角色朗读第9~1
1自然段,思考:八儿开始计划怎么分粥?后来又想怎
么分?为什么变卦了?(体会八儿的馋嘴、可爱)
课件出示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
一共八碗,是吗?
”
“是呀!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2)“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3)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4)过渡:这让小小的八儿
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呢?
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这一部分。
3.猜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男生齐读第14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课件出示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
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
仁儿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
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
,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
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2)粥里的栗子、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并画
下来。
(3)文章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书:妙极了)
4.看粥。
(1
)教师读第16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
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时,
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此时的心理?
(板书:惊异)
(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女生齐读第17自然段,画出相关词
语。
课件出示
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
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3)找出关键词和第14自然段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4)看了腊八粥之后,八儿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5)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
【设计意图】品读描写八儿的
语句,指导学生研读课文,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
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通过交流促读,读中交流,
交流中读,使学生在读悟中
探究人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板块三 感悟表达,拓展阅读
1.作者沈从文通过对人物的细节刻画,表现出了八儿对腊八粥
的喜爱之情,以
及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八儿这么想喝粥,他喝到了吗?(板书:喝粥)
课件出示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在他身边桌上那
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
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
(1)指名学生读。
(2)喝到了妈妈煮的腊八粥,八儿又有什么表现呢?在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八儿
的语句。
(3)可以用一个怎样的词来形容八儿喝了腊八粥之后的心理?(板书:满足)
2.课文主要
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
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小练笔:发挥想象,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出八儿喝腊八粥的情景。
4.一枚大得吓人
的赤枣,总算暂时堵住了八儿的小馋嘴巴,请同学们再通读课
文,谈谈自己读了《腊八粥》之后的感受。
5.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给大家读一读,课下可以抄在你的积累本上。
6.名家阅读:推荐课后阅读冰心的《腊八粥》。
【设计意图】为了拓展延伸,加深感悟,主
要让学生学习课文的描写手法,进
行读写结合的练习,完成读写之间的迁移。
★板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作业设计
见“XXXX”系列丛书《XXX作业100分》或《XXX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注意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引导学生感受
人物的心理变化。
1.突出主体,注重层次。
在教学中,我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力求让学
生全员参与,读中感悟,悟中品情,引导学生抓住八儿心理变化的同时,更抓住孩
子
们对八儿的喜爱之情,运用了最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方式 ,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孩
童形象深深地印在孩子
们的心中!这也激起了孩子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从而能
更清晰地理解课文。
2.主线清晰,细节生动。
为了分析作者如何把八儿的嘴馋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从八儿的心理
变化这一线
索入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和“八儿听
了
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体会八儿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再用同样的方法
感受八儿从“苦苦等待
”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让孩子们轻松地
感受到一个孩子那天真和嘴馋的情形,进而
能感受到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3.朗读训练,读出个性。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中,很多地方可以通过朗读想象画面,来体会文章
的内涵。因此,要让学
生充分地读,如自读、分组读、男女生读、对话读等。不仅要让学生读出感受,读
出情感体验,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过程,还要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3.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宫、侯”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
,感知古诗大意,用自
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古诗
大意。
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在字音教学上,要注意本课的多音字:“纤”读“xiān”;“脉”读“mò
”。在字
词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先放手让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
部编
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下文进行自学,说说词语的
大概意思,然后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诗句中
去,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当
点拨即可。
2.阅读理解
本课的三首古诗分别写了三个不同的节日,描写了不同的风俗习惯
。学习古诗
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结合课文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
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丰富学生对古诗中美好感情的感悟。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XXXX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寒食》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诗人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能列举一
下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指名学生答)那么,
你们知道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吗?(寒食节)
寒食节在我国很早就有了,许
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首——韩翃的《
寒食》。
(板书:寒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谈话导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了解寒
食节的具体时间,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础。
板块二
理解诗题,走近作者
1.交流资料,了解寒食节。
(1)同学们,通过预习查资料,你们对寒食节一定有所了解,谁来分享一下呢?
(2)指名学生说。
(3)教师小结: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冬至后
的第105
天,清明节前1~2天。这一天,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
加了祭扫、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斗鸡等风俗。
课件出示
寒食节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曾
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
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2.了解作者韩翃。
课件出示
韩翃(719—788),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
(今属河南)人,是“大历十才子”
之一。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考中进士。建中年间,因作《寒
食》而被唐德宗
所赏识,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
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3.指名学生读诗。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交流资料既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又培养了他们收集资料的
良好习惯。同时,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感悟诗情,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板块三 初读古诗,把握大意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2.解释词语。
课件出示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3.解释诗意。
(1)指名学生说。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天的京城到处都飘散着落花,寒食节里御花园中的柳树在春风中摇曳。
(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落天黑,皇宫里忙着传送蜡烛,蜡烛燃烧时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板块四 化诗为画,体会意境
1.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春意?
指名学生答。(课件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开阔,将
全城景物尽收眼底。“春城”一词,高度凝练而华
美。“春”是自然气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
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2.诗人说“无处不飞花”而不说“处处飞花”,为什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无处不飞花
”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是一
般性的概括,而说“无处不飞花”,用
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地增强了肯定的语气,有
力地烘托出城内春意之浓郁。
3.谁能说一说“飞”字用得好在哪里?
“飞”字极富动感,不仅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
,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
措辞之精当。“飞花”就是指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
”而
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意蕴深远。
总结:由此我们可以充分
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
主要是得益于其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
这一句诗中最引人注目的,就在于
一个“飞”字。
4.“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的重点是什么?
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花园。园中垂柳
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影无
形的,我们只能从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斜”字也是
在间接写风。
5.探讨:《寒食》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指名学生回答。
按从白天到夜晚的时间顺序描写的,描写了落花飞舞、杨柳摇曳、轻烟四散等
景色。
6.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大地一片漆黑。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一
个怎样奇特的景象呢?是
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
会有什么感受?
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蜡烛。(不满,轻蔑)
7.“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有何深意?
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8.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9.总结: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寒食节里,全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御花园中的柳
枝
随风飘拂。夜幕降临,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蜡烛,轻烟飘进
了王侯贵族
之家。诗人借古喻今,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设计意图】“一切景语皆情语。”先逐句理解,再分析
诗中描绘的景色,由这
首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从所写景物分析寄托的情思,是对主题的一个升华,
环环相扣,便于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迢迢牵牛星》
★课时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相关常识。
2.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体会诗中蕴含的相思之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诗题
1.教师谈话:大家一定诵读过这样的句子——“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这是《诗
经》中人们的浅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是汉乐府中人们的歌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今天我们
要学习的古诗,取法于《诗经》和汉乐府,但也有它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
十首《迢迢牵牛星》。(板书诗题:迢迢牵牛
星)
3.指名学生读诗题。
【设计意
图】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忆所学或所了解的古诗,
将学生带入学古诗的氛围中。1.
课件出示填空题,比比谁回答得快。
板块二 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学生自由读全诗。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
2.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
迢 纤 泣 涕 盈 脉
3.指名学生读字。
重点强调:“纤”读“xiān”;“脉脉不得语”中的“脉”读“mò”。
4.读出节奏。
指名读,读出古诗的停顿和节奏。
课件出示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读出韵味。
关注字音的同时,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味和自己的理解。
6.教师范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7.自由练读。
8.学生齐读。
小结:学习诗歌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让
我们伴随着朗朗书声开始这首诗歌的学习。
【设计意图】读得正
确,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使学生在逐层提升的诵读中感
到学习古诗十分有意思、有情趣,为熟读知意打
下基础。
板块三 探究内容,品味诗情
1.导入:读懂诗,读出诗里包含的意
思,这才是学习诗的正式开始。诗就像一
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品味一
番吧!
2.自读自悟。
通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3.讨论汇报。
织女(河汉女)思念牛郎。织女是全诗的主人公。这是一首相思之作,感情基
调较为哀怨。
4.读完这首相思之作,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抒发你读后的感受,你会用哪个词语
呢?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伤感)
5.如果用一个词语将诗中传递的情感描摹出来,你认为哪个词语最合适?(板
书:相思) <
br>6.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诗歌,体会一下,诗歌借助了哪些语句来传递这份相
思的伤感与哀怨呢
?指名学生答。
(1)课件出示诗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迢迢”指遥
远。今天这个词语仍然富有生命力,我们形容路途遥远,会说“千
里迢迢”。“迢迢”和“皎皎”两个词
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意思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相距十分遥远,都很明亮。
牵牛星在遥远的地方
,这遥远的距离使得主人公内心起了相思之情。可是,牵
牛星真的离她那样遥远吗?在诗句中有没有其他
的发现?
(2)课件出示诗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①“札札”是象声词,形容织布
机工作时发出的响声,给人一种静谧中的杂乱
之感。而“弄”这个字,是摆弄、抚弄的意思。一个动词就
透露了此时织女的心境,
写出了她心不在焉、心神不宁的样子。
②札札机杼乱人心,最是织女
愁肠时。其实,《木兰诗》中有一句与此句类似,
同样抓住了“机杼”这个意象,来写女子的愁情。是哪
句呢?“不闻机杼声,惟闻
女叹息。”同样是用有声来衬寂静,以有声来传悲情。
(3)课件出示诗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①弄懂“不成章”。这三个字蕴含着一个“思”字,揭示了织女的内心动态。
②“泣涕零如雨
”更是织女悲苦内心世界的表露,她神思恍惚、心不在焉,终
日劳作却“不成章”。
③“泣”的本义是眼泪,特指无声流泪或低声地哭。“涕”也是指眼泪。
④“零”本是指雨缓
缓而降,引申为降落、落下。这里落下的不是雨,而是如
雨水一般无法抑制的织女泪。这里运用了夸张和
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织女相思
之苦。
⑤有感情地朗读。
(4)课件出示诗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银河清澈且水不深,他们相互之间的距离又能有多远呢?
(5)课件出示诗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①“盈盈”写出了水之清澈,既能表现水波的晶莹,又
能表现女子的魅力,还
可以想象出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令人回味无穷。“盈盈一水”至此也成了阻隔两
情
的象征。
②“脉脉”用来形容默默地用眼神表达情意的样子。织女只能深情地凝望着对
方,却不能说话。
7.齐读古诗。
8.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
传
人间之情。再读诗歌,让我们体会一下这首诗歌“深深的话,浅浅地说”的语言之
美。 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又称复字、重言。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
修辞方法。两字相叠被
称为单叠,四字相叠被称为双叠。在本课中,运用了“迢迢、
皎皎、纤纤”等6个叠词。这些叠词无论是
用于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叙述情
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设出缠绵的意境。
9.指名读诗,读出叠词的韵律美。
【设计意图】诗词的教学重点在想象、品读、悟情。在学
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
引导他们进行交流,在关键处给予指导。最后紧扣人物心情,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
学生思考,让学生反复品读诗句,读出诗词背后的那份情,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设计
★板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3课时
《十五夜望月》
★课时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并背诵古诗。
2.感受这首诗的画面美和情感美,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
3.学习生动形象又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在这个传统佳节里,我们会做些什么呢?(吃月饼,赏
月)
2.圆月,是中秋的象征。中秋的月亮,总是带着些平日里没有的味道,引得古
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忍不住
要对月提笔,一抒己志。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古诗《十五夜望月》。(板书课题)
4.交流: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中秋夜赏月的情景)
5.了解诗人王建。
课件出示
王建(768—835),唐代诗人,字仲初,许州
(今河南许昌)人。王建是大历进
士,早年即离家寓居魏州乡间。 20岁左右,与张籍相识,一道从师
求学,并开始写
乐府诗。他写了大量的乐府诗,同情百姓疾苦,反映时政弊端。他的乐府诗与张籍
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所作《宫词》百首,在表达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
描绘宫中风物,是
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本诗选自《王司马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
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得以发展。思,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从而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 初读古诗,读出韵味
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第二遍做
到字正腔圆。
2.指导朗读,读准字音。
(1)第一句中的“栖”读作“qī”,在这里是指“乌鸦在树上休息”。
(2)“湿桂花”的“湿”是翘舌音,“冷露”的“冷”是后鼻音,“尽”是前鼻
音。
3.赛读古诗,读出节奏。
读诗不光要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请男女生比赛读,读出这首诗的节奏。
课件出示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读诗的方法,由读得字正腔圆,
到读出节奏,再到读出
音韵美。朗读要求逐步提高,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古诗的美。
板块三 把握大意,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
课件出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2.指名读第一、二句,并理解意思。
课件出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指名读。
(2)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交流: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树
枝上栖息着
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3.指名读第三、四句,并理解意思。
课件出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指名读。
(2)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交流:今夜人们都望着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身上?
4.理解诗句,全班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让学生带着理解朗读
古诗。
板块四 精读古诗,感悟诗情
1.为什么诗中写的是桂花?
桂花是中秋时节有代表性的花。桂花常在农历八月,也就是中秋时节盛开。
2.“人尽望”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描绘出了中秋之夜人们争相赏月的情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3.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景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景物?为什么?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冷”字写出
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它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的?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冷”字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
,是从触觉的角度写的。这两句诗展现了一幅
寂寥、冷清的中秋之夜的图景,表现了诗人在异乡孤寂、怅
然的心情。
5.诗歌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深切的思乡之情)
6.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全诗营造了月圆人缺、静寂孤苦的氛围,抒发了诗人的离别之情、思念之情。
7.《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字
更有表现力?
“落”字更有表现力,“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
那秋思随着银月
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同时也与“无声”相契合,凸显月夜的静。
而“在”字则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8.齐读全诗,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
9.用多媒体展示从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亮,如海上明
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
水边望月等,学生根据令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
10.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1.请同学们课下收集其他有关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古诗,并注明作者。
【设计意图】引导
学生想象画面,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并在理解、
感悟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优秀传统文化经
典。
★板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作业设计
见“XXXX”系列丛书《XXX作业100分》或《XXX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本课三首古诗皆包含着传统节日的习俗。韩翃的《寒食》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了寒食节时皇城内美丽的春色和宫廷的生活场景;《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
郎、织女被银河
隔开,只能在七夕相见一次的故事,抒发了女子因爱情遭受挫折而
痛苦忧伤的心情;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描绘了月朗风清的景色,渲染了中秋望月
的特定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
寞的思想感情。
1.读中理解。
在古诗的教学中,朗读和感悟古诗意境是重点。首先就要检
查预习情况,让学
生在读准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文中注释理解诗句。
2.读中感悟。
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读出韵味,感悟古诗所传达的情感。例如,在读
中感悟诗人韩翃借
古喻今,对现实不满的情感;在读中感受诗人王建因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而倍感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3.读中想象。
让学生通过寻找诗中描写的景物,结合自身感悟和课件展示的美景图等,再用
自己的语言把想象的画面描绘出来。在读中想象,能帮助学生较好地感悟诗中的意
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4* 藏戏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吞噬、演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的语句。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特色和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难点
了解藏戏的特色和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字音方面,强调“僧、缰、噬、琼、彻”等字的读音。词语理解方面,让学生<
br>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鼻祖、演绎、随心所欲”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让学生多读几遍,了解
藏戏的形成过程,体会
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在把握整体内容的前提下,弄清文章是从哪几
个方面介绍藏戏的,并用自己的话说
说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感受藏戏独特的魅力和它带给
人们的艺术享
受。
3.表达运用
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播放学生喜欢的戏剧录像片段
,欣赏戏剧。看完后,让学
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种戏剧与藏戏的不同之处,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预习提纲:完成《XXXX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观看录像,感受丰富的戏曲种类。听一听,看一看,你能说出这些戏曲的名
称吗?
2.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生活在我国西
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
,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的民族。那里的人们所创造的举
世瞩目的藏戏艺术神奇独特、灿烂辉煌,有着
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上
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
色,音乐唱腔韵味
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历史悠久、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吧!(板书:藏戏)
3.全班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直观的录像画面,精当
的语言介绍,激起学生了解藏戏的兴趣和
主动学习课文的欲望。
板块二
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速度。边
读边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者联
系上下文理解其意思。
3.同桌相互交流自己不懂的词语。
4.指名分享。
5.速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藏戏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读后交流、梳理:作者是从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艺术特
色两个方面来讲的。(板
书:形成、艺术特色)
6.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自然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自然段介绍了藏
戏的艺术特色?
7.指名汇报:第4~7自然段讲藏戏的形成,第8~18自然段讲藏戏的艺术特色。
【设计
意图】通过让学生速读文本,相互交流,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感
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板块三 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读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课件出示: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1)自由读前三个自然段,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一: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不结
束。
预设二:连续三个排比式的反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洋溢着民
族自豪感。
(板书: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不结束)
(2)学生自由读第1~3自然段。
(3)指名学生读,要求用自豪的语气读。
2.读课文第三部分(第8~17自然段),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戴着面具演出。
①默读第8~14自然段,了解藏戏中面具的特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②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每种颜色分别象征着什么。
(2)藏戏演出没有舞台。
自由读第15、16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
要……”来体会
藏戏的一个重要特征——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3)一部戏要演三五天。
默读第17自然段,说说藏戏中一部戏要演三五天的原因。
(4)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
3.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的特点和前后呼应的表现手法。
(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生读:第8~14自然段。
(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生读:第15、16自然段。
(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生读:第17自然段。
(4)师生合读:第18自然段。
(5)对照开头,体会写法:说一说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
朗读,交流分享,深切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
抓住文章重点,感受文章丰富多彩、生动传神的语言风格。
板块四 自主研读,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
1.自由读第4~7自然段,思考藏戏是怎样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过程,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神奇色彩?
4.学生交流,相互分享: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
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一句,从“脱缰、咆哮、吞噬”等词语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
凶
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无比勇敢的举动。(板书:为
民造福)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
七兄妹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
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
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从中可以体会到齐心协力、人
定胜天的不屈精
神。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
这个仅由7人组
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创造了一个深受人
们喜爱的剧种。(板书:开创藏戏)
5.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6.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
心中,唐东杰布不愧为藏戏的开山
鼻祖。时至今日,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他的画像。他接受着一代又
一代艺人的
膜拜,也让我们顿生敬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研读重点文段,交流阅读感
受,解决阅读重点之一
——藏戏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板块五
拓展提升,课堂小结
1.小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
br>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青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扎根在西藏人民心灵深处。藏
族人民通过它歌
颂生活中的真、善、美,鞭挞现实生活中的假、丑、恶。可以说,
它是藏族群众的精神寄托,是高原儿女
创造的一个艺术珍品。
2.播放学生喜欢的戏剧录像片段,欣赏戏剧。看完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
说这种戏剧与藏戏的不同之处,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对比中体会藏戏的独特的魅力
,同时激发学生了解地
方戏曲的兴趣,从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XXXX”系列丛书《XXX作业100分》或《XXX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藏戏》这篇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藏戏的形成过程以及藏戏的三个特点。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们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1.品读中了解藏戏的特点。
这是一篇适合朗读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先引领学生品读课文
,感悟藏戏的
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根据藏戏特点在课
文中找出相应的具体描写这三个特点的自然段。再通过分角色读、引读等多种方法,
让学生领略到藏戏的
独特魅力,让学生在充分地朗读的基础上,轻松理解了这部分
内容。
2.研讨中了解藏戏的形成。
在教学藏戏的形成过程这部分内容时,我努力尝试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让学
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究课文中蕴含的思想。给学生创造了参与和表
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小组的合作性,以及师生之间、学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
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用传奇故事激
发学生更多的想象,给学生留下一定的
想象空间,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藏戏的形成。
3.对比中感受民族文化。
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播放学生喜欢的戏剧录像片段,欣赏戏剧。看
完后,让学
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种戏剧与藏戏的不同之处,并交流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在
对
比中体会藏戏独特的魅力,同时激发学生了解地方戏曲的兴趣,从而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
第一单元 习作:家乡的风俗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4.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2.能通过习作表
达自己对家乡的自豪、赞美之情,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
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策略
1.阅读理解
以《北京的春节》为例,带领学生品味经典,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
上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素材,激发灵感,动笔写家乡的风俗
,表达自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己的真实感受。
2.表达运用
通过阅读习作例文,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
,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
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同时让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
平。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家乡风俗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能够恰当审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习作。
3.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写作方法,做到详略得当。
4.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对家乡风俗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图片欣赏,导入新课
1.边欣赏边思考,说说这些图片中隐藏着哪些传统节日。
2.学生说一说:这些节日各有什么习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预设1:图一是春节,展示的是春节拜年。
预设2:图二是元宵节,展示的是元宵赏花灯。
预设3:图三是春节,展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
3.引言导入:同学们,通过本单元
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风俗
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
我们赞叹不已。这节
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想要介绍的家乡的风俗。可以是查阅资料时知道的,也可<
br>以是询问长辈时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板书:家
乡的风俗)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风俗习惯,对本次习作充满写作热情,
激发学生写作的
欲望。
板块二 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是家乡的哪种风俗?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3.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1)指名学生说。
(2)教师归纳总结:中国的传统
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
节等。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传说、风俗,
或者有着独特的纪念意
义。
(3)谁知道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都有什么风俗?学生自由发言。
4.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写作方法。
《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述,详略得
当。作者老舍先生用通俗
易懂、富有“京味儿”的语言,对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
绍,
展现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及传统节日的习俗。
《腊八粥》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
动的描写,展现了八儿一家其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融融的情景。
《藏戏》先连用三个反问句把藏戏的特点写了出来,
接着详写藏戏的由来,分
述藏戏的三个特点。
5.说说你在本次习作中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板块三 梳理思路,指导习作
1.指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家乡的风俗。
(1)要想写好家乡的风俗,得要注意观察家乡风俗活动的特点。
(2)生动、具体地写出风俗活动的场面和细节。
(3)观察时不仅仅是看,还要注意认真地听,要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4)要注意观察人们的动作和心情变化等细节。
(5)注意观察的顺序。
2.指导写法。
(1)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气氛,使读者有整体的印象。
(2)要注意刻画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活动,在人物的动态中写出人物的特征。
(3)要注意“
点”与“面”的关系,把个别人物的活动或细节描写与整体概括
描写结合起来,渲染气氛,加强艺术效果
。
(4)要把写人、写景、写事、写物融为一体,使文章形象真实而富有浓厚的生
活气息。
板块四 自拟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课件出示:
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个方面加以介绍?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将哪一部分作为重点进行具体介绍?
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什么题目?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4.拟定作文提纲。
【设计意图】写好作文,要选取合适的素材,要有清晰的思路。通过教师
的指
导,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文思路,这其实就是训练学生拟提纲,梳理文章层次脉络
的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让学生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写作中去。
2.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修改自己的作文。
3.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1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范文赏析
1.范文赏析。
家乡的春节
杨晨曦
照家
乡的规矩,从腊月初一就开始新年的预热了。腊八一般是最冷的一天,大
家都在这天熬腊八粥,里面的食
材丰富极了,让人闻到就觉得心里暖和。
在过年前,孩子们都喜欢提前准备自己过年时要用的东西。第
一种是大家都喜
欢买的花炮或鞭炮,尤其是男孩子,一买一大包。第二种便是又硬又甜的糖或又甜
又红的枣,只要大人一买到,小孩就一抓一大把。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终于到了小年腊月二十三,在这一天,鞭炮声接连不断
,年味浓浓。街上卖东
西的也多了,尤其是糖和瓜子,孩子们也开心多了,到处是欢声笑语。
虽然别的地方一般是除夕当天才贴春联,但在我的家乡,腊月二十八便开始了。
人们喜气洋洋地一边贴着
春联,一边哈哈大笑,显示出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期待已久的除夕之夜终于到来了。这天晚上,鞭炮声
比以前多了许多,每分每
秒都在响,人们穿着新衣,做着一道又一道的美味佳肴。外出打工的人,除了万
不
得已,必定会回家吃个团圆饭。这天晚上吃完饭,人们便忙了起来,烧香、磕头、
拜天、拜地
,一刻也不停。一切活动结束后,除了很小的孩子,一家人都要守岁,
听说这么做可以延年益寿。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都要去拜年,互相表达新年的美好祝愿。
正月初六,多
数商店都已经开张。这天也是我最不愿过的一天,因为家里每一
个干活的人都要出去干活。
元
宵节是春节期间又一个重要的日子。这天晚上,人们去城里看灯会,有“二
龙戏珠”“龙凤呈祥”……各
形各色,各不相同。人们看完灯会便匆匆赶回来,因为
大家都要点蜡烛、闹花灯,整个村子火红一片,真
是一片灯的海洋。
就这样,过完元宵节,春节也就结束了。人们各忙各的,又开始了新的生活,
孩子去上学,大人去上班,一切就又恢复了平静。
2.教师点评:小作者以时间为序,将春节从“腊
八”开始写起,一直写到了元
宵节,将家乡春节的热闹和喜庆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
设计意图】展示优秀范文,引导学生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取长补短,主动
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板块二 完成习作,学会修改
1.学生根据所写的作文提纲,完成习作。
2.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3.学生交换欣赏习作。
4.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完善习作。
5.全班展示优秀习作。
6.收集优秀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教学反思
指导作文,要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构思与众不同的题目,告诉学生一篇好的文章,题目也是至关重要的,为学生今后习作定题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在美文欣赏环节,教师朗
读范文,让学生结合本次习作的要求掌握写作方法,
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点评,让学生明晰一篇好的文
章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完成,让
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写法,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写作方法,使学生在
每次习
作中都有所收获。
在集体修改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朗读要修改的文章,然后
小组讨论
文章哪些方面需要修改。小组讨论后,学生自由修改,让学生学会诊断,学会创新
地修
改。让学生在评改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既是学生又是老师的双重角色,提高
作文评改效果,从而提高自
己的作文水平。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交流,弄清文章的表达顺序,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
这样写的好处。
2.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特定习俗及其寓意。
3.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学会在相同
的语境里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思。
4.熟读并背诵《长歌行》,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交流收集到的风俗资料和学到的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熟读并背诵《长歌行》,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在“交流平台”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通过阅读、交流,
弄清文章的表达顺
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词句段运用
通过收集课外资料,
交流不同地区的节日风俗和不同民族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
让学生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等多种形式
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引导学生
广泛积累词语,学会在相同的语境里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通过书写提
示,了解行书的字体特点,再照着写一写,提高学生的书写速度。
3.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重在朗读指导,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长歌行》这首诗读出
节奏、读出韵味。
熟练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意。
★教学准备
1.查阅、收集风俗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阅读、交流,弄清文章的表达顺序,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
这样写的好处。
2.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特定习俗及其寓意。
3.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学会在相同的语境里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
思。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学习“交流平台”
1.自由读“交流平台”,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3.同桌讨论交流,全班
展示:把你阅读的成果与大家分享,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归纳。
课件出示:
读文章时,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以《北京的春
节》为例)
文中详写了哪些日子?都写了些什么?
文中略写了哪些日子?都写了些什么?
4.
作者在写北京的春节时运用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
样写。小组内讨论、交流。
5.学生联系自己本单元的习作,说一说你在习作中写了什么,哪些是详写的,
哪些是略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推选代表全班汇报。
6.全班交流,评价。(是否说出了详写、略写的原因)
课件出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读文章的时候
,分清文章内容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习作
的时候,先想好要表达哪些主要内容,写
得具体详细一点,次要内容则简略一点。
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表达才清楚。
7.全班齐读以上文字。
8.教师小结:读文章时,不仅要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作者详略得
当的写作方
法,还要将这样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
,重在教会学习方法,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
探究、同桌交流等方法,在自读自悟中学习。
板块二 学习“词句段运用”
1.习俗寓意。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都知道哪些习俗?
(2)指名学生回答。
(3)自由读题,思考这些习俗都有什么寓意。
课件出示:
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过年的时候吃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上雕刻蝙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预设1: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有头有尾,年年有余。
预设2: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从天降,福运到来。
(5)除了这些寓意吉祥的习俗,你还了解其他寓意吉祥的习俗吗?(查阅资料
搜集)
2.学习同义词。
课件出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
是玻璃的
,有的清一
....
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
.
事。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
,志杰在跳高比赛中
喜获金牌,
........
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读一读: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通顺。
②想一想:理解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③说一说:关于句中加点的词,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合作学习,先在小组内交
流,再全班交流。
(2)学生讨论,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评价。
(4)指名学生说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5)教师相机归纳:在相同语境的语句里,相同
的意思,我们尽量用不同的词
语来表达,可以避免语言的重复,使语言表达更加丰富。1.观察插图,读
词语识字。
板块三 学习“书写提示”
1.自由读一读下面的文段,并观察下面的字,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
我就生
长在这样一个小城里,将近十五岁时方离开。出门两年半回过那小城一
次以后,直到现在为止,那城门我
还没再进去过。但那地方我是熟悉的。现在还有
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
给我的印象里。
—
—沈从文
2.指名学生说。(行楷)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3.试着照样子写一写,看看自己的书写速度是不是有所提高。
4.小结:行书是一种统称,
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今天我们所了解到的是行楷。
它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介于楷书和草书
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
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长歌行》,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品味古诗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
3.大致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文化大国,而
中国的古诗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盛开在世
界文苑之中。学习古诗,能领略古代诗人的风采,受到古
典艺术的熏陶,收获人生
的启迪。大家曾学过不少古诗,那就背一背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吧!
2.学生交流背诵。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长歌行》。(板书:长歌行)
4.解题,介绍诗歌。
《长歌行》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也叫“歌”
或“行”。 根据学生以往所学,在学习新课前引导学生回忆以往所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消除他们的紧张心
理,为进一步学习古诗奠定了基础。
板块二 朗读古诗,读出韵味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读古诗,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古诗,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评价纠正。
(4)全班齐读古诗。
2.划节奏,读出韵味。 (1)先标出诗歌的停顿,再有节奏地读。(提示读的方法:要注意停顿的长短、
语速的快慢、声调
的高低)
课件出示: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练习读。
①学生按老师的提示练习读古诗。
②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并集体指导朗读。
③有韵味地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读
是古诗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渗透自主识字的方法,使学生对
古诗内容有整体的感知,初步感受诗歌
的韵律美。
板块三精读古诗,想象理解 <
br>1.教师过渡:大家能把古诗读通、读出韵律,已经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把
部编版语文六年
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古诗读得更好,还得理解古诗的意思。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
请大家自由诵读全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预设:劝导人们要珍惜时间,把握现在,趁着青春努力奋斗。
2.同学们说得真好,那大家可以猜猜诗中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吗?
预设:诗中写的是春天的景物。
3.同学们是从诗中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呢?
预设:从“青青、阳春、生光辉”等词语看出来的。
4.诗人先从“园中葵”写起,再写自
然万物,运用了由点到面的写法,描绘了
眼前之景。(板书:眼前)
5.诗人只描写了春天吗?对秋天的描写也是诗人眼前之景吗?
预设:诗人不仅描写了春天,还描写了秋天,但对秋天的描写是诗人的想象。
6.为什么你们觉得对秋天的描写是诗人的想象呢?
预设:“恐”字说明是诗人的担忧,实际上秋季还并未到来。(板书:想象)
7.读了前六句,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预设:从明媚的、灿烂的、生机勃勃的春景写到萧瑟的
、枯败的秋景,这种变
化让我们明白了世间万物都会由盛而衰。
8.世间万物都是这样的生长
过程,我们人也不例外。诗中的春天、秋天分别比
喻人生的哪个阶段?
预设:春天比喻青春时期,秋天比喻老年时期。
9.既然诗人已经说明了人也会由盛而衰,为
什么不直接写最后一句呢?为什么
还要写第七、八句?可以删掉吗?
10.指名学生回答。(提示:学生讨论,先想想第七、八句的意思,再想想它们
的作用) <
br>预设:这两句诗把光阴比作流水,一去不复返,是诗人的感慨。由季节交替联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
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想到时光易逝,合乎情理,而且前面的景物
描写是为后面的感慨做铺垫的,所以第
七、八句不可以删掉。(板书:感慨)
11.揭示诗歌主旨的是哪两句诗?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诗的?
预设:“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伤悲!”这两句诗劝诫人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把握今天。(板书:劝诫)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紧扣诗中关键词句,理解古诗的意思。借助想象,通过
铺陈、引读、提问,加深对诗意的品味和
体会,为领悟诗情做好铺垫。
板块四 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1.大家已初步理解
了古诗大意,现在我们再做一个“看图找诗句”的游戏,请
大家根据每张图片上的画面朗诵出相应的诗句
。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句,其他同学点评。
3.
学到这儿,你们能背诵这首诗了吗?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背一
背。你可以摇头晃脑地背,也
可以踱着方步边走边背,还可以一边做动作一边背,
甚至可以唱着背。
4.小组内展示背诵情况。
5.学生上台展示。
【设计意图】在体会诗情的基础上
,进行朗读、背诵训练,使学生和文本在情
感上产生共鸣,形成交融,加深对文本的领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板块五 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1.同学们,你们还读过哪些劝诫人们要珍惜时间、勤奋努力的句子呢?
2.指名学生交流。
3.课件出示: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4.教师小结:
《长歌行》这首诗先写眼前之实景,再写想象之虚景,最后抒发感慨,劝诫我
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希望同学们能牢记这首古诗,
时时提醒自
己珍惜时间,努力奋斗。
★作业设计
见“XXXX”系列丛书《XXX作业100分》或《XXX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
能力。通过“自学提示”提出自学
的要求,重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表达。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
教”,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2.渗透学法的指导。
学法的指导贯穿教学始终,如:教学古诗《长歌行》时,让学生反复朗读,大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
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致理解古诗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
画面,感悟诗情。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有利于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现“授人以渔”的目标
。
3.重视“语用”的训练。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
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本节课注重“语用”的训练,关注语言表达形式,努
力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第二单元学习目标
本单元围绕“走进外国名著”这一主题,安排了《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骑
鹅旅行记》(节选)、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三篇课文,它们都是经典的外国
文学名著。《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通
过故事梗概及节选的部分内容,向我们介绍
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骑鹅旅行记》(节选)通过介绍
小男孩尼尔斯的奇妙遭
遇,向我们展示了作者神奇的想象力;《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介绍了汤姆
·索
亚的一次传奇历险,让我们领略了外国小说的奇妙与精彩。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课
内容
时
鲁滨逊漂流
2
记(节选)
骑鹅旅行记
2
(节选)
汤姆·索亚
历
险记(节选)
口语交际
4.通过把握文章脉络,总结全文梗概,大致理解文意。
5.了解小说文学的趣味性,体会文章详略对于情节的作用。
1
6.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
节交流感受。
1
围绕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收获。
1.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
流感受。
2.了解中国古代年岁的别称。
习作 2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思考的能力,学会表达。
4.通过广泛阅读课外名著,感受名家
的写作风格。回顾本单元课
文,学习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
1.能沉下心来读世界名著,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
广阔的世界。
快乐读书吧 3
2.了解名著的写作背景,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学习做读书笔记。
3.了解名著的价值,乐于分享阅读感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自主阅读,讨论交流,了解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方法。
1.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46个词语。
教学目标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教学目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航海、荒岛、流落、潮水、凄凉”等46个词语。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3.了解《鲁滨逊漂
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课
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4.初步
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
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理清小说的故事线索,培养学生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初步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
难、顽强生存的
积极生活态度。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14个生字,在学习的
过程中,可结合词语和语段进行教学,把本课的词语
进行分类识记,如“惧、凄、栅、控、稍”这类是左
右结构的字,“寂寞、恐惧、凄
凉”这类是心理活动的形容词。本课中有些多音字要提醒学生读正确,“
畜养”的“畜”
读xù,“圈养”的“圈”读juàn,“处境”的“处”读chǔ”。
2.阅读理解
文中梗概部分用精练的语言写出了鲁滨逊流落荒岛、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在<
br>教学中,可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以默读的形式来阅读课文。初读课文后可以让
学生谈谈故事主
要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
前因后果,感受鲁滨逊的处境,体会主
人公的心情境遇。
3.表达运用
通过自主读文,感知文本,在再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使
学生感知文本,触
发已有的生活体验,大胆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面对困难与烦恼的。同时给学生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充足的自读自悟时
间,通过原文和节选片段的对比阅读,感知鲁滨逊的人物形象与
精神。通过小说的故事线索,学习作者按
一定的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并体会其好
处。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XXXX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小说;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惧、凄、寞”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凄凉、寂寞、联想”等46个
词语。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了解背景,引发期待
1.导入新课,了解写作背景。
(1)同
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独自在孤岛上生存吗?英国作家笛福给
我们的答案是“能”。
(2)呈现小说原型。
课件出示:
十八世纪初,在英格兰的大街小巷,人们议论着
一个传奇的人物,讲述着一个
离奇的故事:1704年,水手塞尔科克登上了一艘海盗船去寻找宝物,没
想到,中途
与船长发生了争吵,结果被遗弃在一个荒岛上。塞尔科克随身只带了一点武器与一
部
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本书。弹药用完之后,他
只好快跑追捕山羊,徒手觅食,过着茹毛饮血般的原始生
活。后来,他居然跑得比一般的猎狗还快。就这
样,他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下来。
直到四年以后,航海的人们发现了他……
1711年,塞
尔科克回到了伦敦,并在报刊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成了闻名一
时的人物。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段传奇
的冒险经历激发了一个作家的灵感。不久,
以他的故事为原型的小说就发表了,这部小说被后人尊奉为十
八世纪欧洲现实主义
小说的奠基之作。那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便是丹尼尔·笛福,那部经典之作便是脍炙<
br>人口的《鲁滨逊漂流记》。
2.走近作者。
(1)《鲁滨逊漂流记》与笛福的生活和思想密切相关。那么,笛福一生的经历
如何呢?
课件出示:
笛福(1660—1731),是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称为“
欧洲小
说之父”。他书中的主人公聪明机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他尤其
擅长
描写环境,情节逼真,虚构的情景描写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切入,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唤起学生对荒
岛生活的思考,积极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使学生对文本
产生学习兴趣。
板块二
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检查预习。
(1)自由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预习:指名读生词,纠正字音。
课件出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航海 荒岛
潮水 凄凉 野兽 帐篷 援救 寂寞 恐惧 联想
宴会 忧郁 缺乏 仪器 望远镜 制造 栅栏
处境 理智 隔绝
境地 缘故 袭击 防御 不可思议 焉知非福 远眺
(3)齐读词语。
2.快速阅读,感知大意。
(1)快速默读故事梗概,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心得,交流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航海爱好者鲁滨逊遭
遇海难,流落荒岛的故
事。
(3)如果是你在这样一个荒岛上,你会怎样?总结归纳学生的初步感受。(板
书:崩溃
、害怕、新奇、自信等)
(4)选择印象最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5)圈画批注:一边听
一边想,作者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都做了哪些事情?
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解决学习上的障碍,
包括字、词、句
等,以及文章主要讲的事情,以便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理清文章
脉络。同时,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不
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板块三 聚焦指导,学会总结
1.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
(1)在流落荒岛之后,我们的主人公鲁滨逊做了哪几件事情呢?
(2)浏览课文,四人小组学习,合作填表。
课件出示:
鲁滨逊做的事
流落荒岛
建房定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养牧种植
救野人为伴
回到英国
(3)汇报交流,教师板书。(顺序: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野人
为伴→回到英国
)
2.阅读精彩片段,感受光辉形象。
(1)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
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
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2)课文的后面一部分是精彩片段节选,这一部分是采用什么形式讲述的?
(3)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小组合作交流,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写
作顺序。下节课,我们将深入了解鲁滨逊
的内心,体会他在荒岛上的境遇和心情,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主要情节,
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能够体会到篇幅较长的课文
中,所讲述的中心和大概意思,用表格的形式把鲁滨逊荒
岛生活的经历展现在学生
眼前,通过快速阅读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有利于学
生
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与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鲁滨逊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学<
br>生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2.初步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
鲁滨逊战胜困
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板块一
研读梗概,感知大意
1.回顾课文,概括总结。
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热爱航海的
鲁滨逊流落荒岛,在荒岛上度过了
28年的独身生活。那么,他上岛后都做了哪些事情呢?这节课,我们
继续走进鲁滨
逊的荒岛生活,感受主人公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2.研读梗概,感知大意。
(1)自主阅读梗概:同桌互相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
(2)结合学生的概括,相机引导学生说简洁,说完整。
课件出示:
从梗概中,我们可以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是什么?
默读梗概,把鲁滨逊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做上记号。
尝试着把重点部分展开,再讲一讲小说的大意。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
br>【设计意图】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回顾,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程度,
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
熟悉文本内容,了解大意,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块二 研读赏析,对比学习
1.浏览精彩片段,体会精彩之处。
(1)对比阅读: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对比,想想精彩片段大致在小说梗概的
哪个部分。
(2)研读精彩片段:读读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为什么这里最精彩?
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鲁滨逊生活态度的精彩和作者写法的精彩。
①预设一:课件出示课本第23页节选部分的“好处”和“坏处”。
a.根据列出来的“好处
”和“坏处”,对照读一读,想想这样一个列表,给鲁滨
逊带来了什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b.鲁滨逊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
c.学生齐读:在困境中,我们可以
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
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小结:鲁滨逊的这种做法对我
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
处在不利的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
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
难做斗争的信心。
除了鲁滨逊积极的生活态度很精彩,你还觉得有什么地方很精彩?
②预设二:鲁滨逊的语言,如“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
排得舒舒服服”。
小结:是啊,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其中的一些语言常常给人
们很好的启示,给
人们带来精神力量,就像你刚才读的这句,就是告诉人们要学会
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逆境。
③预设三:作者的写作方式,如把心理活动过程像商业簿一样对照来写,一目
了然,清楚明白。
小结:优秀的文章,之所以给人们很深的印象,就是因为在写法上有独特的地
方,就像作者把鲁
滨逊的思想活动列出来一样。
2.对比学习,感悟写法。
(1)对比异同:浏览课文节选片段,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预设一:用的是第一人称,更直观地描写了鲁滨逊的所见所感。
预设二:用第一人称描写“我
”流落荒岛后的所见所闻和所想所做,拉近了作
者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2)小组讨论两种表达方式,说一说: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精读故事梗概,交流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本文的语文目标是引导学生从关注文章整
体结构的详略安排,到
关注文章片段描写的表达形式,再到关注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品读文段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同时,通过对
比阅读学习故事梗概中详略得当的描写,以及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就印象深刻的
情节交流,感悟鲜明的人物形象。
板块三 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交流感受,升华情感。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逊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如果让你选择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3)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
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
在西方,“鲁滨逊”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读
了这
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
消灭掉
,可就是打不败他。”请写出你阅读本文后的启示,再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
或自己共勉。
2.发散思维,引起共鸣。
(1)再读梗概部分,猜想在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你还有什么疑
问?
预设:
①鲁滨逊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用那些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
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我很想知道他是怎么种、怎么收粮食的?
②他救了“星期五”以后就开始教化他,对于一个野人,他又是如何“教化”
的呢?
③梗概是以别人的口吻写的,精彩片段却是以鲁滨逊自己的口吻写的,不知道
原著是以谁的口吻写的?
(2)结合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阅读原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应该给予学生
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
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同时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教师组织和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学会阅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XXXX”系列丛书《XXX作业100分》或《XXX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自主读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和语文素养的
最佳途径之一,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
途径之一。在本课教学中,落实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给学生
充足的阅读时间,让
学生独立、充分地与文本对话。从整体入手,紧扣中心,抓住重点语句感受主人公<
br>的人物特点,在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脉络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勾画圈点批注
,抓住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对比阅读,摸索故事梗概的写作方法。
首先,课文以梗概的形式讲述了鲁滨逊因乘船遭遇
暴风而流落荒岛,一个人在
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故事。其次,课文节选片段以第
一人
称“我”的形式,向大家讲述了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生存困境时怎样克服困难,调
整心态,
让读者直观感受到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生活态度。通过两种形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的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为学生创造积极
的氛围,让学生读前思考,
读中感悟,读后探讨,大胆总结找出作者的写作方法。
3.突破难点,感悟鲜活的人物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如词语“焉知
非福”,句子“在困境中,
我们可以……来宽慰自己”等来进行品读。通过有层次、有秩序、有针对性的
提问,
把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充分调动起来,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
的训练
,体会鲁滨逊的人物品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6* 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缰绳、黑莓、潺潺、头晕目眩”等生词。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对故事中的主人公建立初步印象。
3.通过插图和对部分
篇章的阅读,了解书中的精彩情节,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
性,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
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选读精彩片段、组织交流,了解故事的趣味性,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激发
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策略
1.小组合作
通过小组
合作学习扫清字词障碍。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解决重难点,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2.自主阅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激发阅读兴趣为重点,让学生
在浏览课文的过
程中,熟悉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3.拓展延伸
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对学习者能力的培养,本
文只是整本书的一个缩影,可引导
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学习阅读整本书。在学完这篇课文后,分享
、交流故事
情节。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XXXX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课外阅读《骑鹅旅行记》,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相关背景;多媒体课
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最近,我们读了一本书,书名叫《骑鹅旅行记》,当你们第一次听
到这个书名时,你
们会想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发言。(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
《骑
鹅旅行记》这本书的作者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她于1909年获
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她年幼
时因下肢患疾,行走艰难,主要与书籍和会讲故事的外
祖母朝夕相伴,因此接触了大量的童话、民间传说
等。这部小说是她在认真研究飞
禽走兽的生活习性和规律,调查各地的风俗习惯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完成
的。
3.板书课题。
这篇课文节选的是原著中的一个片段,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一问激起千层浪,在探究性
的学习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充分
有效的阅读拓展了思维的空间,创新教育
在课堂上得到体现。
板块二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请同学们自由地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边读边思考:
(1)这篇课文作者围绕小男孩尼尔斯讲了一件什么事?
(2)角色预览,
出示图片。(课件出示课本第26页插图)
4.故事的开始,当尼尔斯还是一个“人”的时候,他是一
个怎样的小男孩?(活
泼可爱、顽皮)
5.尼尔斯的穿着和这个年纪的我们一样吗?(他那淡
黄的头发、鼻子上的雀斑、
皮裤和袜子上的补丁都和过去一模一样)
6.什么样的孩子皮裤和
袜子上会有补丁呀?(顽皮、活泼好动)没错,尼尔斯
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他经常出门,在院子里、在外
面玩耍。
7.小组交流:课文围绕尼尔斯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8.全班分享:请同学们先小组之间合作学习,然后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以及和同桌交流能提高
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读文,
概括文本内容,认识主要人物,并理清文章
写作思路,把握全文,为更好体会人物语言及心理活动描写做
铺垫。
板块三 精读课文,领悟表达
1.交流探讨。
(1)在尼尔
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他变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了)
(2)他变小了,别的东西有没有变小
呢?别的东西对于小狐仙尼尔斯来说就是
怎样的呢?(变大了)
(3)除了变小,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不曾拥有的?(他能听懂禽兽的话)
(4)能听懂它们的
话,就可以跟它们沟通交流啦,让我们跟随着尼尔斯,一起
去找找这些变大的伙伴吧。
2.感受态度:这些庞然大物对小狐仙尼尔斯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
预设1:麻雀和鹅不怕他,叽叽喳喳笑话他。(板书:笑话他)
预设2:鸡叽叽喳喳不怕他。(板书:不害怕他)
预设3:猫咪凶他,差点咬死他。(板书:凶他)
预设4:牛棚里的牛一片混乱,吼声四起。(板书:吼他)
3.是的,我们的尼尔斯变成小狐
仙以后,世界上所有他熟悉的东西都变大了,
他变成了弱小的小狐仙,他能听懂禽兽的话了,也知道动物
们并不都喜欢他。
【设计意图】通过理清文章脉络,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运用能力,
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便于抓住重点展开分析。角色的采访走进了人物的情感世
界,灵性的回答丰富
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板块四 引导点拨,拓展思路
1
.展开想象,交流想法:如果你一觉醒来,也变成了和尼尔斯一样的小狐仙,
你会做些什么呢?
2.交流想法:同桌交流想法,也可以告诉老师。
3.学生自由讨论:课文的最后尼尔斯为了
不让雄鹅飞走,紧紧抱住雄鹅的脖子,
却被雄鹅带去了高空。骑上鹅背的尼尔斯又会发生什么呢? 4.拓展读整本书:教材上的课文只是《骑鹅旅行记》这本书中的一个小故事。
整本书中像这样的小
故事还有许多。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书中的尼尔斯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呢?大家肯定都迫不及待地想阅读整本书
了。
5
.巩固拓展:老师希望同学们阅读的同时能仿照本单元第一篇课文的故事梗概,
写一篇《骑鹅旅行记》的
故事梗概。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的延伸、情感的参与、方法的运
用、
兴趣的培养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XXXX”系列丛书《XXX作业100分》或《XXX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课前预习,提供学习助力。
做好课前预习,提前准备好整本书《骑
鹅旅行记》,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
都在读这本书,还认真地作批注和摘记,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不怕他、凶他、
吼他”,结合句子
进行品读,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把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充分调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动起来,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3.结合文本,从课内到课外。
指导阅
读文章中的精彩篇章,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
能力。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来阅读整本童话名著,可以写续集,可以做摘记,
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用画画出来,可
以讲一讲,演一演。这样不
仅加深了对整本书的理解,也让学生学到了阅读的方法,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通过阅读课文,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整部外国文学名著的兴趣。
3.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
的形式,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加
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在快
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课
外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兴趣。
★教学策略
1.小组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扫清字词障碍。教学时以学
生为主体,小组合作解决重难点,
让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阅读理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采用自主阅读
的方式,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初读课文后,可
以让学生说说课文围绕汤姆写了一件什么
事;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自悟为主,
抓住中心问题探讨交流,读出个性,读懂片段的内容,在对主
人公人物特点的逐步
认识中完成学习任务,升华情感,在畅谈个人见解的过程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既<
br>形成独到的认识,又达成共识:扬善惩恶,真与善是永恒的教育主题。
3.表达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激发学生及时针对文本交流探讨,
品味马克·吐温的语言风格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XXXX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相关背景;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课堂导入。今天给同学们讲一位大作家的故事。
大作家有一次到某地的一个旅店投宿,别人事先告知他此地蚊子特别厉害。 他
在服务台登记时
,一只蚊子正好飞来。作家对服务员说:“早听说贵地蚊子十分聪明,
果不其然,它竟会预先来看我登记
的房间号码,以便晚上对号光临,饱餐一顿。” 服
务员听后不禁大笑。结果那一夜作家睡得很好,因为
服务员记住了房间号码,提前
进房做好了灭蚊防蚊的工作。
2.简介作者:这位大作家是谁呢?让我们来认识他吧!
课件出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马克·吐温,
美国的幽默大师、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
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财
富不多,却无损他的幽默、机智与名气,堪
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位幽默大师写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节选片段。板书
课题。(课件出示:《汤
姆·索亚历险记》的封面)
4.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你最想了解什么?
预设:汤姆·索亚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历险的?
5.看来读一本书,咱们首先要关注书名、作者。(板书:书名、作者)
【设计意图】采用故
事导入的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同时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为
文本的学习埋下伏笔。
板块二 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这个片段很长,我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浏览)
2.快速浏览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通过查阅字典、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文中的生字词。
课件出示:
疲惫 呻吟
悲伤 绝望 瞟见 摸索 喧嚣 渲染 劳累
饥饿 疲乏 荒唐 消瘦 警告 讽刺 惨白 祈祷
诚心诚意
神志昏迷 灯烛辉煌
4.检查字词的认读。
5.边读边思考,课件出示:
说说文中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文中除了汤姆外还出现了哪些人物?
【设计意图】通过概括文章大意,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和运用能力,让学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板块三 深入文本,了解人物
1.赏读品味,畅所欲言。
(1)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人?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找出来读一读,
品一品。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2.赏评“山洞遇险”。
(1)汤姆和贝奇在山洞中迷
了路,人们都认为他们已经找不回来了。萨契尔太
太和波莉阿姨陷入了悲痛和绝望之中,请你找一找,并
读一读描写她们的语句。
课件出示:
萨契尔太太病得很厉害,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神智昏迷地
乱说。人家都说听见她
呼喊她的孩子,看见她抬起头来,侧耳倾听一分钟之久,然后疲惫地呻吟一声,垂
下头去,那情形实在令人伤心。波莉阿姨已经陷入了无言的深愁,她那灰色的头发
几乎都变白了
。
(2)读一读,谈谈读完后的感受。
(3)圈画动词:作者描写萨契尔太太的悲痛时,重
点是抓住了她的动作。请你
把这些动作快速圈出来。
预设:乱说、呼喊、抬起头、侧耳倾听、呻吟、垂下头。
(4)学生交流:失去亲人是何等的难受,此时萨契尔太太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5)猜测
心理:萨契尔太太一边呻吟着一边垂下头,这一次次充满希望地抬起
头,这一次次又极度失望地垂下头,
可见她心里对于失去亲人是多么的难受啊!
(6)指导朗读描写波莉阿姨的句子。
课件出示:
波莉阿姨已经陷入了无言的深愁,她那灰色的头发几乎都变白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7)阅读课文,找一找,迷路的汤姆和贝奇是怎么一步步脱离险境的?
①找出脱险过程的相关词语。
②理清顺序。(洞中迷路——摸索出口——找到出口——说服贝
奇——爬出洞口
——进行呼救——安全脱险)
③汤姆和贝奇是靠什么走出绝境的?(自信、聪明、勇于挑战……)
(8)作者描写萨契尔太
太和波莉阿姨的悲痛绝望,与汤姆和贝奇的自信、聪明、
勇于挑战有什么关系呢?
①课件出示描写萨契尔太太和波莉阿姨的语句。
②学生交流。(反衬出汤姆和贝奇的自信、聪明、勇于挑战的精神)
3.感悟写法。
(1)马克·吐温又是怎样把人们当时的喜悦心情写出来的呢?请你在文中找一
找,读一读。
(2)学生交流写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激活学生的情感为前提,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
在感受、
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情感与增长知识。通过品悟和语言分析,让学生深入文本,
理解
句子含义,感受文章情感。
板块四 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1.汤姆和贝奇获救了,坏蛋印江·乔埃的命运将会怎样呢?
2.发挥想象写一写。
3.如果生活中你遇到了跟汤姆一样的境遇,你会怎样做呢?
4.总结写法,鼓励阅读。 <
br>(1)自信、聪明的汤姆这一次的历险虽然结束了,但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样的
故事呢?让我们去
读一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吧!
(2)回顾《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故事梗概的写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3)阅读整本书后同学们可以写一写故事梗概。希望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
本书能够与你成为朋友,让更多的名著伴你成长。
5.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一问激起千层浪,在探究性的学习中,学生的阅读兴
趣被调动,
充分有效的读书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动手能力、资
料
的搜集和整理能力。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XXXX”系列丛书《XXX作业100分》或《XXX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课前预习,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课前我让学生预习课文,使学生对
作品有初步的了解,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接下来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浏览精彩片段,让学生思考课文主
要写了什么;再通过
多媒体的介入加深对汤姆的认识,让学生说说最欣赏汤姆的哪一点,唤醒学生阅读<
br>整本书的兴趣。
2.探讨交流,课堂以学生为本。
对于汤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充满
冒险的生活,学生很是向往,假如他们去模
仿的话,对他们的人身安全是否会造成威胁?此处我这样引导
学生:如果你遇到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
br>汤姆的境遇,你将采取怎样的行动呢?引导学生思考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背景不
同,我们不应像
汤姆那样去冒险,要学会理性地思考。
第二单元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
★教学目标
1.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的收获。
2.能主动与同学
交流读书心得,围绕一些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做到态度自然大
方,语言通顺流畅。
3.能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对别人的发言作出适当的评价,并积极参与交流、
发言。
4.进一步认识读书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热爱书籍、喜爱读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读书心得,围绕一些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做到态度自然大方,
语言通顺流畅。
★教学策略
1.讨论交流
口语交际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本次训
练同班级读书活动紧密结合,让
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本书,讨论、交流具体的内容和真实的感受。
2.双方互动
口语交际是双方互动的过程,教学过程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因此努力<
br>营造一个交际情境,以便多角度、全面地提高交际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准备
1.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2.请同学们提前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情境导入。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书籍是我们最好的朋
友,
让我们获得快乐,让我们变得聪慧。说说你最喜欢看什么书。
2.畅所欲言: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喜欢看的书。(不提要求,不作限制,让学生自
由发言) <
br>3.板书课题: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看书,阅读往往能唤起读者独特的感受与理解,
即使读同一本书
,不同的读者,心得体会也可能不一样。让我们一起来开展班级读
书会,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
享阅读的收获。(板书课题:同读一本书)
【设计意图】谈话式导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交流,拉近了学生与阅读之间的距离,为进行平等有效的阅读对话做好了铺垫。
板块二 合作交流,确定话题
1.今天老师把《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带到了
课堂上,接下来我们将围绕
这本书来开展班级读书会。
2.同一本书,不同的读者,心得体会
也可能不一样。读完整本书你最感兴趣的
是什么呢?你最想和同学们探讨的又是什么呢?
3.小组交流,确定话题。
请同学们小组内自主交流,说一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选出大
家最感兴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的几个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4.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课件出示:
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你怎样评价主人公?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困惑,或是感到奇怪?有没有完全出乎意料、令人
感到不可思议的情节?
读这本书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相似的书,或是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故事的结局你喜欢吗?如果你来写这个故事,你会怎么写?
【设计意图】在生生互动、师生互
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当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不同层面的互动,
体现了口语交际平等的
特点。
板块三 围绕话题,深入交流
1.以话题为例,讨论交流。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大家最感兴趣的两个话题展开今天的讨论。
课件出示:
你怎样评价主人公?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读这本书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相似的书,或是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2.讨论交流方法:话题确定了,应该用怎样的方法交流呢?
3.学生交流,探讨。
4.确定交际方法:
(1)先想一想围绕这个话题谈论哪些具体内容。
(2)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
(3)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表达观点时要以内容为依据。
(4)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哪怕你的想法与大多数人都不一样。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5.根据方法
,小组交流:同桌之间相互探讨,再由小组长带领组员交流自己的
读书心得。课件出示交际要求:
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6.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重点关注语言表达上有困
难或障碍的学生,确保每一
个学生都有效地参与交际。
7.听心得,自由评价:每组派代表交
流心得,学生自由评价。重点关注观点是
否有说服力,是否引用原文说明观点。
8.听心得,
分辨理由: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准确地理解别人的想法。想想别人
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
。
(1)指名交流。
(2)小结,出示课件:
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
(3)大家是否都同意他们的想法?想法不同的同学,说说理由是什么。
9.分享交流新想法:和同学分享交流之后,说说你对这本书是否有了新的想法。
【设计意图
】教学时,以一两个话题为例,通过交际方法指导,引导学生从大
胆说到会说;从认真听到会听,并进行
客观评价,将话题不断引向深入,体现了口
语交际能力训练的层次性。
板块四
运用方法,拓展延伸
1.运用方法,合作交流:同学们,你们还有哪些读书心得想交流呢?
课件出示:
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困惑,或是感
到奇怪?有没有完全出乎意料、令人
感到不可思议的情节?
故事的结局你喜欢吗?如果你来写这个故事,你会怎么写?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小组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
3.互相评价。
4.交流收获: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围绕几个话题同读一本书。大家积极讨论
、
各抒己见,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5.拓展延伸:假如把你最喜欢的这本书推荐给你身边的朋
友,你又该怎么做呢?
课后大家可以试一试。
6.总结: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同学们,书海浩瀚无边,而我
们的时间十分有限,今后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与好书相伴。 <
br>【设计意图】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在抓好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同时,还要教会学
生交际方法。掌握交
流方法后,引导学生从别的话题进行交流,再拓展延伸,向别
人推荐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进一步巩固交际
方法。
第二单元 习作:写作品梗概
★教学目标
1.分享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交流时做到语言简明,表达流利。
2.借鉴本单元故事梗概的
写作方法,学习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原文主要内容,保
留原文主要情节,使它成为通顺连贯的短文章。
3.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归纳、整理的方法写梗概。
4.能根据别人的反馈,对梗概进行修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原文主要内容,保留原文主要情节,使它成为通顺连
贯的短文章。
2.借鉴本单元故事梗概的写作方法,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归纳、整
部编版语文六年
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理的方法写梗概。
★教学策略
1.阅读理解
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带领学生品味经典,学习作者
的写作手法,在此基
础上学以致用,学会写故事梗概,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和精炼的语言表达能力。
2.表达运用
通过分享交流阅读习作例文,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将所学的作文<
br>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并以此修改总结作文,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教学准备
1.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2.学生提前完整地阅读完一本书。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文学作品梗概,交流时做到语言简明,内容充实连贯。
2.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归纳、整理的方法写梗概。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复习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了几篇外国文学名著,谁来简单说一说《鲁滨逊漂
流记》的梗概?
2.板书课题:同学们,通过阅读作品梗概,我们能更快地理清作品脉络,加深
部编版语文六年
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理解。会写故事梗概便于我们将自己喜
欢的书籍推荐给别人。这节课,我们就来探
讨交流写作品梗概的方法。
【设计意图】“好的开
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调动学
生概括总结本单元课文,用所学课文的事例引入
新课。
板块二 合作探究,总结方法
1.写故事梗概要注意什么呢?
2.交流明确:
(1)不改变原作品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2)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3.请同学们回忆自己最近读的一本书,写故事梗概,然后总结自己的写作方法。
4.小组内讨论交流,探讨交流写作方法。
5.全班交流,总结、归纳故事梗概的写作方法。
第一步: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第二步:筛选概括,合
并成段。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
括每个章节的内容。删减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
,去掉具体描写的部分,以及说
明原文主要人物所经历的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三步:
锤炼语言,表达连贯。将抽取出来的部分连接起来,适当补充内容,
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成为
一段通顺的话。
板块三 运用方法,书面表达
1.通过交流分享,总结作品梗概的写作方法。
第一步: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第二步: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第三步: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我们清楚
了作品梗概的写作方法,现在就请大家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写一写、
说一说最近读的一本书的梗概。
3.学生交流分享,教师点评。(点评中要关注故事的主要内容、主题和语言)
板块四 回顾写法,布置作业
1.谈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写一写最近读的一本书的梗
概。
写好作文,要选取适当的素材,然后通过教师的指导,明确自己的行文思路,
这其实就是训练学生拟提纲
,梳理文章层次脉络的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归纳、整理的方法写梗概。
2.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并能根据别人的反馈,对梗概进行修改。
1.范文赏析。
《格列佛游记》故事梗概
1699年,外科医生格列佛随“羚羊号”出航南太平洋。不幸中途
遇险,格列佛
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被小人捆住。利立浦特人用专车把体积巨大的
格列佛运到京城献给国王,他的出现几乎吸引了小人国所有人的注意力。格列佛温
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
国王和人民对他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
当时,另一个小人国不来夫斯古帝国准备从
海上入侵利立浦特帝国,格列佛涉过海
峡,把50艘最大的敌舰拖回利立浦特国的港口,立了大功。但是
格列佛不愿灭掉不
来夫斯古帝国,使利立浦特皇帝很不高兴。这时,皇后寝宫失火,格列佛急中生智,<
br>撒了一泡尿把火扑灭,谁知却让皇后大为恼火。于是,小人国君臣沆瀣(xiè)
部编版语文六年
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气准备除掉格列佛。格列佛听到风声,赶快逃到不来夫斯古帝国,后来平安回到
英国。 格列佛回家不久,就随“冒险号”再次出海,不幸又遇上风暴,船被刮到布罗
卜丁奈格(大人国)。
格列佛被一位高达20米的农民捉住。农民带格列佛到全国各
大城市展览,最后来到首都。这个农民发财
心切,每天要格列佛表演10场,把他累
得奄奄一息。当这个农民眼看无利可图时,便把格列佛卖给了皇
后。由于小巧伶俐,
格列佛在宫廷中非常得宠,但是也常常遭到老鼠、小鸟等动物的侵袭。面对国王,<
br>格列佛沾沾自喜地介绍了英国各方面的情况及近百年来的历史,但都被国王一一否
定。
格列佛在该国的第三年,陪同国王巡视边疆。由于思乡心切,他假装生病,来
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天空
中的鹰错把他住的箱子当成乌龟叼了起来。几只鹰在空
中争夺,箱子掉进海里,被路过的一艘船发现,格
列佛获救后,乘船回到英国。
在家待了一段时间,格列佛又随“好望号”出海。这一次,格列佛所乘的
船遭
海盗劫持,格列佛侥幸逃脱,被“勒皮他”飞岛上的人救起。飞岛上的人相貌异常、
衣饰古
怪,整天沉思默想。国王和贵族都住在飞岛上,老百姓则住在巴尔尼巴比等
三座海岛上。格列佛离开飞岛
后,来到巴尔尼巴比进行访问,并参观了岛上的“拉
格多科学院”。这所科学院研究的都是些荒诞不经的
课题,结果造成全国遍地荒凉,
房屋坍塌,人民无衣无食。
接着,格列佛来到巫人岛。岛上的
总督精通魔法,能随意召唤任何幽魂,格列
佛因此会见了古代的许多名人,结果发现史书上的记载很多不
符合史实,甚至是非
颠倒。尔后,格列佛又游览了拉格耐格王国,见到一种长生不老的人“斯特鲁布鲁<
br>格”。离开该国后,格列佛来到日本,然后乘船回到英国。
格列佛回家五个月后,受聘为“冒险
家号”船长,再次乘船出海。途中水手叛
变,把他囚禁了几个月,然后把他放逐到“慧骃(yīn)国”
。在这里,格列佛遭到
一种形状像人的名为“耶胡”的畜生的围攻。幸亏一匹具有智慧的马——“慧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来给他解了围
。原来马是该国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而“耶胡”则是马所豢养和
役使的畜生。格列佛的举止言谈在“
慧骃国”的马民看来是一只有理性的“耶胡”,
因此引起了他们的兴趣。格列佛很快学会了该国语言,应
主人的邀请,他谈到在世
界其他地方马是畜生,而像他那样的“耶胡”则具有理性,并且是马的主人。这
些
话使“慧骃”感到很震惊。
在“慧骃”各种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骃”国。
然而“慧骃国”
通过决议要消灭那里的“耶胡”,所以格列佛的愿望无法实现。无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小船离开该国打道回府。格列佛怀着对“慧骃国”的向往,一辈子与马为友。
2.评一评:说说这篇作品梗概写得怎样。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评价。
4.学生交换欣赏习作:写好后读给同桌听,看他们是否能明白书的大意。
5.学生自主修改习作:根据同桌的反馈,对写得不好的地方进行修改。
6.二次交流分享:根据同学们的反馈修改自己的故事梗概,再次交流分享。
7.全班展示优秀习作。
8.收集优秀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9.小结:鼓励学生课后多读课外书,坚持写作品梗概。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首先
回顾所学的知识,揭示课题;其次引导学生自主提炼方法;接着
实战演练,拓展提升;最后总结收获,由
课内到课外。这样设计的初衷是引导孩子
们巩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并能依据作品的不同类型进行合理
运用,由课内到课
外,由易到难,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注重语言表达,提升写作水平。
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写法,在写作过程中运用
写作方法,使学生每
次习作都有收获。课堂上根据同学们的反馈修改自己的故事梗概,让学生在评改的<
br>过程中,体会双重角色,提高作文评改效果,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拓展知识面。
2.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哲理的句子,从中学会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
方法。
3.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培养
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进一步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4.了解中国古代年岁的别称,并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指导学生读书方法,推荐一些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读好书。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在“交流平台”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通过自主交流,分
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敢说、会说。
2.词句段运用
通过朗读例句
体会加点词语的共同特点;让学生在诵读、品味、讨论等多种形
式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引导学生广
泛积累词语,用所给词语发挥想象,仿照
例句的写作方法编写句子;体会这种写作方法的好处。
3.日积月累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背诵,把中国古代年龄的称谓区分识记,这是在古文阅<
br>读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拓展知识面。
2.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哲理的句子,从中学会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
方法。
3.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培养
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进一步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学习“交流平台”
1. 自由读“交流平台”,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课件出示:
读名著时,我会对书里的人物作
出自己的评价。如,在我眼里,汤姆·索亚是
一个热爱自由、喜欢冒险的孩子,同时他又很有趣,还有点
儿虚荣心。从小说中的
很多地方都能看出他的这些特点。
我会特别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
神态的句子,从中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性
格。之前学习《穷人》,读到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
他们抱回家里……让
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我想,她是多么温柔善良而又勇
敢啊!
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如,很多人觉得尼
尔斯太淘气、太顽皮,但是当我读到他心里想:“父母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
们会伤心的”,我觉
得尼尔斯其实也是一个好孩子。
2.学生自由读,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作批注,学习评价作品人物的方法。
3.回忆人物:
这段时间我们接触了不少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回忆一下,他
们都有谁?(板书:鲁滨逊、尼尔斯、汤
姆·索亚……)
4.教师指名反馈。〖HTK〗(课件出示:鲁滨逊、尼尔斯、汤姆·索亚)〖HT〗
5.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6.同桌讨论交流,全班展示:把你阅读的成果与大家分享,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7.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
总结:读名著时,我们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可以从
描写人物语言、
动作、神态的句子分析人物性格,但是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时角度不
能太单一,需要多方面综合考虑。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
生的独特感受,既加强
了读书的指导,又走进了文本。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使
学
生深入文本,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板块二 学习“词句段运用”
1.学习例句。
课件出示:
读下面的例句,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
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村里的人排着队来到萨契尔法官家里,
大家搂着那两个得救的孩子,和他们
亲吻……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
.............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
.......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
2.教师提示学习内容,学生阅读“词句段运用”第1句话。
(1)
同学们,本单元的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就是学习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
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今天这节
课,我们再把这种方法复习一下。请大家读课本第1
句话,反复多读几遍。
(2)同桌间互相交流,找出这段话中的关键句。
(3)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预设
:这句话中“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村里
的人们看到两个得救的孩子喜
极而泣的情景,写出了人们激动的心情。
3.教师提示学习内容,学生阅读“词句段运用”第2句话。
(1)同桌间互相交流,找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
(2)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预设
:“眨眼就要到了”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节即将到来人们激动的
心情,用“眨眼”写出了时间
过得飞快,春节瞬间就要到来。
4.教师提示学习内容,学生阅读“词句段运用”第3句话。
(1)同桌间互相交流,找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预设:用“发疯”一词夸张地表达了八儿内心十分喜悦的心情。
5.仿写练习。(课件出示:盼望、饿、安静、喜欢、厚)
(1)从课件出示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词语,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2)全班展示交流。
6.下面是不同译者笔下《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更喜
欢哪一个。
(1)自由读一读,同桌之间交流你更喜欢哪一个。
(2)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预
设:第一句中“伟大场面”“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比“前所未有的最辉煌的”
“最激动人心的”更能让读
者体会当时镇上人们的心理活动,这是第一次,足以见
得那天晚上的不一般。
7.结合更多实例,学习寻找关键词,通过关键词体会深刻含义,学习表达方法。
(1)明确关键词的含义和类别。
抓关键词是一种很重要的理解文章主要人物形象、情感的学习方法。
(2)结合课内语段,让学生尝试抓住关键词体会概括。
(3)结合本单元课文,体会寻找关键词的好方法——结合课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读写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
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
力,又加深了其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学习
了写作方法。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年岁的别称,并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1.熟读“日积月累”,小组之间合作交流,分享课前预习资料。
课件出示:
13岁:豆蔻年华 15岁:及笄之年
20岁:弱冠之年
30岁:而立之年
40岁:不惑之年 50岁:知天命之年
60岁:花甲之年 70岁:古稀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100岁:期颐之年
2.读正确,正音:耄耋(mào dié)、笄(jī)。
3.读明白: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1)学生交流。
(2)你们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教师解疑。
豆蔻年华:特指女子十三四岁。豆蔻,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
及笄之年:到了15岁,古时的
少男少女要将头上的两个“总角”解散,男孩扎
成一束髻,表示成童。女孩则到了可以婚嫁的年龄,要用
笄子盘起头发,开始学习
各种生活技艺。
弱冠之年:行冠礼,是古代最隆重的仪式之一,年满
20岁的男子在宗庙里加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以示成年。
而立之年:孔子说“三十而立”。
不惑之年
:不惑,是“不迷惑、不糊涂”之意。人到中年,对世间百态和周遭
是非能洞悉明察,融会贯通,一切恰
到好处。
知天命之年:50岁,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苛求结果,简而言之,
就
是对得失的淡然。
花甲之年:60岁,是一个平静的年龄,所以看什么都习惯了,听什么都可以一笑而过,想做什么也不大在乎别人的眼光了。
古稀之年:古人一般到70岁时辞官家居,后来人们
就用“古稀”或“稀年”作
为70岁的代称。
耄耋之年:80~90岁老年人的泛称。
期颐之年:100岁称“期颐”。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4.练习巩固。
(1)同桌之间你考我答。
(2)师生互相考一考。
5.熟读成诵:(1)男女生读。(2)小组对读。(3)练习背一背。
6.总结:古人的年
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这
是在古文阅读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希
望同学们课后可以查阅资料,收集整
理更多有关古人年龄称谓的词语。
【设计意图】古人的年
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
这是在古文阅读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通
过讲解、举例、抢答等形式让学生
理解词语的含义,以便于课后的背诵记忆。
★作业设计
见“XXXX”系列丛书《XXX作业100分》或《XXX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通过“自学提示”提出自学的要
求,重在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表达。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培养
学生自主学
习意识和能力,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2.重视“语用”的训练。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本节课注重“语用”的训练,关
注语言表达形式,努力
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渗透学法的指导。
学法的指导贯穿教学始终,如
:教学词句段运用时,通过朗读交流,引导学生
想象句子描绘的场景,感悟人物情感,学习这种语言表达
方法。渗透学习方法的指
导,有利于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现“授人以渔”的目标。
第二单元 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
★教学目标
1.能沉下心来读世界名著,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2.了解名著的写作背景,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学习做读书笔记。
3.了解名著的价值,乐于分享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名著写作背景,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学习做读书笔记。
2.了解名著的价值,乐于分享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多媒体课件;《鲁滨逊漂流记》等外国名著。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对阅读外国名著有兴趣,能初步感知《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及语言特色。
2.能自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学习做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评价人物,激起阅读期待
1.明确单元主题。
(1)出示单元导语: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2)学生齐读。
2.引导评价人物。
(1)教师引导: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几部外国文学作品,
学会了
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你能对书中某个人物作出
评价吗
?
(2)学生尝试评价书中的人物。
(3)小结:书中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
物时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
有不同的结论,因此我们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
【设计意图】紧扣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采用评价人物的方式,激发学
生的阅读兴趣。
板块二 畅聊预测,感知全书梗概
1.猜测书名。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设问思
考:今天我想邀请大家来跟我读一部名著,这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呢?
在揭开神秘面纱之前,我有几个问题
想问问大家:你的理想是什么呢?如果多年以
后有人站出来反对你的理想,你又会怎样选择呢?
(2)学生自由作答。
(3)教师启发:你们的勇气值得我点赞!今天我们要了解的书中的主
人公就有
一个航海梦,你们看这两个人,他们当中就有一位是这本书的主人公!请同学们猜
一猜
:这两个人是谁?他们在谈论什么?结果怎样?
课件出示:
(4)学生猜测并自由作答。
(5)相机介绍书名及内容:父亲以及家人的极力劝阻也没能阻
挡他去实现自己
的航海梦,他毅然驶向了大海,他就是英国作家笛福笔下《鲁滨逊漂流记》一书中
的主人公——鲁滨逊。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鲁滨逊的传奇人生!(课件出示书的封面)
2.导读封面。
(1)启发引导:当你看见这本书时,你最想做什么?
(2)引导阅读:仔细阅读封面,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书名、作者、译者、出
版社)
(3)相机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
丹尼尔·笛福(1660—1731),18世
纪英国作家。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
被誉为“欧洲小说之父、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英国报纸之
父、现代新闻业之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