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antik-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一年级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孩子天生就是学习的料啊,他们多爱上学!学老师的工作不<
br>要那么复杂,唯一可做、唯一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计地让孩子这天
生爱学习的劲儿原汁原味地保留下
来并永久永久地持续下去!难
道不是吗?甜蜜的爱情需要情趣,幸福的生活需要情趣,否则人
们
会感觉乏味,那为什么孩子的学习就可以不需要情趣呢?我又
想:我能够给他们有情有趣的感觉吗?我能
让刚入学的孩子感到
学习的快乐吗?反思与实践同行,以下是我悟出的些许头绪,权
当自勉之用
。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
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
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
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
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
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
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
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
正确的教
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
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
,在课堂教学
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一、让有趣的说法进入课堂
一年级孩子进入语文学习之门的第一张通行证就是汉语拼
- 1 -
音,对待这一学习语言文字的工具性知识,我们不能轻之亦不可
重之,就像苏教版教材编委、
特级教师高林生所说:老师要像妈
妈教婴儿说话那样一遍又一遍说就行了,不谈发音技巧,不说发
音部位,耐心反复操练就是唯一的好办法,而“反反复复”就免
不了单调乏味,为此我试着动脑筋给语
文课堂上的听、说、读、
写各环节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大包装”,如激励他们认认真真
读,我会
说:“谁的嘴巴金嘴巴?”孩子们总是起劲到边呼应边
高举小手:“我的嘴巴金嘴巴!”如果确实读对了
,我会竖起大
拇指大张旗鼓地表扬:“你的嘴巴金嘴巴!”又当我要求他们用
心听老师或者同学
讲话时,我会神秘地问:“谁的耳朵金耳朵?”
如果他们真的仔细听了,我会摸摸他们的小耳朵,贴着他
的耳朵
说:“你的耳朵金耳朵!”瞧着被表扬孩子的那得意劲儿,我深
知此法灵,百用百灵!当
我在黑板上示范书写后要求学生也来写
一写或者指出书上某处是,我会充满期待地问:“谁的手指金手<
br>指?”孩子们举起小手告诉我:“我的手指金手指!”随即他们会
很专心地完成我的“指令”,对
待出色者或进步者我会伸出手和
他们握握手,说:“大手握小手,一起朝前走!你的手指金手指!”可爱的孩子在兴奋之余却忘记了哪只手是右手,看到他们左手换
到右手,右手换到左手的激动样,我
明白这是“趣味说法”外加
表扬激励起的作用。
- 2 -
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
有表达的欲望,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进行口
语交际,不断提高口语
交际能力。
一年级的孩子在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我要让他们体会到依
靠伙伴、团结合作的快乐,每次开始同桌合作学习前,我会说:
“黄金搭档黑白配!”听到我这
么说,他们立刻拉起了同桌的手
说的说,读的读,特别是能干一点的孩子会像小老师一样帮助那
些不够用心的同桌,如果同桌俩都能很好地完成我下达的“命
令”,全班同学会大声表扬他俩:“黄金搭
档黑白配!”把这些
深受孩子喜欢的广告词或食品词移植到我和孩子的语文课堂里
来,嗨,还真
有用!先不说学习效果有多大幅度的提高,最起码
孩子们高兴了,快乐了,愿意上语文课了,而不至于讨
厌、害怕
语文课。
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
上下文
理解词义。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
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注意
纠正学生的写字
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师外花坛里种有一排小松树。一天,我在强调
坐姿的时候,
忽然来了灵感,顺口说到:“同学们,你们看那小松树多直啊,
它们在看我们写字
呢,如果我们坐得不直,小松树会笑话我们的,
- 3 -
咱们和
小松树比一比,好吗?”打那以后,看到孩子们趴在桌子
上写字时,只要我说一声:“小松树!”孩子们
就会边坐正边回
答:“来啦!”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举手发言,互相释疑,合作释<
br>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还会有什么样的趣味说法进入到我和孩子
们的课堂呢?我想我会发现更多更好的说法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
兴趣的,我要他们爱上我的语文课!
修订后的”思考•练习”,题目简要实用。注意激发学生
探
究问题的兴趣,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一些题目具有整
合性、开放性和扩展性,加强
了课内、课外的结合。有些题目还
体现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提示了学习方法。修订后的”思
考、练习”删掉了原来一些繁琐的理解课文内容和孤立进行词句
训练的题目,从整合的角度,把理解内容
和语言训练有机地结合
起来。对朗读、背诵,增加了自由度,许多课文,学生可以自己
选择背诵
的部分。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修订后的”思考•练习”
这些特点,充分利用”思考•练习”中的问题,
启发学生阅读、
思考和讨论,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到读书、作文的方
法。课后安排的
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
- 4 -
好,自由选择,教学时不要作统一要求。
二、孩子的天真永驻课堂
和这群可爱的一年级孩子相处了半个学期,我觉得我对“天
真”一词有了新的理解——“天真”就是“天
生就是真的”!没
有掩饰,没有克制,发乎情,出乎性。我认为对于小学老师来说,
善待孩子的
天真才是教育孩子的开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孩
子由于天真出现的课堂小插曲常常让我在心里忍不住
偷笑,然后
努力从心中抽出一丝宽容和欣赏去处理这些小插曲。
一次,教孩子们学习《认一认
3》中“丝、麻、毛、皮”的
“丝”时,为了让他们记住这个字的字形,我想把它的形状与孩
子
们都曾养过的蚕宝宝联系起来,我说:“小朋友们,你们都喜
欢养蚕宝宝,那你们见过蚕儿吐的丝吗?”
“见过!”“这个‘丝’
呀,就像蚕儿吐出的那一根根柔柔的、弯弯的,细细的蚕丝。”
说着我
正准备转身到黑板前把丝的样子给画出来,这时坐在最前
排的一个小男孩站了起来,一把抓住我戴的丝巾
,像发现新大陆
似的向全班同学宣告:“丝在这,柔柔的,滑滑的,弯弯的!”
当全班的孩子诧
异地瞪大眼睛看着他着异常举动是,他的目光同
时转向我,我站在那,保持着被他“拽”住的姿态,在那
一刻,
我的大脑好像被什么一下子激活了——不能批评,不能生气!于
是我冲着孩子傻傻地笑了
,他这才回过神来,随即松开了手,一
- 5 -
屁股坐到板凳上
,不好意思地朝我傻笑。接下来,笑声像从地底
下钻出来似的,全般五十多个孩子个个愉悦地灿烂地笑了
起来,
趁热打铁,我大声地说道:“对,老师的丝巾就是一根根蚕丝织
成的,现在老师就把‘丝
’字给画出来,好吗?”我转身走向黑
板,认认真真地把这个字的形象给画了出来,孩子们个个高高兴<
br>兴到听我讲解着,从他们的表情中我猜想他们肯定是为有这样友
善的老师而感到兴奋。此时,我方
想起自己戴的丝巾确实是弯弯
的,柔柔的,蓬松地耷在胸前,难怪那个孩子会突发奇想。真没
想
到自己的身上竟然赫然彰显着现成的教育资源,而促使这一资
源得到使用的竟然是孩子的天真外加我善待
天真的“智慧”。我
想,对于这个“丝”字,孩子们是不会忘记的。
这一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
语文教学工作,刚刚接到这个班,
发现这个班学生纪律不是很好,这个年级刚分了班,原班有几个
学生不守纪律,有两个学生上课特别最爱摆龙门阵,每当老师讲
课他们便也讲个不停,搞得一个课堂乱
七八糟,课堂效率极差,
针对这种情况,我便首先整顿纪律,我耐心的教育他们,给他们
讲学习
的重要性,要求他们一定要专心听讲,否则就做不出作业,
一个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不要只知道
玩耍,或者以奖品,
向谁和谁学习的方式激励他们。经过教育和刺激他们的自尊心,
大部分学生
能专心听讲了,还有个别学生有点反复的现象,管不
- 6 -
住自己,我便采取点名提醒的方式。这样,纪律基本上算是整顿
好了。
试想,我们经常把我们成年人自己偶尔的天真当成一种珍贵
的东西,那么在孩子身上的天真就更加珍贵
了,作为老师就更要
善待学生的天真,它也许会出现在你的课堂,也许会出现在课外,
但只要我
们小心翼翼到拾取并珍视这一个个天真的小插曲,就一
定能赢得孩子的心,抓住了学生的心,还愁教不好
他们吗?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