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教材部编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反思(精编版超全)
山东省二本大学排名-朴树那些花儿
1《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
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
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北京的春节》是六年级下
册第
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
京味儿的语
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
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
的认同和喜爱。
有机会可以研究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并且可以和老师们探讨怎样能更好
地
教学本课。在设计本课时,我首先要定位自己教学本课的教学目标。课文很长,
但是文章每一节都很精妙
,越品越有味道,因此不知如何取舍,最后还是决定将
本课分为两课时来完成,而我要教学的为第二课时
,引导学生体会人们准备过年
的忙碌、喜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谈年”的方式,主要运用交流、体
会的
方法,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及联系自己的过年感受,体会出人们盼望新年,准备过
年的忙碌,
喜悦的心情,及我们中国传统新年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特有地位。
整节课,我努力地调动学生对新年的
美好回忆,利用了一些图片及喜洋洋的乐曲
给学生创设情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很快地进入角色
,沉浸在了喜庆的
气氛中。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老北京人是如何过年
的,使之与文本产生共鸣。
针对本课的教学实际,结合老师们的评课,感觉教学中还是留下了一
些
遗憾。纵观《北京的春节》这堂课,感觉教师的引导过多,课文的每个方面都想
要学生掌握到
,重点句子、表达方法、语言特色等等,不舍得撇开,结果却适得
其反。一堂课下来,重点没突出,难点
更不能突破。可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更
要抓住文章的详略,运用多而有效的方法,让自己的教学过程实
而有效。此外,
在感悟老舍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程度不够。老舍先生的语言是很有风格的,
对作者语言的体会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本课的感悟程度还不够,
不能达到学生积累语言的
目的。如果教学中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结合自己的
生活实际畅谈过年的感受,课堂气氛可能比较热烈
、浓厚。
2《腊八粥》教学反思:
《腊八粥》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里的一篇文章。学
习了这篇文章,真
正让我们走近了“民俗”,感受了“民俗”。那浓郁的民间文化和民间
气息映入的
孩子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置在其中。
文章重在通过主人公八儿的语
言、行为及心理描写体现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吃
腊八粥,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文的线索。于是,课堂上我
便抓住这一线索来展
开教学。一方面,我抓住语言描写来帮助学生洞察心理。文章中共有七处描写八儿与母亲的对话,虽然语言并不是很多,但却能充分表达出八儿急于吃到腊八粥
的心理。于是,我便
让孩子们找出描写八儿语言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从读中你
体会到了八儿的什么心理。孩子在动笔、动脑
、动口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八儿
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的猜
想”,一直
到最后的“亲见时的惊讶”,将八儿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将一
个可
爱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现在同学们面前,让人不得不喜,不得不爱!
另一方面,我抓住行为、表情来
向学生展现心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不
但通过八儿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作者还注重的是八儿行为和表
情的描写。“从哪
里还能看出八儿特别急于吃到腊八粥?”一个问题将孩子们再次带到课文之中,
“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进进出出”一词把八
儿对腊八粥的惦记形象
地写了出来。“八儿要哭的样子”“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都
真实地将八儿的心理展现给大家。八儿心理变
化的描写将一个嘴馋的小孩子形象
刻画得栩栩如生;八儿等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也将八儿一家的其
乐融融展
现给了大家!文章内容较浅显,在抓住八儿心理变化的同时更抓住了孩子们对八
儿的喜
爱之情,运用了最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文字,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孩童深深
地注入孩子们的心中!也激起了
孩子们对腊八粥的爱恋之情!可见,抓住孩子的
心是最重要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的机会较少
,如果课堂上充分组织
学生朗读,互动,效果会更好。
另外,对于开头讲腊八粥的做法及人们
对其的喜爱的处理,总觉得有着不小
的欠缺,因为对这一段文字的表达妙处,处理得太简略了。没有透过
文字表达人
们对其的喜爱,从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这是对不同年龄段人都喜欢
腊八
粥的具体描绘处理不当。又从“看”“闻“吃”来一点点的体现人们对腊八
粥的喜爱体会不深刻。如果此
时让孩子们用不同的形式去品读一下,那会在品读
的过程中学会这样的写作方法,这样才在遗漏中补回一
点缺失。可见自己的备课
不够深入,文本剖析不够精当所致,今后的教学应予以警示。
3《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寒食》这首诗描写了暮春时候长安城白天满城飞花,皇家花园柳
枝随风轻
摇的曼妙春色,傍晚皇宫分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的情景,展示出寒
食节长
安的独特迷人风光。
本课的鉴赏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对诗情的多元解读。对《寒食》一诗,自古
以来就有两种看法。有的认为这是首讽刺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
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有的认为这是首摹景诗,选点典型,写出了唐朝寒食节市
井民情,赞颂皇恩浩荡。既
然诗的主
题没有定论,教者在教学中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把自己的主观理解强
加给学生。只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
解读诗文,学习多元解读的方法即可鉴赏
关注的第二个方面是感受诗文中的形象。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
形象大于思想”,
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因而使诗更
含蓄,更富于情韵。教学中指导学生抓住诗中典型形象,可以使学生意会到比作
品更多的东西。鉴赏关
注的第三点是佳词妙句,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对佳词妙
句的品评中提升对语言的感受力和鉴赏力。通过
课堂展示后学生的表现,我认为
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课后慢慢想来,这节课成功主要得益于课堂教学中
把新课
标中的新理念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激发了学
生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变了教师的
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课件方式。
以学“答”为主的教学方式和以学“悟”为主
的教学方式,
虽只有一字之差,但表现出来的观
念不同,课堂效率也不同。以往课堂多体
现教师、学生一问一答,学生围着教师转,这种方式束缚了学生
的思维,抑制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我始终以学“悟”为主。通过学生自学、质疑、生
生合作、师生合
作的学“悟”为主的方法,完成了学习任务。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
造了和谐共进的互动氛围。本节课中,我改变过去自己高高在上,统帅课堂的作
风,走下讲台和学生共同
学习、交流,成为学生的朋友、伙伴。如在研读的过程
中,我俯下身子,走近学生,和他们一块读,一块
讨论,帮助他们,使他们在教
师的半扶半放中顺利达标。课堂上尊重学生、赏识学生。
俗话说“十个人中,有九个爱听好的”,作为孩子,那就更不例外。本节课
中,我恰如其分地运
用激励性语言。如学生在质疑中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我立刻
说:“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学生朗读表
现出色,我赞赏她:“读得真好!老
师仿佛置身于诗中,心中无比轻松愉悦。”通过这一句句发自发腑的
赏识、激励,
学生们在课堂的表现更自信,并不断地追求成功,学得更主动了。虽然有令人欣
喜
的成功,但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明显。主要表现在研
读课文时自学提示的难易程
度适于中上等学生,对于学困生,学习困难较大。虽
然说在研读过程中自己也俯下身子为部分学生点拨,
但仍有个别学生学得吃力。
针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在教学中首先增强时控掌握能力。教学设计中
明确时控,在课堂中,教师精讲、少讲,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质疑、
去解疑,并时
时注意学生解疑后方法的总结。其次,多研究每一个学生认识接受
能力,并在教学设计时依据
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能力,设计分层要求、训练,使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
吃得饱”。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完善每
堂课的设计,因材施教,
分层要求,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兴。
4《藏戏》教学反思:
《藏戏》这篇
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藏戏的来历以及藏戏的三个特点,是为
了让孩子们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
特色的艺形式,体会其在表达上的特
点。
这篇课文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以介绍民风民俗为
主题的单元中的其中一
篇,是一篇民俗散文,语言丰富多彩、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因为本文在语<
br>言上的这一特点,而且,藏戏对我们师生而言是一种很“新”的文章,堪比精读
课文。
预习环节上,在处理生字词时,除了将带有拼音的生字出示外,还将一些藏
族特有的称谓出示,并教学生
读准理解,为他们读通课文打下基础。此外,我还
引导学生理解“鼻祖”“不一而足”等词语,让学生在
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对
课文有了大体的印象。我觉得这样做的效果还是不错的,特别是
中下等的学生,
不至于课文学完了,却读不准生字,读不通课文。
研读课文环节上,通过独学
、对学、群学,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按事物的几
个方面的顺序来写,内容清楚,分“藏戏的形成”和“藏
戏的艺术特色”两方面
来介绍的。从文采上来看,“藏戏的形成”这一块内容是比较突出的,我将体验<
br>的重点放在这一部分,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这部分,体会唐东杰布为民造福开创藏
戏的艰苦经历。学
生从课文的第4—7自然段读懂了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完成了
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首先,是备
课环节上考虑得不够成熟,预设的课堂程序和实际的教学过程存
在差距。再者是课堂语言缺少一步到位感
。静心自对,思过学贤,学以致用。我
在深深思索、反思我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感受到我在教学高
年级略读课文
时要把握住几个点:一是整体把握课文的体系,以文章前面的导学思考题入手,
将
问题简化突破重难点即可,不能放不下学生,扶的过多,放的太少,尤其是二
类课文的字词关应一带而过
,不可过细,将精力放在理清条理上,感悟语言,体
悟表达方法上。二是要学会及时舍得,把多余的教学
语言、教学环节舍去,去粗
留精,为回归课文整体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节省教学时间,以利于引导学生体
会
文本的语言特色,学习写作方法并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其三,学会尽快从线状
教学过渡到块
状教学,从繁琐的阅读指导分析中解脱出来,以帮扶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为锻炼学生学文能力而服
务,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其四,课前精心
备课,深入钻研教材,既备文本,又要备学生的实际情况,灵
活调控课堂,提高
课堂效果。
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反思:
民风民俗类作文是一种比较好写的话题作文,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各
自延续传承的独特的民俗。但
民俗文化涵盖的内容太广泛,很多人只知其中一二,
如窥冰山一角,对丰富的民俗文化的真正内涵知之甚
少。因此,家乡的风俗这一
习作课题看似好教,实则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
先,我还是紧扣单元课文,总结详略得当的手法。然后,采用与同学们相
互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同学们了
解不同家乡风俗的魅力,提升习作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我让学生在课前就搜
集丰富的相关资料,挖掘民俗文
化的内涵。我们要写有关春节风俗的文章,就要搜集其相关的资料,如:
贴春联、
吃年夜饭、放爆竹、祭祖、守岁、拜年,等等。只有了解了这些风俗,我们才能
全面了
解春节。另一方面就是引导学生们筛选素材,学生们搜集的相关资料是很
多的,但是不可能全部都用到作
文里,这就要让学生们写作主题进行取舍。这个
环节通过学生们的交流讨论还是能够完成的。再就是,引
导学生合理安排材料。
这里我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材料的详略问题。对表现主题有利的素材要详<
br>写,和主题关系不大的可略写,没有关系的就不写。只有材料详略得当,才能凸
显文章的主旨。第
二,材料安排的先后顺序。选择好的材料不可随意堆砌,要有
统筹全文的能力,在总体构建好文章后,能
够合理安排所用材料的顺序。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有很多方面的学习并没有细致化,导致有些内容理解
不
清,之后也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争取做到理解清晰,便于观察。我在教学过程
中就忽视了引
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文体。一般来说,小学生写记叙文会比较好,也
容易写得生动形象。说明文也是比较适
用的一种文体,但是要注意详略得当和运
用生动的语言,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总的来说,在此堂客的教学过程中有“获”也有“惑”,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的教学学模块都是平行展开的,由“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书
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部分组成,相互之间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学生学习起
来相对会觉得枯燥。
基于此特点,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
我选择了前两个部分
的内容展开教学,重在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拓展训练。通过回
顾《北京的春节》让学生交流领悟到详略得当
的好处,在词句段运用中让学生体
会到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的妙处,并做了拓展练习。在第二课
时的教学
中,我选择了活动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达到提高书写速度和领悟诗歌的
能力。
在这堂课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学习形式,我采用了大情
景教学的方法,
设计了书写比赛和剧目表演两个活动,让同学对于书写和《长歌
行》有一个深刻的感悟,能够明白其中的
含义。如此寓教于乐,收到了较好的教
学效果。
但是,在授课过程中,绝大部分写作例文来自
课内,用学生学过的熟悉的课文
作例子,教学生认识了解知识和学习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是本课的最
大特色。
学生活动有了兴趣和积极性,很多知识和技巧显得简单容易,学生掌握起来也异常
轻松
,但明显的不足是材料例文的选用太过“丰富”,尺度的把握不过恰当。同
时,对写作练笔的引导还不够
。在“练一练”环节,有些学生无从下手,这时应该让
学生说说他们要写的的内容,然后针对选择写的事
件内容,对其中的详略安排进行
点拨,让学生明确该怎样写, 他们动笔的时候才会有明确的思路和方向
。由于课堂
上这个环节没有做,所以学生就出现了写作意图不明确的问题,详略的安排还是没
有
体现出来。
5《鲁宾逊漂流记》(节选)教学反思: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
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逊是书中的主人公,
本课是该书的缩写。鲁滨逊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
荒岛,一个人在荒无人
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课文按鲁滨逊历险的时
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逊“遇险上岛”“建房定居”
“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这些
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
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
教学本课
,要使学生感悟鲁滨逊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逊在
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
生存的道理。要达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
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熟悉鲁滨逊战胜各种困难的经历。因此,
应让学生反复读
课文重点部分,练习讲述鲁滨逊荒岛生存的故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谈谈从
鲁滨逊的经历中想到什么,从鲁滨逊的身上学到什么。进而讨论一下,在竞争日
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
应该如何“学会生存”,学会竞争。
本课亮点有二: 一、充分体现预习。新教育小学特别重视预习,
我结合六
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及本课篇幅过长的特点,把预习工作做扎实,把学
生一看
就会的东西放在课下完成,这样腾出大量的时间去读,去体会人物品质,
去激发他们阅读
兴趣,效果不错。 二、把课上成共读一本书的引领课。我校正
在开展新教育试验,而亲子共读一本书正
是本次实验的课题,《鲁滨逊漂流记》
也正是推荐的书籍,于是,我借此机会,把课直接上成引领课,达
到激趣的目的。
不足:课后结合生活谈体会时,问题设计得不好,学生不知从何谈起。如果
把问题改成“你过去遇到过哪些不幸或困难,你是怎么做的,学了本课,你以后
再遇到类似问题,又会怎
样做呢?”这样学生的导向性会更强,就不会冷场了。
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反思:
这节课课整体设计思路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提高欣赏水平, 培养阅读经
典的兴趣。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
阅读
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
读材料。”
上课伊始,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读得兴趣盎然。从这我看到,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求知欲,
关键在于老师和家长如何正确地引导。大家至
少读了两遍课文,第二遍读的时候有的同学还认真地做批注
和摘记。新课标又提
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
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在课堂上,我鼓励同学用自己喜欢的
方式来阅读课文,可以写续集,可以做摘记
,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
角色用笔画出来,可以讲一讲,演一演。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
下,忙得不
亦乐乎。
本堂课我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不仅让孩子们加深了对整本书的理解,
也
让他们学到了阅读方法,激发了阅读兴趣。在课堂上,孩子们十分踊跃,侃侃而
谈。整节课热
烈而愉快。更让我惊奇的是,第二天中午,当我走进教室时,意外
发现教室里一改往日震天的喧闹,孩子
们都安安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看书,小班长
也优哉游哉地拿着一本书,再也不像往常那样大喊:“安静!安
静!”再看孩子们,
有的继续欣赏《骑鹅旅行记》,有的手上捧着各种各样的新书,都是大本的儿童文学名著,我不禁窃喜:“这真是阅读课带给孩子们的最大的收获啊,看来,真
应该多上这样的课!
”
纵观整节课,我觉得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课堂形式的多样化,虽然增
加了趣味性,但参与的面不够,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来展现自己。我在想:是不是
只要抓住其中的一点来训
练,比如赏析和习作相结合,引导学生由读到写,学习
如何进行童话习作。再比如具体指导阅读文章中精
彩篇章, 掌握阅读方法, 提
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也就是把童话阅读的指导再细化一些
,相信
一定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当然,我相信,只有在不停地实践和探索中,一定会
上出更
完整的课,一定会带给学生更多的惊喜,也一定能让学生展现出更多的精
彩。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反思: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
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
课文讲述的是汤姆和他的小伙伴们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向我们展现
了
一个无所不能、淘气、向往自由、勇敢机智、有正义感和爱心的一个孩子头儿的
形象。所以根
据单元目标和教材特点我把这课的目标定为:默读节选片段,了解
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感知
人物形象,寻找自己身边的伙伴的相同点,
并阅读原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注重
让学生初步了解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激励学生
阅读名著的兴趣。下面是我对《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教学反思,与大家分享。
课前我让学生尽量抽时间去看这部作品,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为课
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开篇我以谈话方式导入,让学生说说还想知道哪些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接下来指导
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然后用这种方法快速浏览精彩片
段,让学生思考这部分具体描写的是什么内容
,哪些地方写的很精彩,你对汤姆
又有了怎样的认识,你最欣赏汤姆的那一点。让学生分组快速阅读后,
找出精彩
部分,在展台上展示,抓住精彩的句子有感情的读读,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和体验。
最后
我让学生在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说出汤姆在你们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孩
子,学生们很快地概括出了汤姆
机智勇敢,敢于冒险的精神。最后启发领导学生,
你们还想知道更多的有趣的故事细节吗,激发学生继续
预读原著的兴趣和愿望。
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很高。我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抓住关<
br>键的中心问题探讨交流,读出个性,读懂片断的内容,在对主人公特点的逐步认
识
中完成学习任务,升华情感。汤姆的善良、正直、勇敢等品质会在学生心中留
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思
议的影响。学完《汤姆·索亚历险记》,学生都很羡
慕汤姆能有如此有趣的经历。故事让人看起来津津有
味,学生由此产生了浓厚的
兴致,纷纷表现出阅读的热情,对主人公的经历有了各种猜想,相信在课堂上
我
播下的种子,会在他们的日后生活中开出美丽的花儿。
第二单元《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本课的教学设计紧
扣“一个目标”,突出“双边
活动”,围绕“三条主线”。
“一个目标”是通过这一课的学习
,“同读一本书”;在此基础上,学会倾听
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双边活动”是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对教师的教和学生
的学都作了明确的设计和指导。“三条线”是:一、以关注学生成长为线。整个
教学活动始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以促进他们的发展为主旨,每一项
活动的目的直接指向学
生的成长。 二、以问题为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注
重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在“自问”和“自探”中实现教学目
标。三、以语文训练为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注重进行听说读的训练
,教学的过
程就是听说读的训练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三条线”平行展开,“三线并举”,
有
机结合。
所以,我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适当拓展故事内容以激发学生的
阅读兴趣。以《汤姆•索亚历险记》这
本书为例,从课本涉及故事内容出发,引导学生质疑,围绕以下话
题交流读书心
得与感受。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你怎样评价主人公?你对哪个人物印
象
最深?为什么?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困惑,或是感到奇怪?有没有完全出
乎意料、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的情节?读这本书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相似的书,
或是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故事的结局你喜欢吗?
如果你来写这个故事,你会
怎么写?
(2)整个课堂重点交由小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从上面选择一两个大家
感兴趣的的,值得讨论的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如: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
br>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说说这个片段中你感觉精彩的地
方。
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在这段历险中,你
对汤姆有了怎样的认识。请正
在阅读或已经阅读本书的同学相机介绍。所以,很
多学生都跃跃欲试,介绍得眉飞色舞,眉开眼笑。其他
同学听得也津津有味。我
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的无比羡慕。相信他们课后也一定会去主动阅读这本
书。
教学本课,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全班学生都能津津有味地思考、讨论与表达,
真正
地跟着我走进了作品,走进了汤姆,使他们能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迸生了浓
浓的阅读兴趣,也收获了阅读
的方法。
不足:
最大的遗憾是在学完本文之后的一个阶段,没有及时和学生开展《汤姆•索
亚历险记》的读书交流会。
没有及时结合生活谈体会。我如果把问题设计成“你遇到过哪些不
幸或困难?
你是怎么做的?认识了本文中的汤姆,你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又会怎样做
呢?”
这样学生的导向性会更强,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也能形成自己的价值
观。
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写
出作品的梗概。需课前准备阅
读完整本书及相关资料。首先让学生读懂作品,梳理情节发展,了解剧本中
人物
的性格特点;训练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整体把握和基本概括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一、教学效果:读懂原作,先列提纲,理清起因、经过、结果,了解人物性
格。
二、
指导写作:首先了解什么是梗概。然后指导具体的写作方法:1.读懂内
容,把握脉络。理清书籍内容的
基本框架,把握要点。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
括每个章节的内容。3.锤炼
语言,表达连贯。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4.学会对
书的内
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与同学交流讨论,并进行修改。最后,学生自由习
作,多种
形式进行评议。通过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发挥学生的概括力、创造力,
培养文字表达能力。理清事情的起
因、经过、结果。通过观察对人物的外貌、语
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不同人物
的性格特点。
三、不足之处:有些学生对于作品内容的整体把握不够,有些情节梳理不够
清晰
。同时,语言不够简练,过于啰嗦冗长。正是年级低练笔缺乏的原因,影响
成文效果。
四、改进措施:
1.阅读教学不能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唯一的目标,应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起
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使阅读与写作不脱节,激发
学生的阅读主动
性。
2.多注意引导学生锤炼语言,简化语言,平时强加训练。
3.学生在阅读作品的同时,多思考,多交流,整体把握作品的文学性,人文
性。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走进外国名著”,语文园地二由“交流
平台”和“词
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部分学习内容组成。“交流平台”重在交流人物的评价
方法,“词句段运用”由夸张修辞手法的学习和语言的锤炼两部分组成,“日积月
累”重在古人年龄称谓
的积累。
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交流平台”部分。在上课伊始,我先利用多媒体手段给
孩子们出
示人物的图片,了解名著作品的阅读方法,在课堂上孩子们通过小组讨
论,自主探究,寻找人物的评价方
法,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总结阅读方法。
第二课时主要学习了“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两
部分。主要是学习了
夸张的修辞手法。同过大量的举例与学生实践,孩子们大体上掌握了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接下来学习了如何锤炼语言,为孩子们平时的习作和语言运用打下了
基础。对于古人年龄
称谓,孩子们的兴趣比较大,积极性比较高。
不足之处:这节课开始就营造出了氛围,所以孩子们参与
率高,也能积极参
与,但是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因为我过分理论化,忽视了孩子们学习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我发现有的孩子在作为倾听者时表现出一种心不在焉的状态。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
活动,应围绕“倾听”“表达”“应对”三个维度设计,比
如这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可以修改为;通过口语
交际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正确地表
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对别人的看法给予热烈的回
应。在学习修辞手法的时
候,可以多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习惯用语,才不会显得如此枯燥。
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
漫步世界名著花园》,在阅读本版块三篇外
国作品之后的安排上,既是一次综合学习活动的递进和延续,
也是一次课内阅读
的升华和拓展,交流自身的阅读好方法,体现了综合性学习与阅读之间的整合推
进。
首先要求学生课前准备,收集自己读过的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教材,了解教
材里推荐阅
读的书目。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外国名著,拓宽阅读视野,感受外国文
学的语言魅力。
在本次阅
读学习活动中积累和巩固精读、浏览等阅读方法,提高自主策划和
组织阅读活动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
运用语文。自主学习之后在活动中使学生
喜欢与人交流与合作,彼此沟通学习成果,感受综合性学习的快
乐。
这是一次阅读学习方法的交流,重点是引导学生交流对课文中给自己留下最
深刻印象的名
著的认识,以及对于长篇外国名著阅读方法的总结与归纳。自主选
择书目,确定研究主题。可以围绕一个
主题开展活动,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读一
本书,然后开展阅读活动。制定阅读计划,开展阅读活动。包括
读书的时间安排,
什么时候读,每天读多少页,多少天读完等等。小组活动要强调合作精神,注意
策划、组织和协调。
《漫步世界名著花园》学习活动既是一次综合学习活动的递进和延续,也是一次课内阅读的升华和拓展,体现了综合性学习与阅读之间的整合推进。教学中
可以设计多种活动,
让学生在游戏中、活动中学语文,增强学生学习和运用成语
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名著阅读能力。
不足之处:正视个别差异,倡导自由表达。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些不足之处,
如因为时间关系,让学生
进行批阅自己的读书收获这个环节也没有充分展开。另
外,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做为课堂的主导者
,我有必要总结提升出更深层
次的情感。“被爱是一种幸福,施爱更是一种快乐”,这节课才会更立体,
更丰
满。
改进措施: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引发求知欲、
好奇心,
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阅读活动。教师要正视这种差别,针对学生在阅读中遇
到的困
难,及时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表达能力遣词造句,让他们用自
己的语言自由地表情达意,学会
分享自己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读世界文学名著,
了解作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通过交流学习阅读文学
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的
阅读兴趣,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8《匆匆》教学反思:
学习《匆匆》一文,学生无不为作者合理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手法,准
确地表达出时间从作
者身边匆匆流逝的感觉而拍手叫绝。抓住这一契机,在课堂
上多次设计读写结合的环节。课堂小练笔的形
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的能
力,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二者的有机结合达到了以读促写,以
写促读,
读写结合的目的。
人们都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后,认真地回顾整个
教学过程,
感到课堂上仍存在几点不足:
1.如何指导学生在互相评价时评得更加到位。 <
br>面对熟悉的学生,甚至面对不知怎样评价的学生应指导他们评价都评些什么,
从哪些不同的角度,
从而展示自己对语言的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有章可循,
由不会评,到会评,到评得精彩。
2.在课堂上要更充分地面向全体。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在课上读、说、写等能力都得到不同程
度的提高,在课上
应更加注重学生小组中的合作学习,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在小组内读文的机会,交
流感受的机会,这也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
9《那个星期天》教学反思:
作为
一名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各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
要素,本单元主题是写出真情实感
,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这篇课文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
作者一天之中情感的
变化以及他是如何写出这些情感的变化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画出关键词句、写下读书感受、交流学习所得的方式围绕关键问题展开教学,既给了学生充分独立
学习
的时间与空间,又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课堂小练
笔“写一次考试或等待时的心
理活动”能让学生灵活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写作方
法,为后面的习作教学打下基础。课堂教学达到了既定
目标,取得了较好的课堂
效果。
第三单元《习作---
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反思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
的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写作提出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
顺地表述自己
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引
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时要注重以下几点
:
一、注重激发情感,突出主体体验是诱发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前提。
在《语文课程标准》
实施建议中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
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
活,表达真情实感。”在课堂
中以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再让他们联系生活去回味或期待、或
沮丧、
或欣喜等情感体验,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浓厚了很多。
二、真情交流,感悟自我是燃起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火花。
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都很强,正
处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时期,教
师要合理引导,把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采用小组合作、
交流的方法,给
每一个学生在他觉得安全的范围内进行自由地表达,使各种水平的学生都体验到
被倾听的乐趣,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三、借助习作例文,融会贯通是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保障。
教师在指导作文教学时,应当巧妙
地运用好习作例文教给学生的方法,可以
结合“交流平台与初显身手”的内容,引领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
写作素材,从而
有利于学生在习作中写出真情实感。
10《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是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写的事物抒发了作者做一个高尚正直的
人的坚定志向。教学
过程中遵循“整体感知—知人识文—分析品味—理解共鸣”
的古诗教学程序,通过一个个层层推进的问题
,将学生的思维紧紧扣在理解作者
思想情感上来推进课堂,放手给学生思考、讨论,教学
秩序井然,教学收效良好。
但学生真正能感悟到作者心境,为什么?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来体会
这
首诗的感情的。 1、抓住诗眼,挖掘诗的内涵。
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句,围绕
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古诗
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教学时,必须启发学生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
所描写的意
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3、反复吟咏,从感性意象到
达理性领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习古诗必须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
识过程。首先要使学生对诗歌充分感知
,通过诵读,在头脑中想象,逐步形成诗
歌所表达的整体形象。
4、注重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能够自学简单的古诗。
5、
从本节课来看,总体效果还可以,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于1943
年写的,是对学生
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为了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教学时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到长文短教。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
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备课前
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
“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
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
弃逐
字逐句的讲解。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
从整体上理
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出李大钊是怎样的人,并以此为线索,抓重点词
句探究;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
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李大钊的品
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
二、走进李大钊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当我读完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也被李大钊对革命
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在敌
人面前坚强不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亲人的高尚情操深深感动。我想这是每一位
阅读了这篇课文之后的读者都会共鸣的想法。那么如何让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这些
呢?这成为了我
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
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让学生展开合理
的想象,才能走进李大钊的内心世界,
于是在教学中抓住“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
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
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
是不
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
开呢?’”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
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
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
于革命事业的信心。”、“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
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
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
br>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等句段引领学生体会李大钊的高尚
品质。
三、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
学生去思考,
比如“父亲在敌人面前态度严峻,猜测父亲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父亲说完
了
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想一想父亲心里在想什么呢?”等等,这些都是文本
的空白点。于是课堂上我引
导学生们开始思考。这些口语表达的设计,即让学生
走进了李大钊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又进行
了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12《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
东同志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
的讲演。全文阐述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文章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这中心,进行了两个方面的论述。
学生对课文的背景了解过少,
而且这是学生初次接触议论文,文中没有华丽
的辞藻,更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学生来说,是无趣
的,对教师来说,也
是一个挑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只有激发学生“我想
学”才能引起学
生的学习兴趣!只是起引导的作用,与其枯燥地讲解,不如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
于是,我确定的目标是让学生有明确目的地读书!那么学这课的目的是什么呢?
就是背诵课文!这是一篇
议论文 ,学生必须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轻松背课文。
早自习的时候我让学生预习课文,让学生尝试背
诵。上课的时候,我问学生:
“你们会背了吗?”孩子们面面相觑,面露难色。然后我说:“同学们,别
紧张
也别害怕,为什么不能容易地背诵出来呢?因为同学们还没理解。在今天的两堂课里,我将引导你们理解课文内容,并保证只要你们认真听讲,努力思考,两堂
课下来,个个都能流
利地背诵课文!”
这时,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
13《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略读课文,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
的一件感人至
深的故事。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
英
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
不朽。本文的教学目标是让
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
品质教育,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展现了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训练简要复述故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体
会文
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是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
金色的光芒
”这句话的含义。
一、给学生足够时间自主学习。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
心设计了四道题,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小组中的成员可
以互相讨论,时间是8分
钟。这4道题是这样的:(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课
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是
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
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3)本文的哪
些内容让你深受感动,
找出来,并说一说让你感动的原因。(4)把描写老班长神态的语句找出来,并说
说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讨论的也很热烈,与平常死气
沉沉的
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合作展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派
一名代表上台来展
示本组自主学习的成果,老师给予适当的评价。这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
发挥,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
欲望,迸发出了创造的
火花,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事实证明,学生的表现出奇
地好,他们的发言简直可以用“妙语连珠”来形
容。
三、提升小结。这个环节既是老师对课堂情况的总评,也是课堂的延伸。当
学生谈了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收获时,我适时地总结了一下,并提了一个要求。我
是这样说的:在长征途
中,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课后去搜集,我
们准备组织一次长征故事会。几天后,这个故事
会开得很成功,同学们都踊跃上
台,争着讲述自己搜集到的故事。
教学中,我们不仅把课堂主
动权还给了学生,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以
前我上这类课文时,要么叫学生自己读课文自己解决课后
习题,要么直接将课后
习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这两种做法都存在许多弊端,前者是一味的放,让学生在<
br>读课文和做习题时增加了难度,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到位,往往不能准确地回
答问题,一遍,两
遍……老是不对,结果搓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后者则没有
充分地给学生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只是被动
地接受答案,并不知道课文里讲了些
什么,问题的意思是什么?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依靠老师说答案的
懒惰思想,
不再主动地朗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而运用“自主式五步”教学模式避免了这
个弊
端。
另外,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那就是在课堂上,没有
给学生自由的
空间去质疑。这样,就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还不是那么主动。记
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学生无所
疑,无所惑、无所求,那么,老师的启发
是不会生效的。所以,我觉得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作
为主导的老师还
应该给他们质疑的机会。
第四单元《口语交际---
即兴发言》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后,经反思获得的启示主要有:
1、探
究“即兴发言”式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师生共同探究出“即
兴发言”式口语交际的5条基本要
求: ①有共同的交谈话题; ②兴致高、表达
快、感染人;③体态自然大方,用姿势辅助说话;④倾听
耐心、专注,应答及时、
切题; ⑤相互促进话题的继续。 这较好地把“口语交际”的形式和“即兴讲
话”
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整合为一体。这既是本课特定教学内容的客观要求,
也是对本课
教学实践的创新性探索。
2、发挥了学生口语交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由于学生在新课开始后
经充分
探讨,清楚地明确了“即兴发言”式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在“即兴发言”前又
<
br>安排了分小组讨论演讲的话题、内容、方法等,所以在举行班级“小小即兴演讲
会”的口语交际时
,学生表现出了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较好地处理了“训”和“练”的关系。 本课
教学做到了先“训”后“练”,
“训”“练”结合,“训”中有“练”,“练”中有“训”,以“练”为
主。在
学生明确了“即兴发言”式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后,即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每两
人自选一
个话题进行自主独立构思并练说,然后先在小组交流、评议、修改,最
后每组推荐一个即兴演讲得最好的
学生到台上进行口语交际。在台上进行口语交
际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评议、修改,并对修改好的部分
进行再次展示、评议、
演说。这样以“练”为主,“训”“练”结合的口语交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
br>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第四单元《习作---
心愿》教学反思:
在上课之前,我们在备课时把此次习作内容归为以下四个问题:
1.我的愿望是什么?
2.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愿望?
3.为了这个愿望,我努力做过什么?
4.如果愿望实现了,我会怎样做?
开课伊
始,我抛出习作要求问孩子,你知道本次习作的主题是什么吗?他们
说,是我的愿望。那什么是愿望呢?
他们说是心愿、想法,我以参考书里的解释
作为结论:对一件事情的美好想法和期待。根据期初备课,为
了区分开理想,我
武断地下结论说,愿望通常是通过短期的努力可以实现的,而理想必须是付出长
期艰辛的努力达成的目标。
那么,要写我们的愿望,首先要明确什么呢?孩子说,得知道愿望是什么
?
我请孩子轮流说出自己的愿望,我现在很庆幸我强硬地请每一个孩子说出了那时
那刻他们自己
的愿望,尽管有的孩子也是在因为听了他人的表达后受的启发,有
雷同。因为这正是孩子的一次口语表达
。但是我现在觉得如果这个问题提前布置
的话,给他们更长时间去思索,或许孩子的思维会放得更加发散
,想得更加开阔。
知道了愿望是什么?接下来该告诉别人什么呢?孩子说,得让别人知道为什
么有这个愿望。一切看起来水到渠成啊。当我再请孩子我愿望和原因连在一起做
完整的表
达时,这次多数孩子们陷入了思考。接着,一部分孩子纷纷举起了手,
我很感谢孩子们是在认真思考后说
出的心里话。我们认真听着,即使愿望一样的
孩子,但是他们的原因也是不同的。我以养小动物为例,肯
定了孩子的独立思考:
同样是想养小动物,他们养的一样吗?同样是养小狗,他们的原因一样吗?真好,
我说我喜欢这样个性化的表达。
我想,习作,正是因为它具有个性化的体验,具有个性化的见
解和具有个性
化的表达才更耐人寻味。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把前两个问题细说了一下,但第
三个问题和第四个问
题,我们是以想养小动物为例进行的展开,先请那几个孩子说,再请其他孩子帮忙。我很后悔为了避免有的孩子不会说,不会写,我竟然根据孩子的回答和我的
想法归纳了一下从哪
几方面努力实现和实现了愿望要从哪几方面去做。要知道我
的这种自做聪明和一厢情愿,有可能换来的是
孩子的众口一词,这对他们的思维
来说或许是一种难以摆脱的桎梏。
我追求在习作上让孩子们
个性化的表达。这在第一,二方面,我做到了。但
是在反思整个习作指导课时,我觉得如果在孩子口语表
达完一和二之后,我如果
能在表达方法上再给孩子以启发,他们的开头也许会更加丰富多彩。这也是书面
表达的要求。这个问题在一稿交上来已经暴露无遗。经过再指导后,二稿交上来
有明显改善。
总之,在习作指导课上,全体孩子的口语练习和书面表达指导是必要的。要
达成孩子们富有个性
的表达,对于教师,说多还是说少,哪里说多,哪里说少,
还真是一门学问,值得再进一步细细斟酌,慢
慢敲打。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
学生的作文写的好不好,开头和结
尾很重要。有的学生写了几年作文,还不
会开头。甚至有的教师都不知道作文常用的一些开头结尾的方式
方法。
一、在教学实践中自己摸索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
我们整合网络资源,发现作
文常见的开头和结尾方式方法。进行整理分析,
发现大致有如下几种方式:点题式、引用式、设问式、描
写式等,这些简单易懂
的名称,学生记起来容易,运用起来方便。我们以课本为据,总结作文的开头方<
/p>
法。细心的老师从课文中寻找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写作方法,作为科学依据,文本
结
合让学生效仿训练。出示的“下水”范文,进一步印证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让
学生明白运用这种写作方法
并不难,很容易掌握。而且进行当堂作文,强调学生
实际运用新的写作方法,即:“简、新、美。”
二、针对不同作文学会选取适当开头和结尾
通过本次研讨课,学生对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了深
刻的认识,在以后的作文
中会自觉运用那是最好。如果理解不够深刻。在今后的每次作文教学中,我们都
会选取适当的开头和结尾,对学生进行逐渐渗透,直至熟练运用和理解。相信每
位学生都会有所
得。作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
程改革中必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
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须引起每个执
教者的高度重视。我坚信,只要我们主动地去探究,不断地去实践
,认真地去反
思,总结出好的方式方法为我所用。就像我们常说的,写文章虽有章法,但并无
定
法,相信我们开动脑筋多积累、多学习,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写出更好的文章。
随后,我们又讲到了外貌
描写读人物刻画的作用,在教学中,我根据文本提
供的句子,注意到了讲与练结合。从这堂课的实际教学
效果来看,学生课堂反应
还不错。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都被调动起来,讨论、交流、回答问题都比较
热烈,练习的准确率也比较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然,如果我能在讲课
过程中,对学生
回答问题的答案和练习再多加以评析,给学生质疑和交流讨论再
多的机会,再多放手给学生总结归纳写作
规律,我想学生会有更大的收获。
其实每一个学生就像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只要我们充分尊重学
生个性,
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智慧的火花,创造的火花,正确适当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体验
生活,我想学生们一定会对生活有更深刻的感悟,能写出更多更好的作文来。
14《文言文两则》教学反思: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
对文言文接触
的少,能做到正确的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教学中我把指导学生朗
读
、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
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
句话的意思,只有每句意思都懂,才能正确的断词断
句把句子读通顺。教学中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了以下问题:
一、不必采取对译法
老师认识的误区是小孩子不懂文言文,又是初次接触,。一定要逐词逐句的
对译,不然学生可能
学不会。有效的方法是,学生反复读懂课文,根据注释初步
理解字词和每句话的意思。学生如有不懂,教
师进行必要的点拨,使学生能在理
解的基础上贯通全文。
二 、充分发挥范读的重要性
教师范读课文本身作用不可小觑,范读文言文更是重要,第一遍要读的有声
有色,流畅自如,起
到感染学生的作用。第二遍一定要让学生注意断词断句,做
到准确。
三、指导文言文的读法
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四、注重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合作探究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方法,我在教学中也经常尝试使用。教学这
一课同样适用。让学
生讨论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讨论文中对人物的评价。
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还有意的传授了一点儿文言文知识,这样,以后对孩子
还是有好处的。
15《表里的生物》教学反思:
《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
可笑的经历。他认为“凡
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
也一定有一个小生物。他充满了好奇,可是父亲不许他动,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
一次父亲打开
表盖让他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为真,
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文
章叙述质朴,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自己童年
的一件难忘的趣事,所以教师授课时尽量营造这种亲切的氛围,
让学生津津有味
地学,兴致勃勃地说。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
本、以讲助读”,我
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得
多,
提问得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
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
相互讨论、边读边在想象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
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
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
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积极性被调动
学生
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说
话的舞台让给学生。我始终让学生
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充分自
读自悟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圈画、思考、交流、汇
报、朗读、表达..... 让
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
二、心弦被拨动
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这一课的重<
br>难点。对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我指导学生研读的重点是具体事例中的“问号”是
什么?由此发现的
“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通
过读读议议,拨动学生心弦。
三、心灵被触动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关注“敏锐地注意”“敏感地意识”“百思不得其解”<
br>以及“反复的研究和实验”“许多实验”“反复的观察实验”等词句,并三次回
扣课文的第2自然
段,使学生在反复地诵读中体会和领悟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感受和感悟到见微
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
索的科学精神。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感悟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阅
读体验,说
说自己读了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有什么感受?透过“!”还能感受到什么?感悟“!”
蕴含的丰富情感。在此基础上一咏三叹再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受,此时,学生
对课题、对课文的认识也
得到了升华。学生在阅读分享中有所动,与此同时,训
练学生结合课文仿写,练笔表达也成了水到渠成之
事。
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本堂课学习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
但是这堂也不
免有些遗憾:高年级学生字词方面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在
开课的字词学习的安排
确实必要性不大;另外,在引领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方面,在这堂课上还显得有欠缺,没有给出一定
的时间让学生感悟。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想象的略
读课文,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教师对想象作文应该
怎么去教,怎么去把握?
一、抓住词句,引导学生扩想
课文中许多词句和句子写得比较简略,但有着丰富的内涵。课堂
中引导学生
进行扩展性的想象,就会使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更加具体深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更加
深刻。
二、抓住情节的“空白”,引导学生补想
作品的艺术形式要精炼含蓄,这就决定了作
者对情节不能作巨细无遗的描写,
这就给读者留下一些可供想象与补充的天地。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
空白点”,
启发学生用想象去补充。作为教者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想象未来的生活和未来的
世界
。通过补想,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更深刻,并从中受到思想上的教育。
三、抓住已有条件,引导学生推想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相当篇目的课文含有严密的推理过程
。如《要下雨了》
《惊弓之鸟》《蝙蝠和雷达》等,都直接写出了推理的过程,是训练学生推想能
力最好的教材。还有一些课文含有推理过程但没有直接写出来,如《称象》《要
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捞铁牛》等,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抓住有关条件把课文中的
人物或作者的推想过程想象出来,这对发展学生
的逻辑思维很有帮助。
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辩论》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
辩论教学反思,在教学的时候,教学思路就是想充分调动学生“说”
的欲望,让学生乐于动口,并且在相
互交流中,以达到训练学生口语的表达能力。
于是,可以布置学生课后预习: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各分担
一个话题。小组内,
两小组长分配任务,成员听其安排,下节课进行辩论。
教师可以专门拿出
一节课让学生来表演。学生的积极性,真的很高。但是同
学们准备的还是不够充分,还有说的时候也是断
断续续的,辩手们不能够很好地
针对对方的回答而展开辩驳,找不到正确的要害,抓住进
行反驳。但在说的过程
中,也有表现得好的,这时教师可以表扬他们的亮点之处,他们在辩论时,如果<
br>感受到同学们的那种精彩,最后可以选择一些论题,让学生准备,也充分地表演!,
学生积极性会
非常高,会给教师带来惊喜。所以,口语交际确实应该好好地来上,
这样对孩子的口语交际是大有益处的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慢慢地提高。
第五单元《习作---
插上科学的翅膀飞》教学反思:
第一,简化指导头绪。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语言
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
力和创造潜能。”这节课就应当是借助想象作文的训练,培养学生
思维的丰富性、
敏捷性、严密性和创造性。另外,在小学生的心灵世界里,都蕴藏着一个个美好
的愿望。他们都有使愿望实现的心理需求。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在作
文中得到实现,正好满足
了他们的心理需求。教师不束缚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只是启发学生谈谈、议议、说说、写写、改改、
评评,既唤醒了学生记忆的表象,
又为学生的习作营造了“乐学”的氛围。
第二,自主合作实践
新《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
,这
节课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能交给学生的时间就交给学生,能让学生做的就让学
生去做。保
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去写作、讨论、评点、修改。让学
生的思维活动高度紧张,学生变被动
接受为主动探索感悟,真正让学生成为习作
的主人,可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效果,正如巴金所
说:“只有写,才
会写”。
第三、提升思维品位
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
的奋斗精神,成功是维持学习兴趣的支柱。
学生都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动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只有获得欢乐
,才能激励他们再
行动的动力。教师在教学流程中,要不断激励学生从不同的角色、时间、地点、
原因、经过等角度完善自己的故事,努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探究怎样
使自己的故事曲折动人
,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从主题选择、表达方式到修改完
善等一系列追求“不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
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
批判性、敏捷性和广阔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
生的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教学反思:
通过交流平台,
学生分享并且学习了很多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回顾了自己所
学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引导学生在自己的
生活和学习中学会学习,热爱学习。
在字词句段运用中学生感受到了名言名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明白了名
人名言可以
让文章大放异彩,相信学生的习作水平一定能有所提高。在书写提示部分中,学
生感
受到了中华汉字的魅力,明白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瑰宝,今天仍生机
勃勃。书法精品内涵丰富、博
大精深,蕴自然的性灵、溢美的芬芳、凝智的妙趣。
学生在欣赏中可以得到审美的享受、哲思的启迪、心
灵的美化。练习书法能丰富
自己的头脑,提高整体修养,养浩然之气,积渊博之才,得天地灵性,纳万物
精华,
妙发灵机,创物我同心的大境。日积月累中学生通过日常学习积累和教师点拨,
能自主交
流讨论出句子的大致含义,能自主学习、学法迁移那便是最好的学有所
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