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例文教学反思2套(新审定)
皮皮虾怎么做好吃-兰桂腾芳
《爸爸的计划》教学反思
《爸爸的计划》讲述了“我”有一个爱做计划的爸爸,暑假到
了,爸
爸为“我”的假期量身定做了一个全面的计划,没有自己的空间自由。渗
透出作者对自由
的向往。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导学。
从题目入手,进行质疑
。引导学生进入自学状态,激发自学兴趣,推
动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2.自读。
依据老师设置的学习目标来阅读课文,探究问题,学生通过默读、动
笔圈、点、画,使用工具书
查字典、词典,给生字词注音、解释,找出课
文的关键词语、精彩语段,做笔记,理清课文的脉络,辨析
课文的体裁,
提出疑难问题等一系列的活动。
3.点拨 。
学生在自读学习过程中
,教师予以启发、引导,要传授给学生一些自
读的方法,告诉学生学会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去设问,即这
篇文章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是怎样写的,等等,这样就掌握了打
开自读
课文之锁的钥匙。
4.互动。
学生围绕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当然包括教师在点拨启发中补充
的问
题)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轻易给结论,较难的问题,教师也只
是加以适当的引导
点拨,尽量由学生自行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
生充分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5.实践。
通过自读,让学生学会了自读的方法,训练了技能,培养了语感,
掌
握了一定的阅读规律,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会了按照“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样
”的阅读思路去阅读文章,在做课外阅读题时,就会
知道怎样去阅读、去思考、去解答。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注重了文本的解读,让学
生
立足文本去分析与理解,避免架空分析。给予了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与
交流讨论的时间,整篇课文,从文
意概括到重点品析,难点的解读,基本
上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师基本上以点拨指导为主,较好地贯彻
了高效
课堂的理念。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
雕细琢。而编者的要
求则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
理
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不要求咬文嚼字。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
会这样做:首先从题目“爸爸的计划”
入手,围绕题目进行质疑。有价值的问题罗列在黑板上,让学生围
绕问题
读书。发挥小组的作用,同学之间互相讨论,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老师进
行适时点拨,渗
透描写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最后拓展练习:小练笔《最
熟悉的人》,运用具体事例突出人物特点。
《小站》教学反思
《小站》讲述了一个偏僻的山区小站。虽然很小,设施很简单,
但布
置得却是那么精美,使我们感受到小站工作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站工作人员安心在偏僻的山区工作,给旅客
带来温
暖,体会他们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精神。
教学难点是:学习课文按方位顺序有条理记叙和围绕着一个
特点具体
描述的方法,把作文写得有条理。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
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班
级授课中“传递”
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我建立了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形式。
培养
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2.交还自主权,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
学生的学习为
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
探索的空
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转换角色,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
(1)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
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的方法。这
样
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
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
和信心。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个学
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
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学习;如果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
范读;如果
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这样在学习中角色不断地转换,能够唤起
学生积极上
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
我。
二、成功之处
在
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学生深入理解体会课文内
容及作者的情感后,学
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所感悟,其中有一位学生这样谈
到:我觉得小站这么干净、整洁、优美都离不开工作人
员的劳动,可惜过
往的旅客只能在这儿停留两三分钟,有的甚至疾驰而过,未能认识到工作
人员
的真实姓名。小站工作人员默默奉献,多么像西部建设者啊!这时我
的思想与这位同学产生共鸣,便灵机
一动,顺水推舟,引导学生回顾《把
铁路修到拉萨去》一文中对筑路工人赞美的语句,引用其词、纂改其
句:
“如果没有工作人员的辛劳,没有工作人员的付出,就没有小站的优美、
整洁,也就没有旅
客的舒适安全……”恰到好处地赞美小站工作人员的高
度责任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深刻领悟到
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不足之处
整节课的布局前松后紧,也就是时间上没有把握好。一开始
给学生的自
由朗读时间过多,以至于后面的问题没有充足的时间解决。造成拖堂这样的
严重失误
。造成原因可能是由于紧张,一开始迟迟进入不到状态。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
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介绍作者,本课作者
袁鹰,生于1924年,是我国当代作家,诗人
。接着读课文:想想每段的
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分成两段,并概括段落大意。然后分析课文:通过初读课文,这个火车站给你留下的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自由读文,思考:
小站内外景色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通过小站这精巧的布置,从中体会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最后进行练笔按方位顺序观察自己住的房间(或教室)。
本单元习作例文有
两篇,即《爸爸的计划》和《小站》。这两篇课文作为例文的目
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
材料”和“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
达中心意思”的写作方法。
教学中
,我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一篇例文的教学上。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知
道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
了解课文各部分的中心意思,分析课文,突破教学重
点。
最后,要求学生以学习《爸爸的计划》的方法来学习第二篇例文《小站》。
如果学习例文后能接着写作文,效果应该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