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_14.在柏林

萌到你眼炸
676次浏览
2020年12月29日 15:3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消费者维权-抱着太阳的月亮

2020年12月29日发(作者:奚啸伯)



14.在柏林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小小说,篇幅很 短,但是涵义很深。它是一篇关于战争题材的
小说,从车厢里的一幕镜头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 世界大战给本国人民和
其他国家人民带来的灾难。
在教学中,我先以谈话的方式说起 关于战争的话题,让学生说一说关于战争的
诗歌或影视作品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学生更快地带进一种氛 围,为学习课文做准
备。然后我按照如下的顺序来组织教学:探究标题的深意——逐层剖析文本——从< br>文题入手品味主旨——感悟学习本课的写作技法。每个环节都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每个学生都能够认识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危
害。
学生自我探究 的环节进行得不够顺畅,可能是学生年龄小,对战争方面的内容
了解较少导致的。今后教学中,对所有可 能出现的问题尽量考虑充分,以免出现“冷
场”现象。

14.在柏林
教学反思


《在柏林》是出现在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 略读课文。这
是一篇小小说,文章仅用了不到四百个字,就深刻的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们带
来的痛苦,让人读完后心情极其沉重。这一单元编排的都是小说,单元的编排目的
是要求学生读小说,关 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在单元内容编排上,前两篇
《桥》和《穷人》都是精读课文,学生通过前 面篇课文的学习,掌握读小说的基本
方法,即通过情节和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所以第三篇略读课文就是 让学生通过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14.在柏林 教学反思
1



前两篇文章的学习,来进行独立分析的载体。
但是在备课过程中, 如何操作又遇到了很多问题。总是单纯的分享,会不会学
生缺少学习的支架,最后是一次无效的学习等等 这种问题。于是我观看了虞大明老
师和于建松两位老师执教的《在柏林》。两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 篇课文进行了
讲解。虞大明老师注重讲授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于是整节课学生就是边猜边
读、边读边问、边比边读。于建松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关注到了略读
课文的特点,在课堂上 给了学生更多的空间,但是教师放手不太够,但这也是给予
了学生当时并没有学习前两篇课文这样一个学 情的情况下设计的。
所以在基于整个单元背景和略读课文职能定位的基础之上,我对这篇课文进行
了如下设计:
一、话题导入
说起战争,你的头脑里会浮想出怎样的画面?
二、初读课文,梳理情节
小说中情节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可以参考前两次我们梳理情节的方式 ,独立梳
理《在柏林》的故事情节。
三、批注阅读,情节分享
1. 请同学们至少选择一处,最触动你的情节,进行批注式阅读。
2. 小组分享
3. 全班分享
四、对比发现,总结归纳
说起战争我们想到的是枪炮、伤亡,可是这篇文章中描写 的是火车、寂静、老
妇人。你有什么发现吗?
设计的优点:
1. 有过程的学习。 在梳理情节这一部分进行了凸显。第一个学生梳理的情节非
常笼统,第二个同学进行补充,第三名同学在 补充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完善整理,最
2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14.在柏林 教学反思



后第一位学生在进行比对,找出自己情节梳理出现的问题。在这一 过程中我们明显
的看到孩子出现的问题,并在一步一步的补充完善之后实现学习目的的过程。
2. 定位准确。这是略读课文,学生借助前两篇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独立的梳理
——批注—— 分享。整个过程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之间互相补充完善,
学生学习热情浓厚。
3. 教学手段实用。我没有制作精美的PPT,而是仅仅通过课文投影的方式进行,
学生借助 投影仪,在课文上进行圈画分析,所有同学都是一目了然,直观感受强烈。
出现的问题
1. 引入部分。在引入部分应该交代一下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图配文的方式,简
单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德国 、给全世界带来的沉重的灾难,做好情感铺垫。
2. 时间把控。整节课在前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没 有进行较好的时间分配,导
致结尾略显仓促,尤其是在理解“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句话时,由 于时
间原因,只叫了一个人回答,所以没有说透。
3. 结尾部分。这是一篇小小说,在课文 的结尾,再通过比对之后,应该给学生
点清楚小小的写作特点:以小见大。通过一节小小的车厢这样一个 小的场景,来表
现出战争的残酷。
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思考,然后再自我质疑。 在不断地查阅资料,
观看名师课例的过程中,我对略读课文究竟怎么上这一问题也有了更多的思考,期< br>待以后能有更多的领悟。

14.在柏林
教学反思

< br>《在柏林》这是一篇微型小说,在不足四百字的文章里涉及的是一个沉重的话
题:战争的残酷性。 作者截取火车上短暂的一幕,以后备役老兵的一段话为小说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14.在柏林 教学反思
3



节的核心,隐去所有背景、过程的交代,而把惨烈的战争后果直接推到读者的面前。
教学时,我采用从题目入手,让学生质疑,带着疑问走进文本。 在未细读文章
之前,学生凭借 着已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片可能对战争中人们的生活有各种想象,
可以请学生自由发言,所涉及的内容 方方面面均可。教师可以适当引入战争给人民
生活和精神带来的苦难和摧残,而后展开对文章的阅读。 战争是离学生们实际生活
很远的内容,而本篇文章又短小精悍,所以这一部分可以给出较充分的时间让同 学
们畅所欲言。
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有何
深意呢? 首先, 柏林是这场战争的策源地。作者将文章的背景置于这列由柏林开出
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遭受到残酷战争 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一家,老妇
人由痛心到绝望到疯狂的心路历程,后备役老兵抛家弃妻的无 奈和难以言说的巨大
痛苦……这是战争中一个家庭的毁灭,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下家庭的缩影。< br>引导学生由点及面地感受文章深沉的主旨。
不足之处 这篇文章短小,阅读时为情节吸引往往一 气呵成,对其中的词句会有
所疏忽。同时,学生难以对文章的深刻意义深入地思考。教师应抓住词句引导 学生
感悟流淌在文字背后的深沉情感和沉重的主旨。


4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14.在柏林 教学反思

六级时间-支撑的近义词


五一哪里好玩-有些人有些事


关于早恋-牙科广告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我好喜欢你的歌词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欣赏的作文


初二数学试卷-参延法师


椰汁千层糕的做法-三八节的由来


矜持-论语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