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题 全册精品-24页精选文档
新垣结衣新剧-低头便见水中天
新课标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题 全册
精品
龙的传人
远古时期,我国就有龙的传说。《周易》曾有“飞龙在天”、“云从龙”、
“震为龙”的说法,意思是说,天上的乌云,闪电和雷鸣,都是龙所为。
从保留下来的文物古迹
看,那时龙的形象比较简单,样子也并不完全一致。
唐宋之后,才逐渐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龙的形象。
宋代画家董羽认为,
龙集九种动物的特征与一身:“角似鹿,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耳似
象
,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这里所描绘的龙,已经接近现
在我们所看到的龙的图案了。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简单( )描绘(
)逐渐( )接近( ) 保留( )
2.宋代画家董羽认为龙有哪些特征?
3.你想象中的龙有哪些特征?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出来。
4.写六个关于“龙”的成语。
5.在人们的心目中龙象征什么?画一画你心目中的龙。
大人们这样说
妈妈说龙并没有消失,
长江从三峡大坝上喷涌而下,
那是龙的轰鸣;
列车在京九线上呼啸而过,那是龙的身影:
西昌基地火箭直冲云霄,
第 1 页
那是龙在飞腾。
老师告诉我们,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条巨龙,
它正在跃出东海。
它要去搏击
,
它要去迎接 。
在人类的新世纪里,
全世界将为它的腾飞震惊。
一.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二。“在世界的东方有一条巨龙”中这条“巨龙”指的是什么?
二.
在新时期人们赋予龙什么新含义?
三.
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写诗句。
四.
作为龙的子孙有哪些感想?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
,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
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
走,失其魂魄,五色无
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
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写:
窥:
牖:
施:
走:
其:
2.叶公好龙出自( )代的〈〈
〉〉一书。
第 2 页
3。联系课文,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A.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B.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4。“叶公好龙”这个成语说的是什么意思?
5.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叶公这样的人?你能举个例子吗?
神奇的书
即令你一贫如洗
也没有任何(珊 栅)栏能阻挡
你在书的王国(遨 傲)游的步履 ;
多么质(朴 扑)无华的车骑!
可是它(确 却)装载了
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
1.
划掉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字。
2.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一贫如洗:
质朴无华:
3.
写两句读书的名言
4。“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中的“灵魂”的意思是( )
A.迷信认为主宰人的躯体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它离开躯体后,人即死
亡。
B.指思想,心灵等。
C.良知、良心。
第 3 页
D.比喻对事物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5.书“装载了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的含义是:
忆读书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
〈〈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中英
雄立首功”,真是好
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
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
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咬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
读了下去,(
)越看越懂,( )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
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
我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
丢下
了。第二次再读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
什么时候才把全书
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1.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A.果然 B。虽然 C。居然
2.根据意思写词语。
A.形容对某事物兴味浓厚。( )
B.形容知道的少,理解不透彻。( )
3.谈到读〈〈三国演义
〉〉,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
下了。第二次再读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
丢下了。说明
了( )
A.冰心奶奶小时候读书喜欢半途而废。(
)
第 4 页
B.冰心奶奶小时候读书很投入。(
)
4.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
么
。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字是 ,作者是
,它主
要讲了 。
5.走进“三国”
(1)“三国”指的是( ) (
) ( )三国。
走遍天下书为侣
所以,我(同意
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首先我会(思考 考虑),想想故事中的人为何如此
作为。然后我可能会
想,作家为什么会写那个故事。以后,我会在脑子里(持续
继续)这个
故事,回过头来(回味 回忆)我最(欣慰
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
自己为什么喜欢他们。我还会再读另一部分,试图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
忽视)了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
我会想象那个作者是什
么样的,全凭他写书的方式去(判断 判别)他……
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1.
划掉括号里用的不当的词语。
2.
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
3.
如何反复的读好一本书?重新排序。
(
)脑中继续故事,回味精彩片段,在读另一部分,寻找忽视了的东
西,把学习所得列个单子。
( )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何如此作为。
第 5 页
( )凭作者的写书方式去想象作者模样。
(
)想象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
4.
你反复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吗?你有什么体会?
献你一束花
忽然她发现一双脚停在她眼前。谁?她一点点向上看,深蓝色的服装,
长长的腿,铜衣扣,无檐
帽下一张洁白娴静的脸儿。原来是机场那位女服
务员,正背着双手,含笑对她说:“我在电视里看见了你
们的比赛,知道
你今天回来,特意来迎接你。”
我真糟 她赶紧垂下头
不 你同样用尽汗水和力量
我是失败者
谁都不能避免失败
我想 失败和胜利对于你同样重要 让失败属于
过去 胜利属于未来 女服务员的声音柔和又肯定
1.
给后面四个自然段加上标点。
2.文中的“她”指的是
( )
A.失败者 B。机场服务员
3.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4.找出描写机场服务员外貌的语句,抄写下来。
5.机场服务员为什么要向失败者献花?
微笑
人人都(须
需)要微笑,
而没有人,
第 6 页
比一个(望 忘)记微笑的人,
对它更加需要。
如果(匆 勿)忙中我忘记对你微笑,
请(原 愿)谅我,
而善良(纯 淳)厚的你,
能否给我一个微笑?
永远微笑吧!
在人生的旅途上,
最好的身份证就是微笑。
1.
划掉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字。
2.
读第一节诗,想一想:为什么说“忘记微笑的人,对它更加需要”?
3.
为什么说微笑就是“最好的身份证”?
4.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微笑( ) 忘记( ) 善良(
)永远( )
5.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微笑带给我们什么好处?结合实际谈一谈。
用目光倾听
妈妈说过一句最平常的话:
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这句话一直伴随着我长大,
让我学会了如何与别人交往。
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
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
第 7 页
当我和别人交谈的时候,
我用耳朵,也用目光倾听。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
我的“窗子”永远明亮灿烂。
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
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妈妈一句话教会我生活,
她真诚的目光至今仍照耀着我。
1.“妈妈一句话教会我生活”,这里的“一句话”是指( )
2.引号的用法有三种:
A.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B.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C.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在“我的‘窗子’”永远明亮灿烂“这句话中“窗子”一词加上引号属于
第(
)种用法。
3.这首诗在用韵上很有特点,一节一换韵,诗的一、二、三、四节分别押
(
)、
( )、( )、 ( )韵。
4.文温同
学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了一首诗,有两个词语没有想好,请你
帮他写一写。
都说眼睛会说出千言万语,
我的话语永远(
)。
第 8 页
真诚的目光胜过千万礼物,
目光赠送的是( )的情谊。
5.说说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信任
钻进果林,根深叶茂的
果树上结满了丰实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
味,使人馋涎欲滴。我立即向一棵大桃树跑去,先生跑向另
一棵,我们沉
浸在亲手采摘果实的欢愉中,不一会儿,两只大篮子装满了又香又甜的大
桃子。我
俩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跟着小狗们往回走。
把桃子小心翼翼地装进汽车,我掏出钱包,这
才发现钱箱旁躺着只大
花猫。“你认为它会数钱吗?”我对丈夫说。“也许会学会的。”先生幽默
地回答。
1.
照样子,写词语。
又香又甜
沉甸甸
小心翼翼
2.
读画横线的句子,用下列词语造句。
沁人心脾-----
馋涎欲滴-----
3.文中多处描写小狗、小猫的作用是( )
A主人虽然没有亲自来看管果园,但这些小狗,小猫可以帮他看管。
B主人训练这些小猫,小狗去对付不主动付钱的人。
C.桃园主人的狗、猫,训练有素,热情好客,善解人意,从侧面烘托了
第 9 页
主人处处与人为善,相信每一位客人的美好品质。
4.为什么桃园主人没有出现,而只出现了猫和狗?
5.文中用第(
)人称进行讲述的?
6.馋涎欲滴的“涎”读(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再查( )。
修鞋姑娘
我掏钱给她,可万万没想到,钱包没带在身上,浑身的兜掏遍了,只
找出三角钱。我窘极了。想起几
年前因为买布只差一分钱,被售货员挖苦
了一顿的情景,心里更是紧张。我知道,只要她一嚷,来往的行
人就会把
我包围起来。我不想难堪得无地自容,就尴尬地向姑娘讲明情况,要摘下
手表做抵押。
谁知,姑娘嫣然一笑,说:“你不怕我跑了吗?”
1.“我窘极了”中的“窘”字读(
),用音序查字法,先查( ),
再查(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再查( )。“窘”在
字典中的解释有A穷困 B 难堪,为难。这里选(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挖苦----(
)情景-----( ) 尴尬----( )情景----( )
3.
根据意思写词语。
(1)没有地方能让自己藏身,形容羞愧到了极点。(
)
(2)形容女子甜美动人的微笑。( )
4.用“---------”画出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语文十册第五六七单元阅读题
十年以后,他们又回到这里。现在他们已成了三个刚强
、健康的小伙
子了。他们相互看看,心里充满喜悦。泉水和从前一样,静静地冒着晶莹
第 10
页
的凉水。周围的树木茂盛起来了,向大地投下浓荫。这里增加了许多通向<
br>四面八方的林荫小路,这都是人们来这里取水或者来这里解渴踩出来的。
潮湿的沙土上布满鸟爪的
痕迹,草地上留下了野象和羚羊的脚印。
年轻人看到这一切,激动地说:“我们的劳动(
)不伟大,( )
它带来多大的好处呀!”
1.“充满喜悦”指的是:
(1)小伙子们为他们的相聚感到兴奋。(
)
(2)小伙子们为自己的健康感到欣慰。( )
(3)小伙子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及自己的劳动带给他人的好处感到高
兴。
2.孩子们的劳动带来的好处是:(1)为植物:
;(2)
为人类; ;(3)为飞禽走
兽:
。
3.请在(
)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4.请把划线部分改成转述句。
5.三个孩子认为幸福的真正含义
《蜂》的作者是 代诗人
的作品,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暗喻了
。其中 用来
赞颂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无私精神,成为千古名句。
屋檐底下有两张方桌
,是窑上开票记账用的。我看天还没亮,爬去桌
上躺着,一合眼就睡着了。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
好像落在万丈深
渊里,浑身疼痛。原来桌子被人抽掉,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秤煤了。
第 11 页
1.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恰当解释。
抽:A把夹在中间的东西取出 B(某些植物体)长出
(1)原来桌子被人抽掉,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
.
(2)春风吹过,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
.
2.“抽掉”一词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3.“万丈深渊”的意思是
4.文中用“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来比喻“我”
5.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王七说“我(平常
常常)看见师父走路时能穿过墙壁,弟子能学
到这个法术,也就心满意足了。”
道士
笑着答应了,便教王七一个口诀,让他念了一遍,道士大声说:
“进去!”可是王七对着墙壁不敢进。道
士又说:“放大胆子,试一试!”
王七提心吊胆,慢慢地往前走,到了墙面前又被挡住了。道士说:“低
头
快走,不要(犹豫不决 吞吞吐吐)。
王七壮着胆子向墙冲过去,到了跟前,好
像什么东西都没有,等回
头看时,人已来到墙外。他喜出望外,进屋向师父道谢。道士说:“回去
以后,不要炫耀,也不可有邪念,否则法术就不灵了。”
1.划去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2.解释“喜出望外”。
3.缩写文中划线句子。
4.写四个含人体器官的成语。
例:提心吊胆
第 12 页
蒲松龄写《崂山道士》用意何在?
天气真好,晴朗,一丝风也没有,干冷干冷的。那是个没有
月亮的
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屡屡的烟啦,披着
浓霜一身银白的
树木啦,雪堆啦,全看的见。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
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
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1.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快活( ) 晴朗( )
2.
3.
用波浪线划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这段话写的是
的景色。具体写到的景
物 、 、 、
、 ……
4.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5.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凡卡在农村时的生活很幸福。
B凡卡想念爷爷和家乡,反衬学徒生活的悲惨。
C凡卡给爷爷写信时,心情十分高兴,所以有兴趣回忆乡村夜景。
我愿意相信它的盟誓,
醉心于它忙碌的许诺里,
我把爱情倾心交付,把生活酿造成金色黎明的蜜。
风将摇落我的果实,
把它送到另一片土地。
于是我溶化在母亲的怀抱,
并且相信:明年的春天会更加美丽。
第 13 页
1.“盟誓”指( )。
A种子的誓言 B花儿的誓言
C蜜蜂的誓言
2.“爱情”在本文中指
3.朗读这两小节时语调应:
(1)低沉( ) (2)缓慢
(3)欢快
4.结尾句“明年的春天会更加美丽”在全文中起的作用是( )
A点明主题B总结全文C 抒发情感D 照应开头
5.联系课文回答:种子如何实现它的“梦”?
`仅仅是一把糖果
一天上午,爱因斯坦刚要走出办公室,助手过来告诉他:“有人想请
你周末去作一次演讲,报酬是一万
美元。”
爱因斯坦没有丝毫犹豫,便一口回绝:“我周末有安排,没时间。”
“难道您不能少给苏菲少补一次课吗?”助手知道他每个周末都去给读
初中的小女孩苏菲辅导数学。
“不能,我还想着她的糖果呢。”爱因斯坦笑眯眯地说道。
“她的糖果就
那么甜吗?”助手不明白他对那个偶然认识的并不知道
名字的小女孩为何那样用心。
这一天,看到爱因斯坦从苏菲那里回来,助手忍不住(好奇、惊奇)
问他为什么那样高兴。
<
br>爱因斯坦告诉助手:“今天,苏菲的老师夸奖了她的进步,说她找了
一位优秀的家庭教师;小姑娘
也特别高兴,奖励了我一把糖果,这让我感
到特别愉快。”
第 14 页
原来,在这位大科学家眼里,小女孩灿烂的笑容和一把普通的糖果,
就是甜润生
命的最好的甘泉。多少年过去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已被人
们(淡忘、忘记)了,但那一把糖果,那份
一尘不染的真爱纯情,却穿越
沧桑岁月,向我们传来依然甜润心灵的屡屡芬芳。
1.用“\”删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犹豫——( ) 夸奖——( )
3.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换个说法。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读第七自然段,文中为什么说:“小姑娘也特别高兴”?请你联系
上下问想一想
,除了小姑娘,还有谁高兴?为什么?
5.读文中标横线的句子,联系文章内容想一想,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个
怎样的人?
(1)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类伟大的朋友,这个曾经把火把带给人类,
使人类脱离了苦海,教会了
人类怎么生活的伟大英雄,(2)如今却身缠铁
链被拴在山崖上,狂风终日在他身边呼啸
冰雹敲打着他的面庞 凶
猛的大鹰在他耳边尖叫 用无情的利爪撕裂他的肌体 (3)普
罗米修
斯忍受了这一切苦痛而不哼一声,决不乞求仁慈,决不对自己做过的事说
一句懊悔的话。
1.在空白处填入标点。
2.“懊悔”一词的意思是
第 15 页
3.朗读品味
A敬佩
B同情 C 感激
文中的句子(1)(2)(3)应分别读出 、
、 的语气。
4.用横线划出普罗米修斯受难的相关句子。
5.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大家知道,光是一个飞毛腿,一秒钟可以
跑30万千米,从地球上射
到月球的激光,经过两秒多钟就反射回地球。用这个时间乘上30万千米再 除以2(因为纪录下来的是光走一个来回的时间),就得到了地球与月
球之间的距离——38、
4万千米。这样测量出来的距离是很精确的。
1.“飞毛腿”在文中指
。
2.这段话主要写
。
3.画横线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
千米,是用 测量的。
5.把文中最后一句话改为反问句。
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二十二岁,已经打过不少
仗了。今晚就由他
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开歼(qian
jian)灭敌军的道路。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
通沟的胸墙(
),一手( )自制的烟卷,( )火柴盒,一手轻轻地
( )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
)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xi qi)
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
,一个孩子
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 )那幅图,默默地( )。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第 16 页
2.从文中找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填在括号里。
出名——( )
消灭——( )
大概——( ) 靠着——( )
3.在文中括号里依次填写词语,最准确的一组是( )
A沉思着 夹着
注视着 划着 借着 拿着 坐着B 坐着 夹着 拿着
划着 借着 注视着
沉思着
C坐着 夹着 借着 划着 注视着 拿着 沉思着
4.从郝副营长观看图画的神情可以看出:
A郝副营长非常喜欢电灯。(
)
B郝副营长对书下读书的孩子很羡慕。( )
C战斗的空隙有空读书,郝副营长觉得心满意足。( )
5.
这段话抓住了郝副营长的 、 描写。
不灭的灯光
我同我的班主任郑老师是邻居,他家的窗对着我家的窗。一年四季,<
br>郑老师家的灯光总要亮到半夜。
去年秋天,学校开运动会,郑老师不但跑上跑下组织和
照顾同学们,
自己也上场参加了比赛。一天紧张的运动会过后,回到家里,我累得一头
栽在床上
和衣睡去,母亲的呼唤把我从梦中惊醒:“小辉,半夜了,脱衣
裳睡吧。”我向窗外望去,室外一片漆黑
,唯有郑老师的窗户透出明亮的
灯光。
国庆之夜,我看电影回来,多少人家透出酒宴
的浓香;多少人家传出
欢声笑语;多少人家传出电视机、录音机的乐曲……只有郑老师家仍然是
第 17 页
那静静的灯光。
严冬之夜,停电了,多少人
家正好早睡一会儿。这时我注意到,只有
郑老师的窗前跳跃着“灯光”。
一个无月的
夜晚,我发现郑老师的房间破例没有灯光。我宽慰地对妈
妈说:“郑老师今天休息了!”妈妈说:“傻孩
子,郑老师的爱人病了,怕
影响她休息,郑老师到厨房备课去了。”果然,郑老师家的厨房一灯如豆。<
br>
啊,老师家那不灭的灯光,在我的眼前逐渐扩展,照亮了我的心,照
亮了我脚下的路。
啊,老师家那不灭的灯光,给人以温暖和力量,给我指引着前进的方
向。
1.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照例——( )
后退——( )
轻松——( ) 黑暗——(
)
2.“和衣”的意思是
3.根据文章内容填关联词语。
(1)(
)郑老师经过一天紧张的运动会后很累,( )他还照样备
课到深夜。
(2)( )我和郑老师是窗对窗的邻居,( )对他家的灯光是那样熟
悉。
4.文中四处描写灯光的词语分别是: 、 、 、
5用“ ”画出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6.
这篇文章歌颂了( )
第 18 页
A郑老师关爱同学的好品质。
B郑老师一年四季辛勤工作的好品质。
C郑老师严格要求自己,率先示范的好品质。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八九十单元阅读训练题
肖东静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我记着金奎(kuí
guí)叔的话,以后一直不怕鹅了。有什么可怕的!
它( )把我们看得比它小,(
)我们实在比它强(jiàng qiá
ng
)呀!怕它干吗?果然,我不怕它,它便不敢咬我,碰到了只是“吭
(kēng
háng)吭“叫几声,扇(shān shàn )几扇翅膀,就摇摇摆摆走
开了。看到牛,我也不再
无缘无故欺负它了,尽管它把我们看得比它大。
1、
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
照样子写词语
摇摇摆摆
3、
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再用这个关联词写一句话。
4、
作者为什么以后不再怕鹅了?为什么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牛了?
5、找出金奎叔说的话,说说对你的启发.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1、这首诗是( )代诗人( )写的。
2、从诗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3、你还知道哪句诗中也隐藏着反义词?请写出这句。
4、
有时候,人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
人们常说的
。这首诗中:
这一句也是说的这个道理。
5、《题西林壁》的意思是( )
A、以西林壁为题
B、题写在西边树林里的诗
C、题写在西林墙壁上的诗
第 19
页
D、题写在庐山北麓西林寺的墙壁上的诗
6、解释词语的意思
横看: 不识:
缘:
7、写一写后两句诗的意思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巫婆叫徒弟
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
领了来。西门豹一看,女孩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
个
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
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
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
河。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
绅的头
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
人投进了漳河
。
1、
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对号,错的打错号
A、
西门豹不送这个姑娘的原因是因为这个姑娘不漂亮。
B、
西门豹过几天会再给河伯送一个漂亮的姑娘
C、
巫婆下去是去给河伯说一声过几天再给他送一个漂亮的姑娘
D、
巫婆和官绅也认为河伯是真实存在的
2、
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1)、徒弟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了来。
(2)、西门豹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3、
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意思
(1)、“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这句话表面是说姑娘
,实
际上有两个用意:为了 ;为了 找借口。
(2)、 “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表面上
,实际
上
(3)、“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表面
上
,实际
上
。
(4)、“站了很久”再次让人相信,
,
其实是为
4、
你怎么评价西门豹这个人?
5、
西门豹的方法妙在哪里?
阅读并做一做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
第 20 页
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
而趋。值炊糕者晨 起,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
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 ,不觉大笑。
1、写出下列字的正确读音
撩( )趋( )蔽( )踉跄( )愕然(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归: 值: 语:
益: 俄顷: 复:
踉跄: 愕然: 号呼:
3、写出下列多音字的读音,并组词
饮{ 号{
4、“赴饮夜归者”为什么要把那个人挤到河里?
5、为什么“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小故事,完成练习
一个指头的“妙用”
三个秀才上京赶考,路过一座寺庙,恳请老和尚推算他们 是否能
考中。和尚双目微闭,思索片刻,伸出一个手指表示答复,没说话。三个
秀才不懂是什么 意思,请和尚解答。和尚摇摇头说:“此乃天机,不可泄
漏,日后自知。”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恳请---( ) 推算---( )思索---( )答复---( )
2、写出“此乃天机,不可泄漏,日后自知”的意思
3、三个秀才上京赶考的结果有( )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E、五种
4、和尚伸出一个手指,无论三个秀才赶考结果如何,他推算的都对,请
填空:
(1).考中一人,一个指头表示
(2).考中两人,一个指头表示
(3).三人都考中,一个指头表示
(4).三人都没有考中,一个指头表示
5、老和尚为什么不肯说出结果,而要用手指表示?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抱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
第 21 页
成名天下知”的观念,埋头于经书之中。徐霞客却卓(而
尔)不群,醉
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搜
收)集和研读。他发现此类书籍
很少,记述简(约 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处,于是他立下雄心(状
壮)
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查 察)。此后三十多年,他与长风为伍,云
雾为伴,行程九
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
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在
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
(即
既)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1、
划掉括号里用得不正确的汉字
2、
解释文中画横线的字
伍:( )伴:(
)
攀:( )涉:( )
3、
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
)
(2)、远大的理想,宏伟的抱负。( )
4、这一段主要说徐霞客“奇”在哪儿?
5、概括这个自然段的段意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我愿意当一个长久忠实生活的旅行者。我在大山
和海洋之间行走,我
跨过山岭、河流和无数的小路。我要去找大山做朋友,找海洋做朋友,找
河
流跟道路做朋友。
大山使我坚强、镇静,让我长得像一片茂盛的树林。
大海使我心胸开阔,热情汹涌。
所有的河流,使我灵巧活泼,永远前进、、、、、、
我愿意一生在这些地方行走,从它们那里去寻找这些东西,分送到每
一个人的心田、、、、、、
所以我愿意当一个长久的忠实于生活的旅行者。
1、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镇静--( )热情---(
)灵巧---( )前进---( )
2、
读句子,照样子写句子。
大山使我坚强、镇静,让我长得像一片茂盛的树林。
使….像…..:
3、
仿写句子
大山使我坚强、镇静,大海使我心胸开阔,热情汹涌。
小河使我
第 22 页
长空使我
4、
语段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是
5、
文中的作者愿意当一个长久的忠实于生活的旅行者,你愿意干什么?请
写几句。
6、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7、
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8、
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9、
3、蔚蓝的天空虽
然美丽,经常风云莫测的人却是起落无从。但他往往
会成为风云人物,因为他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
br>
10、
第 2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