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优秀获奖说课稿人教版
诈尸事件-建筑工程工作总结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优
秀获奖说课稿(人教版)
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一去二三里》。这是一
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
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
这首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
是进行朗读
训练的好项目,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中所
表现的优美景色。同时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
拼
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
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
规范、端正、整洁,同时
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本课可以分二课时教学。
我要
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分教材理解、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程序五部分向老师们汇报。
(一)教材理解
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
景色
。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
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这首童谣巧
妙地把一
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你最喜欢哪一首?是的,
你最喜欢的哪一首里肯定有什
么东西让你很动情,你最喜欢的那一首里或许有你童年的身
影,你
最喜欢的那一首里肯定有你难忘的场景,拿起笔,把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你喜欢的那一首变成一片风景,一件小事,加上你的感想,
变成一段小文章吧。
(二)学生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
感,也许有的学生
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
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
想而知。
教学重点引
导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
细致描绘的方法,通过读品体会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赏析第3段和第5段,让学生在反复的读的过程中,领会
要旨。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
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一至十及去和里);认识田字格,
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认识笔画“一”
。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其中识字和写
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制作与教学环节配合的CAI课
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程序
素质教育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为此,
我积极向组内的教师学习。课堂上
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主
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我努力鼓励
学生敢说敢
为,引导学生能说会做,不断促进各方面素质的
提高。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和
批
改作业。每一堂课都尽量精心设计,力求做到学生愿学、乐
学。
认真读好古诗
文读本。1—6年级都分阶段进行古诗文的
背诵,要让每个学生达到滚雪球式的过关。在学期结束时,<
br>对进行口语测试的班级要严格把好古诗关。平时多让学生进
行诵读,达到自动化程度,而且在此基
础上多引导学生进行
相关灵活运用的练习,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古诗文实践活
动,让学生不仅
会背,关键在于要会用。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
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一步,导语激趣。
上课前,CAI课件出示了动物大家庭,并配合音乐《蓝
精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营造出一个活跃有趣的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氛围。
上课铃响,教师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
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学习新
知识,
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看
图说话,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和观察能力。(CAI课件出
示文中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
的是什么地
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然后揭示
课题:古时候有一首童
谣,说的就是这幅图画。出示课题“一
去二三里”。指名学生读课题,并说说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
的?(学生交流学法)结合图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第三步,图文结合,学习古诗。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模
仿浪花的动作、用词说话、找关键字
等方法,让学生理解“迈
着”“搔痒”“捧着”“又”等词语,体会文中“我”和“浪
花”的快
乐。并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用读表达出来。
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严抓德育,把爱洒向全
体
学生。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十分平凡甚至十分繁琐的工作,但
正是在这平凡和繁琐之下,却蕴含
着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
学期末,细细回顾,现总结如下:
第一环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我开始摸索到了一点儿低年级教学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的方法,期末语文综合考试,学生的成绩达到了计划的目标。
下学期继续探索、实验,总结出适合自
己特点的教学方法来。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教师范
读课文,学
生倾听,教师再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在
自我
拼读过程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同
时提醒学生倾听老师在范读时每
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
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以把握古诗的整体节奏,体会童谣
的韵律美。
第二环节:生字认识
出示一至十、去和里的生字卡片(也可以课件演示生字,
先顺序出现,在乱序出现)。采取抽生读、齐读、抢读、开
火车读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绝大多数
学生主动地投入
到学习中来。重点指导“三”、“四”、“十”和“里”四个生
字的发音,区别
平舌音和翘舌音,“里”的声母是边音,(这
里可以CAI课件出示,重点字的读音选择)并组词,以加
强
学生的记忆能力。
第三环节:了解诗意
这一环节是本课重点环节之一。
首先,我提醒学生:.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
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
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越多。以培养学生边朗读边想像的良好习惯。不要把书读成
“小和尚念经”。
其次,出示课件主题图,着重分析“一去二三里”和
“烟村四五家”并用手势表明一去二三里的含义即一
路走去
的意思。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
(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
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
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在这
一部分,应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
最后,背诵全诗,提问:你在背的时候想到了什么?这
个小山村热闹吗?美吗?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
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
入古诗所描绘的情景,把
“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还可以请两位小朋友合作,
一位读诗
句,一位指图。 [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
系。」(课件演示,一学生读有关诗句,一学生指图
,教师辅
助点击鼠标,出现放大的图画区域。)
课间休息:做识字游戏《摘苹果》,使课堂的气氛达到
一个新高,同时学生适当放松。
第四环节,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
首先引入田字格,(多媒体出示田字格,并演示各个部
分)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各方位
小格。并用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
字它来帮。左上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格、右
上格、左下格、又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
记心间。)来巩固田字格的认识。写字时,学生先独
立观察
字形引入笔画:“一”。出示课件“一”在田字格的方位,引
导学生自主观察并指导书写
。再引入“二”的书写,这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
写规范
、端正、整洁。而“三”的写法让学生自己观察体会,
上台演示,教师相机指导,让学生体会汉字的间架
结构,体
会汉字的形体美,并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并可以
用实物投影仪反馈学生作业
,学生展开互评。在这里,我引
入一个故事: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四就
是四
横,五就是五横。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学生练写了三个
字,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
故事渗透
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教育意义。]
总之,教学过程中通过看、说、
读、写四方面结合,让
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
体的原则,充
分放手学生,努力使朗读教学和写字教学有机
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最后,配乐诗朗诵。学生伴随音乐自由朗诵,强化印象,
学生再次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