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棉花姑娘》说课稿
降血脂食疗-黄果树大瀑布
30 《棉花姑娘》说课稿
一、 说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
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
棉花姑娘生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
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
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
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活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
寓生物常识于
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
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探索和
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能力。树立保护益虫
和益鸟的意识。
二、说学况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备少,对课文朗读的
能力不强,正处在学习的开始阶段。
不了解棉花这种植物的生长特性,现在学生的识字量在900字左右
,能初步阅读课
文,对益虫益鸟有一定的了解。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姑娘、可恶、蚜虫、盼望”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过程与方法:
1.积累“姑娘、可恶、蚜虫、盼望”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教学的重难点:
1.积累“姑娘、蚜虫、盼望”等词语。
2.读好棉花姑娘生病时、病愈后的句子。
3.认识益虫和益鸟,知道他们捉哪里的害虫。
四、说教学过程结构
(一) 出示实物棉花:
1.谈话导入:出示“棉花”。你们认识它吗?知道它的用途吗?现在老师带同学
们到棉花田里去认识一位新朋友,好吗?请小朋友们站起来,展开翅膀,闭上双眼,
慢慢地飞起来,
飞呀、飞呀,飞过高山,飞过河流,慢慢睁开眼睛,咱们飞到了棉
花田里。
2.课件
出示:瞧,这是谁呀?棉花姑娘在向我们亲热地打招呼呢!突然发生了什
么事?棉花姑娘为什么哭了?
3.同学们:棉花姑娘到底为什么哭了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学了课文你们就知道
了!
师相机板书课题。30 棉花姑娘 (全班齐读课题)
4.认识“姑娘”,分析字形,加强记忆。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划出生字、生词)
2.出示生字词、句子:多种形式的让学生反复地读、记忆。相机介绍蚜虫。
3.师:请同学们打开书137页,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请6名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2.现在你们知道棉花姑娘到底为什么哭了吗?出示第1自然段。相机理解“可恶、
盼
望”。并指导朗读。
想知道棉花姑娘后来怎么样了吗?
3.
请同桌合作从
2—5自然段中,把棉花姑娘请来的医生和那些医生会捉哪里的害虫,在课文
中圈出来,教师巡视指导。
4.个别学生反馈,师生评价。相机理解重点词语,提炼板书。
5.组内分角色读读2——5自然段。
6.请学生戴头饰表演课文。
7
.同学们,想知道现在的棉花姑娘开心吗?漂亮吗?请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
然段。体会重点词语的作
用。
(四)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棉花姑娘,现在你最想对谁说点什么?
2.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益鸟、益虫?
小结:这些益鸟益虫会帮助人类除去害虫,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
今后遇见
它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们!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飞到棉花田里,认识了棉花姑娘。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呢?
看
来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少,马上就要和棉花姑娘告别了,棉花姑娘给我们带来
了一些选做题,请小朋友们带
回家想做哪道题就做哪道题。
(五)布置作业
1.说一说:把今天学的课文《棉花姑娘》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搜集有关益鸟、益虫的资料,可以在家庭本上画画、抄抄,还可以
剪剪、贴贴。
(六)说板书
人们通常把教师的课堂板书称为“微型教案”,它不仅是对教
学内容的高度浓缩,
更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板书也是反映教材内容镜子,是每堂课的眼睛。本<
br>堂课我应用板书再现了教材内容,直观、形象的提练了本课的重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
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俗话说:“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从本课的三维目标和低年
级学
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谈话导入法
简洁、自
然地谈话导入,让孩子马上关注到文本中来,而且又能参与进来,通
过对棉花了解地交流,孩子既长了知
识,又是对口头表达能力地锻炼。
2.多媒体课件激趣法
新课标指出本阶
段的训练重点是“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一年级
的学生都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我利用课
件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联系学生的
生活实际,借助直观画面,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口头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阅读的
兴趣。
3.以读促悟法
“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课标》
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
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
读中整体感知,在
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4.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
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在交流讨论中,学习其
他同学的优点
,开展互学、互查、互评活动,使学生在检查对方的同时也学会检查
自己,在评价其他同学时也学会评价
自己。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使
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
习,学习参与率也上升
了许多。另外,还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及爱提问题、爱发言的好习惯。
5.换位表演法
表演是体验课文内容的方式之一,孩子兴奋的时候,他们会通过各种情态表现
出来。在读、演棉花姑娘的教学环节中,创设情境让学生用各种形式的换位读,引
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
中的人物去感受,去想象,去体验,分角色表演。以读演代
讲,感悟课文内容。突破朗读的教学难点。
6.拓展延伸法
在课的最后阶段,利用拓展延伸的环节和学生交流收集的有
关对人类有用的鸟
类和益虫的资料。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同时推进综合性学习,努力实现学科间的沟通,课内课外的紧密结合。
六.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要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让学生读好课文,还要完成识字
的任务,
这是有一定难度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
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通过这个关键,我更加体会到个体化阅读和自读自
悟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前,我备课时总是精心
设计提问,并冥思苦想一个
标准答案,授课时费尽心机地引导学生说出这个标准答案。总感觉我教得很累
,学
生学得很苦。在这一课中,我充分地相信孩子,解放孩子,放手让孩子自读自悟。
在借助拼
音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我引导学生说出读懂的问题与读不懂的问题。因为
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认知水平是有
差异的,因此我给了学生两次自读感悟的机会。读
后交流,更使我欣喜地看到:新教材在培养学生自信心
方面的作用,他们小小年纪
就有不唯上、不唯书的胆略和勇气,大胆地对教材本身质疑。这种独立人格精
神的
魅力,使我由衷地体验到我们对下一代的希望不会落空。其次,在课堂上抓住重点
词语进行
练习、指导,比如第一自然段中的“可恶、盼望”,第六自然段中的“碧绿
碧绿的,雪白雪白的”等词语
,抓住重点词,以读带讲,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
但是在课堂上未能很好地与学生交流和沟通,还尚
未激发出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
致使课堂生成的东西相对较少。